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年度南开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伛偻 瘐毙 愚昧 踽踽独行 B.寒暄 喧闹 烜赫 头昏目眩 C.畸形 跻身 赍赏 有案可稽 虫豸 炽烈 卷帙 残羹冷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缜密付梓冠冕堂皇毋庸赘言 萌孽洗练老羞成怒迴然不同 C.紧俏尺椟名副其实锱铢必较 D.国粹发韧不可思议奔放不羁 3.下列词语加点字词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自诩(夸耀)少不更事(改变)饶有兴趣(多) B.审慎(审察)聊以慰藉(姑且)得鱼忘筌(捕鱼的竹器) C.岑寂(寂静)沸反盈天(满)礼尚往来(崇尚、重视) D.援例(引用)一览无遗(遗忘)牛山濯濯(光秃秃样子)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 的对 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去年,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 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 ③ 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 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备受重视 A.界限意向由于/因而B.界限意见因为/从而 C.界线意见由于/因而D.界线意向因为/从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魂灵的有无,对于我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
1 06-07 年度南开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07.6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的一组是( ) A.伛.偻 瘐.毙 愚.昧 踽.踽独行 B.寒暄. 喧.闹 火亘.赫 头昏目眩. C.畸.形 跻.身 赍.赏 有案可稽. D.虫豸. 炽.烈 卷帙. 残羹冷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缜密 付梓 冠冕堂皇 毋庸赘言 B.萌孽 洗练 老羞成怒 迥然不同 C.紧俏 尺椟 名副其实 锱铢必较 D.国粹 发韧 不可思议 奔放不羁 3.下列词语加点字词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 ) A.自诩.(夸耀) 少不更.事(改变) 饶.有兴趣(多) B.审.慎(审察) 聊.以慰藉(姑且) 得鱼忘筌.(捕鱼的竹器) C.岑寂..(寂静) 沸反盈.天(满) 礼尚.往来(崇尚、重视) D.援.例(引用) 一览无遗.(遗忘) 牛山濯濯..(光秃秃样子)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________的对 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去年,41 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 210 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________。 ③_______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 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_______备受重视。 A.界限 意向 由于/因而 B.界限 意见 因为/从而 C.界线 意见 由于/因而 D.界线 意向 因为/从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 A.魂灵的有无,对于我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
回答她呢? B.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大约可有一二千朵左右,但结实总在 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C.极光是一种天空中特殊的光,是人们能惟一用肉眼看得见 的的高空大气现象 D.没有在我之上的人,没有和我同等的人,我甚至会感到单 调、寂寞和孤独。 6.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清丽自然,人们将他与 李贺并称“小李杜”。他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阿房宫 赋》是其代表作。 B.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人,《白洋淀纪事》是其 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 C.《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小说塑造了 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 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 D.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使唐代散文逐渐 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宋代欧阳修称韩愈“文起八代 之衰”,明人列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一般说来,人类创造的文化分为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 分。但是文化是发展变化的。 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 产品被创造出来。一类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便是人类衍 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类新文化。科普文化便是人类在科普实践中创 造的一类科学而先进的文化 科普文化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如同谈到人文文化就会想
2 回答她呢? B.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大约可有一二千朵左右,但结实总在 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C.极光是一种天空中特殊的光,是人们能惟一用肉眼看得见 的的高空大气现象。 D.没有在我之上的人,没有和我同等的人,我甚至会感到单 调、寂寞和孤独。 6.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项是 ( ) A.杜牧,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清丽自然,人们将他与 李贺并称“小李杜”。他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阿房宫 赋》是其代表作。 B.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人,《白洋淀纪事》是其 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 C.《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小说塑造了— 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 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 D.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使唐代散文逐渐 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宋代欧阳修称韩愈“文起八代 之衰”,明人列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一般说来,人类创造的文化分为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 分。但是文化是发展变化的。 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 产品被创造出来。一类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便是人类衍 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类新文化。科普文化便是人类在科普实践中创 造的一类科学而先进的文化。 科普文化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如同谈到人文文化就会想
到语言、文字、文学和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谈 到科学文化就会想到天文、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对自然抽象和 总结的成果一样,谈到科普文化,我们也会十分自然地想到科普 讲座、展览、培训、科技节、科普文章、科教影视等一切科普形 式和内容在内的科普实践的结晶。 在表现形式、内涵和功能方面,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 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从而形成交叉和渗透。它们的 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普遍性。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文文化侧重于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 造,科学文化侧重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和物质世界的营建,而 科普文化则致力于传播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使人文精神与科学 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 科普文化是“为人”和“人为”的文化,是调动并激发人们 对科学产生兴趣的文化,是致力于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文化。科普文化既提倡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 又提倡具有亲切人文情怀的科学精神,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引导人们奋发向上,并同时左右采撷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的成果,从而使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交互融合,人文文化与科学
3 到语言、文字、文学和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谈 到科学文化就会想到天文、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对自然抽象和 总结的成果一样,谈到科普文化,我们也会十分自然地想到科普 讲座、展览、培训、科技节、科普文章、科教影视等一切科普形 式和内容在内的科普实践的结晶。 在表现形式、内涵和功能方面,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 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从而形成交叉和渗透。它们的 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普遍性。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文文化侧重于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 造,科学文化侧重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和物质世界的营建,而 科普文化则致力于传播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使人文精神与科学 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 科普文化是“为人”和“人为”的文化,是调动并激发人们 对科学产生兴趣的文化,是致力于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文化。科普文化既提倡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 又提倡具有亲切人文情怀的科学精神,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引导人们奋发向上,并同时左右采撷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的成果,从而使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交互融合,人文文化与科学
