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二中2012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0分) 、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是 A.滂沱( paing)吮吸(yin) 箴言(zhen) 目结舌( cheng) B.思忖(cin) 菁华(jng) 埋怨(min) 规中矩(j) C.执拗(niu) 梵文(fan) 富庶(sh) 而不舍(qi) 瞠中锲怙 D.干涸(he) 嘈杂(cao) 谙熟(an) 恶不悛(qua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是 A.烦燥 振作 攀援 独俱匠心 B.泛滥 作祟 荟粹 审时度势 部署 糟蹋 愤懑 白头偕老 D.刹那 安详 德才兼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是 A.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B.-个小错误对丁ˆ整个项目来说是不足为训的,千万不能只纠缠 于细枝末节而忘记根本目标 C.对于地下油坊的黑幕,店主们一直讳莫如深,引发外界许多猜 测 D.刑警队长的英雄事迹,短时间内就传得满城风雨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 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局面并未改变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 以有效地提髙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 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世博会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F雨,参观的人 流一直络绎不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一直被看成一种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力量,以牛顿力学为代表 的近代科学引发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20世纪初,以相对
广西南宁二中 2012 届高三 8 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 30 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是 ( ) A.滂沱(páing) 吮吸(yǔn) 箴言(zhēn) 瞠 目结舌(chēng) B.思忖(cǔn) 菁华(jing) 埋怨(mán) 中 规中矩(jù) C.执拗(niù) 梵文(fán) 富庶(shù) 锲 而不舍(qì) D.干涸(hé) 嘈杂(cáo) 谙熟(ān) 怙 恶不悛(q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是 ( ) A.烦燥 振作 攀援 独俱匠心 B.泛滥 作祟 荟粹 审时度势 C.部署 糟蹋 愤懑 白头偕老 D.刹那 决择 安详 德才兼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是 ( ) A.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B.-个小错误对丁^整个项目来说是不足为训的,千万不能只纠缠 于细枝末节而忘记根本目标。 C.对于地下油坊的黑幕,店主们一直讳莫如深,引发外界许多猜 测。 D.刑警队长的英雄事迹,短时间内就传得满城风雨。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 )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 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局面并未改变。 B .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 以有效地提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 送氧气。 C.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 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D.世博会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F 雨,参观的人 流一直络绎不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一直被看成一种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力量,以牛顿力学为代表 的近代科学引发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20 世纪初,以相对
论和量子理论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从宏观和微观的尺度上,把人们对客观世界 的认识推向了高峰。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科学作为一种新的“偶像”登上神 坛 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开始打破人们对科学的迷信。 当原子弹造成的种种惨象通过媒体传播时。那些参与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陷入 了深深地内疚之中。他们开始感到,科学硏究的领域也存在着潘多拉盒子。 20世纪后半叶,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开端的分子生物学革命逐渐成了科 学舞台上的主角。20世纪60年代初,遗传密码被破译。1969年,DNA限制性的 内切酶被发现。1971年,斯坦福入学的保罗tf白格将猿猴病毒40(SV40)的 DNA引入大肠杆菌并与其DNA重组,获得了一种新的带有SV40基因的大肠杆菌, 由于SV40对鼠类动物具有致癌性,还可以在试管内使人的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 胞,因此伯格的重组大肠杆菌就有可能具有致癌性。 大肠杆菌广泛存T-人体肠道内,如果含有SV40基因的大肠杆菌在人群间传播, 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美国著名分子病毒学家罗伯特.,普兰克了解了伯格 的工作后,立即与他通电话,指出这种大肠杆菌可能成为传播人类肿瘤的媒介, 并建议他暂停此项硏究。这使伯格非常犹豫,他深知DNA重组技术的革命意义, 但他也为此项研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担忧,他与其它生物学家讨论后,他毅然 决定暂停此项研究。 但是,DNA重组的研究并未停止,并在其他实验室不断取得新突破。随着研究的 进一步推进,基因重组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1974 年7月,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伯格等著名分子生物学家联名发表了一封建议 信,呼吁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的基因重组研 究。因为“伯格信件”的倡议,1975年2月,16个国家的140位著名科学家在 美国加州举行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尽管基因重组技术会促进分子生物学的 革命性进展,可是运用这项技术所产生的生物新类型,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 和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此严加控制。”美国哥伦比亚厂+播公司专门对 此做了一个题为《DNA争论:科学反对它自己》的专题节目,向公众普及科学伦 理 在伯格信件中,积极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主动提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 行限制,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堪称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选自《环球科学》2009年第2期,有删改) 5.下列关于“伯格信件”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 是 A.伯格信件是伯格等分子生物学家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 1974年7月联名发表的一封建议信 B.伯格信件提议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基因熏组研究以 避免可能导致的无法预知的后果。 C.在伯格信件中,伯格等杰出科学家主动提出对他们从事并 取得成果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限制。 D.“伯格信件”这一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 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论和量子理论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从宏观和微观的尺度上,把人们对客观世界 的认识推向了高峰。