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乡九义校2012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8页。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上请用钢笔清楚整洁地答写。 第|卷(选择题,共16分) 、(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绮丽(y)憩息(q) 蹑手蹑脚(lie) B.恫吓(he) 剽悍(piao) 忍俊不禁(jn) C.引吭(hang)窥伺(di) 络绎不绝(y) D.滂沱(pang)腼腆(dian) 怒不可遏(e)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 一个方面。 B.他对物理学表现出不可遏止的热情。大学生带来的书,把一个井然有序的 自然界展现在他的面前 C.老师嫌他“生性孤僻,智力迟钝”,只有文学教师对阿尔伯特稍有好感 因为他讲的德国古典作品,有时竟让阿尔伯特留连忘返。 D.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后来用湘潭的真籍贯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日的午后,小娅怡然自得地在阳台上看书。 B.由于我在课上的轻举妄动,惹得语文老师勃然大怒 第1页共12页
第 1 页 共 12 页 自治乡九义校 2012 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 8 页。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2.试卷上请用钢笔清楚整洁地答写。 第Ⅰ卷(选择题,共 16 分) 一、(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绮.丽(yǐ) 憩.息(qì) 蹑.手蹑脚(liè) B.恫吓.(hè) 剽.悍(piāo) 忍俊不禁.(jīn) C.引吭.(háng) 窥伺.(cì) 络绎.不绝(yì) D.滂.沱(páng) 腼腆.(diǎn) 怒不可遏.(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乐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 ....的 一个方面。 B.他对物理学表现出不可遏止..的热情。大学生带来的书,把一个井然有序 ....的 自然界展现在他的面前。 C.老师嫌他“生性孤僻,智力迟钝..”,只有文学教师对阿尔伯特稍有好感, 因为他讲的德国古典作品,有时竟让阿尔伯特留连忘返 ....。 D.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后来用湘潭的真籍贯..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日的午后,小娅怡然自得 ....地在阳台上看书。 B.由于我在课上的轻举妄动,惹得语文老师勃然大怒 ....
C.他徜徉在书的海洋里,爱不释手;他享受着精神的盛宴,如醉如痴 D.性情孤僻的小阿尔法特,喜欢一人静静地看书思考。 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去 掉“由于”) B.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五发展规划纲要 的决议。(“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C.北京奥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奥运歌曲征集活动。(在“举办”前加 宣布”) D.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控诉”改 为“揭露”) 5.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榴》是文学大师郭沫若的一篇作品。文章立意深刻,文采斐然,特别 是作者借石榴寄托个人志向,抒发感情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B.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作者满怀思乡之情写了《海燕》这 篇文章,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 C.老舍笔下《白鹅》中的白鹅曾给他的家人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让他始终 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D.江口涣在《鹤群》中对鹤群的描写多是融于叙述之中的动态描写,很少有 静态描写,这是这篇文章与前三篇文章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黔之驴柳宗元 第2页共12页
第 2 页 共 12 页 C.他徜徉在书的海洋里,爱不释手;他享受着精神的盛宴,如醉如痴 ....。 D.性情孤僻 ....的小阿尔法特,喜欢一人静静地看书思考。 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去 掉“由于”) B.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的决议。(“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C.北京奥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奥运歌曲征集活动。(在“举办”前加 “宣布”) D.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控诉”改 为“揭露”) 5.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榴》是文学大师郭沫若的一篇作品。文章立意深刻,文采斐然,特别 是作者借石榴寄托个人志向,抒发感情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B.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作者满怀思乡之情写了《海燕》这 篇文章,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 C.老舍笔下《白鹅》中的白鹅曾给他的家人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让他始终 “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D.江口涣在《鹤群》中对鹤群的描写多是融于叙述之中的动态描写,很少有 静态描写,这是这篇文章与前三篇文章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二、(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岀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 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 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且噬己也 且:并且 B.稍近益狎 益:渐渐,更 C.驴不胜怒 胜:能承受 D.尽其肉,乃去 尽:吃完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 B.虎因喜 因跳踉大啊 C.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无异者 D.无敢哗者 终不敢搏 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了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完整过程。 B.本文开头两句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 了伏笔。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是指向那些外强中千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运用拟人化的描写,刻画形象细腻生动。 第‖卷(非选择题,共104分) 第3页共12页
第 3 页 共 12 页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 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 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且噬己也: 且:并且 B.稍近益狎: 益:渐渐,更 C.驴不胜怒: 胜:能承受 D.尽其肉,乃去: 尽:吃完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 B.虎因.喜 因.跳踉大 C.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觉.无异者 D.无敢.哗者 终不敢.搏 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写了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完整过程。 B.本文开头两句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 了伏笔。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是指向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运用拟人化的描写,刻画形象细腻生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04 分)
三、(22分) 9.下面诗句有错别字,请将改正后的诗句正确、端正、整洁地抄写在后面的方格 里。(2分) 此中有真义,欲辩己忘言。 Httt 10.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志趣理想 (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 敦颐《爱莲说》) 自然风光 (3)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 ,加上 双剪刀似的尾巴, 凑成 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郑振铎《海燕》)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自然哲理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逝、新旧交替 这一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7)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景色的是 第4页共12页
