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20031121“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 前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1.使农民增收的几种传统手段: (1)提高农民生产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这种作法作用有效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农业技术,产量虽然增加,但是农民增收有限 (3)到90年代,调整“产业结构”,但农民收入未增加 2.农产品特性 (1)收入弹性低;(收入增加,对农产品需求增加并不多) (2)价格弹性低;(产量增加,但是价格下降更多,”谷贱伤农”) 若技术或者高附加值的产品为少数农民所采用和生产,这部分农民收入增长较 快,但是若其他农民也采用后,收入减少。 3.提高农民收入的唯一途径:减少农民 当农民变成非农民时,他成为农产品的需求者,这时农产品需求曲线右移,供求 曲线内移,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样才能克服收入弹性低和价格弹性低的问题,而 且农业人口的减少会使留在农村的人口所占有的土地数增加。 从经验上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高农民收入也是靠减少农民人口 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收了大量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90年代后乡镇企 业发展减缓,这时出现大量农民工,“离土离乡”,但是98年以后劳动力回流, 三农问题又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 4.户口政策以前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现在政府已经取消这些限制。 但是为什么98年以后农民回流? 98年后出现了通货膨胀,供给大于需求,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有些企业 破产或减少劳动力,农民工会被解雇,劳动力回流 80年代短缺经济,乡镇企业(产品质量差、效率低)发展,但到了90年代供大于 求,乡镇企业者先推出,劳动力回流 5现在的三农问题跟通货紧缩有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动农村市场,打破农 民收入增长停滞的困境: a通货紧缩必然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离土离乡和离土不离乡的就业结构调整 堵塞及逆调整=》农民回流农业=》 产业结构逆调整=》农业增产=》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生产能力过剩,竞争增加,乡镇企业破产 生产能力过剩=》恶性循环=》启动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 的当务之急。 b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失效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正常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但是通货 紧缩时,生产能力过剩,对投资刺激有限,同时由于员工就业不好(对未来收入 预期减少),对消费刺激有限 积极的财政政策:从98年起,政府增发国债,搞西部大开发,进行基础设施建 设,但是财政赤字增加很快。 6有没有好的办法解决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生产过剩,我们把它叫做存在“存量生产能力”,解决通货紧缩, 需要找出一个“存量需求”一有消费愿望,而且有支付能力 By hing@ 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htp/ web cenet org cn/ web/bing
2003 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By hbing@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 http://web.cenet.org.cn/web/hbing 1 2003.11.21“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 一.前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1.使农民增收的几种传统手段: (1)提高农民生产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这种作法作用有效;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农业技术,产量虽然增加,但是农民增收有限; (3)到 90 年代,调整“产业结构”,但农民收入未增加 2.农产品特性: (1)收入弹性低;(收入增加,对农产品需求增加并不多) (2)价格弹性低;(产量增加,但是价格下降更多,”谷贱伤农”) 若技术或者高附加值的产品为少数农民所采用和生产,这部分农民收入增长较 快,但是若其他农民也采用后,收入减少。 3.提高农民收入的唯一途径:减少农民 当农民变成非农民时,他成为农产品的需求者,这时农产品需求曲线右移,供求 曲线内移,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样才能克服收入弹性低和价格弹性低的问题,而 且农业人口的减少会使留在农村的人口所占有的土地数增加。 从经验上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高农民收入也是靠减少农民人口。 80 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收了大量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90 年代后乡镇企 业发展减缓,这时出现大量农民工,“离土离乡”,但是 98 年以后劳动力回流, 三农问题又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 4.户口政策以前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现在政府已经取消这些限制。 但是为什么 98 年以后农民回流? 98 年后出现了通货膨胀,供给大于需求,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有些企业 破产或减少劳动力,农民工会被解雇,劳动力回流。 80 年代短缺经济,乡镇企业(产品质量差、效率低)发展,但到了 90 年代供大于 求,乡镇企业者先推出,劳动力回流。 5 现在的三农问题跟通货紧缩有关。 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动农村市场,打破农 民收入增长停滞的困境: a.通货紧缩必然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离土离乡和离土不离乡的就业结构调整 堵塞及逆调整=》农民回流农业=》 产业结构逆调整=》农业增产=》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生产能力过剩,竞争增加,乡镇企业破产 生产能力过剩=》恶性循环=》启动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 的当务之急。 b.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失效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正常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但是通货 紧缩时,生产能力过剩,对投资刺激有限,同时由于员工就业不好(对未来收入 预期减少),对消费刺激有限。 积极的财政政策:从 98 年起,政府增发国债,搞西部大开发,进行基础设施建 设,但是财政赤字增加很快。 6 有没有好的办法解决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生产过剩,我们把它叫做存在“存量生产能力”,解决通货紧缩, 需要找出一个“存量需求”-有消费愿望,而且有支付能力
