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 文化》第七课的第三课时,是第七课的落足点,为后续文化部分的学习奠定知识 基础。课文包括两目,第一目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包括实现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涵:第二目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中华 民族精神的内容、核心、作用、发展、弘扬与培养。本章节内容虽多但较为简单, 教学过程中选取典型并贴近生活实际的时政素材,引导学生发现文化元素,探寻 文化实质,感受文化影响,坚定文化自信。 《哲学与文化》不能将哲学教学与文化熏陶分割开来。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 兼顾家国情怀与理论学习,将哲学与文化相结合,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学情分析: 1、文化理论部分难度较哲学部分低,议学材料也十分丰富。在教学设计中主要 选择新鲜有力度的时政素材,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发挥议题式教学的 优越性。 2、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了解较多,且十分感兴趣,这为理论联系实际 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分析文化现象中的基础 上,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实质,以提高学生学 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观看视频《天工开物》的部分视频,学生在对比这部重典呈现方式的不 同中,了解继承创新的方式会影响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掌握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方式以及目的,在对材料分析基 础上总结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坚定文化自信。 2、通过分析《长津湖》制片人的言谈,学生对“伟大的精神”初步形成的理解 上,课本理论导入补充讲授,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内 容,意义作用理解,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政治认 同。 3、通过评析民族精神的“变”与“不变”这一活动,以及分析民族精神与抗疫 精神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表现,树立科学精 神。 4、通过小组设计演讲稿,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和民族的未来连接起来,引导学生 在具体实践中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形成政治认同,践行公共参与。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容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 文化》第七课的第三课时,是第七课的落足点,为后续文化部分的学习奠定知识 基础。课文包括两目,第一目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包括实现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涵;第二目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中华 民族精神的内容、核心、作用、发展、弘扬与培养。本章节内容虽多但较为简单, 教学过程中选取典型并贴近生活实际的时政素材,引导学生发现文化元素,探寻 文化实质,感受文化影响,坚定文化自信。 《哲学与文化》不能将哲学教学与文化熏陶分割开来。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 兼顾家国情怀与理论学习,将哲学与文化相结合,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学情分析: 1、文化理论部分难度较哲学部分低,议学材料也十分丰富。在教学设计中主要 选择新鲜有力度的时政素材,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发挥议题式教学的 优越性。 2、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了解较多,且十分感兴趣,这为理论联系实际 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分析文化现象中的基础 上,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实质,以提高学生学 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观看视频《天工开物》的部分视频,学生在对比这部重典呈现方式的不 同中,了解继承创新的方式会影响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掌握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方式以及目的,在对材料分析基 础上总结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坚定文化自信。 2、通过分析《长津湖》制片人的言谈,学生对“伟大的精神”初步形成的理解 上,课本理论导入补充讲授,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内 容,意义作用理解,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政治认 同。 3、通过评析民族精神的“变”与“不变”这一活动,以及分析民族精神与抗疫 精神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表现,树立科学精 神。 4、通过小组设计演讲稿,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和民族的未来连接起来,引导学生 在具体实践中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形成政治认同,践行公共参与。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容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作用、特点、弘扬和发展。 教学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 五、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情境探究、合作探究、讲授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本课开篇,总揽全局,介绍本课的知识逻辑和议题要点。 总议题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01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议题 ——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02 议题 让民族精神“燃”起来 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03 议题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议题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一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议题介绍:本议题采用《典籍里的中国》中《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和袁隆平相 遇握手片段,设计两个议学任务,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认识什么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掌 握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议题情境1:观看视频《天工开物》。 议学任务:1、你了解《天工开物》这本书吗?通过哪种方式了解的?2、看了视 频是否加深对《天工开物》的认识。3、你喜欢这种方式了解典籍吗?这种方式 有什么特别?有什么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学生自抒己见,共同探讨经典典籍不同呈现方式的优缺点, 认识继承创新的方式会影响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可,为本课的第一个 知识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好铺垫。 议题情境2:《典籍里的中国》以创新的手法,将传统经典搬上了荧屏,让不同 年龄段、不同知识面的中国人看到了我们辉煌的过往,并且深深被吸引。晦涩难 懂的许多典籍,通过时尚新颖的电视节目,让厚重的历史与现代的头脑碰撞,用 当代的方式与历史握手,让人感觉到愉悦可亲,让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喜闻乐见, 让“典籍活起来”。 设计意图: 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例如:传统经典、荧屏、电视节目、 当代的方式与历史握手、愉悦可亲、喜闻乐见等词。 通过材料分析,归纳总结激活传统文化的做法: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利用现代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作用、特点、弘扬和发展。 教学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 五、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情境探究、合作探究、讲授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本课开篇,总揽全局,介绍本课的知识逻辑和议题要点。 议题一:让传统文化“ 活”起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议题介绍:本议题采用《典籍里的中国》中《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和袁隆平相 遇握手片段,设计两个议学任务,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认识什么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掌 握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议题情境 1:观看视频《天工开物》。 议学任务:1、你了解《天工开物》这本书吗?通过哪种方式了解的?2、看了视 频是否加深对《天工开物》的认识。3、你喜欢这种方式了解典籍吗?这种方式 有什么特别?有什么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学生自抒己见,共同探讨经典典籍不同呈现方式的优缺点, 认识继承创新的方式会影响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可,为本课的第一个 知识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好铺垫。 议题情境 2:《典籍里的中国》以创新的手法,将传统经典搬上了荧屏,让不同 年龄段、不同知识面的中国人看到了我们辉煌的过往,并且深深被吸引。晦涩难 懂的许多典籍,通过时尚新颖的电视节目,让厚重的历史与现代的头脑碰撞,用 当代的方式与历史握手,让人感觉到愉悦可亲,让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喜闻乐见, 让“典籍活起来”。 设计意图: 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例如:传统经典、荧屏、电视节目、 当代的方式与历史握手、愉悦可亲、喜闻乐见等词。 通过材料分析,归纳总结激活传统文化的做法: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利用现代
