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0年高三年级第九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它发祥于中国陕 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的 在中国,不少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 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如 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 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 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落干 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皮影戏在中国的继续发展?我们怎样才能拯救这门璀璨的艺术 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呢? 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 会的最大障碍。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 来了极大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 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 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湿
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0 年高三年级第九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它发祥于中国陕 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的。 在中国,不少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 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如 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 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 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 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皮影戏在中国的继续发展?我们怎样才能拯救这门璀璨的艺术, 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呢? 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 会的最大障碍。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 来了极大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 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 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湿
热的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 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 传身教,还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 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 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 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 相比之下数字化的皮影动画却能克服上述种种局限性。它不仅真实地再现了皮影戏的原理, 而且制作相当方便,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随意进行修改。我们可以打破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 的沉重,而给它赋予大量现代的流行元素。我们可以在动画中应用电影中各种长镜、短镜以 及蒙太奇手法,可以用皮影戏的方法来演绎现代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网 络技术,让皮影戏(而不仅仅是皮影本身)在世界各地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这一切都不需要制作者有多少雕刻、表演手艺,只需要他们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创意 即可。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把皮影戏制作成数字动画的初衷,我们也相信这样的表现手法能够 赋予传统皮影戏新的生命及活力。 1.下列关于“皮影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皮影戏历史悠久,它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陕西,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派生出中国 的地方戏曲剧种。 B.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 术片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皮影成为中国政府与其他国 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D.受皮影戏表演形式和传播途径的限制,加之当年制作和表演的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 岁,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皮影戏已经失传。 2.下列对阻碍“皮影戏”在中国继续发展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电影、电视、网络等众多娱乐方式使“皮影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B.皮影复杂的制作工艺及其保存的困难使“皮影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C.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要求很高,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皮影戏表演人才很不容易。 D.皮影剧团数量少,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地区,不利于皮影戏的传播
热的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 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 传身教,还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 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 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 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 相比之下,数字化的皮影动画却能克服上述种种局限性。它不仅真实地再现了皮影戏的原理, 而且制作相当方便,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随意进行修改。我们可以打破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 的沉重,而给它赋予大量现代的流行元素。我们可以在动画中应用电影中各种长镜、短镜以 及蒙太奇手法,可以用皮影戏的方法来演绎现代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网 络技术,让皮影戏(而不仅仅是皮影本身)在世界各地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这一切都不需要制作者有多少雕刻、表演手艺,只需要他们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创意 即可。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把皮影戏制作成数字动画的初衷,我们也相信这样的表现手法能够 赋予传统皮影戏新的生命及活力。 1.下列关于“皮影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皮影戏历史悠久,它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陕西,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派生出中国 的地方戏曲剧种。 B.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 术片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皮影成为中国政府与其他国 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D.受皮影戏表演形式和传播途径的限制,加之当年制作和表演的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 岁,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皮影戏已经失传。 2.下列对阻碍“皮影戏”在中国继续发展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社会电影、电视、网络等众多娱乐方式使“皮影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B.皮影复杂的制作工艺及其保存的困难使“皮影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C.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要求很高,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皮影戏表演人才很不容易。 D.皮影剧团数量少,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地区,不利于皮影戏的传播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皮影的制作有很高的难度,任何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的结果 B.皮影戏的表演手段可以为电影所借鉴,皮影戏也可以借鉴电影的某些表现手法 C.和传统皮影戏相比,数字化的皮影动画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利于传播 D.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和足够的创意,皮影动画不需要任何技艺就可以制作完成。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于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 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 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 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 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 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 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 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 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干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 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 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 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皮影的制作有很高的难度,任何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的结果。 B.皮影戏的表演手段可以为电影所借鉴,皮影戏也可以借鉴电影的某些表现手法。 C.和传统皮影戏相比,数字化的皮影动画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利于传播。 D.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和足够的创意,皮影动画不需要任何技艺就可以制作完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于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 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 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 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 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 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 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 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 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 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 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 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
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 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 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 物而尤惜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怪:责怪,责备 D.而脱缪尤多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D.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没弃 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 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 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 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 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 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 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 而雄博”。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乞李氏以归 译文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译文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 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 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 物而尤惜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D.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谬误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D.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没弃 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 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 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 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 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 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 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 而雄博”。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因乞李氏以归。 译文: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译文: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 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遺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 数峰青。 8.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选择其中一种作具体分析。(6分) 9.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齐彭殇为妄作 ①②③④⑤⑥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 咏崖转石万壑雷。 ,白帝城高急暮砧 画图省识春风面,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答题作答。注意:只能选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提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 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 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 数峰青。 