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浙江金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111 词义 例句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 悟?(3分) (三)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 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 之名益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 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19、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0、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答案:15、①在国内②映入③进入16、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 必将导致灭亡。17、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 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18、 C19、(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20、(1)刘宣: 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2008 年浙江金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3 分) 文 言 文 阅 读 积 累 卡 片 编号: 1 11 词 词 义 例 句 入 ① 入.则 无 法 家 拂 士《 生 于 忧 患 ,死 于 安 乐 》 ② 草 色 入.帘 青 《 陋 室 铭 》 ③ 便 舍 船 , 从 口 入.《桃花源记》 1 6、 用 现 代 汉 语 写 出 下 面 句 子 的 意 思 。 ( 2 分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 悟?(3 分) (三)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 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 之名益 著。 (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 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 A. 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 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19、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 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0、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答案:1 5、① 在国内 ② 映 入 ③ 进 入 1 6、忧 患 可 以 使 人 谋 求 生 存 ,而 安 乐 必将导致灭亡。17、共 同 点 :都 出 身 贫 贱 ,历 经 磨 难 ,最 终 都 有 所 作 为 。 感 悟 :苦 难 是 对 人 生 的 一 种 磨 练 ,我 们 只 有 战 胜 苦 难 ,才 能 取 得 成 功 。 18、 C 1 9、 ( 他 ) 日 夜 在 马 棚 中 读 书 , 卫 使 起 初 不 知 道 。 2 0、 ( 1) 刘 宣 : 苦 读 成 才 。 ( 2) 卫 使 : 爱 惜 人 才 。 ( 3) 刘铉:慧眼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