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2006-2007下学期第一周检测题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70分) 基础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吮吸(shn)涎皮(yon)朱拓(tuo)百无聊赖(1li) B.讪讪(shan)凫水(fu) 俨然(yan)少不更事(jing) C.间或(jian)碾坊(nidn)谬种(miu)沸反盈天(fei) D.正月( zheng)驯熟(x山n 炮烙(po)喁喁私语(yu) 答案1、C(A.“涎”读xdn朱拓ta:B.少不更事geng:D,炮烙pdo) 2、选出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 B蹙缩(紧迫)间或一轮(偶而)歆享(喜爱、羡慕) C沸反盈天(满)窈陷(幽远)安逸(安闲) D鄙薄(轻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识(向来) 答案2、B(“歆享”的“歆”这里指神享用祭品) 3、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是() 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竞有没有魂灵的? 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答案B(A项“究竟”意为结果、原委,CD项的“究竟”用在问句里表追究)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B.她违规操作是要批评的,但他自尊心特别强,又是初犯,批评时不要太尖锐,隔靴 搔痒点到为止就行了 C.翠翠生活在湘西的“边城”,是个下里巴人 D.他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李。 答案、A
1 高一下 2006-2007 下学期第一周检测题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70 分) 一、基础题(每小题 5 分 共 30 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吮.吸(shǔn) 涎.皮(yán) 朱拓.(tuò) 百无聊赖.(lài) B.讪讪.(shàn) 凫.水(fú)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C.间.或(jiàn) 碾.坊(niǎn)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D.正.月(zhēng) 驯.熟(xùn) 炮.烙(pào) 喁喁..私语(yú) 答案 1、C(A.“涎”读 xián 朱拓 tà;B.少不更事 gēng;D,炮烙 páo) 2、选出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寒暄.(太阳的温暖) 形骸.(身体) 收敛.(收拢聚集) B 蹙.缩(紧迫) 间或..一轮(偶而) 歆.享(喜爱、羡慕) C 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远) 安逸.(安闲) D 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素.不相识(向来) 答案 2、B(“歆享”的“歆”这里指神享用祭品) 3、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是( ) A 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 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答案 B(A 项“究竟”意为结果、原委,CD 项的“究竟”用在问句里表追究)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 ....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B. 她违规操作是要批评的,但他自尊心特别强,又是初犯,批评时不要太尖锐,隔靴.. 搔痒..点到为止就行了。 C. 翠翠生活在湘西的“边城”,是个下里巴人 ....。 D. 他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李 ....。 答案、A
5、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①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 柴了②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③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④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 C①:② ③③③③ D①;② 答案5、D(这句话分别介绍了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丈夫的一些情况,呈并列关系 应用分号隔开,最后一句是总结,所以前边用冒号) 6、下面这首七律,颔联和颈联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七律·样林嫂 尘芥堆中秋后草,凛风冽雪苦熬煎。 可怜冷眼寒心骨,纵有福神也枉然。 ①漫祷魂灵忧后事②再寡荒村举步艰③欣捐门槛赎前愆④初归孺子低头奔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答案6、C(根据情节发展先后顺序。) 、阅读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完成7—-10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 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 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 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 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③。我静听 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 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 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 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 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 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7、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2 5、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 )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①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 柴了②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③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④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 点。 A ① ; ② ; ③ 。 ④ 。 B ① , ② 。 ③ ; ④ 。 C ① ; ② ; ③ 。 ④ : D 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 5、D(这句话分别介绍了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丈夫的一些情况,呈并列关系, 应用分号隔开,最后一句是总结,所以前边用冒号) 6、下面这首七律,颔联和颈联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七律·祥林嫂 尘芥堆中秋后草,凛风冽雪苦熬煎。 , 。 , 。 可怜冷眼寒心骨,纵有福神也枉然。 ①漫祷魂灵忧后事②再寡荒村举步艰③欣捐门槛赎前愆④初归孺子低头奔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答案 6、C (根据情节发展先后顺序。) 二、阅读题(每小题 5 分 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完成 7――10 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 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 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 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 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③。我静听 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 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 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 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 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 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7、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 )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8、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9、画线③全句的含义是:(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 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 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10、画线④中“惊醒”的含义是:() A.从沉思中惊醒 B从睡梦中惊醒 C.从麻木中惊醒 D从迷惘中惊醒 答案7、D8、D9、C10、A (二)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11--14题 弊病 烟糖满桌,欢声笑语。老处长要退休了,全处的同志都来为他送行。欢送会上,大家扯 起了吸烟的害处。老处长深有体会地说:“吸烟的鳖病很多。 “弊病!”一位干事纠正道。态度诚恳 “怎么会有弊病,鳖病嘛!”老处长以权威的语气做了结论。 “不对,那个字念弊,不念鳖。”又有几位干事纠正道。态度也诚恳。有的还拿出字典 给他看:“bⅰ弊,就是坏处、毛病的意思。bie鳖就是河里的王八,念鳖是读错了。” 老处长脸红了。尽管他没有看到谁有一点儿讽刺的意思,甚至第一次感到像和自己家里 人那样随便坦然。回家时,他想了一路。在十几年的处务会议上,他经常提“鳖病”二字, 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吭声呢? 忽然他又想到:过去局里开会,常听到局长念鳖病,当时他还以为局长念了错别字,想 当场纠正:那个字不念鳖,念弊。但他当场也罢会后也罢,一直没有吱声。 11、下列对欢送会特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情融洽,关系和谐,气氛亲切 B.感情隔阂,关系紧张,气氛冷漠 C.感情冷淡,关系破裂,气氛尴尬 D.感情平静,关系疏远,气氛紧张 12、“老处长脸红了”,这描写提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发现自己的无知而羞愧 B.为自尊受到伤害而愠怒 为得到真诚的帮助而感动 D.为多年的自我封闭而悔恨 13、下列四项,不属于作者所批评的“弊病”的一项是 A.只想着自身的“前途”,对领导的错误佯做不见
3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8、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9、画线③全句的含义是:( )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 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 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10、画线④中“惊醒”的含义是:( ) A.从沉思中惊醒 B.从睡梦中惊醒 C.从麻木中惊醒 D.从迷惘中惊醒 答案 7、D 8、D 9、C 10、A (二)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 11――14 题 弊病 烟糖满桌,欢声笑语。老处长要退休了,全处的同志都来为他送行。欢送会上,大家扯 起了吸烟的害处。老处长深有体会地说:“吸烟的鳖病很多。” “弊病!”一位干事纠正道。态度诚恳。 “怎么会有弊病,鳖病嘛!”老处长以权威的语气做了结论。 “不对,那个字念弊,不念鳖。”又有几位干事纠正道。态度也诚恳。有的还拿出字典 给他看:“bì 弊,就是坏处、毛病的意思。biē 鳖就是河里的王八,念鳖是读错了。” 老处长脸红了。尽管他没有看到谁有一点儿讽刺的意思,甚至第一次感到像和自己家里 人那样随便坦然。回家时,他想了一路。在十几年的处务会议上,他经常提“鳖病”二字, 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吭声呢? 忽然他又想到:过去局里开会,常听到局长念鳖病,当时他还以为局长念了错别字,想 当场纠正:那个字不念鳖,念弊。但他当场也罢会后也罢,一直没有吱声。 11、下列对欢送会特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感情融洽,关系和谐,气氛亲切 B.感情隔阂,关系紧张,气氛冷漠 C.感情冷淡,关系破裂,气氛尴尬 D.感情平静,关系疏远,气氛紧张 12、“老处长脸红了”,这描写提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发现自己的无知而羞愧 B.为自尊受到伤害而愠怒 C.为得到真诚的帮助而感动 D.为多年的自我封闭而悔恨 13、下列四项,不属于作者所批评的“弊病”的一项是( ) A.只想着自身的“前途”,对领导的错误佯做不见
B.一心要明哲保身,不敢冒犯自以为是的领导 C.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耻于当众承认错误 D.既然是领导,当然要比部下高明,怎么会有错误呢? 14、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简单而意义深刻,借再小不过的事,提示了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主 B.作者借欢送会这平常的场景,用看似极平淡的叙述,热情讴歌了正直与真诚的可贵 C.小说构思精巧。题目“弊病”含义丰富,耐人寻味;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此时 无声胜有声”。 D.作者精心选材与剪裁,小说详略得当,结构严谨: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小说情节曲 折,引人入胜。 l1.A12.B 13.C14.D 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 三、填空题:(18分,每空1分) 15、《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深刻地揭露了 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 他的另外两部小说集为 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有 16、(1)小说的三要素是指 (2)小说艺术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塑造 (3)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 四个阶段 17、《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 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荷花淀》选自 作者是“ ”的代表人物。该派与以 为代表的“山药蛋 派”齐名。 答案填空题: 15.封建礼教肖像动作语言 6.(1)人物、故事情节、环境(2)典型的人物形象(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7沈从文荷花淀赵树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8、句式变换,请把下文中划线部分调整为结构整齐的整句。(共6分) 大学生应该有大学生的风度,大学生的意志:①体魄强健,精神活泼,端庄的举 止,健全的人格,便是大学生的风度:②对真理不倦追求,热烈地爱护国家,对人类积 极地造福,便是大学生的意志 ①改为: ②改为 18、句式变换 ①改为:体魄强健,精神活泼,举止端庄,人格健全 ②改为:对真理不倦追求,对国家热烈爱护,对人类积极造福 19、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祖国江山好
