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1)班开展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 活动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收 面对失败”、“学会善待他人”“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的名言警句和相关资料。现 同们,当你盒到这张试费时,请栓心情,仔看,认真作,书写工整,相 R完成下列问题。(5分) 盒行的(本愿97分,3分) 条你收集到的有关“学会善待他人”的名言警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一、积属与运用(23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6分,每空1分) (3)假如你是这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为比赛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1)马作的卢飞快 枳花照驿墙。 (3)今夜偏知春气暖 二、语文诶能力考查(4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13 (4)过尽千帆皆不是, (5)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中,最能表现烈日之下劳动者在田间劳作艰辛的诗句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B重庆水川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 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迺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 C.“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这是 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 人们从 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 3.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4分。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薯,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 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名要表达的意思) 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 为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淮安市积极侣导“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生活方式, 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 ①主要是解决人们膦食不平衡和运动不足,从而遇制目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收到“小康看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 健康,健康护小康”的目标 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 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 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 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 4语言综合运用:读下面文字,完成第①至③题。(6分) 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 它能把坚冰融化成舂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把种子培育成森林。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 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 把城市变成 fei xo( ),把高山变成平地。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 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会化成轻烟: 庸者总把今天的任务推到明天,常在 bdo yu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n()中虚度光阴:智者总是 地把握现在,常在硕果累累的成绩面前愈战愈 6.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2分) )请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ei xo( bho yuan 7.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 ②根据括号提示,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神的不平等”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3分) 你漠视它,它就会化成轻烟 智者总是 地把握现在,常在硕果累累的成绩前面愈战愈勇。(抓紧时间,争夺一分8.文章第三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 秒毫不浪费) 的人格”这一观点,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再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3分) ③.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依照前句写出类似的一句。(2分)
2011-2012 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同学们,当你拿到这张试卷时,请放松心情,仔细看题,认真作答,书写工整,相信:你一定 会行的!(本卷试题 97 分,卷面 3 分。)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6 分,每空 1 分) ﹙1﹚马作的卢飞快, 。 ﹙2﹚ ,枳花照驿墙。 ﹙3﹚今夜偏知春气暖, 。 (4)过尽千帆皆不是, 。 ﹙5﹚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中,最能表现烈日之下劳动者在田间劳作艰辛的诗句 是: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 B.重庆永川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 ....了。 C.“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这是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 ....的成就。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 3.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4 分。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 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名要表达的意思) 为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淮安市积极倡导“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生活方式, ①主要是解决人们膳食不平衡和运动不足,从而遏制目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收到“小康看 健康,健康护小康”的目标。 