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 第一节人口分布 素养 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从南北半球来看 北半球人口集中 从海拔来看 海拔500米以下的低 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世界人 平地区人口集中 2.通过搜集资料,分析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强化 口分布 从距海远近来看沿海地区人口集中 距海200千米以内的 人地协调观 3.结合资料,分析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提高综合 人口分布 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思维能力 影响人 自然因紫 气候、地形、水资源等 口分布 的因素 人文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开发 历史等 课前·基础认知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续表 1.主要特点 因素 表现 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主要规律 地形 平原地区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1)从纬度来看:集中于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一50° 地带最为集中。 影响人口的具体分布。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 水源 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在干旱地区,有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集中在离海岸200千米以 水港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内的沿海地区。 (3)从海拔来看:集中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人文因素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1)社会农业社会: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 东亚1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聚居历史 发展阶段工业社会:人口向城镇聚集 南亚悠久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 欧洲西部 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北美东部 (3)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 微拓辰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差异 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人口密度是 (4)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 指某一区域单位面积上人口数量的多少,而人口分布是指某 影响。 一区域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 微恩考人口稠密的地区经济一定发达吗?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提示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但人口稠密的 1.自然因素 地区,经济不一定发达,如印度人口稠密,但经济并不发达。 因素 表现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 气候 区:过于寒冷、千旱的地区和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不适宜人类居住 7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分析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强化 人地协调观 3.结合资料,分析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提高综合 思维能力 课前·基础认知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主要特点 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主要规律 (1)从纬度来看:集中于北半球,尤其在北纬 10°-50° 地带最为集中。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集中在离海岸 200 千米以 内的沿海地区。 (3)从海拔来看:集中在海拔 500 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东亚 南亚 有世界古老的 文明 中心,聚居 历史 悠久 欧洲西部 北美东部 经济 发达 ,人口大多聚居在 城市 微拓展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差异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人口密度是 指某一区域单位面积上人口数量的多少,而人口分布是指某 一区域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因素 表现 气候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 中、低纬度 地 区;过于寒冷、干旱 的地区和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不适宜人类居住 续 表 因素 表现 地形 平原 地区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水源 影响人口的具体分布。河流、湖泊沿岸 供水 方便, 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在干旱地区,有 水灌溉 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2.人文因素 (1)社会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主要分布在 农业发达 地区 工业社会:人口向城镇聚集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 密,如我国 东部 地区、美国 东北部 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3)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 南亚 的人口稠密区。 (4)政治、军事、文化 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 影响。 微思考 人口稠密的地区经济一定发达吗? 提示 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但人口稠密的 地区,经济不一定发达,如印度人口稠密,但经济并不发达。 1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课堂·重难突破 世界及我国人口的分布 (1)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哪些国家属于南亚地 区?南亚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重难归纳 (2)世界上人口稀疏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3)人口第一大国的人口分布有何特征?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均衡,人口 提示(I)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南亚地区有世界 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2)严寒的两极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千旱 东亚 自然条件优越:有世 的沙漠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界古老的文明中心: 开发历史悠久;农业 (3)人口第一大国是中国,中国的人口分布特征是东多 南亚 经济发达 西少。 密 欧洲西部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工商业贸易繁荣 典例剖析 北美东部 工业、金融,贸易 繁荣,经济发达 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例图,完 成下列各题。 不均衡 合 高纬度地带 自然环境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 恶劣,不 适宜人类 90 居住 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00 0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40 新疆、气候干旱,水源丰富的 黑河 02010 绿洲地带,人口稠密 开发历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世界 东北 史短, ■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比例 冬季气 高寒特征,地势较低的 候寒冷 口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比例 河谷地带,人口稠密 人口较 西北部东南部 为稀少 (1)如果以距海岸超过200千米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 大/面积/小 地区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少人口7多 西藏 开发历 A.大洋洲 稀疏特点/稠密 鲁豫苏 史较长 B.南美洲 多沙漠、草原,山 地处温 地多、耕地少: 耕地多 气候 带平原 C.亚洲 工商业和交通 适宜,生产粮 地区,人 D.欧洲 运输不发达 食多工商业 口密度 城镇少 和交通运输发 达,城镇多 很大 (2)非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例最小的原 因是() 腾冲 A.热带大陆,终年气候炎热 ?情项休验 B.高原大陆,且地势起伏小 裁至2021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 C.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 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 D.自然带南北对称分布 俄罗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下图为世界 答案(1)A(2)C 人口分布图。 解析第(1)题,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口比例不仅与该 地区的人口数量有关,还与该洲的总人口有关。大洋洲人口 总量少,且集中分布在气候适宜的南部沿海地区。第(2)题, 非洲海岸线平直,少岛屿、半岛、海湾、内海等。 学以致用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第1一2题。 泡极 人口密度 100以上☐10-100☐10以下 人km
