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给我一点水 文本解读 、整体感知 对宇宙自然、大地山川、星辰草木宗教般的敬畏和感恩情怀,是张晓风散文思想情感内 涵的首要层面。在张晓风的散文世界里,我们重新认识了自然,认识了人类,也认识了自然 与人类的关系。她“为山作笺,为水作注,为大地系传,为群树作疏证”的作品无疑是站在 朗朗的天日下,为乾坤万象作的一次次利落动人的简报。例如《画晴》《秋天·秋天》《林 木篇》《杜鹃的笺注》《咏物篇》《星约》等都是她为天地万物作注的诗性篇章。张晓风的 许多作品里流露出为大自然造化之美所震慑的虔诚,为大自然恩赐之伟所感恩的真诚,为 大自然智慧之广而溯源的热诚。故读张晓风的作品,你能倾听到诗意流淌的声音,也能感受 到默然祈祷的情怀 作为虔诚的基督徒,张晓风将世界上的一切都看做是造物主的神迹,任何物象都是有性 情和灵魂的。她认为人在自然和生命面前,应持的唯一态度是敬畏虔诚和爱护珍惜。读此文 便能体会到作者对“水”的爱与虔敬,能听到人类要爱水敬水的呼声。 人类和水,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渊源,“玄思冥想一向和水结了不解缘,这是人人都知 道的”,这种渊源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佐证。无论追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还是中国的古 典文学,都可以随手拈来。作者以麦尔维尔的话开篇,以文学的方式阐释了人类和“水”的 关系——水,具有一种魔力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前行,进入到一个个“梦境”!但“算 时间是百把年前了”(《白鲸》出版于1851年),在百年之后,这样“干净的水”是否还 在?是否还可以找寻到“凡人的梦境”呢?于是文章从百年前麦尔维尔的话一下子跨越到 现实,“我只求你把我失去的还给我,哦,不,我失去的太多,我不敢求,我只求你发还给 我一件东西,还给我一片干净水”,百年前这水还是凡人拥有的一个梦境,而百年后则要求 “好心的神仙”“发还给我”,一个悲哀的不可回避的现实来了——我们失去了我们的干净 的水,失去了属于凡人的梦境。因为失去才祈求复得,这里似乎听到了作者的一声长叹:“给 我一点水”吧!因为,我失去了它。这“干净的水”,曾经带给我们怎样的梦境?来听一听 作者的回答。“水,永远是第一张诗笺。”“三百则‘温柔敦厚’原是始于一带河洲 啊!”“六朝乐府的恣肆古艳,其实是来自南国的潋滟泽光呢!”从《诗经》到“六朝乐府 诗”,原来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通篇闪耀着水泽,水的意义在这里首先是营造了一个文学的梦 境。我们的先民择水而居,才吟唱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水,是我们生命的起源,亦 是我们古典诗性的缘起,是我们浪漫歌咏的源头。水,给了一个古老民族诗性的情怀,这种
六 给我一点水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对宇宙自然、大地山川、星辰草木宗教般的敬畏和感恩情怀,是张晓风散文思想情感内 涵的首要层面。在张晓风的散文世界里,我们重新认识了自然,认识了人类,也认识了自然 与人类的关系。她“为山作笺,为水作注,为大地系传,为群树作疏证”的作品无疑是站在 朗朗的天日下,为乾坤万象作的一次次利落动人的简报。例如《画晴》《秋天·秋天》《林 木篇》《杜鹃的笺注》《咏物篇》《星约》等都是她为天地万物作注的诗性篇章。张晓风的 许多作品里流露出为大自然造化之美所震慑的虔诚,为大自然恩赐之伟所感恩的真诚,为 大自然智慧之广而溯源的热诚。故读张晓风的作品,你能倾听到诗意流淌的声音,也能感受 到默然祈祷的情怀。 作为虔诚的基督徒,张晓风将世界上的一切都看做是造物主的神迹,任何物象都是有性 情和灵魂的。她认为人在自然和生命面前,应持的唯一态度是敬畏虔诚和爱护珍惜。读此文 便能体会到作者对“水”的爱与虔敬,能听到人类要爱水敬水的呼声。 人类和水,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渊源,“玄思冥想一向和水结了不解缘,这是人人都知 道的”,这种渊源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佐证。无论追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还是中国的古 典文学,都可以随手拈来。作者以麦尔维尔的话开篇,以文学的方式阐释了人类和“水”的 关系——水,具有一种魔力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前行,进入到一个个“梦境”!但“算 时间是百把年前了”(《白鲸》出版于 1851 年),在百年之后,这样“干净的水”是否还 在?是否还可以找寻到“凡人的梦境”呢?于是文章从百年前麦尔维尔的话一下子跨越到 现实,“我只求你把我失去的还给我,哦,不,我失去的太多,我不敢求,我只求你发还给 我一件东西,还给我一片干净水”,百年前这水还是凡人拥有的一个梦境,而百年后则要求 “好心的神仙”“发还给我”,一个悲哀的不可回避的现实来了——我们失去了我们的干净 的水,失去了属于凡人的梦境。因为失去才祈求复得,这里似乎听到了作者的一声长叹:“给 我一点水”吧!因为,我失去了它。这“干净的水”,曾经带给我们怎样的梦境?来听一听 作者的回答。“水,永远是第一张诗笺。”“三百则‘温柔敦厚’原是始于一带河洲 啊!”“六朝乐府的恣肆古艳,其实是来自南国的潋滟泽光呢!”从《诗经》到“六朝乐府 诗”,原来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通篇闪耀着水泽,水的意义在这里首先是营造了一个文学的梦 境。我们的先民择水而居,才吟唱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水,是我们生命的起源,亦 是我们古典诗性的缘起,是我们浪漫歌咏的源头。水,给了一个古老民族诗性的情怀,这种
情怀从古老的《诗经》启程至今已经几个千年。如果说到古典诗歌中去重拾水的记忆是一种 人类集体意识的话,这个梦境似乎过于恢宏和模糊,过于概念和遥远,于是作者转而跳到个 人记忆中去,站在人生的河床上回望,目光逆流而上。她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 代。记忆 中俯首而拾的是抚顺街农田间的小水洼;玄武湖上的风吹来的南京城的千载古意:可以 采摘荷叶的双连火车道边的荷田:绕家而流悠长如琴可依傍读书的圳水;三地门犷悍的山胞 才有资格拥有的好水:拓荒者临水而居的大寮:大学时见到的想进去泡水的外双溪……时光 匆匆,一晃就是几十年。这里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以跳跃式的思维,蒙太奇的手法截取了人 生成长岁月中的几个片段,犹如一幅幅山水写意,勾勒出了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组合到 一起犹如一条河,潺潺地流淌出.了一段成长岁月,而水与成长如影随形。水的意义在这里 体现为营造了一个个生命成长的梦境。如果说水曾经滋养了一个古老民族的诗情的话,那么 在这我们看到的是水所滋养出来的人生画意,有“玉色的莲子”“艳色的樱桃”“绿荷 叶”“万顷金黄中的一带波光”。水流淌出的是生命的悠长和绚烂,诗意和激情! 古典的醇香因水而生,成长的梦境因水而不醒。