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张家港市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三语文(满分:130分时间:25小时) 第一部分(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惊ch(▲)安xing(▲)郑重其shi(▲)言简意gai(▲) 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压力、一些锁碎,让我们身心劳累。而当你站在险峰远远地望去,所有蜿蜒 的葱笼挺拔的山峰和丛丛簇簇开在石缝间的绚烂,都将是一种令人振愤的希望。前方的路, 仅管布满荆棘,而生命本真的意义,却使你永远无法停留,也无法回顾,只有坦然前行。 错别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篇名。(10分) ①月黑雁飞高, (卢纶《塞下曲》) ②愿将腰下剑, (李白,《塞下曲》) ③④⑤ )▲,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 ,白露未已。(《诗经》)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 ⑥借第令毋斩, 。(司马迁《陈涉世家》)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⑧泪眼问花花不语,▲。(欧阳修《蝶恋花》) 4、名著推荐与阅读(4分)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是如何流落到小人国利立浦特的,在利立浦特他怎么会获得最尊 贵的爵位“那达克”,又为什么要逃离利立浦特。请逐一回答。 5、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仿照范 例,找出两个形近字,发挥想像,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3分) 范例:“心”与“必”,心里有了信念,成功往往就会成为必然。 第二部分(45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11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 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 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 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n):确实。④浣:洗衣。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黄发垂髫 ②甫行数里(
2011-2012 学年张家港市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三语文(满分:130 分 时间:2.5 小时) 第一部分(25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惊 chà(▲ ) 安 xiáng( ▲ ) 郑重其 shì( ▲ ) 言简意 gāi( ▲ ) 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4 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压力、一些锁碎,让我们身心劳累。而当你站在险峰远远地望去,所有蜿蜒 的葱笼挺拔的山峰和丛丛簇簇开在石缝间的绚烂,都将是一种令人振愤的希望。前方的路, 仅管布满荆棘,而生命本真的意义,却使你永远无法停留,也无法回顾,只有坦然前行。 错别字 ▲ ▲ ▲ ▲ 改 正 ▲ ▲ ▲ ▲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篇名。(10 分) ①月黑雁飞高, ▲ 。(卢纶《塞下曲》) ②愿将腰下剑, ▲ 。(李白,《塞下曲》) ③ ▲ ,猿则百叫无绝。( ▲ 《与朱元思书》) ④ ▲ ,白露未已。(《诗经》) ⑤ ▲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 ⑥借第令毋斩, ▲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⑦ ▲ ,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 》) ⑧泪眼问花花不语, ▲ 。(欧阳修《蝶恋花》) 4、名著推荐与阅读(4 分)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是如何流落到小人国利立浦特的,在利立浦特他怎么会获得最尊 贵的爵位“那达克”,又为什么要逃离利立浦特。请逐一回答。 ▲ 5、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仿照范 例,找出两个形近字,发挥想像,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3 分) 范例:“心”与“必”,心里有了信念,成功往往就会成为必然。 ▲ 第二部分(45 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6—10 题。(11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 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 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 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 分) ①黄发垂髫 ( ▲ ) ②甫行数里 ( ▲ )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阡陌交通 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三)、阅读《故乡》选文,然后回答11-15题。(12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 你来了2…”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 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 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 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 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 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 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 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 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 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 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ll、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上面的文字中有两处对比,把它找出来,分别说说这两 处对比的表达作用。(4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①阡陌交通 ( ▲ ) ②悉如外人 ( ▲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 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9、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 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分) ▲ (三)、阅读《故乡》选文,然后回答 11—15 题。(12 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 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 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 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 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 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 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 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 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 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 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 11、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上面的文字中有两处对比,把它找出来,分别说说这两 处对比的表达作用。(4 分)
