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指导教师:董慧琴吴纪华马志军唐仕敏王英明肖义平 潘晓云陆帆宋志平王玉国张文驹 霁一三年九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0 级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指导教师:董慧琴 吴纪华 马志军 唐仕敏 王英明 肖义平 潘晓云 陆帆 宋志平 王玉国 张文驹 二零一三年九月
目录 天目山荒地与林地的林下植被类型与生长状况对比 刘君刘齐郭逸峰卢婉琳苏开元 西天目山地区道旁植物及其分布影响因素 12 侯家鹏唐浩然张任佶张易文 天目山攀援植物生长特性探究. 陈旖旎陈忠忠刘当云周博言郑燕志 西天目山攀援植物的攀援能力及生态适应性硏究. 51 王点红王丽罗玫阚珊李玉涛 天目山保护区黄山松的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调査分析. 74 吴乔枫胡昊麟张珉翔王超 天目山雌雄异花同株植物楼梯草(Eα Stosteαiνocrαum生境影响硏 曹益成黄艳艳吴青元沈佳斌范铮 天目山柳杉瘿瘤病感染情况研究与致病菌鉴定….….… 91 吕梦轩骆潇沁谈卓群李颀栋 天目山地区家燕、金腰燕和烟腹毛脚燕的筑巢行为研究…….… 103 侯书融张恺锐任磊於诗辰 天目山常见昆虫趋性调査 117 尹天舒龙思宇赵静雅邹力巢婧瑾 水黾在水面上的运动方式以及其三对足的功能调控 135 张亚彬李黎明许思娴唐立成王盛洲 天目山部分蚂蚁信息素的作用初探 143 杨天宇余超逸李嘉涛张一 豉甲复眼与附肢的功能研究.…150 何硕康叶思奥吕垣澄郭智豪马欣宇
目 录 天目山荒地与林地的林下植被类型与生长状况对比…………………………………………1 刘君 刘齐 郭逸峰 卢婉琳 苏开元 西天目山地区道旁植物及其分布影响因素……………………………………………………12 侯家鹏 唐浩然 张任佶 张易文 天目山攀援植物生长特性探究……………………………………………………………………36 陈旖旎 陈忠忠 刘当云 周博言 郑燕志 西天目山攀援植物的攀援能力及生态适应性研究…………………………………………51 王点红 王丽 罗玫 阚珊 李玉涛 天目山保护区黄山松的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调查分析…………………………………74 吴乔枫 胡昊麟 张珉翔 王超 天 目 山 雌 雄 异 花 同 株 植 物 楼 梯 草 (Elatostema involucratum) 生 境 影 响 研 究………………………………………………………………………………………………………………80 曹益成 黄艳艳 吴青元 沈佳斌 范铮 天目山柳杉瘿瘤病感染情况研究与致病菌鉴定……………………………………………91 吕梦轩 骆潇沁 谈卓群 李颀栋 天目山地区家燕、金腰燕和烟腹毛脚燕的筑巢行为研究………………………………103 侯书融 张恺锐 任磊 於诗辰 天目山常见昆虫趋性调查……………………………………………………………………………117 尹天舒 龙思宇 赵静雅 邹力 巢婧瑾 水黾在水面上的运动方式以及其三对足的功能调控……………………………………135 张亚彬 李黎明 许思娴 唐立成 王盛洲 天目山部分蚂蚁信息素的作用初探……………………………………………………………143 杨天宇 余超逸 李嘉涛 张一 豉甲复眼与附肢的功能研究………………………………………………………………………150 何硕康 叶思奥 吕垣澄 郭智豪 马欣宇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天目山荒地与林地的林下植被类型与生长状况对比 刘君1刘齐1郭逸峰1卢婉琳1苏开元1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ε荒地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原环境的破坏与重建产生的次生演替结构,其与林 地在整体环境、土壤结构、植被种类上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上生长的植物 在高度、叶片数、叶面积等许多方面也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种植物,生 长在荒地与林下区域上时也可能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我们对荒地和林下植被的 生长特征进行计数观察与研究,并通过数据分析认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植 物在不同环境下选择了不同的生长策略,使自己偏向于某种方向的生长,并因此 造成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各项特征上呈现出具有一定规律的差异性。 