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2)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3)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5)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送虚白上人序 [明]高启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 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 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 虚白上人焉。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 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 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 人类。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 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 下,日入而后己。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 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 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 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 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 而不知厌也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 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三) 【注】①弊箦折铛:破旧的竹席,断了腿的锅。②约:穷困。③呶呶:唠唠叨 叨。④风:同“讽”,讽劝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与其人类类:类别B.巨官要人,车马相属属:连缀 C.其能是亦宜耳宜:适宜D.一以省于己省:反省 3.下列四组中,全都在个性上体现虚白上人特立独行的一组是()(3分) ①必不负欧阳公②居众中不妄言笑 ③弊箦折铛,尘埃萧然④逍遥徜徉,若有余乐
福建省龙岩市 2015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 (5)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6)白头搔更短, 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送虚白上人序 [明]高启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 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 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 虚白上人焉。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 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①,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 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 人类。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 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 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 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②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 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 之佛者无呶呶③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 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 而不知厌也。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 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④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三) 【注】 ①弊箦折铛:破旧的竹席,断了腿的锅。②约:穷困。③呶呶:唠唠叨 叨。④风:同“讽”,讽劝。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正与其人类 类:类别 B.巨官要人,车马相属 属:连缀 C.其能是亦宜耳 宜:适宜 D.一以省于己 省:反省 3.下列四组中,全都在个性上体现虚白上人特立独行的一组是( )(3 分) ①必不负欧阳公 ②居众中不妄言笑 ③弊箦折铛,尘埃萧然 ④逍遥徜徉,若有余乐
⑤闭户寂坐如不闻⑥来请一言以为赠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对佛者的“不喜”与“喜”写起,再写与虚白上人的交往,虽只写 两件平常事,但足以让人窥见虚白上人的高尚品格 B.作者认为,现今的士大夫,没有不厌恶贫困的,都希望家中财富充盈,他们 的思想行为和“今之佛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与虚白同时代的佛教徒,有忙碌着登门巴结权贵的,有住着高楼大厦享用着 美女丰食的,他们和虚白上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D.在当时士大夫风气已败坏很久的社会环境里,虚白上人安贫乐道的品质是难 能可贵的。作者写此赠序,也是为了针砭时弊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3分) 译(译 )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霜天晓角·梅 宋]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 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注】①赖是:亏得是,好在。②角,军中乐器。古曲有《梅花落》。 (1)“千霜万雪”中“千”、“万”两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2 分) 答 (2)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梅花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民向髙老太爷告状说,五叔克定骗妻子的首饰拿去卖,在外娶私娼做姨太 太等,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高老太爷气极而责罚克定。