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年9月19日星 给我的孩子们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现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掌握“憧憬、鞠躬尽瘁、考妣、龌龊、藤榻、抱怨、妥协”等词语 3第二人称的写法 教学过程 导语:我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十分喜欢抽烟。他有一个烟嘴,总是爱不 释手。那个烟嘴上刻有近代僧人寄禅法师的一首诗。诗是这样的: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这首诗大 意是说孩子的内心是最纯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纯真的品性就被物欲即对物质享乐 的追求给掩蔽了,从而失去了纯真的美好的品性。因此,丰子恺对孩子的纯真世界充满向往, 对成人虚伪的生活充满悲哀。丰子恺在他的巛子恺画集》的序言中集中表达这样的情感。这 篇序言名为《给我的孩子们》(板书课题) 解决预习题签上的生字 二、读课文,注意:文章通过对孩子们的一系列新奇有趣的事的描写,表达了父亲对孩子世 界的向往。文章共写了几个孩子?哪个孩子的事详写了?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共写了三个孩子:瞻瞻,阿宝,软软。详写了瞻瞻的事。这样安排,详略得当,突出了 较小的孩子瞻瞻的纯真可爱。 三、分析课文 ——①课文说“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想一想,作者究竞憧憬什么?在第 段里,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憧憬的强烈程度的? 憧憬孩子做事全力以赴,真率、自然、热情 憧憬孩子最富有创造力,孩子的世界最广大 所以,他对自己呵斥孩子感到愧疚,就连给孩子打预防针,都觉得是一种残忍。由此可 见作者对孩子的爱 对憧憬强烈程度的表现: 1.“我的孩子们!”这是呼告的修辞,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 他说话。一般运用呼告,表感叹(这里还用了感叹号),更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引起读者思考 2.“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用了倒装句式,是将语句中的主语、谓语、 宾语、定语、状语等颠倒顺序的一种语法现象,常常具有强调语气,本句就强调了憧憬的次 数多 ②课文第一段具有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一对孩子的世界的向往,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统辖全篇(后文全部围绕这个 中心来写)。课文哪些段落写的是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又有哪些段落写了对成人世界的悲哀 第2-9段: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10-12段:对成人世界的悲哀。 ③课文中记叙了大量表现孩子真率自然与热情的事件,请把详写的事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出来 一瞻瞻哭泥人 瞻瞻用两把芭蕉扇做脚踏车 给我的孩子们 24~
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 年 9 月 19 日星期一 给我的孩子们 ~24~ 给我的孩子们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现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掌握“憧憬、鞠躬尽瘁、考妣、龌龊、藤榻、抱怨、妥协”等词语 3.第二人称的写法 教学过程: 导语:我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十分喜欢抽烟。他有一个烟嘴,总是爱不 释手。那个烟嘴上刻有近代僧人寄禅法师的一首诗。诗是这样的: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这首诗大 意是说孩子的内心是最纯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纯真的品性就被物欲即对物质享乐 的追求给掩蔽了,从而失去了纯真的美好的品性。因此,丰子恺对孩子的纯真世界充满向往, 对成人虚伪的生活充满悲哀。丰子恺在他的《子恺画集》的序言中集中表达这样的情感。这 篇序言名为《给我的孩子们》(板书课题) 一、解决预习题签上的生字 二、读课文,注意:文章通过对孩子们的一系列新奇有趣的事的描写,表达了父亲对孩子世 界的向往 。文章共写了几个孩子?哪个孩子的事详写了?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共写了三个孩子:瞻瞻,阿宝,软软。详写了瞻瞻的事。这样安排,详略得当,突出了 较小的孩子瞻瞻的纯真可爱。 三、分析课文 ——①课文说“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想一想,作者究竟憧憬什么?在第一 段里,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憧憬的强烈程度的? ——憧憬孩子做事全力以赴,真率、自然、热情 憧憬孩子最富有创造力,孩子的世界最广大 所以,他对自己呵斥孩子感到愧疚,就连给孩子打预防针,都觉得是一种残忍。由此可 见作者对孩子的爱。 ——对憧憬强烈程度的表现: 1.“我的孩子们!”这是呼告的修辞,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 他说话。一般运用呼告,表感叹(这里还用了感叹号),更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引起读者思考; 2.