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文学作品表现什么即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上,说诗者言志、言情、情志并举,诸派争 执、攻讦数千年。先秦以来,儒家都主张“诗言志”,把诗视为政治道德的工具。孔子《论 语·阳货》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子 路》亦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根本不 把诗作为文学艺术作品对待。今文《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荀子.效儒篇》云:“诗言是其志也。”都强调了诗必须言志 其实,细细检讨汉以前的“诗言志”论,“志”虽侧重指“思想、志向、抱负”等含意, 但并未否定含有“情感”的意思,而且《礼记.乐记》明显地说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孔子虽也说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但是以“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为前提的,“文” 只是以“足言”为目的。虽然《礼记.乐记》和《诗大序》提到过“情”,但也是“志、情” 并概,以“志”为主,强调要“发乎情,止乎理义” 至两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控制着学术文化的各个领域,《五经》成为衡量 一切文学作品的最高准则。在汉儒眼中,文学只不过是经学的驯顺奴仆而已。他们强调诗歌 的政治教化作用,要求诗歌创作比附经义,诗文载“道”。因而“志”远离“情”而偏于 道”、“义”。先秦乃至汉时的诗言志论者虽对诗的性质有所认识,将诗与其他学术著作 区别开来,然而并未将诗视为纯文学,还未从文学欣赏、评论的角度,而只是从功利观点 从诗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看待诗的。因此,诗文辞賦受到儒家思想的严重束缚 随着抒情诗歌的发展,人们对诗歌的抒情特点愈加推重将“诗言志”说与“缘情”观统 起来,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基本趋于明确。在儒家的道德观念与文学观念的严重对立和 尖锐斗争中,新的文学观念逐步形成 建安时代,由曹氏父子提倡和实践,文学领域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文学创作冲破了必须 为“法度所正,经义所载”和“依五经以立义”的桎梏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的诗 歌创作如《宋书·谢灵运传论》所云,“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赋由汉代铺排张扬的大賦 转而发展成为有浓厚诗意的抒情小赋,散文则自由通脱,或抒情,或议论,并都朝着抒情化
广元市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文学作品表现什么即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上,说诗者言志、言情、情志并举,诸派争 执、攻讦数千年。先秦以来,儒家都主张“诗言志”,把诗视为政治道德的工具。孔子《论 语·阳货》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子 路》亦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根本不 把诗作为文学艺术作品对待。今文《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荀子.效儒篇》云:“诗言是其志也。”都强调了诗必须言志。 其实,细细检讨汉以前的“诗言志”论,“志”虽侧重指“思想、志向、抱负”等含意, 但并未否定含有“情感”的意思,而且《礼记.乐记》明显地说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孔子虽也说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但是以“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为前提的,“文” 只是以“足言”为目的。虽然《礼记.乐记》和《诗大序》提到过“情”,但也是“志、情” 并概,以“志”为主,强调要“发乎情,止乎理义”。 至两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控制着学术文化的各个领域,《五经》成为衡量 一切文学作品的最高准则。在汉儒眼中,文学只不过是经学的驯顺奴仆而已。他们强调诗歌 的政治教化作用,要求诗歌创作比附经义,诗文载“道”。因而“志”远离“情”而偏于 “道”、“义”。先秦乃至汉时的诗言志论者虽对诗的性质有所认识,将诗与其他学术著作 区别开来,然而并未将诗视为纯文学,还未从文学欣赏、评论的角度,而只是从功利观点, 从诗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看待诗的。因此,诗文辞賦受到儒家思想的严重束缚。 随着抒情诗歌的发展,人们对诗歌的抒情特点愈加推重将“诗言志”说与“缘情”观统 一起来,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基本趋于明确。在儒家的道德观念与文学观念的严重对立和 尖锐斗争中,新的文学观念逐步形成。 建安时代,由曹氏父子提倡和实践,文学领域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文学创作冲破了必须 为“法度所正,经义所载”和“依五经以立义”的桎梏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的诗 歌创作如《宋书·谢灵运传论》所云,“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赋由汉代铺排张扬的大賦 转而发展成为有浓厚诗意的抒情小赋,散文则自由通脱,或抒情,或议论,并都朝着抒情化