(《家》) B.为了把公债投机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吴荪甫等人决定整顿工厂,他们整 顿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裁员、减工资和延长工时。(《子夜》) C.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她绞刑,在 刽子手行刑时,加西莫多挺身相救,勇劫法场。(《巴黎圣母院》 D.涅赫柳多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时,马斯洛娃已经戒了酒,还到医院去做杂 工,但她拒绝接受涅赫柳多夫的求婚。(《复活》) 为了得到葛朗台的家产,克罗旭一家和德·格拉桑一家,经常出入葛朗台家 门。克罗旭想让欧也妮嫁给自己的侄子,德·格拉桑想让欧也妮嫁给自己的儿子 (《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⑤闭户寂坐如不闻 ⑥来请一言以为赠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从对佛者的“不喜”与“喜”写起,再写与虚白上人的交往,虽只写一 两件平常事,但足以让人窥见虚白上人的高尚品格。 B.作者认为,现今的士大夫,没有不厌恶贫困的,都希望家中财富充盈,他们 的思想行为和“今之佛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与虚白同时代的佛教徒,有忙碌着登门巴结权贵的,有住着高楼大厦享用着 美女丰食的,他们和虚白上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D.在当时士大夫风气已败坏很久的社会环境里,虚白上人安贫乐道的品质是难 能可贵的。作者写此赠序,也是为了针砭时弊。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3 分) 译: (2)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3 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霜天晓角•梅 [宋]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①生来瘦硬,浑不怕、角②吹彻。 清绝,影也别。 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注】①赖是:亏得是,好在。②角,军中乐器。古曲有《梅花落》。 (1)“千霜万雪”中“千”、“万”两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2 分) 答: (2)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梅花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觉民向高老太爷告状说,五叔克定骗妻子的首饰拿去卖,在外娶私娼做姨太 太等,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高老太爷气极而责罚克定。(《家》) B.为了把公债投机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吴荪甫等人决定整顿工厂,他们整 顿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裁员、减工资和延长工时。(《子夜》) C.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她绞刑,在 刽子手行刑时,加西莫多挺身相救,勇劫法场。(《巴黎圣母院》) D.涅赫柳多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时,马斯洛娃已经戒了酒,还到医院去做杂 工,但她拒绝接受涅赫柳多夫的求婚。(《复活》) E.为了得到葛朗台的家产,克罗旭一家和德·格拉桑一家,经常出入葛朗台家 门。克罗旭想让欧也妮嫁给自己的侄子,德·格拉桑想让欧也妮嫁给自己的儿子。 (《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督邮大喝曰:“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 “汝”是谁?“督邮大喝”后又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选段,完成后面 的题目。 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 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撤茶吃!这里并没你吃的。”妙玉刚要 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 外头去罢。 “二人”是谁?妙玉为什么不要这个杯子了?这个杯子最后怎么处理的?请简 述相关情节。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②孟子对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 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1)孔子孟子在实行仁政方面有何共同认识?(2分) 答 (2)孟子在实行仁政方面提出了怎样的具体措施?他认为这样做可以达到怎样 的效果?请简述。(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少年阅历与文学 阎连科 ①少年的一切都是最真挚的文学。少年时期,无论你生长在哪个国度,在什么样 的环境,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其所经历的共同点就是对现实束缚的 不满和叛逆。皇帝的儿子对髙大的宫墙感到不满,渴望跑到田野上爬树捉虫;吃 不饱肚子的穷人的孩子,渴望每天都吃大鱼大肉…一切经历过的现实,都是他 让自己的想象飞翔的土壤。现实愈是狭小,想象愈为空旷;现实愈为穷困,想象 愈为华美,如穷困潦倒的孩子幻想登上皇帝宝座一样,现实的不可能性转化成了 想象中的可能性。因此少年的经历最符合文学的两大主义,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 义。这两大主义是文学之根,其他的任何主义都是在这根上生长的花草果木。 ②少年的经历是文学的,而文学的经历却不能是少年的。所见所闻的现实主义和 想象飞翔的浪漫主义,是所有文学最为宝贵的库藏。谁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谁都 曾经拥有这两座文学的黄金库房。可惜的是,在拥有这两库文学黄金时,人们通 常没有表现的能力,没有创作经典的能力,缺乏打开两库房门的钥匙;随着你年 龄的增长,当有一天你有能力时,那两库文学的黄金又渐渐远你而去,使你失去 了对它的拥有。这是少年经历与写作经历的一对天然的无法协调、吻合的矛盾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目。 督邮大喝曰:“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 “汝”是谁?“督邮大喝”后又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选段,完成后面 的题目。 