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 试题卷(人教版) 舒城三中 命题人:涂德根 亲爱的同学,"又是一年芳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当春风又绿万水干山的时候,我们胜利地完成了语文世界的又 次阶段性巡游。今天,让我们满怀信心地面对这张试卷,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大胆地写下自己的理解,盘点前 两个单元的收获,与老师一起来评判自己的得失,共同分享巡游的快乐吧 题号 二 总分 18) )(三) 四 注意事项:1、全卷共三大题,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3、答卷前,必须将学校、姓名、班别、学号按要求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字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请将下面的文字用正楷字抄写在方格内。(3分) 掀起万丈狂澜 结成九曲连环 2、仔细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习题。(7分 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 界,两岸丛山迭岭,绝壁断涯,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yif u ru shi b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yi fu ru shi 找出语段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应改为 应改为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逼狭 曲折 3、背诵优秀的古诗词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按要求填写古诗句。(10分)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⑤海地地震牵动着全球民众的心!灾害发生后,国际红十字会及各国派遣的救援人员十万火急地奔赴 灾区。用《木兰诗》中“ 句来形容 最为恰当。 ⑥《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4、填入语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 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 …在孝的天平 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A.一朵小花一片砖瓦一个口信 双洁净的旧鞋
2009-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 试题卷(人教版) 舒城三中 命题人:涂德根 亲爱的同学,“又是一年芳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当春风又绿万水千山的时候,我们胜利地完成了语文世界的又 一次阶段性巡游。今天,让我们满怀信心地面对这张试卷,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大胆地写下自己的理解,盘点前 两个单元的收获,与老师一起来评判自己的得失,共同分享巡游的快乐吧! 题号 一 (1-8) 二(9-22) 三 (23)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注意事项:1、全卷共三大题,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3、答卷前,必须将学校、姓名、班别、学号按要求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一、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 1、字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请将下面的文字用正楷字抄写在方格内。(3 分) 掀起万丈狂澜 结成九曲连环 2、仔细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习题。(7 分)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 界,两岸丛山迭岭,绝壁断涯,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yì f ù rú shì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逼狭 曲折 yì fù rú shì (2).找出语段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应改为 ; 应改为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逼狭____ 曲折____ 3、背诵优秀的古诗词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按要求填写古诗句。(10 分)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 。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 。 ④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 ⑤海地地震牵动着全球民众的心!灾害发生后,国际红十字会及各国派遣的救援人员十万火急地奔赴 灾区。用《木兰诗》中“ , 。”一句来形容 最为恰当。 ⑥《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 。 4、填入语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 分)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 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 ……在孝的天平 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A.一朵小花 一片砖瓦 一个口信 一双洁净的旧鞋
B.一片砖瓦一个口信一朵小花 一双洁净的旧鞋 C.一片砖瓦一朵小花一个口信 双洁净的旧鞋 D.一个口信一片砖瓦一双洁净的旧鞋一朵小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幻想虽美但扑朔迷离高,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冷静的面对现实好一些 B云南地区连续数月没有降雨,我们不由得杞人忧天,暗暗担心那里的农业生产。 C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D.每到夜幕降临,城关龙头塔下的小吃街便亼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 6、写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 (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睑庞。() (2)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3)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升监狱大门的钥匙。()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7、综合性学习:(4分) 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全面了解了有关黄河的知识。在我们常用的俗语中,有 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任意写出一条并说说它的意义 俗语 含义 8、名著阅读:(3分) 名著《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形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步曲中的第一部 ①其它两部分分别 为 ②主人公 在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变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 充满爱心的人。 二、阅读理解共55分) )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第9至13题(17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菼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 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 有斑蝥,倘着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 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 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蝴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甚要好得远。 9、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3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 10、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本段的写景顺序是()(2分)。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l1、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 理和对 的热爱。(4分) 12、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一些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四件。(4分) 13、试仿照选段,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写一段话。(4分) (二)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第14至18题(19分)。 甲】《最后一课》节选(郑振铎)
B.一片砖瓦 一个口信 一朵小花 一双洁净的旧鞋 C.一片砖瓦 一朵小花 一个口信 一双洁净的旧鞋 D.一个口信 一片砖瓦 一双洁净的旧鞋 一朵小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幻想虽美但扑朔迷离,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冷静的面对现实好一些。 B 云南地区连续数月没有降雨,我们不由得杞人忧天,暗暗担心那里的农业生产。 C 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D. 每到夜幕降临,城关龙头塔下的小吃街便人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 6、写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 分) (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睑庞。( ) (2)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 (3)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升监狱大门的钥匙。( )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 7、综合性学习:(4 分) 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全面了解了有关黄河的知识。在我们常用的俗语中,有 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任意写出一条并说说它的意义。 俗语: 含义: 8、名著阅读:(3 分) 名著《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形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步曲中的第一部。 ①其它两部分分别 为 和 。 ②主人公 在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变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 充满爱心的人。 二、阅读理解(共 55 分) (一)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第 9 至 13 题(17 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 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 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 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 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蝴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甚要好得远。 9、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3 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 (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 ) 10、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本段的写景顺序是( )(2 分)。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11、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_____心 理和对 的热爱。(4 分) 12、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一些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四件。(4 分) 13、试仿照选段,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写一段话。(4 分) (二)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第 14 至 18 题(19 分)。 【甲】《最后一课》节选(郑振铎)
