第二章 动力学基本定律
第二章 动力学基本定律
32-1牛顿定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 德(Aristotle,公元前384 至公元前322)认为: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古代物理学的形式是属 于经验总结性的,对事物的 认识主要是凭直觉的观察, 凭猜测和臆想
§2-1 牛顿定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 德(Aristotle,公元前384 至公元前322)认为: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古代物理学的形式是属 于经验总结性的,对事物的 认识主要是凭直觉的观察, 凭猜测和臆想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实验 伽利略(Galileo 1564- 1642)— 近 如果把水平面制作得越光 代科学的先驱。 滑,则小球会滚得越远
伽利略(Galileo, 1564 - 1642)—— 近 代科学的先驱。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如果把水平面制作得越光 滑,则小球会滚得越远。 实验一
实验二 如果斜面的倾角无限小(平面),那么小球将沿 平面几乎可以一直滚动过下去。 力不是推持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对力学的贡献在于把有目的的实验和逻辑 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 方法
实验二 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如果斜面的倾角无限小(平面),那么小球将沿 平面几乎可以一直滚动过下去。 伽利略对力学的贡献在于把有目的的实验和逻辑 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 方法
2-1-1牛顿定律 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英国伟大 的物理学家,一生对科学事 业所做的贡献,遍及物理学、 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在物 理学上,牛顿在伽利略、丑 普勤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建 立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 定律,并建立了经典力学的 理论体系
牛顿(Isaac Newton, 1642 - 1727),英国伟大 的物理学家,一生对科学事 业所做的贡献,遍及物理学、 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在物 理学上,牛顿在伽利略、开 普勒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建 立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 定律,并建立了经典力学的 理论体系。 2-1-1 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任何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 状态直到其他物体所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 状态为止。 数学形式:⑦=恒矢量,F=0 惯性:任何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任何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 状态直到其他物体所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 状态为止。 数学形式: 惯性: 任何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 F = 0 v 恒矢量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方程)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所获得的加速 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 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 相同。 数学形式: F ma 或 F=m d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方程)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所获得的加速 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 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 相同。 数学形式: F ma = 或 t F m d dv =
力的叠加原理: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所产生的加速度a,等于各个力单独作用时所 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 在直角坐标系Oxyz中:
力的叠加原理: 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所产生的加速度a,等于各个力单独作用时所 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 在直角坐标系Oxyz中: = = = i z z i y y i x x F ma F ma F ma
在自然坐标系中: dv F =ma =m dt 2 Fn =man =m 说明: (1)牛顿运动方程只适用于质点的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中F和ā的关系为瞬时关系
在自然坐标系中: = = = = 2 n n t t d d v v F ma m t F ma m 说明: (1)牛顿运动方程只适用于质点的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中 F 和 的关系为瞬时关系。 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当物体A以力方作用在物体B上时,物体B也必 定同时以力F作用在物体A上,两力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数学形式: F=-F 说明:(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任 何一方不能单独存在。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因 此不能平衡或抵消。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属于同一种性质的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当物体A以力 作用在物体B上时,物体B也必 定同时以力 作用在物体A上,两力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 F 数学形式: F = −F 说明:(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任 何一方不能单独存在。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因 此不能平衡或抵消。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属于同一种性质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