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 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撤茶吃!这里并没你吃的。”妙玉刚要 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 外头去罢。” “二人”是谁?妙玉为什么不要这个杯子了?这个杯子最后怎么处理的?请简 述相关情节。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②孟子对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 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1)孔子孟子在实行仁政方面有何共同认识?(2 分) 答: (2)孟子在实行仁政方面提出了怎样的具体措施?他认为这样做可以达到怎样 的效果?请简述。(4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少年阅历与文学 阎连科 ①少年的一切都是最真挚的文学。少年时期,无论你生长在哪个国度,在什么样 的环境,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其所经历的共同点就是对现实束缚的 不满和叛逆。皇帝的儿子对高大的宫墙感到不满,渴望跑到田野上爬树捉虫;吃 不饱肚子的穷人的孩子,渴望每天都吃大鱼大肉……一切经历过的现实,都是他 让自己的想象飞翔的土壤。现实愈是狭小,想象愈为空旷;现实愈为穷困,想象 愈为华美,如穷困潦倒的孩子幻想登上皇帝宝座一样,现实的不可能性转化成了 想象中的可能性。因此少年的经历最符合文学的两大主义,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 义。这两大主义是文学之根,其他的任何主义都是在这根上生长的花草果木。 ②少年的经历是文学的,而文学的经历却不能是少年的。所见所闻的现实主义和 想象飞翔的浪漫主义,是所有文学最为宝贵的库藏。谁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谁都 曾经拥有这两座文学的黄金库房。可惜的是,在拥有这两库文学黄金时,人们通 常没有表现的能力,没有创作经典的能力,缺乏打开两库房门的钥匙;随着你年 龄的增长,当有一天你有能力时,那两库文学的黄金又渐渐远你而去,使你失去 了对它的拥有。这是少年经历与写作经历的一对天然的无法协调、吻合的矛盾
在那些伟大的作家中,不乏少年写作之人,但他们最伟大的作品,绝大部分并非 出自他们少年时期,而是出自他们青年、中年时期和之后,出自他们的经历、阅 历、学历都有相当的积累之后。这就是说,少年的经历,是最单纯、最质朴的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我们少年时的文学修养,一般都还达不到,或很难达到写 出经典的程度。 ③文学创作回到少年的经验与想象,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正是因为我们少年 的经历,对一个人有着最为深刻的印记,当你能够提笔写作时,你能够放下成年 人的经验与思想,重新返回至少年的经验与想象。这恰恰需要你对创作有独到的 感悟,有一定的写作实践,对少年的经历、想象有筛选、遴挑、把握和表达的能 力 ④美国作家塞林格,在写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时己有十年的写作经验,正是在 30来岁的年龄上,他返回到少年时期,抓住少年的共有经验又品味出每一个少 年的独特,写出了几十年畅销不衰的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歌德25岁 时返回少年,写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作家。这些正是作家 本人成年之后,有了丰富的写作经验,重又返回自己少年的一次精神体验后的写 作,正是这些作品的产生,标志了这些作家写作的成熟和练达。 (摘编自《拆解与叠拼:阎连科文学演讲》2008年) 10.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并非只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其它主义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显然无 法与这两者相提并论。 B.作者用“钥匙”作比喻,形象贴切地说明了表现能力和创作经典的能力在文 学写作中起最关键作用 C.少年经历与写作经历这一对天然的矛盾决定了绝大部分作家的最伟大作品都 不是在少年时期创作的 D.作者认为,在少年经历与文学经历的矛盾中,塞林格和歌德是处理和协调得 最为成功的两个典型作家。 11.文章说“少年的一切都是最真挚的文学”,请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答 12.成熟期的作家有什么特点?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亦如我们误读秋风 查干 ①人,一言秋风,常生悲情。这是因为,秋风一起,万物便开始萧条。在我的童 年,每当秋风开始吹拂,母亲的心情便低落起来,有时,蹲下去抚摸那些枯萎中 的瓜藤,眼里竟噙泪
在那些伟大的作家中,不乏少年写作之人,但他们最伟大的作品,绝大部分并非 出自他们少年时期,而是出自他们青年、中年时期和之后,出自他们的经历、阅 历、学历都有相当的积累之后。这就是说,少年的经历,是最单纯、最质朴的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我们少年时的文学修养,一般都还达不到,或很难达到写 出经典的程度。 ③文学创作回到少年的经验与想象,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正是因为我们少年 的经历,对一个人有着最为深刻的印记,当你能够提笔写作时,你能够放下成年 人的经验与思想,重新返回至少年的经验与想象。这恰恰需要你对创作有独到的 感悟,有一定的写作实践,对少年的经历、想象有筛选、遴挑、把握和表达的能 力。 ④美国作家塞林格,在写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时已有十年的写作经验,正是在 30 来岁的年龄上,他返回到少年时期,抓住少年的共有经验又品味出每一个少 年的独特,写出了几十年畅销不衰的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歌德 25 岁 时返回少年,写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作家。这些正是作家 本人成年之后,有了丰富的写作经验,重又返回自己少年的一次精神体验后的写 作,正是这些作品的产生,标志了这些作家写作的成熟和练达。 (摘编自《拆解与叠拼:阎连科文学演讲》2008 年) 10.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学并非只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其它主义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显然无 法与这两者相提并论。 B.作者用“钥匙”作比喻,形象贴切地说明了表现能力和创作经典的能力在文 学写作中起最关键作用。 C.少年经历与写作经历这一对天然的矛盾决定了绝大部分作家的最伟大作品都 不是在少年时期创作的。 D.作者认为,在少年经历与文学经历的矛盾中,塞林格和歌德是处理和协调得 最为成功的两个典型作家。 11.文章说“少年的一切都是最真挚的文学”,请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2.成熟期的作家有什么特点?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亦如我们误读秋风 查干 ①人,一言秋风,常生悲情。这是因为,秋风一起,万物便开始萧条。在我的童 年,每当秋风开始吹拂,母亲的心情便低落起来,有时,蹲下去抚摸那些枯萎中 的瓜藤,眼里竟噙泪