地 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课堂·重难突破 一 世界及我国人口的分布 重难归纳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均衡,人口 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截至2021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 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 俄罗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下图为世界 人口分布图。 (1)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哪些国家属于南亚地 区? 南亚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世界上人口稀疏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3)人口第一大国的人口分布有何特征? 提示 (1)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南亚地区有世界 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2)严寒的两极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干旱 的沙漠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3)人口第一大国是中国,中国的人口分布特征是东多 西少。 典例剖析 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例图,完 成下列各题。 (1)如果以距海岸超过200千米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 地区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非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例最小的原 因是( ) A.热带大陆,终年气候炎热 B.高原大陆,且地势起伏小 C.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 D.自然带南北对称分布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口比例不仅与该 地区的人口数量有关,还与该洲的总人口有关。大洋洲人口 总量少,且集中分布在气候适宜的南部沿海地区。第(2)题, 非洲海岸线平直,少岛屿、半岛、海湾、内海等。 学以致用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第1~2题。 2
第一章人口 续表 因素 影响 例证 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 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 北美五大湖地区,我国塔 水源 活,人口密集。在干旱 里木盆地的绿洲 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 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2.人文因素 人口密度十w0 因素 例证 人/km2 1.从纬度位置来看,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农业社会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 社会生 产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 导致人口向城镇聚集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 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经济发 D.高纬度地区 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 展水平 地区 2.从海陆位置来看,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 A.沿海地区 历史因素 人口稠密区 B.内陆地区 C.山区 ?情境体塑 D.平原 材料一 裁至2020年末,河南总人口约9936.5万人 答案1.C2.A 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 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来看,世界上近90%的人口 材料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居住在北半球,并且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第2 题,从距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 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重难归纳 1.自然因素 人口密 因素 影响 例证 人m 主要通过气温和降水 高纬度地带,严寒在很大 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活 影响人口分布,一般来 说,过于寒冷、干旱的 和生产,人口稀少:干旱的 (1)河南省成为我国人口大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 气候 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2)图中甲省级行政区面积广大,但人口密度很小,其原 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因是什么? 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 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 纬度地区 区: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 提示(1)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 地区也不适宜人类居住 件优越,所以人口稠密。 (2)甲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自然条件 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 低平地区。平原地区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 典例剖析 地形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 交通便利,易于开发, 原,都是人口密集地区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一腾冲 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章 人口 1.从纬度位置来看,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 2.从海陆位置来看,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 A.沿海地区 B.内陆地区 C.山区 D.平原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从纬度位置来看,世界上近90%的人口 居住在北半球,并且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第2 题,从距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 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重难归纳 1.自然因素 因素 影响 例证 气候 主要通过气温和降水 影响人口分布,一般来 说,过于寒冷、干旱的 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 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带,严寒在很大 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活 和生产,人口稀少;干旱的 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 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 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 区;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 地区也不适宜人类居住 地形 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 低平地区。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交通便利,易于开发, 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 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 原,都是人口密集地区 续 表 因素 影响 例证 水源 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 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 活,人口密集。在干旱 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 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北美五大湖地区,我国塔 里木盆地的绿洲 2.