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一中2011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座中泣下谁最多 。(白居易《琵琶行》)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6)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弟谓雪声色俱厉。凡 目能见干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 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日:“兄之面色,每 予人以难堪。”又记十—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 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干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浣沅弟半 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 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 盈满,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晩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 “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 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 宜不妄取分亳,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 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日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干人 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毎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 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 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果之词气至令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 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人亨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 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③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④ 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难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余泰窃将相 窃:谦词,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 惕:勉励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 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龙岩一中 2011 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座中泣下谁最多, 。(白居易《琵琶行》)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6)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弟谓雪声色俱厉。凡 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 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 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 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 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 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 盈满,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 “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 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 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 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 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 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 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 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 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③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④ 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难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余忝窃将相 窃:谦词,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 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 惕:勉励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 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 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 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2)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 译文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6分) 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 饮憾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试分析“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表达情感的特点。(2分) (2)作者采用民歌的特殊手法,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试结合全诗分析“燕草碧如丝,秦桑 低绿枝”运用了哪两种民歌手法。(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抄检大观园时,当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抄检到探春处,她挺身护丫头,不许搜她们的东西,痛斥抄 检是“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顶撞了凤姐,并打了“乘势作脸”的王善保家一记耳光。(《红楼梦》 B.吴荪甫在家里为吴老太爷办丧事,就在这次聚会上,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 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 爱斯梅拉达被判处绞刑,刑前关在漆黑的地牢里,她正准备逃走。这天夜晚,穿着黑袈裟的副主 教秘密来到地牢,他毫不掩饰地向爱斯梅拉达表达了他的爱意和内心的痛苦,想带她一起逃走。少女答应 了。(《巴黎圣母院》) D.出嫁的前一天晩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没有听完鸣凤的 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三少爷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家》) E.玛丝洛娃因受人命案牵连,受到审判。审讯中法官们忙于私事,对案件审理心不在焉,聂赫留朵 夫也一时疏忽,庭长怕耽误和红头发姑娘约会,便匆忙结案,结果,玛丝洛娃被判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 年。