(1)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2)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3)我匆匆的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己经到丁。立刻举行了一次会 议。简短而悲牡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 闭结束。” (4)太阳光很红亮的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住,没有一点异样 (5)我们依旧的摇铃上课 6)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7)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8)“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 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的将学校关闭结束。 (9)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伪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10)“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的讲下去。一分一秒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 旗为止 (11)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的讲下去。学生们照常的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12)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 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镇定,安详, 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13)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14)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 们也沙沙的不停的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15)别的十几个课室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16)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恋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 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 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涂写着, 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17)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的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的晒着 (18)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的嗒嗒的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19)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的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20)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 (21)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向东向西,徐徐的走过,当头一面旭 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22)时间是上午十时三个分 (23)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的阖上了书本,以 决的口气宣布道: 【乙】《最后一课》节选(都德)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杄上,就好像许多面小 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 有时候一些金 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 ,好像那也算是法 字。屋顶上鸽子贴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孑也用德国话唱歌吧r 甲】文第(16)段文字写教室里的黑板、粉笔和课桌椅,其目的是 【乙】文中,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新的字帖上都是“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圆体字,目的是 (4分 15、【甲】文(13)中“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这意义指什么?(4分) 6、【甲】文(4)、(17)段属于 描写,【乙】文划线部分主要运用了 等描写。(3分) 7、请根据【甲】文(23)段的语句,简要分析“我”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4分)
(1)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2)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3)我匆匆的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己经到丁。立刻举行了一次会 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 闭结束。”) (4)太阳光很红亮的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住,没有一点异样。 (5)我们依旧的摇铃上课。 (6)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7)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8)“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 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的将学校关闭结束。” (9)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伪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10)“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的讲下去。一分一秒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 旗为止。” (11)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的讲下去。学生们照常的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12)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 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镇定,安详, 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13)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14)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 们也沙沙的不停的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15)别的十几个课室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16)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恋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 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 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涂写着, 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17)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的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的晒着。 (18)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的嗒嗒的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19)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的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20)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 (21)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向东向西,徐徐的走过,当头一面旭 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22)时间是上午十时三个分。 (23)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的阖上了书本,以坚 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 【乙】《最后一课》节选(都德)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 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 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 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4、【甲】文第(16)段文字写教室里的黑板、粉笔和课桌椅,其目的是 , 【乙】文中,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新的字帖上都是“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圆体字,目的是 。(4 分) 15、【甲】文(13)中“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这意义指什么?(4 分) 16、【甲】文(4)、(17)段属于 描写,【乙】文划线部分主要运用了 、 等描写。(3 分) 17、请根据【甲】文(23)段的语句,简要分析“我”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4 分)
18、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4分) (三)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第19至22题(1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 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混然众人矣。” 王子日: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冫 众人而已耶? 1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20、翻译下列句子。(6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1、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6分) 22、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引用原文填写)(3分) 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三、作文(55分) 3、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A:题目:生日 提示:同学们,一年的365天里,藏着许许多多的“生日"。有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兄弟 姐妹的生日、亲朋好友的生日、老师同学的生日,还有党的生日、人民军队的生日、人民共和国的生 日、革命领袖的生日…….对这些日子,你怀有怎样的情感?你又是怎样度过的?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回忆和思考?当你坐在考场而对“生日”这样一个题目时,你又涌出了哪些想法?有哪些话要说? 请敞开心扉,把你最想述说的人和事,最想抒发的情和意,最想表达的观点和认识写出来,让大家与 你分享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②可自拟副标题: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请不 要出现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B题目:我生活在 之中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 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 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 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文体不限,550字左右 舒城三中tdg制 2010-3-3
