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陈情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学法指导】 査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 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2.苏轼的评价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 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3.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 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晋武 帝多次召他为官,以故脱辞。祖母死后征为尚书郎,转汉中太守。后免官回乡,度过晚年。 西晋王朝初年,武帝为了安抚、吸引蜀汉的士族倾心于晋朝,对蜀汉的旧臣采取了笼络收买的 怀柔政策: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为官,或征召他们到京城洛阳任职。晋武帝立太子,下诏聘 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是亡蜀降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另一方面做为亡国之臣, 忧于司马氏集团的内部矛盾,顾虑多多,所以他要坚辞。可若不应诏,又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 难免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写了这篇《陈情表》,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 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真情可鉴, 晋武帝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比较优厚的待遇。待刘氏死后,服丧期满,李密 才出仕晋朝 【学习过程】 文言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 (2)臣具以表闻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4)但以刘日薄西山 2.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 (1)九岁不行 (2)至于成立 (3)则告诉不许 (4)臣之辛苦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夙遭闵凶
1 7.《陈情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 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2.苏轼的评价: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 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3.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 “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晋武 帝多次召他为官,以故脱辞。祖母死后征为尚书郎,转汉中太守。后免官回乡,度过晚年。 西晋王朝初年,武帝为了安抚、吸引蜀汉的士族倾心于晋朝,对蜀汉的旧臣采取了笼络收买的 怀柔政策: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为官,或征召他们到京城洛阳任职。晋武帝立太子,下诏聘 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是亡蜀降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另一方面做为亡国之臣, 忧于司马氏集团的内部矛盾,顾虑多多,所以他要坚辞。可若不应诏,又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 难免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写了这篇《陈情表》,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 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真情可鉴, 晋武帝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比较优厚的待遇。待刘氏死后,服丧期满,李密 才出仕晋朝。 【学习过程】 一、文言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 (2)臣具以.表闻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4)但以.刘日薄西山 2.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 (1)九岁不行.. (2)至于..成立 (3)则告诉..不许 (4)臣之辛苦..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4)常在床蓐 4.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则刘病日笃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谨拜表以闻 5.根据表述,将下列句子概括成成语 (1)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结了。( (2)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3)孤单无依靠地独立生活 ((( ))) (4)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而刘夙婴疾病 3)急于星火 7.重点句子翻译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4)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文本解读 1.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思考:为何李密“陈”?“陈”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3.