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英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 建设西湖,曾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感人的诗篇。 D.这部大片可谓阵容鼎盛、星光熠熠,有的明显甚至放弃了别的高酬金的演 语文 出邀请,而在本片中饰演不起眼的角色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本大題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①19世纪之前,欧洲就出现了长达两百年的“中国热”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②现在到欧洲旅游,不少景点都能发现中国式建筑。 A.讣告/朴素灾难/困难伺候侍候 ③中国其实有不逊于任何民族的优秀文化 B.薄弱停泊处所拨发怵角逐谲 ④伏尔泰曾说:中华文明昌盛发达的时候,部分欧洲人“还只是一群在森林 悭吝细 中流浪的野人”。 D.懈息械斗帷幕/纬度吊唁/语 ⑤回顾历史,可受启发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④⑤①②③B.④⑤③①②C.③④①②⑤D.③⑤①②④ 四十天之内,全国发生了五起耸人听闻的校园惨案。类似的惨案一发再发, 实在令人心痛无比。人们对凶手深恶痛绝之余,不禁会深思:是什么使得残暴的 本大题共11小题,共47分 (一)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凶手孤注一掷向着豆蔻年华的孩子痛下毒手?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们的人身安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日书巢。客有问日:“鹊巢于木,巢之 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 A.耸人听闻 深恶痛绝c.孤注一掷D.豆蔻年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 们将面临最高到死刑的刑罚,其中南勇将成为假球案件中判决最重的人 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 B.首届珠澳文化论坛提出了“珠澳中西文化走廊”这一重要概念。专家表 这个概念应该作为珠海整合、发掘和宣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抓手 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 C.前来看房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报业房展已不仅仅是一个楼盘展示,更是市民 以及业界获得信息、了解地产市场走向和动态的重要渠道 杪①,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 D.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和地区馆,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斗拱 型,看似一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作“东方之冠”。 而谓之巢,何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 陆子日:“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 年的“胡润百富榜”日前在北京公布,张茵家族以330亿的财富成为中国 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 2009年度第二首富 C.宋绍圣元年,中国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惠州,对惠州西湖热情赞美,并资助 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 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第1页共5页
2011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 第1页 共5页 培英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讣.告/朴.素 灾难./困难. 伺.候/侍.候 B.薄.弱/停泊. 处.所/发怵. 角.逐/诡谲. C.宿.敌/夙.愿 悭.吝/纤.细 磊.落/擂.鼓 D.懈.怠/械.斗 帷.幕/纬.度 吊唁./谚.语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四十天之内,全国发生了五起耸人听闻的校园惨案。类似的惨案一发再发, 实在令人心痛无比。人们对凶手深恶痛绝之余,不禁会深思:是什么使得残暴的 凶手孤注一掷向着豆蔻年华的孩子痛下毒手?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们的人身安 全? A.耸人听闻 B.深恶痛绝 c.孤注一掷 D.豆蔻年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从目前情况看,南勇等足协官员将可能以国家公务人员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他们将面临最高到死刑的刑罚,其中南勇将成为假球案件中判决最重的人。 B.首届珠澳文化论坛提出了“珠澳中西文化走廊”这一重要概念。专家表示, 这个概念应该作为珠海整合、发掘和宣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抓手。 C.前来看房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报业房展已不仅仅是一个楼盘展示,更是市民 以及业界获得信息、了解地产市场走向和动态的重要渠道。 D.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和地区馆,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斗拱” 型,看似一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作“东方之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3 分) A.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 说明。 B.今年的“胡润百富榜”日前在北京公布,张茵家族以 330 亿的财富成为中国 2009 年度第二首富。 C.宋绍圣元年,中国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惠州,对惠州西湖热情赞美,并资助 建设西湖,曾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感人的诗篇。 D.这部大片可谓阵容鼎盛、星光熠熠,有的明显甚至放弃了别的高酬金的演 出邀请,而在本片中饰演不起眼的角色。 5.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 19 世纪之前,欧洲就出现了长达两百年的“中国热”。 ② 现在到欧洲旅游,不少景点都能发现中国式建筑。 ③ 中国其实有不逊于任何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 伏尔泰曾说:中华文明昌盛发达的时候,部分欧洲人“还只是一群在森林 中流浪的野人”。 ⑤ 回顾历史,可受启发。 A. ④⑤①②③ B. ④⑤③①② C.③④①②⑤ D.③⑤①②④ 二.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47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 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 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 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 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 杪①,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 而.谓之巢,何邪?” 陆子曰:“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 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 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
