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课时安排:2 教学重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处理字词 四、布置预习题 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第二课时 复述故事(10分钟) 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 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 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分钟) (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鸡肋()②瘙首级号令于辕门外()③数犯曹操三忌()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竟取匙与众食q()②操因疑修zen()害曹丕。③延弃弓cao()刀。 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分钟)
杨修之死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课时安排:2 教学重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 。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 处理字词 四、布置预习题 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10 分钟) 1、 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 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 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 ①“梦中杀人”;②“簏 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 分钟) 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鸡肋( )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③数犯曹操三忌( )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竟取匙与众食 qí( ) ②操因疑修 zèn( ) 害曹丕。③延弃弓 cao( ) 刀。 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 10 分)(5 分钟)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 分钟)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 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六、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 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 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 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七、宣布结束 曹操杀人手段多 曹操年轻时就登上政治舞台,从政、治军四十多年,打了不少仗,杀了许多人。只 要他认为于己不利的人,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都格杀勿论,这是有史可查 的。当然,为了巩固他的统治,有些是非杀不可的,但他也错杀了不少无辜者,特别是 他统一了北方之后,连他的一些功臣也不能幸免。 《三国演义》对曹操杀人的种种行径,有许多具体的描写。曹操杀人手段之多样 场面之残忍,为历史上所罕见。这对人们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本质,提供了具体的 证据。 亲自出马,消灭异己。董承等人策划的“衣带诏”事发,曹操以闪电般的行动,把 董承、吉平等各家大小七百余人,全部杀光。有的人先是截指割舌,继而枭首弃尸,惨 不忍睹。他又亲自入宫,捕杀董妃。献帝求情说:“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可怜。” 曹操不准。