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命题人:丁伯林审核人:孙兴宇 (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翘(qio)首摭(zhi)拾 惬意(qie) 百舸(g)争流 甄(zhen)别 骸(hai)骨 按捺不住(na) 恪(ke)尽职守 C.颠簸(b6) 思忖(cin) 干瘪(bie) 自艾(ai)自怜 D.扁舟(pian) 吮(shin)吸 跬(gui1)步 偷觑(q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雾霭濡染莫明其妙根深底固 B.焦燥笙箫不敷出直接了当 C.凄婉熟稔至高无尚怨天尤人 D.炫目饿殍噤若寒蝉百无聊赖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排队推动日”活动中,不自觉者凤毛麟角,广大学生不论超市购物还是食堂买饭都能自觉排 队 B.在高考动员大会上,班主任动情地说:“十年寒窗,考验我们水平的时候到了,希望大家努力, 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C.他才思敏捷,老师布置了作文,别人还在冥思苦想,他却一蹴而就,不愧为语文科代表。 D.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最为浓重,他们自古以来安土重迁,但为了国家的发展,许多地区的百姓仍能 配合政府的拆迁工作,忍疼含泪离开自己的家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 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从现在至2015年这段时间内,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经济将无法避免石油供应紧缺并由此引 发油价飙升情况的出现 C.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显示,朝鲜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建了宁边原 子能研究基地,培训了大批核技术人员 D.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 丝不苟地扣着。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 所著。 B、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曾任吏部侍 郎,谥号“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著有《韩昌黎集》。 C、“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范仲淹、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D、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孟子》。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挥斥方遒(遒:强尽有力) B.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假舆马者(假:凭借,利用)
- 1 - 如皋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命题人:丁伯林 审核人:孙兴宇 (总分:16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翘.(qiào)首 摭.(zhí)拾 惬.意(qiè) 百舸.(gě)争流 B.甄(zhēn)别 骸.(hái)骨 按捺.不住(nà) 恪.(kè)尽职守 C.颠簸.(bǒ) 思忖(cǔn) 干瘪.(biě) 自艾.(ài)自怜 D.扁.舟(piān) 吮.(shǔn)吸 跬.(guǐ)步 偷觑.(q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 )(2 分) A.雾霭 濡染 莫明其妙 根深底固 B.焦燥 笙箫 入不敷出 直接了当 C.凄婉 熟稔 至高无尚 怨天尤人 D.炫目 饿殍 噤若寒蝉 百无聊赖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在“排队推动日”活动中,不自觉者凤毛麟角 ....,广大学生不论超市购物还是食堂买饭都能自觉排 队。 B.在高考动员大会上,班主任动情地说:“十年寒窗,考验我们水平的时候到了,希望大家努力, 功败垂成 ....,在此一举。” C.他才思敏捷,老师布置了作文,别人还在冥思苦想,他却一蹴而就 ....,不愧为语文科代表。 D.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最为浓重,他们自古以来安土重迁 ....,但为了国家的发展,许多地区的百姓仍能 配合政府的拆迁工作,忍疼含泪离开自己的家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2 分)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 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从现在至 2015 年这段时间内,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经济将无法避免石油供应紧缺并由此引 发油价飙升情况的出现。 C.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显示,朝鲜于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建了宁边原 子能研究基地,培训了大批核技术人员。 D.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 丝不苟地扣着。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存《 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 所著。 B、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曾任吏部侍 郎,谥号“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著有《 韩昌黎集》。 C、“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范仲淹、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D、六艺,即六经,指《 诗》《书 》《 礼》《易 》《春秋 》《 孟子》。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挥斥方遒.(遒:强尽有力) B.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假.舆马者(假:凭借,利用)
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交会) D.君子不齿(不齿:不以……为耻辱)举酒属客(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君子生非异也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2分)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 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干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 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土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 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0.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跛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2 - 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交会) D.君子不齿..(不齿:不以……为耻辱) 举酒属.客(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君子生非异也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2 分)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文言文阅读(25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6 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 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 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 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0.