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神农架野外生物学实习小论文 山洪暴发前后河边微生物变化探究 刘明辉2013301060043 古桑群宗201435550084 谢焕旺2014335550083 张震芊2014301060082 李有佳(复旦大学) 牛竞瑶(复旦大学) 黄宝莹(复旦大学) 摘要:河边地区由于其空气湿度远远髙于城镇内部,其微生物组成也与城镇内部相差甚 远。而此次考察中恰好遇到山洪暴发,其对某一地区微生物群落组成可能有较大影响, 但该影响会在随洪水退去逐渐消失,大概回复到暴发前的稳定状态。该探究对泥石流后 可能造成的疫区处理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山洪细菌霉菌种群群落 1问题的提出 1.1课题研究背景 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某一地区的各种种群是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之上的,各 种群相互关联构成群落,微生物也不例外。而山洪暴发属于较大程度上的外力干扰,对 群落组成的影响很大。调査山洪暴发前后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可以直观感受不可抗外 力对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后续鉴别工作可能对泥石流前后疫区防 疫工作有一定价值。 1.2概念界定 1.种群:种群( 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 传给后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对种群的研 究主要是其数量变化与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内容已属于生物群落的研究范畴。 2.群落:群落,亦称生物群落( biological community)。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 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 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 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2研究目标和内容 2.1研究目标 1.统计出山洪暴发前后细菌、霉菌的种类及相对数量 2.分析山洪暴发前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22研究内容 1.采用两种不同的适应培养基在山洪暴发前分别采集木兰镇后香溪河岸某一点空
2015 神农架野外生物学实习小论文 山洪暴发前后河边微生物变化探究 刘明辉 2013301060043 古桑群宗 201435550084 谢焕旺 2014335550083 张震芊 2014301060082 李有佳(复旦大学) 牛竞瑶(复旦大学) 黄宝莹(复旦大学) 摘要:河边地区由于其空气湿度远远高于城镇内部,其微生物组成也与城镇内部相差甚 远。而此次考察中恰好遇到山洪暴发,其对某一地区微生物群落组成可能有较大影响, 但该影响会在随洪水退去逐渐消失,大概回复到暴发前的稳定状态。该探究对泥石流后 可能造成的疫区处理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山洪 细菌 霉菌 种群 群落 1 问题的提出 1.1 课题研究背景 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某一地区的各种种群是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之上的,各 种群相互关联构成群落,微生物也不例外。而山洪暴发属于较大程度上的外力干扰,对 群落组成的影响很大。调查山洪暴发前后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可以直观感受不可抗外 力对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后续鉴别工作可能对泥石流前后疫区防 疫工作有一定价值。 1.2 概念界定 1.种群: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 传给后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对种群的研 究主要是其数量变化与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内容已属于生物群落的研究范畴。 2.群落: 群落,亦称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 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 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 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 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2 研究目标和内容 2.1 研究目标 1.统计出山洪暴发前后细菌、霉菌的种类及相对数量 2.分析山洪暴发前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2.2 研究内容 1.采用两种不同的适应培养基在山洪暴发前分别采集木兰镇后香溪河岸某一点空
