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州市第七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六周抽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尽管 尽早 尽可能 尽心竭力 B、乌兔 乌纱 乌拉草 子虚乌有 C、夹衣 夹层 夹肢窝 夹七夹八 D、喷薄 喷嚏 喷气式 喷云吐雾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蒙蔽 风采 侦查兵 大才小用 诋毁 折叠 钉扣子 堕落腐化 C、福分 返工 井冈山 作风肤浅 D、彗星 具备 反光镜 偷工简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不是对每一个方面、问题、种类作事无巨细的论说,而是钩玄提要,索隐发微。 B、他一向自视甚高,对任何人的意见都一律反对,尽是瞧不起的话,不赞一词。 C、不过鉴于中国经济整体受损程度不高,中国的相对实力将获得壮大 D、“兵进亚丁湾”,成为岁末年初的最大新闻之一。“海军”、“海盗”、“护航”、“航母” 亦成为撩拨亿万国人的关键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呼延赞扬名沙场、马革裹尸的抱负的落空,是因为宋朝放弃对外开疆拓土的追求, 转向日益强调内部建设与崇尚文治的朝政路线使然, B、他也认为,由权威部门把相关的统计数字公诸于世是最理想的,但对于是否真能尽 快实现,他认为有一定难度。 C、“折腾”对于屡次经受“运动”的国人并不陌生,建国后的“折腾”就是在内部制造矛盾 D、尽管火箭总经理莫雷已经表示,火箭仍将围绕姚明打造球队,不过,NBA并不相 信承诺,火箭完全可能会在本赛季结束后交易姚明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针对南海出现的新情况,外交部发言人说,我们希望有关各方切实遵守“南海各方
广东高州市第七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第六周抽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尽.管 尽.早 尽.可能 尽.心竭力 B、乌.兔 乌.纱 乌.拉草 子虚乌.有 C、夹.衣 夹.层 夹.肢窝 夹.七夹八 D、喷.薄 喷.嚏 喷.气式 喷.云吐雾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蒙蔽 风采 侦查兵 大才小用 B、诋毁 折叠 钉扣子 堕落腐化 C、福分 返工 井冈山 作风肤浅 D、彗星 具备 反光镜 偷工简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不是对每一个方面、问题、种类作事无巨细的论说,而是钩玄提要 ....,索隐发微。 B、他一向自视甚高,对任何人的意见都一律反对,尽是瞧不起的话,不赞一词 ....。 C、不过鉴于..中国经济整体受损程度不高,中国的相对实力将获得壮大。 D、“兵进亚丁湾”,成为岁末年初的最大新闻之一。“海军”、“海盗”、“护航”、“航母” 亦成为撩拨..亿万国人的关键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呼延赞扬名沙场、马革裹尸的抱负的落空,是因为宋朝放弃对外开疆拓土的追求, 转向日益强调内部建设与崇尚文治的朝政路线使然。 B、他也认为,由权威部门把相关的统计数字公诸于世是最理想的,但对于是否真能尽 快实现,他认为有一定难度。 C、“折腾”对于屡次经受“运动”的国人并不陌生,建国后的“折腾”就是在内部制造矛盾。 D、尽管火箭总经理莫雷已经表示,火箭仍将围绕姚明打造球队,不过,NBA 并不相 信承诺,火箭完全可能会在本赛季结束后交易姚明。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针对南海出现的新情况,外交部发言人说,我们希望有关各方切实遵守“南海各方
行为宣言”,不要采取可能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的行为。 B、按照国际上的标准,一般将未开通或开通后平均每月使用频次少于4次(含4次) 的信用卡定为“睡眠卡”。 C、温家宝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 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繁荣稳定 D、今年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 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牛郎织女》传说的蕴含与流传的广泛性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孕育时间最久,产生时代最早,最集中 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在海内外影响最大的一个。无论从哪-一 个方面说,这在世界民间传说中都是少见的。说它孕育时间最久,因为它的两个主要人物的 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两个祖先;说它产生时代最早,因为它 的故事产生于秦汉之际,定形于汉代末年;说它最集中而典型的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 文化的特征,因为故事的两个人物牛郎、织女事实上是我国从史前时代直至近代农业经济社 会中男耕女织的社会特征的代表。中国长久的农业经济在世界上是比较典型的,而《牛郎织 女》的传说故事正反映了这一特征;故事中的王母或玉帝既是家长的象征,又是国家政府的 象征,又是神灵的象征,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中国的男子,普 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 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以至土地 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为鬼神系统(神权)至 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那么,《牛郎织女》故 事中的玉帝或王母,便是政权、族权、神权的代表,是中国农民几干年中所受压迫力量的象 征。相对来说,夫权的统治在广大劳动人民中不象上层统治阶级中那样突出,因为在农业劳 动中男女双方都从事劳动,因而在家中也都有发言权。而且,劳动人民是热爱自由的,所以 在这个故事中,不但没有男子对妇女的压迫、歧视的情节,而是表现出他们共同为争取自由
行为宣言”,不要采取可能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的行为。 B、按照国际上的标准,一般将未开通或开通后平均每月使用频次少于 4 次(含 4 次) 的信用卡定为“睡眠卡”。 C、温家宝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 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繁荣稳定。 D、今年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 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牛郎织女》传说的蕴含与流传的广泛性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孕育时间最久,产生时代最早,最集中 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在海内外影响最大的一个。无论从哪一 个方面说,这在世界民间传说中都是少见的。说它孕育时间最久,因为它的两个主要人物的 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两个祖先;说它产生时代最早,因为它 的故事产生于秦汉之际,定形于汉代末年;说它最集中而典型的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 文化的特征,因为故事的两个人物牛郎、织女事实上是我国从史前时代直至近代农业经济社 会中男耕女织的社会特征的代表。中国长久的农业经济在世界上是比较典型的,而《牛郎织 女》的传说故事正反映了这一特征;故事中的王母或玉帝既是家长的象征,又是国家政府的 象征,又是神灵的象征,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中国的男子,普 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 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以至土地 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为鬼神系统(神权)。至 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那么,《牛郎织女》故 事中的玉帝或王母,便是政权、族权、神权的代表,是中国农民几千年中所受压迫力量的象 征。相对来说,夫权的统治在广大劳动人民中不象上层统治阶级中那样突出,因为在农业劳 动中男女双方都从事劳动,因而在家中也都有发言权。而且,劳动人民是热爱自由的,所以 在这个故事中,不但没有男子对妇女的压迫、歧视的情节,而是表现出他们共同为争取自由
幸福的生活进行不懈努力的状况,反映岀对爱情的无限忠贞。这种精神,同大量民歌中所反 映的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这个传说还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所谓们门当户对的门阀制 度和门第观念的批判;作为农民形象代表的牛郎以王母的孙女为妻,也反映了上层社会中妇 女没有地位,男子对女子缺乏真诚爱情,因而青年妇女更希望与淳朴的农民为妻的实际。这 些都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深层的问题,已涉及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说它是 我国民间传说故事中流传最广的一个,因为它不仅在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广大地区,包括 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南方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他们的流传版本,同时在日 本、韩国、越南、东南亚地区也广泛流传。比如日本不但牛郎织女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且有 不少诗歌作品歌唱这个故事,据我们初步掌握,就有100多首。而且,在日本的仙台,七月 七日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带动了仙台的旅游文化。说它影响最大,因为它形成了流传两 千多年,涉及好几个国家的“七夕节。由此产生了无法统计的诗、词、曲、赋、文作品和小 说、曲艺、戏剧。历代咏牛郎织女的诗作数不胜数,我国的各个剧种中也都有《天河配》 《牛郎织女》的剧目 (选自《先周历史与牵牛传说》,2009年第1期《人文杂志》) 6、下列对题目中“蕴含”一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郎织女》两个主要人物的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 两个祖先。 