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学案 好在母亲并不拘拘于成规,对于这一切马虎不曾表示过不满。但是我知 课题:《绝唱》总课时数:设计人:孙健健课型:新授 道,如果就此废止过节,一定会引起她的不快。所以我从没有说起废止 设计时间:2007.10.29使用时间 过节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供了香,斟了酒,接着就是拜跪。平时太少运动了,才过四十岁,膝关 1、体会通感在描绘声音中的作用,学习用通感描写声音。 节已经硬化,跪下去只觉得僵僵的,此外别无所思。在满坐的祖先中间, 了解通过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记忆得最真切的是父亲和叔父,因为他们过世最后。但是我不能想象他 教学过程 们同十几个祖先挤坐在两把椅子上举杯喝酒举筷吃菜的情状。又有一个 导入新课 十一岁上过世的妹妹,今年该三十八了,母亲每次给她特设一盆水果 二、展示提纲,自主学习。 我也不能想象它剥橘皮吐桃核的情状 1·简介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江 从前父亲跟叔父在日,他们的跪拜就不相同。容貌显得很肃穆,一跪 苏丹徒人,著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 叩之后,又轻轻叩头至数十回,好像在那里默祷,然后站起来,恭敬地 2.简介作品。《老残游记》共20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的主人 离开拜位。所谓“祭如在”,“临事而敬”,他们是从小就成为习惯了的 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 新教育的推行跟时代的转变把古传的精灵信仰打破,把儒家的报本返始 者借老残之游历,记述其“言进闻见”,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 的观念看得并没有什么了不得,于是“如在既“如”不起来,“临事”自不 在这种黑暗史治的统治下,无辜被陷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它暴 能装模作样地虚“敬”,只成为一种毫无意义的例行故事:这原是必然的 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 事情 实为“酷束”的狰狞,可鄙。鲁迅先生将这部书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 几个孩子有时跟着我拜;有时说不高兴拜,也就让他们去。焚化纸锭却 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任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 是他们欢喜做的事情,在一个搪瓷面盆里慢慢地把纸锭加进去,看它给 清四大谴责小说。本文《绝唱》就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火焰吞食,一会儿变成白色的灰烬,仿佛有冬天拨弄炭火盆那种情味 3、检查预习:1.解释下列词语 孩子们所知道的过节,第一自然是吃饭时可有较好较多的菜:第二,这 (1)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含贬义)。(2)谈笑自如:自由自在地连 是家庭里的特种游戏,一年内总得表演几回的。至于祖先会扶老携幼地 说带笑 到来,分着左昭右穆坐定,吃喝一顿之后,又带着钱钞回去:这在孩子 (3)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4)百变不穷:变化多次不停 是没法想象 比我不能想象父亲跟叔父会到来参加这家族的宴飨 样。从这一点想,虽然逢时过节,对于孩子大概不致有害吧 (5)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6)千回百折:形容曲折的样子 自叶圣陶《过节》) (7)屏气凝神: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1文中说,“总之,一切都马虎得很”,“马虎”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根 (8)轰然雷动:形容声音非常响,像打雷一般。 据文意分项回答 三、分层要求,课堂练习 1课文中重点描写的是一段什么声音?主角是谁? 2文中“这原是必然的事情。”其中“必然的事情”指什么?根据文意概括 王小玉唱得好,好在哪里?给你什么感受? 回答 讨论交流,释疑解难。 五、达标检测,总结提高。 过节 3文章结尾说,“对于孩子大概不致有害吧。”其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 逢到节令,我们依着老例祭祖先。我家过节共有三桌。上海弄堂房子地 意概括回答。 位狭窄,三桌没法同时祭,只得先来两桌,再来一桌。方桌子只有一只 只得用小圆桌凑一凑。本来是三面设坐位的,因为椅子不够,就改设 4文章写了父亲辈、我、孩子们三代人对于过节跪拜的三种不同态度 面。杯筷碗碟拿不出整齐的全套,就取杂色的来应用。蜡盏弯了头 有什么目的? 炉里香灰都没有,只好把三支香搁在炉口算数。总之,一切都马虎得很
