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 “您”字的由来 唐朝以前,汉语中只有“你”,而没有“您”字。从唐朝开始有了“你 们”的说法,表示第二人称复数,当时写作“你弭”。“你们”二字连续, 读快了就念成了“您”的声音了。于是,到了宋元时期,很多作品中都把“你 们”直接写作“您”,这时的“您”只是“你们”的合音,并没有别的意思。 宋元以后,“您”逐渐由表示多数向单数过渡,专用于第二人称单数,开始 有了表示尊敬的意思,由于“您”源于“你们”,所以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 代词“您”后面不能加助词“们”表示复数,但可以说:“您俩”、“您仨”、 “您几位”。然而,当对方人数很多而需要表示尊敬时,以上说法都难于使 用了。于是人们创造出“您们”这个具有概括性的表示第二人称复数的敬词。 近年来,已经有很多人在书信、讲话中,开始使用了“您们”这个说法。一 些语言学家也积极主张用“您们”这种说法。 “她”字的由来 从前,文章里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都称为“他”。别说古文里, 就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里,出现那么多太太、小姐、丫头,也找不到一 个“她”字。“五四”以后,有人用“伊”字代替女性的“他”,但“伊” 与“他”并用。常常造成混乱。1926年,刘半农先生专门创造了一个“她” 字。“她”与“他”读音相同,而且符合口语习惯,很快得到各界人士的称 赞和公认。 “妇”字的由来 在我国甲骨金文中,“妇”字上半部是禾苗插下不久、返青之前倒向一 边的样子;下半部是禾苗根部的样子。这分明是妇女插秧的形象。可见,“妇” 字的本意是禾苗和农业种植者,由于当时从事畜牧打猎的主要是男人,从事 插秧等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女,所以“妇”字就有“妇女”的意思。甲骨卜 辞中有“妇姘田获”记载,即指殷代妇女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东汉许慎在《说 文解字》中说:“主服事人者也”。《白虎通》说:“妇人,伏于人也。” 即“妇”字,“女”是形符,“帚”是意符,表示拿着扫帚做家务,为男人 服务的。从而歪曲了“妇”字的原意。 “文字”一词的由来 字即文字。“字”字何以出现?湖其源,“字”的金字形是余,好像一 间屋,里面是一个小孩的形状。故“字”的本义是生孩子。《周易·顿卦》: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意为女子占问,不生孩子,十年才能生孩子
中国部分 “您”字的由来 唐朝以前,汉语中只有“你”,而没有“您”字。从唐朝开始有了“你 们”的说法,表示第二人称复数,当时写作“你弭”。“你们”二字连续, 读快了就念成了“您”的声音了。于是,到了宋元时期,很多作品中都把“你 们”直接写作“您”,这时的“您”只是“你们”的合音,并没有别的意思。 宋元以后,“您”逐渐由表示多数向单数过渡,专用于第二人称单数,开始 有了表示尊敬的意思,由于“您”源于“你们”,所以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 代词“您”后面不能加助词“们”表示复数,但可以说:“您俩”、“您仨”、 “您几位”。然而,当对方人数很多而需要表示尊敬时,以上说法都难于使 用了。于是人们创造出“您们”这个具有概括性的表示第二人称复数的敬词。 近年来,已经有很多人在书信、讲话中,开始使用了“您们”这个说法。一 些语言学家也积极主张用“您们”这种说法。 “她”字的由来 从前,文章里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都称为“他”。别说古文里, 就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里,出现那么多太太、小姐、丫头,也找不到一 个“她”字。“五四”以后,有人用“伊”字代替女性的“他”,但“伊” 与“他”并用。常常造成混乱。1926 年,刘半农先生专门创造了一个“她” 字。“她”与“他”读音相同,而且符合口语习惯,很快得到各界人士的称 赞和公认。 “妇”字的由来 在我国甲骨金文中,“妇”字上半部是禾苗插下不久、返青之前倒向一 边的样子;下半部是禾苗根部的样子。这分明是妇女插秧的形象。可见,“妇” 字的本意是禾苗和农业种植者,由于当时从事畜牧打猎的主要是男人,从事 插秧等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女,所以“妇”字就有“妇女”的意思。甲骨卜 辞中有“妇妌田获”记载,即指殷代妇女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东汉许慎在《说 文解字》中说:“主服事人者也”。《白虎通》说:“妇人,伏于人也。” 即“妇”字,“女”是形符,“帚”是意符,表示拿着扫帚做家务,为男人 服务的。从而歪曲了“妇”字的原意。 “文字”一词的由来 字即文字。“字”字何以出现?溯其源,“字”的金字形是余,好像一 间屋,里面是一个小孩的形状。故“字”的本义是生孩子。《周易·顿卦》: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意为女子占问,不生孩子,十年才能生孩子
《论衡·气寿篇》载:“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意为妇女生孩子 生得稀。孩子易活;生得密,孩子易死。 “字”的“文字”的意义何以产生?古人写字称“书”,写出的字迹亦 称“书”;古人写的字如同画的画儿,故亦称“文”。“文”原是“花纹” 之意。古字多为独体,所谓“独体为文”。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在 一起,或合起来表义,或有的表义,有的表声。这样,所组成的文字越来越 多,如同生孩子。越繁殖越多一样。故由几个形体组成就称“字”,所谓“合 体为字”。久而久之,“文”与“字”不再有区别,“文字”就统指语言的 书写符号了。 “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般简称为“中国”。然而,“中国”一词在我国古 代文献中,却随着时间和所指对象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含义。 “中国”一词,曾专指帝王所在的国。《诗经·大雅·民劳》载:“惠 此中国,以绥四方”。意思是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集解》: “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中国”一词的另一个含义是指古 代华夏族、汉族居住的地区。《诗经·小雅·六月序》称:《小雅》尽废, 则四夷交侵,中国微(衰弱)矣”。《史记·楚世家》载:“熊渠曰:我蛮 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并不断 扩大活动,故而称黄河中下游为“中国”,与“中土”、“中华”、“中州”、 “中夏”、“中原”含义相同。后来,不属于黄河流域地区也都称为中国。 《史记·天官书》有这样的记载:“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19世 纪以来,“中国”系我国的全部领土,早已与古义的“中国”一词迥然不同 了。 “社稷”一词的由来 社稷,是一个特指名词。社,古代指土地之神;古代又把祭土神的地方、 日子和祭礼都叫社。稷,古指五谷之神。故“社稷”从字来看是说土谷之神。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 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社 稷之忧”、“社稷之患”、“社稷之危”都指的是“国家”的忧虑、隐患、 安危。这个代称沿用至今,不过,现代白话文文章已经很少引用了。 “新闻”一词的由来 “新闻”一词,在我国古代已有之。宋朝是个动乱时代,民族矛盾激烈, 一些驻京“进奏官”问坊书肆,就把朝廷禁止发表的“边机文字”和揭露主 和派官僚卖国罪行的的奏疏,抄传“小报”,“一传十,十传百,以至遍达 于州郡盟司。”人们把这种小报的材料叫做“新闻”。这是我国“新闻”一 词最早的来源。著名的《红楼梦》第一回关于甄士隐出走,曹雪芹写道:“当