C.作者只是警戒他人要牢记“天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 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日: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者知之为尽”的道理,以免贻笑大方。 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日:“信乎其似巢也。”客去 D.文中的“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与苏轼《石钟 山记》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非常相似 陆子叹日:“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 二)阒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22分) 未造夫道之堂奥③,自瀅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 节选自陆游的《书巢记》 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 【注】①杪(miao):树梢的细枝。②觌(di):相见。 讫,乃去。 ③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置:安放 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 B.尧民之病水者 病:担心、忧虑 C.信乎其似巢也 信:确实 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日:“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 D.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 侪:同辈、同类人 敢对,纲独日:“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巢之袭人者 ②尧民之病水者 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日:“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 B.①是为避害之巢 ②则又为狂士之巢 C.①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②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 仁劫为长史 D.①名其室曰书巢 ②信乎其似巢也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擴夺,民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陆游喜爱读书和实践探索的一组是 )(3分) 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 ①乃引客就观之②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 道之士④名其室曰书巢⑤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⑥天下之事,见 谓纲日:“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 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A 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日:“王过恶,诞养成之。歆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生醅爱读书、藏书,他把他自己的居室命名为“书巢”,可是别人 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隆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 不理解他为何把居室命名为“书巢” B.全文围绕一个“巢”字,通过客人的问难和诗人的答辩,巧妙地阐述了以 帝悟,于是释歆。 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第2页共5页
2011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 第2页 共5页 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 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 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 未造夫道之堂奥③,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节选自陆游的《书巢记》 【注】①杪(miǎo):树梢的细枝。 ②觌(dí):相见。 ③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6.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 置:安放 B.尧民之病.水者 病:担心、忧虑 C.信.乎其似巢也 信:确实 D.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 侪:同辈、同类人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巢之.袭人者 ②尧民之.病水者 B.①是为.避害之巢 ②则又为.狂士之巢 C.①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 ②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 D.①名其.室曰书巢 ②信乎其.似巢也 8.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陆游喜爱读书和实践探索的一组是 ( )(3 分) ①乃引客就观之 ②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 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 道之士 ④名其室曰书巢 ⑤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 ⑥天下之事,见 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陆游一生酷爱读书、藏书,他把他自己的居室命名为“书巢”,可是别人 并不理解他为何把居室命名为“书巢”。 B.全文围绕一个“巢”字,通过客人的问难和诗人的答辩,巧妙地阐述了以 “巢”命名的缘由。 C.作者只是警戒他人要牢记“天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 者知之为尽”的道理,以免贻笑大方。 D.文中的“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 与苏轼《石钟 山记》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非常相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 0 -1 4 题。(22 分)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 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 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 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 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 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 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 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 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 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 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 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日:“卿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他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为官, 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日:“濁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 期间他都表现出了“直士”之风,其行为都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肯定和嘉奖 B.