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 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 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李密又是如何陈述的呢? 5.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2 (2)零丁孤苦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4)常在床蓐 4.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则刘病日笃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谨拜表以闻 5.根据表述,将下列句子概括成成语。 (1)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结了。( ) (2)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 ) (3)孤单无依靠地独立生活 ( ) (4)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 )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而刘夙婴疾病 (3)急于星火 7.重点句子翻译。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4)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二、文本解读 1.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2.思考:为何李密“陈”?“陈”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3.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 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 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李密又是如何陈述的呢? 5.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6.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7.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 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 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合作探究 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 吗,为什么?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陨首(yn)切峻(jn)猥以微贱(wei) B.矜育(jin)宦达(huan)刘病日笃(d) C.希冀(ⅱ)优渥(w)过蒙拔擢(zhuo) D.盘桓(yuan)侥幸(ji6o)气息奄奄(yan) 2.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而刘夙婴疾病 C.今臣亡国贱俘。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一一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 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一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 错蒙皇上抬举。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 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一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 下面句子分为4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3 7.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 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 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三、合作探究 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 吗,为什么?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陨.首(yǔn) 切峻.(jùn) 猥.以微贱(wèi) B.矜.育(jīn) 宦.达(huàn) 刘病日笃.(dù) C.希冀.(jì) 优渥.(wò) 过蒙拔擢.(zhuó) D.盘桓.(yuán) 侥.幸(jiǎo) 气息奄.奄(yǎn) 2.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而刘夙婴疾病。 C.今臣亡国贱俘。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 B.历职郎署,本图 宦达——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 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 错蒙皇上抬举。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 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 4.下面句子分为 4 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 志愿。