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二中2008—20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长嗟(jl)石扉(fei)魂悸(j)穿着(zho) B、铮铮( zheng)管弦(xidn)贾人(g)迁谪(zhe) C、浣女(wan)霜(bing)潦倒(lio)松柏(bai) D、暮(ai)纶巾(guan)荠麦(q1)凝噎(ye)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裂缺霹雳 青瞑浩荡 迷花倚石 渌水荡漾 B、漂沦憔悴 转徙江湖 忧愁暗恨 轻拢漫捻 C、竹喧莲动 渚清沙白 映阶碧草 山围周遭 D、雕栏玉砌 良辰美景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3、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 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 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 这种景象,徐志摩看了 定大呼过瘾,朱自清可能会吓得脸色惨白 ①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②或者说一个个结实的莲蓬多已雕塑成 ③小者如掌,大者如鼓,④大者如鼓,小者如掌, ⑤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⑥声势相当慑人,节奏急迫而多变化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③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落实本校向"希望工程"、"烛光工程"捐助的事,他一大早就召集三个学校的领导人 研究这件事。 B、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行已经规划了几十年。中国如今进行实际的载人宇宙飞船发射 使得西方一些评论家再次提出中国威胁论"的论断 C、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确保司法系统公正执法,有效遏制司法队伍 中的腐败现象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问题,已是 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D、该校注意从日常行为规范人手,引导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文明处事的 自觉性和主动性。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1页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 1 页 共 12 页 广水二中 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 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嗟. (jiē ) 石扉.(fēi) 魂悸. ( jì) 穿着.(zháo) B、铮铮. (zhēng) 管弦.(xián ) 贾.人 (gǔ) 迁谪.(zhé) C、浣.女 (wǎn ) 霜鬓.(bìng ) 潦.倒 (liáo) 松柏.(bǎi) D、暮霭. (ǎi ) 纶.巾(guān) 荠.麦 (qí) 凝噎.(yē)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裂缺霹雳 青瞑浩荡 迷花倚石 渌水荡漾 B、漂沦憔悴 转徙江湖 忧愁暗恨 轻拢漫捻 C、竹喧莲动 渚清沙白 映阶碧草 山围周遭 D、雕栏玉砌 良辰美景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3、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 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 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 这种景象,徐志摩看了一 定大呼过瘾,朱自清可能会吓得脸色惨白…… ① 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 ② 或者说一个个结实的莲蓬多已雕塑成。 ③ 小者如掌,大者如鼓, ④ 大者如鼓,小者如掌, ⑤ 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⑥ 声势相当慑人,节奏急迫而多变化。 A. 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落实本校向"希望工程"、"烛光工程"捐助的事,他一大早就召集三个学校的领导人 研究这件事。 B、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行已经规划了几十年。中国如今进行实际的载人宇宙飞船发射, 使得西方一些评论家再次提出"中国威胁论"的论断。 C、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确保司法系统公正执法,有效遏制司法队伍 中的腐败现象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问题,已是 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D、该校注意从日常行为规范人手,引导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文明处事的 自觉性和主动性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卧龙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熊猫种群和众多的野生熊猫(56头,占世界 85%),自由栖息着上千个各种动物家庭,生长着近2500种高山植物 B.家庭暴力主要包括人身伤害、精神摧残、以暴力相威胁、限制他人行动自由等。 除肢体暴力外,精神虐待被称为家庭“冷暴力”。 C.沈阳和深圳,一北一南,迥然不同的两个地域,迥然不同的两种经济模式,如今 却面临着同样的窘境一一技术工人缺口。 D.陶渊明对读书有独到的见解。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 会意,便欣然忘食。”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 左忠毅公逸事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日:“吾诸儿 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饞, 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 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 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 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奷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 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岀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毎有警,辄数 月不就寝,使将土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2页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 2 页 共 12 页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卧龙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熊猫种群和众多的野生熊猫(56 头,占世界 85%),自由栖息着上千个各种动物家庭,生长着近 2500 种高山植物。 B.家庭暴力主要包括人身伤害、精神摧残、以暴力相威胁、限制他人行动自由等。 除肢体暴力外,精神虐待被称为家庭“冷暴力”。 C.沈阳和深圳,一北一南,迥然不同的两个地域,迥然不同的两种经济模式,如今 却面临着同样的窘境——技术工人缺口。 D.陶渊明对读书有独到的见解。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 会意,便欣然忘食。”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6-8 题 左忠毅公逸事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 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 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 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 “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 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 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 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
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 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6、选出词义有误的一项:() A、久之,闻左公被炮烙被:遭受 B.史噤不敢发声 噤:害怕 微行入古寺微行: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D.漏鼓移则番代 番代:轮换 7、选出下列几组句子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 A、从数骑出 李牧连却之 B、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火尚足以明也 C、则席地倚墙而坐 吾得兄事之 D、手长饞 沛公欲王关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面额焦烂不可辨”“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庸奴!此何 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 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等语句,通过肖像、语言和行动描写 把一身凛然正气、刚烈坚毅、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而顾全大局的左公形象栩栩如生地刻 画出来。 B、史可法冒死前往狱中探望,左光斗理该感动和高兴,可是文章却以重笔描写了左光 斗严声怒斥,这似乎有些不近情理,但这正是表现了左光斗在如此艰难危险的困境中 仍然不忘为国爱才,借才。左光斗由气急而怒骂,态度愈严厉,愈能反映出左光斗对 史可法的爱之深,期望之厚。 C、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但课文第3段写的全是史可法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表现, 游离于课题之外,大可以删去 D、本文所记是左光斗的散文的事迹,事件带有片断性,在发展上并不紧相连接。全篇 贯穿的是左光斗的爱国精神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 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直觉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3页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 3 页 共 12 页 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 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6、选出词义有误的一项:( ) A、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被:遭受 B.史噤不敢发声 噤:害怕 C.微行入古寺 微行: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D.漏鼓移则番代 番代:轮换 7、选出下列几组句子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 ) A、从数骑出 李牧连却之 B、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火尚足以明也 C、则席地倚墙而坐 吾得兄事之 D、手长鑱 沛公欲王关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面额焦烂不可辨” “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 “庸奴!此何 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 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等语句,通过肖像、语言和行动描写 把一身凛然正气、刚烈坚毅、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而顾全大局的左公形象栩栩如生地刻 画出来。 B、史可法冒死前往狱中探望,左光斗理该感动和高兴,可是文章却以重笔描写了左光 斗严声怒斥,这似乎有些不近情理,但这正是表现了左光斗在如此艰难危险的困境中, 仍然不忘为国爱才,惜才。左光斗由气急而怒骂,态度愈严厉,愈能反映出左光斗对 史可法的爱之深,期望之厚。 C、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但课文第 3 段写的全是史可法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表现, 游离于课题之外,大可以删去。 D、本文所记是左光斗的散文的事迹,事件带有片断性,在发展上并不紧相连接。全篇 贯穿的是左光斗的爱国精神。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 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直觉