B、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深层的问题。 C、《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涉及到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 D、《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并流传了两千多年 7、对“最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的依据的理解,不准确的 项是() A、牛郎、织女是我国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的社会特征的代表 B、故事中的王母和玉帝象征了家长,也象征着国家,更象征了神灵 C、故事反映了上层社会中青年妇女没有地位,男子对女子缺乏真爱,而青年妇女更希 望与淳朴的农民为妻的实际状况 D、它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南方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流传版本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幸福的生活进行不懈努力的状况,反映出对爱情的无限忠贞。这种精神,同大量民歌中所反 映的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这个传说还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所谓“门当户对”的门阀制 度和门第观念的批判;作为农民形象代表的牛郎以王母的孙女为妻,也反映了上层社会中妇 女没有地位,男子对女子缺乏真诚爱情,因而青年妇女更希望与淳朴的农民为妻的实际。这 些都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深层的问题,已涉及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说它是 我国民间传说故事中流传最广的一个,因为它不仅在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广大地区,包括 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南方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他们的流传版本,同时在日 本、韩国、越南、东南亚地区也广泛流传。比如日本不但牛郎织女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且有 不少诗歌作品歌唱这个故事,据我们初步掌握,就有 100 多首。而且,在日本的仙台,七月 七日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带动了仙台的旅游文化。说它影响最大,因为它形成了流传两 千多年,涉及好几个国家的“七夕节”。由此产生了无法统计的诗、词、曲、赋、文作品和小 说、曲艺、戏剧。历代咏牛郎织女的诗作数不胜数,我国的各个剧种中也都有《天河配》、 《牛郎织女》的剧目。 (选自《先周历史与牵牛传说》,2009 年第 1 期《人文杂志》) 6、下列对题目中“蕴含”一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牛郎织女》两个主要人物的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 两个祖先。 B、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深层的问题。 C、《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涉及到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 D、《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并流传了两千多年。 7、对“最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的依据的理解,不准确的 一项是( ) A、牛郎、织女是我国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的社会特征的代表 B、故事中的王母和玉帝象征了家长,也象征着国家,更象征了神灵。 C、故事反映了上层社会中青年妇女没有地位,男子对女子缺乏真爱,而青年妇女更希 望与淳朴的农民为妻的实际状况。 D、它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南方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流传版本。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牛郎织女的传说孕育于原始社会末期秦人与周人的两个祖先,产生于秦汉之际,定 形于汉代末年 B、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世界上比较典型而长久的 C、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对所谓门当户对的门阀制度和门第观念的批判。 D、《牛郎织女》所表现出的对爱情的无限忠贞是中国古代民歌共同的主题。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没有男子对妇女的压迫、歧视的情节,这表明,夫权的统治 在上层统治阶级中比在劳动人民中相对突出 B、在日本仙台,七月七日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它带动了当地的中国文化旅游。 C、《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广泛流传,甚至出现不少歌唱这个故事 的诗歌 D、农业社会中,男子的社会地位受到了同样从事劳动的妇女的挑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古今论湅,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 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日: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 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 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 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 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 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 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 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 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波Φ之论,虽然,施之忠臣 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 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
A、牛郎织女的传说孕育于原始社会末期秦人与周人的两个祖先,产生于秦汉之际,定 形于汉代末年。 B、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世界上比较典型而长久的。 C、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对所谓“门当户对”的门阀制度和门第观念的批判。 D、《牛郎织女》所表现出的对爱情的无限忠贞是中国古代民歌共同的主题。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没有男子对妇女的压迫、歧视的情节,这表明,夫权的统治 在上层统治阶级中比在劳动人民中相对突出。 B、在日本仙台,七月七日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它带动了当地的中国文化旅游。 C、《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广泛流传,甚至出现不少歌唱这个故事 的诗歌。 D、农业社会中,男子的社会地位受到了同样从事劳动的妇女的挑战。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 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 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 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 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 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 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 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 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 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 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 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
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 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 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 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詖(bi):不正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焦解衣危论 危:正直 C、此理而谕之也谕:使明白 B、致君之道尽于此矣致:达到 D、常与讽而少直与:赞同,赞成 l1、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B、②④⑤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 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 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作者在文末表示,自己将学习龙逢、比干的忠心,学习苏秦、张仪的游说方法,用 以进谏时取法。 、本文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分)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4分)
