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考场 考号: 2007--2008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九月份阶段试题 命题人:李新军 积累与运用(22分) 1、阅读语段,回答1--2题(4分) (2)、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分) 与书为伍,少一分浮燥,多一分清纯:少一分粗俗,多一分懦雅 潜心书海,酿就读书人无拘无束的读书的快意 1)给加点字注音。 6、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清纯( 潜 (1)《浣溪沙》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 (2)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2)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会想到 2、完成下面成语填空。(4分)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 ()()动听虚无缥()分道扬()色彩斑() 3、下表是对某中学204名学生调查的结果,根据表内资料,回 (3、《记承天寺夜游》描写月色句子: 答问题上。(4分) 感兴趣 般不感兴趣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写出路途山水优美景色又富含晢理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二、阅读理解:(38分) 对文学14872.554421.57125.88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对语文课 697838.249447.08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通过阅读此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分)
2007------2008 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九月份阶段试题 命题人:李新军 一、积累与运用(22 分) 1、阅读语段,回答 1——2 题(4 分) 与书为伍,少一分浮燥,多一分清纯;少一分粗俗,多一分懦雅。 潜心书海,酿就读书人无拘无束的读书的快意。 (1)给加点字注音。 清纯.( ) 潜.( )心 (2)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2、完成下面成语填空。(4 分) ( )( )动听 虚无缥( ) 分道扬( )色彩斑( ) 3、下表是对某中学 204 名学生调查的结果,根据表内资料,回 答问题上。(4 分) (1) 什 么 问 题 ? 分 ) (1)通过阅读此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 分) (2)、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 分) 6、按课文内容填空:(10 分) (1)《浣溪沙》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 ? 。 。 (2)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会想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 , ! (3、《记承天寺夜游》描写月色句子: , , 。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写出路途山水优美景色又富含哲理 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4 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对文学 148 72.55 44 21.57 12 5.88 对语文课 32 15.69 78 38.24 94 47.08 对 象 人 数 % 姓名: 考场: 考号: 班级: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 不可知其源。阳光己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品莹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令人眩目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悄怆幽邃( 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 (3)不可久居( (4)隶而从者( 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 ,仿佛 2、补充完完整文章内容(2分) 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 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文段的空缺处填上相关语句。(3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本段记述了作者两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请你说说作者两次游周庄的感受有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2分) 什么不同。(2分) 5、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给游客介绍一下小石潭的美景。(2分) 3、文段着重写了第二次游周庄的经历,作者是从什么方面来突现冬天周庄的特 点的?(3分)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3分) 我曾经三次到过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4、你喜欢这段景物描写吗?请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分)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 (3)不可久居.( ) (4)隶.而从者( ) 2、补充完完整文章内容(2 分) 3、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2 分) 5、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给游客介绍一下小石潭的美景。(2 分)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3 分) 我曾经三次到过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 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 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 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 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 令人眩目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 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 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 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 , ,仿佛 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 ,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 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文段的空缺处填上相关语句。(3 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 分) 3 本段记述了作者两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请你说说作者两次游周庄的感受有 什么不同。(2 分) 3、文段着重写了第二次游周庄的经历,作者是从什么方面来突现冬天周庄的特 点的?(3 分) 4、你喜欢这段景物描写吗?请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 分)