②后来,书读得多了才发现,悲秋情结不仅今人有,古人更甚。譬如唐诗人李白, 在他的《秋风词》里就写:“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是 啊,面对秋风,不光人,连鸦雀都有所惊恐,心绪不定呢。还有贾岛的两句诗“秋 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尤为出神入化。乍看,写得十分随意,细品却有着撼 动人心的力量。遂成为千古绝句,诵者无数。诗为白描,像一幅一挥而就的风情 画。然而,给人以辽阔、苍凉、入骨的凄楚之感 ③受这些影响,渐渐地,我也有了些许悲秋情结。现在回头看来,所写悲秋 诗章,该有百首之多。后来,有了一定阅历,开始理解秋风所含有的丰富内涵, 心绪变得坦然起来。再后来,聆听秋风,则成为了我的一种生命需求。本来嘛, 秋天属于季节中的黄金时光,万物成熟并结果之后,收获便成为了压倒一切的喜 庆景象。何来那么多悲情?更何况,对广大的自然界而言,季节交替是一种稀松 平常的事情。因为,一切都还存在着,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罢了。枯萎,只是 种转换,而非灭绝 ④对于秋天,有了客观认知之后,聆听秋风,便成为一种情趣和诗意享受了。 之后,每当秋天到来之时,有去高山野岭踏足的机会,我是一概不会放过的。因 为,只有在那里,秋风才显得更为辽阔、空灵、爽气。音与色,也才归于完美。 这样的时候,人一临秋风,心中的污浊与闷气,便被荡尽。仿佛,聆得一次浩荡 秋风,灵魂便崇高了一次一样。血流,干净了许多,也畅快了许多。 ⑤有一年秋日,没有机会去远足,便去香山碰碰运气,寻觅一处听风之地 然而,观光红叶的那些地方,太过噪闹,秋声也显得杂乱不堪。有幸,终于在香 山植物园西北角,遇有一处高耸的宽大平台,上架纯原木的方形长廊,造型朴拙, 也显得达雅。此处,可来听风,也可远目。视野开阔得让人可敞开心怀。由此俯 视东方,浩然古都,清晰在目。回首西望,即是起伏连绵的香山众峰。且光所及, 均为金辉与红光。初霜之后的红枫与黄栌,点燃起所有的景致,远远近近皆幻化 为童话。金色的银杏叶,在诗意地飘落着。仿佛有一架轻拢慢捻的古琴,在那里 困闲地弹奏。 ⑥此刻,最好轻微地闭起双目,让睫毛轻合、舒缓。然后,身倚廊柱,将双 手抱在胸前,像胎中等待出世的婴儿。你听到了吗?从山峦背后,有什么在轻轻 然、嚯嚯然,但又是空空然地流泻而来。你的衣领、衣角有轻微的掀动,你的发 丝开始轻抚你的额、脸颊、鼻尖,使你进入一种睡眠状态,就像在母亲的温怀里 一样。你的心灵之气,像一股清流,不知要流向何处?遽然,你感觉到有人在轻 轻地,吻了你。那是秋风在留给你一个属于哲思的印记,且带有深深的祝福。[来 源:学。科。网] 山野,静若梦境。最具禅意的远方草木之香味,缓缓飘来,熏染得你全身 自然香气。如斯,你不能不想起,那些餐风饮露,坐禅于菩提树下的得道高 僧。你可能也会想起,唐人王维和他那些从浊世中脱颖而出的初莲般的诗作:“独 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总之,来聆听山野里的 秋风绵绵,会使你的心灵,由污浊变为清明、由复杂变为简洁、由世俗变为达观。 由此看来,秋风并非一律以肃杀为能事,而只是改变了一下生存状态 ⑧抬头,有一群乌鸦,缓缓飞过头顶。鸣声,苍茫而极富禅味。是一种空静中的 阐释吗?对于这秋风和流逝的时光,也不一定呢。山鸦,为黑金鸟,是吉祥之物。 误读它,是源于我们的偏执,亦如我们误读秋风。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7日)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②后来,书读得多了才发现,悲秋情结不仅今人有,古人更甚。譬如唐诗人李白, 在他的《秋风词》里就写:“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是 啊,面对秋风,不光人,连鸦雀都有所惊恐,心绪不定呢。还有贾岛的两句诗“秋 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尤为出神入化。乍看,写得十分随意,细品却有着撼 动人心的力量。遂成为千古绝句,诵者无数。诗为白描,像一幅一挥而就的风情 画。然而,给人以辽阔、苍凉、入骨的凄楚之感。 ③受这些影响,渐渐地,我也有了些许悲秋情结。现在回头看来,所写悲秋 诗章,该有百首之多。后来,有了一定阅历,开始理解秋风所含有的丰富内涵, 心绪变得坦然起来。再后来,聆听秋风,则成为了我的一种生命需求。本来嘛, 秋天属于季节中的黄金时光,万物成熟并结果之后,收获便成为了压倒一切的喜 庆景象。何来那么多悲情?更何况,对广大的自然界而言,季节交替是一种稀松 平常的事情。因为,一切都还存在着,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罢了。枯萎,只是 一种转换,而非灭绝。 ④对于秋天,有了客观认知之后,聆听秋风,便成为一种情趣和诗意享受了。 之后,每当秋天到来之时,有去高山野岭踏足的机会,我是一概不会放过的。因 为,只有在那里,秋风才显得更为辽阔、空灵、爽气。音与色,也才归于完美。 这样的时候,人一临秋风,心中的污浊与闷气,便被荡尽。仿佛,聆得一次浩荡 秋风,灵魂便崇高了一次一样。血流,干净了许多,也畅快了许多。 ⑤有一年秋日,没有机会去远足,便去香山碰碰运气,寻觅一处听风之地。 然而,观光红叶的那些地方,太过噪闹,秋声也显得杂乱不堪。有幸,终于在香 山植物园西北角,遇有一处高耸的宽大平台,上架纯原木的方形长廊,造型朴拙, 也显得达雅。此处,可来听风,也可远目。视野开阔得让人可敞开心怀。由此俯 视东方,浩然古都,清晰在目。回首西望,即是起伏连绵的香山众峰。目光所及, 均为金辉与红光。初霜之后的红枫与黄栌,点燃起所有的景致,远远近近皆幻化 为童话。金色的银杏叶,在诗意地飘落着。仿佛有一架轻拢慢捻的古琴,在那里 闲闲地弹奏。 ⑥此刻,最好轻微地闭起双目,让睫毛轻合、舒缓。然后,身倚廊柱,将双 手抱在胸前,像胎中等待出世的婴儿。你听到了吗?从山峦背后,有什么在轻轻 然、嚯嚯然,但又是空空然地流泻而来。你的衣领、衣角有轻微的掀动,你的发 丝开始轻抚你的额、脸颊、鼻尖,使你进入一种睡眠状态,就像在母亲的温怀里 一样。你的心灵之气,像一股清流,不知要流向何处?遽然,你感觉到有人在轻 轻地,吻了你。那是秋风在留给你一个属于哲思的印记,且带有深深的祝福。[来 源:学。科。网] ⑦山野,静若梦境。最具禅意的远方草木之香味,缓缓飘来,熏染得你全身 皆是自然香气。如斯,你不能不想起,那些餐风饮露,坐禅于菩提树下的得道高 僧。你可能也会想起,唐人王维和他那些从浊世中脱颖而出的初莲般的诗作:“独 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总之,来聆听山野里的 秋风绵绵,会使你的心灵,由污浊变为清明、由复杂变为简洁、由世俗变为达观。 由此看来,秋风并非一律以肃杀为能事,而只是改变了一下生存状态。 ⑧抬头,有一群乌鸦,缓缓飞过头顶。鸣声,苍茫而极富禅味。是一种空静中的 阐释吗?对于这秋风和流逝的时光,也不一定呢。山鸦,为黑金鸟,是吉祥之物。 误读它,是源于我们的偏执,亦如我们误读秋风。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 年 11 月 17 日)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文章第①段“蹲下去抚摸那些枯萎中的瓜藤,眼里竟噙泪”真切地表现了母 亲的善良和同情心,也写出了母亲的悲秋之情对作者的影响。 B.