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现代文阅读汇编 1.怎样做大国 ①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要想维持,就不能仅仅靠等着外国公司的订单,等着外国的投资。中国 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世界金融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度复杂的经济体系 ②中国没有基督教的传统,但是,从“天下为公”的传统中,照样可以发展出“信托责任”的 理念。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家能把自己的财富看成是社会的信托,中国的市场经济就算成熟了。 ③中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要日益集约化。政府 和社会不仅要鼓励人们减少住房面积,而且要倡导公共交通出行 ④一个被低油价娇惯坏了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能源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 战之一。谁能有效地回应这一挑战,谁就能在竞争中先声夺人。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发展的资源和 能源成本,仍是大国应该追求的发展目标。 ⑤中国人口政策的既定目标还是要让人口适当地下降。但是,必须避免“急刹车”所带来的意 外伤害。要“缓刹车”,就得提前行动20年,通过渐进的政策转型,在人口下降的同时,最大限 度地避免人口的急剧老龄化 ⑥政府要站在老百姓一边,帮助他们创造出内需来。具体地说,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除了基 础设施的建设外,还要加强社会服务的质量,比如,医疗、教育、退休金等。必须使每个劳动力创 造较高的附加值,才能有足够的人均剩余价值来抚养老龄化人口 ⑦片面鼓励消费的政策,如果短期内刺激了经济,长期却破坏了经济的伦理,那么我们宁愿忍 受一下短期的阵痛。 ⑧文明的习惯是公共秩序的一部分。要建立公共秩序,就必须先有公共生活。否则,文明的习 惯并不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自然形成。 ⑨中国首先需要的是教育平等权。这个平等权的基本精神是:每个孩子都应当享有同样数额的 教育经费。富家子弟需要更优异的教育,可以自己花钱上私立学校。但是,上学的基本权利是平等 的 16.第⑤段加点词语“缓刹车”是指 (3分) 17.上文发表议论的思路结构是 (A.总分B.并列C.层进D.对照)(2分) 18.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②③④段讲述的内容。(9分) 第②段: 第③段: 第④段: 1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要维持经济发展势头,就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世界金融中心。 B.“政府要站在老百姓一边”的意思是指政府要加强社会服务的质量 C.文明习惯的形成需要是公共秩序的保障。 D.关注“教育平等权”是中国第一重要的内容。 20.第⑦⑧⑨三段主要阐述“鼓励消费”、“文明习惯”、“教育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请从中任选 个方面的内容,补写一个生活中的事实。(请先选择,再回答。)(5分) 我选择 2.复活的南天竹 ①供职于市杋械研究所的工程师沈振甫,在城郊云巢山上发现一株被斩去主干的南天竹。他痴 痴望了半天。主干没有了,但突出的根部边侧又萌出一枝细细的绿茎。从疙里疙瘩、伤痕累累的树 桩可以判断,它的主干和主枝曾一次次地被斩劈。他把它掘了回来。 ②南天竹栽种在盆里,放在阳台的栏杆花架上。没多久,这南天竹就打起精神,挺伸枝干,舒 展开蜷缩的羽状叶片:微紫带绿的枝条在风中有节奏地摇摆着,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沈振甫一向 冷峻的脸上就有了暖暖的乐意。几乎成了习惯了,上班之前,下班之后,他要为南天竹松松土、浇