人文因素 因素 例证 社会生 产方式 农业社会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 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 导致人口向城镇聚集 经济发 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 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 人口稠密区 材料一 截至2020年末,河南总人口约9936.5万人, 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 材料二 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1)河南省成为我国人口大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中甲省级行政区面积广大,但人口密度很小,其原 因是什么? 提示 (1)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 件优越,所以人口稠密。 (2)甲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自然条件 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典例剖析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 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地理必修第二册 配人教版 区和西北千旱半千早区的分界线重合,故影响其东西两侧人 人口密度 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2)题,图中显示的①区 人/km2 域位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故人口 盈≥600 稠密。 ☑400~599 ☐100-399 学以致用 围50~99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联系。 ☐149 据此完成第1一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原 因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1)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素是()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 A.气温 B.降水 原因是( C.地形 D.河流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 (2)下列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 丰富 的是() A.①② B.②④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C.③④ D.①③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答案1.B2.D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解析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 D.位于陇海线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年高温多雨,闷热潮湿,且雨林茂密,不适宜人类生存,故人 答案(1)B(2)A 口分布稀疏。第2题,巴西高原东部由于地形平坦,地势高, 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河流及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可 气候凉爽,故适宜人类生存,形成人口相对密集区;该地区为 以判断出,该图虚线段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基本与东部季风 主要的移民地区,文化多样,水力资源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 随堂训练 人类自诞生以来,经过繁衍与迁徙,如今分布在地球上 读我国四大地区划分图,完成第4一5题。 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各地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存在 很大差异,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为不均。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各纬度地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北纬40°-60° B.北纬10°~50° C.赤道至北纬20° D.赤道至南纬20° 2.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多,主要原 因是() A.北半球温带地区温度和降水适宜 B.南半球温带地区地势起伏大 C.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陆地面积大 D.北半球温带地区开发早 4.影响①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3.干旱地区人口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A.水源 B.热量 A.地形 B.水源 C.地形 D.交通 C,政策 D.文化背景 5.影响②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答案1.B2.C3.B A.水源 B.农业 解析第1题,从全球来看,绝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北半 C.地形 D.光照 球,并且北纬10°一50°地带最为集中。第2题,就南、北半 答案4.A5.C 球而言,北半球温带地区陆地面积广大,人口数量多。第 解析第4题,①地区为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 3题,千旱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故人口 人口密度小。第5题,②地区为青藏地区,地势高,高寒 多呈点状、线状分布。 缺氧,热量不足,人口密度小
地 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1)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2)下列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线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的河流及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可 以判断出,该图虚线段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基本与东部季风 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重合,故影响其东西两侧人 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2)题,图中显示的①区 域位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故人口 稠密。 学以致用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联系。 据此完成第1~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原 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 原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 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 年高温多雨,闷热潮湿,且雨林茂密,不适宜人类生存,故人 口分布稀疏。第2题,巴西高原东部由于地形平坦,地势高, 气候凉爽,故适宜人类生存,形成人口相对密集区;该地区为 主要的移民地区,文化多样,水力资源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 随堂训练 人类自诞生以来,经过繁衍与迁徙,如今分布在地球上 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各地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存在 很大差异,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为不均。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各纬度地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北纬40°~60° B.北纬10°~50° C.赤道至北纬20° D.赤道至南纬20° 2.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多,主要原 因是( ) A.北半球温带地区温度和降水适宜 B.南半球温带地区地势起伏大 C.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陆地面积大 D.北半球温带地区开发早 3.干旱地区人口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政策 D.文化背景 答案 1.B 2.C 3.B 解析 第1题,从全球来看,绝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北半 球,并且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第2题,就南、北半 球而言,北半球温带地区陆地面积广大,人口数量多。第 3题,干旱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故人口 多呈点状、线状分布。 读我国四大地区划分图,完成第4~5题。 4.影响①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热量 C.地形 D.交通 5.影响②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农业 C.地形 D.光照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题,①地区为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 人口密度小。第5题,②地区为青藏地区,地势高,高寒 缺氧,热量不足,人口密度小。 4