《论衡·气寿篇》载:“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意为妇女生孩子 生得稀。孩子易活;生得密,孩子易死。 “字”的“文字”的意义何以产生?古人写字称“书”,写出的字迹亦 称“书”;古人写的字如同画的画儿,故亦称“文”。“文”原是“花纹” 之意。古字多为独体,所谓“独体为文”。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在 一起,或合起来表义,或有的表义,有的表声。这样,所组成的文字越来越 多,如同生孩子。越繁殖越多一样。故由几个形体组成就称“字”,所谓“合 体为字”。久而久之,“文”与“字”不再有区别,“文字”就统指语言的 书写符号了。 “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般简称为“中国”。然而,“中国”一词在我国古 代文献中,却随着时间和所指对象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含义。 “中国”一词,曾专指帝王所在的国。《诗经·大雅·民劳》载:“惠 此中国,以绥四方”。意思是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集解》: “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中国”一词的另一个含义是指古 代华夏族、汉族居住的地区。《诗经·小雅·六月序》称:《小雅》尽废, 则四夷交侵,中国微(衰弱)矣”。《史记·楚世家》载:“熊渠曰:我蛮 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并不断 扩大活动,故而称黄河中下游为“中国”,与“中土”、“中华”、“中州”、 “中夏”、“中原”含义相同。后来,不属于黄河流域地区也都称为中国。 《史记·天官书》有这样的记载:“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19 世 纪以来,“中国”系我国的全部领土,早已与古义的“中国”一词迥然不同 了。 “社稷”一词的由来 社稷,是一个特指名词。社,古代指土地之神;古代又把祭土神的地方、 日子和祭礼都叫社。稷,古指五谷之神。故“社稷”从字来看是说土谷之神。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 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社 稷之忧”、“社稷之患”、“社稷之危”都指的是“国家”的忧虑、隐患、 安危。这个代称沿用至今,不过,现代白话文文章已经很少引用了。 “新闻”一词的由来 “新闻”一词,在我国古代已有之。宋朝是个动乱时代,民族矛盾激烈, 一些驻京“进奏官”问坊书肆,就把朝廷禁止发表的“边机文字”和揭露主 和派官僚卖国罪行的的奏疏,抄传“小报”,“一传十,十传百,以至遍达 于州郡盟司。”人们把这种小报的材料叫做“新闻”。这是我国“新闻”一 词最早的来源。著名的《红楼梦》第一回关于甄士隐出走,曹雪芹写道:“当
下哄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足见在现代报纸产生于印刷发行前, 社会新闻就普遍产生于生活之中。“新闻”一词已见诸文字。 “赤子”一词的由来 “赤子”一词,古代指百姓。此词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故使 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还指初生的婴儿。喻其有纯洁之心, 如《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贞观年间,唐太宗举行殿试射箭比赛,大臣们劝道:“人们张弓挟矢立 在殿堂前,距离您这么近,万一有狂妄无知的人暗中发射,您没有防备,可 对社稷极为不利呀!”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 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意为:我把四海之 内的人都看成了是赤子,真心对待,哪能对宫中值宿的警卫都不信任呢?后 人从中引出“海内赤子”这个词。“海外赤子”就是从海内赤子转换而来的。 现在常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 也成为人们对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 “唐人”一词的由来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从唐太宗贞观开始,拓土开 边,威震中亚、西亚及南海诸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武功之盛,可想而知。到了唐玄宗开元之治,国威更加繁盛,远近各国都派 人前来“访问”。从此,海外人对中国的一切便均以“唐”字加称,如称中 国人为“唐人”,称中国的字为“唐字”,称中国为“唐山”等等,这种情 形延续至今。 唐朝覆亡后,由于唐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外国人对中国人称为“唐 人”的习惯一直未变,从宋元直至明清都是如此。《明史·真腊传》中说: “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直到目前,老一辈的华侨仍喜欢自称“唐人”,称中国为“唐山”,至 于华侨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这几乎举世皆知。 “革命”一词的由来 1895年9月,兴中会在广州运军械,不料此事不慎泄密。 很快,有70多人被捕了。为了保存实力,孙中山、陈少白和郑弼臣三人 从香港东渡去日本。 轮船在海上航行。孙中山站在甲板上,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心潮久久 不能平静,他为自己的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深深忧虑。 神户港终于到了。他们三人随着人流登岸。路过报亭,孙中山顺手买了 份日本报纸看看,立即被报上一条醒目的消息吸引住了:《支那革命党领袖 孙逸仙抵日》。孙中山不禁细细地读了起来。看过后,孙中山便兴奋地对陈 少白说:“革命’二字出于《易经》,其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