(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1分) 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他当年在皖北插队的地方,一位 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渤海内外无如徽之老汉的孙子患病让当地的一位名医错诊而死了。这位老汉却说,连最有名的医生 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都没有治好孩子的病,看来他该死。 我可能是受了徐夫子的感染,汽车、火车,抵屯溪后鞍马未顿,就踏上了登 这则故事也许和黄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却道出了一个深沉的事实:闭塞 守旧、迷信以及门户之见的封建意识,千百年来一直束缚着炎黄子孙。好的一俊 乘黄山索道、攀始信险峰、登石猴观海,而后取道清凉台、莲花峰、天都峰遮百丑,猛吹猛捧:差的当头棒喝,没有一点是处。这铁律一样的事实人们反而 乐于接受。冲破这种羁绊该是多么艰难啊!在这如诗如画的黄山,本来我不该想 近视群峰巍巍,晴川历历:远眺天际耸秀,岗山隐隐。黄山以它豁达的气度这么多沉淀了的伤感和已经被世人感叹过了的感叹。 和悠闲的情致向游人洞开着。 但是,毕竟我亲眼见到了你--黄山,为了探索,为了追求,我还会再来的 也可能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是跟着这’感觉走的,我眼中的黄山不如1.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徐霞客的话有何作用?(2分) 意象中的黄山 我一直在想:古人将黄山冠以’天下第一名山有没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2.黄山冠绝天下的奇景有哪些?(2分) 怎么解?“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呢?又如何解释“桂林 山水甲天下”呢?这些疑问一直在困惑着我 3.第⑤段说:’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意象 我说这话绝没有贬低黄山的意思。黄山的确很美,很奇,尤以奇松、怪石、中的黄山是怎样的?(2分) 云海、温泉让.人心醉,让人着迷。 我也曾游历过许多的名山大川,它们都是亿万斯年天地造化之物,山山岭岭4.作者在第8段说:’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结合上下文,解释作者的’感 腾着灵秀之气。每一座名山大川都有它独特的韵致,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情’应该包括哪些内容?(2分) 是多少人多少代也难以读懂弄清的。实在没法比较究竟哪个山该是第 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桃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不都是美吗?5.从文章的结尾段看,结合上下文,试分析此文的中心。(3分) 下山了,我和几位不相识的人攀谈。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说得更为直 率:“只要是人们认可了的事,最好不要反对,否则,会被看作大逆不道的
(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1 分) 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渤海内外无如徽之 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我可能是受了徐夫子的感染,汽车、火车,抵屯溪后鞍马未顿,就踏上了登 黄山的路。 乘黄山索道、攀始信险峰、登石猴观海,而后取道清凉台、莲花峰、天都峰 回返。 近视群峰巍巍,晴川历历;远眺天际耸秀,岗山隐隐。黄山以它豁达的气度 和悠闲的情致向游人洞开着。 也可能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是跟着这'感觉'走的,我眼中的黄山不如 意象中的黄山。 我一直在想:古人将黄山冠以'天下第一名山'有没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 怎么解?“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呢?又如何解释“桂林 山水甲天下”呢?这些疑问一直在困惑着我。 我说这话绝没有贬低黄山的意思。黄山的确很美,很奇,尤以奇松、怪石、 云海、温泉让.人心醉,让人着迷。 我也曾游历过许多的名山大川,它们都是亿万斯年天地造化之物,山山岭岭 都涌腾着灵秀之气。每一座名山大川都有它独特的韵致,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 秘,是多少人多少代也难以读懂弄清的。实在没法比较究竟哪个山该是第一。我 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桃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不都是美吗? 下山了,我和几位不相识的人攀谈。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说得更为直 率:“只要是人们认可了的事,最好不要反对,否则,会被看作大逆不道的。” 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他当年在皖北插队的地方,一位 老汉的孙子患病让当地的一位名医错诊而死了。这位老汉却说,连最有名的医生 都没有治好孩子的病,看来他该死。 这则故事也许和黄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却道出了一个深沉的事实:闭塞、 守旧、迷信以及门户之见的封建意识,千百年来一直束缚着炎黄子孙。好的一俊 遮百丑,猛吹猛捧;差的当头棒喝,没有一点是处。这铁律一样的事实人们反而 乐于接受。冲破这种羁绊该是多么艰难啊!在这如诗如画的黄山,本来我不该想 这么多沉淀了的伤感和已经被世人感叹过了的感叹。 但是,毕竟我亲眼见到了你--黄山,为了探索,为了追求,我还会再来的。 1.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徐霞客的话有何作用?(2 分) 2.黄山冠绝天下的奇景有哪些?(2 分) 3.第⑤段说:'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意象 中的黄山是怎样的?(2 分) 4.作者在第8段说:'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结合上下文,解释作者的'感 情'应该包括哪些内容?(2 分) 5.从文章的结尾段看,结合上下文,试分析此文的中心。(3 分)
三、作文写作:(40分)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有景物之美,也有校园中寻求 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 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个地方或某个方面,以“美景”为 话题。字数不少于500个字
三、作文写作:(40 分)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有景物之美,也有校园中寻求 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 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个地方或某个方面,以“美景”为 话题。字数不少于 500 个字。 200 400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