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科学作为一种新的“偶像”登上神 坛。 1945 年 8 月 6 日,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开始打破人们对科学的迷信。 当原子弹造成的种种惨象通过媒体传播时。那些参与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陷入 了深深地内疚之中。他们开始感到,科学研究的领域也存在着潘多拉盒子。 20 世纪后半叶,以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开端的分子生物学革命逐渐成了科 学舞台上的主角。20 世纪 60 年代初,遗传密码被破译。1969 年,DNA 限制性的 内切酶被发现。1971 年,斯坦福入学的保罗 tf 白格将猿猴病毒 40 (SV40)的 DNA 引入大肠杆菌并与其 DNA 重组,获得了一种新的带有 SV40 基因的大肠杆菌, 由于 SV40 对鼠类动物具有致癌性,还可以在试管内使人的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 胞,因此伯格的重组大肠杆菌就有可能具有致癌性。 大肠杆菌广泛存 T-人体肠道内,如果含有 SV40 基因的大肠杆菌在人群间传播, 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美国著名分子病毒学家罗伯特..普兰克了解了伯格 的工作后,立即与他通电话,指出这种大肠杆菌可能成为传播人类肿瘤的媒介, 并建议他暂停此项研究。这使伯格非常犹豫,他深知 DNA 重组技术的革命意义, 但他也为此项研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担忧,他与其它生物学家讨论后,他毅然 决定暂停此项研究。 但是,DNA 重组的研究并未停止,并在其他实验室不断取得新突破。随着研究的 进一步推进,基因重组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1974 年 7 月,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伯格等著名分子生物学家联名发表了一封建议 信,呼吁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的基因重组研 究。因为“伯格信件”的倡议,1975 年 2 月,16 个国家的 140 位著名科学家在 美国加州举行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尽管基因重组技术会促进分子生物学的 革命性进展,可是运用这项技术所产生的生物新类型,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 和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此严加控制。”美国哥伦比亚厂+播公司专门对 此做了一个题为《DNA 争论:科学反对它自己》的专题节目,向公众普及科学伦 理。 在伯格信件中,积极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主动提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 行限制,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堪称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选自《环球科学》2009 年第 2 期,有删改) 5.下列关于“伯格信件”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 是 ( ) A.伯格信件是伯格等分子生物学家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 1974 年 7 月联名发表的一封建议信。 B.伯格信件提议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基因熏组研究以 避免可能导致的无法预知的后果。 C.在伯格信件中,伯格等杰出科学家主动提出对他们从事并 取得成果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限制。 D.“伯格信件”这一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 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文章中称科学为…种新的“偶像”,这是对在欢呼中登上神坛 的科学的批判。 B.DMA重组技术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也有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 严重的后果 C.杰出的科学家主动停止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日益引起政府和公 众的广泛关注。 D.加州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分子生物学革命产生 的生物新类型。 7.本文原标题为“科学反对它自己”,依据文章,对该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A.科学反对它自己并不意味着反对它的全部,而是反对它有悖于 科学伦理的部分 B.只是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害人类的科学研究,才能真正推进科学 的发展,造福人类 C.防止科学技术在运用中对人类造成危害,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 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D.新科学反对旧科学,科学就是在不断否定过去的研究成果的过 程中得到进步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日:“客何 好?”日:“客无好也。”日:“客何能?”日:“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 之日:“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日 “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 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日: “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日: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日:“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 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日:“文倦于事 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 薛乎?”冯谖日:“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日:“责毕收,以 何市而反?”孟尝君日:“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 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日:“责毕瓿乎?来何疾 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日:“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 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日:“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文章中称科学为…种新的“偶像”,这是对在欢呼中登上神坛 的科学的批判。 B.DNA 重组技术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也有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 严重的后果。 C.杰出的科学家主动停止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日益引起政府和公 众的广泛关注。 D.加州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分子生物学革命产生 的生物新类型。 7.本文原标题为“科学反对它自己”,依据文章,对该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科学反对它自己并不意味着反对它的全部,而是反对它有悖于 科学伦理的部分 B.只是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害人类的科学研究,才能真正推进科学 的发展,造福人类。 C.防止科学技术在运用中对人类造成危害,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 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D.新科学反对旧科学,科学就是在不断否定过去的研究成果的过 程中得到进步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日:“客何 好?”