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秀才”即优秀人才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及特色的概括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 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且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 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文章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 历史、人生态度及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四段则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 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从而达到陈情目的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准确,饱含强烈感情。如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 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地把病重的祖母喻为要落山的太阳,来日不多,气息微弱,生命之烛即 将熄灭,早上不能想到晩上怎样,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写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D.本文主要是以情动人。作者陈述了他的苦情、亲情、忠情及怨恨上司之情,情真意切,令人 怜悯,最终打动了晋武帝,让他在家侍奉祖母 阅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到“谨拜表以闻”,回答7~10题。 7.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蒙矜育 矜:怜惜 B.不矜名节 矜:自夸。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鉴别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胜:尽 8.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译文:我想圣明的当朝是用孝道治理天下的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恩宠如此优厚,我怎敢徘徊不前,而有非分的愿望呢。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乌鸟还有感情,我希望把祖母奉养到去世 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9.作者不应诏所用的最有力的“武器”是() A.圣朝以孝治天下 B.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D.报养刘之日短也 10.对上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的前面几段重在于叙事中动之以深情,选文则重在于陈情中晓之以大 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时要尽忠,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 情 C.选文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曲折 而有条理
4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 志愿。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秀才”即优秀人才。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及特色的概括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 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且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 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文章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 历史、人生态度及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四段则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 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从而达到陈情目的。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准确,饱含强烈感情。如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 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地把病重的祖母喻为要落山的太阳,来日不多,气息微弱,生命之烛即 将熄灭,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写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D.本文主要是以情动人。作者陈述了他的苦情、亲情、忠情及怨恨上司之情,情真意切,令人 怜悯,最终打动了晋武帝,让他在家侍奉祖母。 阅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到“谨拜表以闻”,回答 7~10 题。 7.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蒙矜.育 矜:怜惜。 B.不矜.名节 矜:自夸。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鉴别。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胜:尽。 8.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译文:我想圣明的当朝是用孝道治理天下的。 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恩宠如此优厚,我怎敢徘徊不前,而有非分的愿望呢。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乌鸟还有感情,我希望把祖母奉养到去世。 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9.作者不应诏所用的最有力的“武器”是( ) A.圣朝以孝治天下 B.