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 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 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 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诐(bì):不正 10 、 对 下 列 各 句 中 加 点 的 词 的 解 释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 A、茅焦解衣危.论 危:正直 C、此理而谕.之也 谕:使……明白 B、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致:达到 D、常与.讽而少直 与:赞同,赞成 11、 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 ( )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12 、 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分 析 概 括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 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 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作者在文末表示,自己将学习龙逢、比干的忠心,学习苏秦、张仪的游说方法,用 以进谏时取法。 D、本文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 分)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4 分)
(3)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北斋雨后①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①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这首诗表现了文同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作出简析(4分) (2)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元同诗中的“野性”作注,简要 说明理由。(4分 15、填空(6分) (1)“鸟”在古典诗词中,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月明星 稀, ”让曹操的求贤建功之心彰著天下 ,池鱼思 故渊”是久困樊笼的陶潜对自然的渴望;“ 雄飞雌从绕林间”是李 白对蜀道之难的摹画:“风急天高猿啸哀, 是杜甫对夔门秋色的点缀。 (2)《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的代表作品 (3)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品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门半开半闭,如秋之眸 立秋了,吃过这些饺子,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 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 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
(3)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北斋雨后① 文 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①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这首诗表现了文同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作出简析(4 分) (2)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元同诗中的“野性”作注,简要 说明理由。(4 分) 15、填空(6 分) (1)“鸟”在古典诗词中,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月明星 稀, ”让曹操的求贤建功之心彰著天下;“ ,池鱼思 故渊”是久困樊笼的陶潜对自然的渴望;“ ,雄飞雌从绕林间”是李 白对蜀道之难的摹画;“风急天高猿啸哀, ”是杜甫对夔门秋色的点缀。 (2)《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的代表作品。 (3)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品《 》。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门半开半闭,如秋之眸。 立秋了,吃过这些饺子,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 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 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
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 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 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因为叶子落了, 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 力竭地挽留,青舂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的狼藉。 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束当成一次惬意的 旅行。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 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 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拣,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 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 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舂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舂的遗骸、无法言 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 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 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 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
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 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 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因为叶子落了, 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 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的狼藉。 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束当成一次惬意的 旅行。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 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 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拣,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 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 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 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 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 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 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
着祖父吧。毎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 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 的云,轻轻地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 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 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 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 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 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孑的生命中,风往往扮 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做一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 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它都只是去和风窃窃 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 珍重!