(《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汉主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刑罚部下过重。天天鞭打士兵,还要他们侍奉左右,这是取祸之 道啊!”请简述张飞遇害的经过。 (2)欧也妮被查理无情的行为吓呆了,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决定嫁给特·蓬风先生。请简 述查理的无情行为。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 孟子日:“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 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 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6 分) 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 饮憾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 思 李 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试分析“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表达情感的特点。(2 分) (2)作者采用民歌的特殊手法,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试结合全诗分析“燕草碧如丝,秦桑 低绿枝”运用了哪两种民歌手法。(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抄检大观园时,当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抄检到探春处,她挺身护丫头,不许搜她们的东西,痛斥抄 检是“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顶撞了凤姐,并打了“乘势作脸”的王善保家一记耳光。(《红楼梦》) B.吴荪甫在家里为吴老太爷办丧事,就在这次聚会上,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 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 C.爱斯梅拉达被判处绞刑,刑前关在漆黑的地牢里,她正准备逃走。这天夜晚,穿着黑袈裟的副主 教秘密来到地牢,他毫不掩饰地向爱斯梅拉达表达了他的爱意和内心的痛苦,想带她一起逃走。少女答应 了。(《巴黎圣母院》) D.出嫁的前一天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没有听完鸣凤的 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三少爷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家》) E.玛丝洛娃因受人命案牵连,受到审判。审讯中法官们忙于私事,对案件审理心不在焉,聂赫留朵 夫也一时疏忽,庭长怕耽误和红头发姑娘约会,便匆忙结案,结果,玛丝洛娃被判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 年。(《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汉主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刑罚部下过重。天天鞭打士兵,还要他们侍奉左右,这是取祸之 道啊!”请简述张飞遇害的经过。 (2)欧也妮被查理无情的行为吓呆了,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决定嫁给特·蓬风先生。请简 述查理的无情行为。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
从之。”(《孟子尽心上》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义:能够一起学到道义的人,未必都能坚守道义。 B.孔子认为坚守道义的人,以道义为立身处世的根本,但未必能做到“权”:学道不容易,“权”更 不容易 C.孟子认为大匠、羿教诲人,必定依照规矩,不因为拙工、拙射而改变或者废弃规矩,不能降格以 D.君子要关于引导,重在手把手传授方法,做得恰到好处的“中道而立”,让有能力学习的人学习实 (2)孔孟思想一脉相承,请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孔孟“权”的观点。(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设色李思敬 白居易《忆江南》词中“日出江花红似人,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之所以使人过目不忘,也是因为诗 人把春日的江景写得明艳如画。虽然只有两句,却不意向人们展开了一幅观赏不尽的江南春水图卷。这幅 图卷是用极为浓重的色彩,以强烈的红绿对比的手法画出来的。认识这两句诗中的画境,主要要抓住“设 色”的技巧 这两句恃设色强烈,然而却并不使人感到鄙俗。画家布色也有这种手法。比如荷花,本来没有正红色 的。荷叶也没有墨黑的。但齐白石、黄永玉却可以大胆地用正红色作花,川湛蓝色甚至纯墨色布叶。这虽 是种夸张,但在艺术上是极真实的,这种真实性就在于画家把色彩的属性强调到绝顶,因而易使人们感 受到自然界内在的更纯的素质。在强调色彩这一点上,《忆江南》的作者和画家可谓不谋而合,都取得了 异曲同工之妙。“红似火”,把红的属性提到了无法再高的地步,使“江花”红艳而且耀眼;“绿如蓝”,也 把绿的属性提高到近于质变的程度,使“冮水″深沉而透明。这就是这两句诗取得如画的艺术效果的奥秘。 设色,并非只有色彩浓重,对比强烈才有感染力。如果这样片面地理解绘画艺术也就俗了。浓艳固然 是种美,清淡也是一种美。诗同样如此。有些诗句写了色却不设色,没有色,而其佳处又远胜于设色。 韩愈的《早舂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如此。诗人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 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占写早春的诗,全诗并不见得怎样杰出,但第二句却可以说是一句绝唱。 早春是一元复始万物复苏的季节,春草将萌未萌,新芽欲吐未吐。这时来到郊原,总会于有意无意之间, 朦朦胧胧地望见远处一片似黄似绿,然而走近前来却又了无春痕。这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观。这句诗的绝, 就绝在紧紧抓住了春草将萌未萌,新芽欲吐未吐的季节特往,似乎使人仍然感到原野上料峭的春寒。待人 观察自然的细腻,对于景物的敏感固足以使人惊叹,但更值得惊叹的是他的表现手法:以不设色而见真色。 在绘画中也有不设色的。中国的水墨画即是。不过,准确地说,应是以不设色而设色,于无色中见色。 观郑板桥的竹,于浓淡之间确乎看得见他题画诗中所说的“请看十月清霜后,一种苍苍笼碧烟″。观齐白 石的水墨芋叶,那饱含着水分的绿叶不是比什么真正的色彩都更真么?所以,上述韩愈诗句中那若有若无 的草色,如烟似雾的柳绿,全然是水墨画法所创造的境界:于无色中见真色 这种以不设色见真色的设色法,不乏其例。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如“江流天地外,山色 有无中”等对云气、山色的描写均是。画家的眼力犹如诗人,诗人的笔意亦犹如画家。故诗情凊中的画意也 可以从设色中去寻觅。联系前述《亿江南》的诗句来看,浓艳与清淡两种表现法可以说是浓妆淡抹各得其 且 10.下列关于“设色”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中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设色是诗、画艺术的显著特征之一,从设色的强烈艺术效果中,读者可以体会诗情中的画意,感 悟画意中的诗情
从之。”(《孟子·尽心上》)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认为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义;能够一起学到道义的人,未必都能坚守道义。 B.孔子认为坚守道义的人,以道义为立身处世的根本,但未必能做到“权”;学道不容易,“权”更 不容易。 C.孟子认为大匠、羿教诲人,必定依照规矩,不因为拙工、拙射而改变或者废弃规矩,不能降格以 求。 D.君子要关于引导,重在手把手传授方法,做得恰到好处的“中道而立”,让有能力学习的人学习实 践。 (2)孔孟思想一脉相承,请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孔孟“权”的观点。(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设 色 李思敬 白居易《忆江南》词中“日出江花红似人,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之所以使人过目不忘,也是因为诗 人把春日的江景写得明艳如画。虽然只有两句,却不意向人们展开了一幅观赏不尽的江南春水图卷。这幅 图卷是用极为浓重的色彩,以强烈的红绿对比的手法画出来的。认识这两句诗中的画境,主要要抓住“设 色”的技巧。 这两句恃设色强烈,然而却并不使人感到鄙俗。画家布色也有这种手法。比如荷花,本来没有正红色 的。荷叶也没有墨黑的。但齐白石、黄永玉却可以大胆地用正红色作花,川湛蓝色甚至纯墨色布叶。这虽 是一种夸张,但在艺术上是极真实的,这种真实性就在于画家把色彩的属性强调到绝顶,因而易使人们感 受到自然界内在的更纯的素质。在强调色彩这一点上,《忆江南》的作者和画家可谓不谋而合,都取得了 异曲同工之妙。“红似火”,把红的属性提到了无法再高的地步,使“江花”红艳而且耀眼;“绿如蓝”,也 把绿的属性提高到近于质变的程度,使“江水”深沉而透明。