12、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 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①“阿!闰土哥,一一你来了?… ②“老爷! 13、有人说,闰土对“我”的感情已经消失,也有人说没有消失,你同意哪种说法,请从选 文中找出依据。(不少于2个)(2分) 14、人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2分) “我”对现实的故乡产生了深深的困惑,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困惑体现在哪些方面?(写 出两方面即可)(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1分) 谈“忍 ①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T恤衫 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字的 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 ②“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导“忍”。 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以求志、苟 且以偷生。今人标榜“忍”,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它暗含着 等待时机的策略、隐而不露的智慧。“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说的就 是这个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因为机会不 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此 看来 难怪有位名人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了 ④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 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 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 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非 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成 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 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于 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⑤不可否认的是,“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唯其如此,才 能真正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增益所不能,承担起天降斯人之大任 (选文有改动) 16、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7、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③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2分)
12、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 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2 分) ①“阿!闰土哥,——你来了?……” ②“老爷!……” ▲ 13、有人说,闰土对“我”的感情已经消失,也有人说没有消失,你同意哪种说法,请从选 文中找出依据。(不少于 2 个)(2 分) ▲ 14、人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2 分) ▲ 15、“我”对现实的故乡产生了深深的困惑,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困惑体现在哪些方面?(写 出两方面即可)(2 分)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20 题(11 分) 谈“忍” ①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 T 恤衫 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字的 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 ②“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导“忍”。 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以求志、苟 且以偷生。今人标榜“忍”,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它暗含着 等待时机的策略、隐而不露的智慧。“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说的就 是这个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因为机会不 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此 看来 难怪有位名人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了。 ④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 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 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 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非 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成 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 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于 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⑤不可否认的是,“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唯其如此,才 能真正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增益所不能,承担起天降斯人之大任。 (选文有改动) 16、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 分) ▲ 17、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③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2 分) ▲
18、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含义。(2分) 19、文章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20、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 (3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4-27题(11分) 破碎的美丽 ①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②我喜欢断树残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荒芜石阶点点 青苔,也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柳败花残茎衰。这些破碎的东西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 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 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让位给别人的今天 ③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像它们的美丽。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 种不可想像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的 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由圆满而破碎、由繁盛而落寞的生命过程中,蕴含着多少难以 诉说的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④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人生才最美丽。 ⑤我喜欢苍老的人记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英雄暮年时的忍 痛回首,红颜逝去后的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 那一部分,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 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那些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 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⑥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在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 明彻和超脱:梵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 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平凡者的破碎泄露了人性最纯最美的光 点,那么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带给我们人生的梦想和启 ⑦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直接触动了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 息或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动啊 21、感知文章,作者从▲和 两方面阐述了"破碎的美丽"。(2分) 22、品读文章②③段,以我们熟知的"月缺"或"花残"为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是美丽 的。(3分) 23、如果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作为文章的结尾,你选择哪一句?说说理由。(3分) ①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②其实,人生哪一刻不美好呢?即使是残损;哪一刹那不该感激欢欣呢?即使是破碎 24、那些"优秀灵魂"通过文学作品和媒体走进我们的心灵。请你选择大家熟知的一个人物, 描绘他(她)令你难忘的破碎之美。要求不少于8字。(3分)
