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部门2.非资本主义部门3.产品市场的二元性 二、问答 1.“二元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围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 的转变? 参考答案; 、名词 1资本主义部门 资本主义部门是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reproduible)资本,并由于这种使用而 向资本家支付报酬的那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资本的使用是由雇佣劳动力的资本家控制的,生产的目 的是利润。 2.非资本主义部门:非资本主义部门,即维持生计部门或称生存部门(subsistence sector),是不使 用可再生资本的那一部分。这个部门的人均产量比资本主义部门低,因为它的产品不是用资本牛产 出来的。这个部门的很大一部分是自我雇佣的,如传统农业的小家庭耕作等等 3.产品市场的二元性:在所有不发达国家,产品市场的组织也是不完备的 这种不完备性可用 类价格差别来衡量。首先,村落里的农民对这些商品支付的价格与这些产品在城市中的批发价有很大 差别:其次,同一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间有很大不同:第三,农产品是国民总产品中一个很大的组 成部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存在着季节性变动。 问答 1“二元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首先,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并存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部门是先进 生产方式的代表,而传统部门则是贫闲落后的载体。 其次,经济发展的水平、方向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相互作用。当现 代部门自身力量尚不 够强大时 它通常需要从传统部门输入资 资本和劳动力。但传统部门要 成现代化的蓄水池这 功能,其自身也必须有所发展,传统部门的菱缩就长期而言并不是可取的选择 第三, 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征本身意味着经济发展可以有两条引线:现代部门的扩张和传统部门 的改造。这两条引线的交织构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第四,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如何界定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制度都是一个重要维度。如李特 尔(IanM.D.Little)(1982)所言:如果在一个经济中,一个重要部分在家长制或准封建制下运行, 个部分在工资就业制下运行 工资就 制可以是资本主义式的,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式 的),这个经 济就是 二元性的。经济发展本身也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制度选择和制度建设应构成经济发展战略的 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不论何种形态的二元结构理论,都是对不发达经济的一种抽象概括,它只能揭示经济现实 中最引人注日的轮佛,却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现实的多样化特征。 2.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 变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nw,fineprint.cn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部门 2.非资本主义部门 3.产品市场的二元性 二、问答 1.“二元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 的转变? 参考答案: 一、名词 1.资本主义部门:资本主义部门是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reproducible)资本,并由于这种使用而 向资本家支付报酬的那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资本的使用是由雇佣劳动力的资本家控制的,生产的目 的是利润。 2.非资本主义部门:非资本主义部门,即维持生计部门或称生存部门(subsistence sector),是不使 用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这个部门的人均产量比资本主义部门低,因为它的产品不是用资本生产 出来的。这个部门的很大一部分是自我雇佣的,如传统农业的小家庭耕作等等。 3.产品市场的二元性:在所有不发达国家,产品市场的组织也是不完备的,这种不完备性可用三 类价格差别来衡量。首先,村落里的农民对这些商品支付的价格与这些产品在城市中的批发价有很大 差别;其次,同一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间有很大不同;第三,农产品是国民总产品中一个很大的组 成部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存在着季节性变动。 二、问答 1.“二元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 首先,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并存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部门是先进 生产方式的代表,而传统部门则是贫困落后的载体。 其次,经济发展的水平、方向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相互作用。当现 代部门自身力量尚不够强大时,它通常需要从传统部门输入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但传统部门要完 成现代化的蓄水池这一功能,其自身也必须有所发展,传统部门的萎缩就长期而言并不是可取的选择。 第三,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征本身意味着经济发展可以有两条引线:现代部门的扩张和传统部门 的改造。这两条引线的交织构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第四,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如何界定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制度都是一个重要维度。如李特 尔(Ian M .D .Little)(1982)所言:如果在一个经济中,一个重要部分在家长制或准封建制下运行, 另一个部分在工资就业制下运行(工资就业制可以是资本主义式的,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式的),这个经 济就是二元性的。经济发展本身也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制度选择和制度建设应构成经济发展战略的 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不论何种形态的二元结构理论,都是对不发达经济的一种抽象概括,它只能揭示经济现实 中最引人注目的轮廓,却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现实的多样化特征。 2.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 变?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1)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这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比较发法的代工业与大 量的传统农业并存: 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 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量的落后手工劳 动或半机械化的企业并存: 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在这种“多重二 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的根本国情。 ①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国农村人口多、比重大 是典型的劳动无限供给经济 ②城乡分 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 ③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农村以集体和个体所有制经济为主,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经济板块。 ④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城市 -工业、农村 一农业的传统分工格局,形成城乡两大工业系 统,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裂变为城市工业(国有工业,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三元经济结构。 ⑤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城乡差别有扩大趋 (2)按照刘易斯等人的设想,从二元经济向 元化的工业社会的过渡主要依赖于现代部门的扩 张。实践证明 ,这条道路有很 大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 由于城乡差异 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出现了城市就业、住房、交通和环境恶化的“城市病”, 农村则出现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经济萧条的现象。这就是所谓城市“过密”和农村“过疏”问题。这 种现象曾出现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中,目前正在不同程度上由发展中国家所经历着。其二,随着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倾向日趋明显,现代部门增长的就业弹性越来越小, 无法承 担解 决繁重就业 确立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是克服城乡矛盾、走出二元经济的基本对策。具体地说,这一对策包括以 下三个要素。 第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中国走出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最终解决,需 要通过城市化和现代化来实现。根据中国国情,中国城市化应采取城乡结合、上下结合、大中小结合 的多途径综合模式。所谓“城乡结合”,是指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既不能仅仅是职业非农化的乡村就 地转移 ,也不能是全部依赖城市的异地转移,应从城乡两方面共同努力 把“离 ”和离土 离乡”结合起来。所谓“上下结合”是城市建设必须把自上而下的国家投资与自下而上的地方投资、集 体投资、个人投资和外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中小结合”是指在城市规模方面, 大中小城市并举,注意发挥各级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作用。 第二,城乡互助、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方 面需要做的工作有:加强农业 基础地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搞好城乡工业分工与协作:城乡合作 缓解“民工期” 第三,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中国走出二元,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进 程的制度前提。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mw,fineprint.cn
(1)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大 量的传统农业并存;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量的落后手工劳 动或半机械化的企业并存;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在这种“多重二 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的根本国情。 ①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国农村人口多、比重大, 是典型的劳动无限供给经济。 ② 城乡分割,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 ③ 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农村以集体和个体所有制经济为主,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经济板块。 ④ 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分工格局,形成城乡两大工业系 统,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裂变为城市工业(国有工业),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三元经济结构。 ⑤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城乡差别有扩大趋势。 (2)按照刘易斯等人的设想,从二元经济向一元化的工业社会的过渡主要依赖于现代部门的扩 张。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于城乡差异, 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出现了城市就业、住房、交通和环境恶化的“城市病”, 农村则出现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经济萧条的现象。这就是所谓城市“过密”和农村“过疏”问题。这 种现象曾出现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中,目前正在不同程度上由发展中国家所经历着。其二,随着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倾向日趋明显,现代部门增长的就业弹性越来越小, 无法承担解决繁重就业问题的任务。 确立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是克服城乡矛盾、走出二元经济的基本对策。具体地说,这一对策包括以 下三个要素。 第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中国走出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最终解决,需 要通过城市化和现代化来实现。根据中国国情,中国城市化应采取城乡结合、上下结合、大中小结合 的多途径综合模式。所谓“城乡结合”,是指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既不能仅仅是职业非农化的乡村就 地转移,也不能是全部依赖城市的异地转移,应从城乡两方面共同努力,把“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 离乡”结合起来。所谓“上下结合”是城市建设必须把自上而下的国家投资与自下而上的地方投资、集 体投资、个人投资和外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中小结合”是指在城市规模方面, 大中小城市并举,注意发挥各级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作用。 第二,城乡互助、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方 面需要做的工作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搞好城乡工业分工与协作;城乡合作, 缓解“民工期”。 第三,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中国走出二元,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进 程的制度前提。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