18、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4 分) (三)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第 19 至 22 题(19 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 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 众人而已耶? 1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 分)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20、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1、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6 分) 22、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引用原文填写) (3 分): 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 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 三、作文(55 分) 23、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A:题目:生日 提示:同学们,一年的 365 天里,藏着许许多多的“生日”。有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兄弟 姐妹的生日、亲朋好友的生日、老师同学的生日,还有党的生日、人民军队的生日、人民共和国的生 日、革命领袖的生日……对这些日子,你怀有怎样的情感?你又是怎样度过的?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回忆和思考?当你坐在考场而对“生日”这样一个题目时,你又涌出了哪些想法?有哪些话要说? 请敞开心扉,把你最想述说的人和事,最想抒发的情和意,最想表达的观点和认识写出来,让大家与 你分享。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 550 字的文章;②可自拟副标题;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请不 要出现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B:.题目:我生活在__ ___之中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 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 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文体不限,550 字左右。 舒城三中 tdg 制 2010-3-30
附: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2、(1) bi xid qu zhe亦复如是 (2)迭一一叠涯一一崖 (3)宽敞、宽阔平坦、笔直 3、凭君传语报平安:思君不见下渝州: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B 6、排比、反复、比喻、拟人。 7、如: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8、《在人间》、《我的大学》阿廖沙 二、阅读理解 9、描写、叙述、抒情 10、B ll、幼稚、天真美丽的大自然 12、如:听油蛉和蟋蟀叫、翻砖找蜈蚣、按斑蝥脊梁、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吃等 13、 略 14、突出“我”此时的心情:从侧面表达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 15、因为日本军的入侵,我们已无法在这块土地上继续学习下去 16、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7、“我”对日本人十分痛恨,而“我”的一系列的词语也表现出了“我”的坚定和决然一一绝不在日 本人的铁蹄下教书育人! 18、如:都体现出一种悲愤,惋惜和爱国情怀;都是在祖国受到侵犯时写下的 19、①对……感到诧异:②通“攀”,牵,引:③以宾客之礼对待④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20、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②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③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21、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具有作诗的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2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受于人者不至”。 作文 23、略
附: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略 2、(1)bī xiá qū zhé 亦复如是 (2)迭——叠 涯——崖 (3)宽敞、宽阔 平坦、笔直 3、凭君传语报平安;思君不见下渝州;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B 5、D 6、排比、反复、比喻、拟人。 7、如: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8、《在人间》、《我的大学》 阿廖沙 二、阅读理解 9、描写、叙述、抒情。 10、B 11、幼稚、天真 美丽的大自然 12、如:听油蛉和蟋蟀叫、翻砖找蜈蚣、按斑蝥脊梁、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吃等 13、略 14、突出“我”此时的心情; 从侧面表达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 15、因为日本军的入侵,我们已无法在这块土地上继续学习下去。 16、景物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7、“我”对日本人十分痛恨,而“我”的一系列的词语也表现出了“我”的坚定和决然——绝不在日 本人的铁蹄下教书育人! 18、如:都体现出一种悲愤,惋惜和爱国情怀;都是在祖国受到侵犯时写下的。 19、①对……感到诧异;②通“攀”,牵,引;③以宾客之礼对待 ④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20、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②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③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21、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具有作诗的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2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受于人者不至”。 三、作文 23、略
县 学校 姓名 班级 学号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 答题卷 (舒城三中tdg制) (922) 题号(1-8)「(-)「(=)((四)(23)总分 、积累与运用(共35分) 2、(7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逼狭( 曲折 yi fu ru shi (2)找出语段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应改为 应改为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逼狭 曲折 3、(10分)① ④⑤⑥ 4、填入语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6、修辞手法:① ④ (4分) 7、综合性学习:(4分) 8、名著阅读:(3分) ①其它两部分分别为
2009-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 答题卷 (舒城三中 tdg 制) 题号 一 (1-8) 二(9-22) 三 (23)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 1、(3 分) 2、(7 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逼狭 ( ) 曲折( ) yì fù rú shì ( ) (2).找出语段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应改为 ; 应改为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逼狭 ____ 曲折 ____ 3、(10 分)① ② ③ , 。 ④ , 。 ⑤ , 。 ⑥ , 。 4、填入语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 分)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6、修辞手法:① ② ③ ④ (4 分) 7、综合性学习:(4 分) 俗语: 含义: 8、名著阅读:(3 分) ①其它两部分分别为《 》和 《 》。 …………………………………………………..密……………………………………….封………………………………….线……………………………………
②主人公 二、阅读理解共55分) (一)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第9至13题(17分) 9、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3分) (1) (2) (3) 10、写景顺序是( )(2分)。 ll、表现儿童的 心理和对 的热爱。(4分) 12、四件趣事: 。(4分) 。(4分) (二)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第14至18题(19分)。 14、【甲】 【乙】 。(4分) 15、这意义指 (4分) 16、【甲】文(4)、(17)段属于 描写,【乙】文段主要运用了 等描写。(3分) “我”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 (4分) 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4分) (三)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第19至22题(19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①异 ②扳( ③宾客( 20、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②③ 2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6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22、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填原文)(3分) 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三、作文(55分) 23、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A:题目 生日” B:题目: “我生活在之中
②主人公 。 二、阅读理解(共 55 分) (一)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第 9 至 13 题(17 分)。 9、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3 分)。 (1) (2) (3) 10、写景顺序是( )(2 分)。 11、表现儿童的 心理和对___ _ ____的热爱。(4 分) 12、四件趣事: 、 、 、 。(4 分) 13、 ; ; 。(4 分) (二)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第 14 至 18 题(19 分)。 14、【甲】 , 【乙】____ __________ ___。(4 分) 15、这意义指 (4 分) 16、【甲】文(4)、(17)段属于 描写,【乙】文段主要运用了 、 等描写。(3 分) 17、“我”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 (4 分) 18、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4 分) (三)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第 19 至 22 题(19 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 分) ①异 ( ) ②扳( ) ③宾客( ) ④先人( ) 20、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① ② ③ 2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6 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22、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填原文) (3 分): 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 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 三、作文(55 分) 23、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A:题目: “ 生日” B:.题目: “我生活在_____之中
作文题:
100 200 300 400 0 500 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