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 有关“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份分别是33% 50%和17%。据他们的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10% 90%不等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即使如此,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乐观的估计, 因为成功的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硏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下工作 转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却戏剧性地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而感到 狂喜甚至惊奇。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 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 活动思考它。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感到高兴,或许 有点兴奋。与此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 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 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岀现。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 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说的灵感的…….贝克认为,最理 想的时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他干扰,或许还存在 着催人梦幻的条件,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莳 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 思想堵塞,就像在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岀现的情况一样。 华勒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4页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 4 页 共 12 页 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 有关“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 33%、 50%和 17%。据他们的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 10% —90%不等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即使如此,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乐观的估计, 因为成功的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下工作 转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却戏剧性地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而感到 狂喜甚至惊奇。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 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 活动思考它。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感到高兴,或许 有点兴奋。与此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 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 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 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说的灵感的……贝克认为,最理 想的时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他干扰,或许还存在 着催人梦幻的条件,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莳 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 思想堵塞,就像在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 华勒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
密切注意岀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据说,有些人在直觉 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岀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竟 是什么。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情感上的敏感性或许是科学家 应该具有的一种可贵品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 是一个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9.下列关于直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直觉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它往往突然出现于人的意识 之中,有助于难题的解决 B.许多科学家的成果得益于直觉,但直觉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C.对某一问题进行一段时间的专注研究并没有解决却放下工作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 候,直觉就会戏剧性地突然到来。 D.虽然心理学家对直觉作了专门研究,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未完全弄清楚 10.关于直觉产生的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专注研究某一问题而少有进展时,适当从事一些轻松悠闲的活动,有助于直觉的 产生。 B.一般认为,直觉的产生依赖于人的下意识活动。 C.情绪高兴或者兴奋时,容易产生直觉 D.如果科学家总是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是无助于直觉的产生的。 11.关于“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直觉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所以捕捉直觉需要情感上的 敏感性。 B.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的设想均属有价值的直觉,都应花大力气去捕捉 C.虽然直觉出现在意识的边缘,但直觉出现之前都会有某种预感。 D.因为直觉出现在意识的边缘,所以直觉对问题的解决并不起关键作用。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家都会花大力气去捕 捉它 B.产生直觉最理想的时间是人的思维完全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之时,这对科学家解决 科研难题是有所启示的 C.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此时,从事轻松 悠闲的活动,直觉就会出现。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5页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 5 页 共 12 页 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据说,有些人在直觉 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竟 是什么。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情感上的敏感性或许是科学家 应该具有的一种可贵品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 是一个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9.下列关于直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直觉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它往往突然出现于人的意识 之中,有助于难题的解决。 B.许多科学家的成果得益于直觉,但直觉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C.对某一问题进行一段时间的专注研究并没有解决却放下工作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 候,直觉就会戏剧性地突然到来。 D.虽然心理学家对直觉作了专门研究,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未完全弄清楚。 10.关于直觉产生的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专注研究某一问题而少有进展时,适当从事一些轻松悠闲的活动,有助于直觉的 产生。 B.一般认为,直觉的产生依赖于人的下意识活动。 C.情绪高兴或者兴奋时,容易产生直觉。 D.如果科学家总是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是无助于直觉的产生的。 11.关于“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直觉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所以捕捉直觉需要情感上的 敏感性。 B.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的设想均属有价值的直觉,都应花大力气去捕捉。 C.虽然直觉出现在意识的边缘,但直觉出现之前都会有某种预感。 D.因为直觉出现在意识的边缘,所以直觉对问题的解决并不起关键作用。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家都会花大力气去捕 捉它。 B.产生直觉最理想的时间是人的思维完全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之时,这对科学家解决 科研难题是有所启示的。 C.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此时,从事轻松 悠闲的活动,直觉就会出现