这就是这两句诗取得如画的艺术效果的奥秘。 设色,并非只有色彩浓重,对比强烈才有感染力。如果这样片面地理解绘画艺术也就俗了。浓艳固然 是一种美,清淡也是一种美。诗同样如此。有些诗句写了色却不设色,没有色,而其佳处又远胜于设色。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如此。诗人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 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占写早春的诗,全诗并不见得怎样杰出,但第二句却可以说是一句绝唱。 早春是一元复始万物复苏的季节,春草将萌未萌,新芽欲吐未吐。这时来到郊原,总会于有意无意之间, 朦朦胧胧地望见远处一片似黄似绿,然而走近前来却又了无春痕。这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观。这句诗的绝, 就绝在紧紧抓住了春草将萌未萌,新芽欲吐未吐的季节特往,似乎使人仍然感到原野上料峭的春寒。待人 观察自然的细腻,对于景物的敏感固足以使人惊叹,但更值得惊叹的是他的表现手法:以不设色而见真色。 在绘画中也有不设色的。中国的水墨画即是。不过,准确地说,应是以不设色而设色,于无色中见色。 观郑板桥的竹,于浓淡之间确乎看得见他题画诗中所说的“请看十月清霜后,一种苍苍笼碧烟”。观齐白 石的水墨芋叶,那饱含着水分的绿叶不是比什么真正的色彩都更真么?所以,上述韩愈诗句中那若有若无 的草色,如烟似雾的柳绿,全然是水墨画法所创造的境界:于无色中见真色。 这种以不设色见真色的设色法, 不乏其例。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如“江流天地外,山色 有无中”等对云气、山色的描写均是。画家的眼力犹如诗人,诗人的笔意亦犹如画家。故诗情中的画意也 可以从设色中去寻觅。联系前述《亿江南》的诗句来看,浓艳与清淡两种表现法可以说是浓妆淡抹各得其 宜。 10.下列关于“设色”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中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设色是诗、画艺术的显著特征之一,从设色的强烈艺术效果中,读者可以体会诗情中的画意,感 悟画意中的诗情
B.设色作为艺术手法,重在用极为浓重的色彩对比,把色彩的属性强调到绝顶,来达到艺术上的审 美真实 C.诗、画艺术都注重设色的浓淡搭配,无论是浓艳,还是清淡,都要切合自然,各得其宜。 D.水墨画法创造的“写色却不设色,以不设色而见真色”设色技巧,被诗歌等艺术广泛应用 11.结合文本,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忆江南》主要用“设色”的技巧,以强烈的红绿对比,把春日的江景写得明艳如画 B.画家善于把握色彩的属性,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设色:比如荷花,可以把红变成正红色,把绿变成 墨黑,以实现艺术真实。 C.诗歌的设色,可以浓艳也可以清淡,可以写色却不设色,也可于无色中见色,只有色彩对比强烈 才有艺术感染力 D.画家的眼力犹如诗人,诗人的笔意犹如事实胜于雄辩。读者可以从作品的讲情画意中去寻觅设色 的艺术魅力。 12.文中说:“在强调色彩这一点上,《忆江南》的作者和画家可谓不谋而合,都取得了异曲同工之妙。” 请你谈谈为什么说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本题为待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春雨梁遇春 ①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可是阴霾四布或者急雨滂沱的时候, 就是最沾沾自喜的财主也会感到苦闷,因此也略带了一些人的气味,不像好天气时候那样望着阳光,盛气 凌人地大踏步走着,颇有上帝在上,我得其所的意思。至于懂得人世哀怨的人们,黯淡的日子可说是他们 惟一光荣的时光。苍穹替他们流泪,乌云替他们皱眉,他们觉到四围都是同情的空气。斗室中默坐着,想 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滴沥,仰观波涛浪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时—切的荆棘都化做 洁净的白莲花了。“最难风雨故人来”,阴森森的天气使我们更感到人世温情的可爱,替从苦雨凄风中来的 朋友倒上一杯热茶时候,我们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心境。“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很可以象征我们 孑立人间,尝尽辛酸,远望来日大难的气概,真好像思乡的客子拍着阑干,看到郭外的牛羊,想起故里的 田园,泪眼里仿佛模糊辨岀龙钟的父老蹒跚走着,或者只瞧见几根靠在破壁上的拐杖的影子。所谓生活术 恐怕就在于怎么样当这么一个临风的征人罢。无论是风雨横来,无论是澄江一练,始终好像惦记着-—个花 一般的家乡,那可说就是生平理想的结晶,蕴在心头的诗情;可是同时还能够认清眼底的江山,把住自己 的步骤,不管这个异地的人们是多么残酷,不管这个他乡的水土是多么不惯,却能够清瘦地站着,戛戛然 好似狂风中的老树。能够忍受,却没有麻木,能够多情,却不流于感伤,仿佛楼前的春雨,悄悄下着,遮 住耀目的阳光,却滋润了百草同千花 ②可是春雨有时也凶猛得可以,风驰电掣,从高山倾泻下来也似的,万紫干红,都付诸流水,看起来 好像是煞风景的,也许是别有怀抱罢。生平性急,一二知交常常焦急万分地苦口劝我,可是暗室扪心,自 信绝不是追逐事功的人,不过对于纷纷扰扰的劳生却常感到厌倦,所谓性急无非是疲累的反响罢。有时我 却极有耐心,好像废殿上的玻璃瓦,一任他风吹雨打,霜蚀日晒,总是那样子痴痴地望着空旷的青天。我 虽然不会跳出人海的波澜,但是拳拳之意自己也略知一二,大概摆动于焦躁与倦怠之间,总以无可奈何天 为中心罢。所以我虽然爱蒙蒙茸茸的细雨,我也爱大刀阔斧的急雨,纷至沓来,洗去阳光,同时也洗去云 雾,使我们想起也许此后永无风恬日美的光阴了,也许老是一阵一阵的暴雨,将人世哀乐的踪迹都漂到大 海里去,白浪一翻,什么渣滓也看不出了。 ③可是最妙的境界恐怕是尺牍里面那句烂调,所谓“春雨缠绵″罢。一连下了十几天的梅雨,好像再 也不会晴了,可是时时刻刻都有晴朗的可能。有时天上现出一大片的澄蓝,雨脚也慢慢收束了,忽然间又
B.设色作为艺术手法,重在用极为浓重的色彩对比,把色彩的属性强调到绝顶,来达到艺术上的审 美真实。 C.诗、画艺术都注重设色的浓淡搭配,无论是浓艳,还是清淡,都要切合自然,各得其宜。 D.水墨画法创造的“写色却不设色,以不设色而见真色”设色技巧,被诗歌等艺术广泛应用。 11.结合文本,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白居易《忆江南》主要用“设色”的技巧,以强烈的红绿对比,把春日的江景写得明艳如画。 B.画家善于把握色彩的属性,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设色;比如荷花,可以把红变成正红色,把绿变成 墨黑,以实现艺术真实。 C.诗歌的设色,可以浓艳也可以清淡,可以写色却不设色,也可于无色中见色,只有色彩对比强烈 才有艺术感染力。 D.画家的眼力犹如诗人,诗人的笔意犹如事实胜于雄辩。读者可以从作品的讲情画意中去寻觅设色 的艺术魅力。 12.文中说:“在强调色彩这一点上,《忆江南》的作者和画家可谓不谋而合,都取得了异曲同工之妙。” 请你谈谈为什么说有“异曲同工之妙”。(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本题为待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春 雨 梁遇春 ①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可是阴霾四布或者急雨滂沱的时候, 就是最沾沾自喜的财主也会感到苦闷,因此也略带了一些人的气味,不像好天气时候那样望着阳光,盛气 凌人地大踏步走着,颇有上帝在上,我得其所的意思。至于懂得人世哀怨的人们,黯淡的日子可说是他们 惟一光荣的时光。苍穹替他们流泪,乌云替他们皱眉,他们觉到四围都是同情的空气。斗室中默坐着,想 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滴沥,仰观波涛浪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时一切的荆棘都化做 洁净的白莲花了。“最难风雨故人来”,阴森森的天气使我们更感到人世温情的可爱,替从苦雨凄风中来的 朋友倒上一杯热茶时候,我们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心境。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很可以象征我们 孑立人间,尝尽辛酸,远望来日大难的气概,真好像思乡的客子拍着阑干,看到郭外的牛羊,想起故里的 田园,泪眼里仿佛模糊辨出龙钟的父老蹒跚走着,或者只瞧见几根靠在破壁上的拐杖的影子。所谓生活术 恐怕就在于怎么样当这么一个临风的征人罢。无论是风雨横来,无论是澄江一练,始终好像惦记着一个花 一般的家乡,那可说就是生平理想的结晶,蕴在心头的诗情;可是同时还能够认清眼底的江山,把住自己 的步骤,不管这个异地的人们是多么残酷,不管这个他乡的水土是多么不惯,却能够清瘦地站着,戛戛然 好似狂风中的老树。能够忍受,却没有麻木,能够多情,却不流于感伤,仿佛楼前的春雨,悄悄下着,遮 住耀目的阳光,却滋润了百草同千花。 ②可是春雨有时也凶猛得可以,风驰电掣,从高山倾泻下来也似的,万紫千红,都付诸流水,看起来 好像是煞风景的,也许是别有怀抱罢。生平性急,一二知交常常焦急万分地苦口劝我,可是暗室扪心,自 信绝不是追逐事功的人,不过对于纷纷扰扰的劳生却常感到厌倦,所谓性急无非是疲累的反响罢。有时我 却极有耐心,好像废殿上的玻璃瓦,一任他风吹雨打,霜蚀日晒,总是那样子痴痴地望着空旷的青天。我 虽然不会跳出人海的波澜,但是拳拳之意自己也略知一二,大概摆动于焦躁与倦怠之间,总以无可奈何天 为中心罢。所以我虽然爱蒙蒙茸茸的细雨,我也爱大刀阔斧的急雨,纷至沓来,洗去阳光,同时也洗去云 雾,使我们想起也许此后永无风恬日美的光阴了,也许老是一阵一阵的暴雨,将人世哀乐的踪迹都漂到大 海里去,白浪一翻,什么渣滓也看不出了。 ③可是最妙的境界恐怕是尺牍里面那句烂调,所谓“春雨缠绵”罢。一连下了十几天的梅雨,好像再 也不会晴了,可是时时刻刻都有晴朗的可能。有时天上现出一大片的澄蓝,雨脚也慢慢收束了,忽然间又