2010 年中考语文二模现代文阅读汇编 1.怎样做大国 ①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要想维持,就不能仅仅靠等着外国公司的订单,等着外国的投资。中国 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世界金融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度复杂的经济体系。 ②中国没有基督教的传统,但是,从“天下为公”的传统中,照样可以发展出“信托责任”的 理念。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家能把自己的财富看成是社会的信托,中国的市场经济就算成熟了。 ③中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方 式要日益集约化。政府 和社会不仅要鼓励人们减少住房面积,而且要倡导公共交通出行。 ④一个被低油价娇惯坏了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能源问题是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 战之一。谁能有效地回应这一挑战,谁就能在竞争中先声夺人。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发展的资源和 能源成本,仍是大国应该追求的发展目标。 ⑤中国人口政策的既定目标还是要让人口适当地下降。但是,必须避免“急刹车”所带来的意 外伤害。要“缓.刹车..”,就得提前行动 20 年,通过渐进的政策转型,在人口下降的同时,最大限 度地避免人口的急剧老龄化。 ⑥政府要站在老百姓一边,帮助他们创造出内需来。具体地说,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除了基 础设施的建设外,还要加强社会服务的质量,比如,医疗、教育、退休金等。必须使每个劳动力创 造较高的附加值,才能有足够的人均剩余价值来抚养老龄化人口。 ⑦片面鼓励消费的政策,如果短期内刺激了经济,长期却破坏了经济的伦理,那么我们宁愿忍 受一下短期的阵痛。 ⑧文明的习惯是公共秩序的一部分。要建立公共秩序,就必须先有公共生活。否则,文明的习 惯并不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自然形成。 ⑨中国首先需要的是教育平等权。这个平等权的基本精神是:每个孩子都应当享有同样数额的 教育经费。富家子弟需要更优异的教育,可以自己花钱上私立学校。但是,上学的基本权利是平等 的。 16.第⑤段加点词语“缓刹车 ...”是指 。(3 分) 17.上文发表议论的思路结构是 (A.总分 B.并列 C.层进 D.对照)(2 分) 18.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②③④段讲述的内容。(9 分) 第②段: ,第③段: ,第④段: 。 19.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要维持经济发展势头,就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世界金融中心。 B.“政府要站在老百姓一边”的意思是指政府要加强社会服务的质量。 C.文明习惯的形成需要是公共秩序的保障。 D.关注“教育平等权”是中国第一重要的内容。 20.第⑦⑧⑨三段主要阐述“鼓励消费”、“文明习惯”、“教育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请从中任选 一个方面的内容,补写一个生活中的事实。(请先选择,再回答。)(5 分) 我选择 , 2.复活的南天竹 ①供职于市机械研究所的工程师沈振甫,在城郊云巢山上发现一株被斩去主干的南天竹。他痴 痴望了半天。主干没有了,但突出的根部边侧又萌出一枝细细的绿茎。从疙里疙瘩、伤痕累累的树 桩可以判断,它的主干和主枝曾一次次地被斩劈。他把它掘了回来。 ②南天竹栽种在盆里,放在阳台的栏杆花架上。没多久,这南天竹就打起精神,挺伸枝干,舒 展开蜷缩的羽状叶片;微紫带绿的枝条在风中有节奏地摇摆着,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沈振甫一向 冷峻的脸上就有了暖暖的乐意。几乎成了习惯了,上班之前,下班之后,他要为南天竹松松土、浇
浇水,然后凝视片刻。看他的神情,那嶙峋、突兀、残损的植株仿佛成了无言的画、无字的诗。他 对它真是宠爱有加 ③那年夏季,沈振甫去南方出了趟差。返家后,他的心一愣:只十来天功夫,这盆南天竹的叶 子全枯了,新长成的枝干变成褐黑色的朽木,全没有了生气。以后的几天,尽管他倍加呵护,但它 病恹恹地再没有苏醒过来。不久,为数不多的叶子全部脱落,树桩盆景成了光秃秃的木疙瘩。沈振 甫在心疼之余,仍怀着希冀,将它搬进搬岀,松土浇水,指望它什么时候会突然萌出绿意来 ④这天,他下班回家,在底楼的垃圾箱里,一眼就发现了这株枯柴般的南天竹。他拎起它,噔 噔噔走进家门,气呼呼地问妻子:“是你干的好事,你把它扔了?”温顺贤淑的妻子从没见夫君发 这么大的火,小心翼翼地问:“老沈,你怎么啦!你又不是不知道,它已经……”“你是说,它已 经死了?哼,它怎么会死呢?这么快……”沈振甫有失斯文地大声吼叫着。少顷,他用颤抖的手, 重新把它种在盆里,又把盆移到阳台阴凉的角落。 ⑤他默默地坐在阳台上,许久,许久 ⑥妻子默默地陪坐着,眼睛湿润地看着他。她和他是患难夫妻。她怎么会不理解他呢。沈振甫 是老知青,受过的苦楚、凌辱和折磨委实不算少。这株备受刀砍兽侵的树桩疙瘩,不正是他坎坷人 生的缩影吗?当年,他在农村病得死过去,已被医院拒收,是房东大娘——他以后的岳母,一口粥 药地喂他,他才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这株草木与他同病相怜呀!想到这一层,妻子竟呜咽起来 ⑦如果说单位里工作的劳累没有拖垮他,那么这盆小小的树桩却叫他魂牵梦绕、Ωiocuⅰ不堪 使得他妻子不忍相望,又苦于无力相助。