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师表》资料 作者 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臧(善)否 (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布衣:平民 躬:亲自。 倾覆:兵败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3.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疏漏)漏。 简(通“检”,选拔)拔 有(通“又”) 4.古今异义词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感激:感动振奋 (今)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驱驰:奔走效劳 今 5.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ei)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1)诏 (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6.特殊用法
1 《出师表》资料 1. 作者 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 (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布衣:平民 。 躬:亲自。 倾覆:兵败。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3.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疏漏)漏。 简(通“检”,选拔)拔 有(通“又”) 4.古今异义词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感激:感动振奋。 (今)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驱驰:奔走效劳 。 (今) 5.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 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 (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6.特殊用法
之秋:时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 7.成语 妄自菲薄 作奸犯科 三顾茅庐 【重点句子】 1.名句掌握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重点句子翻译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 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 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 头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翻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啊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 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 汉所以倾颓
之秋:时。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 7.成语 妄自菲薄 作奸犯科 三顾茅庐 【重点句子】 1.名句掌握 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重点句子翻译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 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 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 头。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翻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啊!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 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 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 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 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 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 付给我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仼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 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 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3。句子理解性背诵默写 (1)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 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其中有利的主观 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出师表》资料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③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 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 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 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 付给我。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 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 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3。句子理解性背诵默写 ⑴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 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其中有利的主观 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 《出师表》资料 ⑵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⑶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 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6)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⑦)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或:(或广开言路);②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或: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8)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 (9)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 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00《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 驱驰 ①D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 队主教练,这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①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06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⑷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⑸《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 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⑹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⑺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或:(或:广开言路);②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或: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⑻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 佞)。 ⑼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 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⑽《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 驱驰。 ⑾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⑿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⒀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 队主教练,这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⒁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⒂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⒃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比较阅读】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 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 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 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身”的意思 是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 4、“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 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 句话是 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结合《三国演义》 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 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 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出师表》复习资料
【比较阅读】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 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 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 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身”的意思 是 。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 4、“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 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 句话是 。 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结合《三国演义》 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 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 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出师表》复习资料 1. 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此表用散体写成(唐宋以后写表多用骈 体文),也是古代散文一名篇。“表”即奏表,是臣下给君王的上书。 3.正音 殂(cu)陛(bi)以塞(se)忠谏陟(zhi)臧否( zang pi)攸(you)祎(yi)以遗(wei)陛 下咨(z)裨(bi)阙(que)漏颓(tuf)桓(huan)猥(wi)危难(nan)二十有(you) 年夙(su)驽(mu)攘(rang)彰( zhang)咎(ji)诹(zou)涕(ti) 4.课文翻译及理解: (1)第一段翻译及理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 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这里指刘备:“先”,称已死的人为先,多用于尊长 “创业”: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而”:却。“中道”:中途,半路。“崩殂”:古代 帝王死叫崩或殂 疲弊”:困苦穷乏。“诚”:确实,的确。“之”:的 秋”:时 机,时刻。“然”:但是。“于”:在。“内”:指朝廷中。“忠志之士”:忠诚有志的将 士。“盖”:连词,承上文申说原因。“殊遇”:特别的待遇,多指恩宠、信任。“报 报答 “之”:代先帝的殊遇 “于”:及于,给。“宜”:应当。“开张”:开扩。“圣听”:皇帝的听闻:“以”:而。 光”:光大。“遗德”:遗留下的美德。“恢弘”:发扬,扩张;“恢”,扩大;“弘” 又作“宏”。“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过分地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符合道理;“引” 引证:“喻”,比喻:“义”,合理、适宜的事称义。“以”:因而。“塞”:堵,阻隔。“忠 谏”:忠诚的劝谏。 理解 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 明确: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 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明确: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 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这个好条件。 (2)第二段翻译及理解,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 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此表用散体写成(唐宋以后写表多用骈 体文),也是古代散文一名篇。“表”即奏表,是臣下给君王的上书。 3. 正音: 殂(cú)陛(bì)以塞(sè)忠谏陟(zhì)臧否(zāng pǐ)攸(yōu)祎(yī)以遗(wèi)陛 下咨(zī)裨(bì)阙(quē)漏 颓(tuí)桓(huán)猥(wěi)危难(nàn)二十有(yòu)一 年 夙(sù)驽(nú)攘(rǎng)彰(zhāng)咎(jiù)诹(zōu)涕(tì) 4. 课文翻译及理解: (1)第一段翻译及理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 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这里指刘备;“先”,称已死的人为先,多用于尊长。 “创业”: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 “而”:却。 “中道”:中途,半路。 “崩殂”:古代 帝王死叫崩或殂。 “疲弊”:困苦穷乏。 “诚”:确实,的确。 “之”:的。 “秋”:时 机,时刻。 “然”:但是。 “于”:在。 “内”:指朝廷中。 “忠志之士”:忠诚有志的将 士。 “盖”:连词,承上文申说原因。 “殊遇”:特别的待遇,多指恩宠、信任。 “报”: 报答。 “之”:代先帝的殊遇。 “于”:及于,给。 “宜”:应当。 “开张”:开扩。 “圣听”:皇帝的听闻; “以”:而。 “光”:光大。 “遗德”:遗留下的美德。 “恢弘”:发扬,扩张;“恢”,扩大;“弘”, 又作“宏”。“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过分地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符合道理;“引”, 引证;“喻”,比喻;“义”,合理、适宜的事称义。“以”:因而。 “塞”:堵,阻隔。 “忠 谏”:忠诚的劝谏。 理解: 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 明确: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 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明确: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 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这个好条件。 (2)第二段翻译及理解。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 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中”:皇宫中,指皇宫中的官员。“府中”:丞相府中,意指朝廷中的官员。“陟”:奖励。 “臧”:善。“否”(pi):恶。“异同”:复词偏义,意思在“异”上。“奸”:邪恶不正。 科”:法令。“有司”:专管其事的官员。“以”:用来。“昭”:显示,表明。“平明”: 公正明察。“理”:治理。“偏私”:出于私情,偏袒一方。“内外”:内廷外府。 理解 诸葛亮在这段中向刘禅提出什么谏诚? 理解:诸葛亮谏诫刘禅理政要公正明察,赏罚要善恶分明,对内廷和外廷的官员要一视同仁,不要 徇私偏袒 (3)第三、四段翻译及理解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 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良”:贤能。“实”:诚实,老实。“志虑”:志向心思。“是以”:因此。“简拔”: 选拔:“简”,选择。“以”:用,把。“遗”:交付,给予。“以”:认为。“悉”:全, 以”:拿,把。 咨”:征询,商量。“必”:一定。“裨补”:增益补阙。“阙”:同“缺”,欠缺,不足。 “广益”:使获得更多的好处:“广”,扩大;“益”,益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 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性行”:品性行为。“淑”:善良。“均”:公平,公正。“晓畅”:明了通达,精通。“称” 称赞。“举”:推荐。“营”:军营。“行(hang)阵”:军队行列。“所”:处所 理解:这两段的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用人 (4)第五段翻译及理解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 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接近。“远”:疏远,离去。“小人”:奸邪无德之人。“所以” 的原因。 兴隆”:昌盛。“倾颓”:衰败。“论”:议论。“未尝”:未曾。“痛恨”:极不满意: “痛”:极,非常;“恨”,遗憾,不满意 悉”:全。“贞”:正直 “良”:贤能。“死节”:守节义而死。“愿”:希望。“信”:信任。“计日而待”:以 日来计算就能等待其实现,意即不要多久时间。 理解:这段的内容是:诸葛亮以汉朝兴衰的历史说明君王用人之极端重要,告诫刘禅要接近、信任 正直贤能、忠贞不渝的臣子 (5)第六段翻译及理解