文化珠联璧合,共同支撑现代文明大厦。 7.下面对科学普文化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普文化是人类衍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类新物质产品和精 神产品的总和。 B.科普文化是包括一切科普形式和内容在内的科普实践的 结晶。 C.科普文化是一种传播人类文化和科学文化并以探索人类 物质世界为根本目的的文化 D.科普文化是调动并激发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促进人们 提高科学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文化。 8.下面各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科普文化的内涵独特而丰富,既包括与科普有关的内容, 也包括与科普有关的形式。 B.科普文化由于具有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双重性,从而形 成了三者间内容上交叉与渗透的特点 C.如同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偏重于某一方面的功能一样,科 普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功能表现 D.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是科普 文化的目的。 9.根据文意,下面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交互作用,必能推动人类 文明向前发展。 B.在科普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科普文化必将随着人文文化 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繁荣 C.科普文化的普及必能弘扬、传播和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思 想、科学方法 科普文化也必将促使人类创造更新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 品,从而达到意识形态的统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
4 文化珠联璧合,共同支撑现代文明大厦。 7. 下面对科学普文化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是人类衍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类新物质产品和精 神产品的总和。 B. 科普文化是包括一切科普形式和内容在内的科普实践的 结晶。 C. 科普文化是一种传播人类文化和科学文化并以探索人类 物质世界为根本目的的文化。 D. 科普文化是调动并激发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促进人们 提高科学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文化。 8. 下面各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的内涵独特而丰富,既包括与科普有关的内容, 也包括与科普有关的形式。 B. 科普文化由于具有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双重性,从而形 成了三者间内容上交叉与渗透的特点。 C. 如同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偏重于某一方面的功能一样,科 普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功能表现。 D. 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是科普 文化的目的。 9. 根据文意,下面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交互作用,必能推动人类 文明向前发展。 B. 在科普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科普文化必将随着人文文化 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繁荣。 C. 科普文化的普及必能弘扬、传播和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思 想、科学方法。 D. 科普文化也必将促使人类创造更新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 品,从而达到意识形态的统一。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
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 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 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 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0.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朝闻道,夕死可矣。 B.善始者实繁 春华秋实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11.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吾从而师之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 D.而况于明哲乎 青取之于蓝 12.下面翻译的句子正确的一句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一一君王应当重视神灵的器皿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克 服到最后的却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一一竭尽诚心,就会 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把骨和肉扔给行 路的人。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一一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是人
5 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 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 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 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0.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朝闻.道,夕死可矣。 B.善始者实.繁 春华秋实.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11.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吾从而.师之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 D.而况于.明哲乎 青取之于.蓝 12.下面翻译的句子正确的一句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君王应当重视神灵的器皿。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克 服到最后的却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会 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把骨和肉扔给行 路的人。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是人
民的力量 第卷(非选择题,共64分) 四、(12)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①之鸣,水 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②之,其沸也或 炙③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2)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 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3)凡出乎口而为声者, 其皆有弗平者乎! 韩愈《送孟东野序》 [注]①挠:摇荡。②梗:梗塞。③炙:烧 翻译: (1) 14.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6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兰亭集序》)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阿房宫赋》)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师说》)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12分) 读书养气 李建永 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 的脾气未改,只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
6 民的力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64 分) 四、(12) 1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画横线的句子。(6 分) (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①之鸣,水 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②之,其沸也或 炙③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2)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 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3)凡出乎口而为声者, 其皆有弗平者乎! 韩愈《送孟东野序》 [注] ① 挠:摇荡。 ② 梗:梗塞。 ③ 炙:烧。 翻译: (1) (2) (3) 14.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6 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兰亭集序》)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阿房宫赋》)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师说》)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8 题。(12 分) 读 书 养 气 李建永 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 的脾气未改,只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
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时不时地冒出“读书究竟有 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 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 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 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也;邪气, 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 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本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 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 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 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 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 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 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 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 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取了