第一章人口 6.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农业发展较早;和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填字母) (2)试分析图中其他四地人口稀少的原因。 (3)由以上两题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具有 的特点。 答案(1)ABCD都在中、低纬度都濒临海洋 都以平原为主ABCD (2)E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F地地处热带雨林区, 气候湿热:G地气候酷寒,冰川广布:H地地处高寒地区。 (3)极不均衡 人口密度 ☐100以上☐10100☐10以下 解析世界上四大人口稠密区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 人km 北美东部;自然环境、开发历史长短、农业和工业发展条 (1)图中 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 件等因素是导致人口分布差异巨大的主要因素:中、低纬 的地区。它们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①纬度位置方 度的沿海地区不仅气候适宜,而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面, :②海陆位置方 交通便利、城市集中,生产和生活方便。 面 :③地形方面, 其中 和 自然条件优越.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基础巩固 口密度大,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第2题, 由图可知,溴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 读澳大利亚人口、气候、矿产资源分布图,完成第1~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 2题。 悠久,经济发达,成为人口集中分布区。而通过矿产资源 分布图与人口分布图对比分析可知,矿产资源对其人口 分布影响小。 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明 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完成第3~5题。 盟净香社气极 3.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澳大利亚气侯分布图 A.气候炎热 B.降水少 口用 0 C.矿产资源贫乏 D.地势起伏大 4.美国东北部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最主 要的原因是( 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 A.气候温暖湿润 分布图 B.地势平坦开阔 1.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C.交通便利 A.西部高原地区 D.工矿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达 B.大陆内部地区 5.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C.大自流盆地 ①土壤贫瘠②交通不便③气候寒冷、风力大④干 D.东南沿海地区 旱缺水 2.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①④ B.①②④ A.气候因素 C.①②③ D.①③④ B.交通因素 答案3.B4.D5.C C.开发历史 解析第3题,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气候千旱,沙漠广 D.矿产分布 布,人口分布稀少。第4题,美国东北部地区是世界上发 答案1.D.2.D 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之一,人口稠密。第5题,高山地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溴大利亚西部高原地区、大陆内 区不一定千旱缺水」 部地区、大自流盆地等地区人口密度小,东南沿海地区人 5
第一章 人口 6.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 、 、 、 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 的地区。它们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①纬度位置方 面, ;②海陆位置方 面, ;③地形方面, 。其中 和 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发展较早; 和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填字母) (2)试分析图中其他四地人口稀少的原因。 (3)由以上两题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具有 的特点。 答案 (1)A B C D 都在中、低纬度 都濒临海洋 都以平原为主 A B C D (2)E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F地地处热带雨林区, 气候湿热;G地气候酷寒,冰川广布;H 地地处高寒地区。 (3)极不均衡 解析 世界上四大人口稠密区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 北美东部;自然环境、开发历史长短、农业和工业发展条 件等因素是导致人口分布差异巨大的主要因素;中、低纬 度的沿海地区不仅气候适宜,而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交通便利、城市集中,生产和生活方便。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 基础巩固 读澳大利亚人口、气候、矿产资源分布图,完成第1~ 2题。 1.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西部高原地区 B.大陆内部地区 C.大自流盆地 D.东南沿海地区 2.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气候因素 B.交通因素 C.开发历史 D.矿产分布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地区、大陆内 部地区、大自流盆地等地区人口密度小,东南沿海地区人 口密度大,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第2题, 由图可知,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 悠久,经济发达,成为人口集中分布区。而通过矿产资源 分布图与人口分布图对比分析可知,矿产资源对其人口 分布影响小。 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明 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完成第3~5题。 3.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气候炎热 B.降水少 C.矿产资源贫乏 D.地势起伏大 4.美国东北部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最主 要的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地势平坦开阔 C.交通便利 D.工矿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达 5.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①土壤贫瘠 ②交通不便 ③气候寒冷、风力大 ④干 旱缺水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3.B 4.D 5.C 解析 第3题,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气候干旱,沙漠广 布,人口分布稀少。第4题,美国东北部地区是世界上发 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之一,人口稠密。第5题,高山地 区不一定干旱缺水。 5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下表是各大洲及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 原因。 人口比例表。据此完成第67题。 答案(1)黑滇(云) 大洲 面积所占比例/% 人口所占比例/% (2)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而西北部地区大多为 欧洲 48.7 54.9 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 亚洲 26.9 47.3 弱,人口分布较少。 非洲 19.4 45.1 解析本题可从我国东南、西北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 北美洲 38.5 51.3 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入手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人口分布 受自然、人文(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南美洲 26.8 62.8 大洋洲 44.2 94.3 等级考·拓展提高 世界 30.1 50.3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 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漏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 6.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洋。据此完成第1一3题。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50 3500 3000 7.沿海人口最集中的国家是() 2500 A.美国 B.德国 150 2000 C.英国 D.澳大利亚 1500 答案6.B7.D 人口密度 1000 500 解析第6题,回答此题不仅要看沿海地区人口占总人口 人口总量 的比例,还要结合各大洲的人口总数,用各大洲的人口总 数乘以沿海地区人口的比例。故B项正确。第7题,解 N 读表中数据可知,大洋洲94.3%的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 而澳大利亚大陆只有澳大利亚一个国家,也就是说澳大 海拔/m 利亚绝大部分人口集中于沿海地区。美国、德国、英国相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人口分布较为均衡。 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一海拔分布 8.读我国人口分布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正北 20 西北 东北 正东 村级居民点 一一乡镇级居民点 东南 居民点分布比例% 正南 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 1.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 A.人口密度随海拔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迅速增加 C.5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黑河一腾冲一线东南、西北部地区比较表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比较内容 东南部地区 西北部地区 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A.太阳辐射能 占当时陆地 36% 64% B.土地利用方式 面积的比例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占当时全国 96% 总人口的比例 4% 3.读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的关系图,可知 () (1)黑河、腾冲分属哪两个省级行政区? A.与村级居民点相比,乡镇级居民点选择更趋向采光好 。(写简称) 的方向 (2)分析我国东南、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差异大的主要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间