从远古的先民到现在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上的人们,因为有了水而有了一个个如诗如画的梦啊!但是这样的水匆匆然间却不复存在了。 “那溪水却日甚一日地浑浊恶臭起来”,“属于我的水渐渐变得如脓汁如毒药”,“到曾文 水库去,只见垃圾如山”,“海面上一直漂着塑胶袋和可乐瓶罐”,这样的现实击碎了梦境 眼前的事实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个“伤心欲绝的经验”,严重的污染使这水已经到了“不堪濯 足”的程度了!“能观天下之水,是造物对我的厚爱,但为什么我不能重新拥有基隆河或淡 水河呢?”作者的发问与其说是发问不如说是控诉,在痛彻的疑问背后隐藏的问题是:到底 是谁动了我的基隆河和淡水河呢?“如果拔去我的智慧,抽掉我的历练,磨光我辛苦一场才 得到的专业知识,而溪水便能恢复它当初的清纯,我是多么愿意弃圣绝智,重新回复为二十 五年前一清见底的呆女孩,和一清见底的溪水素面相觌啊!”作者甘愿以人生的“智 慧”“历练”“辛苦一场才得来的专业知识”作为代价,换回水的“清纯”,宁愿失去这些 而回复为当初“一清见底的呆女孩”,这是多么勇敢而悲壮的代价!至此读者猛醒:人类是 不是正因为有了不断积累的“智慧”“历练”“专业知识”,并运用这些所谓的“智慧”“ 历练”“专业知识”污染了我们的“干净的水”,改变和破坏了生存环境!当我们在改 变破坏这个世界的时候,失落的仅仅是一片干净的水吗?随之而去的是我们的梦境,和诗意 地去寻梦享受梦境的清纯!而一切的“智慧”“历练”“专业知识”与“清纯”相比都是微 不足道的!那些属于我们的美丽的梦境早就不存在了,是我们自己打碎了它。现在我们还拿
情怀从古老的《诗经》启程至今已经几个千年。如果说到古典诗歌中去重拾水的记忆是一种 人类集体意识的话,这个梦境似乎过于恢宏和模糊,过于概念和遥远,于是作者转而跳到个 人记忆中去,站在人生的河床上回望,目光逆流而上。她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 代。记忆 中俯首而拾的是抚顺街农田间的小水洼;玄武湖上的风吹来的南京城的千载古意;可以 采摘荷叶的双连火车道边的荷田;绕家而流悠长如琴可依傍读书的圳水;三地门犷悍的山胞 才有资格拥有的好水;拓荒者临水而居的大寮;大学时见到的想进去泡水的外双溪……时光 匆匆,一晃就是几十年。这里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以跳跃式的思维,蒙太奇的手法截取了人 生成长岁月中的几个片段,犹如一幅幅山水写意,勾勒出了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组合到 一起犹如一条河,潺潺地流淌出了一段成长岁月,而水与成长如影随形。水的意义在这里 体现为营造了一个个生命成长的梦境。如果说水曾经滋养了一个古老民族的诗情的话,那么 在这我们看到的是水所滋养出来的人生画意,有“玉色的莲子”“艳色的樱桃”“绿荷 叶”“万顷金黄中的一带波光”。水流淌出的是生命的悠长和绚烂,诗意和激情! 古典的醇香因水而生,成长的梦境因水而不醒。从远古的先民到现在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上的人们,因为有了水而有了一个个如诗如画的梦啊!但是这样的水匆匆然间却不复存在了。 “那溪水却日甚一日地浑浊恶臭起来”,“属于我的水渐渐变得如脓汁如毒药”,“到曾文 水库去,只见垃圾如山”,“海面上一直漂着塑胶袋和可乐瓶罐”,这样的现实击碎了梦境。 眼前的事实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个“伤心欲绝的经验”,严重的污染使这水已经到了“不堪濯 足”的程度了!“能观天下之水,是造物对我的厚爱,但为什么我不能重新拥有基隆河或淡 水河呢?”作者的发问与其说是发问不如说是控诉,在痛彻的疑问背后隐藏的问题是:到底 是谁动了我的基隆河和淡水河呢?“如果拔去我的智慧,抽掉我的历练,磨光我辛苦一场才 得到的专业知识,而溪水便能恢复它当初的清纯,我是多么愿意弃圣绝智,重新回复为二十 五年前一清见底的呆女孩,和一清见底的溪水素面相觌啊!”作者甘愿以人生的“智 慧”“历练”“辛苦一场才得来的专业知识”作为代价,换回水的“清纯”,宁愿失去这些 而回复为当初“一清见底的呆女孩”,这是多么勇敢而悲壮的代价!至此读者猛醒:人类是 不是正因为有了不断积累的“智慧”“历练”“专业知识”,并运用这些所谓的“智慧”“ 历练”“专业知识”污染了我们的“干净的水”,改变和破坏了生存环境!当我们在改 变破坏这个世界的时候,失落的仅仅是一片干净的水吗?随之而去的是我们的梦境,和诗意 地去寻梦享受梦境的清纯!而一切的“智慧”“历练”“专业知识”与“清纯”相比都是微 不足道的!那些属于我们的美丽的梦境早就不存在了,是我们自己打碎了它。现在我们还拿
什么来“为镜鉴”“为渊薮”“为诗行”呢?我们的情感和精神还到哪里去寻找归依和敬 畏呢?“那样的水在哪里呢?”文章以一个问句结尾,充满悲剧式的伤感,有一种沉重的失 去后无可找寻的悲哀。找寻不到的不仅是一清见底的水,还有曾经与自然互为吟唱的一清 见底的我们水一样的诗情与性灵! 张晓风是当代台湾散文大家,同时又是身体力行投身环保运动的第一代台湾作家,她国 学底子深厚,下笔不能忘情于古典,却又总能纵身于现代,直逼现实的核心。此文揭示了水 资源遭受污染的现实,疾呼保护水资源的意义,但是她抛开了生态价值上的探寻,而是文学 地诗化地来谈水的意义,来谈人类水样清纯干净的生存心态的遗失和寻找,所以作者关注的 实际上既是自然生态又是人文生态。做净水上的漂流者,是幸福的,但当我们找不到净水的 时候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心灵呢?所以如果失去了净水我们也同时失去自己。人类 智慧”的积累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对自然大规模的破坏,最终使人类离自然越来越远,所以 作者坚定地说“我是多么愿意弃圣绝智”!“弃圣绝智”,如果真能像老庄所说做到弃圣绝 智返璞归真,那么人类会重返“一清见底”的清纯,会更贴近自然,贴近自己的生命,贴近 每一个成长的梦境! 、问题探究 1.文章开头引用麦尔维尔的话有什么作用? 麦尔维尔的这段话从文章结构上来看,与下文相呼应,引出了全文要谈及的主题一水 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文中写道:“算时间是百把年前了。那个时代的人是幸运的,因 为还知道什么叫做‘干净的水’。水仍然可以很无愧地作为凡人的梦境。”这几行文字所隐 含的命题是:现在,百年之后的人已经是不幸的了,已经丧失了凡人的梦境,因为水资源遭 到了破坏,不再是干净的了! 除此之外,细细品味这段话,它似乎在以文学的角度来阐述“水”与人的玄妙关系。“只 要那个地区有水,你就算找个沉浸梦境而精神恍惚的人,叫他站着,开步走,他就会把你- 路带到水边,一点也错不了……”为什么人不管在什么状态下都能下意识地走到水边去呢? 似乎在告诉我们:水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对人的精神意识具有一种指引,人“ 向和水结了不解缘”。这样文章一开篇就奠定了写作的角度,不是生态意义上的调查和说明, 而是充满文学和诗性的解说 2.如何理解文中提到的《诗经》、“六朝乐府诗”和成长过程中的几个片段? 本文最终的立足点是揭示水资源遭受污染的现实,并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寻 生命中失落的清纯与干净。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有别于一般的科普类文章,没有进行水资