李白的词和贾岛的诗,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同时,作者认为它 们表现出对秋的悲伤情怀,深深地感染了自己和历代文人 C.作者认为我们对吉祥之物山鸦的误读与对秋风的误读,都有着相同的原因, 即受古人影响而不愿变通,这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认同 D.第⑦段前半部分主要写香山之味引发出的联想,后半部分则总括说明山野里 的绵绵秋风能使人得到享受,使人的心灵变得更加美好 E.作者说听秋风,其实并非完全是听,而是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和心 灵的感觉,表现了作者为秋之美所感染和陶醉是全方位的。 14.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分) 答 15.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草婴先生瘦小的重 冯骥才 几年前的春天里,意外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一个沙哑的嗓音带着激动时的 震颤在话筒里响着:“我刚读了你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叫我感动了好几天。” 我问道:“您是哪一位?”他说:“我是草婴。”我颇为惊愕:“是大翻译家草 婴先生?”话筒里说:“是草婴。”我情不自禁地说:“我才感动您一两天,可 我被您感动了几十年 我自诩为草婴先生的最忠实的读者。从《顿河的故事》、《一个人的遭遇》 到《复活》,我读过不止两三遍,甚至能背诵那些名著里一些精彩的段落。对翻 译家的崇拜是异样的,你无法分出他们与原作者。比如傅雷和巴尔扎克,汝龙和 契诃夫,李丹和雨果,草婴和托尔斯泰,还有肖洛霍夫。他们好像是一个人。你 会深信不疑他们的译笔就是原文,这些译本就是那些异国的大师用中文写的!记 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写长篇小说时,刚刚开禁了世界名 著。出版社打算出一本契诃夫的小说选,但不知出于何故,没有去找专门翻译契 诃夫的翻译家汝龙,而是想另请他人重译。为了确保译本质量,便从契诃夫的小 说中选了《套中人》和《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两个短篇,分别交给几位俄文翻译 髙手重译。谁知交稿后都不如汝龙那么传神,虽然译得像照片那样准确无误,但 契诃夫本人好像从这些译文里跑走了。文学翻译就是这样一一如果请汝龙来翻译 肖洛霍夫或托尔斯泰,肯定很难达到草婴笔下的豪迈与深邃。甚至无法在稿纸上 铺展出托尔斯泰像江河那样弯弯曲曲又流畅的长句子。然而契诃夫的精短、灵透 与伤感,汝龙凭着标点就可以表达出来。究竟是什么可以使翻译家与原作者这样 灵魂相通?是一种天性的契合吗?他们在外貌上也会有某些相似吗?这使我特 别想见一见草婴先生
A.文章第①段“蹲下去抚摸那些枯萎中的瓜藤,眼里竟噙泪”真切地表现了母 亲的善良和同情心,也写出了母亲的悲秋之情对作者的影响。 B.李白的词和贾岛的诗,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同时,作者认为它 们表现出对秋的悲伤情怀,深深地感染了自己和历代文人。 C.作者认为我们对吉祥之物山鸦的误读与对秋风的误读,都有着相同的原因, 即受古人影响而不愿变通,这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认同。 D.第⑦段前半部分主要写香山之味引发出的联想,后半部分则总括说明山野里 的绵绵秋风能使人得到享受,使人的心灵变得更加美好。 E.作者说听秋风,其实并非完全是听,而是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和心 灵的感觉,表现了作者为秋之美所感染和陶醉是全方位的。 14.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5.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草婴先生瘦小的重 冯骥才 几年前的春天里,意外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一个沙哑的嗓音带着激动时的 震颤在话筒里响着:“我刚读了你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叫我感动了好几天。” 我问道:“您是哪一位?”他说:“我是草婴。”我颇为惊愕:“是大翻译家草 婴先生?”话筒里说:“是草婴。”我情不自禁地说:“我才感动您一两天,可 我被您感动了几十年。” 我自诩为草婴先生的最忠实的读者。从《顿河的故事》、《一个人的遭遇》 到《复活》,我读过不止两三遍,甚至能背诵那些名著里一些精彩的段落。对翻 译家的崇拜是异样的,你无法分出他们与原作者。比如傅雷和巴尔扎克,汝龙和 契诃夫,李丹和雨果,草婴和托尔斯泰,还有肖洛霍夫。他们好像是一个人。你 会深信不疑他们的译笔就是原文,这些译本就是那些异国的大师用中文写的!记 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写长篇小说时,刚刚开禁了世界名 著。出版社打算出一本契诃夫的小说选,但不知出于何故,没有去找专门翻译契 诃夫的翻译家汝龙,而是想另请他人重译。为了确保译本质量,便从契诃夫的小 说中选了《套中人》和《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两个短篇,分别交给几位俄文翻译 高手重译。谁知交稿后都不如汝龙那么传神,虽然译得像照片那样准确无误,但 契诃夫本人好像从这些译文里跑走了。文学翻译就是这样——如果请汝龙来翻译 肖洛霍夫或托尔斯泰,肯定很难达到草婴笔下的豪迈与深邃。甚至无法在稿纸上 铺展出托尔斯泰像江河那样弯弯曲曲又流畅的长句子。然而契诃夫的精短、灵透 与伤感,汝龙凭着标点就可以表达出来。究竟是什么可以使翻译家与原作者这样 灵魂相通?是一种天性的契合吗?他们在外貌上也会有某些相似吗?这使我特 别想见一见草婴先生
几个月后去南通考察蓝印花布,途经上海。李小林说要宴请我。我说烦你请 草婴先生来一起坐坐吧。谁想见面一怔:草婴竟是如此一位瘦小的老人。年已八 旬的他虽然很健朗,腰板挺直,看上去却是那种典型的骨骼纤巧的南方文人。和 他握手时,感觉他的手很细小。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举止动作很小,说话的口气 十分随和,无论如何与托尔斯泰的浓重与恢宏以及肖洛霍夫的野性联系不到 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革”后文艺的复苏时期,出版社曾有意请草婴先生 出山,负责一个部门,主持翻译出版工作,被他婉拒。他坚持做纯粹的翻译家, 立志翻译托尔斯泰全部的作品 “我们确实需要一套经典的托尔斯泰全集。”我说。 他接下来讲出的理由是我没想到的。他说:“在十年动乱的煎熬中,我深刻 认识到缺乏人道主义的社会会变得多么可怕。没有经过人文主义时期的中国非常 需要人道主义的启蒙和滋育。托尔斯泰作品的全部精髓就是人道主义!”是啊, 巴金不是称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世界的良心”吗? 他选择做翻译的出发点基于国人的需要。当然是一个有见地的知识分子眼中 的国人的需要。 原来翻译家的工作不是“搬运”别人的作品,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或技术性很 强的职业。它可以成为一种影响社会、开启灵魂、建设心灵的事业。近百年来, 翻译家们不常常是中国思想史的主角吗? 在自己敬重的人身上发现新的值得敬重的东西,是一种收获,也是满足。我感到, 我眼前这个瘦小的南方文人竟可以举起一个时代不能承受之重 (《光明日报》201l年09月01日)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珑才感动您一两天,可找被您感动了几十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高兴和感动,更表达了对草 毁先生的崇拜之情。 B.翻译家和原作者好像是一个人,人们既认可也习惯了他们的翻译风格,甚至会深信不疑他们的译 笔就是原文。 C.出版社另拢他人翻译契诃夫的作品,结果译本用词准确,语法规范,但契诃夫的艺术风格不见了, 语言表现力也逊色了 D.草望先生认为,因为没有经历人道主义的启蒙和滋育,国家才发生了十年文革动乱,这也是他翻 译托尔斯泰作品的动因。 E.文草采用先抑后场的表现手法,先极写草翌先生的瘦小、文弱,后写他的民族意识,希望用‘人 道主义”来振兴国家。 14.“对翻译家的崇拜是异样的”,作者缘何崇拜翻译家?这种崇拜又为什么 是“异样的”?(4分) 15.标题“草婴先生瘦小的重”有何表达效果?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中表现了草婴 先生之“重”?(6分)