18、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含义。(2 分) ▲ 19、文章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 分) ▲ 20、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 (3 分) ▲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4—27 题(11 分) 破碎的美丽 ①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②我喜欢断树残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荒芜石阶点点 青苔,也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柳败花残茎衰。这些破碎的东西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 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 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让位给别人的今天。 ③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像它们的美丽。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 种不可想像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的 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由圆满而破碎、由繁盛而落寞的生命过程中,蕴含着多少难以 诉说的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④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人生才最美丽。 ⑤我喜欢苍老的人记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英雄暮年时的忍 痛回首,红颜逝去后的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 那一部分,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 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那些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 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⑥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在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 明彻和超脱;梵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 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平凡者的破碎泄露了人性最纯最美的光 点,那么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带给我们人生的梦想和启 迪。 ⑦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直接触动了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 息或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动啊! 21、感知文章,作者从 ▲ 和 ▲ 两方面阐述了"破碎的美丽"。(2 分) 22、品读文章②③段,以我们熟知的"月缺"或"花残"为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是美丽 的。(3 分) ▲ 23、如果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作为文章的结尾,你选择哪一句?说说理由。(3 分) ①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 ②其实,人生哪一刻不美好呢?即使是残损;哪一刹那不该感激欢欣呢?即使是破碎。 ▲ 24、那些"优秀灵魂"通过文学作品和媒体走进我们的心灵。请你选择大家熟知的一个人物, 描绘他(她)令你难忘的破碎之美。要求不少于 8 字。(3 分)
第三部分(60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 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 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个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11-2012学年张家港市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三语文答案卷 第一部分(25分) 1、(4分) 2、(4分) 错别字 3、(10分) 4、(4分) K 5、(3分)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 密 ………… 封 ………… 线 ………… 内 ………… 不 ………… 要 ………… 答 ………… 题…………………… ▲ 第三部分(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 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 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600 个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11-2012 学年张家港市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三语文答案卷 第一部分(25 分) 1、(4 分) ① ② ③ ④ 2、(4 分) 错别字 订 正 3、(10 分) ① ② ③ ( ) ④ ⑤ ⑥ ⑦ 《 》 ⑧ 4、(4 分) 5、(3 分)
第二部分(45分) 8、(1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4分) 10、(2分) 11、(4分) 13、(2分) 14、(2分) 16、(2分) (2分) 18、(2分) 19、(2分) (3分) 21、(2分) 和 22、(3分)
。 。 第二部分(45 分) 6、(2 分) ( ) ( ) 7、(2 分) ( ) ( ) ( ) ( ) 8、(1 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9、(4 分) ① ② 10、(2 分) 11、(4 分) 12、(2 分) 13、(2 分) 14、(2 分) 15、(2 分) 16、(2 分) 17、(2 分) 18、(2 分) 19、(2 分) 20、(3 分) 21、(2 分) 和 22、(3 分)
23、(3分) 24、(3分) 第三部分(60分) 1||
23、(3 分) 24、(3 分) 25、 第三部分(60 分)
匚T工
匚T工 答案 第一部分(25分) 略略略 格列佛乘坐的“羚羊号”在东印度群岛遭遇暴风雨,船触礁沉没,格列 佛泅水得以逃生,流落到小人国。(1分)在两个小人国的战争中,格列佛将敌国的五十首 战舰拉回利立浦特港口,立了大功。(1分)由于格列佛拒绝帮助皇帝实现他消灭敌国的野 心,遭到了皇帝和仇敌的联合陷害,要刺瞎他双眼,并饿死他,他不得不逃离利立浦特。(1 分)(关键词:暴风雨、战舰、陷害)(语句流畅1分) 5、示例1:“人”与“大”:人懂得了约束自己,也就真正长大了 示例2;“上”与“下”:追求的方向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 示例3:“玉”与“主”:都有王者风范,只是机遇不同,存于内心则为玉,施展出来则为主。 (仅仅找到形近字不得分,找到形近字,联想合理即可得满分。) 第二部分(45分) 6.①tido②f 7.①交错通达②全③正,正在④遗憾(每空0.5分) 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关键字黄发、垂髫、悉)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关键字:俱、于,同时注意句式) (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10.和谐安宁自得其乐(意思相似即可) 11.通过少年闰土与水生脸色的对比以及“银项圈”有无的变化,(1分)形象地表现了农 民生活日益困苦、窘迫的境遇。(1分)“我”与闰土的隔膜和水生与宏儿的毫无隔膜的对比, (1分)表现了“我”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希望。(1分)