沈振甫的精神蔫了,他终于在秋季里的一天,晕倒在研究 所的描图桌旁。他被送进医院急救。半个月后,他康复出院了,但身子仍很虚弱。当他踏进家门, 走近阳台时,眼睛顿时发亮,惊喜得喊出声来:“哟?”南天竹复活了,枝干发青了,有了披针型 小叶,枝丫断痕处闪烁着新鲜的暗红色。 ⑧他手舞之,足蹈之,眼眸里有种年轻的光点在跃动。“一个人怎么能没有信念呢?做事怎么 能丧失信心呢?”他翻来覆去地对妻子这么说。 ⑨妻子看到他如此高兴,却忍不住掉头悄悄抹擦泪痕。沈振甫哪里知道呀,这株树桩,是她托 人到花卉市场访到的,又请老花匠精心制作成相似的株形,像刚刚复苏的模样。为了夫君的健康, 她愿永远保守这个秘密。 ⑩自此,沈振甫像换了个人似的,生气勃勃的样子仿佛年轻了好多岁。与此同时,他主攻的科 硏项目,在连连受挫后,终于显露曙光,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一天夜里,当沈振甫熟睡后,梦呓伴 着鼾声而出:“生命只有一次,但复活的情形却是可以模拟的。”妻子听到了,而且是听懂了夫君的 心语。 21.根据拼音写汉字: qidocui不堪()(2分) 2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3.当从山上挖回的南天竹微紫带绿时 当出差回来看到它叶子全部脱落,成为光秃 秃的木疙瘩时, 当发现被妻子把它扔进垃圾箱里时,他十分恼火:当看到这株草 木又“复活”时 。(6分) 24.第⑥段画线部分采用了插叙的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25.对文章标题“复活的南天竹”中“复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沈振甫挖来的“南天竹”,在妻子善意的欺骗下“复活”了。 B.沈振甫在“南天竹”的“复活”过程中一度萎靡的情绪复活了。 C.喻指沈振甫和他妻子之间的情感复活了 D.借喻沈振甫的事业发展,他在科硏项目出现了“柳暗花明”的转机 26.根据文章内容,从人物的职业身份、生活经历两方面对沈振甫进行介绍。(80字左右)(8分) 3.今天,你“低碳”了吗? ①看我们所处的地球,处处充满危机:南极冰山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多国洪水肆
浇水,然后凝视片刻。看他的神情,那嶙峋、突兀、残损的植株仿佛成了无言的画、无字的诗。他 对它真是宠爱有加。 ③那年夏季,沈振甫去南方出了趟差。返家后,他的心一愣:只十来天功夫,这盆南天竹的叶 子全枯了,新长成的枝干变成褐黑色的朽木,全没有了生气。以后的几天,尽管他倍加呵护,但它 病恹恹地再没有苏醒过来。不久,为数不多的叶子全部脱落,树桩盆景成了光秃秃的木疙瘩。沈振 甫在心疼之余,仍怀着希冀,将它搬进搬出,松土浇水,指望它什么时候会突然萌出绿意来。 ④这天,他下班回家,在底楼的垃圾箱里,一眼就发现了这株枯柴般的南天竹。他拎起它,噔 噔噔走进家门,气呼呼地问妻子:“是你干的好事,你把它扔了?”温顺贤淑的妻子从没见夫君发 这么大的火,小心翼翼地问:“老沈,你怎么啦!你又不是不知道,它已经……” “你是说,它已 经死了?哼,它怎么会死呢?这么快……”沈振甫有失斯文地大声吼叫着。少顷,他用颤抖的手, 重新把它种在盆里,又把盆移到阳台阴凉的角落。 ⑤他默默地坐在阳台上,许久,许久。 ⑥妻子默默地陪坐着,眼睛湿润地看着他。她和他是患难夫妻。她怎么会不理解他呢。沈振甫 是老知青,受过的苦楚、凌辱和折磨委实不算少。这株备受刀砍兽侵的树桩疙瘩,不正是他坎坷人 生的缩影吗?当年,他在农村病得死过去,已被医院拒收,是房东大娘——他以后的岳母,一口粥 一勺药地喂他,他才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这株草木与他同病相怜呀!想到这一层,妻子竟呜咽起来。 ⑦如果说单位里工作的劳累没有拖垮他,那么这盆小小的树桩却叫他魂牵梦绕、qiáocuì不堪, 使得他妻子不忍相望,又苦于无力相助。沈振甫的精神蔫了,他终于在秋季里的一天,晕倒在研究 所的描图桌旁。他被送进医院急救。半个月后,他康复出院了,但身子仍很虚弱。当他踏进家门, 走近阳台时,眼睛顿时发亮,惊喜得喊出声来:“哟?”南天竹复活了,枝干发青了,有了披针型 小叶,枝丫断痕处闪烁着新鲜的暗红色。 ⑧他手舞之,足蹈之,眼眸里有种年轻的光点在跃动。“一个人怎么能没有信念呢?做事怎么 能丧失信心呢?”他翻来覆去地对妻子这么说。 ⑨妻子看到他如此高兴,却忍不住掉头悄悄抹擦泪痕。沈振甫哪里知道呀,这株树桩,是她托 人到花卉市场访到的,又请老花匠精心制作成相似的株形,像刚刚复苏的模样。为了夫君的健康, 她愿永远保守这个秘密。 ⑩自此,沈振甫像换了个人似的,生气勃勃的样子仿佛年轻了好多岁。与此同时,他主攻的科 研项目,在连连受挫后,终于显露曙光,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一天夜里,当沈振甫熟睡后,梦呓伴 着鼾声而出:“生命只有一次,但复活的情形却是可以模拟的。”妻子听到了,而且是听懂了夫君的 心语。 21.根据拼音写汉字:qiáocuì不堪 ( )(2 分) 2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 分) 23.