日:“客无好也。”日:“客何能?”日:“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 之日:“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日: “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 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日: “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日: “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日:“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 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日:“文[注】倦于事, 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 薛乎?”冯谖日:“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日:“责毕收,以 何市而反?”孟尝君日:“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 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日:“责毕瓿乎?来何疾 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日: “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 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日;“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
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 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 齐王谓孟尝君日:“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 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 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注释:文,田文,即孟尝君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君托客比我 A.使人属孟尝 属:请 B.比门下之鱼 和……相同 C.孟尝君客 客:以(尊)……为上客 D.请而见之谢 感谢,感激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 是也超剑 A.左右以君贱之 挟太山以 北海 B.倚柱弹其 无失其时 C.驱而之 薛 牛何之 D.有毁孟尝君于闵 王 天下可运于掌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因 为他没有什么特长和才干就忽视并怠慢了他 B.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从一开始就在没有展露才华的情 况下不断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C.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 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大家都争着要去,冯谖更是毛遂自荐愿 意前往
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 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 齐王谓孟尝君日:“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 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 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注释:文,田文,即孟尝君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使人属孟尝 君 属:请 托 B.比门下之鱼 客 比:和……相同 C.孟尝君客 我 客:以(尊)……为上客 D.请而见之谢 日 谢: 感谢,感激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 是 ( ) A.左右以君贱之 也 挟太山以 超北海 B.倚柱弹其 剑 无失其时 C.驱而之 薛 牛何之 D.有毁孟尝君于闵 王 天下可运于掌 1 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 ( )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因 为他没有什么特长和才干就忽视并怠慢了他。 B.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从一开始就在没有展露才华的情 况下不断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C.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 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大家都争着要去,冯谖更是毛遂自荐愿 意前往
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就是在常人看来愚蠢至极的“千金买 义”。说他愚蠢是因为他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 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第Ⅱ卷(共120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3分)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分)(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谴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 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两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13.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 ①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②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蜀道难》) ③人生得意须尽欢,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④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兵车行》)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共22分) 面对遗址 冯骥才 ①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从埃及考察归来,…位朋友问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我说,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 感、源头感
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就是在常人看来愚蠢至极的“千金买 义”。说他愚蠢是因为他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 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6 分)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3 分)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3 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 分)(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谴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 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两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13.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 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 8 分,每空 1 分) ①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__ , 。 (杜甫《客至》) ②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蜀道难》) ③人生得意须尽欢,__ , __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④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__ ,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兵车行》) ⑤__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士不可以不弘毅,__ 。(《论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共 22 分) 面对遗址 冯骥才 ①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从埃及考察归来,…位朋友问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我说,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 感、源头感
