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山西陵川一中侯陵生
溪 鳗 山西陵川一中 侯陵生
简所 1923年6月1日出生。浙江温州人。中 学时代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5岁离家独 立生活。1945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1949年后到北京市文联创作组从事剧本创 作,1956年出版了第一本书一一戏剧集 《布谷》。以后发表的作品大多为短篇小 说,一般取材于农民或知识分子的现实生 活,讲究构思立意,风格清新隽水,独树 帜。短篇小说《台湾姑娘》因在题材和 写法上新颖独到,曾引起读者注意。1962 年春,由老舍主持,北京市文联举行了王 次“林斤澜创作座谈会”,专题讨论他 品的风格特色
作者简介 1923年6月1日出生。浙江温州人。中 学时代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5岁离家独 立生活。1945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1949年后到北京市文联创作组从事剧本创 作,1956年出版了第一本书——戏剧集 《布谷》。以后发表的作品大多为短篇小 说,一般取材于农民或知识分子的现实生 活,讲究构思立意,风格清新隽水,独树 一帜。短篇小说《台湾姑娘》因在题材和 写法上新颖独到,曾引起读者注意。1962 年春,由老舍主持,北京市文联举行了三 次“林斤澜创作座谈会”,专题讨论他作 品的风格特色
近年写了一系列以浙江农村为 背景的短篇小说,1987年结集为 《矮凳桥风情》出版,一时为人传 诵。这些作品语言凝练、含蓄,兼 溶温州方言于其中。作者以浓缩的 结构、突兀跌宕的情节,白描出 系列人物形象。林斤瀾其他的作品 尚有《春雷》(小说集,1958) 《飞筐》(小说散文合集,1959)、 《山里红》(小说集,1962) 《林斤瀾小说选》(小说集, 1980)、《石火》(小说集, 1982)、《小说说小》(理论集, 1985)、《满城飞花》(小说集, 1987)以及一些报告文学等。林斤 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 文联专业作家
近年写了一系列以浙江农村为 背景的短篇小说,1987年结集为 《矮凳桥风情》出版,一时为人传 诵。这些作品语言凝练、含蓄,兼 溶温州方言于其中。作者以浓缩的 结构、突兀跌宕的情节,白描出一 系列人物形象。林斤澜其他的作品 尚有《春雷》(小说集,1958)、 《飞筐》(小说散文合集,1959)、 《山里红》(小说集,1962)、 《林斤澜小说选》(小说集, 1980)、《石火》(小说集, 1982)、《小说说小》(理论集, 1985)、《满城飞花》(小说集, 1987)以及一些报告文学等。林斤 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 文联专业作家
“矮凳桥”系列和“年十癔”系列是 林斤瀾重要的创作。作品发表后,反响很大, 促成了后来的“矮凳桥”系列。这组系列前 后写了二十多篇,以人物为主。间以风俗名 物,写的从容超脱,收放自如在如语家常 中有着极精细的雕刻,具有鲜明的中国古代 笔记小说的遗风,如浙江老黄酒般淳厚绵长
“矮凳桥系列” 简介 “矮凳桥”系列和“十年十癔”系列是 林斤澜重要的创作。作品发表后,反响很大, 促成了后来的“矮凳桥”系列。这组系列前 后写了二十多篇,以人物为主,间以风俗名 物,写的从容超脱,收放自如,在如语家常 中有着极精细的雕刻,具有鲜明的中国古代 笔记小说的遗风,如浙江老黄酒般淳厚绵长
启选《溪鳗》 “林斤澜是一位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的短 篇小说家,他的小说写法,贬者或以为失之 雕刻,扬者则以为苍劲奇诡,独树一帜,如 沉思的老树的精灵’∴…尤其是《溪鳗》 女店主溪鳗写的水灵灵、活脱脱,读之有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 王蒙
走进《溪鳗》 “林斤澜是一位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的短 篇小说家,他的小说写法,贬者或以为失之 雕刻,扬者则以为苍劲奇诡,独树一帜,如 ‘沉思的老树的精灵’ ……尤其是《溪鳗》, 女店主溪鳗写的水灵灵、活脱脱,读之有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 ——王蒙
溪》“ 了 怎个敌事?
《溪鳗》“说” 了 怎样一个故事?
《溪饅》别的美学甓界 叙述方法和语言 1虚实详略的安排 “有话的地方,大家都可以说, 我就少说一点;没有话说的地方,别 人不说我就多说说”。由此获得一种 “苦心经营的随便
《溪鳗》特别的美学境界 •叙述方法和语言 1.虚实详略的安排 “有话的地方,大家都可以说, 我就少说一点;没有话说的地方,别 人不说我就多说说”。由此获得一种 “苦心经营的随便”
2特别的叙述视角 表面上,作品采用了第三人称 的全知视角,但其实却是限定在作 品的线索人物袁相舟身上的。 3.追求意境美的语言 汪曾褀说林斤澜“把小说语言 的作用提到很多人所未意识到的高 度,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4方言融入文学语言
2.特别的叙述视角 表面上,作品采用了第三人称 的全知视角,但其实却是限定在作 品的线索人物袁相舟身上的。 3.追求意境美的语言 汪曾祺说林斤澜“把小说语言 的作用提到很多人所未意识到的高 度,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4.方言融入文学语言
别的美学境界 像小说中一再引用白居易的诗“花非花 雾非雾”,并且发挥为“鳗非鳗,鱼非鱼, 来非来,去非去”,这也是这篇小说的自 我写照:在是与非之间,在似与不似之间, 在明朗与模糊之间,营造岀烟笼雾罩的朦 胧意境和广阔空间,如“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迷离中给人留下无尽 怅惘
特别的美学境界 • 小说中一再引用白居易的诗“花非花, 雾非雾”,并且发挥为“鳗非鳗,鱼非鱼, 来非来,去非去”,这也是这篇小说的自 我写照:在是与非之间,在似与不似之间, 在明朗与模糊之间,营造出烟笼雾罩的朦 胧意境和广阔空间,如“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迷离中给人留下无尽 怅惘
团的美学境界 汪曾祺说林斤澜“把小说语言的作用 提到很多人所未意识到的高度,写小说, 就是写语言”。《溪鳗》的契机,应该就 是白居易的诗。溪水“无处不散发着体温。 像雾不是雾,像烟云,像光影,又都不是, 只是一片的朦胧”,成为这篇“一片朦胧” 的小说最恰当不过的自然背景
特别的美学境界 • 汪曾祺说林斤澜“把小说语言的作用 提到很多人所未意识到的高度,写小说, 就是写语言” 。《溪鳗》的契机,应该就 是白居易的诗。溪水“无处不散发着体温。 像雾不是雾,像烟云,像光影,又都不是, 只是一片的朦胧”,成为这篇“一片朦胧” 的小说最恰当不过的自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