地 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下表是各大洲及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 人口比例表。据此完成第6~7题。 大洲 面积所占比例/% 人口所占比例/% 欧洲 48.7 54.9 亚洲 26.9 47.3 非洲 19.4 45.1 北美洲 38.5 51.3 南美洲 26.8 62.8 大洋洲 44.2 94.3 世界 30.1 50.3 6.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7.沿海人口最集中的国家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澳大利亚 答案 6.B 7.D 解析 第6题,回答此题不仅要看沿海地区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例,还要结合各大洲的人口总数,用各大洲的人口总 数乘以沿海地区人口的比例。故B项正确。第7题,解 读表中数据可知,大洋洲94.3%的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 而澳大利亚大陆只有澳大利亚一个国家,也就是说澳大 利亚绝大部分人口集中于沿海地区。美国、德国、英国相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人口分布较为均衡。 8.读我国人口分布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西北部地区比较表 比较内容 东南部地区 西北部地区 占当时陆地 面积的比例 36% 64% 占当时全国 总人口的比例 96% 4% (1)黑河、腾冲分属哪两个省级行政区? 、 。(写简称) (2)分析我国东南、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差异大的主要 原因。 答案 (1)黑 滇(云) (2)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而西北部地区大多为 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 弱,人口分布较少。 解析 本题可从我国东南、西北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 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入手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人口分布 受自然、人文(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等级考 拓展提高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 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 洋。据此完成第1~3题。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海拔分布 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 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A.人口密度随海拔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迅速增加 C.5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3.读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的关系图,可知 ( ) A.与村级居民点相比,乡镇级居民点选择更趋向采光好 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间 6
第一章人口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方向是正北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答案1.C2.B3.A 答案4.D5.B 解析第1题,5000米以上人口总数很少,人口密度接近 解析第4题,①国人口集中在国土东南部与西南部,与 0,说明有大片无人区,故选C项。第2题,湄公河三角洲 澳大利亚相符:③国人口东多西少,与美国相符:④国东 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人口密 北部人口稠密,与印度吻合。第5题,澳大利亚中部、西 集:澜沧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以林牧业为主, 部气候千旱,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以山地为主,开发较晚, 人口稀少。因此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 人口稀少;印度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分早、雨两季。 用方式。故选B项。第3题,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向 阳方位上,乡镇级居民点较村级居民点多,说明乡镇级居 挑战·创新 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 的采光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利: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澜 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在坡向上的选择会明显受到流域内 山体走向的影响: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是西北 方向。故远A项。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第4一 5题。 人口密 人m 8级 (1)指出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 ① ⑨ 区名称。 人口密度 人/km2 (2)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 密200及以上 很不平衡。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 100-199 (3)简要分析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10-99 答案(1)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1以下 (2)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 ③ ② 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 4.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人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少。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3)经济文化水平较低:交通不便。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下的省级行政区有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第(2)题,从影 5.下列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第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3)题,注意答题角度是社会经济原因,可从经济文化、交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通等方面分析
第一章 人口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方向是正北 答案 1.C 2.B 3.A 解析 第1题,5000米以上人口总数很少,人口密度接近 0,说明有大片无人区,故选C项。第2题,湄公河三角洲 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人口密 集;澜沧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以林牧业为主, 人口稀少。因此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 用方式。故选B项。第3题,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向 阳方位上,乡镇级居民点较村级居民点多,说明乡镇级居 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 的采光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利;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澜 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在坡向上的选择会明显受到流域内 山体走向的影响;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是西北 方向。故选 A项。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第4~ 5题。 4.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5.下列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①国人口集中在国土东南部与西南部,与 澳大利亚相符;③国人口东多西少,与美国相符;④国东 北部人口稠密,与印度吻合。