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上古——口头歌谣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先秦—诗歌发展 的两大源头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 汉代—一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两晋文学 西晋:左思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 宋代——宋诗重理趣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诚斋体”)、苏轼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一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 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 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 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 意,吹梦到西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1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上古——口头歌谣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先秦——诗歌发展 的两大源头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 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两晋文学: 西晋:左思 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初唐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 宋代——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杨万里(“诚斋体”)、苏轼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 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 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 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 意,吹梦到西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 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一屈原 代表作:《离骚》 《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 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 之前,仅供祭祀之用。《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 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天问》《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 文、地理、文学、晢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汉乐府诗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河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建安风骨 “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建安风骨所指的文 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 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建安风骨主要指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 健的风格。 陶渊明《归园田居》等作品,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恶,给人 以含蓄隽永、意境醇美的享受 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黄金时代 初唐时期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盛唐时期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 呈异彩 最高成就:李白、杜甫 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建功立业的雄 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 杜甫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
2 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 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 《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 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 之前,仅供祭祀之用。《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 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天问》《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 172 个问题,涉及了天 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汉乐府诗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河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建安风骨 “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建安风骨所指的文 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 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建安风骨主要指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 健的风格。 陶渊明《归园田居》等作品,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恶,给人 以含蓄隽永、意境醇美的享受。 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黄金时代 初唐时期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盛唐时期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 呈异彩。 最高成就:李白、杜甫 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建功立业的雄 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 杜甫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
种社会现象。“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在徜徉山水中寻找自己的乐趣,是唐代少有的布衣终老的一位诗人。 《过故人庄》这首诗笔墨清淡,饶有情趣,自然欢娱中流露出与田家亲密无间的友谊。 边塞诗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中唐时期 元缜、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使诗歌走向平实;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意想壮伟瑰怪: 另有,李贺、柳宗元、刘禹锡、贾岛等。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抒发被贬的怨愤和对前途忧伤的感情,曲折地批评统治者的昏庸,也表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决心。全诗 感情深厚抑郁.境界宏大开阔。 晚唐:社会的衰落使唐诗如夕阳残照。 惟有杜牧、李商隐的诗为这一时期增添光彩。 无题 作者:【李商隐】体裁:【七律】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围绕第一句“别亦难ˆ展开。“东风”点了时节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 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
3 种社会现象。“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在徜徉山水中寻找自己的乐趣,是唐代少有的布衣终老的一位诗人。 《过故人庄》这首诗笔墨清淡,饶有情趣,自然欢娱中流露出与田家亲密无间的友谊。 边塞诗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中唐时期 元缜、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使诗歌走向平实;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意想壮伟瑰怪; 另有,李贺、柳宗元、刘禹锡、贾岛等。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抒发被贬的怨愤和对前途忧伤的感情,曲折地批评统治者的昏庸,也表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决心。全诗 感情深厚抑郁.境界宏大开阔。 晚唐:社会的衰落使唐诗如夕阳残照。 惟有杜牧、李商隐的诗为这一时期增添光彩。 无题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围绕第一句“别亦难”展开。“东风”点了时节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 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
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词”的产生 晚唐五代时,词已成为与“诗”并行的新诗体。温庭筠、韦庄的词都有所成就。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在艺 术上造诣颇高,降宋以后的作品,脱去了游乐淫靡的宫廷生活气息,国破家亡的感慨和个人悲惨遭遇之 隐痛充盈其间。 两大流派:婉约、豪放 晏殊、欧阳修、范仲淹、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姜夔、辛弃疾、岳飞等 隹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 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 《扬州慢》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 达出一片爱国的深情。但是,由于作者生活和思想的局限,反映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上,尽管有一定的现实 意义,但情调却过于低沉。与辛弃疾、陆游等诗人相比,即可看出其差距,不只是风格不同而已 黍离》是《诗经》中非常著名的篇目,主要写了周平王东迁后,一位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时,看 见当年的宗庙宫室已被夷为平地,遍地黍稷妒满目荒凉的景象,于是十分忧伤彷徨,写下了这首诗,感叹 周室的兴衰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 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为国雪耻,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激动诗 人情感和不断得到表现的主题。永不衰竭的爱国热情,使陆游唱出了那个时代最高亢的歌声。 范成大,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后退隐到故乡石湖。怀有报国大志不能实现, 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这种思想构成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 特别是后半生,创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写 绝句,诗风清丽精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正当南宋诗人在浅吟低唱祸慷慨悲歌的时候,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所喜爱的胡乐与中原地区的里巷之歌相结 合,形成了词以后的又一种变体诗歌形式-曲”。 曲萌生于金,繁盛于元,故称“元曲”。 元曲的代表作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张养浩、张可久等。 综上所述,中国诗词歌曲均源于民间,它们虽然各自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各有其不同的表达方 式,但其血脉相通,都是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情感。 而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衍至清末,梁起超等人倡导的“诗界革命”,又预示着新的诗歌体式即将形成。五四新文学运动如星 如日的光芒已经照亮了现代新诗的“诗国天空
4 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词”的产生 晚唐五代时,词已成为与“诗”并行的新诗体。温庭筠、韦庄的词都有所成就。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在艺 术上造诣颇高,降宋以后的作品,脱去了游乐 淫靡的宫廷生活气息,国破家亡的感慨和个人悲惨遭遇之 隐痛充盈其间。 宋词 两大流派:婉约、豪放 晏殊、欧阳修、范仲淹、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姜夔、辛弃疾、岳飞等。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 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 《扬州慢》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 达出一片爱国的深情。但是,由于作者生活和思想的局限,反映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上,尽管有一定的现实 意义,但情调却过于低沉。与辛弃疾、陆游等诗人相比,即可看出其差距,不只是风格不同而已。 黍离》是《诗经》中非常著名的篇目,主要写了周平王东迁后,一位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时,看 见当年的宗庙宫室已被夷为平地,遍地黍稷妒满目荒凉的景象,于是十分忧伤彷徨,写下了这首诗,感叹 周室的兴衰。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 尤袤、 范成大、 杨万里 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为国雪耻,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激动诗 人情感和不断得到表现的主题。永不衰竭的爱国热情,使陆游唱出了那个时代最高亢的歌声。 范成大,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后退隐到故乡石湖。怀有报国大志不能实现, 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这种思想构成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 特别是后半生,创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写 绝句,诗风清丽精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正当南宋诗人在浅吟低唱祸慷慨悲歌的时候,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所喜爱的胡乐与中原地区的里巷之歌相结 合,形成了词以后的又一种变体诗歌形式-------“曲”。 曲萌生于金,繁盛于元,故称“元曲”。 元曲的代表作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张养浩、张可久等。 综上所述,中国诗词歌曲均源于民间,它们虽然各自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各有其不同的表达方 式,但其血脉相通,都是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情感。 而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 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衍至清末,梁起超等人倡导的“诗界革命”,又预示着新的诗歌体式即将形成。五四新文学运动如星 如日的光芒已经照亮了现代新诗的“诗国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