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下古文阅读题归纳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 22、《陋室铭》 23、《爱莲说》 24、《口技》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古诗文复习 姓名: 填空 (一)、默写,按课文原文填空 1、苔痕上阶绿 往来无白丁。 2、无丝竹之乱耳 。南阳诸葛庐 3、予独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草色遥看近却无 绝胜烟柳满皇都 10、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二)、按要求填空。 1、陶渊明的《饮酒》中的名句是: 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 心境的句子是: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的是 表达 了作者思乡之情的是 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解体之中, 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诗句是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是: 。写陋室人交往之高 雅是 。写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4、《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有人说“近墨者黑”, 但“近墨未必黑”,正如本文所说的: 5、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的景色的是 与此作对 比的是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写敌军的来势汹汹,但守城的将士雄姿英发的是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是 表达 了将士们以生命来报效祖国的豪情的是 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的是 表 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语文版七下古文阅读题归纳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 22、《陋室铭》 23、《爱莲说》 24、《口技》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古诗文复习 姓名: 一、填空。 (一)、默写,按课文原文填空。 1、苔痕上阶绿, 。 ,往来无白丁。 2、无丝竹之乱耳, 。南阳诸葛庐, 。 3、予独爱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 6、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8、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 ,草色遥看近却无。 ,绝胜烟柳满皇都。 10、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 (二)、按要求填空。 1、陶渊明的《饮酒》中的名句是: , 。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 心境的句子是: , 。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的是: , ;表达 了作者思乡之情的是: , ;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解体之中, 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诗句是: , 。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是: , 。写陋室人交往之高 雅是: , 。写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 。 4、《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 , ;有人说“近墨者黑”, 但“近墨未必黑”,正如本文所说的 : 。 5、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的景色的是: , 。与此作对 比的是: 。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写敌军的来势汹汹,但守城的将士雄姿英发的是: ,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是: , 。表达 了将士们以生命来报效祖国的豪情的是: , 。 7、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用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的是: ,, ;表 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二、阅读下列古文,按要求完成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 上学期我们学过他写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诗中的“乐天”指的是和他同时代的著名诗人 在诗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 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 引用典故的诗句是: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横线上: 3、本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可以调素琴调: ②无案牍之劳形形: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文: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9、“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10、用“∥”将文章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2)、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①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中体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咏莲名句是: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横线上:①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蕃: ②陶后鲜有闻鲜:。 ③濯清涟而不妖濯 ④宜乎众矣宜:。⑤亭亭净植植: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 5、《爱莲说》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 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6、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二、阅读下列古文,按要求完成问题。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的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_______。上学期我们学过他写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诗中的“乐天”指的是和他同时代的著名诗人______。在诗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 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 , 。引用典故的诗句是: , 。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横线上: , 。 3、本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4、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可以调素琴 调: 。 ②无案牍之劳形 形: 。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 。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9、“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10、用“∥”将文章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1)、 。 (2)、 。 (3)、 。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① ,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中体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咏莲名句是: , 。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横线上:① ;② 。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蕃: 。 ②陶后鲜有闻 鲜: 。 ③濯清涟而不妖 濯: 。 ④宜乎众矣 宜: 。⑤亭亭净植 植: 。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 5、《爱莲说》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 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 6、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B、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气味、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的超凡脱俗 C、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作者采用以菊、牡丹来衬托莲花的写法,其中菊属于正衬,牡丹 属于反衬,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7、文中所叙的三种花,各喻指怎样的人?(先引原句,再用自己的话说。)(3分) (1)、菊花:“ (2)、牡丹:“” (3)、莲花: 8、全文中与“陶后鲜有闻”照应的一句是 ”,与“宜乎众矣”照应的句子是“” 9、从全文看,上面的文段在表达方式上是。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三)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 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②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③驴不胜怒,蹄之。()④技止此耳。() 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译文: ②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译文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再写出含有“虎”字的两个成语② 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 遥闻深巷中犬吠,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千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 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2.翻译下列句子: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按要求摘出原句。 (1)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2)文中议论的句子: 4.“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出了听众的哪些心理? 5与“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意思相同的是() A.不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D。大名鼎鼎 6文中前后两次清楚交代了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7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个词是 (五
