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记叙文 1.(2011·四川省眉山市)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 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 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 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 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 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 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 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 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 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 “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 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 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 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 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 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
专题十四 记叙文 1.(2011·四川省眉山市)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 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 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 12 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 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 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 11 个人的号 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 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 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 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 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 24 小时开着。 杨姨是 12 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 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 “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 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 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 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 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 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
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 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 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 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 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 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 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 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 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 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 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17.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 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 起初:悲观 后来 18.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 “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1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 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分) 照应句子
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 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 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 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 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 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 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 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 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 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 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 年 8 月下,有改动) 17.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 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 分) 18.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 分) (1)她颤巍巍 ...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 11 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 1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 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 分) 照应句子: 起初:悲观 后来: 近来:
表达作用: 20.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 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21.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3分) 【谷案】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 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 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 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 19.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 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 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 到铺垫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 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 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 :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 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 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 (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表达作用: 20.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 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 分) 21.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3 分) 【答案】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 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 的高尚品格(1 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 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 无价之宝。(修辞 1 分,含义理解 1 分,意同即可) 19.示例 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 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 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 到铺垫作用。 示例 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 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 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 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 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 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 1 分,作用 2 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 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 1 分,不充分,不给分。 (赞同或不赞同 1 分,理由 2 分)
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 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 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 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分,意近即可) 2.(2011·四川省内江市) 味蕾上绽放的爱 O黎明 1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 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 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 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 穿人一生的印记。 3二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 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 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 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 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借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 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 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 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 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6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 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 杂着“爱的味道”。 7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岀来的爱 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 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 分,意近即可)。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 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 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 分,意近即可) 2.(2011·四川省内江市)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 明 1 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 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 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 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 3 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 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 穿人一生的印记。 3 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 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 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 3 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 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 3 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 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 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 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 3 大包, 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 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 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6 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 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 杂着“爱的味道”。 7 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 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10、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 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11、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花生两件事。(线索 1分,两件事各1分。共3分) 10、“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妈妈对 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1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1分。共3分) 11、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生这种特殊 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分,点明“上承什么”1分,“下启什么”1分,共3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放的爱”是引 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对味蕾存储的爱的赞美。 (“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1分,“爱的赞美”2分,共4分) 3.(2011·浙江省绍兴市) 爱之望 文/科威特译/十九恨 (1)七岁那年,我们全家卷入了一场宗教冲突,科罗拉多州北部伊斯兰与基督教众大 打出手,我的母亲成了冲突的牺牲品。 (2)父亲带我远离家乡,来到阿拉斯加,但我万万没想到,不到一年,父亲便和另外 个女人结了婚,更可恶的是,她是白人,还信奉害死母亲的伊斯兰教。 (3)他们向来歧视我们黑人,但黑人也有自己的尊严,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不 和这个所谓的后妈多说一句话,即便父亲再三劝告,我也决不会背叛死去的母亲 (4)在新的家庭,除了我,其实还有个跟我同龄的妹妹,她叫安妮,是个天真的女孩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 分) 10、第 4 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 3 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 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 分) 11、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 分)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答案】 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花生两件事。(线索 1 分,两件事各 1 分。共 3 分) 10、“我负责分成 3 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妈妈对 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 1 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 1 分。共 3 分) 11、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生这种特殊 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 分,点明“上承什么”1 分,“下启什么”1 分,共 3 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放的爱”是引 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对味蕾存储的爱的赞美。 (“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 1 分,“爱的赞美”2 分,共 4 分) 3.(2011·浙江省绍兴市) 爱之望 文/科威特 译/十九恨 (1)七岁那年,我们全家卷入了一场宗教冲突,科罗拉多州北部伊斯兰与基督教众大 打出手,我的母亲成了冲突的牺牲品。 (2)父亲带我远离家乡,来到阿拉斯加,但我万万没想到,不到一年,父亲便和另外 一个女人结了婚,更可恶的是,她是白人,还信奉害死母亲的伊斯兰教。 (3)他们向来歧视我们黑人,但黑人也有自己的尊严,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不 和这个所谓的后妈多说一句话,即便父亲再三劝告,我也决不会背叛死去的母亲。 (4)在新的家庭,除了我,其实还有个跟我同龄的妹妹,她叫安妮,是个天真的女孩
但我讨厌她,白人小孩从小就娇生惯养,凭着学校对他们的偏爱,在黑人同学面前总表现出 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5)当然,这种心态不能被后妈发现,她对自己女儿简直爱得要命,吃喝自不必说了, 更恶心的是每当安妮出去,她都会站在窗口痴痴地遥望,不就过一段马路嘛,这溺爱也太夸 张了吧! (6)我的青春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但我终究还是在压抑中走完了十年。十年里, 为了不输给安妮,为了黑人的尊严,更为了死去的母亲,我从不敢放弃自己的努力,苦尽甘 来,十八岁的那个夏天,我和安妮同时拿到大学毕业证 (⑦)但我和她不一样,她打算去斯坦福深造,而我,我想回科罗拉多工作,因为那里 有我的母亲。 8)安妮悄悄跟我说,斯坦福那边的导师希望我也过去,这样的机会难得,可我瞥了 她一眼,冷冷地说,你妈每天都在那窗口看着你离开,直到你的身影消失,你去看看,那窗 下都磨出两个脚印了,但我妈在科罗拉多,上帝告诉我,她需要我回去。 (9)安妮一脸惊愕,一下子流下两行泪水,我不知道她是被我的风凉话说哭了,还是 被她母亲的爱之望感动哭了,明天就要离开这个可恶的家,我没心思再想这些。 (10)尽管全家人都热情地帮我准备行李,但在我眼里,一切都是假的,尤其是后妈, 分明是一脸窃笑,她一定在庆幸瘟神终于要走了,这个家以后完全属于她了。我只能默默祈 祷,愿主耶稣惩戒这些异教徒吧! (11)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十年时间,我对这个新家还是有感情的,在跨出家门口那 刻,我突然想起父亲,还有天真的安妮,无论如何,他们对我并不差,或许,我真的有点残 忍,然而,一切都已结束。 (12)我是在马路口忍不住回头的,那个熟悉的窗口,站着熟悉的身影,白人后妈竞然 会遥望着我,我心里翻江倒海,怎么会这样?包里的手机在这时也滴滴响起来,是安妮发来 的短信,她说:“一直不敢跟你说,每天母亲都会在窗口望着你离开,她爱你,那两个脚印 其实有一个属于你。” (13)十年了,我和安妮都以为母亲是在望对方,却不知道,母亲对我们的爱就像那两 个脚印,没有丝毫偏颇。我不敢再回头,越过马路,直奔科罗拉多,任凭泪水被风吹落。 (14)当我看见母亲的坟头摆满无数凋落的鲜花,当我把这一切告诉父亲,我才完完全 全明白过去的所有,那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后妈,她每年都会陪着父亲来祭奠母亲,可在学校 的我,却一点也不知道
