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语文年级初一班级|003 时间200年月日 课题荒岛余生 教学 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目标 2、感悟主人公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从中领悟学会生存的道理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教材|1、感悟主人公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从中领悟学会生存的道理 分析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板书 设计 (X(1)~(3)段,写鲁滨孙及时调整复杂的心理活动,决定在荒岛上顽 强地生存下去 白(4)~(⑨段,写鲁滨孙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 白0~⑩段,写鲁滨孙的“精神”世界——通过自我安慰安心在荒 岛上生活。 时序 导入 多媒体播放电影剪辑画面 师:刚才看的电影是什么?(《鲁滨孙飘流记》)在西方,18世纪欧洲最杰出 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 活下去的。 、预习检查 作者简介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59岁开始写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 《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对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 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 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 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2、《鲁滨孙飘流记》故事梗概 描写主人公鲁滨孙在海上遇难,座船沉没,鲁滨孙凭借身上仅有的工具以及自 己的聪明智慧在孤岛上漂流生活数十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重新回到现实生活的苦 难经历。 三、整体感知文本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语文 年级 初一 班级 C0603 时间 2007 年 月 日 课题 荒岛余生 教学 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感悟主人公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从中领悟学会生存的道理。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教 材 分析 1、感悟主人公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从中领悟学会生存的道理。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板 书 设计 ㈠⑴~⑶段,写鲁滨孙及时调整复杂的心理活动,决定在荒岛上顽 强地生存下去; ㈡⑷~⑼段,写鲁滨孙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 ㈢⑽~⑿段,写鲁滨孙的“精神”世界——通过自我安慰安心在荒 岛上生活。 时序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电影剪辑画面 师:刚才看的电影是什么?(《鲁滨孙飘流记》)在西方,18 世纪欧洲最杰出 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 活下去的。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 59 岁开始写小说,1719 年第一部小说 《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对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 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 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 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2、《鲁滨孙飘流记》故事梗概 描写主人公鲁滨孙在海上遇难,座船沉没,鲁滨孙凭借身上仅有的工具以及自 己的聪明智慧在孤岛上漂流生活数十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重新回到现实生活的苦 难经历。 三、整体感知文本
1、听课文朗读,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泅(qju)栅栏(zh)作践(jin)沮(j)丧 搁(g)浅斫(zhuo)痕抵御(yu)冻饿之虞(yu) 2、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主要写了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处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 情 3、以四人为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鲁滨逊初到荒岛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 困难,鲁滨逊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思考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启发明确 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师引导根据此全文可分为:()(1) (3)段,写鲁滨孙及时调整复杂的心理活动,决定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去;((4)~ (9)段,写鲁滨孙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白⑩0~段,写鲁滨孙的“精神” 世界一一通过自我安慰安心在荒岛上生活 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要不要活(1-3):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 定顽强地生存下去,找到生存信念。怎样活(4-9)分析生存下去的物质问题坚定 了活下去的信念。思考如何安心活下去(10-12):分析自己的精神世界,进 步调整自己生存的心态。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明确: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 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如果学生找到课文11 段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可以的。) 四、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文本,并理清了本文的思路,下节课 我们将重点讨论几个问题,去感受主人公的那种乐观精神。 作业:1、抄写2、完善笔记3、随堂练习 后记
1、听课文朗读,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泅 ( qiú ) 栅栏(zhà) 作践 ( jiàn ) 沮 ( jǔ )丧 搁 ( gē )浅 斫 ( zhuó )痕 抵御 ( yù ) 冻饿之虞 ( yú ) 2、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主要写了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处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 情。 3、以四人为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鲁滨逊初到荒岛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 困难,鲁滨逊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思考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启发明确: 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师引导根据此全文可分为:㈠⑴~ ⑶段,写鲁滨孙及时调整复杂的心理活动,决定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去;㈡⑷~ ⑼段,写鲁滨孙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㈢⑽~⑿段,写鲁滨孙的“精神” 世界——通过自我安慰安心在荒岛上生活。 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 要不要活(1-3):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 定顽强地生存下去,找到生存信念。怎样活(4-9)分析生存下去的物质问题坚定 了活下去的信念 。 思考如何安心活下去(10-12):分析自己的精神世界,进一 步调整自己生存的心态。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明确: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 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如果学生找到课文 11 段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可以的。) 四、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文本,并理清了本文的思路,下节课 我们将重点讨论几个问题,去感受主人公的那种乐观精神。 作业:1、抄写 2、完善笔记 3、随堂练习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