2003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在一般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存量需求”,而我国是转型国家,存在四个方面的 存量需求: (1)加入WTO前,对外资的限制 (2)民间的投资需求,过去为保护国企,某些领域不允许私企进入 (3)商品房、汽车等大件消费,发展消费信贷 (4)最大的存量消费在农村。 (收入低是限制农村消费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重要因素是农村的基础 设施建设)我国农村有一个很大的存量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 存量消费是消化当前过剩生产能力最重要的关键 1间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电费降低0.1元,彩电的作用为增加收入370元,冰 箱,667元,洗衣机,909元 2直接创造投资需求; 3.增加农民收入 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在各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意义。 三.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缩小地区和 城乡收入差距: a.地区优势不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各地产业结构才能按比较优势的 变化不断调整,一个地区的发展才会成为拉动另外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地区和 城乡收入差距才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缩小。 b.“要素价格均衡理论” C.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 d.WTO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急迫性: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东 部和国际市场接轨,东部发展以后让出的市场,中西部就不能受益 e.发育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建议。 .消除农产品流通的各种障碍、干预和地区保护主义 ⅱ.加强在交通、运输、通讯、互联网的建设 ⅲ.鼓励民间进入流通领域 f.取消农民进城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四.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a.增产粮食的必要性 1.人口增长,需求增加 2.收入增长以后,对肉产品等需求增加,对粮食的间接需求增加; 3.城市工厂占地,耕地面积减少 b.粮食增产的潜力:从长期看,若政府增加对农业科技的重视,增产潜力还在 C.建议:农业科研需要政府的投入 原因:(1)农业科研投入周期长;(2)不易市场化(3)好处主要在于消费者 d.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需求结构改变。加入WTO,劳动力密集 型农产品使我国的优势,外国优良农产品可以进口=》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农业 生产才能不断依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并利用加入WTO以后农业发展的有 利机遇。 f.政策建议: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引进台资和外资 五.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加速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调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a.改革前赶超战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少,劳动力滞留农村。 By hing@ 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htp/ web cenet org cn/ web/bing
2003 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By hbing@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 http://web.cenet.org.cn/web/hbing 2 在一般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存量需求”,而我国是转型国家,存在四个方面的 存量需求: (1)加入 WTO 前,对外资的限制 (2)民间的投资需求,过去为保护国企,某些领域不允许私企进入 (3)商品房、汽车等大件消费,发展消费信贷 (4)最大的存量消费在农村。 (收入低是限制农村消费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重要因素是农村的基础 设施建设)我国农村有一个很大的存量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 存量消费是消化当前过剩生产能力最重要的关键 1.间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电费降低 0.1 元,彩电的作用为增加收入 370 元,冰 箱,667 元,洗衣机,909 元 2.直接创造投资需求; 3.增加农民收入。 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在各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意义。 三.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缩小地区和 城乡收入差距: a. 地区优势不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各地产业结构才能按比较优势的 变化不断调整,一个地区的发展才会成为拉动另外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地区和 城乡收入差距才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缩小。 b. “要素价格均衡理论” c. 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 d. WTO 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急迫性: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东 部和国际市场接轨,东部发展以后让出的市场,中西部就不能受益 e. 发育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建议。 i. 消除农产品流通的各种障碍、干预和地区保护主义 ii. 加强在交通、运输、通讯、互联网的建设 iii. 鼓励民间进入流通领域 f. 取消农民进城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四.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a. 增产粮食的必要性: 1.人口增长,需求增加; 2.收入增长以后,对肉产品等需求增加,对粮食的间接需求增加; 3.城市工厂占地,耕地面积减少 b. 粮食增产的潜力: 从长期看,若政府增加对农业科技的重视,增产潜力还在 c. 建议:农业科研需要政府的投入 原因:(1)农业科研投入周期长;(2)不易市场化(3)好处主要在于消费者 d. 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需求结构改变。加入 WTO,劳动力密集 型农产品使我国的优势,外国优良农产品可以进口=》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农业 生产才能不断依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并利用加入 WTO 以后农业发展的有 利机遇。 f. 政策建议: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引进台资和外资 五.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加速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调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a. 改革前赶超战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少,劳动力滞留农村
