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考语文盘点-文言文篇 整理人:葛法新 (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共13分)(镇江卷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 济也,请击之。”公日:“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日:“未可。”既陈而后击之, 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 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苛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 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 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③重(hong):重 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 商亡于周。⑥勍qing)敌:强敌。⑦胡考(g6u):很老的人。⑧儳(chan):杂乱不整齐, 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2007 中考语文盘点-----文言文篇 整理人:葛法新 (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 12—16 题。(共 13 分)(镇江卷)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 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 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 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 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 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重 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 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 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 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 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2)忠之属也() (3)遂逐齐师()(4)阻而鼓之()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 括回答。(2分)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12.(4分)1)独1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 13.(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 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 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 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 的时机发动进攻 (三)(14分)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 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④,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 挈虏人③过五干,移文⑨旁郡。吏欲传檄③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 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②,营中星列③。虏遥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 13.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 I 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 括回答。(2 分)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 分) 12.(4 分)(1)独 l 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 1 分) 13. (2 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 1 分,语句不通顺的扣 1 分) 14.(2 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 1 分。) 15.(2 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 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6.(3 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 1 分,举例各 1 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 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 的时机发动进攻。 (三)(14 分)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 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 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
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 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干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③廉范:亷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 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象星- 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耨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望其旗靡( 会匈奴大入塞( 俄而,斩首数百级( 范兵不敌( 公将鼓之( 范乃令军中褥食(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分)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 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 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 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4 分) 2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 到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 胜利。(2分) 20.倒下正遇上一会儿抵挡助词,无实义就
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 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 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 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 分) 望其旗靡.( ) 会.匈奴大入塞( ) 俄而..,斩首数百级( ) 范兵不敌.( ) 公将鼓之.( ) 范乃.令军中褥食( )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 分)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 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 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 时, 第 二 次 是 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2 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 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4 分) 24 . 曹 刿 、 廉 范 这 两 位 军 事 家 指 挥 作 战 时 , 既 能 做 到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 胜利。(2 分) 20.倒下 正遇上 一会儿 抵挡 助词,无实义 就
21.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 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令军士各交缚两炬 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2分) 24.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0分) (甲)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日“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 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 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 chang),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 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 楼记》,有删节)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求庙具被 堂 ③不可具状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烟云竹树而已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处江湖之远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竹工破之 ②子声丁丁然 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21.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2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 分) 令军士各交缚两炬 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2 分) 24.知己知彼 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10 分) (甲)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 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 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 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 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 楼记》,有删节)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庙堂: ③不可具.状 具: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A. B. ②烟云竹树而.已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处江湖之.远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C. D. ②竹工破之. ②子声丁丁然.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 分)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2分) 12.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 9.①求:探求。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③具:全,都。④被:通“披”,披着。 (2分。每词0.5分) 10.B(2分。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 语气。B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 词,表状态) 11.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分。“微”、“斯人”、“谁与”、“归”各0.5 分。意思对即可)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2分。“焚”、“默”、“遣”、“世虑” 各0.5分,意思对即可) 12.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2分。优国优民1分,自得其乐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 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登楼远望群山,风 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 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 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我在办完 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 杂念。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 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8-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问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2 分) 12.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 分) 9.①求:探求。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③具:全,都。④被:通“披”,披着。 (2 分。每词 0.5 分) 10. B(2 分。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 语气。B 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②助 词,表状态) 11.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 分。“微”、“斯人”、“谁与”、“归”各 0.5 分。意思对即可)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2 分。“焚”、“默”、“遣”、“世虑” 各 0 .5 分,意思对即可) 12.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2 分。优国优民 1 分,自得其乐 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 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登楼远望群山,风 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 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 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我在办完 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 杂念。