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D.报养刘之日短也 10.对上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前面几段重在于叙事中动之以深情,选文则重在于陈情中晓之以大义。 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时要尽忠,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 情。 C.选文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曲折 而有条理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更重要 【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11~14题 杜重威,朔州人也。安重荣反,重威逆战于宗城,重荣为偃月阵,重威击之不动。重威欲少却 以伺之,偏将王重胤曰:“两兵方交,退者先败。”乃分兵为三,重威先以左右队击其两冀,战酣, 重胤以精兵击其中军,重荣将赵彦之来奔,重荣遂大败,走还镇州,闭壁不敢出。重威攻破之, 功拜重威成德军节度使 重威出于武卒,无行而不知将略。破镇州,悉取府库之积及重荣之赀,皆没之家,高祖知而不 问。及出帝与契丹绝好,契丹连岁入寇,重威闭城自守,属州城邑多所屠戮。胡骑驱其人民千万过 其城下,重威登城望之,未尝出救。 重威居镇州,重敛其民,户口凋敞,又俱契丹之至,乃连表乞还京师。未报,亟上道,朝廷莫 能止,即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镇州所留私粟十余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和市军储,乃录以闻,给绢 数万匹以偿之,重威大怒曰:“吾非反者,安得籍没邪! 年秋,契丹高牟翰诈以瀛州降,复以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寇镇、定,重威西趋中渡 桥,与虏夹滹沱河而军。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水力战,而重威按军不动,彦筠遂败,清战死。转运 使李谷教重威以三脚木为桥,募敢死士过河击贼,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 契丹遣骑兵夜并西山击栾城,断重威军后。是时,重威已有异志,而粮道隔绝,乃阴遣人诣契 丹请降。契丹大悦,许以中国与重威为帝,重威信以为然,乃伏甲土,召诸将告以降虏。诸将愕然, 以上将先降,乃皆听命。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乃令军士阵于栅外,军士犹喜跃以为决战,重威 告以粮尽出降,军士解甲大哭,声震原野。契丹赐重威赭袍,使衣以示诸军,拜重威太傅。 契丹犯京师,重威以晋兵屯陈桥,士卒冻饿,不胜其苦。重威出入道中,市人随而诟之,重威 俯首不敢仰顾。汉高祖定京师,拜重威太尉、归德军节度使,重威惧,不受命。遣高行周攻之,不 克,高祖乃自将攻之。遣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之,重威不听命,而汉兵数败,围之百余日。重威食 尽,民多逾城出降,皆无人色。重威乃遣判官王敏及其妻相次请降,高祖许之。重威素服出见高祖 高祖赦重威,拜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 髙祖病甚,顾大臣曰:“善防重威!”高祖崩,秘不发丧,大臣乃共诛之,及其子弘璋、弘璨、 弘璲尸于市,市人蹴而诟之,吏不能禁,支裂蹈践,斯须而尽。 (节选自《新五代史·杜重威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威逆战于宗城 逆:迎战 B.未报,亟上道报:报告 C.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书:书写 D.高祖病甚,顾大臣曰顾:环顾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杜重威“无行”和“心怀异志”的一组是() A.悉取府库之积及重荣之赀重威惧,不受命 B.重威登城望之,未尝出救阴遣人诣契丹请降 C.重敛其民,户口凋敝重威俯首不敢仰顾 D.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顾大臣曰:“善防重威!”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重荣反叛,起初杜重威率兵攻打不动。后来兵分三路攻打时安重荣部将赵彦之投降,这才 打败了安重荣 B.杜重威军人出身,没有德行。大肆搜刮百姓,对百姓不加以体恤,在百姓受到契丹的欺凌时 也没有发兵营救 C.杜重威不懂为将的谋略,对于别人的建议也不采纳。当北面行营招讨使与契丹战斗时,在部 下苦战时因自己兵力受到契丹牵制而按兵不动。 D.杜重威心怀异志,投降契丹,受到百姓的唾骂。后归降汉高祖,在汉高祖死后大臣们共同杀
5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更重要。 【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 11~14 题。 杜重威,朔州人也。安重荣反,重威逆战于宗城,重荣为偃月阵,重威击之不动。重威欲少却 以伺之,偏将王重胤曰:“两兵方交,退者先败。”乃分兵为三,重威先以左右队击其两冀,战酣, 重胤以精兵击其中军,重荣将赵彦之来奔,重荣遂大败,走还镇州,闭壁不敢出。重威攻破之,以 功拜重威成德军节度使。 重威出于武卒,无行而不知将略。破镇州,悉取府库之积及重荣之赀,皆没之家,高祖知而不 问。及出帝与契丹绝好,契丹连岁入寇,重威闭城自守,属州城邑多所屠戮。胡骑驱其人民千万过 其城下,重威登城望之,未尝出救。 重威居镇州,重敛其民,户口凋敞,又俱契丹之至,乃连表乞还京师。未报,亟上道,朝廷莫 能止,即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镇州所留私粟十余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和市军储,乃录以闻,给绢 数万匹以偿之,重威大怒曰:“吾非反者,安得籍没邪!” 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诈以瀛州降,复以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寇镇、定,重威西趋中渡 桥,与虏夹滹沱河而军。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水力战,而重威按军不动,彦筠遂败,清战死。转运 使李谷教重威以三脚木为桥,募敢死士过河击贼,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 契丹遣骑兵夜并西山击栾城,断重威军后。是时,重威已有异志,而粮道隔绝,乃阴遣人诣契 丹请降。