当从山上挖回的南天竹微紫带绿时, ;当出差回来看到它叶子全部脱落,成为光秃 秃的木疙瘩时, ;当发现被妻子把它扔进垃圾箱里时,他十分恼火;当看到这株草 木又“复活”时, 。(6 分) 24.第⑥段画线部分采用了插叙的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 (4 分) 25.对文章标题 “复活的南天竹”中“复活”的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A.沈振甫挖来的“南天竹”,在妻子善意的欺骗下“复活”了。 B.沈振甫在“南天竹”的“复活”过程中一度萎靡的情绪复活了。 C.喻指沈振甫和他妻子之间的情感复活了。 D.借喻沈振甫的事业发展,他在科研项目出现了“柳暗花明”的转机。 26.根据文章内容,从人物的职业身份、生活经历两方面对沈振甫进行介绍..。(80 字左右)(8 分) 3.今天,你“低碳”了吗? ○1 看我们所处的地球,处处充满危机:南极冰山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多国洪水肆
虐,吞没了村庄与农田:泥石流爆发,所到之处一切生命毁于一旦……究其原因,是随着世界工业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 屡屡出现 ②审时度势,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将“节能减排”的“低碳”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国报纸宣 传“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亦屡见不鲜。时尚问候语已是“今天,你‘低碳’了吗?” ◎何谓“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我们听说过“低碳经济” 意识中还以为那是政治家、经济学者等面对的问题,与平常百姓生活没有太多关系。其实,这是最 大的误解。“低碳经济”的执行过程和成果享用都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 如果说,“低碳经济”还是政府与个业思考的事,那么,“低碳生活”就是我们老百姓的 标,是一种对地球负责任的生活,是未来人类生活的趋势。低碳当道,我们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让“低碳”全过程地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细致入微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国每个家庭每年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大约是2.7吨。怎样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呢?其实,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家庭能源的消耗 ⑥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 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 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①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 的1/⑨。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 ⑧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 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⑨节约用电。以11瓦节能灯代替θ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减排 二氧化碳68.6千克:夏天,如果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 此外,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及时切断其电源等都是减排的方法。 “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21世纪,中国在“低 碳”并时尚着。 16.找出下面解释“审时度势”中“度”含义正确的一项 (2分) A.度量 B.程度 揣度 D.法度 17.阅读第①段,你以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 说说第由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4分) 18.文章在介绍“减少家庭能源的消耗”时,分别从 (每空一字)和用电 方面加以说明;第①段画线句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为 (7分) 19.