2003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 b.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我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按比较优 势发展,我国的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农村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 整才能持续进行,有赖于城市工业的改革 C.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和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 六.减轻农民负担 a给定收入,税费越重,农民越苦 b费和罚款主要用于养干部,税费改革不彻底,上缴后基本全数返还。 C越穷的地方,当干部的意愿越大,费和罚款越多,经营环境越差,且孳生腐败 解决方法 (1)按照市场央求,重新确立地方部门的职能:把计划经济时代管经济的部门与 政府脱钩,允许竞争。可以减少干部数量,给民营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2)确实落实收支两条线:,干部全部由财政来养,费和罚款不返还 20031128城市改革 1.计划经济下存在的问题 A.激励机制:工人的工资取决于入厂时的学历、岗位和工龄等,生产积极性低; B.协调问题:按照计划配置资源,不效率 C.结构失衡: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 2.解决问题的方法: A.1978以前 1)结构失衡一中央调整农轻重比例 2)协调-改变条、块管理,权力下放,但一放就活,一活就乱 3)激励:学雷锋,但不能每人都成为雷峰 B.1978以后,解决结构失衡和协调问题方法和以前一样,不同在于激励:强调 物质利益,干好干坏不一样 3.国企改革 方法 I)放权让利 1978年开始实现厂长负责制,实行“利润留成”,留下的利润用作奖励基金、福 利基金和发展基金。开始在四川推广,效果很好,但全国推广后发现国家得到的 反而少了,因为厂长有了自主权以后,把非生产开支记入成本,侵占国家资产 I)承包制 1987年开始实行承包制,厂长按合同上交利润,试点时有效,后推广无效。 原因:(1)出现通货膨胀,国家实际收益受损;(2)承包“包盈不包输”,国家没有 保证。 70-80年代的改革中,生产率增长了,但是国家收益下降。原因:所有者缺位: 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侵占国家资产。 解决办法:明确产权,引入股份制(1991) 问题:激励和效率改善,但是利润率下降,和政府作为所有者的收益减少 4资源配置制度改革 A.方法:计划单轨变为计划和市场双轨,然后并为市场单轨 B.进程 物资:改革前,资源配置由国家控制,放给企业自主权后,有发展资金,谋求计 划外的收购与买出,开始允许“双轨制”,一段时间后统一到市场 By hing@ 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htp/ web cenet org cn/ web/bing
2003 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By hbing@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 http://web.cenet.org.cn/web/hbing 3 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 b. 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我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按比较优 势发展,我国的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农村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 整才能持续进行,有赖于城市工业的改革 c. 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和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 六.减轻农民负担 a.给定收入,税费越重,农民越苦 b.费和罚款主要用于养干部,税费改革不彻底,上缴后基本全数返还。 c.越穷的地方,当干部的意愿越大,费和罚款越多,经营环境越差,且孳生腐败 解决方法 (1) 按照市场央求,重新确立地方部门的职能:把计划经济时代管经济的部门与 政府脱钩,允许竞争。可以减少干部数量,给民营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2)确实落实收支两条线:,干部全部由财政来养,费和罚款不返还 2003.11.28 城市改革 1.计划经济下存在的问题: A. 激励机制:工人的工资取决于入厂时的学历、岗位和工龄等,生产积极性低; B. 协调问题:按照计划配置资源,不效率; C. 结构失衡: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A. 1978 以前 1) 结构失衡—中央调整农轻重比例 2) 协调-改变条、块管理,权力下放,但一放就活,一活就乱 3) 激励:学雷锋,但不能每人都成为雷峰 B. 1978 以后,解决结构失衡和协调问题方法和以前一样,不同在于激励:强调 物质利益,干好干坏不一样。 3. 国企改革 方法: I) 放权让利 1978 年开始实现厂长负责制,实行“利润留成”,留下的利润用作奖励基金、福 利基金和发展基金。开始在四川推广,效果很好,但全国推广后发现国家得到的 反而少了,因为厂长有了自主权以后,把非生产开支记入成本,侵占国家资产。 II)承包制 1987 年开始实行承包制,厂长按合同上交利润,试点时有效,后推广无效。 原因:(1)出现通货膨胀,国家实际收益受损;(2)承包“包盈不包输”,国家没有 保证。 70-80 年代的改革中,生产率增长了,但是国家收益下降。原因:所有者缺位: 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侵占国家资产。 解决办法:明确产权,引入股份制(1991) 问题:激励和效率改善,但是利润率下降,和政府作为所有者的收益减少. 4.资源配置制度改革 A.方法: 计划单轨变为计划和市场双轨,然后并为市场单轨 B. 进程: 物资: 改革前,资源配置由国家控制,放给企业自主权后,有发展资金,谋求计 划外的收购与买出,开始允许“双轨制”,一段时间后统一到市场
2003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外汇管理:扩大地方外贸自主权,允许外汇留成;建立外汇调剂市场;90年代初 实行外汇并轨。 金融体系a)建立银行体系:恢复四大银行,建立人保; b)建立资本市场:上海和深圳,1990 金融体系仍然是双轨制,而且,政府严格控制,市场轨极端受到控制 5.中国渐进式改革背后的逻辑 承认物质利益,打破传统一微观放权让利一双轨一单轨 经济问题背后一定有经济逻辑:传统的“三位一体”背后的逻辑是:要发展的企 业没有自生能力,只能扭曲价格行政调节,因而不能放权,所以缺乏自主权,缺 乏积极性,改革后,微观上有了自主权,提高了积极性,让利就要允许计划外市 场存在,在双轨制下,市场发展很快,并且由于双轨导致了寻租行为,于是最后 并轨。 6.成就)生产率和产量i投资ⅲ生产结构ⅳ)外向性一贸易依存度ν收入增长 7.问题 i.1997年以前活乱循环,98年以后通货紧缩 ⅱ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银行呆坏帐股市投机、做庄、泡沫 腐败现象 国企的低效率 2003125国有企业改革 1.在城市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根源:制度不配套和支持国有企业的必要 活乱”循环:根源在于认为控制利率且偏低 解决办法:放开利率,让市场决定,但利率市场化并未真正实现:维持国企生存。 银行呆坏帐问题:源于国有企业的贷款和清偿能力 股票市场问题:让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上市,股票不能分红,股东只能利用 股票价格差来赚钱,单个散户不能兼管上市企业,引入资金公司作为大股东,但 这些大股东本身操作股票价格来盈利。 腐败:源于对价格的抑制和对市场准入的限制保护国企)导致的寻租行为。 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国企,关键是要解决国企改革的问题。 2.方法:国企改革的出路 1).小型国企可通过私有化来解决 2).大型国企及其委托代理问题 3.大型国企面临所有大型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即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分离。必 然产生以下问题 a.激励不相容,即经营者和所有者的目标不一致,所有者的目标是企业利润回 报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是个人收入最大化; b.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明确知道产量、价格等微观量,但所有者并不能了解微 观的经济环节,不能有效地监督。经理人员利用信息优势,以权谋私(道德风险)。 4.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 必须先解决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才能解决激励不相容的问题 A(直接监督)所有者自己监督,问题是谁是所有者?即使由大股东也可能出现大 股东侵犯小股东权力的问题。因此大公司是由职业经理人员管理的。 B(间接监督)通过产品市场的竞争和经理人员市场的竞争。所有者可以通过比较 企业的实际利润和市场平均利润。如果利润低,则经营能力低,且可能以权谋私, 则应得到惩罚,反之得到奖励。在竞争的经理人员市场,能力强的经理人员薪水 By hing@ 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htp/ web cenet org cn/ web/bing