B、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气味、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的超凡脱俗。 C、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作者采用以菊、牡丹来衬托莲花的写法,其中菊属于正衬,牡丹 属于反衬,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7、文中所叙的三种花,各喻指怎样的人?(先引原句,再用自己的话说。)(3 分) (1)、菊花:“ ” 。(2)、牡丹:“ ” 。 (3)、莲花:“ ” 。 8、全文中与“陶后鲜有闻”照应的一句是“ ”,与“宜乎众矣”照应的句子是“ ” 9、从全文看,上面的文段在表达方式上是 。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三)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 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 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②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 ③驴不胜怒,蹄之。( ) ④技止此耳。( ) 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译文: ②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译文: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① 、 。 再写出含有“虎”字的两个成语② 、 。 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 遥闻深巷中犬吠,......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________ _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 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3.按要求摘出原句。 (1)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 (2)文中议论的句子: 。 4.“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出了听众的哪些心理? 5.与“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意思相同的是 ( ) A.不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D。大名鼎鼎 6.文中前后两次清楚交代了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 7.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个词是: 。 (五)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风正:顺风。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 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在岁暮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答: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4、怎样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分析其表达的感情。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结庐在人境()欲辨已忘言() 6、诗文开篇两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了作者对的田园的喜爱,对 的厌倦。 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理解“黑云”“甲光 9、诗中选取了三个画面你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表现官军戒备深严;一个在,表 现官军刻苦练兵;一个在,表现官兵出其不意袭击敌人 10、全诗主旨句是哪句?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ll、解释加点字:临易水()声不起( 天净沙.秋思一(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这首散曲中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分别是 词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14、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分别是?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15、哪句话写出了游子思乡之情? 16、:“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7、天净沙( 秋思() 饮酒——(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次北固山下一(唐)王湾——一选自《全唐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选自《昌黎先生集》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一选自《李贺诗集》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风正:顺风。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 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在岁暮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 答: 。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4、怎样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分析其表达的感情。 。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结庐在人境( ) 欲辨已忘言( ) 6、诗文开篇两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了作者对 的田园的喜爱,对 的厌倦。 7、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 。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理解“黑云”“甲光” 。 9、诗中选取了三个画面你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 ,表现官军戒备深严;一个在 ,表 现官军刻苦练兵;一个在 ,表现官兵出其不意袭击敌人。 10、全诗主旨句是哪句?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11、解释加点字:临易水( ) 声不起( )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这首散曲中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分别是 , 。 13、 一词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14、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分别是?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 15、哪句话写出了游子思乡之情? 。 16、:“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17、天净沙( ) 秋思( ) 饮酒——(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选自《全唐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选自《昌黎先生集》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选自《李贺诗集》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选自《全元散曲》 、(一)略:(二)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潮平两 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岀淤泥而不染。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进却 无。绝胜烟柳满皇都。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 脂凝夜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一)1、唐:刘禹锡:白居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①弹奏:②身体、 形体。5、①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的人。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6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7、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 志向及抱负。 8、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9、警戒自己。10…德馨。‖劳形。‖…(1) 点明全文主旨:(2)写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3)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二)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香远益清。3、①多;②少 ③洗涤:④当然。4、①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②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5、作者用“菊”和“牡丹”分别来正衬 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 态度。(6)、D7、(1)隐逸者:花中的隐士。(2)富贵者;花中的富贵人家。(3)君子 花中的君子。 8、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9、议论。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1、(2分)①船:用船②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③蹄:用蹄子踢④止:只、仅仅 2、(4分)①译文: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②译文:老虎渐渐的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观察它,还是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3、(2分)①、庞然大物、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②狐假虎威、藏龙卧虎、调虎离山、龙腾虎跃、生龙活虎、为虎作伥等(字写错不得分) 4、(2分)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意思相近即可) (四)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 2略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一处也。 4、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被口技表演所吸引,衬托口技表演者记忆高超。5、A 6、首尾呼应,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7、善 (五)1、A;2、青山、绿水、红日 3、本诗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博大的胸襟 4、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蕴含新事 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5、构造、建造,同“辩”论,说。6、幽美宁静车马喧嚣的 官场。 7、只要内心高洁远离尘俗,即使处于喧闹之境也如同居于偏远之地,而悠然无扰 8、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与甲光形成对比,甲光写出了我军守城将士英姿勃勃 9、白天、黄昏、中夜10、报君…死。