第③段一第⑨段运用了 顺序,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5分) 20.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低碳”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意思。 B.“低碳”的做法是时尚、道德和责任的表现 C.“今天,你‘低碳’了吗?”表现了“低碳”意识 D.因为我国每个家庭年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是2.7吨,所以要节能减排。 4.老枣树 ①母亲逝世已经十年了,我依旧每两星期回乡一次,坐100公里公交车,来到自家门口,朝院 里喊一声:“娘,儿子回来了。”依旧找出水桶和担杖,到老官井挑回一担水,浇到北屋窗前的枣 树坑里。面前的老枣树是母亲不变的身影,不老的diao 像 ②八十年前,小枣树作为母亲的伴娘,从姥姥家的沙土窝,嫁到父亲村子的盐碱地。这是一棵 滩枣树,移栽过来,根须扎进了苦水,苗泛得很慢,半死不活,可怜巴巴。[来源:学*科*网] ③父亲生来是个穷小子,靠刮碱土熬小盐为生。1936年参加冀南暴动,跑地下工作。第二年
虐,吞没了村庄与农田;泥石流爆发,所到之处一切生命毁于一旦……究其原因,是随着世界工业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 屡屡出现。 ○2 审时度势,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将“节能减排”的“低碳”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国报纸宣 传“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亦屡见不鲜。时尚问候语已是“今天,你‘低碳’了吗?” ○3 何谓“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我们听说过“低碳经济”, 意识中还以为那是政治家、经济学者等面对的问题,与平常百姓生活没有太多关系。其实,这是最 大的误解。“低碳经济”的执行过程和成果享用都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 ○4 如果说,“低碳经济”还是政府与企业思考的事,那么,“低碳生活”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目 标,是一种对地球负责任的生活,是未来人类生活的趋势。低碳当道,我们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让 “低碳”全过程地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细致入微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5 目前,我国每个家庭每年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大约是 2.7 吨。怎样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呢?其实,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家庭能源的消耗: ○6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 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 2.5 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 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7 多吃素。生产 1 千克牛肉排放 36.5 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 的 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 ○8 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 1 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 1.9 千克;少用 0.1 立 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 64.3 千克。 ○9 节约用电。以 11 瓦节能灯代替 60 瓦白炽灯、每天照明 4 小时计算,1 支节能灯 1 年可减排 二氧化碳 68.6 千克;夏天,如果每台空调在 26℃基础上调高 1℃,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21 千克。 