个性化、形式优美的方向发展。曹丕《典论论文》指出,这一时期“文以气为主”,“辞赋 欲丽”;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亦论:“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建安文学之后,诗歌创作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已经明确地为人们所认识。具有浓厚美学 意义的文学创作论一陆机的《文赋》,便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它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 靡”的文学主张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彻底冲破了儒家传统文学观念对文学创作的藩篱, 树立起“抒情化、个性化”的艺术旗帜,不仅集前人对诗歌本质的“吟咏情性”理论探索之 大成,还对后世再经钟嵘、孔颖达、白居易、叶燮、王夫之诸家而最后形成的“文质并举、 感物吟志情景交融”,追求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统一的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摘编自张登勤《“诗缘情而绮靡”说论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以来,儒家对诗表现什么即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言志’占据主流 B.汉以前的“诗言志”论包含着“情”的成分,所以这也是“诗言情”论 C.汉儒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诗歌偏于“道”、“义”,丧失了“情”。 D.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后,文学创作冲破了汉儒“依五经以立义”的桎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运用例证法论证了先秦以来儒家都强调诗必须言志。 B.文章分析汉以前的“言志”论,注重“志”与“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使用对比法论证建安时代文学朝着抒情化、个性化、形式优美的方向发展 D.对于“诗缘情”,文章梳理先秦以来对诗的本质的不同认识,最后阐述它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志、言情、情志诸派虽争论数千年,但都是对诗本质特征的认识,并无优劣。 B.新文学观念的逐步形成,是儒家的道德观与文学观念的对立和尖锐斗争的结果 C.由于受儒家思想的束缚,人们只从诗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看待它 D.《文赋》集前人对诗歌本质探索之大成,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1.A C3.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个性化、形式优美的方向发展。曹丕《典论.论文》指出,这一时期“文以气为主”,“辞赋 欲丽”;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亦论:“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建安文学之后,诗歌创作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已经明确地为人们所认识。具有浓厚美学 意义的文学创作论一陆机的《文赋》, 便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它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 靡”的文学主张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彻底冲破了儒家传统文学观念对文学创作的藩篱, 树立起“抒情化、个性化”的艺术旗帜,不仅集前人对诗歌本质的“吟咏情性”理论探索之 大成,还对后世再经钟嵘、孔颖达、白居易、叶燮、王夫之诸家而最后形成的“文质并举、 感物吟志情景交融”,追求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统一的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摘编自张登勤《“诗缘情而绮靡”说论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以来,儒家对诗表现什么即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言志’占据主流。 B. 汉以前的“诗言志”论包含着“情”的成分,所以这也是“诗言情”论。 C. 汉儒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诗歌偏于“道”、“义”,丧失了“情”。 D. 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后,文学创作冲破了汉儒“依五经以立义”的桎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运用例证法论证了先秦以来儒家都强调诗必须言志。 B. 文章分析汉以前的“言志”论,注重“志”与“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C. 文章使用对比法论证建安时代文学朝着抒情化、个性化、形式优美的方向发展。 D. 对于“诗缘情”,文章梳理先秦以来对诗的本质的不同认识,最后阐述它的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言志、言情、情志诸派虽争论数千年,但都是对诗本质特征的认识,并无优劣。 B. 新文学观念的逐步形成,是儒家的道德观与文学观念的对立和尖锐斗争的结果。 C.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束缚,人们只从诗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看待它。 D. 《文赋》集前人对诗歌本质探索之大成,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1. A 2. C 3. C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①设若有一位园神,他一定早己注意到了,这么多年我在这园里坐着,有时候是轻松快 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候栖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 时候又软弱,又迷茫。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 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 ②现在让我看看,它们迄今都是怎样编织在一起的吧。 ③你说,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 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是的,至少这是很关健的因素。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 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 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我说过,这一来我轻松多了, 自由多了。为什么要写作呢?作家是两个被人看重的字,这谁都知道。