2003 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By hbing@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 http://web.cenet.org.cn/web/hbing 4 外汇管理: 扩大地方外贸自主权,允许外汇留成;建立外汇调剂市场;90 年代初 实行外汇并轨。 金融体系 a) 建立银行体系:恢复四大银行,建立人保; b)建立资本市场: 上海和深圳,1990 金融体系仍然是双轨制,而且,政府严格控制,市场轨极端受到控制 5. 中国渐进式改革背后的逻辑 承认物质利益,打破传统-微观放权让利-双轨-单轨 经济问题背后一定有经济逻辑:传统的“三位一体”背后的逻辑是:要发展的企 业没有自生能力,只能扭曲价格行政调节,因而不能放权,所以缺乏自主权,缺 乏积极性,改革后,微观上有了自主权,提高了积极性,让利就要允许计划外市 场存在,在双轨制下,市场发展很快,并且由于双轨导致了寻租行为,于是最后 并轨。 6. 成就:i)生产率和产量 ii)投资 iii)生产结构 iv)外向性—贸易依存度 v)收入增长 7. 问题: i. 1997 年以前,活乱循环,98 年以后通货紧缩 ii.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银行呆坏帐股市投机、做庄、泡沫 iii. 腐败现象 iv. 国企的低效率 2003.12.5 国有企业改革 1.在城市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根源: 制度不配套和支持国有企业的必要 • “活乱”循环:根源在于认为控制利率且偏低 解决办法:放开利率,让市场决定,但利率市场化并未真正实现:维持国企生存。 • 银行呆坏帐问题:源于国有企业的贷款和清偿能力 • 股票市场问题:让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上市,股票不能分红,股东只能利用 股票价格差来赚钱,单个散户不能兼管上市企业,引入资金公司作为大股东,但 这些大股东本身操作股票价格来盈利。 • 腐败:源于对价格的抑制和对市场准入的限制(保护国企)导致的寻租行为。 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国企,关键是要解决国企改革的问题。 2.方法:国企改革的出路: 1). 小型国企可通过私有化来解决 2). 大型国企及其委托代理问题: 3.大型国企面临所有大型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即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分离。必 然产生以下问题: a. 激励不相容,即经营者和所有者的目标不一致,所有者的目标是企业利润回 报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是个人收入最大化; b. 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明确知道产量、价格等微观量,但所有者并不能了解微 观的经济环节,不能有效地监督。经理人员利用信息优势,以权谋私(道德风险)。 4.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 必须先解决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才能解决激励不相容的问题 A.(直接监督)所有者自己监督,问题是谁是所有者?即使由大股东也可能出现大 股东侵犯小股东权力的问题。因此大公司是由职业经理人员管理的。 B.(间接监督) 通过产品市场的竞争和经理人员市场的竞争。所有者可以通过比较 企业的实际利润和市场平均利润。如果利润低,则经营能力低,且可能以权谋私, 则应得到惩罚,反之得到奖励。在竞争的经理人员市场,能力强的经理人员薪水
2003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高,福利好,反之会失去工作。 5.自生能力和计划经济下公司治理的内生性 价格扭曲、垄断和企业自主权的剥夺 6.渐进改革和制度不配套: 为何在改革过程中,竞争市场出现了,但国有企业的绩效每况愈下? 原因在于政策性负担的存在造成预算软约束 A.政策性负担:许多国有企业的发展源于国家战略安排而不具有自生能力,改 革以后,竞争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但各种投资品都上升了,这些没有自生 能力的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必然是不受益的,成为战略性负担;另外一种是 社会性负担,企业为城市解决就业压力,安排过多的人就业,改革后工资由 企业支付,企业冗员多,负担重,成为社会性负担 B.战略性负担和社会性负担均是政策性负担。有政策性负担必然导致政策性亏 损,这部分政策性亏损必须有国家负责提高政策性保护和补贴 C.改革前“统支统收”’,而改革后,由于国家和工厂信息不对称,政策性亏损和 经营性负担难以区分,只能都由国家补贴,这就形成了“预算软约束”。这样 无疑削减了企业管理提高的动力,产生“公司治理”的问题。 若不消除政策性负担,不改变公司治理问题,即使私有化业难以解决,存在 政策性负担,私有化之后国家给予的补贴只会越来越多。只有剥离了政策性 负担,才能考虑公平竞争 7.如何剥离? 解决社会性负担:安排成员下岗,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由国家完善福利保障制度。 解决政策性负担: (1)国防安全的必需品,垄断由国家拨款 (2)若产品有很大的国内市场,但生产需资本密集经营,可以用市场还资金的方 式,即放开国内市场,引入国外资金,或与国外企业合资,或是到国外上市, 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3)若产品没有良好的国内市场,转产,转向有国内市场且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4)若企业没有好的工程力量和经营人员,则让其破产 20031213中国和苏东改革的比较、金融改革 1.苏联东欧采用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休克疗法 A内容:(1)价格放开(2)给企业自由权;(3)政府维持财政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 B评论:看似自洽 (由于协调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生产并未达到B点而在C) 改革目标:从C一A 放开价格,完全让市场发挥作用,使资源配置到A点(1)。 ◆B 有了价格信号,为使企业能够对价格信号作出积极反应,企 ,业需有自由权(2),通过企业私有化实现,但还需要宏观经 济政策稳定(3),不能有通货膨胀。 C存在的问题:如果考虑到企业设备和工人调整需要时间,生产不能很快从 C→-A,预期的GDP曲线应该是“J-曲线”。但是实际上GDP曲线确实“L 曲线”,原因是(1)有些设备不能转移;(2)放开价格后,物价上升使企业产量增加 的前提是存在竞争,但事实上原先的国企利用垄断地位,提高价格而不提高产量; (3)放开后,宏观经济未必稳定(例如俄国物价1993年上涨90倍)原因:有些企业 存在政策性负担,私有化后,私有企业家以政策性负担向政府所要保护和补贴, By hing@ 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htp/ web cenet org cn/ web/bing
2003 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By hbing@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 http://web.cenet.org.cn/web/hbing 5 高,福利好,反之会失去工作。 5.自生能力和计划经济下公司治理的内生性 价格扭曲、垄断和企业自主权的剥夺. 6.渐进改革和制度不配套: 为何在改革过程中,竞争市场出现了,但国有企业的绩效每况愈下? 原因在于政策性负担的存在造成预算软约束。 A. 政策性负担:许多国有企业的发展源于国家战略安排而不具有自生能力,改 革以后,竞争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但各种投资品都上升了,这些没有自生 能力的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必然是不受益的,成为战略性负担;另外一种是 社会性负担,企业为城市解决就业压力,安排过多的人就业,改革后工资由 企业支付,企业冗员多,负担重,成为社会性负担。 B. 战略性负担和社会性负担均是政策性负担。有政策性负担必然导致政策性亏 损,这部分政策性亏损必须有国家负责提高政策性保护和补贴。 C. 改革前“统支统收”,而改革后,由于国家和工厂信息不对称,政策性亏损和 经营性负担难以区分,只能都由国家补贴,这就形成了“预算软约束”。这样 无疑削减了企业管理提高的动力,产生“公司治理”的问题。 D.若不消除政策性负担,不改变公司治理问题,即使私有化业难以解决,存在 政策性负担,私有化之后国家给予的补贴只会越来越多。只有剥离了政策性 负担,才能考虑公平竞争。 7.如何剥离? 解决社会性负担:安排成员下岗,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由国家完善福利保障制度。 解决政策性负担: (1)国防安全的必需品,垄断由国家拨款; (2)若产品有很大的国内市场,但生产需资本密集经营,可以用市场还资金的方 式,即放开国内市场,引入国外资金,或与国外企业合资,或是到国外上市, 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3)若产品没有良好的国内市场,转产,转向有国内市场且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4)若企业没有好的工程力量和经营人员,则让其破产。 2003.12.13 中国和苏东改革的比较、金融改革 1.苏联东欧采用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休克疗法: A 内容:(1)价格放开;(2)给企业自由权;(3)政府维持财政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 B 评论:看似自洽: (由于协调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生产并未达到 B 点而在 C) 改革目标:从 C A 放开价格,完全让市场发挥作用,使资源配置到 A 点(1)。 有了价格信号,为使企业能够对价格信号作出积极反应,企 业需有自由权(2),通过企业私有化实现,但还需要宏观经 济政策稳定(3),不能有通货膨胀。 C 存在的问题:如果考虑到企业设备和工人调整需要时间,生产不能很快从 C A,预期的 GDP 曲线应该是“J-曲线”。但是实际上 GDP 曲线确实“L- 曲线”,原因是(1)有些设备不能转移;(2)放开价格后,物价上升使企业产量增加 的前提是存在竞争,但事实上原先的国企利用垄断地位,提高价格而不提高产量; (3)放开后,宏观经济未必稳定(例如俄国物价 1993 年上涨 90 倍),原因:有些企业 存在政策性负担,私有化后,私有企业家以政策性负担向政府所要保护和补贴, C B A