重新点滴凄清起来,那种捉摸不到,万分别扭的神情真可以做这个哑谜般的人生的象征。记得十几年前 每当连朝春雨的时候,常常剪纸作和尚形状,把他倒贴在水缸旁边,意思是叫老天不要再下雨了,虽然看 到院子里雨脚下一粒一粒新生的水泡我总觉到无限的欣欢。可是那时我对于春雨的情趣是不知不觉之间领 略到的,并没有凝神去寻找,等到知道怎么样去欣赏恬适的雨声时候,我却老在干燥的此地做客,单是夏 天回去,看看无聊的骤雨,过一过雨瘾罢了。因此“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快乐当面错过,从我指尖上滑走 了。但是我始终喜欢冥想春雨,也许因为我对于自己的愁绪很有顾惜爱抚的意思;我常常把陶诗改过来 向自己说道:“衣沾不足惜,但愿恨无违。”我会爱凝恨也似的缠绵春雨,大概也因为自己有这种的心境罢。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春阴、春雨的愉悦与令人厌恶的晴朗骄阳进行对比,显现了春 雨的慈悲与爱憎 B.作者将春雨偶然的凶猛与自己的性急相类比,细雨与自己的耐心相类比,说明“性急”和“耐心” 是两种矛盾的心境,因而人世也就有了哀乐。 C.作者喜欢细雨更喜欢急雨,认为它像哑谜一般捉摸不到的人生,让人置身于爱恨矛盾的情结之中 有暂止抚慰之效 D.文本字里行间储蓄着作家的独特心境和悲哀的情绪,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对历经苦难的 人们的同情。 E.作者运用联想和象征的手法,运用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思想和 情绪。 14.“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试结合全文分条列出“最愉快” 的理由。(4分) 15.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改为“衣沾 不足惜,但使恨无违”?谈谈你的理解。(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史铁生,在墙上开窗的人萨苏 有的人会让人以为他永远不会走,史铁生就是这样的一个 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双腿瘫痪,从肾炎发展到尿毒症,几乎半生在靠透析维持生命,对有些人来说, 这种情况下的死亡未必不是一种解脱。而史铁生不一样,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其实 他的职业,除了生病和写作,还曾经是在鸭蛋上画仕女的街道工厂工人,他画的很好,作为一个残疾人足 靠手艺养活自己,只是不知道他画的那些鸭蛋,今天却流在哪一家的尘橱。 他最终还是成了一名作家,仿佛一颗野草的种子,即便落在高墙上也会发芽。史铁生的作品,都是在 病痛的折磨中完成的,而他的作品,却总是如黎明时军营的号角,充满了对生命的主宰和希望的精神。 那里面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哗众取宠,这样一个随时在生死边上行走的人,对此大约连不屑的时间都 没有,有的只有平静中的感动。在他刚毅的文字背后,只有了解史铁生的人,才会而留意那背后的一丝伤 感,却是那种对于人间秋意凋零的慨叹,而没有自怨自艾。 史铁生走到了二十一世纪,他的文风和思想没有取悦时代的任何迹象-他坚持的,不是属于他那个 时代的东西,而是属于永恒的东西。永恒的东西,有的时候未必适合于每个时代,所以时代的弄潮儿大可 嘲笑他的落伍,却不知道,几百年后,史铁生可能还在,潮却早已退了。 有时候我看他的书,不由自主地想,会不会病痛之于史铁生,更象一种磨砺,让他的思想越发出色? 史铁生一生最厌倦别人把他称作老师,他一听这两个字就会出现气喘,血压升高。我不知道该怎样称呼他。 但是,他的确应该说是一个老师的。在一个民族都不会自己思想了的时代,史铁生和他的朋友,用呐 喊擦亮了人们心中的灯。他们这一代作家,是文化上撕裂黑暗的人
重新点滴凄清起来,那种捉摸不到,万分别扭的神情真可以做这个哑谜一般的人生的象征。记得十几年前 每当连朝春雨的时候,常常剪纸作和尚形状,把他倒贴在水缸旁边,意思是叫老天不要再下雨了,虽然看 到院子里雨脚下一粒一粒新生的水泡我总觉到无限的欣欢。可是那时我对于春雨的情趣是不知不觉之间领 略到的,并没有凝神去寻找,等到知道怎么样去欣赏恬适的雨声时候,我却老在干燥的此地做客,单是夏 天回去,看看无聊的骤雨,过一过雨瘾罢了。因此“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快乐当面错过,从我指尖上滑走 了。但是我始终喜欢冥想春雨,也许因为我对于自己的愁绪很有顾惜爱抚的意思;我常常把陶诗改过来, 向自己说道:“衣沾不足惜,但愿恨无违。”我会爱凝恨也似的缠绵春雨,大概也因为自己有这种的心境罢。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春阴、春雨的愉悦与令人厌恶的晴朗骄阳进行对比,显现了春 雨的慈悲与爱憎。 B.作者将春雨偶然的凶猛与自己的性急相类比,细雨与自己的耐心相类比,说明“性急”和“耐心” 是两种矛盾的心境,因而人世也就有了哀乐。 C.作者喜欢细雨更喜欢急雨,认为它像哑谜一般捉摸不到的人生,让人置身于爱恨矛盾的情结之中, 有暂止抚慰之效。 D.文本字里行间储蓄着作家的独特心境和悲哀的情绪,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对历经苦难的 人们的同情。 E.作者运用联想和象征的手法,运用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思想和 情绪。 14.“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试结合全文分条列出“最愉快” 的理由。(4 分) 15.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改为“衣沾 不足惜,但使恨无违”?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史铁生,在墙上开窗的人 萨 苏 有的人会让人以为他永远不会走,史铁生就是这样的一个。 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双腿瘫痪,从肾炎发展到尿毒症,几乎半生在靠透析维持生命,对有些人来说, 这种情况下的死亡未必不是一种解脱。而史铁生不一样,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其实, 他的职业,除了生病和写作,还曾经是在鸭蛋上画仕女的街道工厂工人,他画的很好,作为一个残疾人足 以靠手艺养活自己,只是不知道他画的那些鸭蛋,今天却流在哪一家的尘橱。 他最终还是成了一名作家,仿佛一颗野草的种子,即便落在高墙上也会发芽。史铁生的作品,都是在 病痛的折磨中完成的,而他的作品,却总是如黎明时军营的号角,充满了对生命的主宰和希望的精神。 那里面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哗众取宠,这样一个随时在生死边上行走的人,对此大约连不屑的时间都 没有,有的只有平静中的感动。在他刚毅的文字背后,只有了解史铁生的人,才会而留意那背后的一丝伤 感,却是那种对于人间秋意凋零的慨叹,而没有自怨自艾。 史铁生走到了二十一世纪,他的文风和思想没有取悦时代的任何迹象 – 他坚持的,不是属于他那个 时代的东西,而是属于永恒的东西。永恒的东西,有的时候未必适合于每个时代,所以时代的弄潮儿大可 嘲笑他的落伍,却不知道,几百年后,史铁生可能还在,潮却早已退了。 有时候我看他的书,不由自主地想,会不会病痛之于史铁生,更象一种磨砺,让他的思想越发出色? 史铁生一生最厌倦别人把他称作老师,他一听这两个字就会出现气喘,血压升高。我不知道该怎样称呼他。 但是,他的确应该说是一个老师的。在一个民族都不会自己思想了的时代,史铁生和他的朋友,用呐 喊擦亮了人们心中的灯。他们这一代作家,是文化上撕裂黑暗的人
这是—个要求无限勇气的事情,而史铁生的文字却把它平静地完成,或许,一个把死亡看做节日的人, 勇气已经不是问题。而这一切,对当时的下一代人来说,就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让我们养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想,我们要感谢史铁生们。 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个人的潜力可以有多少,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依然可以怀有对世界的感恩之 只是,史铁生是一个太让人放心的人——每天和死亡玩着游戏,渐渐让人们以为这早已是常态。我们 几乎以为,世间的人里面,史铁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家伙,他和死神可能已经交了朋友。铁生不是靠死神 的友谊,而是靠他的坚韧和倔强活着。 个完全懂得生命的人,再倔强起来,让死神,也只能让这个坚强的人走过新的世纪,再完完整整地 多活上十年。和史铁生比,谈劳累,简直就是对生命的儿戏。 我想起他和丁玲的交往。徐晓曾在她的作品中写过这一段,或许出于同时对于和自己性别相同的女作 家的珍重而写得很委婉,甚至有些不似那个敢于坐牢的徐晓。然而,她还是写岀了史铁生的倔强一尽管 屡次蒙召,史铁生最终也没有去见过丁玲女土 而我记得更深的是史铁生后来说的话,那时,丁玲女土已经去世了。 史铁生写道:“年龄可以是一堵墙,但墙可以有门和窗。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样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 张,只要是真诚的,是自己的,她(他)的死都是一座纪念碑。 