关键词:株数,株高,叶面积,附属物 Comparison between plants in wasteland and woodland in species and growth condition Jun Liu, Qi Liul, Yifeng Guol, Wanlin Lul, Kaiyuan Sul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Wasteland in Tianmu Mountain is secondary succession forming after destruction of forests by human activities. It differs from woodland obviously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ecosystem, soil composition and plant species. Plants in wasteland and those in woodland also varies significently in height, number of leaves and leaf area. Even the same species can be quite different when growing in wasteland and woodland. We calculate the features of the plants in both wasteland and woodland. After statistic analysis, our conclusion is that plants choose different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to satisfy the environmenta demand causing a regularity of variation in some features between wasteland and woodland Keywords: Species, height, leaf area, appurtenance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1 天目山荒地与林地的林下植被类型与生长状况对比 刘君 1 刘齐 1 郭逸峰 1 卢婉琳 1 苏开元 1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荒地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原环境的破坏与重建产生的次生演替结构,其与林 地在整体环境、土壤结构、植被种类上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上生长的植物 在高度、叶片数、叶面积等许多方面也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种植物,生 长在荒地与林下区域上时也可能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我们对荒地和林下植被的 生长特征进行计数观察与研究,并通过数据分析认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植 物在不同环境下选择了不同的生长策略,使自己偏向于某种方向的生长,并因此 造成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各项特征上呈现出具有一定规律的差异性。 关键词:株数,株高,叶面积,附属物 Comparison between plants in wasteland and woodland in species and growth condition Jun Liu1, Qi Liu1, Yifeng Guo1, Wanlin Lu1, Kaiyuan Su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Wasteland in Tianmu Mountain is secondary succession forming after destruction of forests by human activities. It differs from woodland obviously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ecosystem, soil composition and plant species. Plants in wasteland and those in woodland also varies significently in height, number of leaves and leaf area. Even the same species can be quite different when growing in wasteland and woodland. We calculate the features of the plants in both wasteland and woodland. After statistic analysis, our conclusion is that plants choose different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to satisfy the environmental demand, causing a regularity of variation in some features between wasteland and woodland. Keywords:Species, height, leaf area, appurtenance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荒地与林地的区分是通过郁闭度的差别实现的。