2003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而这些保护和补贴比原先计划经济下还多,对政府而言,私有后政府很难收税(私 企比国企收税难),政府只能靠印钞票来弥补财政赤字。 D休克疗法的特性(局限) (1)存量改革 (2)假定所有企业都有自生能力,生产效率低只是管理和产权上的问题 但是很多国企并无自生能力,而这些企业产品重要、就业人数多、政府不能让他 们破产,只好给予保护和补贴。 西方学者提出的休克疗法是按照西方经济理论框架提出的,但是西方经济理论忽 视了企业有无自生能力这一点(即以企业有自生能力为前提) 2我国的改革:渐进式改革: 改革目标:提高生产积极性,使C一-B 特性:增量改革:在新创造的生产资料基础上改革 稳定与增长同时存在 3为什么玻利维亚采取休克疗法取得成功而俄国不成功? 因为玻利维亚是个小国,结果扭曲较少,企业规模小(无 C 大型国有企业),而俄国与之相反 渐进改革和休克疗法的比较 1.要解决的问题一样,但中国和苏东的改革方式不一样, 2.休克疗法(1).苏东的问题和中国相似发展战略、经济制度和经济问题 (2)休克疗法的内容和逻辑一假定企业是有自生能力的,认为问题出在公司治理 A.价格自由化B.私有化C.财政平衡,宏观稳定 (3) L-curve而非 J-curve 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 1.设备变换使用的困难和GDP的下降2自由化未必导致竞争 3.政策负担、预算软约束、和宏观不稳定 4.在有自生能力的问题的情况下,休克疗法的三项内容间是不自洽的。 国企改革完成以后,其他问题怎么改?举一个例子说明:金融领域改革 (1)金融领域的重要性 1.技术创新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2.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决定作用 发达国家研发技术来实现技术变迁,而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技术(买专利或 者引进机器设备)来实现,都需要大量资金 (2)现在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1.国有银行呆坏帐率高:(贷款的国有企业无自生能力,亏损,不还钱) 2.股票市场泡沫大,投机多;(跟上市公司不能赚钱有关,不能分红,股东 只能投机赚钱) 只要能解决国企的问题,1和2都容易解决 不良贷款的解决有赖于国企改革的成功,银行才不会有政策性负担,才能真 正商业化。股市的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上市企业素质的提高。一旦国企改革 完成,社会性负担消除、国有企业会获得自生能力,政府不需以银行低息贷 款来补贴国有企业,只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银行不良贷款就能够减少,而 且,上市公司的质量提高并让更多的好的公司上市,就可以长期持有股票] 3.关键的问题是金融业结构的问题 金融结构指直接融资制度(即证券市场)、间接融资制度(即银行体系),以 By hing@ 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htp/ web cenet org cn/ web/bing
2003 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By hbing@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 http://web.cenet.org.cn/web/hbing 6 而这些保护和补贴比原先计划经济下还多,对政府而言,私有后政府很难收税(私 企比国企收税难),政府只能靠印钞票来弥补财政赤字。 D 休克疗法的特性(局限): (1)存量改革 (2)假定所有企业都有自生能力,生产效率低只是管理和产权上的问题 但是很多国企并无自生能力,而这些企业产品重要、就业人数多、政府不能让他 们破产,只好给予保护和补贴。 西方学者提出的休克疗法是按照西方经济理论框架提出的,但是西方经济理论忽 视了企业有无自生能力这一点(即以企业有自生能力为前提) 2 我国的改革:渐进式改革: 改革目标:提高生产积极性,使 C B 特性:增量改革:在新创造的生产资料基础上改革 稳定与增长同时存在 3 为什么玻利维亚采取休克疗法取得成功而俄国不成功? 因为玻利维亚是个小国,结果扭曲较少,企业规模小(无 大型国有企业),而俄国与之相反。 渐进改革和休克疗法的比较 1. 要解决的问题一样,但中国和苏东的改革方式不一样。 2. 休克疗法:(1). 苏东的问题和中国相似. 发展战略、经济制度和经济问题 (2). 休克疗法的内容和逻辑—假定企业是有自生能力的,认为问题出在公司治理 A.价格自由化 B. 私有化 C. 财政平衡,宏观稳定 (3). L-curve 而非 J-curve. 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 1.设备变换使用的困难和 GDP 的下降 2.自由化未必导致竞争. 3.政策负担、预算软约束、和宏观不稳定. 4.在有自生能力的问题的情况下,休克疗法的三项内容间是不自洽的。 国企改革完成以后,其他问题怎么改?举一个例子说明:金融领域改革 (1) 金融领域的重要性: 1. 技术创新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2. 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决定作用 发达国家研发技术来实现技术变迁,而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技术(买专利或 者引进机器设备)来实现,都需要大量资金 (2)现在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1.国有银行呆坏帐率高;(贷款的国有企业无自生能力,亏损,不还钱) 2.股票市场泡沫大,投机多;(跟上市公司不能赚钱有关,不能分红,股东 只能投机赚钱) 只要能解决国企的问题,1 和 2 都容易解决。 [不良贷款的解决有赖于国企改革的成功,银行才不会有政策性负担,才能真 正商业化。股市的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上市企业素质的提高。一旦国企改革 完成,社会性负担消除、国有企业会获得自生能力,政府不需以银行低息贷 款来补贴国有企业,只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银行不良贷款就能够减少,而 且,上市公司的质量提高并让更多的好的公司上市,就可以长期持有股票] 3.关键的问题是金融业结构的问题: 金融结构指直接融资制度(即证券市场)、间接融资制度(即银行体系),以 C B A 1 2
2003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及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构成 金融结构现状 (a)四大国有银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依然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b)证券市场、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它类型的金融机构改革 后纷纷涌现,但是,它们是脆弱的、无序的。 (3)“最佳金融结构”(目前尚无,从理论上说明) A.比较直接和间接融资的特征:风险和回报的替代 B金融体系的基本职能:1动员金融资源2配置金融资源3分散风险 C有效的资源配置是关键:有效的资源配置(1)能够创造更大的金融资源(2)能够 产生更大的资本回报和更高的储蓄激励(3)风险会最小 D金融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它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国民经济最有活力的部门的能 力中的企业 (1)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国家,由于比较优势的不同,有不同的最有效率的产业; (2)在不同的产业中的企业的规模和面临的风险的特性不同 E劳动密集部门和金融制度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门劳动密集部门是劳动密集部门. 劳动密集型部门的企业规模小,需要资金少,技术和市场的风险小,主要风险是 企业家经营的风险。 金融制度的效率取决于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 F中小企业很难进入证券市场(上市成本高),也很难从大银行获取贷款(大银行贷 多贷少交易成本相同,偏好大企业),因此非正规金融和中小银行是中小企业发 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金融制度,所以中小银行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G政府的中小银行政策:政府的政策倾向大银行和证券市场(为了保证国企资金 的需要),有时也允许中小金融机构自发出现,但是缺乏合适的监管导致中小金 融机构广泛存在行为不当和不良贷款问题。 H为什么中小金融机构呆坏帐更高? 需要从金融业的特性了解: 激励不相容:资金拥有者(风险小)与银行家的目标不同(收益高) 信息不对称:资金拥有者不知道资金的使用情况 责任不对等:易出现道德风险 金融业必须防止 圈钱:如金融诈骗和内部融资 ·赌徒心态:呆坏帐比例上升,为维持企业生存,以高利润吸收存款,贷给风 险更高的项目,于是恶性循环 l因此需要对中小银行进行监管 1.提高进入门槛,开办银行需要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 2.监管的重要性:有不良资金,及时管理; 3.避免拔苗助长:不能将国家的钱直接给银行家; J二板市场不适合中国 1.二板市场适合技术风险或市场风险很大,但成功时可以有全世界的市场 中国的中小企业,以引进技术为主,没有技术风险,而且,如果成功,别人 也可以引进同样的技术,所以,市场的潜力也有一定的限度。我国的中小企 业的主要风险是创业者的企业家才能的风险,这种风险无法由资本市场来分 散或承担,由银行、或非正式金融能比较好的克服。 By hing@ 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htp/ web cenet org cn/ web/bing
