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1) (2) 4.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操 (二)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 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之: (2)吾不知所之之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外古诗词默写: 1、《长歌行》中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2、《野望》中颔联是对偶句,请写出来: 3、《早寒江上有怀》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表达作者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的是 三、课内古诗文默写 《短文两篇》 1.《陋室铭》中的点题句: 2.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 3.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一、文言文阅读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1) (2) (3) 4.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操 (二)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 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吾不知所之 之: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课外古诗词默写: 1、《长歌行》中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 。 2、《野望》中颔联是对偶句,请写出来: , 。 3、《早寒江上有怀》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表达作者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的是: , 。 三、课内古诗文默写。 《短文两篇》 1.《陋室铭》中的点题句: , 。 2.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 , 。 3.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 。 , ? 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 6.《爱莲说》中 道出荷花庄重 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7.《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 是一般映衬, 和 是重点映衬,菊是 牡丹是 8.文中描写莲的生长环境句: 描写莲的体态、香气句: 描写莲的清高风度句 四、修辞详解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 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 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句②中“红领巾” 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 本体,是借代。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 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 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 例如 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这是区别 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 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 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 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而句②中“包袱” 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 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 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句②中“她”和“她姐姐”是同类事
, 。 5.《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 , 。 6.《爱莲说》中“ , 。”道出荷花庄重 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7.《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 , 是一般映衬, 和 是重点映衬,菊是 牡丹是 。 8.文中描写莲的生长环境句: , 。 描写莲的体态、香气句: , , 描写莲的清高风度句: 。 四、修辞详解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 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 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句②中“红领巾” 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 “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 本体,是借代。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 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 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 例如: 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这是区别 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 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 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 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而句②中“包袱” 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 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 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句②中“她”和“她姐姐”是同类事
物,都是人类,所以是比较 掌握了以上四种方法,我们在判断一个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时候,就容 易多了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 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五、名著积累。 《西游记》,吴承恩,明代。【梗概】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 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人物形象】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 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 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孙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 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 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 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 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 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 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阅读感受】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 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事件: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 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等 六、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1、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 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十对象十效果,换了后就 变成十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 象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2、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 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
物,都是人类,所以是比较。 掌握了以上四种方法,我们在判断一个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时候,就容 易多了。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 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五、名著积累。 《西游记》,吴承恩,明代。【梗概】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 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 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人物形象】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 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 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孙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 72 变,一 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 49 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 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 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 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 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 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阅读感受】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 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事件: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 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等。 六、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1、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 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 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 象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2、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 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 了……
修游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十修辞本身的作用十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十对象十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 用等:强调了十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十加强语气 七、美文仿写 成长 春去春来,花开花谢,日出又落,沧海桑田。一切变化的代价就是为了我的成长 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情景也似乎循环往复,似曾相识。 隐约记得,大约在三、四岁时,母亲就开始教我最简单的加法。掰着我的手指头,一遍 遍地教。可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学不会。我既伤心又紧张。母亲的目光是严厉的,同时还透 露着不耐烦,我感到不知所措。投向她的目光是怯怯的…… 转眼间,已经上中学了。各种现代化的东西涌入了家中:电脑、摄像机、MP4……凭借 着小孩特有的好奇心和喜欢探索的精神,我将这些东西玩得随意顺手。而面对这些,母亲倒 显得有点拙笨了,遇到“技术难题”,她总是虚心向我“请教”,我于是便成了母亲的“老师”。 哦,原来这样呀!”母亲的回答我听起来很耳熟。每当看到她拙笨的动作时,我有时竟也 投去不耐烦的眼光。这时,我突地想起了三岁时她教我做加法时的情景来。啊,时间过得真 快,一切在悄然中发生变化,似曾相识的情景发生着,角色却互换了!瞧见不知什么时候爬 上母亲眼角的鱼尾纹,我为自己不耐烦的眼光而脸红,同时心里生出了悲怆来!我宁愿变成 当时那小小的我,用无助的目光投向母亲。可……,一切变化得让我有点措手不及 春去春来,年份却早已异样:花谢花开,可再也见不到往年的同一朵鲜花;日出日落 孰不知每一次起落,太阳都在衰老:沧海桑田,每次的交替都在述说别样的故事。当你感到 似曾相识时,你会发现一切都已经天翻地覆。回首一切都已不能重来,悲凉之感怎能不油然 而生 当你无法拒绝成长时,又有什么理由不回首看看一直在默默注视你的已变化了的母亲!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 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七、美文仿写 成 长 春去春来,花开花谢,日出又落,沧海桑田。一切变化的代价就是为了我的成长。 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情景也似乎循环往复,似曾相识。 隐约记得,大约在三、四岁时,母亲就开始教我最简单的加法。掰着我的手指头,一遍 遍地教。可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学不会。我既伤心又紧张。母亲的目光是严厉的,同时还透 露着不耐烦,我感到不知所措。投向她的目光是怯怯的…… 转眼间,已经上中学了。各种现代化的东西涌入了家中:电脑、摄像机、MP4……凭借 着小孩特有的好奇心和喜欢探索的精神,我将这些东西玩得随意顺手。而面对这些,母亲倒 显得有点拙笨了,遇到“技术难题”,她总是虚心向我“请教”,我于是便成了母亲的“老师”。 “哦,原来这样呀!”母亲的回答我听起来很耳熟。每当看到她拙笨的动作时,我有时竟也 投去不耐烦的眼光。这时,我突地想起了三岁时她教我做加法时的情景来。啊,时间过得真 快,一切在悄然中发生变化,似曾相识的情景发生着,角色却互换了!瞧见不知什么时候爬 上母亲眼角的鱼尾纹,我为自己不耐烦的眼光而脸红,同时心里生出了悲怆来!我宁愿变成 当时那小小的我,用无助的目光投向母亲。可……,一切变化得让我有点措手不及。 春去春来,年份却早已异样;花谢花开,可再也见不到往年的同一朵鲜花;日出日落, 孰不知每一次起落,太阳都在衰老;沧海桑田,每次的交替都在述说别样的故事。当你感到 似曾相识时,你会发现一切都已经天翻地覆。回首一切都已不能重来,悲凉之感怎能不油然 而生。 当你无法拒绝成长时,又有什么理由不回首看看一直在默默注视你的已变化了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