几个月后去南通考察蓝印花布,途经上海。李小林说要宴请我。我说烦你请 草婴先生来一起坐坐吧。谁想见面一怔:草婴竟是如此一位瘦小的老人。年已八 旬的他虽然很健朗,腰板挺直,看上去却是那种典型的骨骼纤巧的南方文人。和 他握手时,感觉他的手很细小。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举止动作很小,说话的口气 十分随和,无论如何与托尔斯泰的浓重与恢宏以及肖洛霍夫的野性联系不到一 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革”后文艺的复苏时期,出版社曾有意请草婴先生 出山,负责一个部门,主持翻译出版工作,被他婉拒。他坚持做纯粹的翻译家, 立志翻译托尔斯泰全部的作品。 “我们确实需要一套经典的托尔斯泰全集。”我说。 他接下来讲出的理由是我没想到的。他说:“在十年动乱的煎熬中,我深刻 认识到缺乏人道主义的社会会变得多么可怕。没有经过人文主义时期的中国非常 需要人道主义的启蒙和滋育。托尔斯泰作品的全部精髓就是人道主义!”是啊, 巴金不是称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世界的良心”吗? 他选择做翻译的出发点基于国人的需要。当然是一个有见地的知识分子眼中 的国人的需要。 原来翻译家的工作不是“搬运”别人的作品,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或技术性很 强的职业。它可以成为一种影响社会、开启灵魂、建设心灵的事业。近百年来, 翻译家们不常常是中国思想史的主角吗? 在自己敬重的人身上发现新的值得敬重的东西,是一种收获,也是满足。我感到, 我眼前这个瘦小的南方文人竟可以举起一个时代不能承受之重。 (《 光明日报》2011 年 09 月 01 日) 14 .“对翻译家的崇拜是异样的”,作者缘何崇拜翻译家?这种崇拜又为什么 是“异样的”?(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5.标题“草婴先生瘦小的重”有何表达效果?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中表现了草婴 先生之“重”?(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4分) ①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②书 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_(zhui),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③它至少有两 大流敝。④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⑤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 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 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⑥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⑦许多初学 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难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ρ ⑧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读得彻底,选得精。⑨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 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⑩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 趣味低劣 16.(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 改为 (2)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答 17.文段中⑦~⑨的文字(加“”)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 1分) (2)修改: (1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文化是人及人类的最终归宿。 ②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③文化在某些情况下是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因子。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某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⑤相对于政治和经济,文化本身具有最大发展潜力。 A.①③⑤④②B.③⑤①④②C.④③⑤②①D.②④③⑤①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近年来,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会上年复一年地提交关于废除简化字恢复繁体字的 提案。如有的提案称:“上世纪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性 和科学性。比如爱字,繁体字里有个‘心’,简化后,造成‘无心之爱’。”因此 繁简字之争一次次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对于汉字的繁简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 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4×100米接力赛,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实力最强的那一组会获胜,但结果往往不 是。接力赛需要有一定的实力,更需要交接时流畅的衔接,甚至还需要一点点好 运气。世界赛场上多少实力最强的名队,或因掉棒,或因衔接不畅,或因犯规而 痛失金牌。而实力次强,甚至次次强的队却往往笑到最后。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或记叙文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7 题。