第5题,澳大利亚中部、西 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以山地为主,开发较晚, 人口稀少;印度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 挑战 创新 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 区名称。 (2)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 很不平衡。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 (3)简要分析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 (1)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2)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 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 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人 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少。 (3)经济文化水平较低;交通不便。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 下的省级行政区有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第(2)题,从影 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第 (3)题,注意答题角度是社会经济原因,可从经济文化、交 通等方面分析。 7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二节人口迁移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1.结合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含义 人口居住地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通过搜集资料,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 影响 对人口数量、迁出地、迁人地的影响 响,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3.收集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思维 人文因素 推力因素 能力 影响因素 4.结合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 自然因素 拉力因素 特点和原因,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国际人口迁移 5.收集资料,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不同特 时空特点 点,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国内人口迁移 课前·基础认知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各地区 1.概念 之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常常迁往经济 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2.分类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 的迁移。 口迁移。 微点拨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不一定是经济因素 3.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 (1)人口机械增长: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 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例如,2011一2017年,内战导 为人口净迁入区;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致叙利亚人口外迁:20世纪60一70年代我国知识青年“上 (2)人口自然增长。 山下乡”运动等。 ·徽思考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或地区净增人口一定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多吗? 1.国际人口迁移 提示不一定。人口增长率和净增人口是两个相关而 时间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又不同的概念,人口增长率表示的是人口增长的速度,而净 增人口是增加的人口数量。净增人口除了受人口增长率影 从欧洲到美洲、大 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欧 方向 洋洲 洲、北美 响外,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例如,我国当前人口增长率较低,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特点 家:外籍工人成为国际人口 移民为主 迁移的主要形式 1.人口迁移的推拉力理论 2.国内人口迁移 推力]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 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拉力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索 用 (2)工业化以后:人口主要从农村迁往城镇。 2.影响因素 (3)我国的人口迁移。 (1)自然因素。 时间改革开放以前 改革开放以后 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人口迁 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 原因 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②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 推力。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流量增大:从农村迁往城镇 表现 (2)人文因素。 行人口迁移 从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
地 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结合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 响,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3.收集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思维 能力 4.结合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 特点和原因,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5.收集资料,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不同特 点,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课前·基础认知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 涉及人口 居住地 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分类 按照是否 跨越国界 ,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 口迁移。 3.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1)人口机械增长: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 为人口 净迁入 区;反之为人口 净迁出 区。 (2)人口自然增长。 微思考 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或地区净增人口一定 多吗? 提示 不一定。人口增长率和净增人口是两个相关而 又不同的概念,人口增长率表示的是人口增长的速度,而净 增人口是增加的人口数量。净增人口除了受人口增长率影 响外,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例如,我国当前人口增长率较低,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力理论 2.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人口迁 移产生巨大的 拉力 。 ②环 境 问 题、自 然 灾 害 等 对 人 口 迁 移 产 生 巨 大 的 推力 。 (2)人文因素。 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 主导 作用。各地区 之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常常迁往经济 发达 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② 政治 、军事、文化 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 的迁移。 微点拨 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不一定是经济因素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 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例如,2011—2017年,内战导 致叙利亚人口外迁;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运动等。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方向 从 欧洲 到美洲、大 洋洲 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欧 洲、北美 特点 以 集团 性、大规模的 移民为主 从 发展中 国家流向发达国 家;外籍工人 成为国际人口 迁移的主要形式 2.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 战 乱 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2)工业化以后:人口主要从 农村 迁往 城镇 。 (3)我国的人口迁移。 时间 改革开放以前 改革开放以后 原因 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 格的 户籍管理制度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表现 有计划、 有组织 地进 行人口迁移 流量增大;从农村迁往城镇, 从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 8