契丹大悦,许以中国与重威为帝,重威信以为然,乃伏甲士,召诸将告以降虏。诸将愕然, 以上将先降,乃皆听命。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乃令军士阵于栅外,军士犹喜跃以为决战,重威 告以粮尽出降,军士解甲大哭,声震原野。契丹赐重威赭袍,使衣以示诸军,拜重威太傅。 契丹犯京师,重威以晋兵屯陈桥,士卒冻饿,不胜其苦。重威出入道中,市人随而诟之,重威 俯首不敢仰顾。汉高祖定京师,拜重威太尉、归德军节度使,重威 惧,不受命。遣高行周攻之,不 克,高祖乃自将攻之。遣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之,重威不听命,而汉兵数败,围之百余日。重威食 尽,民多逾城出降,皆无人色。重威乃遣判官王敏及其妻相次请降,高祖许之。重威素服出见高祖, 高祖赦重威,拜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 高祖病甚,顾大臣曰:“善防重威!”高祖崩,秘不发丧,大臣乃共诛之,及其子弘璋、弘璨、 弘璲尸于市,市人蹴而诟之,吏不能禁,支裂蹈践,斯须而尽。 (节选自《新五代史·杜重威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威逆战于宗城 逆:迎战 B.未报,亟上道 报:报告 C.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 书:书写 D.高祖病甚,顾大臣曰 顾:环顾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杜重威“无行”和“心怀异志”的一组是( ) A.悉取府库之积及重荣之赀 重威惧,不受命 B.重威登城望之,未尝出救 阴遣人诣契丹请降 C.重敛其民,户口凋敝 重威俯首不敢仰顾 D.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 顾大臣曰:“善防重威!”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重荣反叛,起初杜重威率兵攻打不动。后来兵分三路攻打时安重荣部将赵彦之投降,这才 打败了安重荣。 B.杜重威军人出身,没有德行。大肆搜刮百姓,对百姓不加以体恤,在百姓受到契丹的欺凌时 也没有发兵营救。 C.杜重威不懂为将的谋略,对于别人的建议也不采纳。当北面行营招讨使与契丹战斗时,在部 下苦战时因自己兵力受到契丹牵制而按兵不动。 D.杜重威心怀异志,投降契丹,受到百姓的唾骂。后归降汉高祖,在汉高祖死后大臣们共同杀
掉了杜重威和他的儿子。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威欲少却以伺之,偏将王重胤曰:“两兵方交,退者先败。” 重威已有异志,而粮道隔绝,乃阴遣人诣契丹请降。 译文: (3)重威出入道中,市人随而诟之,重威俯首不敢仰顾 参考译文 杜重威,朔州人。安重荣反叛,杜重威在宗城迎战。安重荣摆偃月阵,杜重威攻打不动。杜重 威打算稍稍后撤等待时机,偏将王重胤说:“两军刚交战,后退的先败。”于是兵分三路,杜重威 先命左右部队攻打对方的两翼,战斗激烈时,王重胤又率精兵攻打对方的中军,安重荣部将赵彦之 前来投奔,安重荣于是大败,逃回镇州,关闭营垒不敢出战。杜重威攻破镇州,因功授杜重威成德 军节度使。 杜重威是军人出身,没有德行而又不懂为将的谋略。攻破镇州后,将府库的积蓄和安重荣的资 产全部夺取,自家吞没,晋高祖虽然知情却没有追问。到晋出帝和契丹绝交后,契丹连年进犯,杜 重威闭城自守,所属州县城邑大多受到屠杀。胡骑驱赶他成千上万的百姓经过城下,杜重威登城瞭 望,却没有出城营救 杜重威在镇州,大肆搜刮百姓,使镇州民生凋敝,又怕契丹前来进犯,于是接连上表请求回到 京师,还没有等到答复,就急忙上路,朝廷不能制止,就授任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在镇州留下私 人的粮食十多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向百姓议价购买粮食作为军粮,于是登记上报,给了杜重威几万 匹丝绸作抵偿。杜重威大怒说:“我不是反叛的人,怎能登记没收财产!” 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诈称以瀛州投降,又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侵犯镇、定二州, 杜重威向西急行军至中渡桥,和契丹隔着滹沱河布阵。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河奋力作战,而杜重威 按军不动,宋彦筠因此被打败,王清阵亡。转运使李谷教杜重威用三脚木建桥,招募不怕死的士兵 过河攻打贼军,将领们都认为对,唯独杜重威不同意。 契丹派骑兵连夜沿着西山攻打栾城,截断杜重威的后路。这时,杜重威已有二心,而运粮通道 被隔绝,于是暗中派人去向契丹请求投降。契丹人十分高兴,许诺拿中原让杜重威称帝,杜重威信 以为真,于是埋伏甲兵,召集将领们宣布向契丹投降。将领们惊愕不已,因上将先投降,于是都从 命了。杜重威拿出降表让将领们签名,于是命令士兵在栅寨外摆开阵势,士兵们还欢喜跳跃以为是 要与敌决战,杜重威告诉他们没粮食吃了要去投降,士兵们都脱下铠甲大哭起来,声震原野。契丹 赐给杜重威红袍,让他穿上巡视军队,授任杜重威为太傅 契丹侵犯京师,杜重威率晋兵屯驻陈桥,士兵饥寒交迫,不能忍受痛苦。杜重威在路上出入, 街上的人跟着骂他,杜重威低头不敢仰视。汉高祖平定了京师,授任杜重威为太尉、归德军节度使 杜重威害怕,不接受任命。汉高祖派高行周进攻他,没能攻克,汉高祖于是亲自率兵攻打他。又派 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见他,杜重威不从命,而汉兵多次战败,包围他一百多天。杜重威粮食吃尽, 不少老百姓越过城墙出来投降,都面无人色。杜重威于是派判官王敏和他的妻子相继请求投降,汉 高祖准许。杜重威穿着白衣服出来见汉高祖,汉高祖赦免杜重威,授任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 高祖病重,环视大臣说:“好好提防杜重威!”汉高祖去世,封锁消息,没有发丧,大臣们 共同杀掉杜重威和他的儿子杜弘璋、杜弘璨、杜弘璲,将尸体抛到街市,街上的人踢尸大骂,官吏 不能禁止,肢裂尸体,任意践踏,一会就不见尸体了。 1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 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 【学习反思】