(4 分) ①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②书 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 ( zhuì),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③它至少有两 大流敝。④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⑤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 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 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⑥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⑦许多初学 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难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 ⑧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读得彻底,选得精。⑨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 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⑩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 趣味低劣。 16.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 分) 答:____改为____ (2)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 分) 答: ________ 17.文段中⑦~⑨的文字(加“ ”)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_____(1 分) (2)修改:__________________(1 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①文化是人及人类的最终归宿。 ②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③文化在某些情况下是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因子。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某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⑤相对于政治和经济,文化本身具有最大发展潜力。 A.①③⑤④② B.③⑤①④② C.④③⑤②① D.②④③⑤①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 分) 近年来,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会上年复一年地提交关于废除简化字恢复繁体字的 提案。如有的提案称:“上世纪 50 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性 和科学性。比如爱字,繁体字里有个‘心’,简化后,造成‘无心之爱’。” 因此 繁简字之争一次次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对于汉字的繁简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 之成理。150 字左右。) 答: 五、写作(7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4×100 米接力赛,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实力最强的那一组会获胜,但结果往往不 是。接力赛需要有一定的实力,更需要交接时流畅的衔接,甚至还需要一点点好 运气。世界赛场上多少实力最强的名队,或因掉棒,或因衔接不畅,或因犯规而 痛失金牌。而实力次强,甚至次次强的队却往往笑到最后。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 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6分) (1)虽九死其犹未悔(2)东船西舫悄无言(3)哀吾生之须臾 (4)不霁何虹(5)大漠孤烟直(6)浑欲不胜簪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3分)A(类,相似) 3.(3分)C(①是苏轼称赞勤上人的,⑥跟“特立独行”无关) 4.(3分)B(应是和虚白上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5.(6分) (1)我最初在剑池边认识了他,当时在心里就坚定地认为他是位贤人。(“识 于剑池之上”句式1分,“贤”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认为虚白不是对世人有所求的人,哪里会想让我去宣扬他的名声呢? (“以”1分,“张”1分,句意通顺1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 6.(6分) 1)①“千”“万”两个简单的数词却极力写出了霜雪降次多,范围广,分量 重,来势猛;②为表现梅花的品质作了很好的衬托。(2分 (2)①词的上片写梅花受尽寒冬折磨,不畏霜雪,不怕角声之哀怨,凛然开放 表现出梅花的铁骨铮铮,坚贞不屈。②下片写梅花清洁得一尘不染,只与一轮朦 胧素月为伴,不愿与凡卉争胜,极力地勾勒出了梅花清白、清高、超凡脱俗的个 性。(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A(告状的是克定的妻子) C(“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绞刑”有误,是法院判处爱斯梅拉达绞 刑 8.(5分) (1)(第一问)刘备(1分) (第二问)【要点】①督邮逼县吏诬陷刘备祸害百姓,刘备求见被挡。②张飞得 知老人们想说明实情反被打,大怒。③后将督邮揪岀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被刘 备劝阻。④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4分) (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宝钗黛玉(1分) (第二问)【要点】①妙玉捧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给贾母奉茶,贾母尝了以后 给刘姥姥喝。②妙玉嫌弃刘姥姥喝过就不要了。(2分) (第三问)【要点】①宝玉向妙玉要了这个杯子送给刘姥姥,②权当资助她。(2 分) (意思对即可)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6 分) (1)虽九死其犹未悔 (2)东船西舫悄无言 (3)哀吾生之须臾 (4)不霁何虹 (5)大漠孤烟直 (6)浑欲不胜簪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2.(3 分)A(类,相似) 3.(3 分)C(①是苏轼称赞勤上人的,⑥跟“特立独行”无关) 4.