“宫中”:皇宫中,指皇宫中的官员。“府中”:丞相府中,意指朝廷中的官员。 “陟”:奖励。 “臧”:善。 “否”(pǐ):恶。 “异同”:复词偏义,意思在“异”上。 “奸”:邪恶不正。 “科”:法令。“有司”:专管其事的官员。 “以”:用来。 “昭”:显示,表明。 “平明”: 公正明察。“理”:治理。 “偏私”:出于私情,偏袒一方。“内外”:内廷外府。 理解: 诸葛亮在这段中向刘禅提出什么谏诫? 理解:诸葛亮谏诫刘禅理政要公正明察,赏罚要善恶分明,对内廷和外廷的官员要一视同仁,不要 徇私偏袒。 (3)第三、四段翻译及理解。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 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良”:贤能。 “实”:诚实,老实。 “志虑”:志向心思。 “是以”:因此。 “简拔”: 选拔;“简”,选择。 “以”:用,把。 “遗”:交付,给予。 “以”:认为。 “悉”:全, 都。 “以”:拿,把。 “咨”:征询,商量。 “必”:一定。 “裨补”:增益补阙。 “阙”:同“缺”,欠缺,不足。 “广益”:使获得更多的好处;“广”,扩大;“益”,益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 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性行”:品性行为。“淑”:善良。“均”:公平,公正。 “晓畅”:明了通达,精通。 “称”: 称赞。 “举”:推荐。 “营”:军营。 “行(háng)阵”:军队行列。“所”:处所。 理解:这两段的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用人。 (4)第五段翻译及理解。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 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接近。 “远”:疏远,离去。 “小人”:奸邪无德之人。 “所以”:……的原因。 “兴隆”:昌盛。 “倾颓”:衰败。 “论”:议论。 “未尝”:未曾。 “痛恨”:极不满意; “痛”:极,非常;“恨”,遗憾,不满意。 “于”:对。 “悉”:全。 “贞”:正直。 “良”:贤能。 “死节”:守节义而死。 “愿”:希望。 “信”:信任。 “计日而待”:以 日来计算就能等待其实现,意即不要多久时间。 理解:这段的内容是:诸葛亮以汉朝兴衰的历史说明君王用人之极端重要,告诫刘禅要接近、信任 正直贤能、忠贞不渝的臣子。 (5)第六段翻译及理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布衣”:平民的代称。“躬”:亲自。“于”:在。“苟全”:姑且保存。“乱世”:动 荡不安的时代。“闻达”:显达或受称誉:“闻”,名声:“达”,显贵。“以”:因为。“卑 鄙”:身份低微,学识鄙陋。“猥”:谦词,辱,使自己降低身份。“枉”:屈就,用于别人, 含有敬意。“屈”:委屈。“顾”:拜访。“于”:到。“咨”:征询。“以”:拿。“感 激”:感动。“遂”:于是。“许”:应允,答应。“以”:用,拿。“驱驰”:驱逐奔驰 引申为尽力效命之意。“值”:遭逢。“倾覆”:倾倒覆没,意为大败。“际”:时期。“危 难(nan)”:危险困难:“难”,祸难。“尔来”:自那时以来;“尔”,这,那。“有”:用 于整数与零数之间。“矣”:表示已然。 理解:本段写的内容是: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刘备三顾草庐,委以大任,器重信任的优遇 (6)第七段翻译及理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 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 允之任也 故”:因此,所以。“寄”:委托。“以”:把。“大事”:重大的事情,这里指国家政务。 “夙”:早。“恐”:担心。“效”:效果。“以”:而,因而。“明”:明见。“不毛” 不生长五谷,意指荒凉之地:“兵甲”:武器军备。“奖”:勉励。“北”:向北。“竭” 尽。“驽钝”:低能,愚钝;“驽”,能力低下的马,喻才能低下。“攘除”:铲除:“攘” 排斥。“还于旧都”:回到从前的都城:“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所以” 表所用之物,意为用来……的。“报”:报答 “而”:表并列。“职分”:身任之职所应尽的本分。“斟酌”:考虑。“损益”:减少增加 指兴利除弊 进”:奉上。“尽”:完全 理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表明自己报效先帝、尽忠蜀国的挚情和伐魏兴汉的雄图,并再次 嘱咐刘禅要信任郭攸之等“忠纯”之臣 (7)第八段翻译及理解。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愿”:希望。“以”:把。“效”:成效。“治”:惩处。“以”:用,拿。“告”:上 报。“灵”:英灵。“兴德”:发扬盛德;“兴”,兴起,兴盛。“责”:谴责,处罚。“慢 轻忽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布衣”:平民的代称。 “躬”:亲自。 “于”:在。 “苟全”:姑且保存。 “乱世”:动 荡不安的时代。 “闻达”:显达或受称誉;“闻”,名声;“达”,显贵。 “以”:因为。“卑 鄙”:身份低微,学识鄙陋。 “猥”:谦词,辱,使自己降低身份。 “枉”:屈就,用于别人, 含有敬意。 “屈”:委屈。 “顾”:拜访。 “于”:到。 “咨”:征询。 “以”:拿。 “感 激”:感动。 “遂”:于是。 “许”:应允,答应。 “以”:用,拿。 “驱驰”:驱逐奔驰, 引申为尽力效命之意。 “值”:遭逢。“倾覆”:倾倒覆没,意为大败。 “际”:时期。 “危 难(nàn)”:危险困难;“难”,祸难。“尔来”:自那时以来;“尔”,这,那。 “有”:用 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矣”:表示已然。 理解:本段写的内容是: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刘备三顾草庐,委以大任,器重信任的优遇。 (6)第七段翻译及理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 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 允之任也。” “故”:因此,所以。 “寄”:委托。 “以”:把。 “大事”:重大的事情,这里指国家政务。 “夙”:早。 “恐”:担心。“效”:效果。 “以”:而,因而。“明”:明见。 “不毛”: 不生长五谷,意指荒凉之地; “兵甲”:武器军备。 “奖”:勉励。 “北”:向北。 “竭”: 尽。“驽钝”:低能,愚钝;“驽”,能力低下的马,喻才能低下。 “攘除”:铲除;“攘”, 排斥。 “还于旧都”:回到从前的都城;“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 “所以”: 表所用之物,意为用来……的。 “报”:报答。 “而”:表并列。 “职分”:身任之职所应尽的本分。 “斟酌”:考虑。 “损益”:减少增加, 指兴利除弊。 “进”:奉上。 “尽”:完全。 理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表明自己报效先帝、尽忠蜀国的挚情和伐魏兴汉的雄图,并再次 嘱咐刘禅要信任郭攸之等“忠纯”之臣。 (7)第八段翻译及理解。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愿”:希望。 “以”:把。 “效”:成效。 “治”:惩处。 “以”:用,拿。 “告”:上 报。“灵”:英灵。 “兴德”:发扬盛德;“兴”,兴起,兴盛。 “责”:谴责,处罚。“慢”; 轻忽