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 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 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开始的时候就是这样想,这不用保密,这些现在不用保密了 ④我带着本子和笔,到园中找一个最不为人打扰的角落,偷偷地写。要是有人走过来 我就把本子合上把笔叼在嘴里。我怕写不成反落得尷尬。我很要面子。可是你写成了,而且 发表了。人家说我写的还不坏,他们甚至说:真没想到你写得这么好:我心说你们没想到的 事还多着呢。我确实有整整一宿高兴得没合眼。结果你又发表了几篇,并且出了一点小名 可这时你越来越感到恐慌。我忽然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质,刚刚有点像个人了却又过了头, 像个人质,被一个什么阴谋抓了来当人质,不定哪天被处决,不定哪天就完蛋。你担心要不 了多久你就会文思枯竭,那样你就又完了。凭什么我总能写出小说来呢?凭什么那些适合作小 说的生活素材就总能送到一个截瘫者跟前来呢?人家满世界跑都有枯竭的危险,而我坐在这园 子里凭什么可以一篇接一篇地写呢?你又想到死了。我想见好就收吧。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 了太紧张了,太朝不保夕了。我为写作而活下来,要是写作到底不是我应该干的事,我想我 再活下去是不是太冒傻气了?你这么想着你却还在绞尽脑汁地想写。恐慌日甚一日,随时可能 完蛋的感觉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 生的好,不如压根儿没有这个世界的好。可你并没有去死。我又想到那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 可是不必着急的事并不证明是一件必要拖延的事呀?你总是决定活下来,这说明什么?是的 我还是想活。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可我不怕死,有时候我真的不怕死。有时候,一说对了。不怕死和想去死是两回事,有时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①设若有一位园神,他一定早已注意到了,这么多年我在这园里坐着,有时候是轻松快 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候栖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 时候又软弱,又迷茫。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 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 ②现在让我看看,它们迄今都是怎样编织在一起的吧。 ③你说,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 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是的,至少这是很关健的因素。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 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 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我说过,这一来我轻松多了, 自由多了。为什么要写作呢?作家是两个被人看重的字,这谁都知道。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 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 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开始的时候就是这样想,这不用保密,这些现在不用保密了。 ④我带着本子和笔,到园中找一个最不为人打扰的角落,偷偷地写。要是有人走过来, 我就把本子合上把笔叼在嘴里。我怕写不成反落得尷尬。我很要面子。可是你写成了,而且 发表了。人家说我写的还不坏,他们甚至说:真没想到你写得这么好:我心说你们没想到的 事还多着呢。我确实有整整一宿高兴得没合眼。结果你又发表了几篇,并且出了一点小名, 可这时你越来越感到恐慌。我忽然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质,刚刚有点像个人了却又过了头, 像个人质,被一个什么阴谋抓了来当人质,不定哪天被处决,不定哪天就完蛋。你担心要不 了多久你就会文思枯竭,那样你就又完了。凭什么我总能写出小说来呢?凭什么那些适合作小 说的生活素材就总能送到一个截瘫者跟前来呢?人家满世界跑都有枯竭的危险,而我坐在这园 子里凭什么可以一篇接一篇地写呢?你又想到死了。我想见好就收吧。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 了太紧张了,太朝不保夕了。我为写作而活下来,要是写作到底不是我应该干的事,我想我 再活下去是不是太冒傻气了?你这么想着你却还在绞尽脑汁地想写。恐慌日甚一日,随时可能 完蛋的感觉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 生的好,不如压根儿没有这个世界的好。可你并没有去死。我又想到那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 可是不必着急的事并不证明是一件必要拖延的事呀?你总是决定活下来,这说明什么?是的, 我还是想活。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可我不怕死,有时候我真的不怕死。有时候,一说对了 。不怕死和想去死是两回事,有时
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一生下来就不怕死的人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倒是怕活。可是怕活不等 于不想活呀?可我为什么还想活呢?因为你还想得到点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什么的, 比如说爱情,比如说,价值之类,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这不对吗?我不该得到点什么吗?没 说不该。可我为什么活得恐慌,就像个人质?后来你明白了,你明白你错了,活着不是为了 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你明白了这一点是在一个挺滑稽的时刻。那天你又说你不如死了 好,你的一个朋友劝你:你不能死你还得写呢,还有好多好作品等着你去写呢。这时候你忽 然明白了,你说: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或者说只是因为你还想活下去,你才 不得不写作。是的,这样说过之后我竟然不那么恐慌了。就像你看穿了死之后所得的那份轻 松?一个人质报复一场阴谋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自己杀死。我看出我得先把我杀死在市场上, 那样我就不用参加抢购题材的风潮了。你还写吗?