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 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3、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2、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3、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 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 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 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岀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 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 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 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 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 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 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奷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 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 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 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 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
出师表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 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3、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2、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3、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 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 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 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 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 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 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 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 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 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 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 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 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 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
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讲读第1段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 疲弊:疲弱困乏。 诚:的确、确实。 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 宜:应该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 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 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2、学生讲述大意。 3、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ⅹia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 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 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 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 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 借,可译成“用”。 4、分析本段的层次。 第二课时 、检査第1段背诵情况 二、讲读第2段 1、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 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 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来即 罚臧否,奖善惩恶 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致”。 昭:表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 2、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三、讲读第3-5段。 1、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 2、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
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 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 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 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讲读第 1 段。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 1 段。教师补充注释。 疲弊:疲弱困乏。 诚:的确、确实。 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 宜:应该。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 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 解释原因。 追:追念。 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2、学生讲述大意。 3、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 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 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 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 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 借,可译成“用”。 4、分析本段的层次。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 1 段背诵情况。 二、讲读第 2 段。 1、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 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 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 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来即 罚臧否,奖善惩恶。 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致”。 昭:表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 2、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三、讲读第 3—5 段。 1、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 2、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
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 以遗 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 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有 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 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倾 颓:衰败,垮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 遗憾。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 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 3、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 四、讨论问题。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 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 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 臣的“兴德之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2-5段, 2、预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背诵第5段 二、自读第6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选择题 (1)“卑鄙”的意思是() A(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见识浅陋 C地位低下 D低微而鄙俗 (2)“尔来”的意思是( A从那时以来B你来C算来D从来 (3)下列句中“顾”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C将军宜往驾顾之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中“以”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一儿以日初时远,而日中时近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今以蒋氏观之 E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F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的意思是() A不谋求听到关于诸侯的事情B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C不谋求让人知道我到诸侯那里去了D不想与诸侯商量大事 (6)“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全句的意思是()
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 以遗 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 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 有 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 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倾 颓:衰败,垮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 遗憾。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 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 3、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 四、讨论问题。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 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 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 臣的“兴德之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 2—5 段。 2、预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背诵第 5 段。 二、自读第 6 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 选择题。 (1)“卑鄙”的意思是( ) A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 见识浅陋。 C 地位低下。 D 低微而鄙俗。 (2)“尔来”的意思是( ) A 从那时以来 B 你来 C 算来 D 从来 (3)下列句中“顾”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 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C 将军宜往驾顾之 D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中“以”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一儿以日初时远,而日中时近也 C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 今以蒋氏观之 E 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F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不谋求听到关于诸侯的事情 B 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C 不谋求让人知道我到诸侯那里去了 D 不想与诸侯商量大事 (6)“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全句的意思是( )
A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B追术当年三顾之遇,表明忠于蜀汉的历史原因 C先帝恩宠备至,自己感恩戴德D赞扬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批评后主不器重自己 十有一年”中的“有”同 3将“咨”字组成一个双音合成词,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缩为一个成语 4翻译“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参考答案:1(1)D(2)A(3)A、C(4)A、F(5)B(6)B2又3咨询三顾茅庐 三、指名学生说说第7段的大意。教师重点讲解有关词句: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损伤了先帝的知人之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庶,差不多 四、讨论问题。 1、北伐中原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明确: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 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 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结构层次, 六、布置作业。 背诵第三部分,预习第四部分。 第四课时 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读8、9段。 1、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 2、教师重点点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3、分析结构层次 三、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四、归纳写作特点 1、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 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 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 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 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2、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
A 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 B 追术当年三顾之遇,表明忠于蜀汉的历史原因 C 先帝恩宠备至,自己感恩戴德 D 赞扬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批评后主不器重自己 2 “二十有一年”中的“有”同 。 3 将“咨”字组成一个双音合成词,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缩为一个成语。 4 翻译“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参考答案:1 (1)D (2)A (3)A、C (4)A、F (5)B(6)B 2 又 3 咨询 三顾茅庐 三、指名学生说说第 7 段的大意。教师重点讲解有关词句: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损伤了先帝的知人之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庶,差不多。 四、讨论问题。 1、北伐中原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明确: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 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 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结构层次。 六、布置作业。 背诵第三部分,预习第四部分。 第四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读 8、9 段。 1、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 2、教师重点点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3、分析结构层次。 三、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四、归纳写作特点。 1、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 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 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 600 多字,竟先后 13 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 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 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2、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
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 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出师表 诸葛亮 部分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广开言路 寓情于议 赏罚分明 3、4、5亲贤远佞 6 自述本志一三顾草庐一危难奉命「寓情于叙 「托孤之事一出师大计一效忠心愿 责任分承一寄语后主一临表涕零抒发感梋 思路以“出师”为核心 形势危急下出师,提出治国三建议; 明确出师理由,表达报恩效忠心愿 请求批准出师,表出师的坚定决心。 课后记
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 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出师表 诸葛亮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一 1 广开言路 寓情于议 2 赏罚分明 3、4、5 亲贤远佞 二 6 自述本志-三顾草庐-危难奉命 寓情于叙 7 托孤之事-出师大计-效忠心愿 三 8、9 责任分承-寄语后主-临表涕零 抒发感情 思路 以“出师” 为核心 形势危急下出师,提出治国三建议; 明确出师理由,表达报恩效忠心愿; 请求批准出师,表出师的坚定决心。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