“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用了倒装句式,是将语句中的主语、谓语、 宾语、定语、状语等颠倒顺序的一种语法现象,常常具有强调语气,本句就强调了憧憬的次 数多。 ——②课文第一段具有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对孩子的世界的向往,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统辖全篇(后文全部围绕这个 中心来写)。课文哪些段落写的是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又有哪些段落写了对成人世界的悲哀 ——第 2-9 段: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10-12 段:对成人世界的悲哀。 ——③课文中记叙了大量表现孩子真率自然与热情的事件,请把详写的事用简洁的语言一一 概括出来。 ——瞻瞻哭泥人; 瞻瞻用两把芭蕉扇做脚踏车
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年9月19日星 瞻瞻争着要到月亮上去 爸爸每次剃了头,瞻瞻都疑心爸爸要做和尚,不肯让爸爸抱 瞻瞻疑心爸爸要变成黄鼠狼而大哭 瞻瞻多多益善买香蕉,但因睡着了,把香蕉失落了 阿宝给凳子穿鞋子 瞻瞻把爸爸的好书给裁破了还得意欢喜 软软趁爸爸不在家玩爸爸的毛笔 以“哭泥人”为例分析作者怎样表现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瞻瞻真率、自然、热情的表现就是“什么事情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 1.用哪个词表现瞻瞻用“全副精力去对付”泥人? 答:“鞠躬尽瘁”。这个词的意思是“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这个词一般用在一些 伟大人物身上,如“周恩来为人民鞠躬尽瘁”,但这里却用在了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身上,而 且是用在这个小孩对待不值钱的小泥人的态度上,这叫大词小用。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 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范围、概念较小的事物上,或者说,将一个小事物故意说成大事物,以突 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有的同学在日记里说,自己把成绩单拿回家给父母看,结果家里发 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这个词就是大词小用。)这里这个大词小用,突出渲染 了瞻瞻对待这个泥人的认真程度。 2.用哪些动词表现了瞻瞻对泥人的认真(把泥人当真人)? 答:“抱”“喂”“号哭”。对泥人,一般说“拿”(对真孩子才用“抱”),他却“抱”,还 喂”,这都是瞻瞻对泥人认真,把泥人当真人看的动作表现。“号哭”就是“痛哭”,为了表 现瞻瞻“哭”之悲痛,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一对比,把瞻瞻的号哭与“大人的破产”“失恋” 心碎”“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来对比,认为瞻瞻的悲哀比这些成人的悲哀都要真切 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瞻瞻对泥人的认真,也就突出了瞻瞻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3.在以上使用的对比方法中,把瞻瞻号哭的悲哀和成人的五种情况的悲哀作了对比,作 者为什么这样不厌其烦地去对比,只对比一两种,比如把“破产”“失恋”之外的其他三种情 况都删去,是不是更简洁了? 答:作者这样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成人的五种悲哀的情况与瞻瞻号哭的悲哀作对比,目的 是更充分地表现瞻瞻对泥人的认真程度。如果只保留一样,其他的删去,行文上是简洁了, 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不全面了 以上,不论是大词小用,还是对比方法的使用,还是动词的准确选用,都形象地表现了 瞻瞻“什么事情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的真率、自然与热情。突出人物形象,使形 象生动真实,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处。 ④课文中还有一些略写的事,请找出复述一下。 小小的失意……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 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要天停止下雨 ⑤这些事情的叙述,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感?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你还能从哪个地方 看出这种感情?这说明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真率、自然、热情的赞美。这从“憧憬”一词要以看 出来,以“憧憬”开头,以“憧憬”结尾。还有就是文章的标题,题目本身就蕴含着作者对 孩子的爱的深沉情怀,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染力量。本文的题目具有这样的作用:第一,交 待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第二,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这说明作者也 是一个真率的人。 ⑥以上这些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孩子的真率,自然,热情:另一类是表现孩子 给我的孩子们