还写。你真的不得不写吗?人都忍不住要为 生存找一些牢靠的理由。你不担心你会枯竭了?我不知道,不过我想,活着的问题在死前是完 不了的 ⑤这下好了,您不再恐慌了不再是个人质了,您自由了。算了吧你,我怎么可能自由呢? 别忘了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所以您得知道,消灭恐慌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灭欲望。可 是我还知道,消灭人性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消灭欲望。那么,是消灭欲望同时也消灭恐慌呢? 还是保留欲望同时也保留人生? ⑥我在这园子里坐着,我听见园神告诉我,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 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 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我在这园子里坐着,园 神成年累月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第六节,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段人称变换,既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又便于感情交流,増强抒情性。 B.节选部分在内容上以思辨为主,语言隽永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令人回味无穷 C.选文多用设问修辞手法,能够深刻地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引起读者的深思 D.作者不幸致残,十分苦闷,命运不断捉弄,如此生命体验,因而言辞激烈,愤慨不平 5.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罪孽 (2)福祉 6.结合全文及自身体会,回答作者在开头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一生下来就不怕死的人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倒是怕活。可是怕活不等 于不想活呀?可我为什么还想活呢?因为你还想得到点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什么的, 比如说爱情,比如说,价值之类,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这不对吗?我不该得到点什么吗?没 说不该。可我为什么活得恐慌,就像个人质?后来你明白了, 你明白你错了,活着不是为了 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你明白了这一点是在一个挺滑稽的时刻。那天你又说你不如死了 好,你的一个朋友劝你:你不能死你还得写呢,还有好多好作品等着你去写呢。这时候你忽 然明白了,你说: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或者说只是因为你还想活下去,你才 不得不写作。是的,这样说过之后我竟然不那么恐慌了。就像你看穿了死之后所得的那份轻 松?一个人质报复一场阴谋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自己杀死。我看出我得先把我杀死在市场上, 那样我就不用参加抢购题材的风潮了。你还写吗?还写。你真的不得不写吗?人都忍不住要为 生存找一些牢靠的理由。你不担心你会枯竭了?我不知道,不过我想,活着的问题在死前是完 不了的。 ⑤这下好了,您不再恐慌了不再是个人质了,您自由了。算了吧你,我怎么可能自由呢? 别忘了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所以您得知道,消灭恐慌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灭欲望。可 是我还知道,消灭人性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消灭欲望。那么,是消灭欲望同时也消灭恐慌呢? 还是保留欲望同时也保留人生? ⑥我在这园子里坐着,我听见园神告诉我,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 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 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我在这园子里坐着,园 神成年累月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第六节,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四段人称变换,既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又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 B. 节选部分在内容上以思辨为主,语言隽永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令人回味无穷。 C. 选文多用设问修辞手法,能够深刻地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引起读者的深思。 D. 作者不幸致残,十分苦闷,命运不断捉弄,如此生命体验,因而言辞激烈,愤慨不平。 5. 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罪孽:__________ (2)福祉:___________ 6. 结合全文及自身体会,回答作者在开头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答案】4.D5.(1).(1)罪孽是指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活着。对于作者而言 只是因为活着,才不得不写作;或者说只是因为还想活下去,才不得不写作。(2).(2) 福祉是指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作者而言,自己虽然身处轮椅,是一个身体伤残的人, 但却能通过写作,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 6.①作者认为: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 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让作者活下 去的是写作,通过写作,作者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 置。②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珍借生命,热爱生命,不能因个人的点挫折而舍弃生命。