初三语文学案 课题:《绝唱》总课时数: 设计人:孙健健 课型:新授 设计时间:2007.10.29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通感在描绘声音中的作用,学习用通感描写声音。 2、了解通过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展示提纲,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 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江 苏丹徒人.著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 2.简介作品。 《老残游记》共 20 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的主人 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 者借老残之游历,记述其“言进闻见”,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 在这种黑暗史治的统治下,无辜被陷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它暴 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 实为“酷束”的狰狞,可鄙。鲁迅先生将这部书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 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任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 清四大谴责小说。本文《绝唱》就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3、检查预习:1.解释下列词语。 (1)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含贬义)。 (2)谈笑自如:自由自在地连 说带笑。 (3)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4)百变不穷:变化多次不停 止。 (5)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6)千回百折:形容曲折的样子。 (7)屏气凝神: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聚精会神。 (8)轰然雷动:形容声音非常响,像打雷一般。 三、分层要求,课堂练习。 1.课文中重点描写的是一段什么声音?主角是谁? 2.王小玉唱得好,好在哪里?给你什么感受? 四、讨论交流,释疑解难。 过节 逢到节令,我们依着老例祭祖先。我家过节共有三桌。上海弄堂房子地 位狭窄,三桌没法同时祭,只得先来两桌,再来一桌。方桌子只有一只, 只得用小圆桌凑一凑。本来是三面设坐位的,因为椅子不够,就改设一 面。杯筷碗碟拿不出整齐的全套,就取杂色的来应用。蜡盏弯了头。香 炉里香灰都没有,只好把三支香搁在炉口算数。总之,一切都马虎得很。 好在母亲并不拘拘于成规,对于这一切马虎不曾表示过不满。但是我知 道,如果就此废止过节,一定会引起她的不快。所以我从没有说起废止 过节。 供了香,斟了酒,接着就是拜跪。平时太少运动了,才过四十岁,膝关 节已经硬化,跪下去只觉得僵僵的,此外别无所思。在满坐的祖先中间, 记忆得最真切的是父亲和叔父,因为他们过世最后。但是我不能想象他 们同十几个祖先挤坐在两把椅子上举杯喝酒举筷吃菜的情状。又有一个 十一岁上过世的妹妹,今年该三十八了,母亲每次给她特设一盆水果, 我也不能想象它剥橘皮吐桃核的情状。 从前父亲跟叔父在日,他们的跪拜就不相同。容貌显得很肃穆,一跪三 叩之后,又轻轻叩头至数十回,好像在那里默祷,然后站起来,恭敬地 离开拜位。所谓“祭如在”,“临事而敬”,他们是从小就成为习惯了的。 新教育的推行跟时代的转变把古传的精灵信仰打破,把儒家的报本返始 的观念看得并没有什么了不得,于是“如在”既“如”不起来,“临事”自不 能装模作样地虚“敬”,只成为一种毫无意义的例行故事:这原是必然的 事情。 几个孩子有时跟着我拜;有时说不高兴拜,也就让他们去。焚化纸锭却 是他们欢喜做的事情,在一个搪瓷面盆里慢慢地把纸锭加进去,看它给 火焰吞食,一会儿变成白色的灰烬,仿佛有冬天拨弄炭火盆那种情味。 孩子们所知道的过节,第一自然是吃饭时可有较好较多的菜;第二,这 是家庭里的特种游戏,一年内总得表演几回的。至于祖先会扶老携幼地 到来,分着左昭右穆坐定,吃喝一顿之后,又带着钱钞回去:这在孩子 是没法想象的,好比我不能想象父亲跟叔父会到来参加这家族的宴飨一 样。从这一点想,虽然逢时过节,对于孩子大概不致有害吧。 (选 自叶圣陶《过节》) 1 文中说,“总之,一切都马虎得很”,“马虎”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根 据文意分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这原是必然的事情。”其中“必然的事情”指什么?根据文意概括 回答。 五、达标检测,总结提高。 3 文章结尾说,“对于孩子大概不致有害吧。”其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 意概括回答。 4.文章写了父亲辈、我、孩子们三代人对于过节跪拜的三种不同态度, 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