但我讨厌她,白人小孩从小就娇生惯养,凭着学校对他们的偏爱,在黑人同学面前总表现出 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5)当然,这种心态不能被后妈发现,她对自己女儿简直爱得要命,吃喝自不必说了, 更恶心的是每当安妮出去,她都会站在窗口痴痴地遥望,不就过一段马路嘛,这溺爱也太夸 张了吧! (6)我的青春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但我终究还是在压抑中走完了十年。十年里, 为了不输给安妮,为了黑人的尊严,更为了死去的母亲,我从不敢放弃自己的努力,苦尽甘 来,十八岁的那个夏天,我和安妮同时拿到大学毕业证。 (7)但我和她不一样,她打算去斯坦福深造,而我,我想回科罗拉多工作,因为那里 有我的母亲。 (8)安妮悄悄跟我说,斯坦福那边的导师希望我也过去,这样的机会难得,可我瞥了 她一眼,冷冷地说,你妈每天都在那窗口看着你离开,直到你的身影消失,你去看看,那窗 下都磨出两个脚印了,但我妈在科罗拉多,上帝告诉我,她需要我回去。 (9)安妮一脸惊愕,一下子流下两行泪水,我不知道她是被我的风凉话说哭了,还是 被她母亲的爱之望感动哭了,明天就要离开这个可恶的家,我没心思再想这些。 (10)尽管全家人都热情地帮我准备行李,但在我眼里,一切都是假的,尤其是后妈, 分明是一脸窃笑,她一定在庆幸瘟神终于要走了,这个家以后完全属于她了。我只能默默祈 祷,愿主耶稣惩戒这些异教徒吧! (11)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十年时间,我对这个新家还是有感情的,在跨出家门口那 刻,我突然想起父亲,还有天真的安妮,无论如何,他们对我并不差,或许,我真的有点残 忍,然而,一切都已结束。 (12)我是在马路口忍不住回头的,那个熟悉的窗口,站着熟悉的身影,白人后妈竟然 会遥望着我,我心里翻江倒海,怎么会这样?包里的手机在这时也滴滴响起来,是安妮发来 的短信,她说:“一直不敢跟你说,每天母亲都会在窗口望着你离开,她爱你,那两个脚印, 其实有一个属于你。” (13)十年了,我和安妮都以为母亲是在望对方,却不知道,母亲对我们的爱就像那两 个脚印,没有丝毫偏颇。我不敢再回头,越过马路,直奔科罗拉多,任凭泪水被风吹落。 (14)当我看见母亲的坟头摆满无数凋落的鲜花,当我把这一切告诉父亲,我才完完全 全明白过去的所有,那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后妈,她每年都会陪着父亲来祭奠母亲,可在学校 的我,却一点也不知道
(15)在母亲坟前,我对上帝起誓,我要回到阿拉斯加,用一生的时光来弥补一份没有种族 没有宗教、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译自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课本,转引自《意林》2010年24期) 7.文中对母亲有多种称呼,请你联系上下文,品味这些称呼中包含着的“我”的感情。(4 分) 所谓的后妈: 你妈 白人后妈 母亲 文章第12小节说“我是在马路口忍不住回头的”,第13小节又说“我不敢再回头”,请结 合文章分别说明原因。(4分) 答 9.有人认为把文章题目改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更好,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3分) 10.请你以白人母亲的口吻写一段在窗口遥望“我”最后离家时的内心独白。(字数150个 左右)(5分) 11.你觉得从这篇文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谷案】 7.所谓的后妈;名义上的后妈,拒绝承认,含有“不屑”之意,(关键词:拒绝、不屑等 你妈:有”讨厌、冷淡、炉”之意,(关储词:冷淡、族的等 白人后妈:有“意外、惊讶”之情。(关键同:意外、惊讶等 母亲:包含霜深深的感动,自责、忏、内疯之情,(关健词:感动、忏悔等) 8.忍不住回头,留态新家,冒恋父来和安 不敢再回头,回头所见的情景和安的短信使“我”了解了以前“我“对母亲的误解和偏见,在母亲无私的 受图前感到愧、自责 9.“爱之望更好。因为“望”是文章的主要情节,而“爱”是文章的主题,“爱”是通过“望”体现出来的,所以 “爱之望“更好 “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更好,因为这个题日既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同时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 10.示例 他走了,十年了,他从未承认过我是他的母亲,现在他终于要回到他母亲所在的地方去了,性一直恨 我,可是我爱饱,我要怎么才让他明白我爱他呢?孩子,在我心里你和安是一样的,都是我的孩子 啊……他日过头来了,顷,对他笑一个,不要让他看到民的眼组,可是,孩子,体还会回来吗?这里就是 体的家。孩子1 11.示例 ①不要让漏见蒙晨了我们的 ②爱能弥合伤痕 ①母爱源自天性,不受干扰,没有阻得
(15)在母亲坟前,我对上帝起誓,我要回到阿拉斯加,用一生的时光来弥补一份没有种族、 没有宗教、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译自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课本,转引自《意林》2010 年 24 期) 7.文中对母亲有多种称呼,请你联系上下文,品味这些称呼中包含着的“我”的感情。(4 分) 所谓的后妈: ▲ 你妈: ▲ 白人后妈: ▲ 母亲: ▲ 8.文章第 12 小节说“我是在马路口忍不住回头的”,第 13 小节又说“我不敢再回头”,请结 合文章分别说明原因。(4 分) 答: ▲ 9.有人认为把文章题目改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更好,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3 分) 答: ▲ 10.请你以白人母亲的口吻 ........写一段在窗口遥望“我”最后离家时的内心独白。(字数 150 个 左右)(5 分) 答: ▲ 11.你觉得从这篇文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请用一句话概括。(2 分) 答: ▲ 【答案】
4.(2011·江苏省苏州市) 第一次到苏州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 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 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 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 洗尽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 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 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 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 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 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東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 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 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塘看来很少有人清过,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 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 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 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汘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 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 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满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 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 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有同学来苏州玩,总是会先来信,让我责无旁贷 地尽地主之谊。朋友一拨一拨地来,我也就一次一次去车站等待,一次一次在虎丘与他们留 ⑦或暮春微雨,我便会溜去很近的怡园,门票不贵,园子很小,最妙的是少了游人如织 的喧嚣,一如自家庭院。徜徉廊壁漏窗之前,我可以花上半天的时间,静静地读米芾和董其
4.(2011·江苏省苏州市) 第一次到苏州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 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 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 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 洗尽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 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 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 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 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 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 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 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塘看来很少有人清过,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 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 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 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 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 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满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 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 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有同学来苏州玩,总是会先来信,让我责无旁贷 地尽地主之谊。朋友一拨一拨地来,我也就一次一次去车站等待,一次一次在虎丘与他们留 影。 ⑦或暮春微雨,我便会溜去很近的怡园,门票不贵,园子很小,最妙的是少了游人如织 的喧嚣,一如自家庭院。徜徉廊壁漏窗之前,我可以花上半天的时间,静静地读米芾和董其