下哄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足见在现代报纸产生于印刷发行前, 社会新闻就普遍产生于生活之中。“新闻”一词已见诸文字。 “赤子”一词的由来 “赤子”一词,古代指百姓。此词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故使 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还指初生的婴儿。喻其有纯洁之心, 如《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贞观年间,唐太宗举行殿试射箭比赛,大臣们劝道:“人们张弓挟矢立 在殿堂前,距离您这么近,万一有狂妄无知的人暗中发射,您没有防备,可 对社稷极为不利呀!”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 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意为:我把四海之 内的人都看成了是赤子,真心对待,哪能对宫中值宿的警卫都不信任呢?后 人从中引出“海内赤子”这个词。“海外赤子”就是从海内赤子转换而来的。 现在常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 也成为人们对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 “唐人”一词的由来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从唐太宗贞观开始,拓土开 边,威震中亚、西亚及南海诸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武功之盛,可想而知。到了唐玄宗开元之治,国威更加繁盛,远近各国都派 人前来“访问”。从此,海外人对中国的一切便均以“唐”字加称,如称中 国人为“唐人”,称中国的字为“唐字”,称中国为“唐山”等等,这种情 形延续至今。 唐朝覆亡后,由于唐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外国人对中国人称为“唐 人”的习惯一直未变,从宋元直至明清都是如此。《明史·真腊传》中说: “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直到目前,老一辈的华侨仍喜欢自称“唐人”,称中国为“唐山”,至 于华侨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这几乎举世皆知。 “革命”一词的由来 1895 年 9 月,兴中会在广州运军械,不料此事不慎泄密。 很快,有 70 多人被捕了。为了保存实力,孙中山、陈少白和郑弼臣三人 从香港东渡去日本。 轮船在海上航行。孙中山站在甲板上,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心潮久久 不能平静,他为自己的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深深忧虑。 神户港终于到了。他们三人随着人流登岸。路过报亭,孙中山顺手买了 份日本报纸看看,立即被报上一条醒目的消息吸引住了:《支那革命党领袖 孙逸仙抵日》。孙中山不禁细细地读了起来。看过后,孙中山便兴奋地对陈 少白说:“‘革命’二字出于《易经》,其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
人’一语,日人称我们党为革命党,意义甚佳,我党以后称革命党可也。” 陈少白点头表示赞同。他想:从太平天国到兴中会,都把自己的行动称之为 “造反”、“起义”、“光复”等,是从来不用“革命”二字的。孙逸仙赋 予“革命”一词以现代意义,这一倡仪可谓开历史先河。 从这以后,革命党人便自豪地把自己的行动称做为“革命”。 “同志”一词的由来 “同志”与“先生”、“君”等词的意思是一样的,是朋友间的尊称。 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就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 心则同志”。东汉人郑玄更明确地说:“同志就是朋友”。同时代的王充在 《论衡》中也用了“好友同志”这个说法。可见在我国古代,人们为了表达 志同道合意思,就已使用“同志”这个词了。 随着政党的出现,“同志”便成为表达政党内部政治理想的一致的称呼。 如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内部就称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 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1920年,毛泽东、罗学 瓒等人在通信中,也开始引用“同志”这个词。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 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 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中共最早使用“同志”一词的正 式文件。 1923年以后,在党内外及好友之间,互称同志开始多起来。到了新中国 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亲切尊敬的称呼。毛泽东同志在1959年还专 门指示,要大家互称同志。1965年12月14日,中央还发出通知,要求党 内一律称同志。 “体育”一词的由来 人体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于表述它的词汇也纷繁多样。如古代希 腊有“体操”、“竞技”、“赛会”等;中国古代有“养生”、“养形”等。 东西方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的不同,在人体运动的方式及其表述上,均呈 现出明显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早期都没有使用“体育”这一词语。这 条词语最早出现在1762年出版的卢梭的《爱弥尔》一书中。意思是身体的教 育。以后,又有德国、丹麦、瑞典的号称体育之父的先驱者们,著书立说, 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体操”练身体系。 1868年,日本从欧洲引进了“体操”一词,1878年近滕镇三正式使用了 “体育”一词。戌戊变法前后,中国派大批学生到日本,“体育”一词便通 过留日学生传入中国,最初见于文字的是1902年《杭州白话报》上所刊载的 译文。1903年上海的《政艺通报》刊登的《无锡体育会简章》正式使用了“体 育”这个词语,并立即为社会接受。于是,“体育”一词便在我国安家落户。 “契丹”一词的由来