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 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 的云,轻轻地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 云里。 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 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 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 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 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 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做一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 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它都只是去和风窃窃 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 珍重!
(选自《读者》2009.6) 文章开头写秋景,描绘了一个哀愁凄冷的景象,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根据全文综合分析,祖母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4分) 18、“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地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 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19、简要分析一下本文的思路。(6分 六、(12分) 20、(4分)不同的人物形象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一个人物的性格也是多侧面的,欣赏人 物形象时,要抓住其主要特征。仿照下面的例子,在王道士、祥林嫂、周朴园三个人物 形象中任选一个,写一段符合这一观点的赏析文字。 例如:茶馆主人王利发,对贫苦的劳动人民有一定同情,对黑暗势力也有不满和憎恶, 但他谨守祖训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采取不同 的态度。因此,他的主要特征是圆滑、世故和自私。 21、(4分)根据下列材料,在横线上写出符合语境的话。 一位同学去找班主任汇报自己的工作计划”,那位平时极善言辞的老师显得有点矜 持,一直没说什么,但这位同学不得不承认,老师一直是在用听同他交谈”。老师微 笑着,不时轻轻点头,“嗯”,“讲下去”,或让他重复某些内容。在整个交谈中,老师的 目光时时与学生接触,那视线的短暂交织似乎在说 老师的尊重、肯定和赞赏的鼓励下,这位同学很顺畅地和盘托出了他的计划,而且临时 又提出了许多新的、有创意的构想。 22、(4分)参考下面提供的资料,以现代化城市需要草地为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1)人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每天都吸收大量的氧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氧气仅占空气的20%左右。 (3)有人算过,地球上的空气如果得不到补充,500年就用完了 (4)科学家们分析,每公顷草地每天能吸收900公斤二氧化碳,制造出600公斤氧气。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假如给你—枚硬币你如何用它遮住世界?答案很简单,把硬币 放在眼前。很多时候,我们不正是被一枚硬币遮住了整个视线?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我们认识世界、对待人生的态度、方
(选自《读者》2009.6) 16、文章开头写秋景,描绘了一个哀愁凄冷的景象,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17、根据全文综合分析,祖母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4 分) 18、“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地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 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 分) 19、简要分析一下本文的思路。(6 分) 六、(12 分) 20、(4 分)不同的人物形象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一个人物的性格也是多侧面的,欣赏人 物形象时,要抓住其主要特征。仿照下面的例子,在王道士、祥林嫂、周朴园三个人物 形象中任选一个,写一段符合这一观点的赏析文字。 例如:茶馆主人王利发,对贫苦的劳动人民有一定同情,对黑暗势力也有不满和憎恶, 但他谨守祖训“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采取不同 的态度。因此,他的主要特征是圆滑、世故和自私。 21、(4 分)根据下列材料,在横线上写出符合语境的话。 一位同学去找班主任汇报自己的“工作计划”,那位平时极善言辞的老师显得有点矜 持,一直没说什么,但这位同学不得不承认,老师一直是在用“听”同他“交谈”。老师微 笑着,不时轻轻点头,“嗯”,“讲下去”,或让他重复某些内容。在整个交谈中,老师的 目光时时与学生接触,那视线的短暂交织似乎在说: 。在 老师的尊重、肯定和赞赏的鼓励下,这位同学很顺畅地和盘托出了他的计划,而且临时 又提出了许多新的、有创意的构想。 