史铁生,在我的心中,就是那个在墙上开门和窗的人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史铁生“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突出史铁生遭遇着常人不可能遭遇甚至无法想象的一切 他的作品,都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完成的 B.史铁生每天和死神玩着游戏,但他的作品没有无病呻吟,没有一丝伤感,没有自怨自艾,有的只 是充满对生命的坚韧和倔强 C.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双腿瘫痪、尿毒症等,确实是命运对史铁生的恩宠,使史铁生去思考生命等 永恒的东西,而不是去做时代的弄潮儿 D.作者说“史铁生的确是一个老师”,因为他不是凭借呐喊的勇气,而是凭借他的作品让我们学会用 自己的头脑去思想 E.史铁生是一个把死亡看做节日的人,是一个完全懂得生命意义的人,他代表的是无论怎样冷酷的 境遇都感恩人世、正视生命、倔强活着的典型。 14.作者在文中说“我们要感谢史铁生们”,请结合文本列举这样说的理由。(4分) 15.文章结尾写史铁生和丁玲交往的往事,为什么说史铁生“就是那个在墙上开门和窗的人”?谈谈 你的看法。(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在下列文段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上下文语气贯通。(3分) 安静,是—种哲学。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 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1)他们没 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屈原和司马迁“被安静”,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 因此(2)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不但不为五斗米折 腰,(3)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1)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7.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在中断播岀近20年后第八套广播体操的音乐2011 年元旦上午10点将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AM990FM934重新响起。作为我国人民非常熟悉的锻炼方式
这是一个要求无限勇气的事情,而史铁生的文字却把它平静地完成,或许,一个把死亡看做节日的人, 勇气已经不是问题。而这一切,对当时的下一代人来说,就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让我们养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想,我们要感谢史铁生们。 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一个人的潜力可以有多少,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依然可以怀有对世界的感恩之 心。 只是,史铁生是一个太让人放心的人——每天和死亡玩着游戏,渐渐让人们以为这早已是常态。我们 几乎以为,世间的人里面,史铁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家伙,他和死神可能已经交了朋友。铁生不是靠死神 的友谊,而是靠他的坚韧和倔强活着。 一个完全懂得生命的人,再倔强起来,让死神,也只能让这个坚强的人走过新的世纪,再完完整整地 多活上十年。和史铁生比,谈劳累,简直就是对生命的儿戏。 我想起他和丁玲的交往。徐晓曾在她的作品中写过这一段,或许出于同时对于和自己性别相同的女作 家的珍重而写得很委婉,甚至有些不似那个敢于坐牢的徐晓。然而,她还是写出了史铁生的倔强——尽管 屡次蒙召,史铁生最终也没有去见过丁玲女士。 而我记得更深的是史铁生后来说的话,那时,丁玲女士已经去世了。 史铁生写道:“年龄可以是一堵墙,但墙可以有门和窗。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样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 张,只要是真诚的,是自己的,她(他)的死都是一座纪念碑。” 史铁生,在我的心中,就是那个在墙上开门和窗的人。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史铁生“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突出史铁生遭遇着常人不可能遭遇甚至无法想象的一切, 他的作品,都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完成的。 B.史铁生每天和死神玩着游戏,但他的作品没有无病呻吟,没有一丝伤感,没有自怨自艾,有的只 是充满对生命的坚韧和倔强。 C.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双腿瘫痪、尿毒症等,确实是命运对史铁生的恩宠,使史铁生去思考生命等 永恒的东西,而不是去做时代的弄潮儿。 D.作者说“史铁生的确是一个老师”,因为他不是凭借呐喊的勇气,而是凭借他的作品让我们学会用 自己的头脑去思想。 E.史铁生是一个把死亡看做节日的人,是一个完全懂得生命意义的人,他代表的是无论怎样冷酷的 境遇都感恩人世、正视生命、倔强活着的典型。 14.作者在文中说“我们要感谢史铁生们”,请结合文本列举这样说的理由。(4 分) 15.文章结尾写史铁生和丁玲交往的往事,为什么说史铁生“就是那个在墙上开门和窗的人”?谈谈 你的看法。(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16.在下列文段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上下文语气贯通。(3 分) 安静,是一种哲学。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 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1) 他们没 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屈原和司马迁“被安静”,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 因此(2) 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不但不为五斗米折 腰,(3) 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1)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1 分) (1) (2) (3) 17.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在中断播出近 20 年后,第八套广播体操的音乐 2011 年元旦上午 10 点将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AM990、FM93.4 重新响起。作为我国人民非常熟悉的锻炼方式
诞生于1951年的广播体操得到广泛普及,已更新创编至第八套。不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各地广 播电台陆续停播了广播体操音乐。目前,北京、山东等城市都已恢复播岀广播体操音乐,希望用最短的时 间来提醒忙于工作的市民,“健康一下,只要四分钟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内容。(3分) (2)请就上述材料发表你的看法。(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吴冠中先生是中国现代画家的杰出代表,他是继齐白石之后作品拍卖成效额最高的画家。他的每一张 画都价值不菲。但令人咋舌的是,吴冠中将“焚画”当成了家常便饭。他一次次烧掉自己的作品,众人都 觉得可惜。 在旁人眼里,那些画完全可以卖掉,名利双收。吴冠中说:“我这个人只喜欢艺术,所以烧起画来也 胆壮气足,毫不手软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龙岩一中2011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1)江州司马青衫湿(2)采菊东篱下(3)仰观宇宙之大 4)梧桐更兼细雨(5)烟光凝而暮山紫(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二)2D(惕:警惕,谨慎小心。)3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错,作者批评的是沅弟在 银钱的支取与使用方面不慎重、不廉洁,而不是批评他不节俭。) 4.(1)看这两个例证,那么沅弟脸色的严厉,不是像我与树堂一样自己不明白吗? (2)我说天刮平是无形的,还是假借人的手来刮平。 5.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 至今饮憾!(用“/"替代相应标点) (三)6.(1)借拟人手法写思妇的内心独白,春风不解人意,吹入罗帏,主人因风怀人,倍增思妇 怀念征夫的情怀。 (2)①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借助“丝”与“思”、“枝”与“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 怀,让他们互诉思念的情怀。②采用起兴的手法,借燕草、秦桑起兴,写远隔燕秦的男女之间的思慕爱恋 抒写思妇的怀归之愿,离散之恨 二、(一)7BC(杜竹斋是吴荪甫的姐夫;C是副主教和甘果瓦秘密来到地牢) 8.(1)关羽死后,张飞急于报仇,一天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 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无可措置,须宽限才可以。”张飞大怒,不但 鞭打了他们,而且说如果明天办不好就要杀了他们,他们很害怕,因此在乘张飞喝醉睡着,割下张飞首级, 连夜投奔东吴。 (2)在等待了七年以后,欧也妮终于收到了查理的信。查理在信中告诉欧也妮,他在印度发了财, 已回到巴黎;他要与侯爵小姐结婚,带来更为显赫的地位;并随信寄还-张6000法郎的赠款,外带2000 法郎的利息,作为给欧也妮这位债主的回报;同时,要欧也妮交还梳妆匣。 (二)9.(1)D(不是“重在手把手传授方法”,而是引导示范,启发思考实践)