人’一语,日人称我们党为革命党,意义甚佳,我党以后称革命党可也。” 陈少白点头表示赞同。他想:从太平天国到兴中会,都把自己的行动称之为 “造反”、“起义”、“光复”等,是从来不用“革命”二字的。孙逸仙赋 予“革命”一词以现代意义,这一倡仪可谓开历史先河。 从这以后,革命党人便自豪地把自己的行动称做为“革命”。 “同志”一词的由来 “同志”与“先生”、“君”等词的意思是一样的,是朋友间的尊称。 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就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 心则同志”。东汉人郑玄更明确地说:“同志就是朋友”。同时代的王充在 《论衡》中也用了“好友同志”这个说法。可见在我国古代,人们为了表达 志同道合意思,就已使用“同志”这个词了。 随着政党的出现,“同志”便成为表达政党内部政治理想的一致的称呼。 如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内部就称同志。孙中山先生在 1918 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1920 年,毛泽东、罗学 瓒等人在通信中,也开始引用“同志”这个词。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 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 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中共最早使用“同志”一词的正 式文件。 1923 年以后,在党内外及好友之间,互称同志开始多起来。到了新中国 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亲切尊敬的称呼。毛泽东同志在 1959 年还专 门指示,要大家互称同志。 1965 年 12 月 14 日,中央还发出通知,要求党 内一律称同志。 “体育”一词的由来 人体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于表述它的词汇也纷繁多样。如古代希 腊有“体操”、“竞技”、“赛会”等;中国古代有“养生”、“养形”等。 东西方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的不同,在人体运动的方式及其表述上,均呈 现出明显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早期都没有使用“体育”这一词语。这 条词语最早出现在 1762 年出版的卢梭的《爱弥尔》一书中。意思是身体的教 育。以后,又有德国、丹麦、瑞典的号称体育之父的先驱者们,著书立说, 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体操”练身体系。 1868 年,日本从欧洲引进了“体操”一词,1878 年近滕镇三正式使用了 “体育”一词。戌戊变法前后,中国派大批学生到日本,“体育”一词便通 过留日学生传入中国,最初见于文字的是 1902 年《杭州白话报》上所刊载的 译文。1903 年上海的《政艺通报》刊登的《无锡体育会简章》正式使用了“体 育”这个词语,并立即为社会接受。于是,“体育”一词便在我国安家落户。 “契丹”一词的由来
契丹,是古族名和古国名,源于东胡。最近,有人考证,契丹是汉人的 别名。 称汉人为“契丹”起于辽、金战争之际。之所以有此名号,首先是因为 汉人大量进入契丹地区,实行契丹化;其次是契丹人大量南迁进入汉人地区, 实行汉化,久而久之,两者合而为一,汉人即“契丹”,“契丹”即汉人, 所以,元朝广义的“汉人”包括了契丹人。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契丹作为一 个独立的民族“实体”在前进的行程中失掉了,但它的“分子”一遗胤散 布在广大的汉人之中,以致成了汉人的代词。“契丹”一汉人别名的出现, 表现了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个侧面,即民族间的融合。 “东床”一词的由来 传说东晋太尉郗鉴派一位门客到王导家去选女婿,门客去了一趟回来 说:“王家的年轻人都挺不错,只是听说我是为您去选女婿,一个个都拘谨 起来,只有一位好像没听到什么似的,照样坦腹卧在东边床上吃零食。”郗 鉴听了以后便说:“在东边床上的那个肯定是个好女婿。”这个人就是王羲 之,郗鉴果然把女儿嫁给他。 后来,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对皇帝的女婿也有称为“东床附马”。 “伉俪”一词的由来 伉,对等、匹敌之意。如《谷梁传》:“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来朝。” 俪,结缘、配偶之意。如《左传·成公十一年》:“已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 孔颖达对伉俪有解释:“伉俪者,言是相敌之匹耦(偶)。”后来称事业上 有成就可相匹敌的夫妇为伉俪,也称一般夫妇为伉俪。 “连襟”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民间,人们把姐妹们的丈夫俗称为“一担挑”,而书面语言则雅 称为“连襟” 这个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寓居川东,与一位当地的李姓 老翁很合得来,经常相邀小聚,几碟小菜,数杯浊酒,谈天说地,煞有趣味。 如果几天未见面,还要互致书信,以慰思念之情。后来细一序论,两家还是 拐弯摸角的亲戚呢,自然更添几分亲切。过了一个时期,杜甫要出峡东下湖 湘,临别之时,诗人忆起两人在一起度过的岁月和笃厚的友情,许多感慨涌 上笔端,写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有几句是:“孤陋忝未亲,等级 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襟是衣襟,袂是衣袖。用以形容彼此 关系像衣服的襟与袖一样密切。 把“连襟”一词移用姐妹丈夫间的称谓的人,是北宋末年的洪迈。当时, 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准一带做节度使, 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封荐书,荐洪迈的堂兄去京城供职。事成之后,洪迈
契丹,是古族名和古国名,源于东胡。最近,有人考证,契丹是汉人的 别名。 称汉人为“契丹”起于辽、金战争之际。之所以有此名号,首先是因为 汉人大量进入契丹地区,实行契丹化;其次是契丹人大量南迁进入汉人地区, 实行汉化,久而久之,两者合而为一,汉人即“契丹”,“契丹”即汉人, 所以,元朝广义的“汉人”包括了契丹人。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契丹作为一 个独立的民族“实体”在前进的行程中失掉了,但它的“分子”——遗胤散 布在广大的汉人之中,以致成了汉人的代词。“契丹”——汉人别名的出现, 表现了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个侧面,即民族间的融合。 “东床”一词的由来 传说东晋太尉郗鉴派一位门客到王导家去选女婿,门客去了一趟回来 说:“王家的年轻人都挺不错,只是听说我是为您去选女婿,一个个都拘谨 起来,只有一位好像没听到什么似的,照样坦腹卧在东边床上吃零食。”郗 鉴听了以后便说:“在东边床上的那个肯定是个好女婿。”这个人就是王羲 之,郗鉴果然把女儿嫁给他。 后来,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对皇帝的女婿也有称为“东床附马”。 “伉俪”一词的由来 伉,对等、匹敌之意。如《谷梁传》:“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来朝。” 俪,结缘、配偶之意。如《左传·成公十一年》:“已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 孔颖达对伉俪有解释:“伉俪者,言是相敌之匹耦(偶)。”