答案 第一部分(25 分) 略 略 略 格列佛乘坐的“羚羊号”在东印度群岛遭遇暴风雨,船触礁沉没,格列 佛泅水得以逃生,流落到小人国。(1 分)在两个小人国的战争中,格列佛将敌国的五十首 战舰拉回利立浦特港口,立了大功。(1 分)由于格列佛拒绝帮助皇帝实现他消灭敌国的野 心,遭到了皇帝和仇敌的联合陷害,要刺瞎他双眼,并饿死他,他不得不逃离利立浦特。(1 分)(关键词:暴风雨、战舰、陷害)(语句流畅 1 分) 5、示例 1:“人”与“大”:人懂得了约束自己,也就真正长大了。 示例 2;“上”与“下”:追求的方向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 示例 3:“玉”与“主”:都有王者风范,只是机遇不同,存于内心则为玉,施展出来则为主。 (仅仅找到形近字不得分,找到形近字,联想合理即可得满分。) 第二部分(45 分) 6.①tiáo ②fǔ 7.①交错通达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遗憾(每空 0.5 分) 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关键字黄发、垂髫、悉)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关键字:俱、于,同时注意句式) (每小题 2 分,共 4 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10.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意思相似即可) 11.通过少年闰土与水生脸色的对比以及“银项圈”有无的变化,(1 分)形象地表现了农 民生活日益困苦、窘迫的境遇。(1 分)“我”与闰土的隔膜和水生与宏儿的毫无隔膜的对比, (1 分)表现了“我”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希望。(1 分)
12.考生的分析或体验符合人物心理即可。既可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呈现人物当 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基本意思对即可。(每句1分) 13.从“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 的不得了,………”“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都可看出闰土对“我”怀有感情。(每找到一处得1分) 14.“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有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 失望,(1分)但内心深处还是怀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1分) 15.如:为什么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为什么故乡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为什么理想的人与 人关系缺失?愚昧、落后、贫穷为什么轮回?故乡的希望在哪里?……(每点1分,两点即可。) 16.从社会现象引出话题。(答成“引出话题”也算对) 17.“忍”不仅是一种智慧,(1分)更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1分)(意思对即 可) 18.读到好文章并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没有必要特地拜访作者。(意思对即可) 19.“忍”总是与寂寞相伴,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意思对即可) 20.示例1: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垄田,是为了等待机会,寻找机会,以施展自己的才能 示例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修养生息,是为了等待机会,以报仇雪恨 (答到符合题意的人名可得1分,有人名,有事件,语句流畅得3分) 21.自然、人生或灵魂(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 22.示例: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月缺"联想到"月圆"的美丽,从中品味难以诉说的悲欢离合, 感受其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这也是一种美。 (点明美的原因1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23.示例1:我选择第①句。这个句子借助花的美就在于破碎的事例,巧妙地点明中心,语 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示例2:我选择第②句。这个句子连用两个反问句,告诉我们要体会生活的美好,对生 活心存感激,深化了文章中心 (结合句子内容和特点阐述1分,句子的作用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24.例:普罗米修斯忍受鹰鹫啄食脏腑的巨痛:屈原毅然投身湍急的汨罗江:桑兰在轮椅上 绽放灿烂的微笑;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升起不屈的船帆… (人物1分,事迹概括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仅有人物不得分。) 第三部分作文(60分) 25.作文基准分46分,评分细则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说明] (1)没有题目扣2分 (2)字数不足6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3)抄袭的作文得0分
12.考生的分析或体验符合人物心理即可。既可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呈现人物当 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基本意思对即可。(每句 1 分) 13.从“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 的不得了,……”“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都可看出闰土对“我”怀有感情。(每找到一处得 1 分) 14.“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有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 失望,(1 分)但内心深处还是怀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1 分) 15.如:为什么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为什么故乡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为什么理想的人与 人关系缺失?愚昧、落后、贫穷为什么轮回?故乡的希望在哪里?……(每点 1 分,两点即可。) 16.从社会现象引出话题。(答成“引出话题”也算对) 17.“忍”不仅是一种智慧,(1 分)更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1 分)(意思对即 可) 18.读到好文章并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没有必要特地拜访作者。(意思对即可) 19.“忍”总是与寂寞相伴,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意思对即可) 20.示例 1: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垄田,是为了等待机会,寻找机会,以施展自己的才能。 示例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修养生息,是为了等待机会,以报仇雪恨。 (答到符合题意的人名可得 1 分,有人名,有事件,语句流畅得 3 分) 21.自然、人生或灵魂(大意正确即可,每空 1 分,共 2 分) 22.示例: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月缺"联想到"月圆"的美丽,从中品味难以诉说的悲欢离合, 感受其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这也是一种美。 (点明美的原因 1 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 1 分,语言表述 1 分,共 3 分) 23.示例 1:我选择第①句。这个句子借助花的美就在于破碎的事例,巧妙地点明中心,语 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示例 2:我选择第②句。这个句子连用两个反问句,告诉我们要体会生活的美好,对生 活心存感激,深化了文章中心。 (结合句子内容和特点阐述 1 分,句子的作用 1 分,语言表述 1 分,共 3 分) 24.例:普罗米修斯忍受鹰鹫啄食脏腑的巨痛;屈原毅然投身湍急的汨罗江;桑兰在轮椅上 绽放灿烂的微笑;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升起不屈的船帆…… (人物 1 分,事迹概括 1 分,语言表述 1 分,共 3 分.仅有人物不得分。) 第三部分作文(60 分) 25.作文基准分 46 分,评分细则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说明] (1)没有题目扣 2 分; (2)字数不足 600 字的,每少 50 字扣 1 分,最多扣 3 分。 (3)抄袭的作文得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