诞生于 1951 年的广播体操得到广泛普及,已更新创编至第八套。不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各地广 播电台陆续停播了广播体操音乐。目前,北京、山东等城市都已恢复播出广播体操音乐,希望用最短的时 间来提醒忙于工作的市民,“健康一下,只要四分钟”。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内容。(3 分) (2)请就上述材料发表你的看法。(150 字左右)(7 分) 五、写作(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70 分) 吴冠中先生是中国现代画家的杰出代表,他是继齐白石之后作品拍卖成效额最高的画家。他的每一张 画都价值不菲。但令人咋舌的是,吴冠中将“焚画”当成了家常便饭。他一次次烧掉自己的作品,众人都 觉得可惜。 在旁人眼里,那些画完全可以卖掉,名利双收。吴冠中说:“我这个人只喜欢艺术,所以烧起画来也 胆壮气足,毫不手软!”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龙岩一中 2011 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一)1.(1)江州司马青衫湿 (2)采菊东篱下 (3)仰观宇宙之大 (4)梧桐更兼细雨 (5)烟光凝而暮山紫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二)2.D(惕:警惕,谨慎小心。) 3.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错,作者批评的是沅弟在 银钱的支取与使用方面不慎重、不廉洁,而不是批评他不节俭。) 4.(1)看这两个例证,那么沅弟脸色的严厉,不是像我与树堂一样自己不明白吗? (2)我说天刮平是无形的,还是假借人的手来刮平。 5.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 至今饮憾!(用“/”替代相应标点) (三)6.(1)借拟人手法写思妇的内心独白,春风不解人意,吹入罗帏,主人因风怀人,倍增思妇 怀念征夫的情怀。 (2)①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借助“丝”与“思”、“枝”与“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 怀,让他们互诉思念的情怀。②采用起兴的手法,借燕草、秦桑起兴,写远隔燕秦的男女之间的思慕爱恋, 抒写思妇的怀归之愿,离散之恨。 二、(一)7.BC(杜竹斋是吴荪甫的姐夫;C 是副主教和甘果瓦秘密来到地牢) 8.(1)关羽死后,张飞急于报仇,一天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 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无可措置,须宽限才可以。”张飞大怒,不但 鞭打了他们,而且说如果明天办不好就要杀了他们,他们很害怕,因此在乘张飞喝醉睡着,割下张飞首级, 连夜投奔东吴。 (2)在等待了七年以后,欧也妮终于收到了查理的信。查理在信中告诉欧也妮,他在印度发了财, 已回到巴黎;他要与侯爵小姐结婚,带来更为显赫的地位;并随信寄还一张 6000 法郎的赠款,外带 2000 法郎的利息,作为给欧也妮这位债主的回报;同时,要欧也妮交还梳妆匣。 (二)9.(1)D(不是“重在手把手传授方法”,而是引导示范,启发思考实践)
(2)权,秤锤,引申为权衡轻重。 三、()10.B(错在“重在用极为浓重的色彩对比”) 11C(错在“只有色彩对比强烈才有艺术感染力”) 12诗画艺术都注重设色。(1分)《忆江南》中“红胜火”,把红的属性提到了无法再高的地步,使“江 花″红艳而且耀眼;“绿如蓝”,也把绿的属性提髙到近于质变的程度,使“江水″深沉而透明。(1分)这 两句诗取得如画的艺术效果。(1分) (二)(甲)13BC(B“性急”和“耐心″是不矛盾的心境;C“霉雨″像哑谜一般捉摸不到人生 不是“急雨”) 14要点:①春雨让财主苦闷,不能如晴天那般盛气凌人,有一种平等的感觉。②春雨让穷苦人受安 抚慰藉,感觉到四周都是同情的空气,感到人世的温情可爱。③春雨让征人客子能够忍受“雨”的洗礼, 坚强而多情地活在异乡。④春雨能够释放内心的哀乐,净化心灵(焦躁、倦怠的心境得到浧槃),还原大 地本来面目。(每点给1分 15要点:①作者有“凝恨”的心境,恨盛气凌人的财主、悲惨的人生、哀怨的人世,恨焦躁、倦怠、 无可奈何的自己。②作者“爱凝恨也似的缠绵舂雨″,是想借助春雨的力量去消除凝恨,以春雨释放苦闷 郁闷,洗去、漂走哀愁怅惘,抗拒欺压等,春雨是一种消除“恨”的力量的象征 (乙)13BD(B错在"没有一丝感伤”;D应是“既有勇气,又让人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想) 14.要点:①他们的文风和思想没有取悦时代;②他们坚守追求属于永恒的东西;③他们用勇气在撕 裂黑暗;④他们让我们养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想的习惯。(每点1分) 15要点:墙既指年龄、个性的差别,又是指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的不同;(2分)但只要敞开心胸, 真诚以待,就像墙上开了“门和窗“一样;(2分)作者称赞史铁生修改倔强、生命顽强(身残志坚),对 人平和真诚。(2分 四、16.(1)但(然而)(2)即使(3)反而 17.(1)今年元旦上海电台恢复播放第八套广播体操音乐 (2)示例一:广播体操是喜闻乐见的锻炼方式,可缓解疲劳,提高工作的愉悦度;广播体操音乐复 播,不是强制大家去做广播操,而是唤醒人们因生活忙碌、工作压力而淡忘的健身意识,营造一种全民健 身的气氛。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这样简单易学的健身方式值得推广。 示例二:我国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发生了变化,锻炼形式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整齐划一而稍 显刻板的广播体操已很难让人接受,同时因场地、时间等原因,这种“被运动“实施起来颇有难度屢中, 但不能强制执行。 七、作文 【参考角度】(1)追求精益求精;(2)淡泊名利,控制欲望;(3)敢于舍弃,成就辉煌;(4)不自满 才会日臻完美 【相关素材】画坛鲁迅:吴冠中 【生平简介】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 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 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 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国内外已出版画集约40余种,文集10余种;曾任中 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人物轶事】 吴冠中曾说:"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齐白石画得很好,我也很喜欢,但是一个民族,一个 国家需要鲁迅。齐白石可以没有,多一个少一个也无所谓,但是鲁迅不一样 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