〕.科学家如果完全按照逻辑规则循规蹈矩地进行研究是不可能取得科研成果的 第工卷(共114分) 四 1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句子。(6分)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日:"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日:"不闻。"日 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日:。妾 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昭四壁者?①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 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_。②愿为足下 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日:。善,谓重公于齐 《战国策·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 译文① 译文② 14.默写。(8分) 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雨霖铃》中下阕诗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最使人触动离愁别绪的两句是 ④、被认为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诗眼的句子是: ⑤、《登高》一诗的颔联素以境界的宏大壮阔著称,它们是: 15.阅读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 这 首诗的体裁是五言 (2)、从诗中 和 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 安史之乱时期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6页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 6 页 共 12 页 D.科学家如果完全按照逻辑规则循规蹈矩地进行研究是不可能取得科研成果的。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 1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句子。(6 分)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日:"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日:"不闻。"日:" 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日:。妾 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昭四壁者?①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 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 。②愿为足下 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日:。善,谓重公于齐。 《战国策·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 译文① 译文② 14.默写。(8 分) ①、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雨霖铃》中下阕诗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最使人触动离愁别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④、被认为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诗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登高》一诗的颔联素以境界的宏大壮阔著称,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 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_。这 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____诗。 (2)、从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 安史之乱时期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五、阅读下文,完成16-19。(20分) 日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 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 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 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 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 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 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 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 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 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 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 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 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 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 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 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毀。我一家三口像老鼠 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 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 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 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 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 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 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 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 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 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 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7页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 7 页 共 12 页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 16-19。(20 分) 日 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 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 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 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 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 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 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 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 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 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 "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 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 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 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 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 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 1976 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 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 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 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 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 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 年 7 月 28 日,星期三。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 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 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 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 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 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 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
的。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 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 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 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 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我 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 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 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 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6."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4分) 17.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6分) 18.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4分) 19.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6分) 六.13分 20.运用名人名言(不能引用本试卷的材料或答案)续写两个句子,以构成排比。(4分)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生命就是 生命就是 21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简明的标题。(3分) 新华网北京9月22日电根据国家处理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事故调査组调查,三鹿牌婴幼 儿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 定》、《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鉴于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 吴显国同志对三鹿牌奶粉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对事件未及时上报、处置不力负有直接责仼,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免去吴显国同志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职务:鉴于在 多家奶制品企业部分产品含有三聚氰胺的事件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监管缺失, 对此,局长李长江同志负有领导责任,同意接受李长江同志引咎辞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局长职务的请求。 标题: 22.