在担任太子洗马期间,李纲极力主张将失职且误导太子的唐令则治罪,但是 故无傀噗下功成自伐意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且臣事东宫,东官又与臣 遭到了太子的阻拦。为避免让唐令则继续祸害太子,李纲将这件事禀告了皇帝。 C.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遗逢刘武周叛乱,李元吉在宇文歆的帮助下弃城 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日:“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 逃跑,并州很快沦陷。高祖对此很生气,要杀掉宇文歆,幸得李纲劝阻才作罢。 D.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皇帝希望他能在 有生之年一直辅佐太子。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 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 14.翻译和图 (10分) 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 谥日贞,太子为立碑。 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4分) A.纲抚棺号恸,为瘗讫讫:完毕 ②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3分) B.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责备 C.歆事王浅,有阙必诤 诤:纷争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D.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幸:希望 春中田园作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 ②太子为立碑。 屋上舂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B.①故以歆及窦诞佐之。 ②帝以纲隋 手敕未尝名 C.①且有功,又可加罪乎? ②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D.①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 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 1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3分) ①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 (2)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尾联的大意 ②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4分) 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④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记分,6分) ⑤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⑥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A.①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 曹操《观沧海》)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第3贞共5页
2011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 第3页 共5页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 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 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 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 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 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 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纲抚棺号恸,为瘗讫. 讫:完毕 B.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责备 C.歆事王浅,有阙必诤. 诤:纷争 D.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幸:希望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 ②太子为.立碑。 B.①故以.歆及窦诞佐之。 ②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C.①且.有功,又可加罪乎? ②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 D.①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 ②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1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 )(3 分) ①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 ②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④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⑤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⑥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他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为官, 期间他都表现出了“直士”之风,其行为都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肯定和嘉奖。 B.在担任太子洗马期间,李纲极力主张将失职且误导太子的唐令则治罪,但是 遭到了太子的阻拦。为避免让唐令则继续祸害太子,李纲将这件事禀告了皇帝。 C.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李元吉在宇文歆的帮助下弃城 逃跑,并州很快沦陷。高祖对此很生气,要杀掉宇文歆,幸得李纲劝阻才作罢。 D.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皇帝希望他能在 有生之年一直辅佐太子。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 其名。 14.翻译和断句。(10 分) (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潘仁贼 也 志 残 杀然 每 谏 辄 止为 其 长 史 故无 愧 陛 下功 成 厚 自 伐臣 言 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2)翻译下面的句子。(7 分) ① 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4 分) ② 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3 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 分)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 分) (2)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尾联的大意。 (4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记分,6 分) (1)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 2 ) 生 亦 我 所 欲 ,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 故 不 为 苟 得 也 。 死 亦 我 所
