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五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到答题卡。 、基础知识(20分 1、默写。(11分) (1)晨兴理荒秽, ”;衣沾不足惜 (2)洞庭之东江水西, (3)《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4)《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5)庭下如 ,盖竹柏影也。 (6)晓雾将歇, ,沉鳞竞跃。 2、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D.出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4.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断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既望:农历十六) 5.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三峡》一—《水经注》一—郦道元——南朝魏 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一张岱—明末清初
1 尤溪五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到答题卡。 一、基础知识(20 分) 1、默写。(11 分) (1)晨兴理荒秽, ”;衣沾不足惜 , ”。 (2)洞庭之东江水西, 。 (3)《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 , ”。 (4)《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 (5)庭下如 , ,盖竹柏影也。 (6)晓雾将歇, ; ,沉鳞竞跃。 2、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D.出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3 分)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 ) (2)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 (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 4.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断绝)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回: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 D.自既望 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 5.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南朝魏 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
c.《观潮》一—《武林旧事》一一周密—一宋代 D.《使至塞上》一—五言律诗——王维——一唐代 、阅读题。(共40分) (一)(14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 6.补全文中的空缺处。 (2分) 7.翻译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8.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4分) (1)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3)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2分) 诗句 10.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2分)
2 c.《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 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 二、阅读题。(共 40 分) (一)(14 分)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6.补全文中的空缺处。 , (2 分) 7.翻译句子:(2 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8.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4 分) (1)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2 分)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分) (二)(14分) 常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2、按要求填空。(4分) (1)交代看雪的时间的词句是 (2)交代看雪地地点的词语是 (3)交代看雪时的天气的词语是 (4)交代看雪前准备的物质条件的词语是 1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2分) 亭中饮酒二人为何见作者“大喜”?(2分) 16.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鸣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你能写这首诗吗?(2 分)
3 11.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 分) 常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2、按要求填空。(4 分) (1)交代看雪的时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 (2)交代看雪地地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3)交代看雪时的天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4)交代看雪前准备的物质条件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1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亭中饮酒二人为何见作者“大喜”?(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鸣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你能写这首诗吗?(2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2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 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 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 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 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 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7、全段首句与其他句子间构成 关系。(2分) 18、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2分) 19、假山堆叠的特点是: 。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 。(2分) 20、池沼的特点是: 。池沼或河道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 是 。(2分) 21、“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2分) 22、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这种说明方法的主要作用是 (2分) 三、作文:(40分) 23、题目:让我 的一句话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自豪”、“流泪”等,使标题完整; 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2 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 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 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 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 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 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7、全段首句与其他句子间构成________________关系。(2 分) 18、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9、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0、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或河道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1、“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2、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说明方法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三、作文:(40 分) 23、题目:让我________________的一句话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自豪”、“流泪”等,使标题完整; ②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1、略2、C3、(1)比喻(2)夸张(3)对偶、拟人4、A5、C6、略7、略8、(1)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高狼长啸属引凄异9、朝 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0、清荣峻茂11、趣(趣味 12、(1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2)西湖湖心亭(3大雪三月(4)小船确衣炉火13、略14 湖中人写声俱绝15情趣相同16、《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7总分 18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19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或者…身在山间 20大多引用活水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1.“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 技术”,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其艺术美 22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晰,不会混乱。 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1、略2、C3、(1)比喻(2)夸张(③对偶、拟人4、A5、C6、略7、略8、(1)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高猿长啸,属引凄异9、朝 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0、清荣峻茂11、趣(趣味) 12、(1)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2)西湖湖心亭(3)大雪三月(4小船确衣炉火13略14 湖中人写声俱绝15情趣相同16、《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7总分 18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19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或者…身在山间 20大多引用活水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1.“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 “技术”,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其艺术美。 22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晰,不会混乱。 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1、略2、C3、(1)比喻(2)夸张(3)对偶、拟人4、A5、C6、略7、略8、(1)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高猥长啸属引凄异9、朝 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0、清荣峻茂1l、趣(趣味) 2、(1)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2)西湖湖心亭(③3)大雪三月(4小船毳衣炉火13、略14、 湖中人写声俱绝15情趣相同16、《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7总分 18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19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或者……身在山间 20大多引用活水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1.“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 技术”,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其艺术美 22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晰,不会混乱
5 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1、略 2、C 3、(1)比喻 (2)夸张 (3)对偶、拟人 4、A5、C 6、略 7、略 8、(1)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 朝 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清荣峻茂 11、趣(趣味) 12、(1)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 (2)西湖湖心亭 (3)大雪三月 (4)小船 毳衣 炉火 13、略 14、 湖中人写声俱绝 15.情趣相同 16、《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7.总分 18.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19.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或者……身在山间 20.大多引用活水 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1.“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 “技术”,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其艺术美。 22.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晰,不会混乱。 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1、略 2、C 3、(1)比喻 (2)夸张 (3)对偶、拟人 4、A5、C 6、略 7、略 8、(1)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 朝 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清荣峻茂 11、趣(趣味) 12、(1)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 (2)西湖湖心亭 (3)大雪三月 (4)小船 毳衣 炉火 13、略 14、 湖中人写声俱绝 15.情趣相同 16、《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7.总分 18.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19.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或者……身在山间 20.大多引用活水 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1.“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 “技术”,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其艺术美。 22.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晰,不会混乱。 八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1、略 2、C 3、(1)比喻 (2)夸张 (3)对偶、拟人 4、A5、C 6、略 7、略 8、(1)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 朝 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清荣峻茂 11、趣(趣味) 12、(1)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 (2)西湖湖心亭 (3)大雪三月 (4)小船 毳衣 炉火 13、略 14、 湖中人写声俱绝 15.情趣相同 16、《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7.总分 18.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19.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或者……身在山间 20.大多引用活水 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1.“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 “技术”,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其艺术美。 22.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晰,不会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