此外,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及时切断其电源等都是减排的方法。 ○10“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21 世纪,中国在“低 碳”并时尚着。 16.找出下面解释“审时度势”中“度”含义正确的一项: (2 分) A.度量 B.程度 C. 揣度 D.法度 17. 阅读第○1 段,你以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 ; 说说第○4 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4 分) 18. 文章在介绍“减少家庭能源的消耗”时,分别从 、 、 (每空一字)和用电 方面加以说明;第○7 段画线句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为 。(7 分) 19.第○3 段—第○9 段运用了 顺序,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5 分) 20.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A. “低碳”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意思。 B. “低碳”的做法是时尚、道德和责任的表现。 C. “今天,你‘低碳’了吗?”表现了“低碳”意识。 D. 因为我国每个家庭年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是 2.7 吨,所以要节能减排。 4.老枣树 ○1 母亲逝世已经十年了,我依旧每两星期回乡一次,坐 100 公里公交车,来到自家门口,朝院 里喊一声:“娘,儿子回来了。”依旧找出水桶和担杖,到老官井挑回一担水,浇到北屋窗前的枣 树坑里。面前的老枣树是母亲不变的身影,不老的 diāo 像。 ○2 八十年前,小枣树作为母亲的伴娘,从姥姥家的沙土窝,嫁到父亲村子的盐碱地。这是一棵 滩枣树,移栽过来,根须扎进了苦水,苗泛得很慢,半死不活,可怜巴巴。[来源:学*科*网] ○3 父亲生来是个穷小子,靠刮碱土熬小盐为生。1936 年参加冀南暴动,跑地下工作。第二年
七七事变,又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杀敌立功成了“共产党”。家里,只剩下一个穷女子和一棵弱树 苗。又过三年父亲牺牲了。因为他是有名的抗日英雄,日本鬼子和皇协军要斩草除根,到处追捕我 们母子。 ⊕一个二十四岁守寡的小脚女人,怀抱一个刚刚落生十四天的孤儿,在魔鬼的指缝里躲躲藏藏 走过刘秀亡命时走过的任县南泊,走过郭巨埋儿的内邱县悆店沙滩,走过韩信背水一战的临城,走 过尧山的羊肠小道,走过滏阳河上的独木桥。半年行程两千五百里,终于在巨鹿县小寨村找到了抗 日县政府,找到了父亲的战友们 ⑤两年后,战争异常残酷。为了减轻部队负担,母亲抱着我回到村里。令人惊奇的是,小枣 树在炮火硝烟中长高了。母亲欣喜不已。我看见母亲在给枣树浇水,母亲在给枣树松土,母亲在给 枣树施肥,母亲在为枣树剪枝。小枣树长成碗口粗、亭亭玉立、青枝绿叶的大树。春时,蝴蝶陪它 度过;夏时,蜜蜂萦绕它身旁;秋时,风儿阵阵,催它长出诱人的果实。小枣树在母亲的照料下 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⑥枣树和我一起成长起来。新中国成立了,我上中学、大学,枣树也进入高生长期。春天有 小粉花的梦,秋天挂满了果实,圆溜溜,亮晶晶,绿时像翡翠,红时赛玛瑙。七月十五花红枣,八 月十五打个儿了。母亲举起竿子梆梆一敲,熟透的枣子,红雨般噼里啪啦落下,砸在母亲头上、身 上,溅起甜蜜的笑。摊在房上一片红云,堆在炕上一堆火焰。但是母亲从不肯吃一颗,全背到集上 卖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十多年,母亲让枣树给我交学费。枣树是我家的小银行。母亲看到我健 康地成长,欣慰地笑了 ⑦“文化革命”时期,我和爱人都被打倒了,进了学习班,家庭生活困难。母亲便把存下 的红枣烘干磨面,过了筛子又过箩,变成孩子们的代乳品。直到粉碎“四人帮”,孩子们才回到省 城上学,这样,母亲和枣树又救活了我家第二代。常常我看见母亲用柔柔的目光抚摸枣树,就像月 辉洒在我身上,甜甜的暖意从心底涌出来,我的眼角有些湿润。[来源:学科网 ⑧如今母亲早已安眠地下,老枣树还倔强地站在院里。老姐儿俩互相激励并肩奋斗一生。母亲 活到八十四岁,临死腰板不弯,老枣树也八十多岁了,依然枝繁叶茂,遒劲的枝干,在诉说着曾经 命运的坎坷。这棵老枣树啊,刚正沉默,蓄势待发,昂首迎接下一个收获季节的到来。 ⑨坚强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切美德的母亲。苦难使我成为作家,穷困使我的儿子成为经 济学家,使命感使我的女儿成为记者。因为我们的背后有一位坚强的母亲,有一棵坚强的老枣树。 21.读拼音,写汉字:不老的di像(2分) 2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5分) 23.读第②段、第③段,写出母亲与小枣树的共同遭遇 (4分) 24.