什么来“为镜鉴”“为渊薮”“为诗行”呢?我们的情感和精神还到哪里去寻找归依和敬 畏呢?“那样的水在哪里呢?”文章以一个问句结尾,充满悲剧式的伤感,有一种沉重的失 去后无 可找寻的悲哀。找寻不到的不仅是一清见底的水,还有曾经与自然互为吟唱的一清 见底的我们水一样的诗情与性灵! 张晓风是当代台湾散文大家,同时又是身体力行投身环保运动的第一代台湾作家,她国 学底子深厚,下笔不能忘情于古典,却又总能纵身于现代,直逼现实的核心。此文揭示了水 资源遭受污染的现实,疾呼保护水资源的意义,但是她抛开了生态价值上的探寻,而是文学 地诗化地来谈水的意义,来谈人类水样清纯干净的生存心态的遗失和寻找,所以作者关注的 实际上既是自然生态又是人文生态。做净水上的漂流者,是幸福的,但当我们找不到净水的 时候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心灵呢?所以如果失去了净水我们也同时失去自己。人类 “智慧”的积累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对自然大规模的破坏,最终使人类离自然越来越远,所以 作者坚定地说“我是多么愿意弃圣绝智”!“弃圣绝智”,如果真能像老庄所说做到弃圣绝 智返璞归真,那么人类会重返“一清见底”的清纯,会更贴近自然,贴近自己的生命,贴近 每一个成长的梦境! 二、问题探究 1.文章开头引用麦尔维尔的话有什么作用? 麦尔维尔的这段话从文章结构上来看,与下文相呼应,引出了全文要谈及的主题——水 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文中写道:“算时间是百把年前了。那个时代的人是幸运的,因 为还知道什么叫做‘干净的水’。水仍然可以很无愧地作为凡人的梦境。”这几行文字所隐 含的命题是:现在,百年之后的人已经是不幸的了,已经丧失了凡人的梦境,因为水资源遭 到了破坏,不再是干净的了! 除此之外,细细品味这段话,它似乎在以文学的角度来阐述“水”与人的玄妙关系。“只 要那个地区有水,你就算找个沉浸梦境而精神恍惚的人,叫他站着,开步走,他就会把你一 路带到水边,一点也错不了……”为什么人不管在什么状态下都能下意识地走到水边去呢? 似乎在告诉我们:水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对人的精神意识具有一种指引,人“一 向和水结了不解缘”。这样文章一开篇就奠定了写作的角度,不是生态意义上的调查和说明, 而是充满文学和诗性的解说。 2.如何理解文中提到的《诗经》、“六朝乐府诗”和成长过程中的几个片段? 本文最终的立足点是揭示水资源遭受污染的现实,并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寻 回生命中失落的清纯与干净。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有别于一般的科普类文章,没有进行水资
源被污染后生态意义上的分析探究,而是从文学的角度,以散文的笔法独抒性灵,写出了自 己对“水”之意义与价值、“水”与人类关系的个性化思考与表达。21世纪教育网 提到《诗经》和“六朝乐府诗”,作者写道:“三百则‘温柔敦厚’原是始于一带河 啊!”“六朝乐府的恣肆古艳,其实是来自南国的潋滟泽光呢!”因为先民择水而居,所以 才吟咏出了与水有关的诗章。《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一路走 下去到“六朝乐府诗”乃至后世的许多诗歌都闪耀着水的光泽,作者仅以此来挖掘文学意义 上的水具有的价值一一是我们古典诗性的缘起,是我们浪漫歌咏的源头。水,给了一个古老 的民族诗性的情怀那么写到个人成长的片段又有何用意呢?不难发现这里作者选择的几个 生活片段和水相关。抚顺街的小水洼,玄武湖,火车道边的荷塘,坠书的圳水,屏东的好水 大寮,外双溪,从小时候一直写到了上大学,可以说水伴随着作者一路成长。关于水的记忆 都带着诗意色彩,犹如一幅幅水墨画般充满着田园生活的气息,有捞鱼采水草的欢悦,倾听 老城千载古意剥莲子的悠然,临溪畔坠书落水的冒险,看圳水在夕阳里恬然流去的惬意,有 对跨水拓荒的羡慕,要换泳衣泡水的冲动。这些既是成长的片段,又是一个个已然流去但仍 然清晰的梦境。作者是以此来挖掘了生命意义上的水具有的价值一一是水给了我美、欢悦 悠然、惬意等等人生的体验,是水给我营造了一个绚烂的成长之梦。 所以作者是以自己所爱以自己的生命在发言,我们不能失去水,失去水则失去了文学 和生命的梦境 3.作者对水梦境般的回忆只写到上大学时候,应该如何理解? 文中这些片段式的描写,在时间上截取的是作者从小时候到上大学,这应该是人生最美 的一段时光,无论生活在哪里,只要我在、水在就如梦境一般一一这种生活是诗意的,是简 单的,是快乐的,是一清见底的。读下文“重新回复为二十五年前一清见底的呆女孩”一句, 可以与之相呼应,作者写此文距离上大学应该是“四分之一世纪流去”了。这些年自己增长 了智慧、历练、专业知识,但是却失落了当初的简简单单和清纯,因为失落了才更加缅怀。 作者写人类污染了水的同时,也在告诉读者,人类遗失了那时那样的一种清纯简单快乐的心 境 4.谈谈对“而匆匆然,四分之一世纪流去,而今望着溪水的不再是那常来背书的大 女生,不再是那跟男友来散步的大二女孩,所有的时间也无非是使一个坐在台下的人变成站 在台上的人,然而,那溪水却日甚一日地浑浊恶臭起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 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但溪水如果浊到不堪濯足的程度,你又奈何呢”这句话的理解
源被污染后生态意义上的分析探究,而是从文学的角度,以散文的笔法独抒性灵,写出了自 己对“水”之意义与价值、“水”与人类关系的个性化思考与表达。21 世纪教育网 提到《诗经》和“六朝乐府诗”,作者写道:“三百则‘温柔敦厚’原是始于一带河 啊!”“六朝乐府的恣肆古艳,其实是来自南国的潋滟泽光呢!”因为先民择水而居,所以 才吟咏出了与水有关的诗章。《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一路走 下去到“六朝乐府诗”乃至后世的许多诗歌都闪耀着水的光泽,作者仅以此来挖掘文学意义 上的水具有的价值——是我们古典诗性的缘起,是我们浪漫歌咏的源头。水,给了一个古老 的民族诗性的情怀那么写到个人成长的片段又有何用意呢?不难发现这里作者选择的几个 生活片段和水相关。抚顺街的小水洼,玄武湖,火车道边的荷塘,坠书的圳水,屏东的好水, 大寮,外双溪,从小时候一直写到了上大学,可以说水伴随着作者一路成长。关于水的记忆 都带着诗意色彩,犹如一幅幅水墨画般充满着田园生活的气息,有捞鱼采水草的欢悦,倾听 老城千载古意剥莲子的悠然,临溪畔坠书落水的冒险,看圳水在夕阳里恬然流去的惬意,有 对跨水拓荒的羡慕,要换泳衣泡水的冲动。这些既是成长的片段,又是一个个已然流去但仍 然清晰的梦境。作者是以此来挖掘了生命意 义上的水具有的价值——是水给了我美、欢悦、 悠然、惬意等等人生的体验,是水给我营造了一个绚烂的成长之梦。 所以作 者是以自己所爱以自己的生命在发言,我们不能失去水,失去水则失去了文学 和生命的梦境。 3.作者对水梦境般的回忆只写到上大学时候,应该如何理解? 文中这些片段式的描写,在时间上截取的是作者从小时候到上大学,这应该是人生最美 的一段时光,无论生活在哪里,只要我在、水在就如梦境一般——这种生活是诗意的,是简 单的,是快乐的,是一清见底的。读下文“重新回复为二十五年前一清见底的呆女孩”一句, 可以与之相呼应,作者写此文距离上大学应该是“四分之一世纪流去”了。这些年自己增长 了智慧、历练、专业知识,但是却失落了当初的简简单单和清纯,因为失落了才更加缅怀。 作者写人类污染了水的同时,也在告诉读者,人类遗失了那时那样的一种清纯简单快乐的心 境。 4.谈谈对“而匆匆然,四分之一世纪流去,而今望着溪水的不再是那常来背书的大一 女生,不再是那跟男友来散步的大二女孩,所有的时间也无非是使一个坐在台下的人变成站 在台上的人,然而,那溪水却日甚一日地浑浊恶臭起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 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但溪水如果浊到不堪濯足的程度,你又奈何呢”这句话的理解