后来称事业上 有成就可相匹敌的夫妇为伉俪,也称一般夫妇为伉俪。 “连襟”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民间,人们把姐妹们的丈夫俗称为“一担挑”,而书面语言则雅 称为“连襟”。 这个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寓居川东,与一位当地的李姓 老翁很合得来,经常相邀小聚,几碟小菜,数杯浊酒,谈天说地,煞有趣味。 如果几天未见面,还要互致书信,以慰思念之情。后来细一序论,两家还是 拐弯摸角的亲戚呢,自然更添几分亲切。过了一个时期,杜甫要出峡东下湖 湘,临别之时,诗人忆起两人在一起度过的岁月和笃厚的友情,许多感慨涌 上笔端,写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有几句是:“孤陋忝未亲,等级 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襟是衣襟,袂是衣袖。用以形容彼此 关系像衣服的襟与袖一样密切。 把“连襟”一词移用姐妹丈夫间的称谓的人,是北宋末年的洪迈。当时, 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 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封荐书,荐洪迈的堂兄去京城供职。事成之后,洪迈
的堂兄甚为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寄与妻子的姐夫,里边有这样几 句:“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这里的 “襟袂相连”,就是用来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密切关系了。后来,人们又 将“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成为姐妹的丈夫间专用称谓了。 “先生”一词的由来 “先生”的称谓,早已为人们通用,“先生”的称谓由来已久。 《韩诗外传》:“古谓知道者为先生,犹言先醒也。不闻道术之人,则 冥于提失,眊眊乎其犹醉也。故世人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孟 子·万章》:“使先知觉后知,便先觉觉后觉也。”《国策·卫策》注:“先 生长者,有德之称。”所以,孔子被后来封建各王朝,尊称之为万世师表的 “大成至圣先师”。 “先生”,也可用之于父兄、老者,或专指授业之师。清王应奎《柳南 随笔》:“古者师曰先生”。在元代,把道士称为“先生”。《至元辩伪录》: “先生言道门最高,秀才言儒门第一”,则“先生”的品流已趋杂乱。如今, “先生”已为社会场合通用的礼貌称谓,不仅男人可称为“先生”,女人亦 可称“先生”。但也有妻子称自己丈夫为“先生”者。 “女士”一词的由来 “女士”一词,始见于《诗经·大雅·既醉》:“厘尔女士”。这儿的 “女士”则指有德行的女子,和后来的“千金”一样,用为对妇女或未婚女 子的敬称。 “太太”一词的由来 “太太”作为对已婚妇女的称呼,早在明、清已开始应用于官场,后来 此风渐渐潜移到了民间。现在,更是广泛流行于台、港及海外华人社会中。 随着社会日益进步,一些旧称呼:“老爷”、“少爷”等已臻摒弃淘汰之际, “太太”竟能独行其道,说明“太太”的称呼确有一定的魅力,为人们所喜 闻乐见。 “太太”一词由两个“太”字组成,两者意义则各不相同。第一个“太” 字赋多层意义:1.独一无二的意思,如太阳、太阴、太极、太岁等;2.至高 无上,如太空、太上等;3.古老悠久,如太古、太初等;4.德高望重,如太 爷、太公、太君、太婆等;5.安宁和祥,如太平。 五义经过衍化汇合,引出“高大、安祥、尊贵”的新意,如太后、太妃、 太子、太宰、太师、太傅、太保、太医等。这“高大、安详、尊贵”便是第 一个“太”字的字义。 第二个“太”字具有“母”的意思,如国太,国太为王者之母。“太” 也可作“姑”解,如称师姑(尼姑)为师太,证明“太”也为“姑”之一种 尊称
的堂兄甚为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寄与妻子的姐夫,里边有这样几 句:“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这里的 “襟袂相连”,就是用来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密切关系了。后来,人们又 将“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成为姐妹的丈夫间专用称谓了。 “先生”一词的由来 “先生”的称谓,早已为人们通用,“先生”的称谓由来已久。 《韩诗外传》:“古谓知道者为先生,犹言先醒也。不闻道术之人,则 冥于提失,眊眊乎其犹醉也。故世人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孟 子·万章》:“使先知觉后知,便先觉觉后觉也。”《国策·卫策》注:“先 生长者,有德之称。”所以,孔子被后来封建各王朝,尊称之为万世师表的 “大成至圣先师”。 “先生”,也可用之于父兄、老者,或专指授业之师。清王应奎《柳南 随笔》:“古者师曰先生”。在元代,把道士称为“先生”。《至元辩伪录》: “先生言道门最高,秀才言儒门第一”,则“先生”的品流已趋杂乱。如今, “先生”已为社会场合通用的礼貌称谓,不仅男人可称为“先生”,女人亦 可称“先生”。但也有妻子称自己丈夫为“先生”者。 “女士”一词的由来 “女士”一词,始见于《诗经·大雅·既醉》:“厘尔女士”。这儿的 “女士”则指有德行的女子,和后来的“千金”一样,用为对妇女或未婚女 子的敬称。 “太太”一词的由来 “太太”作为对已婚妇女的称呼,早在明、清已开始应用于官场,后来 此风渐渐潜移到了民间。现在,更是广泛流行于台、港及海外华人社会中。 随着社会日益进步,一些旧称呼:“老爷”、“少爷”等已臻摒弃淘汰之际, “太太”竟能独行其道,说明“太太”的称呼确有一定的魅力,为人们所喜 闻乐见。 “太太”一词由两个“太”字组成,两者意义则各不相同。第一个“太” 字赋多层意义:1.独一无二的意思,如太阳、太阴、太极、太岁等;2.至高 无上,如太空、太上等;3.古老悠久,如太古、太初等;4.德高望重,如太 爷、太公、太君、太婆等;5.安宁和祥,如太平。 五义经过衍化汇合,引出“高大、安祥、尊贵”的新意,如太后、太妃、 太子、太宰、太师、太傅、太保、太医等。这“高大、安详、尊贵”便是第 一个“太”字的字义。 第二个“太”字具有“母”的意思,如国太,国太为王者之母。“太” 也可作“姑”解,如称师姑(尼姑)为师太,证明“太”也为“姑”之一种 尊称