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12.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 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 种“善假于物”。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土。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 莱田八百余顷。置屋干二百余间,分处贫民。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开河渠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 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徙之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捕蝗,得干三百余石,乃不为灾。 县故土城,卑且圮(坍塌λ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 民投牒(诉讼)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给)民。有大泽,积水, 占膏腴地二十余里。幼学硫为河者五十七,民大获利。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掌道御史 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稍迁刑部主事。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日《删正》,刊行于时。幼学驳正 其书,抗疏论列。疏虽留中,镂版书毁。以员外郎巡京辅,出疑者三百余人。进郎中。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土族子,杨升者人奴,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 狱。敏赂宦人嘱巡抚檄取亲讯。幼学固不予,立杖杀之。他奷豪复论杀数十辈。独杨升畏祸敛迹, 置之。已而,念己去,升必复肆,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 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 仍视郡事 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 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一》,有删改)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3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12.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 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 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 一种“善假于物”。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6 分)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 莱田八百余顷。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开河渠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 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徙之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 县故土城,卑.且圮(坍塌)。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 民投牒(诉讼)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给)民。有大泽,积水, 占膏腴地二十余里。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民大获利。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掌道御史 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稍迁刑部主事。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幼学驳正 其书,抗疏论列。疏虽留中,镂版书毁。以员外郎巡京辅,出疑者三百余人。进郎中。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 狱。敏赂宦人嘱巡抚檄取亲讯。幼学固不予,立杖杀之。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独杨升畏祸敛迹, 置之。已而,念己去,升必复肆,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 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 仍视郡事。 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 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一》,有删改)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县故土城,卑且圮 卑:位置低下,低矮 B.给饥民粟,俾修筑 俾:使 C.迁湖州知府,甫至 甫:开始 D.御史以闻 闻: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幼学“政务惠民”的一组是()(2分) ①垦莱田八百余顷②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③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 ④以员外郎巡京辅⑤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⑥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幼学任确山知县时,一方面致力于施惠于民,一方面敢于触犯权贵,严明法纪,汝宁知府担 心他惹上祸端,请求上司将幼学调到中牟 B.陈幼学在中牟任职时,组织百姓捕蝗抗灾,修复城墙,开垦荒地,开凿沟渠,治理水患,由于措 施得力,政绩卓越 C.陈幼学任湖州知府时,严格执法,为民除害:发生洪涝灾害时,他不惮荒废政务,全力抗灾,被 救活的饥民有三十四万多人。 D.陈幼学七十岁时,去职还乡,供养老母,母亲去世后朝廷曾两次征召,他都没有赴任,去世后 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三)句子翻译(13分) 16.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译文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3分) 译文 (3)以不通权贵,掌道御史拟斥之。(3分) 译文: (4)已而,念己去,升必复肆,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4分) 译文: 三、语言运用题(8分) 17.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提炼出李毅中部长提到的控烟措施的四个主要短语。(4分)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昨日表示,暂时不会上调烟草税,并回应了对烟草局控烟不力的指责。对于 近期是否会上调烟草税,李毅中予以否认。他解释,和西方国家比,中国的烟草税可能还有些差距, 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对于控烟人士认为烟草局未努力控烟,李毅中表示,尽了很大努力,每年卷 烟数量在控制,焦油含量也从毎支近30毫克降低到12.8毫克,同时,对禁烟和控烟做了很多宣 传,比如烟盒包装都有“吸烟有害健康ˆ标志,公众场所的禁烟、控烟也在扩大范围。但李毅中亦坦 言,距离社会和媒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 4 - A.县故土城,卑.且圮 卑: 位置低下,低矮 B.给饥民粟,俾.修筑 俾:使 C.迁湖州知府,甫.至 甫:开始 D.御史以闻. 闻: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幼学“政务惠民”的一组是( )(2 分) ①垦莱田八百余顷②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③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 ④以员外郎巡京辅⑤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⑥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 A.