伏皇后要求待董妃分娩后才杀,也不行。他当场把董妃勒死。后来,伏皇后 也被乱棍打死,家族二百多人被弃市。这种株连家族、祸及胎儿的杀法,为封建社会所 特有。 纵兵滥杀,报仇泄怨。曹操的父亲曹嵩在徐州附近被陶谦的部属所杀。他为报父仇 发兵打徐州,命令士兵“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于是,“大军所到之处, 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弄得尸横遍野,泗水为之不流 借刀杀人,掩人耳目。名士祢衡,赤身露体,当众骂了曹操。曹操恼羞成怒,本想 立即杀他。但又怕因此失掉人心,于是就假惺惺地把祢衡荐给刘表。刘表深知其用心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 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 自己 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六、总结(5 分钟)(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 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 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 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七、宣布结束 曹操杀人手段多 曹操年轻时就登上政治舞台,从政、治军四十多年,打了不少仗,杀了许多人。只 要他认为于己不利的人,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都格杀勿论,这是有史可查 的。当然,为了巩固他的统治,有些是非杀不可的,但他也错杀了不少无辜者,特别是 他统一了北方之后,连他的一些功臣也不能幸免。 《三国演义》对曹操杀人的种种行径,有许多具体的描写。曹操杀人手段之多样, 场面之残忍,为历史上所罕见。这对人们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本质,提供了具体的 证据。 亲自出马,消灭异己。董承等人策划的“衣带诏”事发,曹操以闪电般的行动,把 董承、吉平等各家大小七百余人,全部杀光。有的人先是截指割舌,继而枭首弃尸,惨 不忍睹。他又亲自入宫,捕杀董妃。献帝求情说:“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可怜。” 曹操不准。伏皇后要求待董妃分娩后才杀,也不行。他当场把董妃勒死。后来,伏皇后 也被乱棍打死,家族二百多人被弃市。这种株连家族、祸及胎儿的杀法,为封建社会所 特有。 纵兵滥杀,报仇泄怨。曹操的父亲曹嵩在徐州附近被陶谦的部属所杀。他为报父仇, 发兵打徐州,命令士兵“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于是,“大军所到之处, 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弄得尸横遍野,泗水为之不流。 借刀杀人,掩人耳目。名士祢衡,赤身露体,当众骂了曹操。曹操恼羞成怒,本想 立即杀他。但又怕因此失掉人心,于是就假惺惺地把祢衡荐给刘表。刘表深知其用心
便把祢衡送给黄祖,结果祢衡为黄祖所杀。曹操既达到杀人目的,又让别人代担罪名。 这真是狡猾之至! “梦中”杀人,故作惊讶。一个近侍在曹操午睡时,将他掉落在地上的被子拉起复 盖上,他就“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 对。操痛哭,命厚葬之。”这完全是骗人的把戏。在埋葬这个冤死的近侍时,主簿杨修 指着尸体感叹地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语道破曹操“梦中”杀人的騙 局 先纵后杀,嫁祸于人。军中缺粮,一时无法解决。曹操先是叫管粮官王厘逐日克扣 军粮,以救燃眉之急。及至军队生怨,曹操知道军粮快要运到,于是,就一刀把王厘的 脑袋割下,向全军宣布王厘克扣军粮的“罪状”,以稳定军心。 巧立罪名,然后杀之。他的主簿杨修很忠于他,只是因为时时卖弄聪明,揭穿曹操 所设的一些骗局,使他恼火。就给杨修一个“惑乱军心”的罪名,把他处死。孔融倚老 卖老,自以为是,也被以反叛之名除去,杀他时,连他的两个刚懂世事的孩子也不能幸 免。许攸、荀、华佗等许多人,也都被安上种种的罪名后,加以杀害 这些描写,充分揭示出曹操的暴虐本质和狡诈的性格。“一将功成万骨枯”。封建 统治者总是在白骨堆上建立自己的宝座。曹操的杀人行径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作为 个封建统治阶级的艺术典型,仅就杀人手段这一点,也很够资格的了。