6 掉了杜重威和他的儿子。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威欲少却以伺之,偏将王重胤曰:“两兵方交,退者先败。” 译文: (2)是时,重威已有异志,而粮道隔绝,乃阴遣人诣契丹请降。 译文: (3)重威出入道中,市人随而诟之,重威俯首不敢仰顾。 译文: 参考译文: 杜重威,朔州人。安重荣反叛,杜重威在宗城迎战。安重荣摆偃月阵,杜重威攻打不动。杜重 威打算稍稍后撤等待时机,偏将王重胤说:“两军刚交战,后退的先败。”于是兵分三路,杜重威 先命左右部队攻打对方的两翼,战斗激烈时,王重胤又率精兵攻打对方的中军,安重荣部将赵彦之 前来投奔,安重荣于是大败,逃回镇州,关闭营垒不敢出战。杜重威攻破镇州,因功授杜重威成德 军节度使。 杜重威是军人出身,没有德行而又不懂为将的谋略。攻破镇州后,将府库的积蓄和安重荣的资 产全部夺取,自家吞没,晋高祖虽然知情却没有追问。到晋出帝和契丹绝交后,契丹连年进犯,杜 重威闭城自守,所属州县城邑大多受到屠杀。胡骑驱赶他成千上万的百姓经过城下,杜重威登城瞭 望,却没有出城营救。 杜重威在镇州,大肆搜刮百姓,使镇州民生凋敝,又怕契丹前来进犯,于是接连上表请求回到 京师,还没有等到答复,就急忙上路,朝廷不能制止,就授任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在镇州留下私 人的粮食十多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向百姓议价购买粮食作为军粮,于是登记上报,给了杜重威几万 匹丝绸作抵偿。杜重威大怒说:“我不是反叛的人,怎能登记没收财产!” 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诈称以瀛州投降,又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侵犯镇、定二州, 杜重威向西急行军至中渡桥,和契丹隔着滹沱河布 阵。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河奋力作战,而杜重威 按军不动,宋彦筠因此被打败,王清阵亡。转运使李谷教杜重威用三脚木建桥,招募不怕死的士兵 过河攻打贼军,将领们都认为对,唯独杜重威不同意。 契丹派骑兵连夜沿着西山攻打栾城,截断杜重威的后路。这时,杜重威已有二心,而运粮通道 被隔绝,于是暗中派人去向契丹请求投降。契丹人十分高兴, 许诺拿中原让杜重威称帝,杜重威信 以为真,于是埋伏甲兵,召集将领们宣布向契丹投降。将领们惊愕不已,因上将先投降,于是都从 命了。杜重威拿出降表让将领们签名,于是命令士兵在栅寨外摆开阵势,士兵们还欢喜跳跃以为是 要与敌决战,杜重威告诉他们没粮食吃了要去投降,士兵们都脱下铠甲大哭起来,声震原野。契丹 赐给杜重威红袍,让他穿上巡视军队,授任杜重威为太傅。 契丹侵犯京师,杜重威率晋兵屯驻陈桥,士兵饥寒交迫,不能忍受痛苦。杜重威在路上出入, 街上的人跟着骂他,杜重威低头不敢仰视。汉高祖平定了京师,授任杜重威为太尉、归德军节度使, 杜重威害怕,不接受任命。汉高祖派高行周进攻他,没能攻克,汉高祖于是亲自率兵攻打他。又派 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见他,杜重威不从命,而汉兵多次战败,包围他一百多 天。杜重威粮食吃尽, 不少老百姓越过城墙出来投降,都面无人色。杜重威于是派判官王敏和他的妻子相继请求投降,汉 高祖准许。杜重威穿着白衣服出来见汉高祖,汉高祖赦免杜重威,授任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 汉高祖病重,环视大臣说:“好好提防杜重威!”汉高祖去世,封锁消息,没有发丧,大臣们 共同杀掉杜重威和他的儿子杜弘璋、杜弘璨、杜弘璲,将尸体抛到街市,街上的人踢尸大骂,官吏 不能禁止,肢裂尸体,任意践踏,一会就不见尸体了。 1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陈情表》 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 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 。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二、1.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 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2.提示:为何陈一一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 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 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沐活化家玉恩 祖母病笃(悟)尽孝日短 4.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 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 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提 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 而喻。) 5.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 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 尽孝。) 6.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 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 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 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 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7.(1)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 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 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2)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 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3)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 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4)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 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 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观点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 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 片真情 观点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 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 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 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