②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一一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 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 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 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丁是空茫,荒 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 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一一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③为此,世界上所有遗址的保护者,都是知道遗址必须保留全貌,保留它的历史 感。由古希腊、两河流域、古波斯、印度直到南美的玛雅那些遗址,一概都是原 封不动。遗址是一种特殊的遗存。尽管它只是残剩的一些兀立的残垣和石柱,甚 至是草坑与土堆,但它是历史生命仅存的最后的实体,是惟一可以触摸到的历史 真实。如果遗址没了,历史便完全消失。你说它有多重要?然而,在我们这里却 被改变了。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 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 点缀小品,更有甚者则添油加醋地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把历史遗址 “打造”成一座座公园。做这种事的人,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 态”吗?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④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在城 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做 垃圾,去动手清理。相反,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 物,不敢去碰它,更甭说动它。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 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 谁敢去改动历史?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当然还有一种残缺美。 残缺美也是一种历史美。因此,遗址保护就是严格地保护原状。只准大自然改变 它,比如风吹日晒对它的消损—一人能做的只是去加固它,延缓它的寿命;但决 不准人为地去改变它。 ⑤或许有人反驳,历史遗产不能用以旅游吗? ⑥历史遗产当然具有旅游价值,但是它不只有旅游价值。还有见证价值、 硏究价值、教育价值、欣赏价值等等。不能为了一种价值嘏去破坏和牺牲其他价 值。其实,即便是遗产的旅游价值,也体现在它的原真性上。如果昭君墓不再是 “独留青壕向黄昏”,而只是公园中间一个不大不小的土堆,连游人也会兴味索 然一一从哪里去感受历史呢?一个普普通通、没有历史感的土堆,准不会堆 个?可是,那些遗址的管理者却认定一大片废墟是没有卖点的,只有乔妆打扮, 添花加叶,披金挂银,整旧如新,才能招徕游人。于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混同 着低俗的审美,正在把一个个遗址变成俗不可耐的公园。这样下去,一定要闹着 在遗址上“恢复重建”来再现昔日皇城昔日王宫昔日威风了。因为从市场的角度 看,重建会更有商业吸引力。现在有的遗址不是已经做起重建的文章来了吗? ⑦就这样,遗址正在一个个变成公园,变成赚钱的机器:历史被我们变 成消费品了 ⑧现在是不是有一种很流行的观念,认为不能生财的文化无用,只有进 行开发才是文化的“出路”?我们真的要把所有文化都变成GDP,变成现金,才 心满意足,才认为自己有能耐,才视做“文化繁荣”吗 ⑨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不怕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精神 性的文化而带来的浅薄与苍白—一不怕那种腰缠万贯的浅薄和富得流油的苍白
②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 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 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 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丁是空茫,荒 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 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③为此,世界上所有遗址的保护者,都是知道遗址必须保留全貌,保留它的历史 感。由古希腊、两河流域、古波斯、印度直到南美的玛雅那些遗址,一概都是原 封不动。遗址是一种特殊的遗存。尽管它只是残剩的一些兀立的残垣和石柱,甚 至是草坑与土堆,但它是历史生命仅存的最后的实体,是惟一可以触摸到的历史 真实。如果遗址没了,历史便完全消失。你说它有多重要?然而,在我们这里却 被改变了。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 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 点缀小品,更有甚者则添油加醋地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把历史遗址 “打造”成一座座公园。做这种事的人,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 态”吗?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④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在城 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做 垃圾,去动手清理。相反,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 物,不敢去碰它,更甭说动它。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 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 谁敢去改动历史?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当然还有一种残缺美。 残缺美也是一种历史美。因此,遗址保护就是严格地保护原状。只准大自然改变 它,比如风吹日晒对它的消损——人能做的只是去加固它,延缓它的寿命;但决 不准人为地去改变它。 ⑤或许有人反驳,历史遗产不能用以旅游吗? ⑥历史遗产当然具有旅游价值,但是它不只有旅游价值。还有见证价值、 研究价值、教育价值、欣赏价值等等。不能为了一种价值嘏去破坏和牺牲其他价 值。其实,即便是遗产的旅游价值,也体现在它的原真性上。如果昭君墓不再是 “独留青壕向黄昏”,而只是公园中间一个不大不小的土堆,连游人也会兴味索 然——从哪里去感受历史呢?一个普普通通、没有历史感的土堆,准不会堆一 个?可是,那些遗址的管理者却认定一大片废墟是没有卖点的,只有乔妆打扮, 添花加叶,披金挂银,整旧如新,才能招徕游人。于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混同 着低俗的审美,正在把一个个遗址变成俗不可耐的公园。这样下去,一定要闹着 在遗址上“恢复重建”来再现昔日皇城昔日王宫昔日威风了。因为从市场的角度 看,重建会更有商业吸引力。现在有的遗址不是已经做起重建的文章来了吗? ⑦就这样,遗址正在一个个变成公园,变成赚钱的机器;历史被我们变 成消费品了。 ⑧现在是不是有一种很流行的观念,认为不能生财的文化无用,只有进 行开发才是文化的“出路”?我们真的要把所有文化都变成 GDP,变成现金,才 心满意足,才认为自己有能耐,才视做“文化繁荣”吗? ⑨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不怕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精神 性的文化而带来的浅薄与苍白——不怕那种腰缠万贯的浅薄和富得流油的苍白 吗?