修改一: 修改二: 4.语言综合运用:读下面文字,完成第①至③题。(6 分)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把种子培育成森林。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 把城市变成 fèi xū( ),把高山变成平地。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 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会化成轻烟; 。庸者总把今天的任务推到明天,常在 bào yuà n ( )中虚度光阴;智者总是 地把握现在,常在硕果累累的成绩面前愈战愈勇。 ①请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 分) fèi xū( ) bào yuàn ( ) ②根据括号提示,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 分) 你漠视它,它就会化成轻烟,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智者总是 地把握现在,常在硕果累累的成绩前面愈战愈勇。(抓紧时间,争夺一分一 秒毫不浪费) ③.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依照前句写出类似的一句。(2 分)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 5.我市某中学九(1)班开展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收 集有关“微笑着面对失败”、“学会善待他人”、“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的名言警句和相关资料。现 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5 分) (1)请选出一条你收集到的有关“学会善待他人”的名言警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__ (3)假如你是这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为比赛设计一段开场白。(3 分) 二、语文阅读能力考查(44 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 13 谢 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 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 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 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 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 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 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 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 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 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 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 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 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 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 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 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 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 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6.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2 分) 7.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 神的不平等”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3 分) 8.文章第三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 的人格”这一观点,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再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3 分)
9.文章的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从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读书”“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坐,或干胞就躺在树下,那种时光真是叫人神往 11.文中写了哪三株孤独的树?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三株树的?(6分) 10.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自己在阅读名著中体会的幸福。(3分) 12.指出第⑤段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2分 13.第①段和第③段分别引陶渊明、茅盾作品中的句子,各有什么作用?(4分) 14.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两句任选其一)(3分) λ它的树冠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像是凝固了的绿色爆炸,或者像凝固了的焰火 田身的 B.它自然达观,心平气和,不骄不矜,不怨不怒,如一个历尽忧患、火气消尽的老人 ①我喜欢树。人在路上走,看到田野里一株一株独立的树 它所触动秋 5.结合全文看,作者喜欢独自生长的树的原因有哪些?(3分) 天里,庄稼都已经收割回家,田野里更加空阔辽远,一株树孤零 有如一个孤独 文言文国读13 的人。特别是一株小树,恰像一个孤独的少年,尤其使人牵念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独树众乃奇。”我觉得很有意思。一株独立的树是自足的,它不 么东西而存在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 它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昨天,我在路上走,看到了几株孤独的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③有一种树长在远处,我叫不上它的名字。当然,我叫不上它的名字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 树。我就见过这种树中的一株,这株树长得很有意思。它的树冠从一个中 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是凝固了的绿色爆炸,或者像攀固了的焰火。它的周围没有别的树,也没 (节选自《出师表》) 独地自己站着,持久地演示着绿色辐射的特技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育,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 ④白杨一般总是作为行道树,给栽在大路的两边。站成一排的白杨很是威风,也很有看 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 头。不过还不如单独长着的白杨更有意味。茅盾曾说,白杨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又说它的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 枝丫决不旁逸斜出。