恶, (《孟子·鱼我所欲也》) 益;每个人都想天上的馅饼往自己的头上砸。作家不但影响不了社会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会的灯红酒绿牵着 最大限度被物化和细化,导致许多作 (《劝学》 言和思想,而是鸡虫得失。文学丧失了敬畏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此,谁也不管什么大师不大师。做人格局小,何来作文格局之大?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作家写出来的作品也就可想而知 光不再 位业内人任作者的成长来说当下的文学期刊,大都江河日下,风 三、本大题4小題,共16分 本。某些文学 自娱自乐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了图书馆订阅的诗长,就那 英的在看 60年来中国为何不出文学大师? 响力更是日渐式微。如果没有媒体和网络的配合,靠单打独斗,不管这些文学期 ①上性示四十年:中国出了迅驾批京学大师,兽,第 伪作家太多,伪大师太多 些伪作家伪大师,到处招摇撞骗,严重透支了读者的信亻 么样,叫起来有点勉强,但 与生俱来的敌意 法避免成为他人成功 是,文学粉丝 ②可解放后一直到现在,偌大个中国,再也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文学大师 变得势利无比,学会吝啬赞 名作者,他也会 够格的 重要原因,是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对文 新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有人把原因归咎体制,我认为此种说法值得商榷 学的影响。电影电视的多彩多姿,互联网的色声 出钱学森这样的大师,人文学科却交白卷?当年鲁 的功能。过去,读者的精神食粮,主要是文学作品。现在,时代不同了,影视 迅他们,也是在体制内领工资,却并不影响这些大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 网络,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泥 刂减了文 也有人认为·国不幸诗家幸,到接桑包便工把质因归管 网络后来居上,这是作家不能容忍的。于是许多作家不惜放下身段 节,视 比较好;有时候大环境好,即盛世时代,作家个体的生存状况却很糟。-如,李 一块蛋糕。一番大打出手之后,作家华丽转身,名利双收。只是,人品和文品 邪创作出许多优秀之作。你说李杜 然无行文学是人类的精神篝火,时代呼唤大师因为,大师是 想的明灯,灵魂的驿站,精神的丰碑 (摘自人民网2010年3月26日文化频道,有删改) 17.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和客观原因不 A.鲁迅也在体制内领工资,却具有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所以, 能本末倒置。盛世有盛世的大师,乱世有乱世的大师 把新中国不出文学大师的原因归咎体制是错误的 于其作品传产大 B.作者认为,伟大作品的诞生,与大环境无关,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作家本人 C.现在,影视,网络,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这些不同的文艺形式,使人们找 作家自身而言。许多作家成名之后,船到码头车到 到了感情喧泄的渠道,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寄托 名气变现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尽可能禾 D.作者认为,文学最大限度地被物化和细化,许多作家锤炼的已不是语言和 学成了作家谋取名利的道具。作家不是被 就是被商业收 思想,而是利益得失,难于写出好的作品。 无法实现精神和灵魂突围。作家的物质GDP是上 增长,入不敷出。自 污浊,何以宁静致远?内心 上去量 CDP却一直负 E.所谓大师,并不在于作品的多少、年龄的大小,而在于作家的人格和文章 的气魄,在于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和普世价值。 文学功利化的紧迫感与日俱增。每个人都想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利18.以下论据中,与“盛世说”观点相一致的一组是()(3分) 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第4页共5页
2011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 第4页 共5页 恶, , 。 (《孟子·鱼我所欲也》) (3)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本大题4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60 年来中国为何不出文学大师? 黄 麟 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出了鲁迅等一批文学大师,鲁、郭、茅、巴、 老、曹,还有沈从文、钱钟书、冰心等等。虽然也有一些文学大师成色虽然并不 怎么样,叫起来有点勉强,但还不至于让人觉得别扭。 ②可解放后一直到现在,偌大个中国,再也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文学大师 了。王蒙不够格,贾平凹不够格,莫言不够格,余华不够格,……领过茅盾文学 奖和鲁迅文学奖的一大堆作家,没有一个够格的。 ③新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有人把原因归咎体制,我认为此种说法值得商榷。 同样的体制,为什么科技界能出钱学森这样的大师,人文学科却交白卷?当年鲁 迅他们,也是在体制内领工资,却并不影响这些大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 想。所以,板子一味打在体制的屁股上,痛快是痛快了,却有失偏颇。 ④也有人认为,“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把原因归咎“盛 世”。这是不正确的。有时候,国家不幸,大环境不好,但作家个人的生活境遇 比较好;有时候大环境好,即盛世时代,作家个体的生存状况却很糟。比如,李 白杜甫是出生在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李白大杜甫十一岁,两人又都经历过安史之 乱。李白和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都创作出许多优秀之作。你说李杜是乱世出的 大师还是盛世出的大师? “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是一种情况,“春风得 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是一种情况,不能将二者绝对化。改革开放后中 国不出文学大师,文革十年那样的“乱世”,同样出不了文学大师。可见“盛世 说”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我觉得,伟大作品的诞生,大环境并非是决定因素, 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作家本人,别把过错都算到时代身上。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不 能本末倒置。盛世有盛世的大师,乱世有乱世的大师,不能一概而论。 ⑤大师之大,不在著作等身,不在胡子长短,在于人格和文魄之大,在 于其作品传达的伟大精神和普世价值。因此,新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 ⑥首先,就作家自身而言。许多作家成名之后,船到码头车到站,便开始吃 老本,不思进取,千方百计想办法把名气变现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尽可能利 益最大化。文学成了作家谋取名利的道具。作家不是被“圈养”,就是被商业收 编,无法实现精神和灵魂突围。作家的物质 GDP 是上去了,精神 CDP 却一直负 增长,入不敷出。自身一团污浊,何以宁静致远?内心一团漆黑,如何照亮别人? ⑦文学功利化的紧迫感与日俱增。每个人都想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利 益;每个人都想天上的馅饼往自己的头上砸。作家不但影响不了社会,而是被社 会的灯红酒绿牵着鼻子走。文学最大限度被物化和细化,导致许多作家在讨价还 价中创作,锤炼的不是语言和思想,而是鸡虫得失。文学丧失了敬畏,大家彼此 彼此,谁也不管什么大师不大师。做人格局小,何来作文格局之大?这个时候, 作家写出来的作品也就可想而知。 ⑧其次,就无名作者的成长来说。当下的文学期刊,大都江河日下,风 光不再。据一位业内人氏透露,不少省级文学期刊,比内部刊物更“内部”,除 了图书馆,订阅的读者不超过一百本。某些文学期刊成了编辑和作者自娱自乐的 “圆桌文学”,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和切身利益相关的人在看。