15.作者认为遗址应该具有哪些特征?(4分) 16.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罗马人懂得…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 人的行为。(3分) (2)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3分) 17.纵观全文,作者认为国内大张旗鼓地将遗址公园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18.作者为了表达遗址应该保留它的全貌和历史感,把罗马人对遗址的态度做了 番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6分) 六、语言应用(共12分) 19.下面文字中划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恰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 这段文字衔接自然,简明得体,逻辑严密。(4分) 1917年,辜鸿铭应蔡元培之邀请,到北京大学讲授英国诗。他对学生说:“我 们为什么要学英国诗呢?因为诗乃文之精粹。只要得其要领,通其全貌,这样, 才能将中华文化中 ① 温柔敦厚的诗教,译为西文,去开化一些四夷之邦。“在课堂上的他,那长袍马 褂的穿戴, ③ 不免滑稽突兀,但辜鸿铭的学问却是使人敬佩的。因此,他的课极为叫座,教室 里有时挤坐 得满满的 (1)将(序号) 改为 (2)将(序号) (3)将(序号) 改为 (4)将(序号) 改为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要求主语不变,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 (4分)
15.作者认为遗址应该具有哪些特征?(4 分) 16.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 分) (1)罗马人懂得…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 人的行为。(3 分) (2)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3 分) 17.纵观全文,作者认为国内大张旗鼓 地将遗址公园化的原因是什么?(6 分) 18.作者为了表达遗址应该保留它的全貌和历史感,把罗马人对遗址的态度做了 一番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6 分) 六、语言应用(共 12 分) 19.下面文字中划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恰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 这段文字衔接自然,简明得体,逻辑严密。(4 分) 1917 年,辜鸿铭应蔡元培之邀请,到北京大学讲授英国诗。他对学生说:“我 们为什么要学英国诗呢?因为诗乃文之精粹。只要得其要领,通其全貌,这样, 才能将中华文化中 ① ③ 温柔敦厚的诗教,译为西文,去开化一些四夷之邦。“在课堂上的他,那长袍马 褂的穿戴, ③ 不免滑稽突兀,但辜鸿铭的学问却是使人敬佩的。因此,他的课极为叫座,教室 里有时挤坐 ④ ⑤ ⑥ ⑦ 得满满的。 (1)将(序号) 改为 ; (2)将(序号) 改为 ; (3)将(序号) 改为 ; (4)将(序号) 改为 ;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要求主语不变,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 (4 分)
例句:古人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今入说幸福是贫困中 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 21.现在电视进入了一个娱乐节目流行的时代,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 题。(4分) (1)请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2分) (2)针对漫画反映的社会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2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齐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 么也没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 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 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 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②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句:古人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今入说幸福是贫困中 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 21.现在电视进入了一个娱乐节目流行的时代,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 题。(4 分) (1)请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2 分) (2)针对漫画反映的社会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2 分) 七、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齐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 么也没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 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 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 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②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