(3 分)B(应是和虚白上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5.(6 分) (1)我最初在剑池边认识了他,当时在心里就坚定地认为他是位贤人。(“识 于剑池之上”句式 1 分,“贤”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我认为虚白不是对世人有所求的人,哪里会想让我去宣扬他的名声呢? (“以”1 分,“张”1 分,句意通顺 1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 6.(6 分) (1)①“千”“万”两个简单的数词却极力写出了霜雪降次多,范围广,分量 重,来势猛;②为表现梅花的品质作了很好的衬托。(2 分) (2)①词的上片写梅花受尽寒冬折磨,不畏霜雪,不怕角声之哀怨,凛然开放, 表现出梅花的铁骨铮铮,坚贞不屈。②下片写梅花清洁得一尘不染,只与一轮朦 胧素月为伴,不愿与凡卉争胜,极力地勾勒出了梅花清白、清高、超凡脱俗的个 性。(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A(告状的是克定的妻子) C(“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绞刑”有误,是法院判处爱斯梅拉达绞 刑) 8.(5 分) (1)(第一问)刘备(1 分) (第二问)【要点】①督邮逼县吏诬陷刘备祸害百姓,刘备求见被挡。②张飞得 知老人们想说明实情反被打,大怒。③后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被刘 备劝阻。④ 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4 分) (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宝钗 黛玉(1 分) (第二问)【要点】①妙玉捧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给贾母奉茶,贾母尝了以后 给刘姥姥喝。②妙玉嫌弃刘姥姥喝过就不要了。(2 分) (第三问)【要点】①宝玉向妙玉要了这个杯子送给刘姥姥,②权当资助她。(2 分) (意思对即可) (二)文化经典 阅读(6 分)
9.(6分) (1)孔子孟子都认识到改善民生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2分)(意思对即可) (2)孟子提出实行仁政要减刑罚、少赋税、精耕细作,(1分)并要对壮者实 行“孝、悌、忠、信”的教育。(1分)孟子认为,这样做了,就是让他们拿着 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2分)(意思对即 可) 【参考译文】 ①孔子到了卫国,冉有为孔子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啊!”冉有说:“人口 很多了,还需要做什么呢?”说:“使他们富有。”说:“富有以后还要做什么 呢?”说:“教育他们。” ②孟子回答说:“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精耕细作, 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守信的品 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拿着木棒也可以打 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现代文阅读(24分) (-)记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D(3分) 11.(3分) ①少年时期都从现实出发,对现实束缚不满,心存叛逆,②一切经历过的现实让少年充满想象:(少 年的经历最符合文学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文这两大文学之根,(意思对即可) 12.(3分) ①有丰富的历和写作实践经验,②能恨据写作需要回到少年的经验和想象,③有独特的感悟.有对 少年的经历进行艺术处理的能力。(意思对即可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5分)B(“深深地感染了历代文人”错)C(“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认 同”错) 14.(4分) ①作者选取典型景物,抓住特征,充分写出北京香山秋天的色彩美、形象美、情 感美;②作者以浓墨重彩的笔调渲染出北京香山秋天色彩之浓、面积之广,使人 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的美感;③“点燃”、“幻化”二词富有表现力,巧妙 地赋予红枫与黄栌等自然景物动态之美;④“幻化为童话”“诗意地飘落着” 写出北京香山秋叶的情调,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⑤“仿佛有一架轻拢慢捻 的古琴,在那里闲闲地弹奏”运用了通感,用听觉形象表现视觉形象,手法新奇 富有韵味,增强了北京香山秋天的艺术感染力。(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 分,意思对即可) 15.(6分)
9.(6 分) (1)孔子孟子都认识到改善民生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2 分)(意思对即可) (2)孟子提出实行仁政要减刑罚、少赋税、精耕细作,(1 分)并要对壮者实 行“孝、悌、忠、信”的教育。(1 分)孟子认为,这样做了,就是让他们拿着 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2 分)(意思对即 可) 【参考译文】 ①孔子到了卫国,冉有为孔子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啊!”冉有说:“人口 很多了,还需要做什么呢?”说:“使他们富有。”说:“富有以后还要做什么 呢?”说:“教育他们。” ②孟子回答说:“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精耕细作, 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守信的品 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拿着木棒也可以打 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13.(5 分)B(“深深地感染了历代文人”错) C(“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认 同”错) 14.(4 分) ①作者选取典型景物,抓住特征,充分写出北京香山秋天的色彩美、形象美、情 感美;②作者以浓墨重彩的笔调渲染出北京香山秋天色彩之浓、面积之广,使人 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的美感;③“点燃”、“幻化”二词富有表现力,巧妙 地赋予红枫与黄栌等自然景物动态之美;④“幻化为童话”“诗意地飘落着” 写出北京香山秋叶的情调,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⑤“仿佛有一架轻拢慢捻 的古琴,在那里闲闲地弹奏”运用了通感,用听觉形象表现视觉形象,手法新奇, 富有韵味,增强了北京香山秋天的艺术感染力。(答对一点 2 分,答对两点 4 分,意思对即可) 15.(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