2003 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By hbing@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 http://web.cenet.org.cn/web/hbing 7 及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构成 金融结构现状: (a)四大国有银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依然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b)证券市场、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它类型的金融机构改革 后纷纷涌现,但是,它们是脆弱的、无序的。 (3) “最佳金融结构”(目前尚无,从理论上说明) A.比较直接和间接融资的特征:风险和回报的替代 B 金融体系的基本职能:1 动员金融资源 2 配置金融资源 3 分散风险 C 有效的资源配置是关键:有效的资源配置(1)能够创造更大的金融资源(2)能够 产生更大的资本回报和更高的储蓄激励(3)风险会最小 D 金融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它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国民经济最有活力的部门的能 力中的企业。 (1)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国家,由于比较优势的不同,有不同的最有效率的产业; (2)在不同的产业中的企业的规模和面临的风险的特性不同。 E 劳动密集部门和金融制度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门劳动密集部门是劳动密集部门. 劳动密集型部门的企业规模小,需要资金少,技术和市场的风险小,主要风险是 企业家经营的风险。 金融制度的效率取决于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 F 中小企业很难进入证券市场(上市成本高),也很难从大银行获取贷款(大银行贷 多贷少交易成本相同,偏好大企业),因此非正规金融和中小银行是中小企业发 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金融制度,所以中小银行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G 政府的中小银行政策:政府的政策倾向大银行和证券市场(为了保证国企资金 的需要),有时也允许中小金融机构自发出现,但是缺乏合适的监管导致中小金 融机构广泛存在行为不当和不良贷款问题。 H 为什么中小金融机构呆坏帐更高? 需要从金融业的特性了解: • 激励不相容:资金拥有者(风险小)与银行家的目标不同(收益高) • 信息不对称:资金拥有者不知道资金的使用情况 • 责任不对等:易出现道德风险, 金融业必须防止 • 圈钱:如金融诈骗和内部融资 • 赌徒心态:呆坏帐比例上升,为维持企业生存,以高利润吸收存款,贷给风 险更高的项目,于是恶性循环 I 因此需要对中小银行进行监管: 1. 提高进入门槛,开办银行需要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 2. 监管的重要性:有不良资金,及时管理; 3. 避免拔苗助长:不能将国家的钱直接给银行家; J 二板市场不适合中国 1. 二板市场适合技术风险或市场风险很大,但成功时可以有全世界的市场。 中国的中小企业,以引进技术为主,没有技术风险,而且,如果成功,别人 也可以引进同样的技术,所以,市场的潜力也有一定的限度。我国的中小企 业的主要风险是创业者的企业家才能的风险,这种风险无法由资本市场来分 散或承担,由银行、或非正式金融能比较好的克服
2003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股市融资的成本远高于银行融资 20031219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加入WTO的实质影响 (1)降低关税(2)削减贸易壁垒,减少关税配额和数量限制(3)开放市场准入(允许 外国企业在华投资设厂生产的产品在国内销售) 2.有人担忧:加入WTO后 (1)由于我国人均耕地少,耕作水平和经营水平低科技含量小,农业可能会破产; (2)关税降低使得国有企业会大面积破产 (3)金融系统呆帐坏帐率高,入世后外国银行准入,金融系统崩溃; 3.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克林顿说美国赢了,那么是否真的双赢?) (1)从长期看,加入WTO可以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资本,参与国际竞争; (2)从短期看,也不必过于担忧。因为有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保护政策仍然有效 (3)中期挑战大:过渡期已过,新的产业均衡还尚未形成。分析中期的影响,要 从行业的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加入WTO以后对产品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行业 无影响,对进口行业有影响。 以下举例分析: (1)农业:与美达成协议的主要内容(5项)a取消一些动植物产品进口的检疫程 序,与国际接轨;b对农产品出口取消补贴;c取消政府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垄 断(粮油进出口公司的垄断);:d降低农产品进口的关税;e建立粮食进口的 配额制,配额内低关税,配额外高关税 分析 a取消检疫程序,基本上没影响,反而可以减少检疫官员受贿的机会: b取消补贴,有正面影响:1可防止补贴造成供大于求;2可减少补贴过多造成的 出口过多引起的贸易摩擦;3减轻政府财政负担;4可以以此为条件要求其他国 家取消补贴 c取消粮油进出口公司的垄断,是以一家公司的痛苫换来整个市场获益。垄断价 格高,出口少,国内收购价被压低;取消垄断后,出口扩大,国内收购价提高,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d农业品分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后者我们有优势。降低关税后,对劳动 力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鲜花等,没有影响;但会使土地密集型的 产品如小麦造成冲击,但是我们在谈判中达成配额制,配额所占国内产量的 小部分,因而可以保证农业不会破产,并且可以促进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完善 产业配置。 (2)工业:a取消所有配额和工业限制;b降低关税,尤其是汽车关税c外国企业 可在国内投资生产批发零售d取消进出口垄断 仍然分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 对于前者,我们有优势,降低关税没有影响 对于后者,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产品价格下降,消费者福利增加;从生产者角 度来说,可以和国外企业合作,用市场换资金,使企业具有自生能力 比如汽车行业,目前国内较大的几家汽车行业都已与国外合资,引进 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入世后加速资金的注入和资金的转移,车型更新 快,对汽车行业和消费者都有利 (3)金融业: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开业,2年后准许进行人民币有关业务,5年后 可直接进行人民币储蓄结算业务,是否会加剧我国四大银行的呆坏帐问题? By hing@ 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htp/ web cenet org cn/ web/bing