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汉末魏初,在文学上是一个暂时繁盛的时期。所谓建安七子,便是那时候有名的文 人。曹操自己也写诗文,加以他善于笼络一班有才名的文人,所以他把许多文人(其中也 有方士)都拉拢到自己的身边,为他效劳。建安七子除孔融之外,都是依附于曹操的。 曹操一方面把许多文士拉到他身边,但同时,对于那些有傲气、不讲他好话的文人 却很不放心。从他先杀孔融,后杀杨修,便充分说明曹操对敢于反对他的文人的忌恨 孔融依仗自己是孔子后代,当时又很负盛名,他不大把曹操看在眼里。而且,看来 他也不大看得起依附曹操的一班文人。这一点,从祢衡口里可以知道。祢衡经常推许孔 融和杨修,说“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这不用说是包括王粲、陈琳等在内的。祢衡同 孔融关系很好,他的话当然也反映孔融的观点 孔融比祢衡、杨修大十多岁……他们三人,在当时的文人中算是一派,即,不肯阿 谀曹操的一派。祢衡虽年轻,但才气很大,曹操想侮辱他,叫他充当“鼓吏”,结果祢 衡把衣服剥光打鼓,反而侮慢了曹操。曹操叫人去找他来,他便拿着一根大棒,坐在曹 操军营门前大骂。曹操虽然很火,骂他为“竖子”,并说“孤杀之犹鼠雀耳”,但碍于 他的文名,竟不敢杀他,后来送给了刘表,刘表又假黄祖之手把他杀掉 杨修年龄跟祢衡不相上下,但祢衡是个平民,杨修则是洛阳的第一二名的世家,他 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四代都任过太尉。(东汉时,太尉是相当于宰相的官衔) 而且,都是有名的忠于汉室的名臣。他父亲杨彪在董卓作乱的时候,为了保护汉献帝 几乎死难。杨修很早就负文名,除了祢衡推崇他的话可证之外,还有曹植写给他的信, 也把他同六子并列(孔融除外),说六人都不过著声名于一方,而杨修则是“高视于上
便把祢衡送给黄祖,结果祢衡为黄祖所杀。曹操既达到杀人目的,又让别人代担罪名。 这真是狡猾之至! “梦中”杀人,故作惊讶。一个近侍在曹操午睡时,将他掉落在地上的被子拉起复 盖上,他就“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 对。操痛哭,命厚葬之。”这完全是骗人的把戏。在埋葬这个冤死的近侍时,主簿杨修 指着尸体感叹地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语道破曹操“梦中”杀人的骗 局。 先纵后杀,嫁祸于人。军中缺粮,一时无法解决。曹操先是叫管粮官王厘逐日克扣 军粮,以救燃眉之急。及至军队生怨,曹操知道军粮快要运到,于是,就一刀把王厘的 脑袋割下,向全军宣布王厘克扣军粮的“罪状”,以稳定军心。 巧立罪名,然后杀之。他的主簿杨修很忠于他,只是因为时时卖弄聪明,揭穿曹操 所设的一些骗局,使他恼火。就给杨修一个“惑乱军心”的罪名,把他处死。孔融倚老 卖老,自以为是,也被以反叛之名除去,杀他时,连他的两个刚懂世事的孩子也不能幸 免。许攸、荀、华佗等许多人,也都被安上种种的罪名后,加以杀害。 这些描写,充分揭示出曹操的暴虐本质和狡诈的性格。“一将功成万骨枯”。封建 统治者总是在白骨堆上建立自己的宝座。曹操的杀人行径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作为 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艺术典型,仅就杀人手段这一点,也很够资格的了。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汉末魏初,在文学上是一个暂时繁盛的时期。所谓建安七子,便是那时候有名的文 人。曹操自己也写诗文,加以他善于笼络一班有才名的文人,所以他把许多文人(其中也 有方士)都拉拢到自己的身边,为他效劳。建安七子除孔融之外,都是依附于曹操的。 曹操一方面把许多文士拉到他身边,但同时,对于那些有傲气、不讲他好话的文人, 却很不放心。从他先杀孔融,后杀杨修,便充分说明曹操对敢于反对他的文人的忌恨。 孔融依仗自己是孔子后代,当时又很负盛名,他不大把曹操看在眼里。而且,看来 他也不大看得起依附曹操的一班文人。这一点,从祢衡口里可以知道。祢衡经常推许孔 融和杨修,说“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这不用说是包括王粲、陈琳等在内的。祢衡同 孔融关系很好,他的话当然也反映孔融的观点。 孔融比祢衡、杨修大十多岁……他们三人,在当时的文人中算是一派,即,不肯阿 谀曹操的一派。祢衡虽年轻,但才气很大,曹操想侮辱他,叫他充当“鼓吏”,结果祢 衡把衣服剥光打鼓,反而侮慢了曹操。曹操叫人去找他来,他便拿着一根大棒,坐在曹 操军营门前大骂。曹操虽然很火,骂他为“竖子”,并说“孤杀之犹鼠雀耳”,但碍于 他的文名,竟不敢杀他,后来送给了刘表,刘表又假黄祖之手把他杀掉。 杨修年龄跟祢衡不相上下,但祢衡是个平民,杨修则是洛阳的第一二名的世家,他 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四代都任过太尉。(东汉时,太尉是相当于宰相的官衔) 而且,都是有名的忠于汉室的名臣。他父亲杨彪在董卓作乱的时候,为了保护汉献帝, 几乎死难。杨修很早就负文名,除了祢衡推崇他的话可证之外,还有曹植写给他的信, 也把他同六子并列(孔融除外),说六人都不过著声名于一方,而杨修则是“高视于上