时光匆匆,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变化。因此女孩子们再也不来水畔溪边寻找诗 意和梦境了,时间带给人的是人生角色的转换,从“坐在台下”到“站在台上”,从观众到 演员,无非如此,对于每个人这都是个顺理成章的逻辑,但是时间带给水的变化是巨大的, “日甚一日地浑浊恶臭起来”,即使你还有心随境转的心态,但是水已经浑浊到“不堪濯足 的程度”,除了悲哀和无奈之外,剩下的只有悲伤 思考与讨论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那个时代的人是幸运的,因为还知道什么叫做“干净的水”。水仍然可以很无愧地 作为凡人的梦境。 2.水,永远是第一张诗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不学诗,无以言,不观水,无以诗。三百则“温柔敦厚”原是始于一带河洲啊! 4.我现在有书近万卷,但何处才有一条淙淙的玉带供我坠书呢? 5.而圳水在夏日的夕照里恬然流去,东坡只会说“好风如水”,如果他看到万顷金黄 中的一带波光,他要不要说“好水如风”呢? 6.如果拔去我的智慧,抽掉我的历练,磨光我辛苦一场才得到的专业知识,而溪水便 能恢复它当初的清纯,我是多么愿意弃圣绝智,重新回复为二十五年前一清见底的呆女孩, 和一清见底的溪水素面相觌啊! 7.沙漠的旅人需要一皮囊的水润喉,我需要的更多,我需要一片水,可以为镜鉴来摄 我之容,可以为渊薮来酝酿诗篇,可以为歌行来传之子孙,而且像黄河、像洙泗,让我桀骜 无依的心有所归依,有所臣服。21世纪教育网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张晓风散文的一个审美要点,即品味作家文笔的诗性美 特征。张晓风的散文语言凝练、秀雅、灵放,一如诗歌。1977年张晓风被台湾批评界推为 “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的时候,曾称赞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 字字若璎珞敲冰”,可见张晓风运笔之功非同寻常 她能于简洁的语句中蕴藏河海一般的意境和气魄,有“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美 誉。故以此题来引导学生品味其散文语言,感受诗意,同时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 的情感。 参考答案
时光匆匆,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变化。因此女孩子们再也不来水畔溪边寻找诗 意和梦境了,时间带给人的是人生角色的转换,从“坐在台下”到“站在台上”,从观众到 演员,无非如此,对于每个人这都是个顺理成章的逻辑,但是时间带给水的变化是巨大的, “日甚一日地浑浊恶臭起来”,即使你还有心随境转的心态,但是水已经浑浊到“不堪濯足 的程度”,除了悲哀和无奈之外,剩下的只有悲伤。 思考与讨论 21 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那个时代的人是幸运的,因为还知道什么叫做“干净的水”。水仍然可以很无愧地 作为凡人的梦境。 2.水,永远是第一张诗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3.不学诗,无以言,不观水,无以诗。三百则“温柔敦厚”原是始于一带河洲啊! 4.我现在有书近万卷,但何处才有一条淙淙的玉带供我坠书呢? 5.而圳水在夏日的夕照里恬然流去,东坡只会说“好风如水”,如果他看到万顷金黄 中的一带波光,他要不要说“好水如风”呢? 6.如果拔去我的智慧,抽掉我的历练,磨光我辛苦一场才得到的专业知识,而溪水便 能恢复它当初的清纯,我是多么愿意弃圣绝智,重新回复为二十五年前一清见底的呆女孩, 和一清见底的溪水素面相觌啊! 7.沙漠的旅人需要一皮囊的水润喉,我需要的更多,我需要一片水,可以为镜鉴来摄 我之容,可以为渊薮来酝酿诗篇,可以为歌行来传之子孙,而且像黄河、像洙泗,让我桀骜 无依的心有所归依,有所臣服。21 世纪教育网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张晓风散文的一个审美要点,即品味作家文笔的诗性美 特征。张晓风的散文语言凝练、秀雅、灵放,一如诗歌。1977 年张晓风被台湾批评界推为 “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的时候,曾称赞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 字字若璎珞敲冰”,可见张晓风运笔之功非同寻常。 她能于简洁的语句中蕴藏河海一般的意境和气魄,有“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美 誉。故以此题来引导学生品味其散文语言,感受诗意,同时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 的情感。 参考答案:
1.“幸运”“无愧”是理解句子的关键词语。“幸运”是针对目前人们的“不幸”而 言,现在的水被污染得厉害,纯净的水不复存在再不得见,故那时的人是幸运的,能享受到 水的清纯:“无愧”是以拟人的修辞来写水,因为那时的水还没有被污染,澄澈干净浩淼无 尘,是能回报给热爱它的人以美丽面容的,就像个纯洁的梦,故而说水是无愧的。这句话实 际上要烛照出的现实意义是:现在的水已经被污染了,人们失去了一个梦境,这是人的不幸 也是水的不幸 2.这是个比喻。把水比喻为“诗笺”,很浪漫很诗情地反映出作者的情思,水与古典 诗歌有着极深的渊源,水本身就是一种诗性的存在,在我们的民族文学中随处都可以找到它 的影子,古往今来也有无数的人钟爱它,化它为诗 3.引用了孔子的话“不学诗,无以言”,进而仿拟出“不观水,无以诗”的语句,《诗 经》是言之标准,而水是诗之魂。《诗经》第一篇《关雎》所咏之物所言之事便始于水泽, 这里作者进行了关于水的文化溯源,是水涵润了文学的诗性 4.此句要与上文进行对照理解。上文谈到往事有关于“坠书”的叙述,想那时的坠书 是无关紧要的,水如“淙淙的玉带”根本不会把书弄脏,而在这“悠长如琴弦”的圳水旁读 书更是别样的人生快事,胜过冒险和调皮带来的刺激与快乐。而如今家里藏书万卷,却不复 得当初之玉带般的圳水了。这句话里饱含作者无限怅然的悲感,在现实中失去了那往日的梦 5.张晓风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她的文字随处有古香之气,她引东坡之“好风如水”句 然后仿拟出“好水如风”自是别样的感受和审美,加上“夏日的夕照”“万顷金黄”营造了 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浪漫与温情。这是她对水的爱和美的礼赞。 此题答案可参考整体感知部分。这是一种悲情而决然的置换。“智慧”“历练”“专 业知识”都可以拿来换取水的“清纯”,足见水的清纯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实际上作者认 为拿掉了人们辛苦积累来的“智慧”“历练”“专业知识”,后人更加接近生命的本真和原 始的清纯,所以作者渴盼人与水共同的复归 7.这句话是对水崇高的敬仰和赞颂,以歌行的方式吟唱出了对水的挚爱。作者爱水需 要水,这种爱和需要不是出自于旅人润喉般肉体的饥渴,而是精神和情感上的一种需求。水 “为镜鉴”“为渊薮”“为歌行”,无疑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最唯美 最性灵化的描述,在作者心中水是至高无上的,是美、文学、生命的渊源,是灵魂和情感的 依靠。这样写是作者对水最诗意最文学的一种阐释,也是一种水文化的精简剖析