郁闭度是指林中乔木树冠遮 蔽地面的程度,也即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值,其最大值为1,代表完全 遮蔽;最小值为0,代表无遮蔽;测量时,可通过在同一地域内大量随机取点, 在每点垂直上望观察有无乔木遮蔽来得到该地域的郁闭度。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规定,0.70(含0.70)以上的郁闭林为密林,0.20-0.69为中度郁闭,0.20(不 含0.20)以下为疏林。天目山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种类多样,从中可以找到郁 闭度自1至0变化的各类样地。 对于植被生长而言,荒地与林地对其生长影响最大的差异条件有二:一是阳 光条件的差异,对郁闭度较高的密林和郁闭度极低的荒地而言,前者几乎没有阳 光直射到接近地表的植被上,而后者上生长的植物则一直处于阳光的直射中,并 也因此间接导致了气温的不同;二是土壤条件的差异,林地植被繁多,其生长土 壤均为泥土并多有落叶覆盖,而荒地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其地表土壤为砂石 与泥土的混合,其状态与成分均有较大差异。因此荒地上的植物与林下植物相比, 其种类、外形、结构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区别。由此,我们小组决定从植物种类、 数目、植株髙度、叶片数、叶面积、植被多样性、茎叶附属物等因素入手,对荒 地植被与林下植被的差异进行较为细致的对比研究,以期发现造成这些差异的更 为深层且直接的原因。 1材料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临安市西北部,面积4284公顷,经纬度范围为东 经119°23′47″~11928′27″、北纬30°18′30″~30924′55″。其海拔范 围300m~1556m,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天目山属 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从山麓到山顶年平 均气温为148℃~88℃,年降水量1390mm~1870mm,也因此造就了丰富 的植物种类,共计有苔类植物22科33属η0种;藓类植物39科110属240种,葳类 植物29科60属110种,种子植物167科716属1570余种,为研究植物生态的理想 地区 12采样与调查方法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2 荒地与林地的区分是通过郁闭度的差别实现的。郁闭度是指林中乔木树冠遮 蔽地面的程度,也即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值,其最大值为 1,代表完全 遮蔽;最小值为 0,代表无遮蔽;测量时,可通过在同一地域内大量随机取点, 在每点垂直上望观察有无乔木遮蔽来得到该地域的郁闭度。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规定,0.70(含 0.70)以上的郁闭林为密林,0.20-0.69 为中度郁闭,0.20(不 含 0.20)以下为疏林。天目山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种类多样,从中可以找到郁 闭度自 1 至 0 变化的各类样地。 对于植被生长而言,荒地与林地对其生长影响最大的差异条件有二:一是阳 光条件的差异,对郁闭度较高的密林和郁闭度极低的荒地而言,前者几乎没有阳 光直射到接近地表的植被上,而后者上生长的植物则一直处于阳光的直射中,并 也因此间接导致了气温的不同;二是土壤条件的差异,林地植被繁多,其生长土 壤均为泥土并多有落叶覆盖,而荒地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其地表土壤为砂石 与泥土的混合,其状态与成分均有较大差异。因此荒地上的植物与林下植物相比, 其种类、外形、结构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区别。由此,我们小组决定从植物种类、 数目、植株高度、叶片数、叶面积、植被多样性、茎叶附属物等因素入手,对荒 地植被与林下植被的差异进行较为细致的对比研究,以期发现造成这些差异的更 为深层且直接的原因。 1 材料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临安市西北部,面积4284公顷,经纬度范围为东 经119°23′47″~119°28′27″、北纬30°18′30″~30°24′55″。其海拔范 围300m~1556m,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天目山属 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从山麓到山顶年平 均气温为1 4 .8℃~ 8.8℃ ,年降水量 1 3 90 mm~1 870 mm,也因此造就了丰富 的植物种类,共计有苔类植物22科33属70种;藓类植物39科110属240种,葳类 植物29科60属110种,种子植物167科716属1570余种,为研究植物生态的理想 地区。 