所以,第一个“太”为形容词;第二个“太”为名词,两者经缀合组成 了一个新的名词“太太”。 “小姐”一词的由来 “小姐”的称呼,最早是宋代王宫中对地位低下的宫婢、姬妾、艺人等 的称谓。到了元代,“小姐”逐渐上升为大家贵族未婚女子的称谓,如《西 厢记》中“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至明清两代,“小姐”一词终于发 展成为贵族大家未婚女子的尊称,并逐渐传到民间。 “巾帼”一词的由来 中国古代的贵族妇女在祭祀庆典时,头上佩戴头巾或发饰品,将此称做 “巾帼”。巾帼的种类和颜色很多,头巾选用高级丝织品制成,发饰品则缀 上一些珍珠翡翠。 因巾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价格昂贵,一般妇女望尘莫及,所以人们 便把妇女中的英雄人物、为国为民不畏艰险而英勇奋斗的女豪杰称为“巾帼 英雄”。后来,人们又把巾帼作为对妇女的一种尊称。 “乡党”一词的由来 我国许多地方重“乡党”,北方尤其陕西关中一带更是如此。同一地方 的人称“乡党”,由来已久,这与中国古代户口编制有关。 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曾有过编制户口的办法。《尚书》载:“八家为井, 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 州”,就是户口的编制。《周礼》记载,周时国都之外的近郊居民,按“五 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之法编制; “乡党”一词即由此而来,指同党同乡之人。西周以后,“乡党”一词已开 始虚化,泛指同一地方之人,不一定实指同党同乡。至于今天人们口语中的 “乡党”则纯粹虚化了。 一般说来,北方在唐以前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陕西关 中一带曾是周、秦、汉、唐等几个王朝建都之处,实行“乡党”之制比其他 地方要长久一些,普遍一些,因而也根深蒂固一些,这大概是北方尤其是关 中一带的人们,至今习惯用“乡党”称呼同一地方人的一个缘故吧。 “足下”一词的由来 足下,意为“您”。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19年,后来又回晋 国当了国君,为晋文公,于是封赏有功之人。跟随重耳出逃的介子推本应受 封却不愿接受封赏带着母亲隐居到绵山中。晋文公到绵山找他,他躲着不肯 出来。于是晋文公用烧山的办法想迫使他出来,不料介子推却抱着一棵大树 烧死了。晋文公非常悲伤,砍下这棵树做成木屐穿在脚上,平时总是看着脚
所以,第一个“太”为形容词;第二个“太”为名词,两者经缀合组成 了一个新的名词“太太”。 “小姐”一词的由来 “小姐”的称呼,最早是宋代王宫中对地位低下的宫婢、姬妾、艺人等 的称谓。到了元代,“小姐”逐渐上升为大家贵族未婚女子的称谓,如《西 厢记》中“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至明清两代,“小姐”一词终于发 展成为贵族大家未婚女子的尊称,并逐渐传到民间。 “巾帼”一词的由来 中国古代的贵族妇女在祭祀庆典时,头上佩戴头巾或发饰品,将此称做 “巾帼”。巾帼的种类和颜色很多,头巾选用高级丝织品制成,发饰品则缀 上一些珍珠翡翠。 因巾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价格昂贵,一般妇女望尘莫及,所以人们 便把妇女中的英雄人物、为国为民不畏艰险而英勇奋斗的女豪杰称为“巾帼 英雄”。后来,人们又把巾帼作为对妇女的一种尊称。 “乡党”一词的由来 我国许多地方重“乡党”,北方尤其陕西关中一带更是如此。同一地方 的人称“乡党”,由来已久,这与中国古代户口编制有关。 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曾有过编制户口的办法。《尚书》载:“八家为井, 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 州”,就是户口的编制。《周礼》记载,周时国都之外的近郊居民,按“五 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之法编制; “乡党”一词即由此而来,指同党同乡之人。西周以后,“乡党”一词已开 始虚化,泛指同一地方之人,不一定实指同党同乡。至于今天人们口语中的 “乡党”则纯粹虚化了。 一般说来,北方在唐以前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陕西关 中一带曾是周、秦、汉、唐等几个王朝建都之处,实行“乡党”之制比其他 地方要长久一些,普遍一些,因而也根深蒂固一些,这大概是北方尤其是关 中一带的人们,至今习惯用“乡党”称呼同一地方人的一个缘故吧。 “足下”一词的由来 足下,意为“您”。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 19 年,后来又回晋 国当了国君,为晋文公,于是封赏有功之人。跟随重耳出逃的介子推本应受 封却不愿接受封赏带着母亲隐居到绵山中。晋文公到绵山找他,他躲着不肯 出来。于是晋文公用烧山的办法想迫使他出来,不料介子推却抱着一棵大树 烧死了。晋文公非常悲伤,砍下这棵树做成木屐穿在脚上,平时总是看着脚
下的木屐说:“悲乎,足下!”“足下”这个词本来是脚下面的意思,但由 于它一开始就代表着一个为晋文公所敬重的人,因此演变为表示尊敬的第二 人称代词。 “鄙人”一词的由来 “鄙人”意为“我”。周代乡村500家为一鄙,“鄙”就借代“乡村”、 “郊野”的意思。说自己是“郊野之人”。意思是说自己粗俗浅陋,是一种 自谦的说法。 “鼻祖”一词的由来 人们喜欢把创始人称为“鼻祖” 要解释“鼻祖”,首先得从“鼻”字说起。 “鼻”的本字原为“自”。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自”字都像人的鼻子的 模样时,“自”和“鼻”的读音是一样的,许慎《说文解字》云:“自,读 若鼻。”“自”在古文中一般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即解为自己,既然“自” 字做了人称代词了,那么要写“鼻子”的“鼻”时,又该用哪个字呢?于是 又另造了一个形声字代替,在“自”字下加了一个声符“畀”,就出现了一 个新字“鼻”,从此,“自”和“鼻”就有了不同的分工。“自”的本义是 “鼻子”,人们常常说到自己的时候指着鼻子。还可以引申为介词“从”“自”, 再引申为动词“始”。《说文》里有“今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就是把 生的第一个儿子称“鼻子”,这里的“鼻”字的意思即“第一”、“最初” 或“开始”的意思。 所以,最早的祖先、创始的祖师就称“鼻祖”。 “老九”一词的由来 把知识分子称为“老九”,虽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但起因却在元 代。 忽必烈统一北方之后,元朝中的一些王公贵族,把知识分子视为眼中钉、 肉中刺,竭力排斥打击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南宋的知识分子诡谲多谋,都是 刁钻小人,读了几句诗书,便想入非非,不好驾驭,视“儒士与厮养同役”。 因此,社会上把人分为十等,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 匠、八娼、九儒、十丐。知识分子排行第九,故有后来的“老九”之称。 “学究”一词的由来 《水浒传》中。多处称吴用为“吴学究”,人们以为吴用在智取生辰纲 以前教过村学;加之在另外一些前人小说中往往亦有对秀才不第而教书的人 称呼为“学究”者,便认为学究即教书先生的称谓。其实并非如此。 在宋代的贡举制度,设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
