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单元检测(六) 班级: 姓名 评分: 积累与运用(36分) 用原文句子填空或根据要求填空。(25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沙场 秋点兵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陈涉世家》选自_朝历史学家_的巨著,它记载了秦朝末年_起义的 历史事实。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是 (5)唐雎是战国时期“ ”这类人的典型代表。西汉末年根据史料进 行整理,按国家次序,编订出一部国别体史书 (6)《武陵春》是南宋派女词人 的作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 颇有新意写 的句子 是 (7)辛弃疾是南宋 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破阵子》一词中,表 现自己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的句子 是 2.解释下面各组多义字(5分) (1)以A.祭以尉首 B。徒以有先生也 (2)于A。使唐雎使于秦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然A.秦王怫然怒 B。虽然,受地于先王 (4)徒A.亦免冠徒跣 B。徒以有先生也 (5)故A.扶苏以数谏故 B。故不错意也 3.诗歌赏析(6分)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1分) 长烟落日孤城闭 2.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九年级(上)语文单元检测(六) 班级: 姓名: 评分: 一.积累与运用 (36 分) 1.用原文句子填空或根据要求填空。(25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 。 (2) , ,沙场 秋点兵。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 。 (4)、《陈涉世家》选自 朝历史学家 的巨著 ,它记载了秦朝末年 起义的 历史事 实 。 这 部 书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体 通 史 。 鲁 迅 称 它 是 “ , ”。 (5)唐雎是战国时期“ ”这类人的典型代表。西汉末年 根据史料进 行整理,按国家次序,编订出一部国别体史书 。 (6)《武陵春》是南宋 派女词人 的作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 颇 有 新 意 写 “ 愁 ” 的 句 子 是 , 。 (7)辛弃疾是南宋 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破阵子》一词中,表 现 自 己 有 雄 心 壮 志 , 却 无 法 最 终 实 现 的 句 子 是 , 。 。 2.解释下面各组多义字 (5 分 ) (1) 以 A.祭以尉首 B。徒以有先生也 (2) 于 A。使唐雎使于秦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 然 A.秦王怫然怒 B。虽然,受地于先王 (4) 徒 A.亦免冠徒跣 B。徒以有先生也 (5) 故 A.扶苏以数谏故 B。故不错意也 3.诗歌赏析 (6 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1分)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2.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 请写出一个表现北国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4分) 诗句: 理解分析: 三.阅读下面课内、外文段,回答问题(34分) (一)陈涉世家(15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 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 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 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 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 胜 1.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 B.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 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 2.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 是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1分) 4.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1分)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C.书非借不能读也 D。陈胜者.阳城人也 5.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 请写出一个表现北国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4分) 诗句: 理解分析: 三.阅读下面课内、外文段,回答问题 (34 分) (—) 陈涉世家 (15 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 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 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 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 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 胜。 1.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 B.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 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 2.用原文句子填空。(2 分) (1)陈胜 、吴广起 义的根本 原因是 ;直接原因 是: 。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 是 。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1分) 4.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 (1 分)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C.书非借不能读也 D。陈胜者.阳城人也。 5.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2分)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卜者知其指意D.之次所旁丛祠中皆次当行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分)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 7.解释下面加点字词(2分) (1)度已失期( (2)等死,死国可乎( (3)为天下唱( (4)陈胜王 8.翻译下面句子(3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译: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二)唐雎不辱使命(15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 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 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 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 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释义。(2分) (2) 意为 2.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请广于君 (2)秦王谓唐雎曰( (3)天下缟素( (4)长跪而谢之曰( 3.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布衣之怒 B。天子之怒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
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 燕 7.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2 分) (1)度.已失期 ( ) (2)等.死,死国可乎 ( ) (3)为天下唱. ( ) (4)陈胜王. ( ) 8.翻译下面句子 (3 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译: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译: (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 (二) 唐雎不辱使命 (15 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 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 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 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 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释义。(2 分) (1) 通 ,意为 (2) 通 ,意为 2.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 分) (1)请广.于君 ( ) (2)秦王谓.唐雎曰 ( ) (3)天下缟素.. ( ) (4)长跪而谢.之曰 ( ) 3.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2 分) A.布衣之怒 B。天子之怒 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
4.翻译下面句子(3分)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 5.“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2 分) 6 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的性格特点。(2 分) 7.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 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 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 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 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 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三)阅读课外文段,回答问题。(4分,每题1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 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 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 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令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 “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1.给文中加点字释义 A.戮( )B。俱( )C。惮( D族( 2.《陈涉世家》中,“ ”句抒发了干古志士之胸臆, 此文中“ ”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 描写。” 3.下列句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翻译下面句子 (3 分)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 5.“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2 分) 答: 6 . 文 段 中 描 写 秦 王 神 情 、 态 度 变 化 过 程 的 语 句 是 → 。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 的性格特点。(2 分) 7.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 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 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 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 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 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三)阅读课外文段,回答问题。(4 分,每题 1 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 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 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 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令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1.给文中加点字释义。 A.戮( ) B。俱( )C。惮( ) D 族( ) 2.《陈涉世家》中,“ ”句抒发了干古志士之胸臆, 此文中“ ”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 描写。” 3. 下列句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季父项梁(小叔父)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 学万人敌(抵挡) 项氏世世为楚将(做) C.去学剑(前往) 又不肯竟学(竟然)) D.梁以此奇籍(认为奇异)与籍避仇于吴中(躲避) 4.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叙述项羽的远大抱负及成长过程。B.叙述季父项梁的生平事迹 C.叙述项籍与叔父的相识相知。D.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三.作文(30分) 没有爱的生活就如荒凉的沙漠,没有爱的心灵就如一塘死水。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 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成长,净化着我们的灵魂、丰富着我们的人生, 我们时时感受到老师、父母、长辈,甚至陌生人的爱,我们也在不断的把爱献给别人。请以 爱”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要求600字左右
A.其季父..项梁(小叔父)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 B.学万人敌.(抵挡) 项氏世世为.楚将 (做) C.去.学剑(前往) 又不肯竟.学(竟然)) D.梁以此奇.籍(认为奇异) 与籍避.仇于吴中(躲避) 4.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叙述项羽的远大抱负及成长过程。B.叙述季父项梁的生平事迹。 C.叙述项籍与叔父的相识相知。D.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三.作文(30 分) 没有爱的生活就如荒凉的沙漠,没有爱的心灵就如一塘死水。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 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成长,净化着我们的灵魂、丰富着我们的人生, 我们时时感受到老师、父母、长辈,甚至陌生人的爱,我们也在不断的把爱献给别人。请以 “爱”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要求 60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