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 莫名其妙根深蒂固 焦躁直截了当C至高无上) 3.D(凤毛麟角:比喻稀少或可贵的人或事物。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 惋惜。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此处应为“一挥而就”。安土重迁: 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4.D(A句子杂糅,可改为“制造岀的清洁的氢然能够代替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B将“国 际能源机构认为”放在“从现在”前。C“根据”和“显示”去掉一个。) 5.B6.D7.D8.C9.C 二、文言文阅读 10.D11.B12.A 13.B(甫:刚刚。卑,“登高必自卑”;由“卑贱”联想推理,由“先帝不以臣卑鄙”中 “卑”是“地位低下”推理,由上下文搭配推理。)(3分) 14.A(①②是正面表现,⑤是侧面表现;③是坚守文化道统,④叙其政务,⑥是不赴 任)(3分) 15.C(“大举荒政”是大力推行治理灾荒的措施。)(3分) 16.(1)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击败)的地方么?(非……乎、者各1分;被动句式 1分)(3分) (2)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渔樵,名词作 动词,1分:状语后置句式1分:侣、友,名词意动用法1分。)(3分) (3)因为不结交权贵,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以”,“因为”意;“通”,“结交”意,现 代汉语有“通商”“通敌”;“拟”意为“打算”)(3分) (4)不久,考虑到自己离任后杨升必然继续肆行无忌,于是将他逮捕处死,全郡太平安 定。(“已而”,“不久”意,现代汉语仍用;“去”,“离开”意,现代汉语仍用:“肆”,现代 汉语仍用,“放肆”;“一”,“全”意,“而或长烟一空”)(4分) 三、语言运用题 17.控制卷烟数量、降低减少焦油含量、大力宣传控烟、扩大控烟范围(每点1分) 18.“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网 上阅读不方便及时勾画重要语句,不能及时写上自己的随感,不利于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 提高。因此,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观点结论各1分,理由3分,每点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略) 五.诗歌鉴赏 20(1)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 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 和联想。(3分)(2)“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 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 浓浓的乡思。(4分) 六、现代文阅读 21.(6分)交代我独自绕道上海拜谒两处墓地的原因(2分),暗示题旨(1分),设置 悬念(1分),引出下文自己先后拜谒两处墓地的叙写(1分):并和下文写墓园的“寂静” 无人来访相照应(1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从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1分),营造了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 2.D(A 莫名其妙 根深蒂固 B 焦躁 直截了当 C 至高无上) 3.D(凤毛麟角:比喻稀少或可贵的人或事物。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 惋惜。 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此处应为“一挥而就”。安土重迁: 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4.D(A 句子杂糅,可改为“制造出的清洁的氢然能够代替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B 将“国 际能源机构认为”放在“从现在”前。C“根据”和“显示”去掉一个。) 5. B 6.D 7. D 8.C 9. C 二、文言文阅读 10. D 11.B 12.A 13.B(甫:刚刚 。卑,“登高必自卑”;由“卑贱”联想推理,由“先帝不以臣卑鄙”中 “卑”是“地位低下”推理,由上下文搭配推理。)(3 分) 14.A (①② 是正面表现,⑤是侧面表现;③是坚守文化道统,④叙其政务,⑥是不赴 任)(3 分) 15.C (“大举荒政”是大力推行治理灾荒的措施。)(3 分) 16.(1)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击败)的地方么?(非……乎、者各 1 分;被动句式 1 分)(3 分) (2)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渔樵,名词作 动词,1 分;状语后置句式 1 分;侣、友,名词意动用法 1 分。)(3 分) (3)因为不结交权贵,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以”,“因为”意;“通”,“结交”意,现 代汉语有“通商”“通敌”;“拟”意为 “打算”)(3 分) (4)不久,考虑到自己离任后杨升必然继续肆行无忌,于是将他逮捕处死,全郡太平安 定。(“已而”,“不久”意,现代汉语仍用;“去”,“离开”意,现代汉语仍用;“肆”,现代 汉语仍用,“放肆”;“一”,“全”意,“而或长烟一空”)(4 分) 三、语言运用题 17. 控制卷烟数量、降低减少焦油含量、大力宣传控烟、扩大控烟范围(每点 1 分) 18. “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网 上阅读不方便及时勾画重要语句,不能及时写上自己的随感,不利于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 提高。因此,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观点结论各 1 分,理由 3 分,每点 1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略) 五.诗歌鉴赏 20(l)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 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 和联想。(3 分) (2)“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 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 浓浓的乡思。(4 分) 六、现代文阅读 21.(6 分)交代我独自绕道上海拜谒两处墓地的原因(2 分),暗示题旨(1 分),设置 悬念(1 分),引出下文自己先后拜谒两处墓地的叙写(1 分);并和下文写墓园的“寂静”、 无人来访相照应(1 分)。(意思对即可) 22.(4 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从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1 分),营造了