文学期刊的影 响力更是日渐式微。如果没有媒体和网络的配合,靠单打独斗,不管这些文学期 刊如何声嘶力竭,要吆喝出一个“著名作家”,难度较大。 ⑨另一方面,是文学粉丝对文学新人的排斥。伪作家太多,伪大师太多。这 些伪作家伪大师,到处招摇撞骗,严重透支了读者的信任。于是,每个文学粉丝 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敌意,想方设法避免成为他人成功的工具。于是,文学粉丝 变得势利无比,学会吝啬赞美。即使读到一流的文章,如果是无名作者,他也会 不屑一顾,嘴角上翘,大声叹喟大师难觅。 ⑩中国不出文学大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对文 学的影响。电影电视的多彩多姿,互联网的色声犬马,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文学 的功能。过去,读者的精神食粮,主要是文学作品。现在,时代不同了,影视, 网络,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大大削减了文学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文艺 形式,找到感情宣泄的渠道。尽管这种出口是浅层的,无法真正抵达人的内心。 ⑾一切与文学无关,却与文学家有关。不同的起跑线,文学节节败退,影视 网络后来居上,这是作家不能容忍的。于是许多作家不惜放下身段,和娱乐圈同 抢一块蛋糕。一番大打出手之后,作家华丽转身,名利双收。只是,人品和文品 荡然无存,泯然众人。于是,“大师”休矣。 ⑿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篝火,时代呼唤大师。因为,大师是道德的坐标,思 想的明灯,灵魂的驿站,精神的丰碑,沙漠的绿洲……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旖 旎丽景。 (摘自人民网 2010 年 3 月 26 日文化频道,有删改) 17.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5 分) A.鲁迅也在体制内领工资,却具有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所以, 把新中国不出文学大师的原因归咎体制是错误的。 B.作者认为,伟大作品的诞生,与大环境无关,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作家本人。 C.现在,影视,网络,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这些不同的文艺形式,使人们找 到了感情喧泄的渠道,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寄托。 D. 作者认为,文学最大限度地被物化和细化,许多作家锤炼的已不是语言和 思想,而是利益得失,难于写出好的作品。 E. 所谓大师,并不在于作品的多少、年龄的大小,而在于作家的人格和文章 的气魄,在于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和普世价值。 18.以下论据中,与“盛世说”观点相一致的一组是( )(3 分)
A.“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白和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都创800字的文章 作出许多优秀之作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 D.改革开放后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文革十年那样的“乱世”,同样出不了文学 19.如何理解“大师是道德的坐标,思想的明灯,灵魂 漠的绿洲……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旖旎丽景”这句话 速的着什件用分 20.作者认为,60年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4分) 四.本大題2小题,共12分。 21.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日前透露,我国正积极探索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医院管理评价制度,改进评价方法:目前已在北京16家大型综合医院进行 试点 中国医院协会从2004年起,在全国600多所医院启动了“以患者为中心,和 谐医患关系为主题”的患者安全和医院质量评价活动,并总结提出“医院优质高 效十条标准”:经过5年多的时间,编写并出版了《患者安全目标手册》。 同时中国议员协会还抽调100多名专家对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的医院给予 现场指导和评价。通过这些行动促进了我国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状况的改 22.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要求构成排比句式。(6分)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 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 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 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你怎样理解“看得见”和“看不见”?如何看待它们之间奇妙而辩证的关系? 请认真思考,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以“看得见和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第5贞共5页
2011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 第5页 共5页 A.“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白和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都创 作出许多优秀之作。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 D.改革开放后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文革十年那样的“乱世”,同样出不了文学 大师。 19. 如何理解“大师是道德的坐标,思想的明灯,灵魂的驿站,精神的丰碑,沙 漠的绿洲……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旖旎丽景”这句话,它有什么作用?(4 分) 20.作者认为,60 年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4 分) 四.本大题 2 小题,共 12 分。 21.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日前透露,我国正积极探索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医院管理评价制度,改进评价方法;目前已在北京 16 家大型综合医院进行 试点。 中国医院协会从 2004 年起,在全国 600 多所医院启动了“以患者为中心,和 谐医患关系为主题”的患者安全和医院质量评价活动,并总结提出“医院优质高 效十条标准”;经过 5 年多的时间,编写并出版了《患者安全目标手册》。 同时中国议员协会还抽调 100 多名专家对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的医院给予 现场指导和评价。通过这些行动促进了我国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状况的改 善。 22.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要求构成排比句式。(6 分)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 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 ,我们 ;友 谊如 ,我们 。 五.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 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 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你怎样理解“看得见”和“看不见”?如何看待它们之间奇妙而辩证的关系? 请认真思考,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以“看得见和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