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K12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精彩开篇词】 在距今约2.3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 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在这漫长的 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叠纪,食物丰富 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一一恐 龙 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 场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 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 教学自标 1.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2.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的思维方法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4.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λ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励学生努 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精彩开篇词】 在距今约 2.3 亿年前至 6500 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 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在这漫长的 1.65 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叠纪,食物丰富 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 龙。 6500 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 一场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 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 1.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2.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的思维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4.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励学生努 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教育学习+K12 器, 第1课时《恐龙无处不在》 、新课导入 (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如果你看过,我想你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象和栩 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 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 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二、自学指导(一)—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生字词。 遗骸(hai)褶皱zhe)劫难(jie)追溯(si)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遗骸:遗体:尸骨。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文中指形成褶皱的过程。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严密,没有 一点儿破绽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列数字)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举例子)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第 1 课时 《恐龙无处不在》 一、新课导入 (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如果你看过,我想你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象和栩 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 6500 万年前灭绝了呢? 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 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生字词。 遗骸.(hái) 褶.皱(zhě) 劫.难(jié) 追溯.(sù)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遗骸:遗体;尸骨。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文中指形成褶皱的过程。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严密,没有 一点儿破绽。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列数字) (2)例如,在 1986 年 1 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举例子)
教育学习+K12 (3)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 (打比方) 4.作者链接 阿西莫夫(1920-1992)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 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 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 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 品已达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自学指导( 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交流点拨】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2.“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交流点拨】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3.“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交流点拨】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 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 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二)文本探究 1.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交流点拨】主要内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 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 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一一恐龙并不适 应南极气候一一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3)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打比方) 4.作者链接。 阿西莫夫(1920—1992)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 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 喜欢读科幻小说,18 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 1941 年的《理 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 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 年获雨果 奖),1972 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 品已达 300 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交流点拨】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2.“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交流点拨】1986 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3.“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交流点拨】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 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 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二)文本探究 1.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交流点拨】主要内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 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 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 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教育学习+K12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一一“泛大 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 适地生活一一后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一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 2.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交流点拨】(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行文严谨 3.“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这一句 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这一句话在文中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它表明了作者的思维方法, 其思维触角已经伸向另一领域, 四、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在,佐证,(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大陆漂移学说) (考古)(生物学) (地质学) 匚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课时《被压扁的沙子》 、新课导入 《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 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 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遍短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 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 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 2.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交流点拨】(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行文严谨。 3.“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这一句 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这一句话在文中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它表明了作者的思维方法, 其思维触角已经伸向另一领域。 四、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在,佐证,(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大陆漂移学说) (考古)(生物学) (地质学) 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第 2 课时 《被压扁的沙子》 一、新课导入 《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 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 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遍短 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教育学习+K12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 【交流点拨】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 “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 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 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 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 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交流点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 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 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 灭了恐龙。 、自学指导(二)—一合作与探究 1.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为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因为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斯石英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 2.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交流点拨】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 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 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 方面比较)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1.对于 6500 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 么? 【交流点拨】科学界对于恐龙在 6500 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 “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 6500 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 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 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 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 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交流点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 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 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 灭了恐龙。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1.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为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因为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斯石英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 2.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交流点拨】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 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 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 方面比较)
教育学习+K12 【交流点拨】(1)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 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2)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 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 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 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 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 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 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3)说明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 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4)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4.教师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第 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 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两文都证明了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这一观点。 科学家研究事物或事理,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给你什么启发? 【交流点拨】在学习研究中,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在科学内或学科间进行沟通,促进自 己思维的发展,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四、板书设计 被压扁的沙子 被压扁的沙子—一斯石英]一恐龙灭绝原因一一撞击说 (化学)(地理学)(天文学 (生物学) 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交流点拨】(1)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 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2)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 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 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 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 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 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 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3)说明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 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4)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4.教师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第一 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 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两文都证明了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这一观点。 5.科学家研究事物或事理,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给你什么启发? 【交流点拨】在学习研究中,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在科学内或学科间进行沟通,促进自 己思维的发展,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四、板书设计 被压扁的沙子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 ―→ 恐龙灭绝原因——撞击说 (化学)(地理学)(天文学) (生物学) 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教育学习+K12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两篇短文后,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谈谈你的感悟或体会。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两篇短文后,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谈谈你的感悟或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