1.“幸运”“无愧”是理解句子的关键词语。“幸运”是针对目前人们的“不幸”而 言,现在的水被污染得厉害,纯净的水不复存在再不得见,故那时的人是幸运的,能享受到 水的清纯;“无愧”是以拟人的修辞来写水,因为那时的水还没有被污染,澄澈干净浩淼无 尘,是能回报给热爱它的人以美丽面容的,就像个纯洁的梦,故而说水是无愧的。这句话实 际上要烛照出的现实意义是:现在的水已经被污染了,人们失去了一个梦境,这是人的不幸 也是水的不幸。 2.这是个比喻。把水比喻为“诗笺”,很浪漫很诗情地反映出作者的情思,水与古典 诗歌有着极深的渊源,水本身就是一种诗性的存在,在我们的民族文学中随处都可以找到它 的影子,古往今来也有无数的人钟爱它,化它为诗。 3.引用了孔子的话“不学诗,无以言”,进而仿拟出“不观水,无以诗”的语句,《诗 经》是言之标准,而水是诗之魂。《诗经》第一篇《关雎》所咏之物所言之事便始于水泽, 这里作者进行了关于水的文化溯源,是水涵润了文学的诗性。 4.此句要与上文进行对照理解。上文谈到往事有关于“坠书”的叙述,想那时的坠书 是无关紧要的,水如“淙淙的玉带”根本不会把书弄脏,而在这“悠长如琴弦”的圳水旁读 书更是别样的人生快事,胜过冒险和调皮带来的刺激与快乐。而如今家里藏书万卷,却不复 得当初之玉带般的圳水了。这句话里饱含作者无限怅然的悲感,在现实中失去了那往日的梦 境。 5.张晓风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她的文字随处有古香之气,她引东坡之“好风如水”句, 然后仿拟出“好水如风”自是别样的感受和审美,加上“夏日的夕照”“万顷金黄”营造了 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浪漫与温情。这是她对水的爱和美的礼赞。 6.此题答案可参考整体感知部分。这是一种悲情而决然的置换。“智慧”“历练”“专 业知识”都可以拿来换取水的“清纯”,足见水的清纯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实际上作者认 为拿掉了人们辛苦积累来的“智慧”“历练”“专业知识”,后人更加接近生命的本真和原 始的清纯,所以作者渴盼人与水共同的复归。 7.这句话是对水崇高的敬仰和赞颂,以歌行的方式吟唱出了对水的挚爱。作者爱水需 要水,这种爱和需要不是出自于旅人润喉般肉体的饥渴,而是精神和情感上的一种需求。水 “为镜鉴”“为渊薮”“为歌行”,无疑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最唯美、 最性灵化的描述,在作者心中水是至高无上的,是美、文学、生命的渊源,是灵魂和情感的 依靠。这样写是作者对水最诗意最文学的一种阐释,也是一种水文化的精简剖析
课文开头部分作者呼唤“还给我一片干净水”,结尾之处又强调“我需要一片水 前后两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种首尾呼应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设置此题意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更加明确文章的主旨,同时体会首尾呼应的 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还给我一片干净水”里的“还给”具有思考价值,能谈到“还”自然有 个前提存在,即已经失去,而且这个失去当是被掠夺:“干净水”是与浑浊的水相对而言的, 这句话道出一个事实—一水资源遭受了严重的污染,也包含作者的呼唤和祈求一一让干净的 水回到我们身边!这里有作者失去干净水的痛心,亦有复得一片干净水的热望,也暗含了人 们要保护环境使水复清的呼吁。 “我需要一片水”这里的“需要”具有思考价值,唯其“需要”才渴望得到,唯其“需 要”才显出水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没有了这水,一切的需要都将化为虚无,这一句“需要 带着沉痛的悲情,也更有坚定的意味,以不容置疑的口气道出了自己的渴求 教学建议 、找到一个阅读切入点。本文是一篇散文,段落较多,内容难以把握。在阅读时找到 个切入点则易于梳理文意。例如文章开篇写道“水仍然可以很无愧地作为凡人的梦境”, 可以抓住“梦境”一词作为阅读的切入点,如可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通读全文关于水的描 写,哪些内容能给人以梦境之感?讨论后进一步探讨:梦境往往和现实相对而言,全文哪些 内容是对现实的描写?这样将“梦境”与“现实”相对提出,用梦境之清纯、现实之残酷作 对比,文章的内容也就比较容易把握,文意相对就清晰了 、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初读本文可以给读者这样的印象,文章以水为话题, 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焦虑和对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期望。再读本文于字里行间似 能感受到环保之外的一层深意,但未必能理得清说得明,遇到这样的阅读障碍最好抓文中的 一些关键语句,细加揣摩,于小处细处见深意。例如:“我是多么愿意弃圣绝智,重新回复 为二十五年前一清见底的呆女孩,和一清见底的溪水素面相觌啊!”“一清见底”既是说溪 水,也是说人,水和人一样,人和水一样,那时都是清纯的,现在水变浑浊了,那么人呢? 既然谈到回复则自然是发生了变化,可以有这样的理解,人在污染破坏水之纯净的过程中早 就先将自己心灵的纯净污染掉了,人生美好的梦境已不复存在了!那么人类“弃圣绝智” 返璞归真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能做此理解的话,文章深一层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对 水的保护也是对我们心灵纯净的保护,对净水的呼唤和需要,实际上也是对人回复清纯、诗 意地生活的一种呼唤