①②⑤ B.①②⑥ C. ③④⑤ D.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陈幼学任确山知县时,一方面致力于施惠于民,一方面敢于触犯权贵,严明法纪,汝宁知府担 心他惹上祸端,请求上司将幼学调到中牟。 B.陈幼学在中牟任职时,组织百姓捕蝗抗灾,修复城墙,开垦荒地,开凿沟渠,治理水患,由于措 施得力,政绩卓越。 C.陈幼学任湖州知府时,严格执法,为民除害;发生洪涝灾害时,他不惮荒废政务,全力抗灾,被 救活的饥民有三十四万多人。 D.陈幼学七十岁时,去职还乡,供养老母,母亲去世后朝廷曾两次征召,他都没有赴任,去世后 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三)句子翻译(13 分) 16.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 分) 译文: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3 分) 译文: (3)以不通权贵,掌道御史拟斥之。(3 分) 译文: (4)已而,念己去,升必复肆,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4 分) 译文: 三、语言运用题(8 分) 17.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提炼出李毅中部长提到的控烟措施的四个主要短语。(4 分)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昨日表示,暂时不会上调烟草税,并回应了对烟草局控烟不力的指责。对于 近期是否会上调烟草税,李毅中予以否认。他解释,和西方国家比,中国的烟草税可能还有些差距, 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对于控烟人士认为烟草局未努力控烟,李毅中表示,尽了很大努力,每年卷 烟数量在控制,焦油含量也从每支近 30 毫克降低到 12.8 毫克,同时,对禁烟和控烟做了很多宣 传,比如烟盒包装都有“吸烟有害健康"标志,公众场所的禁烟、控烟也在扩大范围。但李毅中亦坦 言,距离社会和媒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18.某校实施“振兴阅读”行动计划后。发现一些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为此,学校举行了“网 上阅读”利与弊的辩论会。假如你是反方。请根据正方辩词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写出你方的辩 词。(4分)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网上阅读可以让我们在丰富的信息中快速搜索浏览所需的信息 可以及时下载所需的资料,还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 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 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6)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苏轼《赤壁赋》) (7)近乡情更怯, (宋之问《渡汉江》) 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战士军前半死生 (高适《燕歌行》) (11)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12)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五.诗歌鉴赏(7分)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0.(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 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4分)
- 5 - 18.某校实施“振兴阅读”行动计划后。发现一些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为此,学校举行了“网 上阅读”利与弊的辩论会。假如你是反方。请根据正方辩词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写出你方的辩 词。(4 分)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网上阅读可以让我们在丰富的信息中快速搜索浏览所需的信息, 可以及时下载所需的资料,还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 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 _ _ 四、名句名篇默写(12 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6)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苏轼《赤壁赋》) (7)近乡情更怯, 。(宋之问《渡汉江》) (8) ,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9)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战士军前半死生, 。(高适《燕歌行》) (11)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12)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五.诗歌鉴赏(7 分)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0.(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3 分) 答: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 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4 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一个人的仪式 夏立君 返回山东的路上,我特意绕道上海,去拜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多年了,明清 易代之际的陈子龙和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知道这三个人的人,已经少之 又少。去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仼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 来到佘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就在湿地中间—块略高的台地上。一圈围墙围成-个墓园,园 内生满翠竹绿树,坟丘很低,几与地平,几块石碑立在周围。这是隔着高高的栅栏门看到的景象。 我进不去墓园,门上挂着锁。不能到墓前凭吊一下,不能读读那些碑文,心有不甘。村干部安慰 我说:隔着门看看就行了,进去看也就是那个样。 独立栅栏门外。我望了望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陈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 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注定要寂寞了。我打量着这道门,然后手脚并用,翻过了栅栏。这一回把该看 凊的都看清了。绕坟一周,揣摩碑文,拍照,默哀,原路退岀。 离开佘山镇,来到了小昆山镇荡湾村。 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村北开阔的田野中,守墓人打开门后就走了。墓丘上遍覆翠竹,墓前有九株 合抱粗的香樟树,枝繁叶茂,颇有蓊郁之像。父子俩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年了。1645年(清顺治2 年)9月17日,夏允彝抗清失败后在家乡投水殉国。1647年9月19日,夏完淳在南京遇难。行刑 方式是斩首,夏完淳拒绝下跪,刽子手只好从颔下以刀抹其喉。父殉国时虛岁50,子就义时虚岁1, 他们以近似宗教的虔诚先后献出自己的生命,生命成了他们向故国山河所能奉献的唯一祭品。有人 拿后来的民族融合的事实来否定他们这类人的伟大,这是极麻木极浅薄极无聊的实用主义。 我盘桓良久,不忍离去。这里和陈子龙墓园一样,一片寂静,在我到来和离去的全过程中再没 见到个人。在碑前站好,垂手,阖眼,默哀,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仪式。 翠竹无声,香樟无语,它们似乎在和我这个远道之人一起默哀。默哀进行了多长时间,我不知。 阵风来,似从空中压到脚底,香樟树叶竹叶及墓园内所有植物的叶子飒然作声,仿佛三百年前的 凄风苦雨骤然而至。我忽然悲从中来,禁不住张开喉咙,放声大哭,热泪长流 整个清代,对夏氏父孑墓一直是保护的。乾隆时,还对这些抗清义士予以表彰。满清统治者没 有让自己陷于麻木状态。后来,极麻木的事竟让新时代的汉人做了。1955年4月,荡湾村民盗掘夏 墓,打开夏允彝棺椁,掘岀墓志铭一方、印章〓枚、松江布数匹,还有折扇、扇坠等物,大多被村 民分抢。极为宝贵的手稿一卷、线装书十余册,当场损毁!