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 年 9 月 19 日星期一 给我的孩子们 ~25~ 瞻瞻争着要到月亮上去 爸爸每次剃了头,瞻瞻都疑心爸爸要做和尚,不肯让爸爸抱 瞻瞻疑心爸爸要变成黄鼠狼而大哭 瞻瞻多多益善买香蕉,但因睡着了,把香蕉失落了 阿宝给凳子穿鞋子 瞻瞻把爸爸的好书给裁破了还得意欢喜 软软趁爸爸不在家玩爸爸的毛笔 ================================================================================ 以“哭泥人”为例分析作者怎样表现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瞻瞻真率、自然、热情的表现就是“什么事情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 1.用哪个词表现瞻瞻用“全副精力去对付”泥人? 答:“鞠躬尽瘁”。这个词的意思是“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这个词一般用在一些 伟大人物身上,如“周恩来为人民鞠躬尽瘁”,但这里却用在了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身上,而 且是用在这个小孩对待不值钱的小泥人的态度上,这叫大词小用。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 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范围、概念较小的事物上,或者说,将一个小事物故意说成大事物,以突 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有的同学在日记里说,自己把成绩单拿回家给父母看,结果家里发 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这个词就是大词小用。)这里这个大词小用,突出渲染 了瞻瞻对待这个泥人的认真程度。 2.用哪些动词表现了瞻瞻对泥人的认真(把泥人当真人)? 答:“抱”“喂”“号哭”。对泥人,一般说“拿”(对真孩子才用“抱”),他却“抱”,还 “喂”,这都是瞻瞻对泥人认真,把泥人当真人看的动作表现。“号哭”就是“痛哭”,为了表 现瞻瞻“哭”之悲痛,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对比,把瞻瞻的号哭与“大人的破产”“失恋” “心碎”“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来对比,认为瞻瞻的悲哀比这些成人的悲哀都要真切。 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瞻瞻对泥人的认真,也就突出了瞻瞻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3.在以上使用的对比方法中,把瞻瞻号哭的悲哀和成人的五种情况的悲哀作了对比,作 者为什么这样不厌其烦地去对比,只对比一两种,比如把“破产”“失恋”之外的其他三种情 况都删去,是不是更简洁了? 答:作者这样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成人的五种悲哀的情况与瞻瞻号哭的悲哀作对比,目的 是更充分地表现瞻瞻对泥人的认真程度。如果只保留一样,其他的删去,行文上是简洁了, 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不全面了。 以上,不论是大词小用,还是对比方法的使用,还是动词的准确选用,都形象地表现了 瞻瞻“什么事情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的真率、自然与热情。突出人物形象,使形 象生动真实,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处。 ================================================================================ ——④课文中还有一些略写的事,请找出复述一下。 ——小小的失意……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 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要天停止下雨。 ——⑤这些事情的叙述,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你还能从哪个地方 看出这种感情?这说明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真率、自然、热情的赞美。这从“憧憬”一词要以看 出来,以“憧憬”开头,以“憧憬”结尾。还有就是文章的标题,题目本身就蕴含着作者对 孩子的爱的深沉情怀,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染力量。本文的题目具有这样的作用:第一,交 待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第二,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这说明作者也 是一个真率的人。 ——⑥以上这些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孩子的真率,自然,热情;另一类是表现孩子