1.2 采样与调查方法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由于较林地而言,荒地在天目山地区较为稀少,我们小组将研究地点选在自 红庙起沿山路上行约300m的两处人工形成的荒地上,该两处地点范围较广,其 上无高大乔木与灌木生长,基本符合我们的研究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荒地 为基准位进行平移搜索,尽量在附近区域内的同一垂直海拔高度上进行林地的选 择,以期将大环境的差异和海拔高度差引起的条件改变降至最小,以获得较为准 确的研究结果 在郁闭度的选择上,我们小组有针对性地在林中寻找林下植被丰富、同时乔 木遮蔽较为严密的地区,在每一处区域大约5mx5m的范围内进行简单的30次随 机点选目测,得到的郁闭度均为1,以此基本保证与荒地的遮蔽条件达到最大差 异。为了结果的准确度,我们在荒地与林地中各选择了不同的三块区域作为样地, 分别编号为荒地1~3号与林地1~3号 13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1.31测量方法与内容 我们以随机抛石头取点的方法在每块样地中取6个点,并以其为中心取 0.5mx0.5m样方,然后将面积中株高在150m以下的植株全部按种类进行计数; 对于所有种类的植物,测量每株植物顶端到地面的距离为其株高(株数>50的测 包含最髙、最低植株髙度内的随杋50株,其余植株按照这50株的平均髙度算其 髙度值),对贴地攀援植物及细叶草本植物则不计算;随机挑选三株植物计算其 全部叶片数目(不满3株的测量所有株的叶片数目);在所有植株上随机摘取20 枚尽可能完整的叶片(不够20枚的采取全部叶片),与网格纸比对拍照后在计算 机上进行叶面积的测量,对难以测量面积的草叶则测定其叶片的最大宽度与长 度;以上所有数据均按种类取其平均值。另外对每种植株都采集一个完整的标本, 加上标签后放入标本袋,回住处后对其植株茎、叶、根的特征进行记录与描述, 尤其注意荒地与林地中同种植株的相同特征的对比 132数据的处理方法 (1)株高:平均株高=各株高度之和/总株数 (2)叶片数:平均叶片数=各株叶片数之和/总株数 (3)叶面积:平均叶面积=测量总叶面积/测量叶片数 总叶面积=平均叶面积x平均叶片数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3 由于较林地而言,荒地在天目山地区较为稀少,我们小组将研究地点选在自 红庙起沿山路上行约300m的两处人工形成的荒地上,该两处地点范围较广,其 上无高大乔木与灌木生长,基本符合我们的研究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荒地 为基准位进行平移搜索,尽量在附近区域内的同一垂直海拔高度上进行林地的选 择,以期将大环境的差异和海拔高度差引起的条件改变降至最小,以获得较为准 确的研究结果。 在郁闭度的选择上,我们小组有针对性地在林中寻找林下植被丰富、同时乔 木遮蔽较为严密的地区,在每一处区域大约5m×5m的范围内进行简单的30次随 机点选目测,得到的郁闭度均为1,以此基本保证与荒地的遮蔽条件达到最大差 异。为了结果的准确度,我们在荒地与林地中各选择了不同的三块区域作为样地, 分别编号为荒地1~3号与林地1~3号。 1.3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1.3.1 测量方法与内容 我们以随机抛石头取点的方法在每块样地中取6个点,并以其为中心取 0.5m×0.5m样方,然后将面积中株高在1.50m以下的植株全部按种类进行计数; 对于所有种类的植物,测量每株植物顶端到地面的距离为其株高(株数>50的测 包含最高、最低植株高度内的随机50株,其余植株按照这50株的平均高度算其 高度值),对贴地攀援植物及细叶草本植物则不计算;随机挑选三株植物计算其 全部叶片数目(不满3株的测量所有株的叶片数目);在所有植株上随机摘取20 枚尽可能完整的叶片(不够20枚的采取全部叶片),与网格纸比对拍照后在计算 机上进行叶面积的测量,对难以测量面积的草叶则测定其叶片的最大宽度与长 度;以上所有数据均按种类取其平均值。另外对每种植株都采集一个完整的标本, 加上标签后放入标本袋,回住处后对其植株茎、叶、根的特征进行记录与描述, 尤其注意荒地与林地中同种植株的相同特征的对比。 1.3.2 数据的处理方法 (1)株高:平均株高=各株高度之和/总株数 (2)叶片数:平均叶片数=各株叶片数之和/总株数 (3)叶面积:平均叶面积=测量总叶面积/测量叶片数 总叶面积=平均叶面积×平均叶片数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结果 21荒地与林地的植物种类 表1荒地与林地的植物种类 荒地 林下 编号 学名数目编号学名数目 野茼蒿295 扶芳藤 633 年蓬 175 荩草 115 12345678911 枫香幼苗94 2345678 牛膝 114 狗尾草 63 常春藤 苔草 54 透茎冷水38 花 牛膝 24 连钱草 苦麦菜 18 野芝麻 香茶菜 15 黄蒿 四片瓦 0 稀签草 10 赤胞 习见蓼 11 透骨草 苎麻 12 凤尾蕨属10 13 灰灰菜 8 13 蓬藟 14 柳叶箬7 14 麻栎 15 焯菜 6 15 麻 16 榔榆 16 楠木 栾树幼苗4 17 过路黄 18 响叶杨 18 胡枝子 19 野豇豆 19 醉鱼草 96444443 20 黄花苜蓿 3322 20 青榨槭 21 泡桐 21 细叶水团2 花 22 悬铃木幼2 22 瓜木 苗 23 鬼针草 23 胡颓子 24 苦苣菜 海金沙 25 络石 26 美洲商陆 26 绿叶爬山1 虎 27 桤木 28脉马兰1 通过表格可以发现荒地与林地的植物种类相差较大,其种类之间很少有共同 之处,在林地与荒地均发现的种类只有苔草、牛膝与苎麻;对于荒地而言,其优 势种为野茼蒿和一年蓬,对林地而言其优势种则为扶芳藤。