活 着是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活着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要想毁了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吧!”当问到网络对孩子的影响时,郑州市民张钊既生 气又无奈。张钊的儿子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今年是“小升初”的关键年,但孩子对网络的沉 迷令张钊十分忧心。 “有时孩子玩在兴头上连吃饭、睡觉都给忘了,现在只好把家里的手机、平板电脑密码 全都换掉,但这样也不行,孩子会给你讲条件,看两小时的书要玩半小时的游戏。”张钊很 无奈,玩手机成了孩子学习的唯一动力,成绩却直线下降。 除了荒废络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也是家长忧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太沉迷手游了,感觉要废了。”“我宅了几天一直玩手机感觉快瞎了。”“我也 是,而且熬夜玩得脸色差。”“我手指打出了一个泡,现在都要贴创可……”网上流传的 些沉迷网络后果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却反映了现实问题:过度沉迷网络会对青少年身心 发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摘自新华社《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观察:网络旋涡魅力多大?》 材料二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答案】4. D 5. (1). (1)罪孽是指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活着。对于作者而言, 只是因为活着,才不得不写作;或者说只是因为还想活下去,才不得不写作。 (2). (2) 福祉是指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作者而言,自己虽然身处轮椅,是一个身体伤残的人, 但却能通过写作,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 6. ①作者认为: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 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让作者活下 去的是写作,通过写作,作者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 置。②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能因个人的--点挫折而舍弃生命。活 着是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活着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要想毁了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吧!”当问到网络对孩子的影响时,郑州市民张钊既生 气又无奈。张钊的儿子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今年是“小升初”的关键年,但孩子对网络的沉 迷令张钊十分忧心。 “有时孩子玩在兴头上连吃饭、睡觉都给忘了,现在只好把家里的手机、平板电脑密码 全都换掉,但这样也不行,孩子会给你讲条件,看两小时的书要玩半小时的游戏。”张钊很 无奈,玩手机成了孩子学习的唯一动力,成绩却直线下降。 除了荒废络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也是家长忧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太沉迷手游了,感觉要废了。”“我宅了几天一直玩手机感觉快瞎了。”“我也 是,而且熬夜玩得脸色差。”“我手指打出了一个泡,现在都要贴创可……”网上流传的一 些沉迷网络后果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却反映了现实问题:过度沉迷网络会对青少年身心 发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摘自新华社《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观察:网络旋涡魅力多大?》 材料二: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30.00% 2350024.70% 19.60% 13.20%1510% 5.20%5.40%5.20%510% 10岁以下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其以上 ■2017.12m2018.06 材料三 日本的教育部门围绕中小瘾问题根据不同程度主要采取两类措施:第一类作为预防性手 段在瘾的讲座、演讲以及公开课等。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团队,让学生、监护人、教师等 都参与其中。一些学校在寒暑假时还以网瘾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高自主预防认识 和能力。除学校内的活动外,日本国家电视台NK还专门制作了很多与网瘾相关的电视节目, 其中也包括中国、韩国等国家在应对该问题时的对策等内容。除电视外,国家级报纸、杂志 以及普通出版物、DVD等也向社会宣传网瘾的毒害,从而进行预防。第二类是面向已经网络成 瘾的学生。如果程度尚轻一般采取集中野营的方式规范生活习惯、増加体能训练,丰富活动 内容,从而让络的过度使用。而对于网瘾严重的学生则采取住院治疗,由国家级研究机构的 专业人员进行干涉治疗。 摘自全球华语广播网 材料四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严 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 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 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体现了管理 部门的决心 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 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如何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体制机制?如何加强对网络游戏视 频等产品的监管审核?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把好防范网络沉迷的关口?这些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 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 摘自《人民日报·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