第 4 页 共 12 页 三、(22 分) 9.下面诗句有错别字,请将改正后的诗句正确、端正、整洁地抄写在后面的方格 里。(2 分) 此中有真义,欲辩己忘言。 10.用课文原句填空。( 8 分 ) ·志趣理想 (1)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 敦颐《爱莲说》) ·自然风光 (3)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上 一双剪刀似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凑成 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郑振铎《海燕》)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自然哲理 (5)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逝、新旧交替 这一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景色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11、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小华请 求你帮助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2 分) 12、《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提辖”是:()(1分) A、官职 B、绰号 C、名 13、《水浒传》中“大闹五台山”的是:( )(1分) A、关胜 B、鲁达 C、李逵 D、柴进 14、下面一图是某绿色食品标志,请根据画面内容指出这幅标志图的构图创意。 (2分) 构图创意 15、(环保行动)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你打算为保护 当地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2分) 我的环保行动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第5页共12页
第 5 页 共 12 页 (8)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小华请 求你帮助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提辖”是:( )( 1 分) A、官职 B、绰号 C、名 D、字 13、《水浒传》中“大闹五台山”的是:( )(1 分) A 、关胜 B、鲁达 C、李逵 D、柴进 14、下面一图是某绿色食品标志,请根据画面内容指出这幅标志图的构图创意。 (2 分) 构图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环保行动)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你打算为保护 当地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2 分) 我的环保行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 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意思,这句诗好在哪里?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从哪两个角度,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战斗 的激烈的,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题(3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7—31题。 (一)(9分) ①五岁那年,父亲见他智力还好,便把他送到附近的一所学校 ②由于语言发育很迟缓,表达能力很差,再加上总愿意独自慢慢思考,因此, 当老师提问时,他反应总是很迟钝,就像没听见一样,老师很生气,总是狠狠地 喝道 ③“爱因斯坦,出去! ④他只好默默地走岀去在走廊里一站就是两小时。老师时常在背后说他笨, 什么功课都跟不上。 ⑤其实这不怪阿尔伯特,他并不笨,只是他喜欢思索,不能立即回答出来; 而老师只求现成的答案,并不要求他的学生独立思考。 第6页共12页
第 6 页 共 12 页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意思,这句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从哪两个角度,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战斗 的激烈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题(32 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17 ── 31 题。 (一)( 9 分 ) ①五岁那年,父亲见他智力还好,便把他送到附近的一所学校。 ②由于语言发育很迟缓,表达能力很差,再加上总愿意独自慢慢思考,因此, 当老师提问时,他反应总是很迟钝,就像没听见一样,老师很生气,总是狠狠地 喝道: ③“爱因斯坦,出去!” ④他只好默默地走出去,在走廊里一站就是两小时。老师时常在背后说他笨, 什么功课都跟不上。 ⑤其实这不怪阿尔伯特,他并不笨,只是他喜欢思索,不能立即回答出来; 而老师只求现成的答案,并不要求他的学生独立思考
⑥十岁那年,爱因斯坦进了中学。这时正是普鲁士军国主义在德国泛滥的时 期,军国主义充斥着校园。许多孩子羡慕挎着马刀、骑着战马的军人,呼喊着狂 热的口号。 ⑦生性羞怯的阿尔伯特对这些格外反感。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 怡然自得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让这些人长脑袋 是多余的,只给他—根脊梁就够了。小小年经,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了。 ⑧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头脑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 种外来的因素。 ⑨他家每逢星期五总是邀请在慕尼黑求学的犹太学生吃晚饭。这是犹太人帮 助犹太人的一种慈善活动。有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是这个家的常客。他第一次见 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 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⑩大学生和他谈起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深奥的物理学、数学知识,他的小朋 友总是那样专心地听着。少年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表现岀不可遏止的热情。 饭后的时间不多,可常常被这个小孩的提问占去了 17.根据选文概括少年爱因斯坦的特点。(2分) 答 18.请说说第⑧段的作用。(2分) 答 1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第7页共12页
第 7 页 共 12 页 ⑥十岁那年,爱因斯坦进了中学。这时正是普鲁士军国主义在德国泛滥的时 期,军国主义充斥着校园。许多孩子羡慕挎着马刀、骑着战马的军人,呼喊着狂 热的口号。 ⑦生性羞怯的阿尔伯特对这些格外反感。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 怡然自得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让这些人长脑袋 是多余的,只给他一根脊梁就够了。小小年经,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了。 ⑧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头脑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 一种外来的因素。 ⑨他家每逢星期五总是邀请在慕尼黑求学的犹太学生吃晚饭。这是犹太人帮 助犹太人的一种慈善活动。有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是这个家的常客。他第一次见 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 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⑩大学生和他谈起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深奥的物理学、数学知识,他的小朋 友总是那样专心地听着。少年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表现出不可遏止的热情。 饭后的时间不多,可常常被这个小孩的提问占去了。 17.根据选文概括少年爱因斯坦的特点。(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说说第⑧段的作用。(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2 分)