二、课文开头部分作者呼唤“还给我一片干净水”,结尾之处又强调“我需要一片水”, 前后两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种首尾呼应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设置此题意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更加明确文章的主旨,同时体会首尾呼应的 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还给我一片干净水”里的“还给”具有思考价值,能谈到“还”自然有一 个前提存在,即已经失去,而且这个失去当是被掠夺;“干净水”是与浑浊的水相对而言的, 这句话道出一个事实——水资源遭受了严重的污染,也包含作者的呼唤和祈求——让干净的 水回到我们身边!这里有作者失去干净水的痛心,亦有复得一片干净水的热望,也暗含了人 们要保护环境使水复清的呼吁。 “我需要一片水”这里的“需要”具有思考价值,唯其“需要”才渴望得到,唯其“需 要”才显出水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没有了这水,一切的需要都将化为虚无,这一句“需要” 带着沉痛的悲情,也更有坚定的意味,以不容置疑的口气道出了自己的渴求。 教学建议 一、找到一个阅读切入点。本文是一篇散文,段落较多,内容难以把握。在阅读时找到 一个切入点则易于梳理文意。例如文章开篇写道“水仍然可以很无愧地作为凡人的梦境”, 可以抓住“梦境”一词作为阅读的切入点,如可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通读全文关于水的描 写,哪些内容能给人以梦境之感?讨论后进一步探讨:梦境往往和现实相对而言,全文哪些 内容是对现实的描写?这样将“梦境”与“现实”相对提出,用梦境之清纯、现实之残酷作 对比,文章的内容也就比较容易把握,文意相对就清晰了。 二、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初读本文可以给读者这样的印象,文章以水为话题, 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焦虑和对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期望。再读本文于字里行间似 能感受到环保之外的一层深意,但未必能理得清说得明,遇到这样的阅读障碍最好抓文中的 一些关键语句,细加揣摩,于小处细处见深意。例如:“我是多么愿意弃圣绝智,重新回复 为二十五年前一清见底的呆女孩,和一清见底的溪水素面相觌啊!”“一清见底”既是说溪 水,也是说人,水和人一样,人和水一样,那时都是清纯的,现在水变浑浊了,那么人呢? 既然谈到回复则自然是发生了变化,可以有这样的理解,人在污染破坏水之纯净的过程中早 就先将自己心灵的纯净污染掉了,人生美好的梦境已不复存在了!那么人类“弃圣绝智”、 返璞归真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能做此理解的话,文章深一层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对 水的保护也是对我们心灵纯净的保护,对净水的呼唤和需要,实际上也是对人回复清纯、诗 意地生活的一种呼唤
三、好的文章是写作的例文。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范例。张晓风的 这篇散文是选材于自己成长的记忆,由童年时候的小水洼到读大学时候的外双溪,一个个片 段组成了一条记忆之河,涓涓流淌。这部分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共由九个段落组成,共写了 和水相关的七个生活片段,有详有略。如颗颗璀璨的珍珠由一条叫做“水”的链子串起而成 珍贵的记忆之链。字里行间氤氲着一种怀旧的气息,扑朔着水墨画般的生活意境。可以作为 写作的例文,学习行文组织材料的技巧和详略得当的布局 此外,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卓有成就,对其的评论也多见诸报端,这篇散文充满古典的文 学气息,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词句,并且多处语句颇具古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体味其 语言之美,为写作增加积累,可以结合“思考与讨论”的第一题进行。 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 张晓风是台湾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笔名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 8岁随父母迁台,17岁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现 为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张晓风勤于笔耕,创作丰富,尤以散文饮誉海内外,有《地毯的那 端》《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我在》《玉想》《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等十几部散 文集问世,揭开了台湾当代女性散文新的一页。张晓凤的著作达40余种,许多作品被一版 再版,并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早在1977年,台湾评论界就推其为“当代十大散文家” 之一,称赞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余光中先 生更称她是“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突破了中国现代女性散文狭隘的“闺 秀天地”。她是台湾获文学奖项最多的作家之一。 关于麦尔维尔和《白鲸》 麦尔维尔·H.(1819-1891)是继霍桑之后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最重要代表作家。1839 年在一条去美国的商船上当服务员,接触海洋生活;1841年在捕鲸船上当水手,《白鲸》 取材于这次海上生活。以后又到一条捕鲸船当投叉手,1843年又在一艘军舰上当水手,直 到1844年退伍,海上4年生活是他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他把它称之为“哈佛大学和耶鲁 大学”的教育,对他的创作有着决定性影响。1851年出版了《白鲸》,使他成为世界级作 家,其作品成为经典,但这一切成就直到1924年之后才得到人们的首肯。 《白鲸》是美国文学中公认的经典,是史诗般的小说。它气势磅礴,场面宏伟,寓意深 刻。它不仅反映了美国水手向大自然进军的艰苦奋斗史实,而且表达了人类开拓不屈的精神 状态