22、(4 分)参考下面提供的资料,以现代化城市需要草地为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1)人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每天都吸收大量的氧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氧气仅占空气的 20%左右。 (3)有人算过,地球上的空气如果得不到补充,500 年就用完了。 (4)科学家们分析,每公顷草地每天能吸收 900 公斤二氧化碳,制造出 600 公斤氧气。 七、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假如给你一枚硬币你如何用它遮住世界?答案很简单,把硬币 放在眼前。很多时候,我们不正是被一枚硬币遮住了整个视线?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我们认识世界、对待人生的态度、方
法。自选角度,以“障眼的硬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A、读音依次为:jin,jin,jn,jn;B、乌拉草念wu,其余念wu:C、夹肢窝念ga, 其余念ja;D、pen) 2、B。(A、查一察材一才C、肤一浮D、简一减) 3、B。(A、钩玄提要:探求精深的道理,提取要义。B、不赞一词:文章写得好,别人 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C、鉴于: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前一分句,指出 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D、撩拨:挑逗、招惹) 4、D。(A、去掉“因为”;B、“公诸于世”中“‘诸”就是“之于”的意思;C、“折腾”对于屡次经 受“运动”的国人来说) 5、A。(“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一个协议,应使用《》) 6、D。(这个信息是说明“流传的广泛性”的,而且原文是说“形成了流传两千多年、涉及好 几个国家的“七夕节””) 7、D。(这个信息是“说它是我国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的依据) 8、C。(A、原文说“两个主要人物的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两 个祖先”;B、原文说“中国长久的农业经济在世界上是比较典型的”不能理解成“中国的 农业经济是世界上比较长久的”:D、原文说:“同大量民歌中所反映的精神是一致的”。) 9、A。(B、原文只说“带动了仙台的旅游文化”;C、原文信息表明“出现诗歌只是在日本” D、原文说“也都有发言权”,而且夫权统治只是相对地说没有上层统治阶段中那么突出) 10、B。致:向君王表达建议,劝谏 ll、C。③不是进谏方法:⑤不是作者认为正确的五种方法, 12、D。“比喻论证”有误。 13、见译文 14、(1)雨后清景、品茗赏画,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引起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回 忆 (2)可以。两首诗都表现出了一种脱离官场俗务的自由舒畅,都在景物描写中表现出 自己闲适惬意的情怀 不能:陶:彻底放弃,身心融于自然的畅快
法。自选角度,以“障眼的硬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D。(A、读音依次为:jǐn,jǐn,jìn,jìn;B、乌拉草念 wù,其余念 wū;C、夹肢窝念 gā, 其余念 jiá;D、pēn) 2、B。(A、查-察 材-才 C、肤-浮 D、简-减) 3、B。(A、钩玄提要:探求精深的道理,提取要义。 B、不赞一词:文章写得好,别人 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C、鉴于: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前一分句,指出 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 D、撩拨:挑逗、招惹) 4、D。(A、去掉“因为”;B、“公诸于世”中“诸”就是“之于”的意思;C、“折腾”对于屡次经 受“运动”的国人来说) 5、A。(“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一个协议,应使用《 》) 6、D。(这个信息是说明“流传的广泛性”的,而且原文是说“形成了流传两千多年、涉及好 几个国家的‘七夕节’”) 7、D。(这个信息是“说它是我国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的依据) 8、C。(A、原文说“两个主要人物的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两 个祖先”;B、原文说“中国长久的农业经济在世界上是比较典型的”不能理解成“中国的 农业经济是世界上比较长久的”;D、原文说:“同大量..民歌中所反映的精神是一致的”。) 9、A。(B、原文只说“带动了仙台的旅游文化”;C、原文信息表明“出现诗歌只是在日本”; D、原文说“也都有发言权”,而且夫权统治只是相对地说没有上层统治阶段中那么突出) 10、B。致:向君王表达建议,劝谏。 11、C。③不是进谏方法;⑤不是作者认为正确的五种方法。 12、D。“比喻论证”有误。 13、见译文。 14、(1)雨后清景、品茗赏画,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引起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回 忆。 (2)可以。两首诗都表现出了一种脱离官场俗务的自由舒畅,都在景物描写中表现出 自己闲适惬意的情怀。 不能:陶:彻底放弃,身心融于自然的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