在植物的总数量上, 林地的下层植被也要多于荒地的植被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4 2 结果 2.1 荒地与林地的植物种类 表 1 荒地与林地的植物种类 荒地 林下 编号 学名 数目 编号 学名 数目 1 野茼蒿 295 1 扶芳藤 633 2 一年蓬 175 2 荩草 115 3 枫香幼苗 94 3 牛膝 114 4 狗尾草 63 4 常春藤 77 5 苔草 54 5 透茎冷水 花 38 6 牛膝 24 6 连钱草 30 7 苦麦菜 18 7 野芝麻 19 8 香茶菜 15 8 苔草 19 9 黄蒿 14 9 四片瓦 18 10 豨签草 14 10 赤瓟 13 11 习见蓼 13 11 透骨草 12 12 苎麻 11 12 凤尾蕨属 10 13 灰灰菜 8 13 蓬藟 9 14 柳叶箬 7 14 麻栎 6 15 蔊菜 6 15 苎麻 4 16 榔榆 4 16 楠木 4 17 栾树幼苗 4 17 过路黄 4 18 响叶杨 3 18 胡枝子 4 19 野豇豆 3 19 醉鱼草 4 20 黄花苜蓿 2 20 青榨槭 3 21 泡桐 2 21 细叶水团 花 2 22 悬铃木幼 苗 2 22 瓜木 2 23 鬼针草 1 23 胡颓子 1 24 苦苣菜 1 24 海金沙 1 25 络石 1 25 马兰 1 26 美洲商陆 1 26 绿叶爬山 虎 1 27 桤木 1 28 三脉马兰 1 通过表格可以发现荒地与林地的植物种类相差较大,其种类之间很少有共同 之处,在林地与荒地均发现的种类只有苔草、牛膝与苎麻;对于荒地而言,其优 势种为野茼蒿和一年蓬,对林地而言其优势种则为扶芳藤。在植物的总数量上, 林地的下层植被也要多于荒地的植被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22荒地与林地的植被高度对比 旱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0-20■20-40■40-60■60-80■80-100■100+ 11.76% 11.18% 23.53% 27.65% 17.06% 图1早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100+ 2.86% 林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0-20 18.10% 20-40 52.38% 图2林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荒地与林下植株株高分布对比 0.5 0.4 旱地不同高度植株所 占的比例 0.2 ■林地不同高度植株所 占的比例 0 0-2020-4040-6060-8080100100 图3荒地与林下植株株高分布对比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5 2.2 荒地与林地的植被高度对比 图 1 旱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图 2 林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图 3 荒地与林下植株株高分布对比 23.53% 27.65% 17.06% 8.82% 11.18% 11.76% 旱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100+ 0-20 20.95% 20-40 52.38% 40-60 18.10% 60-80 2.86% 80-100 2.86% 100+ 2.86% 林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0 0.1 0.2 0.3 0.4 0.5 0.6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100+ 荒地与林下植株株高分布对比 旱地不同高度植株所 占的比例 林地不同高度植株所 占的比例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从以上三图中,可以得到荒地与林地株高差异的明显之处:荒地植被各高度 段株高的分布较为平均,其高度可以区别出较多不同的层次,而林下植被的高度 则集中于20cm~40cm的高度段,其余各段植株所占的比例均很小,尤其是株 高>60cm的高度段,仅占所有植株的8.58%,这与其生存环境的差异紧密相关。 23荒地与林下植物叶面积对比 林地叶片数 荒地叶片数 ■200+■150~199■100~149 ■150~199■100~149■50~99■0~49 ■50~99■0~49 3.85 2143%17.86% 23.06% 19.23% 42.31% 35.71% 图4林地叶片数 图5荒地叶片数 林地平均叶面积 ■100 ■90~10 70~7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1154%357%357%7,15% 3.57% 11.54% 14.28% 14.28% 23.06% 图6林地平均叶面积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6 从以上三图中,可以得到荒地与林地株高差异的明显之处:荒地植被各高度 段株高的分布较为平均,其高度可以区别出较多不同的层次,而林下植被的高度 则集中于 20cm~40cm 的高度段,其余各段植株所占的比例均很小,尤其是株 高>60cm 的高度段,仅占所有植株的 8.58%,这与其生存环境的差异紧密相关。 