下的木屐说:“悲乎,足下!”“足下”这个词本来是脚下面的意思,但由 于它一开始就代表着一个为晋文公所敬重的人,因此演变为表示尊敬的第二 人称代词。 “鄙人”一词的由来 “鄙人”意为“我”。周代乡村 500 家为一鄙,“鄙”就借代“乡村”、 “郊野”的意思。说自己是“郊野之人”。意思是说自己粗俗浅陋,是一种 自谦的说法。 “鼻祖”一词的由来 人们喜欢把创始人称为“鼻祖”。 要解释“鼻祖”,首先得从“鼻”字说起。 “鼻”的本字原为“自”。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自”字都像人的鼻子的 模样时,“自”和“鼻”的读音是一样的,许慎《说文解字》云:“自,读 若鼻。”“自”在古文中一般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即解为自己,既然“自” 字做了人称代词了,那么要写“鼻子”的“鼻”时,又该用哪个字呢?于是 又另造了一个形声字代替,在“自”字下加了一个声符“畀”,就出现了一 个新字“鼻”,从此,“自”和“鼻”就有了不同的分工。“自”的本义是 “鼻子”,人们常常说到自己的时候指着鼻子。还可以引申为介词“从”“自”, 再引申为动词“始”。《说文》里有“今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就是把 生的第一个儿子称“鼻子”,这里的“鼻”字的意思即“第一”、“最初” 或“开始”的意思。 所以,最早的祖先、创始的祖师就称“鼻祖”。 “老九”一词的由来 把知识分子称为“老九”,虽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但起因却在元 代。 忽必烈统一北方之后,元朝中的一些王公贵族,把知识分子视为眼中钉、 肉中刺,竭力排斥打击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南宋的知识分子诡谲多谋,都是 刁钻小人,读了几句诗书,便想入非非,不好驾驭,视“儒士与厮养同役”。 因此,社会上把人分为十等,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 匠、八娼、九儒、十丐。知识分子排行第九,故有后来的“老九”之称。 “学究”一词的由来 《水浒传》中。多处称吴用为“吴学究”,人们以为吴用在智取生辰纲 以前教过村学;加之在另外一些前人小说中往往亦有对秀才不第而教书的人 称呼为“学究”者,便认为学究即教书先生的称谓。其实并非如此。 在宋代的贡举制度,设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
传、学究、明经、明法等10科。学究即其中之一科,为“学究一科”之简称, 与古人所称之“通一经”相类。各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各科考 试的内容不同。学究考试内容为:《毛诗》对墨义50条,《论语》10条, 《尔雅》、《孝经》共10条,《周易》25条,《尚书》25条。凡录取者, 即取得“有出身”资格,在朝廷除授官职时,可以获得较无出身的人优厚的 待遇。 取得学究出身后,可以在中等的州担任州的判官、司参军,或者上等县 里担任县的主薄、县尉等起码品级(皆为从九品)的官职。可见对吴用称呼 为“学究”,乃是当时人出于一种尊敬,而并不是教书先生的专称。 “大夫”一词的由来 大夫,古代是一种官职,春秋时代的大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 汉又有所谓谏议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都不是医官。 到了宋朝,开始设置大夫以下的官阶。医官中最高级是大夫,其次为郎, 又称序,以下便是医效,祗侯等。后世的人,因为大夫是医官最崇高的职位, 所以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又因为医官中也有郎中一职,因而也有把医生 称为郎中。 不过,在我国古人的习惯上,不论笔记或小说里,大夫和郎中也略有区 别。一般设馆治病的医生,都称为大夫;至于草药店或上街高喊包医奇难杂 证的医生,却称为郎中。所以后来人们称呼医院的医生,多数叫大夫,而不 叫郎中,就是这个缘故。 “桑梓”一词的由来 “桑梓”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 止。”意思是说,看到桑、梓,最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原来,古代人们 常在住宅旁种植桑树和梓树。见到了桑树,便想起故乡,怀念起亲人。到了 后来,人们就以桑梓来代称故乡了。除了桑梓外,古时还有用“梓里”来代 称家乡的。 “蓝桥”一词的由来 人们常用“鹊桥”表示夫妻相会,而用“魂断蓝桥”形容夫妻关系破裂。 “鹊桥”人所共知,不难理解,但“蓝桥”一词又从何而起呢?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 抱柱”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如花似玉的女子相约于桥下会 面,但女子没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桥面抱柱死于桥下。 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省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 从此,人们把夫妻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青春”一词的由来
传、学究、明经、明法等 10 科。学究即其中之一科,为“学究一科”之简称, 与古人所称之“通一经”相类。各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各科考 试的内容不同。学究考试内容为:《毛诗》对墨义 50 条,《论语》10 条, 《尔雅》、《孝经》共 10 条,《周易》25 条,《尚书》25 条。凡录取者, 即取得“有出身”资格,在朝廷除授官职时,可以获得较无出身的人优厚的 待遇。 取得学究出身后,可以在中等的州担任州的判官、司参军,或者上等县 里担任县的主薄、县尉等起码品级(皆为从九品)的官职。可见对吴用称呼 为“学究”,乃是当时人出于一种尊敬,而并不是教书先生的专称。 “大夫”一词的由来 大夫,古代是一种官职,春秋时代的大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 汉又有所谓谏议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都不是医官。 到了宋朝,开始设置大夫以下的官阶。医官中最高级是大夫,其次为郎, 又称序,以下便是医效,祗侯等。后世的人,因为大夫是医官最崇高的职位, 所以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又因为医官中也有郎中一职,因而也有把医生 称为郎中。 不过,在我国古人的习惯上,不论笔记或小说里,大夫和郎中也略有区 别。一般设馆治病的医生,都称为大夫;至于草药店或上街高喊包医奇难杂 证的医生,却称为郎中。所以后来人们称呼医院的医生,多数叫大夫,而不 叫郎中,就是这个缘故。 “桑梓”一词的由来 “桑梓”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 止。”意思是说,看到桑、梓,最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原来,古代人们 常在住宅旁种植桑树和梓树。见到了桑树,便想起故乡,怀念起亲人。到了 后来,人们就以桑梓来代称故乡了。除了桑梓外,古时还有用“梓里”来代 称家乡的。 “蓝桥”一词的由来 人们常用“鹊桥”表示夫妻相会,而用“魂断蓝桥”形容夫妻关系破裂。 “鹊桥”人所共知,不难理解,但“蓝桥”一词又从何而起呢?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 320 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 抱柱”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如花似玉的女子相约于桥下会 面,但女子没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桥面抱柱死于桥下。 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省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 从此,人们把夫妻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青春”一词的由来