凄清、肃穆的氛围(1分),表达了内心悲抑、孤寂的感受。(1分)。(意思对即可) 23.(4分)①作者对夏氏父子、陈子龙的崇敬仰慕和人们对英雄的不了解不熟悉:②清代 对夏氏父子墓的保护和当代荡湾村民盗掘墓穴、损毁文物:③英雄之墓的冷淸和才子之墓的 热闹。评分建议:答对一组,1分;三组,4分。 24.(6分)①作者用“站好、垂手、阖眼、默哀”这样简单而肃穆的一个人的仪式,表达 了对英雄行为的肯定、对英雄精神的赞扬 ②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作者为无人拜谒英雄而痛心、为 人们漠视英雄而悲伤: ③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追逐经济效益、 追逐热闹的行为的否定和批判; ④“一个人的仪式”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如何准确公正地认识、评价特定时代的历史 人物。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附课外文言文翻译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在确山县知县任上致力于施惠百姓。积存 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建造房屋一千二百多间,用以安置贫困百姓。 栽桑榆等树三万八千多株,开凿河渠一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 家人犯法,陈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丘度)向巡抚请 求,调幼学(到)中牟县。秋季果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捉到 千三百多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县城旧有的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给饥民粟米,让他 们修筑城墙。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县南的荒地长有许多茂密的野草,草根很 深难以开垦。幼学下令百姓有诉讼的,一定要交上十斤野草。不久,野草没有了,得到肥沃 的良田数百顷,都分给百姓。县内有个大沼泽,积水很多,占据肥沃的土地二十余里。幼学 疏通河流五十七,沟渠一百三十九,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过了五年,政绩显著 因为不结交权贵,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 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情况)和品行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史这才作 后升任刑部主事。嘉兴人袁黄肆意点评删改《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在社 会上刊行。幼学驳正其书,上疏论辩。奏疏虽没得到回复,但印刷《删正》的雕版被下令毁 弃,《删正》一书被下令毁掉。后以(刑部)员外郎的身份到京城周边地区视察,放出证据 不足的犯人三百多人。 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 升是家奴,两人横行郡中。幼学逮捕施敏投入狱中。施敏贿赂宦官嘱托巡抚用公文传唤他亲 自审问。幼学坚持不给,立刻杖杀了施敏。其他奸豪又依法处死几十人。只有杨升畏惧灾祸 临头收敛了行迹,幼学宽恕了他。不久,考虑到自己离任后杨升必然继续肆行无忌,于是将 他逮捕处死,全郡太平安定。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幼学大力推行治理灾荒的措施, 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人。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治理措施,推官阎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 列举出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 后来,以副使身份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 辞官归乡。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天启三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 都没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凄清、肃穆的氛围(1 分),表达了内心悲抑、孤寂的感受。(1 分)。(意思对即可) 23.(4 分)①作者对夏氏父子、陈子龙的崇敬仰慕和人们对英雄的不了解不熟悉;②清代 对夏氏父子墓的保护和当代荡湾村民盗掘墓穴、损毁文物;③英雄之墓的冷清和才子之墓的 热闹。评分建议:答对一组,1 分;三组,4 分。 24.(6 分)①作者用“站好、垂手、阖眼、默哀”这样简单而肃穆的一个人的仪式,表达 了对英雄行为的肯定、对英雄精神的赞扬; ②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作者为无人拜谒英雄而痛心、为 人们漠视英雄而悲伤; ③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追逐经济效益、 追逐热闹的行为的否定和批判; ④“一个人的仪式”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如何准确公正地认识、评价特定时代的历史 人物。评分建议: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 附课外文言文翻译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在确山县知县任上致力于施惠百姓。积存 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建造房屋一千二百多间,用以安置贫困百姓。 栽桑榆等树三万八千多株,开凿河渠一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 家人犯法,陈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丘度)向巡抚请 求,调幼学(到)中牟县。秋季果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 千三百多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县城旧有的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给饥民粟米,让他 们修筑城墙。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县南的荒地长有许多茂密的野草,草根很 深难以开垦。幼学下令百姓有诉讼的,一定要交上十斤野草。不久,野草没有了,得到肥沃 的良田数百顷,都分给百姓。县内有个大沼泽,积水很多,占据肥沃的土地二十余里。幼学 疏通河流五十七,沟渠一百三十九,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过了五年,政绩显著。 因为不结交权贵,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 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情况)和品行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史这才作 罢。 后升任刑部主事。嘉兴人袁黄肆意点评删改《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在社 会上刊行。幼学驳正其书,上疏论辩。奏疏虽没得到回复,但印刷《删正》的雕版被下令毁 弃,《删正》一书被下令毁掉。后以(刑部)员外郎的身份到京城周边地区视察,放出证据 不足的犯人三百多人。 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 升是家奴,两人横行郡中。幼学逮捕施敏投入狱中。施敏贿赂宦官嘱托巡抚用公文传唤他亲 自审问。幼学坚持不给,立刻杖杀了施敏。其他奸豪又依法处死几十人。只有杨升畏惧灾祸 临头收敛了行迹,幼学宽恕了他。不久,考虑到自己离任后杨升必然继续肆行无忌,于是将 他逮捕处死,全郡太平安定。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幼学大力推行治理灾荒的措施, 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人。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治理措施,推官阎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 列举出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 后来,以副使身份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 辞官归乡。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天启三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 都没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