京”,可见杨修在洛阳的影响有过于六子。对于这样的人才,不用说,曹操是要罗致的。 所以,在建安中,曹操就任他为主簿,那时正是曹操南征北战、戎马倥偬的时候,据说 杨修“总知内外”,总是把事情处理得很好, 那么,杨修是很愿意替曹操办事的吗?他对曹操的态度怎样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当时,杨修的父亲杨彪还健在:曹操在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卿宴会时,看见杨彪脸 上有怒气,便连宴会也不敢参加,悄悄溜掉了。后来以杨彪跟袁术通姻为罪名,诬彪有 阴谋,下狱。是孔融极力为之申辩,曹操才不得不释放他。此后,杨彪十多年一直称脚 挛,不任事,闲居家中。这些事,杨修会忘记吗?当然不会的。不久,孔融便被曹操杀掉, 祢衡也被杀,这在杨修心中,会没有很深的感触吗?当然不可能没有。从这两点看来,杨 修虽为曹操办事,不见得内心是尊敬他的:正因为这样,才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露才 好像有意告诉曹操,你的本领也不过如此,什么事也瞒不过我。像“鸡肋”那桩公案, 就是在这种心理下弄出来的。他有时外出,甚至告诉值班的人,曹操会来査问些什么 怎么回答。结果,曹操所査问的果然不出他所料。这样时间长了,曹操就看穿他内心的 隐秘,从而产生恼恨之心。他本人是否预料到这样的后果呢?应该说也可能是预料到了 不过,他到底是一个很有点傲气的人,同孔融、祢衡是气味相投的,因而压抑不住心中 的不满罢了。……杨修对于自己的命运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的知己朋友孔融、祢衡早 已死在他前面了。 杨修被杀后,有一天,曹操碰到杨彪,问道:“杨公为何瘦得成这个样子?”杨彪回 答说:“愧无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意思是说,我惭愧没有金日那样的远 见,(金日的儿子,为汉武帝所喜欢,称为弄儿:后来渐渐长大了,有一天,金日遇见弄 儿在殿里同宫女戏耍,他怕将来连累自己,便把弄儿杀死了。)而又还有老牛舐犊的爱子 之心呀。曹操听了,很有点下不了台
京”,可见杨修在洛阳的影响有过于六子。对于这样的人才,不用说,曹操是要罗致的。 所以,在建安中,曹操就任他为主簿,那时正是曹操南征北战、戎马倥偬的时候,据说 杨修“总知内外”,总是把事情处理得很好。 那么,杨修是很愿意替曹操办事的吗?他对曹操的态度怎样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当时,杨修的父亲杨彪还健在;曹操在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卿宴会时,看见杨彪脸 上有怒气,便连宴会也不敢参加,悄悄溜掉了。后来以杨彪跟袁术通姻为罪名,诬彪有 阴谋,下狱。是孔融极力为之申辩,曹操才不得不释放他。此后,杨彪十多年一直称脚 挛,不任事,闲居家中。这些事,杨修会忘记吗?当然不会的。不久,孔融便被曹操杀掉, 祢衡也被杀,这在杨修心中,会没有很深的感触吗?当然不可能没有。从这两点看来,杨 修虽为曹操办事,不见得内心是尊敬他的;正因为这样,才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露才”, 好像有意告诉曹操,你的本领也不过如此,什么事也瞒不过我。像“鸡肋”那桩公案, 就是在这种心理下弄出来的。他有时外出,甚至告诉值班的人,曹操会来查问些什么, 怎么回答。结果,曹操所查问的果然不出他所料。这样时间长了,曹操就看穿他内心的 隐秘,从而产生恼恨之心。他本人是否预料到这样的后果呢?应该说也可能是预料到了, 不过,他到底是一个很有点傲气的人,同孔融、祢衡是气味相投的,因而压抑不住心中 的不满罢了。……杨修对于自己的命运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的知己朋友孔融、祢衡早 已死在他前面了。 杨修被杀后,有一天,曹操碰到杨彪,问道:“杨公为何瘦得成这个样子?”杨彪回 答说:“愧无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意思是说,我惭愧没有金日那样的远 见,(金日的儿子,为汉武帝所喜欢,称为弄儿;后来渐渐长大了,有一天,金日遇见弄 儿在殿里同宫女戏耍,他怕将来连累自己,便把弄儿杀死了。)而又还有老牛舐犊的爱子 之心呀。曹操听了,很有点下不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