科技,拉近传统文化与人们的距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4、 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开来。这些具体方法归纳起来便是传统文化呈现形式 的转化和创新。从而引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两个概念。 通过表格分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涵,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加 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掌握。 议学任务: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典籍里的中国》的成功对 我们激活传统文化魅力的启示。 教学过程:小组讨论发言,教师讲授知识点,归纳总结。 《典籍里的中国》以创新的手法 继承中华优秀 将传统经典搬土了荧屏,让不同年龄 传统文化 段、不同知识面的中国人看到了我们 用现代料技手段 造性 辉煌的过往,并且深深被吸引。晦涩 难懂的许多典籍,通过时尚新颖的电 与岂代文T化相疑 化 视节目,让厚重的历史与现代的头脑 应,与现代杜会 碰撞,用当代的方式与历史握手,让 相林厢 人感觉到愉悦可亲,让观众尤其是年 轻人喜闻乐见,让“典籍活起来” 以人们喜询乐见 新性发 的方式推广开来 合作探究:《典籍里的中国》让典籍“活起来”。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典籍里的中国》的成功对我们激活传统文化魅力的启示。 议题二:让民族精神“燃”起来一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议题介绍:近年涌出的无数优秀文化作品不仅仅搬上电视荧幕上,也延伸到了电 影院。本议题以《长津湖》为议题背景,设计两个议题任务,让学生在讨论探究 中认识民族精神是什么,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思考民族精神与时代的关系,正 确认识不同时期精神力量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议题情境1、国庆节期间,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 引发观影热潮。“这场仗打得非常艰难,气候严寒,补给因为美军的破坏跟不 上,面对的是美军最精锐的部队,武器装备对比悬殊。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 之战,也是一场意志之战,战士发挥了生命的最大能量。“这部电影是为了中 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而拍摄的。”该片总监制黄建新说。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抛出“民族精神”的引子。引导学生认识民族精神是什么, 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议学任务1、材料中的“中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指的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教学过程:教师针对材料问题,个别提问。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科技,拉近传统文化与人们的距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4、 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开来。这些具体方法归纳起来便是传统文化呈现形式 的转化和创新。从而引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两个概念。 通过表格分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涵,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加 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掌握。 议学任务: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典籍里的中国》的成功对 我们激活传统文化魅力的启示。 教学过程:小组讨论发言,教师讲授知识点,归纳总结。 议题二 :让民族精神“燃”起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议题介绍:近年涌出的无数优秀文化作品不仅仅搬上电视荧幕上,也延伸到了电 影院。本议题以《长津湖》为议题背景,设计两个议题任务,让学生在讨论探究 中认识民族精神是什么,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思考民族精神与时代的关系,正 确认识不同时期精神力量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议题情境 1、国庆节期间,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 引发观影热潮。 “这场仗打得非常艰难,气候严寒,补给因为美军的破坏跟不 上,面对的是美军最精锐的部队,武器装备对比悬殊。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 之战,也是一场意志之战,战士发挥了生命的最大能量。 “这部电影是为了中 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而拍摄的。”该片总监制黄建新说。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抛出“民族精神”的引子。引导学生认识民族精神是什么, 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议学任务 1、材料中的“中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指的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教学过程:教师针对材料问题,个别提问。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 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 义这个主题。 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 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表现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 梦想精神的人民。 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 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 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议学任务2、 阅读P99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否是一成不变的? ②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迁,“变”与“不变”分别是什么? ③谈谈伟大的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精神是一个不断丰富发 展的过程,在我国的长期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远及近,回顾现如今的中 国,民族精神的力量依然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时期,在知识的分析中增强 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教学过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伟大的抗疫精神 抗疫精神的内活: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 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伟大的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 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议学任务 2、 阅读 P99 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 中华民族精神是否是一成不变的? ②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迁,“变”与“不变”分别是什么? ③谈谈伟大的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精神是一个不断丰富发 展的过程,在我国的长期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远及近,回顾现如今的中 国,民族精神的力量依然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时期,在知识的分析中增强 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教学过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议题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一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议题介绍:本议题是本课的落脚点。设计任务是学生小组书写演讲稿,目的是加 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并化之为自觉行动。 议题情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正是这 一精神财富的核心内容构成,也是人民信仰、民族希望、国家力量的关键内容所 在。 议题任务: 而今,各位即将在时代的舞台上烨烨生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更需要各位同学的努力! 你们打算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呢?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书写一篇100字左右演讲稿,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议题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议题介绍:本议题是本课的落脚点。设计任务是学生小组书写演讲稿,目的是加 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并化之为自觉行动。 议题情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正是这 一精神财富的核心内容构成,也是人民信仰、民族希望、国家力量的关键内容所 在。 议题任务: 而今,各位即将在时代的舞台上烨烨生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更需要各位同学的努力! 你们打算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呢?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书写一篇 100 字左右演讲稿,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