7 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时不时地冒出“读书究竟有 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 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 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 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也;邪气, 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 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本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 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 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 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 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 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 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 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 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取了
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 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 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 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 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 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一—就是 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 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 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 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 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 非刀尺”也。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 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 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 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 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
8 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 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 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 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 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 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 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 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 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 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 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 非刀尺”也。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 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 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 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 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
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 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 蹬小腿翻白眼,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 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新华文摘》有删节) 15.文章谈读书养气的道理,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的?请根据文 意概括说明。(4分) 答 16.下面两个形象在文章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1)两脚书橱: (2)垂死挣扎的瘪三: 17.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否定了“为了升学,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 就业,为了成名成家”的读书目的,确定了“读书养气”的中心 论点。 B.“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 章来”一句揭示了做人、读书、作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个“什 么样的”,在句中重复出现,形成一种直贯而下的语势。 C.作者主张“读书养气”,而所谓“气”是后天学养积累的 结果 D.文章引用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诗文来说明观点,这使 得全文有了一种书卷气和文化味 E.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侠气、野气、不驯之 气、杀气、霸气等都在作者批评之列。 六、(10分) 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后面语段的横线 上。(只填序号)(3分) ①如果没有微风,没有树叶的坠落和林鹗的鸣叫,周围本是
9 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 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 蹬小腿翻白眼,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 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新华文摘》有删节) 15.文章谈读书养气的道理,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的?请根据文 意概括说明。(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两个形象在文章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 分) (1) 两脚书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垂死挣扎的瘪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作者否定了“为了升学,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 就业,为了成名成家”的读书目的,确定了“读书养气”的中心 论点。 B.“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 章来”一句揭示了做人、读书、作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个“什 么样的”,在句中重复出现,形成一种直贯而下的语势。 C.作者主张“读书养气”,而所谓“气”是后天学养积累的 结果。 D.文章引用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诗文来说明观点,这使 得全文有了一种书卷气和文化味。 E.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侠气、野气、不驯之 气、杀气、霸气等都在作者批评之列。 六、(10 分) 1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后面语段的横线 上。(只填序号)(3 分) ①如果没有微风,没有树叶的坠落和林鸮的鸣叫,周围本是一
个万籁俱寂的世界。 ②几株稀疏的白桦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平静如镜的光海里变成 了几处漂浮的岛屿。 ③流淌的小河在这树林间时隐时现,河水辉映着夜空的群星。 ④对岸是一片草原,草原上沉睡着如洗的月光。 天鹅绒般的淡蓝的月光照进树林,把一束束光芒投射到最深 的黑暗之中, 。远处不时传来的尼亚加拉瀑布低沉 的咆哮,超过重重荒原,最后湮灭在遥远的森林之中。 9.根据下面这则简讯,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3 分) 据《黑龙江晨报》报道:中国国家经贸委在日前发布的一项 预测中称,由于下半年粮食类商品供求平衡品种的增加,预计下 半年中国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大的上涨,可以肯定,在一定时期内 粮食商品将保持供求基本平衡、略紧的状况 据悉,今年以来,中国很多地区出现了程度不等的旱涝情况, 使人们对粮食价格会不会出现波动产生担心。这份调查显示,下 半年粮食类商品供求平衡、品种增加,糖酒副食类商品供求趋于 好转。 一句话新闻 20.按要求把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完整。(4分) 位高三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和作文的题目陈旧有很 大关系。一些题目,小学写了,初中也写了,高中又写,真怕到 了大学还要写。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是属祥林嫂的 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是,就好像 (1)在A处补上恰当的语句 (2)在B处补写上运用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语句: 七 21.作文:(30分) 有一个因小儿麻痹而残疾的学生,孤僻而冷傲,虽然平常大 家对他都很好,但还是没人获得他的友谊。可新来不久的一位女
10 个万籁俱寂的世界。 ②几株稀疏的白桦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平静如镜的光海里变成 了几处漂浮的岛屿。 ③流淌的小河在这树林间时隐时现,河水辉映着夜空的群星。 ④对岸是一片草原,草原上沉睡着如洗的月光。 天鹅绒般的淡蓝的月光照进树林,把一束束光芒投射到最深 的黑暗之中, 。远处不时传来的尼亚加拉瀑布低沉 的咆哮,超过重重荒原,最后湮灭在遥远的森林之中。 19.根据下面这则简讯,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25 个字)。(3 分) 据《黑龙江晨报》报道:中国国家经贸委在日前发布的一项 预测中称,由于下半年粮食类商品供求平衡品种的增加,预计下 半年中国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大的上涨,可以肯定,在一定时期内 粮食商品将保持供求基本平衡、略紧的状况。 据悉,今年以来,中国很多地区出现了程度不等的旱涝情况, 使人们对粮食价格会不会出现波动产生担心。这份调查显示,下 半年粮食类商品供求平衡、品种增加,糖酒副食类商品供求趋于 好转。 一句话新闻: 20.按要求把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完整。(4 分) 一位高三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和作文的题目陈旧有很 大关系。一些题目,小学写了,初中也写了,高中又写,真怕到 了大学还要写。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是属祥林嫂的, A 。’ 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是,就好像 B 。” (1) 在 A 处补上恰当的语句: (2) 在 B 处补写上运用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语句: 七、 21.作文:(30 分) 有一个因小儿麻痹而残疾的学生,孤僻而冷傲,虽然平常大 家对他都很好,但还是没人获得他的友谊。可新来不久的一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