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年9月19日星 的强盛的创造力。你能不能找出课文是从哪里开始写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的,又是从哪 里表现孩子的强盛的创造力的? 第2-3段写真率、自然、热情;第4-9段写创造力。 —⑦作者在文中仅仅是表达了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与赞美吗? 不是,作者也表达了一丝担忧,一点悲哀。再美好的事物也有消逝的一天,孩子们会 天天长大,这纯真和美好也将随岁月的流逝而慢慢消失 —⑧11-12段写的是成人世界的悲哀,大家从篇幅上看一看,与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那 部分相比,这两部分详略如何?为什么? 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详,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略。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子恺画 集》作序,《子恺画集》的主要内容是孩子,他想借这篇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题目就“给我 的孩子们”),所以,文章在内容安排上,自然是详写对孩子的世界的向往。至于写对成人世 界的悲哀,目的有二,一是与孩子相对比,突出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一是点明出版《子 恺画集》的目的,是“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⑨第10段有什么作用?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一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与赞美过渡到对成人世界的 悲哀。孩子如果对大人对他们的好处有抱怨,是因为孩子根本不理解大人的行为,这正说明 孩子的童真还在,如果孩子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正说明孩子长大了,也表明孩子的童真 将一去不返了。这对十分热爱孩子的作者来说,自然是十分悲哀的。 ⑩从全文来看,作者为什么对成人世界如此悲哀?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对成人世界的悲哀 —因为“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孩子)来,全是不自然 的,病的,伪的”,“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滑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第一段“可借 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 啊!”这两句话中,把“可惜”和“不复”的“复”去掉可以吗? 不可以(是非问)。“可惜”强烈地表达了对孩子们早晚会失去童真的惋惜之情:“复”是 “再”的意思,表示孩子那时将永远不能重新成为“我”憧憬的人了,它加深了“悲哀”的 程度。 —①在第11段中,作者怎样表达对成人世界的悲哀?写成人世界的悲哀的目的是什么? 在这一段中,作者用自己不得不做一些“无聊的所谓的事”来现对成人世界的悲哀,这 是作者自身的具体而真实的感受,因而更真实,更强烈 写成人世界的悲哀的目的是与孩子的世界的真率自然相对比,突出孩子的真率与自然 ⑩在第12段中,可不可以把“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来的情 形”这两句话位置互换? 不能互换。经验此类事的人的范围逐渐扩大,表明了“现实终将要暴露”是根本无法避 免的。这也正是作者感到的悲哀之处。 03最后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出版这本《子恺画集》的目的一一为孩子“永远保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 子里”,再次表达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及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照应了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 更严谨,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主题:本文通过对自己孩子童真生活的描写,赞扬了孩子们率真自然的天性,对纯真人性在 成长中将被世俗生活磨灭,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同时,文章也表现出作者关怀孩子身心健康 给我的孩子们
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 年 9 月 19 日星期一 给我的孩子们 ~26~ 的强盛的创造力。你能不能找出课文是从哪里开始写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的,又是从哪 里表现孩子的强盛的创造力的? ——第 2-3 段写真率、自然、热情;第 4-9 段写创造力。 ——⑦作者在文中仅仅是表达了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与赞美吗? ——不是,作者也表达了一丝担忧,一点悲哀。再美好的事物也有消逝的一天,孩子们会一 天天长大,这纯真和美好也将随岁月的流逝而慢慢消失。 ——⑧11-12 段写的是成人世界的悲哀,大家从篇幅上看一看,与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那一 部分相比,这两部分详略如何?为什么? ——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详,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略。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子恺画 集》作序,《子恺画集》的主要内容是孩子,他想借这篇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题目就“给我 的孩子们”),所以,文章在内容安排上,自然是详写对孩子的世界的向往。至于写对成人世 界的悲哀,目的有二,一是与孩子相对比,突出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一是点明出版《子 恺画集》的目的,是“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⑨第 10 段有什么作用?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一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与赞美过渡到对成人世界的 悲哀。