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路长嗟日暮 出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问心无愧,因为 自己一生曾写出许多惊人的词句。 解析: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 然不知所措。这里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 彷徨忧虑的神态。 2C“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从上 文的意思来看,作者感到自己的才华抱负只有在现实社会 中才能得到实现和施展 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才华抱负在现实社会 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可见她的梦想 仙境,21媞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2021-2-13 1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嗟日暮” 出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 。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问心无愧,因为 自己一生曾写出许多惊人的词句。 2C“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从上 文的意思来看,作者感到自己的才华抱负只有在现实社会 中才能得到实现和施展。 解析: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 然不知所措。这里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 彷徨忧虑的神态。 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才华抱负在现实社会 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可见她的梦想 仙境,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3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是豪放派的代表。生活在北 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 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 A(婉约派代表而不是豪放派代表) 4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路长”、“日暮” 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出处是《天问》:“欲少留此 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是《离骚》) 5C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完全是虚写,形象愈 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 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 概,词风豪放 C“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而不是完全虚写)
3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是豪放派的代表。生活在北 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后, 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 A(婉约派代表而不是豪放派代表) 4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 、 “日暮” 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出处是《天问》: “欲少留此 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D(出处是《离骚》) 5 C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完全是虚写,形象愈 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 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 概,词风豪放。 C“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而不是完全虚写)
6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C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喜悦,也表 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抒发内心的苦闷而不是喜悦) 7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黑了。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 语:天帝的话语。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 徒然。 D(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 8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B“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 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像蓬草那 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泰山、华山、 黄山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B(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B(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6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C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喜悦,也表 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抒发内心的苦闷而不是喜悦) 7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D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黑了。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 语:天帝的话语。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 徒然。 D(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 8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B“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一 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蓬舟” ,像蓬草那 样飞旋轻快的小舟。 “三山” ,指传说中的泰山、华山、 黄山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9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C“谩有”是“空有”“徒有”的意思。这一句是慨叹自己写不出 好的诗句,表现出词人的苦闷忧愁之情。 (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 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10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B通过诗句可以看出诗人对前朝故物并不感兴趣,因为锈迹斑斑的 断戟并不少见。 诗人“自将磨洗”“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 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11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对赤壁之战这一史实的客观描写,旨 在表达诗人对周瑜历史功绩的艳羡之情 没有对赤壁之战客观描写,诗人借咏史抒发自己深知兵法 怀才不遇的牢骚 2021-2-13
2021-2-13 9下面对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C“谩有”是“空有”“徒有”的意思。这一句是慨叹自己写不出 好的诗句,表现出词人的苦闷忧愁之情。 (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 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10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B通过诗句可以看出诗人对前朝故物并不感兴趣,因为锈迹斑斑的 断戟并不少见。 (诗人“自将磨洗”“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 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11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D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对赤壁之战这一史实的客观描写,旨 在表达诗人对周瑜历史功绩的艳羡之情。 没有对赤壁之战客观描写,诗人借咏史抒发自己深知兵法 怀才不遇的牢骚
12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是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时间不长,年代不够久远 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不是说年代不够 久远。而是暗寓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13、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作者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 表达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看法。 没有对赤壁之战客观描写,诗人借咏史抒发自己深知兵法 怀才不遇的牢骚 15下面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隐喻守军的实力 强大,写出守军将士的飒爽英姿,威武不屈 隐喻守军的实力强大,说反了,应是敌军强大 2021-2-13
2021-2-13 12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折戟沉沙铁未销” ,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是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时间不长,年代不够久远。 13、下面对杜牧的《赤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C、作者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 表达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看法。 15下面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C、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隐喻守军的实力 强大,写出守军将士的飒爽英姿,威武不屈。 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不是说年代不够 久远。而是暗寓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隐喻守军的实力强大,说反了,应是敌军强大 没有对赤壁之战客观描写,诗人借咏史抒发自己深知兵法 怀才不遇的牢骚
16下面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 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说的“报 君”“为君死”,就是指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 “报君”“为君死”,是直接抒发爱国情怀,表达报效朝廷、报 效国家决心 17下面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 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 塞风光的秀丽壮美。 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丽壮美。应是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 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18下面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 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这是2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应是边塞诗
2021-2-13 16下面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 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说的“报 君”“为君死” ,就是指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 。 17下面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 夜紫” ,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 塞风光的秀丽壮美。 18下面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 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报君”“为君死” ,是直接抒发爱国情怀,表达报效朝廷、报 效国家决心。 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丽壮美。应是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 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应是边塞诗
19下面对杜甫的《春望》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是诗的颔联,此联向来有两种 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另一种是以 “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区别较大。 C(这两种解释实质上有想通处,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2021-2-13
2021-2-13 19下面对杜甫的《春望》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是诗的颔联,此联向来有两种 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另一种是以 “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区别较大。 C(这两种解释实质上有想通处,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20下面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意思是国家破败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 个样子。 B、“城春草木深”是指春天到来,草木繁茂,到处呈现出一片欣 欣向荣的景象。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 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 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 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另一种解释是以诗人为 “感”“恨”的主体,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 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恨别而惊心。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 结果。 C(A国都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B春天降临到长安城, 眼前却是乱草丛生,一片衰败不堪的景象D仿佛人也因 感叹时事而落泪,因人世间的恨别而惊心 2021-2-13
2021-2-13 20下面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破山河在”意思是国家破败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 个样子。 B、 “城春草木深”是指春天到来,草木繁茂,到处呈现出一片欣 欣向荣的景象。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 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 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 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另一种解释是以诗人为 “感”“恨”的主体,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 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恨别而惊心。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 结果。 C(A国都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B春天降临到长安城, 眼前却是乱草丛生,一片衰败不堪的景象D仿佛人也因 感叹时事而落泪,因人世间的恨别而惊心)
21下面对杜甫的《春望》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的家信是多么难得 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C(“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而不是多么值钱) 22下面对杜甫的《春望》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白头”不是写实,只不过 用来表明自己年纪大罢了 “白头”是写实,年纪并不大 23下面对陶渊明的《饮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 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只顾得上细细欣赏,却 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但这种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叫 忠言
2021-2-13 21下面对杜甫的《春望》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的家信是多么难得, 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C(“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而不是多么值钱) 22下面对杜甫的《春望》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白头”不是写实,只不过 用来表明自己年纪大罢了。 23下面对陶渊明的《饮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实际上是说,由于 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只顾得上细细欣赏,却 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但这种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叫 “忘言” 。) “白头”是写实,年纪并不大
24下面对陶渊明的《饮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 中集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 与“心”皆“静”的特点。 (生活环境并不静) 25下面对陶渊明的《饮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 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A(表现出诗人的恬淡闲适的心境) 26下面对陶渊明的《饮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两句是抒情。诗人 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表明自己所处闹市并不感到喧嚣 的原因是心志淡远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两句是议 论 2021-2-13
2021-2-13 24下面对陶渊明的《饮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 中集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 与“心”皆“静”的特点。 25下面对陶渊明的《饮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 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26 下面对陶渊明的《饮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是抒情。诗人 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表明自己所处闹市并不感到喧嚣 的原因是心志淡远。 (生活环境并不静) A(表现出诗人的恬淡闲适的心境)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是议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