- 6 - 六、现代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文,完成 21-24 题 一个人的仪式 夏立君 返回山东的路上,我特意绕道上海,去拜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多年了,明清 易代之际的陈子龙和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知道这三个人的人,已经少之 又少。去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任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 来到佘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就在湿地中间一块略高的台地上。一圈围墙围成一个墓园,园 内生满翠竹绿树,坟丘很低,几与地平,几块石碑立在周围。这是隔着高高的栅栏门看到的景象。 我进不去墓园,门上挂着锁。不能到墓前凭吊一下,不能读一读那些碑文,心有不甘。村干部安慰 我说:隔着门看看就行了,进去看也就是那个样。 独立栅栏门外。我望了望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陈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 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注定要寂寞了。我打量着这道门,然后手脚并用,翻过了栅栏。这一回把该看 清的都看清了。绕坟一周,揣摩碑文,拍照,默哀,原路退出。 离开佘山镇,来到了小昆山镇荡湾村。 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村北开阔的田野中,守墓人打开门后就走了。墓丘上遍覆翠竹,墓前有九株 合抱粗的香樟树,枝繁叶茂,颇有蓊郁之像。父子俩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年了。1645 年(清顺治 2 年)9 月 17 日,夏允彝抗清失败后在家乡投水殉国。1647 年 9 月 19 日,夏完淳在南京遇难。行刑 方式是斩首,夏完淳拒绝下跪,刽子手只好从颔下以刀抹其喉。父殉国时虚岁 50,子就义时虚岁 17, 他们以近似宗教的虔诚先后献出自己的生命,生命成了他们向故国山河所能奉献的唯一祭品。有人 拿后来的民族融合的事实来否定他们这类人的伟大,这是极麻木极浅薄极无聊的实用主义。 我盘桓良久,不忍离去。这里和陈子龙墓园一样,一片寂静,在我到来和离去的全过程中再没 见到一个人。在碑前站好,垂手,阖眼,默哀,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仪式。 翠竹无声,香樟无语,它们似乎在和我这个远道之人一起默哀。默哀进行了多长时间,我不知。 一阵风来,似从空中压到脚底,香樟树叶竹叶及墓园内所有植物的叶子飒然作声,仿佛三百年前的 凄风苦雨骤然而至。我忽然悲从中来,禁不住张开喉咙,放声大哭,热泪长流。 整个清代,对夏氏父子墓一直是保护的。乾隆时,还对这些抗清义士予以表彰。满清统治者没 有让自己陷于麻木状态。后来,极麻木的事竟让新时代的汉人做了。1955 年 4 月,荡湾村民盗掘夏 墓,打开夏允彝棺椁,掘出墓志铭一方、印章二枚、松江布数匹,还有折扇、扇坠等物,大多被村 民分抢。极为宝贵的手稿一卷、线装书十余册,当场损毁!
又回到小昆山镇驻地。忽见—个路标,指明前方是“二陆读书台遗址”。二陆是谁?晋代才子陆 机、陆云兄弟?经询问,果然是。二陆是小昆山人,当地与他们有关的景点有多处,都是热闹的地 方。才子到底比英雄可爱。我是奔英雄而来的,就不到才子那里凑热闹了。 忽然又想到夏氏墓园里的那些鸡鸭。守墓人在墓园里养了不少鸡鸭,它们在坟茔背面的丛林里 组成—个鸡鸭帝国。我的突然而至的哭声,那些鸡鸭该听得最为真切,不知吓着了它们没有?我痛 哭的时侯,忘了天地宇宙,也忘了这个鸡鸭帝国。对英雄来讲,它们倒的确是麻木的。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2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2.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默哀时的场景,请简析其表现特色。(4分) 2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指出其中的三处。(4分) 24.本文以“一个人的仪式”为题,请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6分) 六、作文(70分) 25.请以“与你同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 7 - 又回到小昆山镇驻地。忽见一个路标,指明前方是“二陆读书台遗址”。二陆是谁?晋代才子陆 机、陆云兄弟?经询问,果然是。二陆是小昆山人,当地与他们有关的景点有多处,都是热闹的地 方。才子到底比英雄可爱。我是奔英雄而来的,就不到才子那里凑热闹了。 忽然又想到夏氏墓园里的那些鸡鸭。守墓人在墓园里养了不少鸡鸭,它们在坟茔背面的丛林里 组成一个鸡鸭帝国。我的突然而至的哭声,那些鸡鸭该听得最为真切,不知吓着了它们没有?我痛 哭的时侯,忘了天地宇宙,也忘了这个鸡鸭帝国。对英雄来讲,它们倒的确是麻木的。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2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 分) 22.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默哀时的场景,请简析其表现特色。(4 分) 2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指出其中的三处。(4 分) 24.本文以“一个人的仪式”为题,请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6 分) 六、作文(70 分) 25.请以“与你同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