8.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选择其中一种作具体分析。(6 分) 9.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齐彭殇为妄作。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 ③ ,砯崖转石万壑雷。 ④ ,白帝城高急暮砧。 ⑤画图省识春风面, 。 ⑥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答题作答。注意:只能选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提 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 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 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 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 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 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 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 这份三干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 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 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岀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 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桓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 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 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 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 f 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 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 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 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 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 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 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 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 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
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干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 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 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 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 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 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 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 的房间去了
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 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 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 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 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 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 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 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晩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 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 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 我霈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 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一件特定的物品为标题,围绕提琴展开了一系列故事,起到了寄情 于物的表达效果。 B.小说第二段为舅舅决定忍痛卖琴、父亲去卖琴、舅舅把它作为财产送“我”、母 亲舍不得卖琴、我去卖琴等情节提供了依据 C.这篇小说通过舅舅和父亲两个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伪善,而“我” 为了不揭穿亲人的谎言,又以善意的谎言隐瞒了事实 D.虽是平常的故事,作者叙述起来很讲究艺术构思,篇末揭开谜底,出人意料又 在情理之中 E.这篇小说以人物心理描写见长,为读者展示了不同时期两代人物的复杂情感 行文含蓄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4分) ①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②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3)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 (4)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 涵。(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臧克家:诗比人更长寿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 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 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 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 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这篇小说以一件特定的物品为标题,围绕提琴展开了一系列故事,起到了寄情 于物的表达效果。 B.小说第二段为舅舅决定忍痛卖琴、父亲去卖琴、舅舅把它作为财产送“我”、母 亲舍不得卖琴、我去卖琴等情节提供了依据。 C.这篇小说通过舅舅和父亲两个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伪善,而“我” 为了不揭穿亲人的谎言,又以善意的谎言隐瞒了事实。 D.虽是平常的故事,作者叙述起来很讲究艺术构思,篇末揭开谜底,出人意料又 在情理之中。 E.这篇小说以人物心理描写见长,为读者展示了不同时期两代人物的复杂情感, 行文含蓄。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4 分) ①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②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3)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5 分) (4)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 涵。(6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臧克家:诗比人更长寿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还活着”。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 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 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 想。”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的深深印记 小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 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同时,纯朴、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 了农民的血。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 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这时期, 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1930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 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 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日 “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 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 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 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 腾之情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他历来嗜书如 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 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 他不仅读,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臧克家从不想自己
还活着”。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 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 。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 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 想。”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的深深印记。 小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 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同时,纯朴、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 了农民的血。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 1923 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这时期, 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1930 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 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 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 1933 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曰: “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 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臧老经历了 20 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 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 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 腾之情。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他历来嗜书如 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 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 他不仅读,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臧克家从不想自己
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了60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 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 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近年,他还出版 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 赏》等书籍。尽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诗作《我》寥寥 10字,却滚热发烫:"我,团火。灼人,地也将自焚。”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 以往每年,请求题词、题诗、题名、作序、写评论的接连不断,来访者络绎不绝,这可 忙坏了我们的臧老,挤占了本来很忙的诗人时间。然而,热心肠的臧克家只是尽最大的能力 应酬",再累也心甘情愿。在臧克家的心目中,感情这座天平上,友情的砝码是重于亲情 的——他对朋友的满腔热情真像火一般炽烈。 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老先生已经走过了 99个人生历程,99个春秋使他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童趣不失、 笑声爽朗。以前毎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爷”喊个不停。他们的臧爷 爷也乐于与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变成了“老天真”。当小孩有什么 不快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他们些糖果 吃。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王”,童心十足。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我喜欢 这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人。”同时,诗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 发展。“年景虽云暮,玮光犹灿然”,他的诗句唱出了自己的夕阳情,从中可以感到老诗人 颗年轻的心在搏动。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 玉;一次,某地“希望工程”向他求字,他二话没说,当即写了“爱心如火”4个大字,表 现出诗人的激情和爱心;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工他得知后无偿捐献自己刚收到的 10000元著作稿酬.…
“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了 60 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 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 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近年,他还出版 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 赏》等书籍。尽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诗作《我》寥寥 10 字,却滚热发烫:“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 以往每年,请求题词、题诗、题名、作序、写评论的接连不断,来访者络绎不绝,这可 忙坏了我们的臧老,挤占了本来很忙的诗人时间。然而,热心肠的臧克家只是尽最大的能力 “应酬”,再累也心甘情愿。在臧克家的心目中,感情这座天平上,友情的砝码是重于亲情 的——他对朋友的满腔热情真像火一般炽烈。 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老先生已经走过了 99 个人生历程,99 个春秋使他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童趣不失、 笑声爽朗。以前每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爷”喊个不停。他们的臧爷 爷也乐于与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变成了“老天真”。当小孩有什么 不快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他们些糖果 吃。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王”,童心十足。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我喜欢 这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人。”同时,诗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 发展。“年景虽云暮,玮光犹灿然”,他的诗句唱出了自己的夕阳情,从中可以感到老诗人一 颗年轻的心在搏动。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 玉;一次,某地“希望工程”向他求字,他二话没说,当即写了“爱心如火”4 个大字,表 现出诗人的激情和爱心;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工,他得知后无偿捐献自己刚收到的 10000 元著作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