文中表现“老姐儿俩互相激励并肩奋斗一生”的事情有:(用文中的话回答)(6分) (1)小枣树在母亲的照料下,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联系全文,说说“因为我们的背后有一位坚强的母亲,有一棵坚强的老枣树。”的含义。 2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3分) A.开头连用两个“依旧”表达了“我”对老枣树的感情 B.文中对父亲的描写不仅是交代,更突出了母亲的坚强勇敢。 C.老枣树是“我”母亲的象征,故作者详写了老枣树 D.“坚强”是母亲与老枣树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德 26.阅读第⑥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扩写成80字左右的片断(8分) 5.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冯骥才 ①如今,报知春节迫近的已经不再是腊八粥的香味,而是媒体上充满压力的热火朝天的春运
七七事变,又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杀敌立功成了“共产党”。家里,只剩下一个穷女子和一棵弱树 苗。又过三年父亲牺牲了。因为他是有名的抗日英雄,日本鬼子和皇协军要斩草除根,到处追捕我 们母子。 ○4 一个二十四岁守寡的小脚女人,怀抱一个刚刚落生十四天的孤儿,在魔鬼的指缝里躲躲藏藏。 走过刘秀亡命时走过的任县南泊,走过郭巨埋儿的内邱县金店沙滩,走过韩信背水一战的临城,走 过尧山的羊肠小道,走过滏阳河上的独木桥。半年行程两千五百里,终于在巨鹿县小寨村找到了抗 日县政府,找到了父亲的战友们。 ○5 两年后,战争异常残酷。为了减轻部队负担,母亲抱着我回到村里。令人惊奇的是,小枣 树在炮火硝烟中长高了。母亲欣喜不已。我看见母亲在给枣树浇水,母亲在给枣树松土,母亲在给 枣树施肥,母亲在为枣树剪枝。小枣树长成碗口粗、亭亭玉立、青枝绿叶的大树。春时,蝴蝶陪它 度过;夏时,蜜蜂萦绕它身旁;秋时,风儿阵阵,催它长出诱人的果实。小枣树在母亲的照料下, 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6 枣树和我一起成长起来。新中国成立了,我上中学、大学,枣树也进入高生长期。春天有 小粉花的梦,秋天挂满了果实,圆溜溜,亮晶晶,绿时像翡翠,红时赛玛瑙。七月十五花红枣,八 月十五打个儿了。母亲举起竿子梆梆一敲,熟透的枣子,红雨般噼里啪啦落下,砸在母亲头上、身 上,溅起甜蜜的笑。摊在房上一片红云,堆在炕上一堆火焰。但是母亲从不肯吃一颗,全背到集上 卖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十多年,母亲让枣树给我交学费。枣树是我家的小银行。母亲看到我健 康地成长,欣慰地笑了。 ○7 “文化革命”时期,我和爱人都被打倒了,进了学习班,家庭生活困难。母亲便把存下 的红枣烘干磨面,过了筛子又过箩,变成孩子们的代乳品。直到粉碎“四人帮”,孩子们才回到省 城上学,这样,母亲和枣树又救活了我家第二代。常常我看见母亲用柔柔的目光抚摸枣树,就像月 辉洒在我身上,甜甜的暖意从心底涌出来,我的眼角有些湿润。[来源:学科网] ○8 如今母亲早已安眠地下,老枣树还倔强地站在院里。老姐儿俩互相激励并肩奋斗一生。母亲 活到八十四岁,临死腰板不弯,老枣树也八十多岁了,依然枝繁叶茂,遒劲的枝干,在诉说着曾经 命运的坎坷。这棵老枣树啊,刚正沉默,蓄势待发,昂首迎接下一个收获季节的到来。 ○9 坚强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切美德的母亲。苦难使我成为作家,穷困使我的儿子成为经 济学家,使命感使我的女儿成为记者。因为我们的背后有一位坚强的母亲,有一棵坚强的老枣树。 21.读拼音,写汉字:不老的 diāo 像(2 分) 22.第○4 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5 分) 23.读第○2 段、第○3 段,写出母亲与小枣树的共同遭遇: (4 分) 24.文中表现“老姐儿俩互相激励并肩奋斗一生”的事情有:(用文中的话回答)(6 分) (1)小枣树在母亲的照料下,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2) ; (3) 。 联系全文,说说“因为我们的背后有一位坚强的母亲,有一棵坚强的老枣树。”的含义。 2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3 分) A. 开头连用两个“依旧”表达了“我”对老枣树的感情。 B. 文中对父亲的描写不仅是交代,更突出了母亲的坚强勇敢。 C. 老枣树是“我”母亲的象征,故作者详写了老枣树。 D. “坚强” 是母亲与老枣树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德。 26.阅读第○6 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扩写成 80 字左右的片断(8 分) 5.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 冯骥才 ①如今,报知春节迫近的已经不再是腊八粥的香味,而是媒体上充满压力的热火朝天的春运