昌的帖。耳畔雨声若梦,淅淅沥沥,“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清音雅韵, 如深闺伊人的一声清喟,霎时涤尽凡俗… ⑧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选自《苏州杂志》,有删节) 16.作者为何要提“出洋相”的事?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17.文中说“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 很有些感触的吧!”,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对苏州有怎样的“感触”。(3分) 18.文中说“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 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3分) 答: 19.作者是怎样描写散步时见到的素不相识的苏州农人的?请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 作者为何这样描写?(3分) 答 20.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能很快就将苏州“当作了真正的家乡”并与苏州“一见如故”? (4分) 答 【谷案】 16.(2分)①与父亲的表现形成对比,用自己的毛糙反衬了父亲的坦然一一苏州人的坦然, 苏州人的性格。这坦然可以理解为是苏州打在父亲灵魂上的深深烙印。 (1分)②同时自己能吃苦的素质(摔了跤,不叫苦、不抱怨:饭菜不挑剔)与下文“苏 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一句中体现出的苏州精神相照应,揭示了与苏州一见 如故的深层原因 7.(1分)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这是父亲对苏州的最深感触。 (2分)这句话深刻的把握住了苏州这个城市繁荣的根本原因,这句话也道出了苏州的城 市精神。从中可见父亲对苏州有着深切的认识。(基本意思对即可。) 18.(1分)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 (2分)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 州没有印象。后来父亲终于说出深有感触的话语来,可见一开始的沉默其实是意味深长 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19.(1分)“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
昌的帖。耳畔雨声若梦,淅淅沥沥,“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清音雅韵, 如深闺伊人的一声清喟,霎时涤尽凡俗…… ⑧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选自《苏州杂志》,有删节) 16.作者为何要提“出洋相”的事?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 分) 答: ▲ 17.文中说“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 很有些感触的吧!”,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对苏州有怎样的“感触”。(3 分) 答: ▲ 18.文中说“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 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3 分) 答: ▲ 19.作者是怎样描写散步时见到的素不相识的苏州农人的?请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 作者为何这样描写?(3 分) 答: ▲ 20.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能很快就将苏州“当作了真正的家乡”并与苏州“一见如故”? (4 分) 答: ▲ 【答案】 16.(2 分)①与父亲的表现形成对比,用自己的毛糙反衬了父亲的坦然——苏州人的坦然, 苏州人的性格。这坦然可以理解为是苏州打在父亲灵魂上的深深烙印。 (1 分)②同时自己能吃苦的素质(摔了跤,不叫苦、不抱怨;饭菜不挑剔)与下文“苏 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一句中体现出的苏州精神相照应,揭示了与苏州一见 如故的深层原因。 17.(1 分)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这是父亲对苏州的最深感触。 (2 分)这句话深刻的把握住了苏州这个城市繁荣的根本原因,这句话也道出了苏州的城 市精神。从中可见父亲对苏州有着深切的认识。(基本意思对即可。) 18.(1 分)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 (2 分)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 州没有印象。后来父亲终于说出深有感触的话语来,可见一开始的沉默其实是意味深长 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19.(1 分) “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
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 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 分)作者通过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辛劳而充实”“朴实而 满足”的品格,从而也揭示了苏州繁荣和富庶的原因。 20.(1分)①父亲希望“我”在苏州读大学期间,能把苏州当作心灵之乡,安下心来,用功 苦读。 (2分)②父亲希望“我”好好品悟苏州,随时捕捉苏州人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的把苏 州这个城市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转化为自身成长的不竭动力,使心灵走向成熟。 (1分)③而这一切又绝不是靠说教能达到目的的,因此父亲才坦然的对待“我”的洋 相,才在看到素不相识的农人时不失时机地对“我”进行启发,使“我”很快就融入了 苏州,与苏州一见如故。 5.(2011·福建省南安市) 悠悠寸草心 (1)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3)“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4)“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5)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我10块钱。” (6)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7)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 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 (8)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9)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 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 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⑩0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为她洗脚 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 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 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 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
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 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 (2 分)作者通过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辛劳而充实”“朴实而 满足”的品格,从而也揭示了苏州繁荣和富庶的原因。 20.(1 分)①父亲希望“我”在苏州读大学期间,能把苏州当作心灵之乡,安下心来,用功 苦读。 (2 分)②父亲希望“我”好好品悟苏州,随时捕捉苏州人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的把苏 州这个城市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转化为自身成长的不竭动力,使心灵走向成熟。 (1 分)③而这一切又绝不是靠说教能达到目的的,因此父亲才坦然的对待“我”的洋 相,才在看到素不相识的农人时不失时机地对“我”进行启发,使“我”很快就融入了 苏州,与苏州一见如故。 5.(2011·福建省南安市) 悠悠寸草心 ⑴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⑵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⑶“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⑷“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⑸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我 10 块钱。” ⑹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⑺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 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 吗?” ⑻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⑼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 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 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⑽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为她洗脚。 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 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 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 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