我市即将举行“广水建市二十周年”庆祝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场开场白。要求: 感情热烈,语言流畅,富有文采。(不少于60字)(5分)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8页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 8 页 共 12 页 的。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 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 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 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 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我 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 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 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 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6."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4 分) 17.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6 分) 18.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4 分) 19.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6 分) 六.13 分 20.运用名人名言(不能引用本试卷的材料或答案)续写两个句子,以构成排比。(4 分)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生命就是 生命就是 21.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简明的标题。(3 分) 新华网北京 9 月 22 日电 根据国家处理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事故调查组调查,三鹿牌婴幼 儿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 定》、《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鉴于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 吴显国同志对三鹿牌奶粉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对事件未及时上报、处置不力负有直接责任,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免去吴显国同志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职务;鉴于在 多家奶制品企业部分产品含有三聚氰胺的事件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监管缺失, 对此,局长李长江同志负有领导责任,同意接受李长江同志引咎辞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局长职务的请求。 标题: 22.我市即将举行“广水建市二十周年”庆祝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场开场白。要求: 感情热烈,语言流畅,富有文采。(不少于 60 字)(5 分)
七、作文(60分) 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山居幽暝》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甚为推 崇,他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 不能没有月辉。” 要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须要守护心灵的空间,这在我们刚学的唐诗宋词及其作者身上, 感受尤为突出。请以“守护心灵的空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体裁不限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答题卷 2、C(A列,冥B/幽D涯)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9页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 9 页 共 12 页 60 … 七、作文(60 分) 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山居幽暝》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甚为推 崇,他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 不能没有月辉。” 要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须要守护心灵的空间,这在我们刚学的唐诗宋词及其作者身上, 感受尤为突出。请以“守护心灵的空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体裁不限。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答题卷 一.1、B (A、zhuó C、huàn D、jì) 2、C (A/列,冥 B/幽 D/涯)
3、A(从上下文的句式和语序的协调方面考虑。) 4、C(A表意不明B删除"论断"D“引导”与“自觉性”“主动性”搭配不当) 5、D(解析:“五柳先生传“应加书名号) 6、B、噤:闭口 7、C、(A“从”“却”均为使动用法。B、“轻”“明”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D、“手” “王”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C、“席”为意动用法,“以为席”,“兄”为名词作状语, “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8、C、(“大可以删去”理解有误。) 9、C(“直觉就会戏剧性地突然到来”中“就”字太绝对,应改为“常常”。) 10.C(因果倒置。原文为“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 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 11.A(B.原文为“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 并不是说所有设想都是有价值的。C.原文为“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 D.原文中说“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 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快构造说的灵感的”) 12.B(A.原文是说应该花大力气去捕捉直觉,“都”字也太绝对。C.原文是说“悠闲或 从事轻松的活动…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并不是说此时直觉一定会出现。D.说得 太绝对。) 13、①为什么吝惜那些空照四壁的余光呢? ②现在我没有才能,被秦国弃逐,把我赶出函谷关 14.略 15.(1)、诗圣,律(1分) (2)、“寄书常未达”“况乃未休兵”(1分) (3)、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它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 热爱之情(2分) 、现代文阅读(14分) 16.(3分)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意思对即 可) 17.(3分)(1)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2)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3) 日历让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18.(4分) (1)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 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2)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留在 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 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意 思对即可) 19.(6分)(1)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 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语言方面:①寓丰富的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10页共1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第 10 页 共 12 页 3、A(从上下文的句式和语序的协调方面考虑。) 4、C (A 表意不明 B 删除"论断" D“引导”与“自觉性”、“主动性”搭配不当) 5、D(解析:“五柳先生传“应加书名号)。 6、B、噤:闭口 7、C、(A “从”“却”均为使动用法。B、“轻”“明”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D、“手” “王”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C、“席”为意动用法,“以 为席”,“兄”为名词作状语, “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8、C、(“大可以删去”理解有误。). 9、C (“直觉就会戏剧性地突然到来”中“就”字太绝对,应改为“常常”。) 10.C (因果倒置。原文为“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 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 11.A (B.原文为“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 并不是说所有设想都是有价值的。C.原文为“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 D.原文中说“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 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快构造说的灵感的……”) 12.B (A.原文是说应该花大力气去捕捉直觉,“都”字也太绝对。C.原文是说“悠闲或 从事轻松的活动……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并不是说此时直觉一定会出现。D.说得 太绝对。) 13、①为什么吝惜那些空照四壁的余光呢? ②现在我没有才能,被秦国弃逐,把我赶出函谷关。 14. 略 15.(1)、诗圣,律 (1 分) (2)、“寄书常未达”“况乃未休兵” (1 分) (3)、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它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 热爱之情(2 分) 三、现代文阅读(14 分) 16.(3 分)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意思对即 可) 17.(3 分)(1)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2)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3) 日历让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18.(4 分) (1)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 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2)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留在 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 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意 思对即可) 19.(6 分)(1)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 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语言方面:①寓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