神农架野外生物学实习小论 2015 气中的细菌、霉菌,方法为静置二十分钟,封闭培养一星期。 2.在山洪暴发后的连续几天在同一地点采样,方法同理。 3.一星期后放置于4℃冷藏,择机整理数据。 3研究成果 3.1山洪暴发前后细菌菌落数量变化 下表中横坐标1表示山洪暴发前,2-5表示山洪暴发后的相邻几天 山洪暴发前后细菌菌落数量变化 10 0 附图如下: 山洪暴发前采样 山洪暴发(洪水退去,下同)后第一天采样
2 神农架野外生物学实习小论文 2015 气中的细菌、霉菌,方法为静置二十分钟,封闭培养一星期。 2.在山洪暴发后的连续几天在同一地点采样,方法同理。 3.一星期后放置于 4℃冷藏,择机整理数据。 3 研究成果 3.1 山洪暴发前后细菌菌落数量变化 下表中横坐标 1 表示山洪暴发前,2-5 表示山洪暴发后的相邻几天 附图如下: 山洪暴发前采样 山洪暴发(洪水退去,下同)后第一天采样
刘明辉等:山洪暴发前后河边微生物变化探 山洪暴发后第二天采样 山洪暴发后第三天采样 山洪暴发后第四天采样 从图片及表格可以看出,山洪暴发对细菌种类和数量均有较大影响,限于时间精力 问题,细菌种类未进行鉴别,如果有香溪河上游数据做对比将更有价值。此外可以看出, 在四天后细菌板数据大概回落到了山洪暴发前水平,证明该河岸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比较 强
刘明辉等:山洪暴发前后河边微生物变化探究 3 山洪暴发后第二天采样 山洪暴发后第三天采样 山洪暴发后第四天采样 从图片及表格可以看出,山洪暴发对细菌种类和数量均有较大影响,限于时间精力 问题,细菌种类未进行鉴别,如果有香溪河上游数据做对比将更有价值。此外可以看出, 在四天后细菌板数据大概回落到了山洪暴发前水平,证明该河岸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比较 强
神农架野外生物学实习小论 2015 3.2山洪暴发前后莓菌菌落变化 由于时间精力原因,我们仅仅根据霉菌菌落颜色对霉菌进行初步划分,其变化如下 山洪暴发前后霉菌菌落变化 15 10 0 橙 红 总 图如下 山洪暴发前霉菌采样 山洪暴发后第一天霉菌采样
4 神农架野外生物学实习小论文 2015 3.2 山洪暴发前后霉菌菌落变化 由于时间精力原因,我们仅仅根据霉菌菌落颜色对霉菌进行初步划分,其变化如下 表: 附图如下: 山洪暴发前霉菌采样 山洪暴发后第一天霉菌采样
刘明辉等:山洪暴发前后河边微生物变化探 山洪暴发后第二天霉菌采样 山洪暴发后第三天霉菌采样 通过表格及图片可以看出,山洪暴发前后霉菌种类及数量都有较大改变,而且截至 我们最后一次采样,霉菌群落组成与山洪暴发前仍有较大区别。我们猜想可能是由于霉 菌在空间(上下游)分布的不均匀导致,上游与下游的菌落组成不同,但上游的独特菌 落由于环境(主要是湿度)的相似性也可以在下游生存。山洪暴发可能是下游空气中霉 菌组成的一次“洗牌”。 附:采样地点 4感想与体会 我们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校,但这样一支队伍相处的相当默契。回 顾九天的神农架考察之旅,不管是上山下岭采集各种植物标本,还是踏草翻石捕捉各种 昆虫,都给我们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多少年后,我们可能不会记得当初采了些什么, 又做了些什么标本,但是考察的旅途永远会留在心中。 小课题的确立用了很长时间,也做过其他的设想。一场大雨,一场山洪改变了我们 的打算,并最终确立这个课题。实际上,这个课题我们只是做了最基础的一部分,还有
刘明辉等:山洪暴发前后河边微生物变化探究 5 山洪暴发后第二天霉菌采样 山洪暴发后第三天霉菌采样 通过表格及图片可以看出,山洪暴发前后霉菌种类及数量都有较大改变,而且截至 我们最后一次采样,霉菌群落组成与山洪暴发前仍有较大区别。我们猜想可能是由于霉 菌在空间(上下游)分布的不均匀导致,上游与下游的菌落组成不同,但上游的独特菌 落由于环境(主要是湿度)的相似性也可以在下游生存。山洪暴发可能是下游空气中霉 菌组成的一次“洗牌”。 附:采样地点 4 感想与体会 我们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校,但这样一支队伍相处的相当默契。回 顾九天的神农架考察之旅,不管是上山下岭采集各种植物标本,还是踏草翻石捕捉各种 昆虫,都给我们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多少年后,我们可能不会记得当初采了些什么, 又做了些什么标本,但是考察的旅途永远会留在心中。 小课题的确立用了很长时间,也做过其他的设想。一场大雨,一场山洪改变了我们 的打算,并最终确立这个课题。实际上,这个课题我们只是做了最基础的一部分,还有
神农架野外生物学实习小论 2015 很多事情,比如鉴别入库,比如上下游分别采样并对比,由于种种因素我们没有做,做 下去我想应该是一个不小的项目,我们可以不仅仅局限于香溪河,而是像一个猎人一般 寻找各处的山洪地震泥石流,去真正的做一下可能疫区的调查。这份报告与其说是一个 总结,不如说是一个起始,未来可以做的,可能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Wikipedia 【指导老师】谢志雄谢畅 注:该课题由武汉大学刘明辉、张震芊、古桑群宗、谢焕旺主要负责,复旦大学黄宝莹、牛竞瑶、 李有佳参与了课题的讨论与设计
6 神农架野外生物学实习小论文 2015 很多事情,比如鉴别入库,比如上下游分别采样并对比,由于种种因素我们没有做,做 下去我想应该是一个不小的项目,我们可以不仅仅局限于香溪河,而是像一个猎人一般, 寻找各处的山洪地震泥石流,去真正的做一下可能疫区的调查。这份报告与其说是一个 总结,不如说是一个起始,未来可以做的,可能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Wikipedia 【指导老师】谢志雄 谢畅 注:该课题由武汉大学刘明辉、张震芊、古桑群宗、谢焕旺主要负责,复旦大学黄宝莹、牛竞瑶、 李有佳参与了课题的讨论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