“青春”一词原指季节中的春季。它始于汉代,为文学家刘向首先使用。 据刘向《楚辞·大招》载:“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即春季来临,万物复 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700年间,文人墨客用“青春”一词都是这个意思。 如杜甫的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玄宗时期,诗人王维赋予“青春”一词以新意,泛指人的青春时期, 如《洛阳女儿行》一诗中:“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于是“青 春”一词逐渐失去春季的词义,成为青年的代称。 “知音”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叫俞伯牙的大夫很善于弹琴,而有一个叫钟 子期的人则具有很好的欣赏能力。当俞伯牙弹琴意境表现高山时,钟子期听 完便会说:“好啊!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弹琴时想的是流水,钟子期听 后便赞叹地说:“好啊!洋洋若江河。”由于钟子期具有“知音”之赋,二 人因此结为莫逆之交。后来人们就把对自己有深刻了解的好友称为“知音” 了。 “匹夫”一词的由来 “匹夫”通常作普通的人、平常的人来解释。为什么称普通的人为匹夫 呢? 匹,原是数量单位,古代4丈为一匹。又说2丈为一端,二端为两,每 两就成一匹,长4丈。两而成匹,是相合的意思,按照这个意义,夫妇两者 也相合,故叫匹夫、匹妇。匹夫、匹妇便成了普通、平常人的代称。段玉裁 注《说文》中说:“虽其半,亦得云匹…犹人言匹夫也。”就是说匹夫、 匹妇拆离开来单独也可使用,以后,匹夫便不光指男子,而泛指为普通、平 常的人了。 “冤家”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宋人诗词、元人戏曲中,我们会发现恋人之间常用“冤家”来称 呼,以表达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割舍不下的矛盾心情。 那么,本用来指仇敌的“冤家”一词,为什么又被相恋的人借用而来呢? 《烟花记》道破了天机。书云“冤家之说有六: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 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 废,所谓冤家者二。长亭短亭,临歧分袂,黯然消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 者三。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怜新弃 旧,孤思忘义,恨切惆怅,怨深刻骨,所谓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触易悲伤, 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此语虽鄙俚,亦余之东闻耳。” “冤家”的这六重含义,充分表达了男女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又疼又怨, 缠绵悱恻的复杂感情
“青春”一词原指季节中的春季。它始于汉代,为文学家刘向首先使用。 据刘向《楚辞·大招》载:“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即春季来临,万物复 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 700 年间,文人墨客用“青春”一词都是这个意思。 如杜甫的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玄宗时期,诗人王维赋予“青春”一词以新意,泛指人的青春时期, 如《洛阳女儿行》一诗中:“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于是“青 春”一词逐渐失去春季的词义,成为青年的代称。 “知音”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叫俞伯牙的大夫很善于弹琴,而有一个叫钟 子期的人则具有很好的欣赏能力。当俞伯牙弹琴意境表现高山时,钟子期听 完便会说:“好啊!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弹琴时想的是流水,钟子期听 后便赞叹地说:“好啊!洋洋若江河。”由于钟子期具有“知音”之赋,二 人因此结为莫逆之交。后来人们就把对自己有深刻了解的好友称为“知音” 了。 “匹夫”一词的由来 “匹夫”通常作普通的人、平常的人来解释。为什么称普通的人为匹夫 呢? 匹,原是数量单位,古代 4 丈为一匹。又说 2 丈为一端,二端为两,每 两就成一匹,长 4 丈。两而成匹,是相合的意思,按照这个意义,夫妇两者 也相合,故叫匹夫、匹妇。匹夫、匹妇便成了普通、平常人的代称。段玉裁 注《说文》中说:“虽其半,亦得云匹……犹人言匹夫也。”就是说匹夫、 匹妇拆离开来单独也可使用,以后,匹夫便不光指男子,而泛指为普通、平 常的人了。 “冤家”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宋人诗词、元人戏曲中,我们会发现恋人之间常用“冤家”来称 呼,以表达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割舍不下的矛盾心情。 那么,本用来指仇敌的“冤家”一词,为什么又被相恋的人借用而来呢? 《烟花记》道破了天机。书云“冤家之说有六: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 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 废,所谓冤家者二。长亭短亭,临歧分袂,黯然消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 者三。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怜新弃 旧,孤思忘义,恨切惆怅,怨深刻骨,所谓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触易悲伤, 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此语虽鄙俚,亦余之东闻耳。” “冤家”的这六重含义,充分表达了男女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又疼又怨, 缠绵悱恻的复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