4 B.一心要明哲保身,不敢冒犯自以为是的领导 C.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耻于当众承认错误 D.既然是领导,当然要比部下高明,怎么会有错误呢? 14、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情节简单而意义深刻,借再小不过的事,提示了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主 题。 B.作者借欢送会这平常的场景,用看似极平淡的叙述,热情讴歌了正直与真诚的可贵。 C.小说构思精巧。题目“弊病”含义丰富,耐人寻味;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此时 无声胜有声”。 D.作者精心选材与剪裁,小说详略得当,结构严谨;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小说情节曲 折,引人入胜。 11.A 12.B 13.C 14.D 第Ⅱ卷(非选择题)(30 分) 三、填空题:(18 分,每空 1 分) 15、《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深刻地揭露了 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 他的另外两部小说集为 、 。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有 、 、 。 16、(1)小说的三要素是指 。 (2)小说艺术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塑造 。 (3)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 、 、 、 四个阶段。 17、《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 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荷花淀》选自 , 作者是“ ”的代表人物。该派与以 为代表的“山药蛋 派”齐名。 答案 填空题: 15.封建礼教 <呐喊> <故事新编> 肖像 动作 语言 16.(1)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2)典型的人物形象 (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7.沈从文 <白洋淀纪事> 荷花淀 赵树理 四、语言运用(共 12 分) 18、句式变换,请把下文中划线部分调整为结构整齐的整句。(共 6 分) 大学生应该有大学生的风度,大学生的意志:①体魄强健,精神活泼,端庄的举 止,健全的人格,便是大学生的风度;②对真理不倦追求,热烈地爱护国家,对人类积 极地造福,便是大学生的意志。 ①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式变换: ①改为:体魄强健,精神活泼,举止端庄,人格健全 ②改为:对真理不倦追求,对国家热烈爱护,对人类积极造福 19、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祖国江山好
扫千年旧习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19.第一题例:①树一代新风②大地气象新。第二题例: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笔者 另拟:第一题①树世纪新风②神州大地新百姓衣食丰。第二题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草长莺飞一枝杏花带雨红 一幅奇妙的对联 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 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 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 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 聪明的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 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6分) 成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 合法权益 B.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 感染了。 C.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 况不容呤人乐观。 D.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十分脆 弱的生态环境。 3、(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宾语,应在“季结算”后加上“的制 度”;B项搭配不当,不能被“他清晰的思路感染”;C项句式杂糅,应在“营 养状况”前加上“因而他们的
5 扫千年旧习,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19.第一题 例:①树一代新风②大地气象新。第二题例: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笔者 另拟:第一题 ①树世纪新风②神州大地新 百姓衣食丰。第二题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草长莺飞一枝杏花带雨红。 一幅奇妙的对联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 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 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 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 聪明的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 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6 分) 成语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 合法权益。 B.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 感染了。 C.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 况不容呤人乐观。 D.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十分脆 弱的生态环境。 3、(答案)D [解析)A 项成分残缺,缺宾语,应在“季结算”后加上“的制 度”;B 项搭配不当,不能被“他清晰的思路感染”;C 项句式杂糅,应在“营 养状况”前加上“因而他们的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