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踏莎行 欧阳修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 陵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 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 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与晏殊 较接近,但也有不同处,如他有述 怀、咏史、写民情风俗之作,题材 较晏殊词广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 陵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 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 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与晏殊 较接近,但也有不同处,如他有述 怀、咏史、写民情风俗之作,题材 较晏殊词广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 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 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 春山外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 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 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 春山外
赏析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开头三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 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 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 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 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 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 “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 顾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 的景象,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 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开头三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 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 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 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 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 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 “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 顾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 的景象,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 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赏析
分析此词上片以乐景写哀情,先扬后抑的表 现手法 上片行文,一扬一抑。先写春色之美,将春 色饱满地描写一番,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 然后通过“摇征辔”笔锋一转,由春色之美转出 折入旅人的怀人之情,离愁无穷,先扬后抑,情 景反衬。以乐景写哀,以情景之间的失去平衡来 震慑读者的心,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加以渲染, 形成强烈的激射
分析此词上片以乐景写哀情,先扬后抑的表 现手法。 上片行文,一扬一抑。先写春色之美,将春 色饱满地描写一番,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 然后通过“摇征辔”笔锋一转,由春色之美转出 折入旅人的怀人之情,离愁无穷,先扬后抑,情 景反衬。以乐景写哀,以情景之间的失去平衡来 震慑读者的心,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加以渲染, 形成强烈的激射
以乐写愁,托物兴怀。 这种手法运用得很巧妙。在这画面里,残 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 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 的气氛。这美妙的春景,这和煦的春风,引诱 着多少人携眷踏青游春来赏!这良辰美 景”,对满怀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如同虚设 不仅成了虚设,而且因为远游他乡,不能偕 家室饱览香光基至子要引起帐的离情别绪 景写乐 信具哀环。”这首词以看 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以乐写愁,托物兴怀。 这种手法运用得很巧妙。在这画面里,残 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 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 的气氛。这美妙的春景,这和煦的春风,引诱 着多少人携眷踏青游春来欣赏!这“良辰美 景”,对于满怀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如同虚设; 不仅成了虚设,而且因为远游他乡,不能偕同 家室饱览春光,甚至于要引起怅帐的离情别绪。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 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首词以春景写行 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说明上片词中暗用典故的具体含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 的 本篇暗用典故,翻新旧意,既增加了形象的 感情容量,又巧妙得了无痕迹。如首两句写梅残 柳细,其中暗用典故:写梅,使人联想起陆凯自 江南寄梅给长安范晔,含有怀念人之意。 据《荆州记》记载,陆凯曾自江南寄一枝梅 花给长安的友人范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后 折梅寄远以托离思,在诗词中便屡见不鲜。候馆 的残梅,自然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赠别;既是残梅, 却连折梅寄远也不能如愿,惜别之情更是可以默 会了
说明上片词中暗用典故的具体含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 的手法。 本篇暗用典故,翻新旧意,既增加了形象的 感情容量,又巧妙得了无痕迹。如首两句写梅残 柳细,其中暗用典故:写梅,使人联想起陆凯自 江南寄梅给长安范晔,含有怀念人之意。 据《荆州记》记载,陆凯曾自江南寄一枝梅 花给长安的友人范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后 折梅寄远以托离思,在诗词中便屡见不鲜。候馆 的残梅,自然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赠别;既是残梅, 却连折梅寄远也不能如愿,惜别之情更是可以默 会了
写柳,又易与古人折柳赠别 之举相联系,暗寓离别之意。柳也 关合别意。北朝乐府有《折杨柳 枝》,或说“柳”与留”谐音 有表示留念之意。到了唐代,霸桥 折柳赠别更成为一种风俗。传为李 百所作的《忆秦娥》词“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即指其事。这里所写 人看到溪桥细柳,自然会回想起 临别折柳之类的事,这就不能不更 增添一段离愁了
写柳,又易与古人折柳赠别 之举相联系,暗寓离别之意。柳也 关合别意。北朝乐府有《折杨柳 枝》,或说“柳”与“留”谐音, 有表示留念之意。到了唐代,霸桥 折柳赠别更成为一种风俗。传为李 白所作的《忆秦娥》词“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即指其事。这里所写 行人看到溪桥细柳,自然会回想起 临别折柳之类的事,这就不能不更 增添一段离愁了
自从《楚誶·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 兮萋萋”,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诗人便 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绪。江淹《别赋》“闺中风 暖,陌上草薰”,芳草便牵动着离愁别恨。白居 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 情”,又是一例。 寓虚,富于联想,是这首词的一个艺术特点。 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 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 在古典诗词中,梅、柳、草就经常与离思相关
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 兮萋萋”,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诗人便 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绪。江淹《别赋》“闺中风 暖,陌上草薰”,芳草便牵动着离愁别恨。白居 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 情”,又是一例。 寓虚,富于联想,是这首词的一个艺术特点。 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 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 在古典诗词中,梅、柳、草就经常与离思相关 合
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这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 相反,他离家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感到那一片离 愁的沉重,似乎在逐渐的扩散开来,变成了一片 无穷无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抽象 的感情,在词人的笔下,变成了具体的形象,使 人容易感受,容易亲切。“离愁渐远渐无穷”这 七字,构思巧妙,着意在“远”与“无穷”的关 系上。离愁可以说轻重,而这里却说它无穷,而 且是越远越无穷。这就把旅人在路上走着的感觉, 形象而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这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 相反,他离家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感到那一片离 愁的沉重,似乎在逐渐的扩散开来,变成了一片 无穷无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抽象 的感情,在词人的笔下,变成了具体的形象,使 人容易感受,容易亲切。“离愁渐远渐无穷”这 七字,构思巧妙,着意在“远”与“无穷”的关 系上。离愁可以说轻重,而这里却说它无穷,而 且是越远越无穷。这就把旅人在路上走着的感觉, 形象而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