答 20.小阿尔伯特并不是一个让老师喜欢的好学生,“老师时常在背后说他笨,什 么功课都跟不上”。可他却能如醉如痴地读着深厚难懂的数学书。下面这则消息 的主人公却对自己书包里的“大书”丝毫不感兴趣。不知道你是不是这些大书的学 习者,你怎样看待学习与兴趣的关系?请结合学习实际谈一谈。(3分) 北京市某小学的四年级学生陈宇打开他的书包,向笔者展示他的两种英语 教材:一本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另一本是高等教育岀版社岀版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第 一级),也就是公共英语考试教材(简称PETS)陈宇告诉笔者在学校里老师教 新课标英语,但除此之外,他们班上有30多个同学由老师组织报名参加了公共 英语培训斑班。他告诉我们,他一点都不喜欢公共英语这本“大书"。(消息来自 中国教育信息网 答 (二)(10分) 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 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就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 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 生命力。 春在田野,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 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 第8页共12页
第 8 页 共 12 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阿尔伯特并不是一个让老师喜欢的好学生,“老师时常在背后说他笨,什 么功课都跟不上”。可他却能如醉如痴地读着深厚难懂的数学书。下面这则消息 的主人公却对自己书包里的“大书”丝毫不感兴趣。不知道你是不是这些大书的学 习者,你怎样看待学习与兴趣的关系?请结合学习实际谈一谈。(3 分) 北京市某小学的四年级学生陈宇打开他的书包,向笔者展示他的两种英语 教材:一本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另一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第 一级),也就是公共英语考试教材(简称 PETS)。陈宇告诉笔者在学校里老师教 新课标英语,但除此之外,他们班上有 30 多个同学由老师组织报名参加了公共 英语培训班。他告诉我们,他一点都不喜欢公共英语这本“大书”。 (消息来自 中国教育信息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0 分) 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 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就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 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 生命力。 春在田野,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 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
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 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翩 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于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 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春天是一缕轻吟唱和的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 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芳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_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 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岀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 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 的秀美羞怯;春夭是我们用汘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种希望、梦幻和理想。 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 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注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 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舂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 爱心家园. 21、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之图片?(2分) 22、从内容上看,第二段文字与第一段中哪句话相照应?(2分) 23、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写出两种并找出例句。(2分)。 第9页共12页
第 9 页 共 12 页 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 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 翩 翩。 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于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 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春天是一缕轻吟唱和的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 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芳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 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 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 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 种 希望、梦幻和理想。 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 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注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 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 爱心家园…… 21、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之图片?(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内容上看,第二段文字与第一段中哪句话相照应?(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写出两种并找出例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5、仿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例句的格式相似,修辞手法相同。2分 例句:青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 仿句:青春是 (三)(13分)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6、找出本文作者对“莲”高度评价的一句,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 答 27、解释下列字的含义。2分 谓: 鲜: 28、翻译文言语句。(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9、作者借花喻人,文中“菊”、“牡丹”、“莲”分别比喻哪三种人?(3分) 30、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2分) A.爱慕富贵的人多。 B爱牡丹的人多,说明牡丹十分珍稀。 C.爱牡丹的人多而爱莲者少,说明作者的知己少。 D.这句话讥讽了追名逐利的世态 31、下列诗句咏菊的有(),咏莲的有(),咏牡丹的有()(3分) A.一从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五、写作(50分) 第10页共12页
第 10 页 共 12 页 24、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仿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例句的格式相似,修辞手法相同。2 分 例句:青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 仿句:青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3 分)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6、找出本文作者对“ 莲”高度评价的一句,写在下面横线上。(1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解释下列字的含义。2 分 谓:______________ 鲜:_______________ 宜:______________ 众:_______________ 28、翻译文言语句。(2 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作者借花喻人,文中“菊”、“牡丹”、“莲”分别比喻哪三种人?(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2 分) A.爱慕富贵的人多。 B.爱牡丹的人多,说明牡丹十分珍稀。 C.爱牡丹的人多而爱莲者少,说明作者的知己少。 D.这句话讥讽了追名逐利的世态。 31、下列诗句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3 分)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五、写作(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