(2)权,秤锤,引申为权衡轻重。 三、(一)10.B(错在“重在用极为浓重的色彩对比”) 11.C(错在“只有色彩对比强烈才有艺术感染力”) 12.诗画艺术都注重设色。(1 分)《忆江南》中“红胜火”,把红的属性提到了无法再高的地步,使“江 花”红艳而且耀眼;“绿如蓝”,也把绿的属性提高到近于质变的程度,使“江水”深沉而透明。(1 分)这 两句诗取得如画的艺术效果。(1 分) (二)(甲)13.BC(B“性急”和“耐心”是不矛盾的心境;C“霉雨”像哑谜一般捉摸不到人生, 不是“急雨”) 14.要点:①春雨让财主苦闷,不能如晴天那般盛气凌人,有一种平等的感觉。②春雨让穷苦人受安 抚慰藉,感觉到四周都是同情的空气,感到人世的温情可爱。③春雨让征人客子能够忍受“雨”的洗礼, 坚强而多情地活在异乡。④春雨能够释放内心的哀乐,净化心灵(焦躁、倦怠的心境得到涅槃),还原大 地本来面目。(每点给 1 分) 15.要点:①作者有“凝恨”的心境,恨盛气凌人的财主、悲惨的人生、哀怨的人世,恨焦躁、倦怠、 无可奈何的自己。②作者“爱凝恨也似的缠绵春雨”,是想借助春雨的力量去消除凝恨,以春雨释放苦闷 郁闷,洗去、漂走哀愁怅惘,抗拒欺压等,春雨是一种消除“恨”的力量的象征。 (乙)13.BD(B 错在“没有一丝感伤”;D 应是“既有勇气,又让人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想) 14. 要点:①他们的文风和思想没有取悦时代;②他们坚守追求属于永恒的东西;③他们用勇气在撕 裂黑暗;④他们让我们养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想的习惯。(每点 1 分) 15.要点:墙既指年龄、个性的差别,又是指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的不同;(2 分)但只要敞开心胸, 真诚以待,就像墙上开了“门和窗“一样;(2 分)作者称赞史铁生修改倔强、生命顽强(身残志坚),对 人平和真诚。(2 分) 四、16.(1)但(然而) (2)即使 (3)反而 17.(1)今年元旦上海电台恢复播放第八套广播体操音乐。 (2)示例一:广播体操是喜闻乐见的锻炼方式,可缓解疲劳,提高工作的愉悦度;广播体操音乐复 播,不是强制大家去做广播操,而是唤醒人们因生活忙碌、工作压力而淡忘的健身意识,营造一种全民健 身的气氛。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这样简单易学的健身方式值得推广。 示例二:我国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发生了变化,锻炼形式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整齐划一而稍 显刻板的广播体操已很难让人接受,同时因场地、时间等原因,这种“被运动“实施起来颇有难度廔中, 但不能强制执行。 七、作文 【参考角度】(1)追求精益求精;(2)淡泊名利,控制欲望;(3)敢于舍弃,成就辉煌;(4)不自满 才会日臻完美 【相关素材】画坛鲁迅:吴冠中 【生平简介】吴冠中(1919—2010),20 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 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 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 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国内外已出版画集约 40 余种,文集 10 余种;曾任中 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人物轶事】 吴冠中曾说:“300 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齐白石画得很好,我也很喜欢,但是一个民族,一个 国家需要鲁迅。齐白石可以没有,多一个少一个也无所谓,但是鲁迅不一样——少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
要软得多。” 针对艺术界的现状,吴冠中认为:“现在艺术家完全是泛滥了,有些根本不是画画的,专门骗人的! 所以鲁迅说,宁可找些小事情做做,干万不可以当空头的美术家、文学家。现在不是空头美术家,是流氓 美术家!这个社会有很多流氓美术家。” 吴冠中甚至建议“取消画院,取消美协”:“美协是一个学术团体,可以有很多美协,但是国家不给钱, 画院也是这样,国家不给钱,画得好,才给钱奖励。不需要那么多画院,不需要那么多美协,现在美协变 成衙门。我很早就提出来:以奖代养。出好作品了,就奖励作品,不奖励这个人,不把他养起来,要让生 活来养他,让社会来养他,让苦难来养他。真正的艺术家是养不出来的。法国、美国的文艺靠市场,靠欣 赏者,靠作品本身吸引人。 鲁迅是吴冠中追随的“精神之父"。“说真话、讲真话是鲁迅给我的影响,我用几十年的人生去实践这 点。 1992年,他在《明报周刊》上发表《笔墨等于零》的文章,意在说明绘画效果依凭全局笔墨构成 而不能孤立、局部地看待笔墨,提岀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结果被一些人断章取义,横加指责。 2007年3月,身为全国政协常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88岁高龄的吴冠中怀着对艺术的高度责任 感和使命感,在全国政协文艺小组会上就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当着分管文化的中央领导的面,一针见血地指 出现在的“美协、画院如同衙门,养了好多官僚,是一群不下蛋的鸡”,呼吁取消美协、画院,建议对画 家实行“以奖代养”。这一下,刺中了一些人的痛处,又一次引来众多的非议甚至指责…意犹未尽的吴冠 中,后来写成了《奖与养》,延续了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改革美协、画院”、对画家实行“以奖代养”的思 考,话题还涉及美协、画院民间化、美院扩招、公正评奖等 吴冠中绘画的一生上演了无数的烧画事件。20世纪50年代,吴冠中创作了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后来 他翻看手头原作,感到不满意,便连续烧毁。196年,“文革”初期,他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张作品全 部毁坏后烧掉。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也全部毁掉,此举被海外 人土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吴冠中对这一豪举给出的解释是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作品表达不好一定要毁,古有毁画三干的说法,我认为那还是少的。 在烧画的同时,吴冠中对伪作的出现更是毫不含糊,为了心中至高无上的艺术不受污染而直至对簿公 堂。1993年11月,74岁的吴冠中状告两家拍卖公司拍卖假冒他名义的伪作《毛泽东炮打司令部》侵权, 要求对方停止侵害、公开赔礼道歉。最终,吴冠中胜诉,此后吴冠中不停地与伪作做斗争。生活中,他是 一个感情非常丰富也非常脆弱的人,多年假画官司浪费了他宝贵的光阴,不能画画使他万分痛苦。他视画 如命,假如不能为艺术而生,那就为艺术而死 艺术家应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骗得了今天的人,骗不了明天的人;吴冠中这样告诫人们 【人物语录】 1、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 像大家那样下苦工夫的人越来越少。 2、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 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 3、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 4、怀才就像怀孕。只要怀孕了不怕生不出孩子来,就怕怀不了孕。所以我天天在外面跑,就是希望 怀孕。 5、笔墨等于零: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不是程式化的东西
要软得多。” 针对艺术界的现状,吴冠中认为:“现在艺术家完全是泛滥了,有些根本不是画画的,专门骗人的! 所以鲁迅说,宁可找些小事情做做,千万不可以当空头的美术家、文学家。现在不是空头美术家,是流氓 美术家!这个社会有很多流氓美术家。” 吴冠中甚至建议“取消画院,取消美协”:“美协是一个学术团体,可以有很多美协,但是国家不给钱, 画院也是这样,国家不给钱,画得好,才给钱奖励。不需要那么多画院,不需要那么多美协,现在美协变 成衙门。我很早就提出来:以奖代养。出好作品了,就奖励作品,不奖励这个人,不把他养起来,要让生 活来养他,让社会来养他,让苦难来养他。真正的艺术家是养不出来的。法国、美国的文艺靠市场,靠欣 赏者,靠作品本身吸引人。” 鲁迅是吴冠中追随的“精神之父”。“说真话、讲真话是鲁迅给我的影响,我用几十年的人生去实践这 一点。” 1992 年,他在《明报周刊》上发表《笔墨等于零》的文章,意在说明绘画效果依凭全局笔墨构成, 而不能孤立、局部地看待笔墨,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结果被一些人断章取义,横加指责。 2007 年 3 月,身为全国政协常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88 岁高龄的吴冠中怀着对艺术的高度责任 感和使命感,在全国政协文艺小组会上就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当着分管文化的中央领导的面,一针见血地指 出现在的“美协、画院如同衙门,养了好多官僚,是一群不下蛋的鸡”,呼吁取消美协、画院,建议对画 家实行“以奖代养”。这一下,刺中了一些人的痛处,又一次引来众多的非议甚至指责……意犹未尽的吴冠 中,后来写成了《奖与养》,延续了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改革美协、画院”、对画家实行“以奖代养”的思 考,话题还涉及美协、画院民间化、美院扩招、公正评奖等。 吴冠中绘画的一生上演了无数的烧画事件。20 世纪 50 年代,吴冠中创作了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后来 他翻看手头原作,感到不满意,便连续烧毁。1966 年,“文革”初期,他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张作品全 部毁坏后烧掉。1991 年 9 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也全部毁掉,此举被海外 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吴冠中对这一豪举给出的解释是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作品表达不好一定要毁,古有‘毁画三千’的说法,我认为那还是少的。” 在烧画的同时,吴冠中对伪作的出现更是毫不含糊,为了心中至高无上的艺术不受污染而直至对簿公 堂。1993 年 11 月,74 岁的吴冠中状告两家拍卖公司拍卖假冒他名义的伪作《毛泽东炮打司令部》侵权, 要求对方停止侵害、公开赔礼道歉。最终,吴冠中胜诉,此后吴冠中不停地与伪作做斗争。生活中,他是 一个感情非常丰富也非常脆弱的人,多年假画官司浪费了他宝贵的光阴,不能画画使他万分痛苦。他视画 如命,假如不能为艺术而生,那就为艺术而死。 艺术家应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骗得了今天的人,骗不了明天的人,”吴冠中这样告诫人们。 【人物语录】 1、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 像大家那样下苦工夫的人越来越少。 2、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 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 语。 3、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 4、怀才就像怀孕。只要怀孕了不怕生不出孩子来,就怕怀不了孕。所以我天天在外面跑,就是希望 怀孕。 5、笔墨等于零: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不是程式化的东西