表达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l1、抵达声音不响,这里指鼓声低沉。12、枯藤昏鸦13、断肠人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表现了游子凄苦惆怅 的内心世界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选自《全元散曲》 答案 一、(一)略;(二)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潮平两 岸阔,风正一帆悬。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出淤泥而不染。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进却 无。 绝胜烟柳满皇都。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 脂凝夜紫。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一)1、唐;刘禹锡;白居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①弹奏;②身体、 形体。5、①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的人。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6、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7、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 志向及抱负。 8、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9、警戒自己。10.……德馨。‖……劳形。‖……(1) 点明全文主旨;(2)写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3)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二)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香远益清。3、①多;②少; ③洗涤;④当然。4、①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②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5、作者用“菊”和“牡丹”分别来正衬 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 态度。(6)、D 7、(1)隐逸者;花中的隐士。 (2)富贵者;花中的富贵人家。(3)君子; 花中的君子。 8、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9、议论。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1、(2 分)①船:用船 ②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③蹄:用蹄子踢 ④止:只、仅仅 2、(4 分)①译文: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②译文:老虎渐渐的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观察它,还是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3、(2 分)①、 庞然大物 、 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② 狐假虎威、藏龙卧虎、调虎离山、龙腾虎跃、生龙活虎、为虎作伥 等(字写错不得分) 4、(2 分)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意思相近即可) (四)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 2.略 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一处也。 4、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被口技表演所吸引,衬托口技表演者记忆高超。 5、 A 6、首尾呼应,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7、善 (五)1、A;2、青山、绿水、红日; 3、本诗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博大的胸襟。 4、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蕴含新事 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 5、构造、建造, 同“辩”论,说。 6、幽美宁静 车马喧嚣的 官场。 7、只要内心高洁远离尘俗,即使处于喧闹之境也如同居于偏远之地,而悠然无扰。 8、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与甲光形成对比,甲光写出了我军守城将士英姿勃勃。 9、白天、黄昏、中夜 10、报君……死。表达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11、抵达 声音不响,这里指鼓声低沉。 12、枯藤 昏鸦 13、断肠人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表现了游子凄苦惆怅 的内心世界
1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6、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7、曲牌名题目 《雁门太守行》赏析练习题 、默写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 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 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 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 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 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 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二、选择题 8.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三、简答题 9、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 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0、“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l1、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 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12、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 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 前来 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13、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 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14、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风萧萧兮 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黔之驴同步训练 基础知识及运用:
1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6、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曲牌名 题目 《雁门太守行》赏析练习题 一、默写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 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 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 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 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 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 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二、选择题。 8.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 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 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三、简答题。 9、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 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0、“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11、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 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12、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 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 前来 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13、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 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14、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风萧萧兮 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黔之驴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加点词注音。 黔之驴( )窥之( )虎大骇( )远遁(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 ②至则无可用则 ③庞然大物也庞: ④稍出近之稍 ⑤虎大骇,远遁骇: 遁 ⑥以为且噬已也且: ⑦益习其声益: ⑧益狎狎: ⑨技止此耳止: ⑩乃去乃 3、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跳踉大嘀”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4、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意思,这个成语是。 7、填空 本文作者 是我国 代文学家。他和唐朝的韩愈同列 之列 8、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 ①然: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 ②因:虎因喜() 因跳踉大() ③去:乃去() 西蜀之去南海() ④耳:技止此耳() 无丝竹之乱耳()
1、给加点词注音。 黔之驴( ) 窥之( ) 虎大骇( ) 远遁(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 ②至则无可用 则: ③庞然大物也 庞: ④稍出近之 稍: ⑤虎大骇,远遁 骇: 遁: ⑥以为且噬已也 且: ⑦益习其声 益: ⑧益狎 狎: ⑨技止此耳 止: ⑩乃去 乃: 3、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跳踉大 ”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4、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意思,这个成语是 。 7、填空: 本文作者 ,是我国 代文学家。他和唐朝的韩愈同列 之列。 8、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 ①然:庞然大物( ) 然往来视之( ) ②因:虎因喜( ) 因跳踉大( ) ③去:乃去( ) 西蜀之去南海( ) ④耳:技止此耳( ) 无丝竹之乱耳( )