孩子如果对大人对他们的好处有抱怨,是因为孩子根本不理解大人的行为,这正说明 孩子的童真还在,如果孩子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正说明孩子长大了,也表明孩子的童真 将一去不返了。这对十分热爱孩子的作者来说,自然是十分悲哀的。 ——⑩从全文来看,作者为什么对成人世界如此悲哀?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对成人世界的悲哀 的? ——因为“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孩子)来,全是不自然 的,病的,伪的”,“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滑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第一段“可惜 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 啊!”这两句话中,把“可惜”和“不复”的“复”去掉可以吗? ——不可以(是非问)。“可惜”强烈地表达了对孩子们早晚会失去童真的惋惜之情;“复”是 “再”的意思,表示孩子那时将永远不能重新成为“我”憧憬的人了,它加深了“悲哀”的 程度。 ——○11 在第 11 段中,作者怎样表达对成人世界的悲哀?写成人世界的悲哀的目的是什么? ——在这一段中,作者用自己不得不做一些“无聊的所谓的事”来现对成人世界的悲哀,这 是作者自身的具体而真实的感受,因而更真实,更强烈。 写成人世界的悲哀的目的是与孩子的世界的真率自然相对比,突出孩子的真率与自然。 ——○12 在第 12 段中,可不可以把“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来的情 形”这两句话位置互换? ——不能互换。经验此类事的人的范围逐渐扩大,表明了“现实终将要暴露”是根本无法避 免的。这也正是作者感到的悲哀之处。 ——○13 最后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出版这本《子恺画集》的目的——为孩子“永远保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 子里”,再次表达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及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照应了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 更严谨,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主题:本文通过对自己孩子童真生活的描写,赞扬了孩子们率真自然的天性,对纯真人性在 成长中将被世俗生活磨灭,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同时,文章也表现出作者关怀孩子身心健康
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年9月19日星 的情感和对真善美的向往 四、课堂练习: 同学们,你们今年上半年还是小学生呢,现在已是初中生了,那么,你们的童真会不会 也随着时光流转而消失了呢?老师来做个测试。请同学们看文章第12段。在这一段中,作者 说他亲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 羊的地步”。那么你们认为“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这四个词应该有顺序吗?如果有,应 该按什么顺序排列呢?丰子凯先生排的这个顺序对吗? —一应该是有顺序的,应该按语意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根据这四个词的意思,顺从语义最 重,所以应排在最后。丰子恺的这种排列法是错误的 五、小结: 从生活小事感悟人生真谛 1.作者是一个父亲,却能蹲下身来,平等地去观察和理解孩子,并善于在普通的生活现 象中有所发现 2.孩子们的活动,都是司空见惯的,而作者却从其中看到人性在社会中的畸形发展,不 动声色地对社会风气和教育弊端作出了否定; 3.第二人称的运用,犹如同自己的孩子当面对话,给人以亲切之感 4.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孩子的世界的真率与自然 板书 孩子们 率真,自然 对比 对真善美的向往 成人们 虚伪,无聊 给我的孩子们
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 年 9 月 19 日星期一 给我的孩子们 ~27~ 的情感和对真善美的向往。 四、课堂练习: 同学们,你们今年上半年还是小学生呢,现在已是初中生了,那么,你们的童真会不会 也随着时光流转而消失了呢?老师来做个测试。请同学们看文章第 12 段。在这一段中,作者 说他亲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 羊的地步”。那么你们认为“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这四个词应该有顺序吗?如果有,应 该按什么顺序排列呢?丰子凯先生排的这个顺序对吗? ——应该是有顺序的,应该按语意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根据这四个词的意思,顺从语义最 重,所以应排在最后。丰子恺的这种排列法是错误的。 五、小结: 从生活小事感悟人生真谛 1.作者是一个父亲,却能蹲下身来,平等地去观察和理解孩子,并善于在普通的生活现 象中有所发现; 2.孩子们的活动,都是司空见惯的,而作者却从其中看到人性在社会中的畸形发展,不 动声色地对社会风气和教育弊端作出了否定; 3.第二人称的运用,犹如同自己的孩子当面对话,给人以亲切之感; 4.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孩子的世界的真率与自然。 板书: 孩子们 成人们 率真,自然 虚伪,无聊 对比 对真善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