2.3 荒地与林下植物叶面积对比 图 4 林地叶片数 图 5 荒地叶片数 图 6 林地平均叶面积 3.85% 11.54% 19.23% 42.31% 23.06% 林地叶片数 200+ 150~199 100~149 50~99 0~49 17.86% 25% 35.71% 21.43% 荒地叶片数 150~199 100~149 50~99 0~49 3.57% 3.57% 7.15% 11.54% 14.28% 23.06% 14.28% 11.54% 3.57% 11.54% 林地平均叶面积 100+ 90~100 80~89 70~79 60~6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荒地平均叶面积 80~89■70~79■60~69■50~59■40~49■30~39■20~29■10~19_0~9 7.69% 3.85% 3.85% 25% 7.69% 21.43% 15.40% 图7荒地平均叶面积 对比图4和图5,所取样地中林地植物的叶片数要多于荒地植物,林地植物 中叶片数最多的植株可超过200片。林地植物的平均叶面积也比荒地植物大。 24荒地与林下植物茎叶附属物对比 表2荒地植物茎叶附属物 编号 植株名 茎 响叶杨 稀疏软毛 野茼蒿 密集短毛 23456789 年蓬 麻 背面细毛 密集绒毛皮孔 枫香幼苗 皮孔(不明显) 苔草 野豇豆 栾树幼苗 密集皮孔 美洲商陆 特殊结构* 榔榆 皮孔(不明显)粗糙 桤木 苦苣菜 三脉马兰 皮孔 14 悬铃木幼苗 15 络石 泡桐 蜡质 鬼针草 两面绒毛 18 黄蒿 19 稀莶草 正面密集短绒毛 极稀毛 狗尾草 正面有硬毛 极稀毛 黄蒿 7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7 图 7 荒地平均叶面积 对比图 4 和图 5,所取样地中林地植物的叶片数要多于荒地植物,林地植物 中叶片数最多的植株可超过 200 片。林地植物的平均叶面积也比荒地植物大。 2.4 荒地与林下植物茎叶附属物对比 表 2 荒地植物茎叶附属物 编号 植株名 叶 茎 1 响叶杨 稀疏软毛 / 2 野茼蒿 / 密集短毛 3 一年蓬 / / 4 苎麻 背面细毛 密集绒毛 皮孔 5 枫香幼苗 / 皮孔(不明显) 6 苔草 / / 7 野豇豆 / / 8 栾树幼苗 / 密集皮孔 9 美洲商陆 / 特殊结构* 10 榔榆 / 皮孔(不明显)粗糙 11 桤木 / / 12 苦苣菜 / / 13 三脉马兰 / 皮孔 14 悬铃木幼苗 / / 15 络石 / / 16 泡桐 蜡质 / 17 鬼针草 两面绒毛 / 18 黄蒿 / / 19 豨莶草 正面密集短绒毛 极稀毛 20 狗尾草 正面有硬毛 极稀毛 21 黄蒿 / / 3.85% 3.85% 7.69% 3.85% 7.69% 21.43% 15.40% 25% 7.69% 荒地平均叶面积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22 黄花苜蓿 苦麦菜 正面极细毛 香茶菜 25 习见蓼 短细毛 焯菜 背面细毛 柳叶箬 ///// 牛膝 灰灰菜 *:商陆茎中有特殊的分隔膜层结构 表3林地植物茎叶附属物 编号 植株名 叶 凤尾蕨属 牛膝 叶脉上短毛 123456789 常春藤 扶芳藤 //// 野芝麻 两面均有毛 极稀毛 透茎冷水花 正面稀疏绒毛 短毛 麻 背面细毛 细绒毛基部茎刺 胡颓子 苔草 10 四片瓦 背面绒毛 过路黄 ///// 牛膝 叶脉上短毛 连钱草 细毛 荩草 56 胡枝子 两面均有毛 透骨草 叶脉上短毛 短毛 麻栎 18 楠木 马兰 醉鱼草 //// 蓬藟 两面细毛背面叶脉小皮 绒毛小皮刺 细叶水团花 绒毛 24 瓜木 绿叶爬山虎 皮孔 赤爬 2.5荒地与林地同有的两种植物对比 本小组考察的样地中,在林地和荒地均有发现的植物有三种:苎麻、牛膝和 苔草。由于苔草不能测其株高及叶面积,因此主要通过苎麻和牛膝这两种植物的 8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8 22 黄花苜蓿 / / 23 苦麦菜 正面极细毛 / 24 香茶菜 / / 25 习见蓼 短细毛 / 26 蔊菜 背面细毛 / 27 柳叶箬 / / 28 牛膝 / / 29 灰灰菜 / / *:商陆茎中有特殊的分隔膜层结构。 表 3 林地植物茎叶附属物 编号 植株名 叶 茎 1 凤尾蕨属 / / 2 牛膝 叶脉上短毛 / 3 常春藤 / / 4 扶芳藤 / / 5 野芝麻 两面均有毛 极稀毛 6 透茎冷水花 正面稀疏绒毛 短毛 7 苎麻 背面细毛 细绒毛 基部茎刺 8 胡颓子 / / 9 苔草 / / 10 四片瓦 背面绒毛 / 11 过路黄 / / 12 牛膝 叶脉上短毛 / 13 连钱草 / 细毛 14 荩草 / / 15 胡枝子 两面均有毛 / 16 透骨草 叶脉上短毛 短毛 17 麻栎 / / 18 楠木 / / 19 马兰 / / 20 醉鱼草 / / 22 蓬藟 两面细毛 背面叶脉小皮 刺 绒毛 小皮刺 23 细叶水团花 / 绒毛 24 瓜木 / / 25 绿叶爬山虎 / 皮孔 26 赤瓟 / / 2. 5 荒地与林地同有的两种植物对比 本小组考察的样地中,在林地和荒地均有发现的植物有三种:苎麻、牛膝和 苔草。由于苔草不能测其株高及叶面积,因此主要通过苎麻和牛膝这两种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