第一章人口 课堂·重难突破 人口迁移 续表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重难归纳 ①从农村到城镇; 1.人口迁移的判断 中华 ②从内地各省级 人口迁移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 人民 流量增大 ①国家改革开放政 行政区到沿海地 流向发生 地:二是改变居住地应为永久或长期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 共和 区或工矿地区: 策的影响:②沿海经 变化、频率 的行政界线。 国改 ③从山区迁往平 济发达地区需要劳 加快、以自 革开 原地区:④从经济 动力:③农村有大量 空间位移 一股以“行政区域”来 放后 发为主 剩余劳动力 欠发达地区迁往 界定 经济发达地区 满足 居住地 人口 条件 居住地必须发生改变 变更 迁移 4.人口迁移的影响 时间限度 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 性变化 (1)对迁入地的影响。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有利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了迁人地的经济发展 时期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 不利 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 特点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 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的 民为主 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 压力 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2)对迁出地的影响。 迁出地 旧大陆(欧洲、非洲、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经济、科 亚洲) 有利 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迁入地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北美等 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 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原因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新大陆的发现 方法技巧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 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国的经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意义 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 济发展,缓和迁出国的人口 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压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 才流失 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 3.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的影响。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 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镇化等都有重要 ①自给自足的农业 迁往自然条件优 影响。 古代 大规模 经济脆弱:②频繁的 迁移 越、生活环境较好 战争,③自然灾害等 的地区 ヴ值境体羽 影响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五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之一,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并离 中华 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内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 人民 从东部人口稠密 共和 有组织、有 国家实施计划经济 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计划地进 地区迁往地广人 体制和严格的户籍 国改 稀的东北、西北 (1)从地域上看,我国历史上的“走西口”,人口的迁出地 革开 收 管理制度 地区 与迁入地分别指哪里? 放前 (2)判断人口迁移现象的标准是什么?“走西口”主要是 指国内人口迁移还是国际人口迁移?
第一章 人口 课堂·重难突破 一 人口迁移 重难归纳 1.人口迁移的判断 人口迁移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 地;二是改变居住地应为永久或长期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 的行政界线。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 民为主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 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 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出地 旧大 陆 (欧 洲、非 洲、 亚洲)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入地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北美等 原因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 新大陆的发现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意义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 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 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 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国的经 济发展,缓和迁出国的人口 压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 才流失 3.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古代 大 规 模 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优 越、生活环境较好 的地区 ①自给自足的农业 经济脆弱;②频繁的 战争;③自然灾害等 影响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改 革开 放前 有组织、有 计 划 地 进 行 从东部人口稠密 地区迁往地广人 稀的 东 北、西 北 地区 国家实施计划经济 体制和严格的户籍 管理制度 续 表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改 革开 放后 流量增大、 流 向 发 生 变化、频率 加快、以自 发为主 ①从农村到城镇; ②从内地各省级 行政区到沿海地 区 或 工 矿 地 区; ③从山区迁往平 原地区;④从经济 欠发达地区迁往 经济发达地区 ①国家改革开放政 策的影响;②沿海经 济发达地区需要劳 动力;③农村有大量 剩余劳动力 4.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入地的影响。 (2)对迁出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 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 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 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镇化等都有重要 影响。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五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之一,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 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内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 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1)从地域上看,我国历史上的“走西口”,人口的迁出地 与迁入地分别指哪里? (2)判断人口迁移现象的标准是什么? “走西口”主要是 指国内人口迁移还是国际人口迁移? 9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3)“走西口”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移。第2题,近年来,不少国内居民“逃离北上广”“归隐山水 提示(1)迁出地主要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地区,迁入 间”,成为“大理新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大理纬度低,气温年变 地主要指内蒙古高原。 化小,空气质量优。 (2)主要看居住地是否发生了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走西口”主要是指国内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的资源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 重难归纳 力,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的自然因素、经济 典例剖析 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某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 是经济因素,具体总结如下。 