材料三: 日本的教育部门围绕中小瘾问题根据不同程度主要采取两类措施:第一类作为预防性手 段在瘾的讲座、演讲以及公开课等。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团队,让学生、监护人、教师等 都参与其中。一些学校在寒暑假时还以网瘾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高自主预防认识 和能力。除学校内的活动外,日本国家电视台 NHK 还专门制作了很多与网瘾相关的电视节目, 其中也包括中国、韩国等国家在应对该问题时的对策等内容。除电视外,国家级报纸、杂志 以及普通出版物、DVD 等也向社会宣传网瘾的毒害,从而进行预防。第二类是面向已经网络成 瘾的学生。如果程度尚轻一般采取集中野营的方式规范生活习惯、增加体能训练,丰富活动 内容,从而让络的过度使用。而对于网瘾严重的学生则采取住院治疗,由国家级研究机构的 专业人员进行干涉治疗。 摘自全球华语广播网 材料四: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严 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 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 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体现了管理 部门的决心。 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 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如何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体制机制?如何加强对网络游戏视 频等产品的监管审核?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把好防范网络沉迷的关口?这些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 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 摘自《人民日报·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
7.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郑州市民张钊的例子,证明网络会对当今社会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产生不可估量影响 B.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中国网民人口越来越多,每个年龄阶段网民人口占比有增加。 C.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 D.日本采取的集中野营的方式,可以规范生活习惯、增加体能,有效治愈网络成瘾者。 8.下列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材料列举网上流传的一些沉迷网络后果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青少年对网络沉 迷已有所觉 B.材料表明,随着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网络游戏已经走上了健 康发展的道路。 C.日本经验告诉我们,由国家级研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干涉,就可以提高瘾的认识和能力。 D.从材料看,青少年网络沉迷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更是一个 亟需解决的问题 9.综合四则材料,就我国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提几点建议。 【答案】7.C8.D 9.①家长要加强监督,防止孩子沉迷网络:②国家加强行业监管,规范网络游戏市场;③教 育部门要正确引导青少年行为,提高青少年预防认识和能力:④加强舆论宣传,协调各个部 门,防范青少年网络沉迷。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日:“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日:“呜呼!此吾故人陈糙季常也,何为而在此?”友也 子态矍然余所以奀此煮余眚之故億而不簽仰而笑呼金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
7. 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州市民张钊的例子,证明网络会对当今社会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产生不可估量影响。 B.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中国网民人口越来越多,每个年龄阶段网民人口占比有增加。 C. 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其中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 D. 日本采取的集中野营的方式,可以规范生活习惯、增加体能,有效治愈网络成瘾者。 8. 下列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 材料列举网上流传的一些沉迷网络后果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青少年对网络沉 迷已有所觉悟。 B. 材料表明,随着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网络游戏已经走上了健 康发展的道路。 C. 日本经验告诉我们,由国家级研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干涉,就可以提高瘾的认识和能力。 D. 从材料看,青少年网络沉迷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更是一个 亟需解决的问题。 9. 综合四则材料,就我国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提几点建议。 【答案】7. C 8. D 9. ①家长要加强监督,防止孩子沉迷网络;②国家加强行业监管,规范网络游戏市场;③教 育部门要正确引导青少年行为,提高青少年预防认识和能力;④加强舆论宣传,协调各个部 门,防范青少年网络沉迷。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日:“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日:“呜呼!此吾故人陈糙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 子杰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億而不簽仰而笑呼金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