7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二、1.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 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2.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 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3. 4.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 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 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提 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 而喻。) 5.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 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 尽孝。) 6.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 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 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 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 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7.(1)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 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 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2)一连用了“察臣”“举臣 ”、“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 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3)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 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4)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 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 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三、观点 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 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 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 一片真情。 观点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 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 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 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 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
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基础达标】 1.C(A项,猥:i;B项,笃:d:D项,桓:huan) 2.B(B是被动句。) 4.B(①与④,主角是祖母,不是李密。) 5.B(“功服”应为“服期”) 6.D(“怨恨上司之情”和“让他在家侍奉祖母”都不对。) 7.C(鉴:鉴察,明察。) 8.C(乌鸟还有反哺其亲的感情,希望让我把祖母奉养到去世。) 9.A 10.D(意为说明“报刘日短事君日长”。) 【拓展提升】 11.B(报:答复,回复 12.B(A:“重威惧,不受命”不能反映出“心怀异志”;C:重威俯首不敢仰顾不能反映出“心怀 异志”:D:“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不能反映出“无行”) 13.C(“因自己兵力受到契丹牵制”原文中并没有体现) 14.(1)杜重威打算稍稍后撤等待时机,偏将王重胤说:“两军刚交战,后退的先败。” (2)这时,杜重威已有二心,而运粮通道被隔绝,于是暗中派人去向契丹请求投降 (3)杜重威在路上出入,街上的人跟着骂他,杜重威低头不敢仰视。 参考译文: 杜重威,朔州人。安重荣反叛,杜重威在宗城迎战。安重荣摆偃月阵,杜重威攻打不动。杜重 威打算稍稍后撤等待时机,偏将王重胤说:“两军刚交战,后退的先败。”于是兵分三路,杜重威 先命左右部队攻打对方的两翼,战斗激烈时,王重胤又率精兵攻打对方的中军,安重荣部将赵彦之 前来投奔,安重荣于是大败,逃回镇州,关闭营垒不敢出战。杜重威攻破镇州,因功授杜重威成德 军节度使 杜重威是军人出身,没有德行而又不懂为将的谋略。攻破镇州后,将府库的积蓄和安重荣的资 产全部夺取,自家吞没,晋高祖虽然知情却没有追问。到晋出帝和契丹绝交后,契丹连年进犯,杜 重威闭城自守,所属州县城邑大多受到屠杀。胡骑驱赶他成千上万的百姓经过城下,杜重威登城瞭 望,却没有出城营救 杜重威在镇州,大肆搜刮百姓,使镇州民生凋敝,又怕契丹前来进犯,于是接连上表请求回到 京师,还没有等到答复,就急忙上路,朝廷不能制止,就授任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在镇州留下私 人的粮食十多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向百姓议价购买粮食作为军粮,于是登记上报,给了杜重威几万 匹丝绸作抵偿。