三、好的文章是写作的例文。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范例。张晓风的 这篇散文是选材于自己成长的记忆,由童年时候的小水洼到读大学时候的外双溪,一个个片 段组成了一条记忆之河,涓涓流淌。这部分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共由九个段落组成,共写了 和水相关的七个生活片段,有详有略。如颗颗璀璨的珍珠由一条叫做“水”的链子串起而成 珍贵的记忆之链。字里行间氤氲着一种怀旧的气息,扑朔着水墨画般的生活意境。可以作为 写作的例文,学习行文组织材料的技巧和详略得当的布局。 此外,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卓有成就,对其的评论也多见诸报端,这篇散文充满古典的文 学气息,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词句,并且多处语句颇具古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体味其 语言之美,为写作增加积累,可以结合“思考与讨论”的第一题进行。 相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 张晓风是台湾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笔名晓风。1941 年生于浙江金华, 8 岁随父母迁台,17 岁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现 为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张晓风勤于笔耕,创作丰富,尤以散文饮誉海内外,有《地毯的那 一端》《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我在》《玉想》《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等十几部散 文集问世,揭开了台湾当代女性散文新的一页。张晓风的著作达 40 余种,许多作品被一版 再版,并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早在 1977 年,台湾评论界就推其为“当代十大散文家” 之一,称赞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余光中先 生更称她是“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突破了中国现代女性散文狭隘的“闺 秀天地”。她是台湾获文学奖项最多的作家之一。 二、关于麦尔维尔和《白鲸》 麦尔维尔·H.(1819—1891)是继霍桑之后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最重要代表作家。1839 年在一条去美国的商船上当服务员,接触海洋生活;1841 年在捕鲸船上当水手,《白鲸》 取材于这次海上生活。以后又到一条捕鲸船当投叉手,1843 年又在一艘军舰上当水手,直 到 1844 年退伍,海上 4 年生活是他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他把它称之为“哈佛大学和耶鲁 大学”的教育,对他的创作有着决定性影响。1851 年出版了《白鲸》,使他成为世界级作 家,其作品成为经典,但这一切成就直到 1924 年之后才得到人们的首肯。 《白鲸》是美国文学中公认的经典,是史诗般的小说。它气势磅礴,场面宏伟,寓意深 刻。它不仅反映了美国水手向大自然进军的艰苦奋斗史实,而且表达了人类开拓不屈的精神 状态
《白鲸》真实地再现了海上生活,歌颂了劳动人民创造人类文明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艰辛 奋斗的精神,作者详尽地描写了捕鲸生活及海上航行,使这部小说成为捕鲸业的百科全书。 小说时空背景为19世纪初的美国东北部。以实玛利对陆地上的生活感到厌倦,为了摆 脱不可收拾的忧郁症,决心上捕鲸船当名水手。他在一家旅馆遇到了土著标枪手魁魁格,成 为知交,一起上了佩阔德号捕鲸船当水手,船在海上航行多日,深藏在船长室的船长亚哈才 突然在甲板上露脸,他身材高大,神情严肃,脸上有一条长长的疤痕,还支着一条由鲸鱼骨 制成的假腿。他的那条腿在上次航海中被一条叫莫比·狄克的白鲸咬掉了。从此,亚哈视白 鲸为不可思议的邪恶的化身 发誓非报此仇不可。于是,他瞒着股东老板,带上心腹,伺机行事。一天,他把全体船 员召集起来,宣布向白鲸复仇雪耻的目的,并将一枚金币钉在桅杄上作为第一个发现白鲸者 的奖励。但他的疯狂举动遭到大副斯达巴克的反对。他几次劝阻甚至企图谋杀,都没有阻止 亚哈复仇的决心。佩阔德号已经触及赤道了,随时会与白鲸遭遇。亚哈兴奋不已,让全船高 度警戒,加紧磨砺自己的标枪,准备随时向白鲸刺去。终于,处于病狂状态的亚哈登上望岗, 发现了这个庞然大物像雪山一样的背峰。这头白鲸身经百战,伤疤累累,但灵活狡黠,凶猛 异常。亚哈命令放下三条小舟,疯狂急赶直追,白鲸一转身便把小舟咬成两段。第二日,白 鲸又崩碎一只小舟,并把亚哈假腿折断:第三日,亚哈拼全力刺向白鲸,愤怒的白鲸弃小舟, 直冲向大船,临死前撞沉了佩阔德号,全体船员一刹那葬λ大海,亚哈也被小舟绳索套住抛 入大海。唯以实玛利一人靠着一口由棺材改做的救生桶逃命,向世人诉说白鲸的可怖故事。 麦尔维尔笔下的亚哈是个撒旦式的独脚英雄。他一方面象征着人类的大无畏的探索和崇 高精神,另一方面他又代表着人生竞技中的邪恶和黑暗,他是位勇敢又感情冲动的人,他自 己狭隘复仇,是置大众不顾的狂者。因而,他向代表大自然的白鲸开战,显示了他两方面相 悖的精神特征。 自然本无善恶之分,人类若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则自然造福于人类;若把它视为对立 面,非把自己恶的意志、行为强加于它,人类可能会遇到不可设想的恶果,甚至会自取灭 亡。因此,如果说亚哈对白鲸的追击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过程,象征着美国人民向自 然索取财富的斗争历程,这是个积极的主题。但如果把自然作为复仇对象加以摧毁,把人类 恶的意志强加于自然,那么必酿成人类悲剧,亚哈的行为和命运还说明了这个真理 (选自《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赏析》,有改动,北京燕山出版社) 三、“不学诗,无以言”的出处 “不学诗,无以言”出自《论语·季氏》,原文为:
《白鲸》真实地再现了海上生活,歌颂了劳动人民创造人类文明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艰辛 奋斗的精神,作者详尽地描写了捕鲸生活及海上航行,使这部小说成为捕鲸业的百科全书。 小说时空背景为 19 世纪初的美国东北部。以实玛利对陆地上的生活感到厌倦,为了摆 脱不可收拾的忧郁症,决心上捕鲸船当名水手。他在一家旅馆遇到了土著标枪手魁魁格,成 为知交,一起上了佩阔德号捕鲸船当水手,船在海上航行多日,深藏在船长室的船长亚哈才 突然在甲板上露脸,他身材高大,神情严肃,脸上有一条长长的疤痕,还支着一条由鲸鱼骨 制成的假腿。他的那条腿在上次航海中被一条叫莫比·狄克的白鲸咬掉了。从此,亚哈视白 鲸为不可思议的邪恶的化身, 发誓非报此仇不可。于是,他瞒着股东老板,带上心腹,伺机行事。一天,他把全体船 员召集起来,宣布向白鲸复仇雪耻的目的,并将一枚金币钉在桅杆上作为第一个发现白鲸者 的奖励。但他的疯狂举动遭到大副斯达巴克的反对。他几次劝阻甚至企图谋杀,都没有阻止 亚哈复仇的决心。佩阔德号已经触及赤道了,随时会与白鲸遭遇。亚哈兴奋不已,让全船高 度警戒,加紧磨砺自己的标枪,准备随时向白鲸刺去。终于,处于病狂状态的亚哈登上望岗, 发现了这个庞然大物像雪山一样的背峰。这头白鲸身经百战,伤疤累累,但灵活狡黠,凶猛 异常。亚哈命令放下三条小舟,疯狂急赶直追,白鲸一转身便把小舟咬成两段。第二日,白 鲸又崩碎一只小舟,并把亚哈假腿折断;第三日,亚哈拼全力刺向白鲸,愤怒的白鲸弃小舟, 直冲向大船,临死前撞沉了佩阔德号,全体船员一刹那葬入大海,亚哈也被小舟绳索套住抛 入大海。唯以实玛利一人靠着一口由棺材改做的救生桶逃命,向世人诉说白鲸的可怖故事。 麦尔维尔笔下的亚哈是个撒旦式的独脚英雄。他一方面象征着人类的大无畏的探索和崇 高精神,另一方面他又代表着人生竞技中的邪恶和黑暗,他是位勇敢又感情冲动的人,他自 己狭隘复仇,是置大众不顾的狂者。