2003 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By hbing@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 http://web.cenet.org.cn/web/hbing 8 2. 股市融资的成本远高于银行融资 2003.12.19 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加入 WTO 的实质影响: (1) 降低关税(2)削减贸易壁垒,减少关税配额和数量限制(3)开放市场准入(允许 外国企业在华投资设厂生产的产品在国内销售) 2.有人担忧:加入 WTO 后 (1)由于我国人均耕地少,耕作水平和经营水平低,科技含量小,农业可能会破产; (2)关税降低使得国有企业会大面积破产; (3)金融系统呆帐坏帐率高,入世后外国银行准入,金融系统崩溃; 3.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克林顿说美国赢了,那么是否真的双赢?) (1)从长期看,加入 WTO 可以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资本,参与国际竞争; (2)从短期看,也不必过于担忧。因为有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保护政策仍然有效; (3)中期挑战大:过渡期已过,新的产业均衡还尚未形成。分析中期的影响,要 从行业的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加入 WTO 以后对产品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行业 无影响,对进口行业有影响。 以下举例分析: (1) 农业:与美达成协议的主要内容(5 项):a 取消一些动植物产品进口的检疫程 序,与国际接轨; b 对农产品出口取消补贴;c 取消政府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垄 断(粮油进出口公司的垄断);d 降低农产品进口的关税;e 建立粮食进口的 配额制,配额内低关税,配额外高关税 分析: a 取消检疫程序,基本上没影响,反而可以减少检疫官员受贿的机会; b 取消补贴,有正面影响:1 可防止补贴造成供大于求;2.可减少补贴过多造成的 出口过多引起的贸易摩擦;3.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4.可以以此为条件要求其他国 家取消补贴 c 取消粮油进出口公司的垄断,是以一家公司的痛苦换来整个市场获益。垄断价 格高,出口少,国内收购价被压低;取消垄断后,出口扩大,国内收购价提高,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d 农业品分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后者我们有优势。降低关税后,对劳动 力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鲜花等,没有影响;但会使土地密集型的 产品如小麦造成冲击,但是我们在谈判中达成配额制,配额所占国内产量的一 小部分,因而可以保证农业不会破产,并且可以促进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完善 产业配置。 (2)工业:a 取消所有配额和工业限制;b 降低关税,尤其是汽车关税 c 外国企业 可在国内投资生产批发零售 d 取消进出口垄断 仍然分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 对于前者,我们有优势,降低关税没有影响; 对于后者,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产品价格下降,消费者福利增加;从生产者角 度来说,可以和国外企业合作,用市场换资金,使企业具有自生能力。 比如汽车行业,目前国内较大的几家汽车行业都已与国外合资,引进 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入世后加速资金的注入和资金的转移,车型更新 快,对汽车行业和消费者都有利。 (3)金融业: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开业,2 年后准许进行人民币有关业务,5 年后 可直接进行人民币储蓄结算业务,是否会加剧我国四大银行的呆坏帐问题?
2003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虽然四大银行呆坏帐率高,但是外国银行的进去,不会造成“存款大搬家”。 原因:(1)小户不会转移:外国银行网点少,交易成本高 (2)大户的可能性也小:存款从虚名制改为实名制,使以前的大笔存款 银行中难取出; 并且加入WTO后,竞争压力可以加速国有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结论:(加入WTO的意义) (1)即使不加入WTO政府对价格信号的扭曲以及靠补贴发展某些行业的行为也 该取消,加入WTO后,实际上给出了一个“时间表”,15年的谈判给开放做 了很好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加入WTO,对于加速改革是很好的; (2)加入WTO后,中国成为大国经济中最大开放的经济,其他国家和地区可分 享到中国发展的好处,可以避免日本90年代的问题 (3)WTO是一个国际间的承诺,与世界接轨的一个困难是法制建设,加入WTO 后可以有利于政府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走上法制透 明的环境,有利于竞争和市场发展,使得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平稳。 具体讲的5个好处 (1)可以使外资者对中国更有信心,引进更多外资; (2)利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出口 (3)有利于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4)有利于加速国内的改革 (5)有利于按照比较优势发展。 历届考题: 1经济改革的本质是制度变迁,在我国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来对 待先进国家的各种制度安排? 2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库斯内茨将经济增长分为前现代经济增长和现代经济增 长,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有何异同,是分析这两种不同增长方式的原因? 3各国在推行农村合作化运动时,普遍出现开始时状况良好,但以农业生产崩溃 或停滞告终,试分析其原因 4预算软约束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试分析如何解决预 算软约束问题 5我国经济改革以渐进为特征,试论渐进改革的利弊 6试分析为何在革命战争时,毛主席主张异于苏联的革命道路,在建国后的经济 建设中,毛主席却主张照搬苏联的经验 1试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为何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具有增长更快的潜力? 2试说明中国人多为何在古代是一个优势,在未来也可能也是一个优势? 3是说明为何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该以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为直 接目标,而不应该以产业/技术结构的提升为直接目标? 4最近纪念“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试说明为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 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5我国银行呆坏帐比例高达25%,试说明如何才能根本解决银行呆坏帐的问题? 6试说明加入W0对我国农业主要是机遇还是挑战? By hing@ 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htp/ web cenet org cn/ web/bing
2003 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By hbing@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 http://web.cenet.org.cn/web/hbing 9 虽然四大银行呆坏帐率高,但是外国银行的进去,不会造成“存款大搬家”。 原因:(1)小户不会转移:外国银行网点少,交易成本高 (2)大户的可能性也小:存款从虚名制改为实名制,使以前的大笔存款 银行中难取出; 并且加入 WTO 后,竞争压力可以加速国有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结论:(加入 WTO 的意义) (1) 即使不加入 WTO,政府对价格信号的扭曲以及靠补贴发展某些行业的行为也 该取消,加入 WTO 后,实际上给出了一个“时间表”,15 年的谈判给开放做 了很好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加入 WTO,对于加速改革是很好的; (2) 加入 WTO 后,中国成为大国经济中最大开放的经济,其他国家和地区可分 享到中国发展的好处,可以避免日本 90 年代的问题 (3) WTO 是一个国际间的承诺,与世界接轨的一个困难是法制建设,加入 WTO 后可以有利于政府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走上法制透 明的环境,有利于竞争和市场发展,使得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平稳。 