9、成语黔驴技穷形容 0、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l1、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黔之驴》片段,完成第1-4题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 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远遁( (2)且噬己( (3)蹄之( (4)尽其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译 3、本片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刻画了虎的心理。“驴一鸣”时,作者描写了 虎的什么动作和心理?(用文中原话作答。) 答:(1)动作 (2)心理 4、写出含“虎”“驴”的成语各一个。并用它们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 答:(1)含“虎”的成语 (2)含“驴”的成语 (3)写话: 三:课内迁移探究 学习了本文从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四、课外拓展阅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 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 (1)未穷青之技穷: (2)秦青弗止弗: (3)自谓尽之谓: (4)乃谢求反谢 (5)于:①薛谭学讴于秦青( ②饯于郊衢( (6)之:①未穷青之枝( ②自谓尽之(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薛谭乃谢求反
9、成语黔驴技穷形容 。 10、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1、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黔之驴》片段,完成第 1—4 题。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 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远遁 ( ) (2)且噬己 ( ) (3)蹄之 ( ) (4)尽其肉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译: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译: 3、本片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刻画了虎的心理。“驴一鸣”时,作者描写了 虎的什么动作和心理?(用文中原话作答。) 答:(1)动作: (2)心理: 4、写出含“虎”“驴”的成语各一个。并用它们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 答:(1)含“虎”的成语 (2)含“驴”的成语 (3)写话: 三:课内迁移探究 学习了本文从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四、课外拓展阅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 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 ⑴未穷青之技 穷: ⑵秦青弗止 弗: ⑶自谓尽之 谓: ⑷乃谢求反 谢: ⑸于:①薛谭学讴于秦青( ) ②饯于郊衢( ) ⑹之:①未穷青之枝( ) ②自谓尽之( )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薛谭乃谢求反
3、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出句子的省略成分 (1)遂辞()归(2)饯()于郊衢 (3)()抚节悲歌(4)薛谭乃谢()求反 4、填空 (1)请结合短文内容,解释题目 (2)薛谭为什么“乃谢求反,终身不言归”?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中考题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 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 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 说新语》) 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 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辄拾以啖之 盘外无余肴: 缘其性真素: 勿以我受任方州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 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六、片段作文 放飞想象的翅膀 如果你是一只侥幸逃离虎口的驴面对血淋淋的现实,你会何去何从?是直面惨淡的“人” 生,超越旧我,还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 请你展开想像的羽翼,以《黔之驴后传》为题为故事再续一个结局,300字左右。 《黔之驴》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1、略2、①用船②却③大④渐渐⑤惊惧;逃走⑥将⑦更加⑧亲近而 不庄重⑨只,不过⑩才3、C4、B5、B6、黔驴技穷7、柳宗元:唐:唐宋八大 家8、(1)…的样子;然而(2)于是;于是(3)离开;距离(4)罢了:耳朵9、略10、看问题 不能只看重表面而不注重实质。11、本文含义: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 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 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二、课内语段阅读 1、(1)逃跑(2)将要(3)用蹄子踢(4)吃光2、(1)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 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2)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
3、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出句子的省略成分 ⑴遂辞( )归 ⑵饯( )于郊衢 ⑶( )抚节悲歌 ⑷薛谭乃谢( )求反 4、填空。 ⑴请结合短文内容,解释题目: ⑵薛谭为什么“乃谢求反,终身不言归”? ⑶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中考题 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 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 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 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 说新语》) 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 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辄拾以啖之: 盘外无余肴: 亦 缘其性真素: 勿以我受任方州: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 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六、片段作文 放飞想象的翅膀 如果你是一只侥幸逃离虎口的驴,面对血淋淋的现实,你会何去何从?是直面惨淡的“人” 生,超越旧我,还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 请你展开想像的羽翼,以《黔之驴后传》为题为故事再续一个结局,300 字左右。 《黔之驴》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略 2、①用船②却③大④渐渐⑤惊惧;逃走⑥将⑦更加⑧亲近而 不庄重⑨只,不过⑩才 3、C 4、B 5、B 6、黔驴技穷 7、柳宗元;唐;唐宋八大 家 8、⑴……的样子;然而⑵于是;于是⑶离开;距离⑷罢了;耳朵 9、略 10、看问题 不能只看重表面而不注重实质。 11、本文含义: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 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 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二、课内语段阅读 1、(1)逃跑 (2)将要 (3)用蹄子踢 (4)吃光 2、(1)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 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 (2)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
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3、动作描写:“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大骇”“远 循 往来视之”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 乃去”心理变化:“以为神” “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一一“觉无异能者” 终不敢搏” 技止此耳 三、课内迁移探究参考答案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 对手等。 四、课外拓展阅读 1、(1)穷:尽,这里是完全学会的意思。(2)弗止:不挽留。(3)谓:认为,以为。(4)谢:谢罪, 道歉。(5①向,跟着:②在。(6)①的:②代技艺。2、“反”通“返”,归,回去。3、(1) 青,或秦青(2)薛谭(3)秦青(4)于秦青4、(1)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2)薛谭面对秦青的高超技 艺,自愧不如,快心潜心学习。③3)说明学无止境,如果浅尝辄止,则达不支精深的境地,反 之,永不自满,持之以恒,努力进取,方能功成名就的道理 五、中考题 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 2.翻译: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 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意思对即可)。陋室铭练习 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1)水不在深 (2) ,草色入帘青。 (3)斯是陋室, 4.《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中加括号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 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3、动作描写:“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大骇”“远 循”——“往来视之”——“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 乃去”心理变化:“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觉无异能者” “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4、略 三、课内迁移探究 参考答案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 对手等。 四、课外拓展阅读 1、⑴穷:尽,这里是完全学会的意思。⑵弗止:不挽留。⑶谓:认为,以为。⑷谢:谢罪, 道歉。⑸①向,跟着;②在。⑹①的;②代技艺。 2、“反”通“返”,归,回去。 3、⑴ 青,或秦青⑵薛谭⑶秦青⑷于秦青 4、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⑵薛谭面对秦青的高超技 艺,自愧不如,快心潜心学习。⑶说明学无止境,如果浅尝辄止,则达不支精深的境地,反 之,永不自满,持之以恒,努力进取,方能功成名就的道理。 五、中考题 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 2.翻译: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 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意 思对即可)。陋室铭练习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字__,是__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____的特点。 3.(1)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草色入帘青。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 。 4.《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使用的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中加括号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 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