[相关评论] 从吴冠中烧画说起 2006年末吴冠中的一幅油画《长江万里图》在北京的一个拍卖会上以3795万的价格成交。 作为一个佳作不断的中国最著名的画家,吴冠中老人的画如果以这张画的价值来衡量,不知道有多少 个干万的价值之多,堪称一笔干金 但是多年以来,吴冠中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烧画的习惯:1966年,他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幅张作品 和从法国带回来的外国画册和书籍全部毁坏和烧掉;1991年,他的画在市场上价值非常高了,他把自己 十多年来的不满意的作品集中起来,一次烧毁了200多张作品 吴冠中说:“作品表达得不好,一定要毁,古有毁画三干的说法,我认为那都是少的r 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在上海的街头穷困潦倒的一位年轻人欲卖一幅画,街上一外国人对本开价 500美金的画,问能不能再让点儿?年轻人没有回答,撕了那幅画。外国人很惊讶。这是为何呢?不能卖 500美金,但便宜一些,同样也可以卖个不错的价钱。是不是生气了? 年轻人说:“先生,我没有生气,这画我要500美元,说明我认为它值,你不愿出500美元,说明在 你眼里它不值这个数,也认为它不好。所以,我要继续努力,下次画好一些。这次画得肯定不行,所以我 撕了它,重画,直到顾客认可为止。” 这个撕画的年轻人,就是日后的新中国的著名艺术家-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雕塑家--刘开渠。 1985年的一天,青岛电冰箱厂的厂长张瑞敏的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张瑞敏带着直接去库里挑 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 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 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 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 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现实中的我们不是吴冠中,不是刘开渠,也不是张瑞敏,但是我们也在工作中生产产品,也在生活中 做事情,也有自己的作品。当我们的产品不满足要求,作品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和别人的预期目标时, 我们时常会将就,不舍得彻底抛弃我们曾经的作品。因为我们为我们的作品曾经付出了很多,它们是我们 用汗水和辛劳,甚至是血水和白发创造出来的。 但是,我们在保留自己的没有满足要求的产品和作品的时候,把自己的原来的目标给打了折扣,完全 背离了我们追求完美的初衷,一次次的对自己不满意的产品和作品加以原谅,一步步让我们对自己要求降 低,我们会制造出更多越来越差的产品和作品,我们最终将滑向平庸的旋涡! 让我们拿出勇气来把自己遗憾的作品、产品撕碎和砸烂,拿出自信重头再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把完美的产品和作品带进我们的明天 吴冠中先生“烧画 在当代画家中,吴冠中曾有“中国最贵画家”之说。这个地位是因为他对自己稍有瑕疵的作品,从不 肯轻易出手,而是忍痛销毁,他的价值是“烧”出来的。 和同时代画家相比,吴冠中是一个产量颇高的画家,他旺盛的创造力让他的作品以数干计。凡爱创造 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美术书法创作,辛苦创作一个东西出来十分不易,一般人都 不愿意去销毁自己的作品。 在法国留学的时候,吴冠中在学习和游览美术馆的间隙,总会走上法国的街头,观察那里的风光、建 筑和民风民俗。有一次,他在巴黎的街头遇见了几个靠帮别人画肖像为生的画师。他们帮别人画出肖像后, 只要顾客不满意,他们就把画作撕掉重新画,一点也不可惜。吴冠中那时还年轻,心中把绘画视为一门神
[相关评论] 从吴冠中烧画说起 2006 年末,吴冠中的一幅油画《长江万里图》在北京的一个拍卖会上以 3795 万的价格成交。 作为一个佳作不断的中国最著名的画家,吴冠中老人的画如果以这张画的价值来衡量,不知道有多少 个千万的价值之多,堪称一笔千金。 但是多年以来,吴冠中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烧画的习惯:1966 年,他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幅张作品 和从法国带回来的外国画册和书籍全部毁坏和烧掉;1991 年,他的画在市场上价值非常高了,他把自己 十多年来的不满意的作品集中起来,一次烧毁了 200 多张作品。 吴冠中说:“作品表达得不好,一定要毁,古有‘毁画三千’的说法,我认为那都是少的!”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一天,在上海的街头,穷困潦倒的一位年轻人欲卖一幅画,街上一外国人对本开价 500 美金的画,问能不能再让点儿?年轻人没有回答,撕了那幅画。外国人很惊讶。这是为何呢?不能卖 500 美金,但便宜一些,同样也可以卖个不错的价钱。是不是生气了? 年轻人说:“先生,我没有生气,这画我要 500 美元,说明我认为它值,你不愿出 500 美元,说明在 你眼里它不值这个数,也认为它不好。所以,我要继续努力,下次画好一些。这次画得肯定不行,所以我 撕了它,重画,直到顾客认可为止。” 这个撕画的年轻人,就是日后的新中国的著名艺术家---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雕塑家---刘开渠。 1985 年的一天,青岛电冰箱厂的厂长张瑞敏的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张瑞敏带着直接去库里挑, 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 400 多台冰箱全部检查 了一遍,发现共有 76 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 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 800 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 76 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 760 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 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 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现实中的我们不是吴冠中,不是刘开渠,也不是张瑞敏,但是我们也在工作中生产产品,也在生活中 做事情,也有自己的作品。当我们的产品不满足要求,作品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和别人的预期目标时, 我们时常会将就,不舍得彻底抛弃我们曾经的作品。因为我们为我们的作品曾经付出了很多,它们是我们 用汗水和辛劳,甚至是血水和白发创造出来的。 但是,我们在保留自己的没有满足要求的产品和作品的时候,把自己的原来的目标给打了折扣,完全 背离了我们追求完美的初衷,一次次的对自己不满意的产品和作品加以原谅,一步步让我们对自己要求降 低,我们会制造出更多越来越差的产品和作品,我们最终将滑向平庸的旋涡! 让我们拿出勇气来把自己遗憾的作品、产品撕碎和砸烂,拿出自信重头再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把完美的产品和作品带进我们的明天! 吴冠中先生“烧画” 在当代画家中,吴冠中曾有“中国最贵画家”之说。这个地位是因为他对自己稍有瑕疵的作品,从不 肯轻易出手,而是忍痛销毁,他的价值是“烧”出来的。 和同时代画家相比,吴冠中是一个产量颇高的画家,他旺盛的创造力让他的作品以数千计。凡爱创造 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美术书法创作,辛苦创作一个东西出来十分不易,一般人都 不愿意去销毁自己的作品。 在法国留学的时候,吴冠中在学习和游览美术馆的间隙,总会走上法国的街头,观察那里的风光、建 筑和民风民俗。有一次,他在巴黎的街头遇见了几个靠帮别人画肖像为生的画师。他们帮别人画出肖像后, 只要顾客不满意,他们就把画作撕掉重新画,一点也不可惜。吴冠中那时还年轻,心中把绘画视为一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