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 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 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 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苏东坡文集事略》卷一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B.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D.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 B.闾里,本文指乡里。贾公彦解释说:“在六乡则二十五家为闾,在六遂则二十五家为里” C.谪,降职并外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谪守巴陵郡”,同义的词还有贬、放、迁等 D.河北,黄河以北。古文中的河一般指黄河,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 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 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 含有对方山子的赞扬之意 D.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已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 作者当时心态的折射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 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 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 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苏东坡文集事略》卷一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B.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C.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D.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字子瞻,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 就。 B. 闾里,本文指乡里。贾公彦解释说:“在六乡则二十五家为闾,在六遂则二十五家为里”。 C. 谪,降职并外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谪守巴陵郡”,同义的词还有贬、放、迁等。 D. 河北,黄河以北。古文中的河--般指黄河,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 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 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 含有对方山子的赞扬之意。 D. 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已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 作者当时心态的折射。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方山子传》) 【答案】10.D11.C12.A 13.(1)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 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2)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众奴仆却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翻译: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逸高人。他年轻的时候非常仰慕朱家、郭解这些西汉游 侠的为人,乡间的游侠都很尊崇他。他年龄稍大些后,改变志向,发奋读书,想凭借学识在 世上施展抱负,但始终没有遇到机会。晚年时,他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一个叫岐亭的地 方。他住在茅屋里,吃粗茶淡饭,不与世人往来。他舍弃了原来乘坐的车马,毁掉了读书人 的帽子和衣服,徒步行走在山中,没有人认识他。有人看见他戴的帽子是方形且高耸着的, 就说:“这不是古时候那种‘方山冠’的样式吗?”于是叫他“方山子”。 我被贬谪到黄州,路过岐亭时,恰巧遇见方山子。我说:“哎呀!这是我的老朋友陈糙 陈季常啊!你为什么在这里呢?”方山子也惊异地看着我,问我为什么到这里来。 我告诉他其中的原因。他先是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招呼我去他家留宿。我看到他 家里空荡无物,可是妻子、儿女、男仆、婢女都显出满足、快乐的神态。 我见此已是惊讶万分。我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喜欢酗酒、爱好击剑,挥金如土。十 九年前,我在岐山,看见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携带着两套弓箭,在西山游玩射猎 一只鹊鸟在他前方飞过,(古诗百科)他让随从追着射鹊鸟,没有射中。方山子催促坐骑, 马当先,一箭就射中猎物。于是,他和我就在马上畅谈起用兵之道和古今成败之理,白诩为 代豪杰。这些事情到如今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他那种精明剽悍的神情,仍然出现在眉 宇之间,这样的他怎么会像是山野之中的隐逸之人呢? 方山子家族世代都有功勋,按照制度他可以通过荫补来获取官职。假使他在官场中参与 政事,现在已经能够显扬名声了。他的家在洛阳,园林宅邸都很壮阔富丽,能够和公侯的府 第相提并论。他家在黄河北岸还有田产,每年都可收入千匹丝帛,足可以让他过上富足安乐 的生活。可是,这些他都抛弃不要,自己来到穷山僻壤,如果得不到乐趣的话,他能这样做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多有奇异的人,他们往往假装癫狂、浑身涂满污物,可是无法见 到他们,方山子也许见过他们吧?