杜重威大怒说:“我不是反叛的人,怎能登记没收财产!” 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诈称以瀛州投降,又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侵犯镇、定二州, 杜重威向西急行军至中渡桥,和契丹隔着滹沱河布阵。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河奋力作战,而杜重威 按军不动,宋彦筠因此被打败,王清阵亡。转运使李谷教杜重威用三脚木建桥,招募不怕死的士兵 过河攻打贼军,将领们都认为对,唯独杜重威不同意 契丹派骑兵连夜沿着西山攻打栾城,截断杜重威的后路。这时,杜重威已有二心,而运粮通道 被隔绝,于是暗中派人去向契丹请求投降。契丹人十分高兴,许诺拿中原让杜重威称帝,杜重威信 以为真,于是埋伏甲兵,召集将领们宣布向契丹投降。将领们惊愕不已,因上将先投降,于是都从 命了。杜重威拿出降表让将领们签名,于是命令士兵在栅寨外摆开阵势,士兵们还欢喜跳跃以为是 要与敌决战,杜重威告诉他们没粮食吃了要去投降,士兵们都脱下铠甲大哭起来,声震原野。契丹 赐给杜重威红袍,让他穿上巡视军队,授任杜重威为太傅。 契丹侵犯京师,杜重威率晋兵屯驻陈桥,士兵饥寒交迫,不能忍受痛苦。杜重威在路上出入, 街上的人跟着骂他,杜重威低头不敢仰视。汉高祖平定了京师,授任杜重威为太尉、归德军节度使
8 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基础达标】 1.C(A 项,猥:wěi;B 项,笃:dǔ;D 项,桓:huá n) 2.B(B 是被动句。) 3.D 4.B(①与④,主角是祖母,不是李密。) 5.B(“功服”应为“服期”) 6.D(“怨恨上司之情”和“让他在家侍奉祖母”都不对。) 7.C(鉴:鉴察,明察。) 8.C(乌鸟还有反哺其亲的感情,希望让我把祖母奉养到去世。) 9.A 10.D(意为说明“报刘日短事君日长”。) 【拓展提升】 11.B(报:答复,回复) 12.B(A:“重威惧,不受命”不能反映出“心怀异志”;C:重威俯首不敢仰顾不能反映出“心怀 异志”;D:“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不能反映出“无行”) 13.C(“因自己兵力受到契丹牵制”原文中并没有体现) 14.(1)杜重威打算稍稍后撤等待时机,偏将王重胤说:“两军刚交战,后退的先败。” (2)这时,杜重威已有二心,而运粮通道被隔绝,于是暗中派人去向契丹请求投降。 (3)杜重威在路上出入,街上的人跟着骂他,杜重威低头不敢仰视。 参考译文: 杜重威,朔州人。安重荣反叛,杜重威在宗城迎战。安重荣摆偃月阵,杜重威攻打不动。杜重 威打算稍稍后撤等待时机,偏将王重胤说:“两军刚交战,后退的先败。”于是兵分三路,杜重威 先命左右部队攻打对方的两翼,战斗激烈时,王重胤又率精兵攻打对方的中军,安重荣部将赵彦之 前来投奔,安重荣于是大败,逃回镇州,关闭营垒不敢出战。杜重威攻破镇州,因功授杜重威成德 军节度使。 杜重威是军人出身,没有德行而又不懂为将的谋略。攻破镇州后,将府库的积蓄和安重荣的资 产全部夺取,自家吞没,晋高祖虽然知情却没有追问。到晋出帝和契丹绝交后,契丹连年进犯,杜 重威闭城自守,所属州县城邑大多受到屠杀。胡骑驱赶他成千上万的百姓经过城下,杜重威登城瞭 望,却没有出城营救。 杜重威在镇州,大肆搜刮百姓,使镇州民生凋敝,又怕契丹前来进犯,于是接连上表请求回到 京师,还没有等到答复,就急忙上路,朝廷不能制止,就授任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在镇州留下私 人的粮食十多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向百姓议价购买粮食作为军粮,于是登记上报,给了杜重威几万 匹丝绸作抵偿。杜重威大怒说:“我不是反叛的人,怎能登记没收财产!” 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诈称以瀛州投降,又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侵犯镇、定二州, 杜重威向西急行军至中渡桥,和契丹隔着滹沱河布 阵。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河奋力作战,而杜重威 按军不动,宋彦筠因此被打败,王清阵亡。转运使李谷教杜重威用三脚木建桥,招募不怕死的士兵 过河攻打贼军,将领们都认为对,唯独杜重威不同意。 契丹派骑兵连夜沿着西山攻打栾城,截断杜重威的后路。这时,杜重威已有二心,而运粮通道 被隔绝,于是暗中派人去向契丹请求投降。契丹人十分高兴,许诺拿中原让杜重威称帝,杜重威信 以为真,于是埋伏甲兵,召集将领们宣布向契丹投降。将领们惊愕不已,因上将先投降,于是都从 命了。杜重威拿出降表让将领们签名,于是命令士兵在栅寨外摆开阵势,士兵们还欢喜跳跃以为是 要与敌决战,杜重威告诉他们没粮食吃了要去投降,士兵们都脱下铠甲大哭起来,声震原野。契丹 赐给杜重威红袍,让他穿上巡视军队,授任杜重威为太傅。 契丹侵犯京师,杜重威率晋兵屯驻陈桥,士兵饥寒交迫,不能忍受痛苦。杜重威在路上出入, 街上的人跟着骂他,杜重威低头不敢仰视。汉高祖平定了京师,授任杜重威为太尉、归德军节度使
杜重威害怕,不接受任命。汉高祖派高行周进攻他,没能攻克,汉高祖于是亲自率兵攻打他。又派 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见他,杜重威不从命,而汉兵多次战败,包围他一百多天。杜重威粮食吃尽, 不少老百姓越过城墙出来投降,都面无人色。杜重威于是派判官王敏和他的妻子相继请求投降,汉 高祖准许。杜重威穿着白衣服出来见汉高祖,汉高祖赦免杜重威,授任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 汉高祖病重,环视大臣说:“好好提防杜重威!”汉高祖去世,封锁消息,没有发丧,大臣 共同杀掉杜重威和他的儿子杜弘璋、杜弘璨、杜弘璲,将尸体抛到街市,街上的人踢尸大骂,官吏 不能禁止,肢裂尸体,任意践踏,一会就不见尸体了。 15.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9 杜重威害怕,不接受任命。汉高祖派高行周进攻他,没能攻克,汉高祖于是亲自率兵攻打他。又派 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见他,杜重威不从命,而汉兵多次战败,包围他一百多 天。杜重威粮食吃尽, 不少老百姓越过城墙出来投降,都面无人色。杜重威于是派判官王敏和他的妻子相继请求投降,汉 高祖准许。杜重威穿着白衣服出来见汉高祖,汉高祖赦免杜重威,授任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 汉高祖病重,环视大臣说:“好好提防杜重威!”汉高祖去世,封锁消息,没有发 丧,大臣们 共同杀掉杜重威和他的儿子杜弘璋、杜弘璨、杜弘璲,将尸体抛到街市,街上的人踢尸大骂,官吏 不能禁止,肢裂尸体,任意践踏,一会就不见尸体了。 15.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