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据此完成下列 1.自然环境因素 各题。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1)春节期间这十大城市的人口变化主要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 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B.国内人口流动 C.省内人口迁移 水源分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 D.县际人口流动 水源 方向、规模,如人类早期的逐水而居 (2)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的影响有 (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 ①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部 人们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分生产暂时性停滞④减轻农村的环境压力 随着早期的开发利用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A.①② B.②③ 矿产资源 如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工业城市的形成 C.③④ D.①④ 答案(1)B(2)B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解析第(1)题,十大城镇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外出 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务工人员回家过年,而在空间上主要跨过省级行政区界,但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没有跨过国界,属于国内人口流动。第(2)题,春节期间,大 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城市人口减少,可缓解城市交通 起主导作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 拥堵;劳动人口离开大城市,导致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大 经济因素 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 量人口离开大城市回到农村,并没有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 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了大量人口迁移 大量人口回到农村,会增加农村的环境压力。 交通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 交通通信 学以致用 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苍山、洱海、白族传统民居是云南大理的著名景观。据 此完成第1一2题。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 的态度,促进人口迁移 1.每年国庆假期,大批国内外游客来到云南大理欣赏 苍山雪、洱海月。这种现象属于()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 A.国际人口迁移 婚姻家庭 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3.政治因素 D.人口流动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2.近年来,不少国内居民“逃离北上广”“归隐山水间”, 成了“大理新移民”。下列有关该种人口迁移原因的表述,正 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有重要影响,如 政策 我国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 确的是() 政策,促使人口迁移的规模迅速扩大 A.大理旅游业发达,人均收人高 B.大理为白族聚居区,人口政策宽松 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C.大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质量优 D.大理生物资源丰富 战争破坏了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 答案1.D2.C 战争 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解析第1題,旅游属于人口流动现象,不属于人口迁
地 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3)“走西口”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 (1)迁出地主要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地区,迁入 地主要指内蒙古高原。 (2)主要看居住地是否发生了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走西口”主要是指国内人口迁移。 (3)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的资源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 力,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典例剖析 某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 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据此完成下列 各题。 (1)春节期间这十大城市的人口变化主要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流动 C.省内人口迁移 D.县际人口流动 (2)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的影响有 ( ) ①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部 分生产暂时性停滞 ④减轻农村的环境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十大城镇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外出 务工人员回家过年,而在空间上主要跨过省级行政区界,但 没有跨过国界,属于国内人口流动。第(2)题,春节期间,大 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城市人口减少,可缓解城市交通 拥堵;劳动人口离开大城市,导致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大 量人口离开大城市回到农村,并没有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 大量人口回到农村,会增加农村的环境压力。 学以致用 苍山、洱海、白族传统民居是云南大理的著名景观。据 此完成第1~2题。 1.每年国庆假期,大批国内外游客来到云南大理欣赏 苍山雪、洱海月。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近年来,不少国内居民“逃离北上广”“归隐山水间”, 成了“大理新移民”。下列有关该种人口迁移原因的表述,正 确的是( ) A.大理旅游业发达,人均收入高 B.大理为白族聚居区,人口政策宽松 C.大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质量优 D.大理生物资源丰富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旅游属于人口流动现象,不属于人口迁 移。第2题,近年来,不少国内居民“逃离北上广”“归隐山水 间”,成为“大理新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大理纬度低,气温年变 化小,空气质量优。 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重难归纳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的自然因素、经济 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经济因素,具体总结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 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水源分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 方向、规模,如人类早期的逐水而居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 人们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 随着早期的开发利用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如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工业城市的形成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经济因素 起主导作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 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 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了大量人口迁移 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 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 的态度,促进人口迁移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 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3.政治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政策 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有重要影响,如 我国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 政策,促使人口迁移的规模迅速扩大 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了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 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