“彰”:显明,表明。“咎”:罪过,过失。“谋”:谋划。“以”:连词。“诹”:询问。 “善道”:好办法。“察”:明察。“纳”:采纳。“雅言”:正确之言;“雅”,正确 “深”:深切。“追”:追念。“遗诏”:君王临死前发布的命令:“遗”,遗留。“不胜” 不尽 理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在这段中主要是劝勉刘禅要牢记刘备遗训,砥砺志行,用心国事 善理政务,采纳雅言。 (8)第九段翻译。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临表”:面对奏表 涕”:泪 零”:落 “不知所言”:不知说的是什么;这是谦词,表示自己可能失言 (9)实词总结 道①道路。“中道崩殂”。②办法。“咨诹善道” 遗①遗留。“以光先帝遗德”。②(wi)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为①是。“俱为一体”。②做,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③做,担任。“众议举宠为 督 论①评判。“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议论。“每与臣论此事 无①没有。“若无兴德之言”②不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行①实行。“然后施行”。②行为。“性行淑均”。③(hang)行列。“必能使行阵和睦” 益①益处。“有所广益”。②增加。“至于斟酌损益” 虚词总结 而①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连接状语与谓语。“可计日而待也” 于①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及于,给。“欲报之于陛下也”。③对。“未尝不叹息痛 恨于桓、灵也”。④到。“还于旧都” 以①用,拿。“咨臣以当世之事”。②而。“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③因而。“不宜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④表时间、地域等界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⑤ 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1.古今词义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非常恨。 布衣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今义:布的衣服
“彰”:显明,表明。 “咎”:罪过,过失。 “谋”:谋划。 “以”:连词。 “诹”:询问。 “善道”:好办法。 “察”:明察。 “纳”:采纳。“雅言”:正确之言;“雅”,正确。 “深”:深切。“追”:追念。 “遗诏”:君王临死前发布的命令;“遗”,遗留。 “不胜”; 不尽。 理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在这段中主要是劝勉刘禅要牢记刘备遗训,砥砺志行,用心国事, 善理政务,采纳雅言。 (8)第九段翻译。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临表”:面对奏表。 “涕”:泪。 “零”:落。 “不知所言”:不知说的是什么;这是谦词,表示自己可能失言。 (9)实词总结 道 ①道路。“中道崩殂”。 ②办法。“咨诹善道”。 遗 ①遗留。“以光先帝遗德”。②(wèi)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为 ①是。“俱为一体”。②做,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③做,担任。“众议举宠为 督”。 论 ①评判。“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议论。“每与臣论此事”。 无 ①没有。“若无兴德之言”②不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行 ①实行。“然后施行”。②行为。“性行淑均”。③(háng)行列。“必能使行阵和睦”。 益 ①益处。“有所广益”。②增加。“至于斟酌损益”。 虚词总结 而 ①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连接状语与谓语。“可计日而待也”。 于 ①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及于,给。“欲报之于陛下也”。③对。“未尝不叹息痛 恨于桓、灵也”。④到。“还于旧都”。 以 ①用,拿。“咨臣以当世之事”。②而。“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③因而。“不宜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④表时间、地域等界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⑤ 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1.古今词义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非常恨。 布衣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今义:布的衣服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词多义 效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实现、完成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感动,激动 由是感激。感谢。臣不胜受恩感激。 3.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稗补阙漏 有”通“又”表余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虚词 以介词把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因先帝不以臣卑鄙。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时间以 受命以来 2.提问: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 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 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3.提问: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4.提问: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 归纳: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 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象下,做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 有所为 5.提问: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归纳:提出了三条建议。1)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2)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6.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归纳:1)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也 2)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3)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 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 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7、提问: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2.一词多义 效 重任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实现、完成 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感动,激动 由是感激。 感谢。臣不胜受恩感激。 3.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稗补阙漏。 “有”通“又”表余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虚词 以 介词把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时间以。 受命以来。 2.提问: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 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 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3.提问:第 1 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4.提问:第 1 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 归纳: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 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象下,做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 有所为。 5.提问: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归纳:提出了三条建议。1)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2)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6.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归纳:1)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也 2)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3)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 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 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7、提问: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