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方山子传》)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 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2)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众奴仆却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翻译: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逸高人。他年轻的时候非常仰慕朱家、郭解这些西汉游 侠的为人,乡间的游侠都很尊崇他。他年龄稍大些后,改变志向,发奋读书,想凭借学识在 世上施展抱负,但始终没有遇到机会。晚年时,他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一个叫岐亭的地 方。他住在茅屋里,吃粗茶淡饭,不与世人往来。他舍弃了原来乘坐的车马,毁掉了读书人 的帽子和衣服,徒步行走在山中,没有人认识他。有人看见他戴的帽子是方形且高耸着的, 就说: “这不是古时候那种‘方山冠’的样式吗?”于是叫他“方山子”。 我被贬谪到黄州,路过岐亭时,恰巧遇见方山子。我说: “哎呀!这是我的老朋友陈糙 陈季常啊!你为什么在这里呢?”方山子也惊异地看着我,问我为什么到这里来。 我告诉他其中的原因。他先是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招呼我去他家留宿。我看到他 家里空荡无物,可是妻子、儿女、男仆、婢女都显出满足、快乐的神态。 我见此已是惊讶万分。我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喜欢酗酒、爱好击剑,挥金如土。十 九年前,我在岐山,看见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携带着两套弓箭,在西山游玩射猎, 一只鹊鸟在他前方飞过,(古诗百科)他让随从追着射鹊鸟,没有射中。方山子催促坐骑,一 马当先,一箭就射中猎物。于是,他和我就在马上畅谈起用兵之道和古今成败之理,白诩为 一代豪杰。这些事情到如今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他那种精明剽悍的神情,仍然出现在眉 宇之间,这样的他怎么会像是山野之中的隐逸之人呢? 方山子家族世代都有功勋,按照制度他可以通过荫补来获取官职。假使他在官场中参与 政事,现在已经能够显扬名声了。他的家在洛阳,园林宅邸都很壮阔富丽,能够和公侯的府 第相提并论。他家在黄河北岸还有田产,每年都可收入千匹丝帛,足可以让他过上富足安乐 的生活。可是,这些他都抛弃不要,自己来到穷山僻壤,如果得不到乐趣的话,他能这样做 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多有奇异的人,他们往往假装癫狂、浑身涂满污物,可是无法见 到他们,方山子也许见过他们吧?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①袜划:即划袜,穿着袜子不穿鞋。 1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纤纤出素手”,用来形容女子的手小巧或细长柔美。 B.词的上片,作者从正面进行描摹,运用了动作和肖像描写,使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C.最后一句化用唐人韩堡“见客人来和笑走”句,女子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D.词人善写爱情,这首词也不例外,全词通过叙事,也展示了女子的情怀 15.结合全词分析诗歌中的女子形象 【答案】14.B15.①本词刻画了一个娇弱美丽、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②上片勾勒出少 女荡完秋千后的娇美神态。“起来慵整纤纤手”、“薄汘轻衣透”、“露浓花瘦”都写出了 女子娇弱美丽的神态。③下片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袜 划金钗溜”,写出了女子匆忙惶遽时的表情;借“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一细 节掩饰自己,以便偷偷地看几眼。 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2)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既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 是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2).思而不学则殆(3).层林浸染(4).百舸 争流(5).风萧萧兮易水寒(6).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①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①袜划:即划袜,穿着袜子不穿鞋。 14.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纤纤出素手”,用来形容女子的手小巧或细长柔美。 B. 词的上片,作者从正面进行描摹,运用了动作和肖像描写,使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C. 最后一句化用唐人韩堡“见客人来和笑走”句,女子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D. 词人善写爱情,这首词也不例外,全词通过叙事,也展示了女子的情怀。 15. 结合全词分析诗歌中的女子形象。 【答案】14. B 15. ①本词刻画了一个娇弱美丽、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②上片勾勒出少 女荡完秋千后的娇美神态。“起来慵整纤纤手”、“薄汗轻衣透”、“露浓花瘦”都写出了 女子娇弱美丽的神态。③下片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袜 划金钗溜”,写出了女子匆忙惶遽时的表情;借“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一细 节掩饰自己,以便偷偷地看几眼。 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 , _____ (2)看万山红遍,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既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学而不思则罔 (2). 思而不学则殆 (3). 层林浸染 (4). 百舸 争流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