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讲学稿 洗勒 课题:16《给巴特勒的信》 课型:新授 时间 年11月 箱修 璃璃 审核:林先发 字形:给形似字组词 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围,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浩劫的丑恶行径的写作手法 品读文章语言,体会文中所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3、了解國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近代屈辱的历史见证,从而唤醒强烈的历 史使命感 劫动却缀辍 珐法怯箧筐 擊习点: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分析文中以“美”衬“丑”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所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圆明园 首先请浏览课文,结合“预习导学”,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突破好字词,整体把握课文:然后精读第三部 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 分,结合“思考与练习三”,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最后结合练习,突破信中作者所流露的态度和感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一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 学习过程 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苗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 预习导学 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赢 1、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 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坦、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 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年发表剧本《克 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掉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接着写出《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 民对悬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先后发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最强烈的愿望,仍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 表反对路易·波拿巴的作品《小拿破仑》和诗集《惩罚集》,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后,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极好时机,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 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幂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 也会同响应,四国的修约要求,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他们决心抓住一个机会作为借口,挑起战争。英 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0年回国,1874年完成长篇 法两国以1856年亚罗号划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作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给予 幂恶统治者的斗争。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 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 2、写作背景 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融汇中外建筑艺 1856年—1860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看到富丽堂皇术精华的万园之园一一圆明园,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 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富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演成什么样子 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 5、细读一遍课文,想一想:雨果在给巴特勒的信中主要写了什么 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 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186年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 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 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6、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疑难写在下面 3.字音字形:◎语音:给加黑字注意
九年级(上)语文讲学稿 课题:16《给巴特勒的信》 课型:新授 时间:2011 年 11 月 执笔:倪妮 审核:林先发 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浩劫的丑恶行径的写作手法。 2、品读文章语言,体会文中所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3、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近代屈辱的历史见证,从而唤醒强烈的历 史使命感。 学习重点: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分析文中以“美”衬“丑”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所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学法指导: 首先请浏览课文,结合“预习导学”,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突破好字词,整体把握课文;然后精读第三部 分,结合“思考与练习三”,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最后结合练习,突破信中作者所流露的态度和感情。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 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 年发表剧本《克 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接着写出《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人 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先后发 表反对路易·波拿巴的作品《小拿破仑》和诗集《惩罚集》。1861~1869 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 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 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0 年回国。1874 年完成长篇 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 罪恶统治者的斗争。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 2、写作背景 1856 年—1860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看到富丽堂皇 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 1 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 “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 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 1860 年 10 月 18 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 的一天,3500 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 300 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 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3、字音字形:◎语音:给加黑字注意 珐琅 洗劫 脂粉: 惊骇 绸缎 瞥见 箱箧 琉璃 赃物 给予 晨曦 行窃 ◎字形:给形似字组词 劫: 瞥: 珐: 动: 弊: 法: 却: 憋: 怯: 缀: 赃: 箧: 辍: 脏: 筐: 4、常识 圆明园 圆明园从 1709 年兴建直到 1860 年焚毁,共经营了 151 年。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 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 5200 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 850 亩。园子周长 10 公里多,建 筑面积 16 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内有 100 多个风景点,无数 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 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 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最强烈的愿望,仍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1851 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 后,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极好时机,英、法、美三国在 1854 年和 1856 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 也会同响应。四国的修约要求,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他们决心抓住一个机会作为借口,挑起战争。英、 法两国以 1856 年亚罗号划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作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1856 年 10 月到 1860 年 11 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给予 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 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融汇中外建筑艺 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 富……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 5、细读一遍课文,想一想:雨果在给巴特勒的信中主要写了什么? 6、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疑难写在下面:
学习研讨 4、“他们手挽手,笑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句话活化了两个强盗() 1、新课导入: a、凯旋而归的丑态b、狼狈为奸的丑态 c、得意忘形的丑态d、尴尬的丑态 3、精读课文第三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5、本段文字的中心是() 提示:总评: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a、揭露额尔金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b、批评欧洲人把中国人当做野蛮人认识 c、遗责侵略者掠夺中国,毁灭文明的强盗行径 d、譴责强盗们不应该放火销赃 6、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这句话? 4、结合思考与练习三,品读文章语言诉特色 巩固与延伸 品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國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 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 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 几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 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 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 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 容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1、文中提到的“两个强盗”是指 2、作者为什么把“放火”“洗劫”的行动说成是“行窃”和“愉窃”呢? 3.文中运用多个反语,冷嘲热讽,表达了对两个强盗的愤怒和谜责。请找出两个反语 ①
二、 学习研讨: 1、 新课导入: 2、 预习情况反馈: 3、 精读课文第三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提示:总评: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4、 结合思考与练习三,品读文章语言诉特色。 三、 巩固与延伸 品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 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 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 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 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 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 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1、 文中提到的“两个强盗”是指-------------------------------------------------------------------------------- 2、 作者为什么把“放火”“洗劫”的行动说成是“行窃”和“偷窃”呢? 3、 文中运用多个反语,冷嘲热讽,表达了对两个强盗的愤怒和谴责。请找出两个反语。 ① ② 4、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句话活化了两个强盗( )。 a、凯旋而归的丑态 b、狼狈为奸的丑态 c、得意忘形的丑态 d、尴尬的丑态 5、 本段文字的中心是( )。 a、揭露额尔金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b、批评欧洲人把中国人当做野蛮人认识。 c、谴责侵略者掠夺中国,毁灭文明的强盗行径。 d、谴责强盗们不应该放火销赃。 6、 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