因而,他向代表大自然的白鲸开战,显示了他两方面相 悖的精神特征。 自然本无善恶之分,人类若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则自然造福于人类;若把它视为对立 面,非把自己恶的意志、行为强加于它,人类可能会遇到不可设想的恶果,甚至会自取灭 亡。因此,如果说亚哈对白鲸的追击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过程,象征着美国人民向自 然索取财富的斗争历程,这是个积极的主题。但如果把自然作为复仇对象加以摧毁,把人类 恶的意志强加于自然,那么必酿成人类悲剧,亚哈的行为和命运还说明了这个真理。 (选自《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赏析》,有改动,北京燕山出版社) 三、“不学诗,无以言”的出处 “不学诗,无以言”出自《论语·季氏》,原文为: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 《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陈亢向孔子的儿子伯鱼问道:“你从老师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伯鱼 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有一次他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我从他面前快步走过。父亲说:‘你 学过《诗》吗?’我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不能把话讲得动听。’从 那我就学《诗》了。另有一次,父亲又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我从他面前快步走过。父亲说: 你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不能在社会立足 从那我就学《礼》了。我听到父亲单独对我讲的就这两件。”陈亢回去非常高兴,说:“我 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必须学《诗》的道理,知道了必须学《礼》的道理,又知 道了道 德高尚的人勉励自己的儿子的方法。” (选自《〈论语〉译说》,时代文艺出版社)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弃圣绝智”的出处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 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21世纪教育网 [译文]如果说统治者之间的那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争权于庭、争利于市的卑鄙 勾当和龌龊伎俩就是他们的所谓杰出才能和高度智慧的表现,那么彻底消灭和摈弃这些所 谓的杰出才能和高度智慧就将是对人民百倍地有利有益的事情了;如果说统治者对人民所拥 有的人身自由与财产自由的自然权利的剥夺以使自己获得任意地支配人民的人身自由与财 产自由的无限权力就是他们所谓的仁爱与正义的表现,那么彻底消灭和摈弃这些所谓的仁爱 与正义就将是使人民在统治者所造成的奴役与贫穷的状态之下已经失去了的人与人之间的 那种完全基于自然的相亲相爱的关系能够重新恢复的必要步骤了;如果说统治者公开地、有 组织地杀害人民的生命、掠夺人民的财产就是他们的所谓经国技巧与济世方略的运用,那么 彻底地消灭和摈弃那种所谓的经国技巧和济世方略就将是使人民的生命免于统治者的公开 的、有组织的杀戮和使人民的财产免于统治者的公开的、有组织的掠夺的唯一手段和方法了。 以上三个政治目的的实现只是人类文明得以重建的基础,但还不是人类文明本身,它们作为 人类文明的标志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社会达到真正的文明还必须满足下列附属的条件:使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 《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陈亢向孔子的儿子伯鱼问道:“你从老师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伯鱼 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有一次他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我从他面前快步走过。父亲说:‘你 学过《诗》吗?’我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不能把话讲得动听。’从 那我就学《诗》了。另有一次,父亲又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我从他面前快步走过。父亲说: ‘你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不能在社会立足。’ 从那我就学《礼》了。我听到父亲单独对我讲的就这两件。”陈亢回去非常高兴,说:“我 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必须学《诗》的道理,知道了必须学《礼》的道理,又知 道了道 德高尚的人勉励自己的儿子的方法。” (选自《〈论语〉译说》,时代文艺出版社)21 世纪教育网[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四、“弃圣绝智”的出处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 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21 世纪教育网 [译文]如果说统治者之间的那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争权于庭、争利于市的卑鄙 勾当和龌龊伎俩就是他们的所谓杰出才能和高度智慧的表现,那么彻底消灭和摈弃这些所 谓的杰出才能和高度智慧就将是对人民百倍地有利有益的事情了;如果说统治者对人民所拥 有的人身自由与财产自由的自然权利的剥夺以使自己获得任意地支配人民的人身自由与财 产自由的无限权力就是他们所谓的仁爱与正义的表现,那么彻底消灭和摈弃这些所谓的仁爱 与正义就将是使人民在统治者所造成的奴役与贫穷的状态之下已经失去了的人与人之间的 那种完全基于自然的相亲相爱的关系能够重新恢复的必要步骤了;如果说统治者公开地、有 组织地杀害人民的生命、掠夺人民的财产就是他们的所谓经国技巧与济世方略的运用,那么 彻底地消灭和摈弃那种所谓的经国技巧和济世方略就将是使人民的生命免于统治者的公开 的、有组织的杀戮和使人民的财产免于统治者的公开的、有组织的掠夺的唯一手段和方法了。 以上三个政治目的的实现只是人类文明得以重建的基础,但还不是人类文明本身,它们作为 人类文明的标志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社会达到真正的文明还必须满足下列附属的条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