具体讲的 5 个好处: (1) 可以使外资者对中国更有信心,引进更多外资; (2) 利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出口; (3) 有利于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4) 有利于加速国内的改革; (5) 有利于按照比较优势发展。 历届考题: 1 经济改革的本质是制度变迁,在我国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来对 待先进国家的各种制度安排? 2 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库斯内茨将经济增长分为前现代经济增长和现代经济增 长,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有何异同,是分析这两种不同增长方式的原因? 3 各国在推行农村合作化运动时,普遍出现开始时状况良好,但以农业生产崩溃 或停滞告终,试分析其原因 4 预算软约束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试分析如何解决预 算软约束问题. 5 我国经济改革以渐进为特征,试论渐进改革的利弊. 6 试分析为何在革命战争时,毛主席主张异于苏联的革命道路,在建国后的经济 建设中,毛主席却主张照搬苏联的经验. 1 试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为何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具有增长更快的潜力? 2 试说明中国人多为何在古代是一个优势,在未来也可能也是一个优势? 3 是说明为何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该以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为直 接目标,而不应该以产业/技术结构的提升为直接目标? 4 最近纪念“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试说明为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 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5 我国银行呆坏帐比例高达 25%,试说明如何才能根本解决银行呆坏帐的问题? 6 试说明加入 WTO 对我国农业主要是机遇还是挑战?
2003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对传统经济学的反思(上学期林老师最后讲的大概内容) 现有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把企业具有自生能力作为暗含的 前提,亦即在一个开放、竟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只要有正常管理,就可以 不需要外在力量的保护或扶持而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利润水平。在这样的前提 下,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侧重于公司治理、竞争环境、产权安排等可能影响企业 正常经营的问题。但是,转型中国家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却因政府的赶 超愿望,进入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以资金过度密集的技术生产产品,而不具自生 能力。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这些企业即使有正常的管理也不能获得市场 上可接受的正常利润。为了把这样的企业建立起来,这些国家的政府只好以扭曲 价格信号、妨碍市场竞争和干预资源配置的方式来保护、扶持这些企业。结果不 仅竞争环境不良、公司治理缺失,而且还会出现寻租、收入分配不公、资源配置 效率低下,最后爆发经济危机。在目前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影响下,经济学家 或政府官员在制定经济转型政策或危机处理政策时,重点会放在改善竞争环境 产权安排、公司治理、政企关系等,而忽视了这些问题其实内生于企业缺乏自生 能力。当经济中大量企业是缺乏自生能力时,这些改革或转型政策的实行,往往 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痛苦,而且,可能出现有休克无疗法的尴尬局面。既然,在社 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型经济和发展经济中大量的企业是不具自生能力的,那么 放弃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中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暗含前提,在分析社会主义 经济、转型经济和发展经济问题时把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作为一个具体的考虑 变量不仅在政策制定上十分必要,而且,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必要发展。把 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作为一个具体的考虑变量也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政府 明晰其经济职能,避免继续采用扶持不符合比较优势、不具自生能力的企业为目 标的发展战略,使发展中国家能稳定、快速地向发达国家收敛。 By hing@ 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htp/ web cenet org. cn/ web/bing10
2003 年秋《中国经济专题》下半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By hbing@BDWM 欢迎访问躬耕园: http://web.cenet.org.cn/web/hbing 10 对传统经济学的反思(上学期林老师最后讲的大概内容) 现有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把企业具有自生能力作为暗含的 前提,亦即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只要有正常管理,就可以 不需要外在力量的保护或扶持而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利润水平。在这样的前提 下,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侧重于公司治理、竞争环境、产权安排等可能影响企业 正常经营的问题。但是,转型中国家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却因政府的赶 超愿望,进入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以资金过度密集的技术生产产品,而不具自生 能力。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这些企业即使有正常的管理也不能获得市场 上可接受的正常利润。为了把这样的企业建立起来,这些国家的政府只好以扭曲 价格信号、妨碍市场竞争和干预资源配置的方式来保护、扶持这些企业。结果不 仅竞争环境不良、公司治理缺失,而且还会出现寻租、收入分配不公、资源配置 效率低下,最后爆发经济危机。在目前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影响下,经济学家 或政府官员在制定经济转型政策或危机处理政策时,重点会放在改善竞争环境、 产权安排、公司治理、政企关系等,而忽视了这些问题其实内生于企业缺乏自生 能力。当经济中大量企业是缺乏自生能力时,这些改革或转型政策的实行,往往 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痛苦,而且,可能出现有休克无疗法的尴尬局面。既然,在社 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型经济和发展经济中大量的企业是不具自生能力的,那么, 放弃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中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暗含前提,在分析社会主义 经济、转型经济和发展经济问题时把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作为一个具体的考虑 变量不仅在政策制定上十分必要,而且,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必要发展。把 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作为一个具体的考虑变量也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政府 明晰其经济职能,避免继续采用扶持不符合比较优势、不具自生能力的企业为目 标的发展战略,使发展中国家能稳定、快速地向发达国家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