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 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 8—12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 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答 8、(1)类(2)全,都(3)邀请(每词1分) 9、(2分)A(古义;B交错相通:c与世隔绝的地方:D不 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10,(4分)(1)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 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黄发垂髻”1分,“怡然自乐 1分 (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 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具言”与“所闻 各1分,其中“所闻”译成“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分) l1、(2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 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12、(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 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合即可。(“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2分) 四、综合阅读,心灵世界的对话(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 分) 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 分) 答: 。 8、(1) 类 ( 2 ) 全 , 都 ( 3) 邀 请 ( 每 词 1 分 ) 9、 (2 分 ) A ( 古 义 ; B 交 错 相 通 : c 与 世 隔 绝 的 地 方 ; D 不 用 说 , 更 不 用 说 . 今 义 略 ) 10, (4.分). (1)' 老 人 和 孩 干 们 个 个 都 安 闲 快 乐,或:老 人 和 小 孩都充 满喜 悦 之 情 . 显得 心 满 意 足 。 ( “ 黄 发 垂 髻 ”1 分 , “ 怡 然 自 乐 ” 1 分 ) (2 )渔 人 把 自 已 听 到 的 事 - 一 详 细 地 告 诉 了 他 们 。或 :这 个 人 为 ( 他 们 )详 细 地 介 绍了 自 己 所 听 到 的 事 。( “ 具 言 ”与“ 所 闻 ” 各 1 分 , 其 中 “ 所 闻 ” 译 成 “ 知 道 的 ”或 “ 见 闻 的 ”都得 1 分 ) 11 、 (2 分 ) 热 情 好 客 ; 他 们 害 怕 世 人 来 破 坏 他 们 与 世 隔 绝 的 和 平 安 宁 的 生 活 ( 意 合 即可 〕 12、(4 分) 表 达 了 作 者 对 和 平 ( 没 有 战 乱 ) 的 向 往 , 对 平 等 和 谐 自 足 的 幸 福 生活的 追求 。 意 合 即 可 。〔 “ 和 平”与“ 平 等 和 谐 自 足 ” 两 点 每 点 各 2 分 ) 四、综合阅读,心灵世界的对话(共 50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请你赏析。 (1)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2分) (2)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 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 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 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 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 (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 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10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 (1)不亦说乎? (2)李生说之曰 (3)学而不厌 (4)王生益愠 1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1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 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9、(1)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2)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 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10、(1)高兴(2)劝说(3)满足(4)恼怒 11、B 12、C 13、(1)(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请你赏析。 (1)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2 分) (2)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2 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0——14 题。(15 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 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 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 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 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年事蹉跎 (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 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10.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 ⑴不亦说乎? ⑵李生说之曰 ⑶学而不厌 ⑷王生益愠 1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 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矣 C. 盖/学贵善思 D. 请铭之坐/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1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 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9、(1)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2)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 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10、(1)高兴 (2)劝说 (3)满足 (4)恼怒 11、B 12、C 13、(1)(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
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好的真理 14、善学者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11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 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 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 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 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土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 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 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下弼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弱为强者 B曹操比于袁绍 贤能为之用 信义著于四海 C此用武之国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 (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4)总揽英雄 揽 l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5题(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鍛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 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好的真理。 14、善学者学贵善思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 一 11 题.(11 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 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 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 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 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 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 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下弼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p A 以弱为.强者 B 曹操比于.袁绍 贤能为.之用 信义著于.四海 C 此用武之.国 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⑴ 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⑵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 ⑶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⑷ 总揽.英雄 揽 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 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2 一 15 题.(12 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 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 雍南。自此,翼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3)惧其不已也已 (4)无陇断焉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苦而不平? 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2分) (1)江(长江)阴 :(2)洛(洛河)阳 (3)衡(衡山)阳 ;(4)华(华山)阴 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 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 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 (一)(11分) 9.(3分)D 10.(4分) (1)争强、争胜 (2)资助、给予 (3)兴旺富裕 (4)招致、罗致 11.(4分)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 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对即可) (二)(12分) 12.(2分) (1)草木 (2)亡,通“无” (3)停止 (4)隔绝 13.(4分) (1)你太不聪明了。(2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 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2 分)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 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 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 分) (一)(11 分) 9.(3 分)D 10.(4 分) (1)争强、争胜 (2)资助、给予 (3)兴旺富裕 (4)招致、罗致 11.(4 分)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 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 分);劝刘备先取荆、益 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 分)。(意思对即可) (二)(12 分) 12.(2 分) (1)草木 (2)亡,通“无” (3)停止 (4)隔绝 13.(4 分) (1)你太不聪明了。(2 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 分)
14.(2分)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15.(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 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 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 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 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 辱使命》)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的词。(2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长跪而谢之 19、下列句中加△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日:“是吾骏马也 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
14.(2 分)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15.(4 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 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一)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 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 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 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 辱使命》)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的词。(2 分) ①以头抢地耳 ▲ ②长跪而谢之 ▲ △ △ 19、下列句中加△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 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 分) ▲ (二) 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 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