我想,他的白杨,是在新疆和河西走廊看到的,所谓的新疆杨,与我们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溶,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这儿的杨树不同。我们这儿的白杨,也是有一根主干,努力地向上伸展,下面的枝丫如何,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好像就顾不上了。杨树的干是很直的,不过那不是几何学意义上的直线,远远看去,它像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鄙 痛恨 ④悉仰于官 是书法名家笔下的线条,极有意味,又富于变化。它的树枝细而且短,向左向右参差地伸展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叶也稀稀落落,漫不经心。这不要紧,只要有了那条贯通上下的主干,这株树就显得极有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章法。直说了吧,单独长在田野里的一株杨树,那是很美的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不过,最让人感到震撼的还是那株梧桐 ⑥我在冠县东北部的兰沃乡看到一株梧橱。兰沃是水果之乡,多是梨树,路边都植白 18.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那株梧桐显得突兀。我老远就看见了它,并惊异于它的沉着和大气。这株梧桐异常高大,异 9.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 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 也很高,树冠也很宽博,枝权一层层地堆叠着,充分使用着每一寸空间。那绿色是秋之绿 三)做文(30分 是不可摧折的生命力的体现,是历尽沧桑的波澜不惊。它自然达观,心平气和,不骄不矜 20.按要求作文 不怨不怒,如一个历尽忧患、火气消尽的老人,又像一个无忧无惧、心胸博大的树之王。 题目:《与同行 ⑦看到田野上孤独的树,一般是在晴好的白天。到了傍晚,或者遇到雨雪的天气,人们 提示与要求:①先在题目的横线处补写相应的文字,使之成为完整的标题,然后作文。横线上填写 都要回到屋顶之下,剩下那树在地里孤单单地站着。我没有观赏过风雨之中那孤独的树是 的内容可以是某个身边的人,如父亲、同学、老师等等,可以是某部文化文学经典,也可以是某个 什么样姿态。不过,那美丽的白杨和沉着的梧桐,应该是不怎么惧怕风和雨的。即使再严 文化名人……②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 重的境遇,我想,那树也会坦然承受,至少不会失态 与成片的树和成排的树相比,孤独的树更能体现个性,因此更易让人辨识 自生长的树。我觉得,孤独的树一般都显得落落寡合,也很是谦虚,这我很喜欢。 自己能有陶渊明的悠闲,提一壶酒,走到田野里的一棵树下,将酒壶挂在枯枝上
9.文章的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从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读书”“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10.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自己在阅读名著中体会的幸福。(3 分) 二、(18 分) 田野的树 ①我喜欢树。人在路上走,看到田野里一株一株独立的树,心总是难免为它所触动。秋 天里,庄稼都已经收割回家,田野里更加空阔辽远,一株树孤零零站在那里,有如一个孤独 的人。特别是一株小树,恰像一个孤独的少年,尤其使人牵念。陶渊明诗云:“连林人不觉, 独树众乃奇。”我觉得很有意思。一株独立的树是自足的,它不依赖于别的什么东西而存在, 它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②昨天,我在路上走,看到了几株孤独的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③有一种树长在远处,我叫不上它的名字。当然,我叫不上它的名字只能怪我,不能怪 树。我就见过这种树中的一株,这株树长得很有意思。它的树冠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像 是凝固了的绿色爆炸,或者像攀固了的焰火。它的周围没有别的树,也没有什么庄稼,它就 孤独地自己站着,持久地演示着绿色辐射的特技。 ④白杨一般总是作为行道树,给栽在大路的两边。站成一排的白杨很是威风,也很有看 头。不过还不如单独长着的白杨更有意味。茅盾曾说,白杨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又说它的 枝丫决不旁逸斜出。我想,他的白杨,是在新疆和河西走廊看到的,所谓的新疆杨,与我们 这儿的杨树不同。我们这儿的白杨,也是有一根主干,努力地向上伸展,下面的枝丫如何, 它好像就顾不上了。杨树的干是很直的,不过那不是几何学意义上的直线,远远看去,它像 是书法名家笔下的线条,极有意味,又富于变化。它的树枝细而且短,向左向右参差地伸展, 树叶也稀稀落落,漫不经心。这不要紧,只要有了那条贯通上下的主干,这株树就显得极有 章法。直说了吧,单独长在田野里的一株杨树,那是很美的。 ⑤不过,最让人感到震撼的还是那株梧桐。 ⑥我在冠县东北部的兰沃乡看到一株梧桐。兰沃是水果之乡,多是梨树,路边都植白杨, 那株梧桐显得突兀。我老远就看见了它,并惊异于它的沉着和大气。这株梧桐异常高大,异 常雄伟。已经是晚秋天气,它还披挂齐整,似乎尚未感到秋的来临。它的树干很粗,很直, 也很高,树冠也很宽博,枝杈一层层地堆叠着,充分使用着每一寸空间。那绿色是秋之绿, 是不可摧折的生命力的体现,是历尽沧桑的波澜不惊。它自然达观,心平气和,不骄不矜, 不怨不怒,如一个历尽忧患、火气消尽的老人,又像一个无忧无惧、心胸博大的树之王。 ⑦看到田野上孤独的树,一般是在晴好的白天。到了傍晚,或者遇到雨雪的天气,人们 都要回到屋顶之下,剩下那树在地里孤单单地站着。我没有观赏过风雨之中那孤独的树是一 种什么样姿态。不过,那美丽的白杨和沉着的梧桐,应该是不怎么惧怕风和雨的。即使再严 重的境遇,我想,那树也会坦然承受,至少不会失态。 ⑧与成片的树和成排的树相比,孤独的树更能体现个性,因此更易让人辨识。我喜欢独 自生长的树。我觉得,孤独的树一般都显得落落寡合,也很是谦虚,这我很喜欢。我真希望 自己能有陶渊明的悠闲,提一壶酒,走到田野里的一棵树下,将酒壶挂在枯枝上,或席地而 坐,或干脆就躺在树下,那种时光真是叫人神往。 11.文中写了哪三株孤独的树?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三株树的?(6 分) 12.指出第⑤段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2 分) 13.第①段和第③段分别引陶渊明、茅盾作品中的句子,各有什么作用?(4 分) 14.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两句任选其一)(3 分) 一 A.它的树冠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像是凝固了的绿色爆炸,或者像凝固了的焰火。 B.它自然达观,心平气和,不骄不矜,不怨不怒,如一个历尽忧患、火气消尽的老人…… 15.结合全文看,作者喜欢独自生长的树的原因有哪些?(3 分) 文言文阅读 13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 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 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 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 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痛恨. ④悉.仰于官 17.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8.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 分) 19.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 分) (三)作文(30 分) 20.按要求作文。 题目:《与 同行》 提示与要求:①先在题目的横线处补写相应的文字,使之成为完整的标题,然后作文。横线上填写 的内容可以是某个身边的人,如父亲、同学、老师等等,可以是某部文化文学经典,也可以是某个 文化名人…… ②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