了。每入腊月,春运有如飓风来临,很快就势头变猛,愈演愈烈:及至腊月底那几天,春运可谓排 山倒海,不可阻遏。每每此时我都会想,世界上哪个国家有这种一年一度上亿人风风火火赶着回家 过年的景象? ②我们一直把春运当作一种客运交通的非常时期,并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千千万 万农民进城打工带来的特殊的交通狂潮,春运的任务只是想方设法完成这种举世罕见的客运重负。 可是,如果换一双文化的眼睛,就会发现,春运真正所做的是把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人千里迢迢送 回他们各自的家乡,去完成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人间梦想:团圆。 ③前些年在火车站碰到的一个情景使我至今难忘。大约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吧,一个又矮又瘦 的中年男子赶火车回家。火车马上要开,车门已经关上。这男子急了,大概他怕大年夜赶不回去 就爬车窗。按常规,月台上的值勤人员怕他出事,一定要拉他下来,车上的人一准也要把他往外推。 但此刻忽然反过来,车上的人一起往窗里拉他,月台上值勤人员则用力把他推进车窗。那一刻,车 上车下的人连同那中年男子都开心地笑,列车就载着这些笑脸轰隆隆开走了。为什么?因为人们有 着共同的情怀一一回家过年 ④为此,每每望着春运期间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我都会为年文化 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刻骨铭心而感动。春运的人潮所洋溢的不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一一合家团聚 吗?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 ⑤春运是近二十年出现的最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民间文化是生活文化,它往往从生活 的形态而非从纯文化的形态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不会一下子认识到春运的文化内涵。 ⑥由此,我想到前些年每逢春节都会出现的一个话题,就是年的淡化。生活方式的骤变,致 使数千年里超稳定的生活中形成的严谨的年文化松解了,而一时又难以构成新的年文化体系,淡化 的现象必然出现。加上对年文化的无知,把传统习俗视为陈规旧习,认为可有可无,主动放弃,如 燃放烟花炮竹和祭祖等等。失去了民俗的节日自然变得稀松平常。 ⑦可是就在这时,春运形成了。五星级酒店里、歌舞厅和酒吧里、高尔夫球场上可以不要春 节,但人们心中“年的情结”依然执著,而且每逢舂节就必然吐蕊开花一一回家过年,亲人相聚, 脱旧穿新,祈安道福,以心亲吻乡土里的根。现在明白了,年在人们心里并没有淡化,淡化的只是 传统的方式与形态 ⑧从春运认识我们的春节和民族吧。多么美好的节 日,多么重情义的民族,多么并具亲和力的文化。 ⑨是春节的年文化把所有的家乡、把中华大地变成 的情感磁场,是舂运让我们感受到这磁场无比的 力量。 (《文汇报》2010年1月19日,有删节) 链接 2010年1月29日,广铁集团免除了东莞东站站长、书 记的职务。免职的直接原因是一张列车员帮旅客爬车窗上车 的图(如图),广铁集团认为“管理不力”。 16.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列车就载着这些笑脸轰隆隆开走了。”如果把该句中的“笑脸”改成“人”, 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4分) 17.依次填入第⑧⑨段横线上的词语应是(3分) A.强大庞大刚劲 B.强大巨大强劲 C.盛大庞大强劲 D.盛大巨大刚劲 8.第⑨段运用了 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19.作者为什么说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5分) (1)
了。每入腊月,春运有如飓风来临,很快就势头变猛,愈演愈烈;及至腊月底那几天,春运可谓排 山倒海,不可阻遏。每每此时我都会想,世界上哪个国家有这种一年一度上亿人风风火火赶着回家 过年的景象? ②我们一直把春运当作一种客运交通的非常时期,并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千千万 万农民进城打工带来的特殊的交通狂潮,春运的任务只是想方设法完成这种举世罕见的客运重负。 可是,如果换一双文化的眼睛,就会发现,春运真正所做的是把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人千里迢迢送 回他们各自的家乡,去完成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人间梦想:团圆。 ③前些年在火车站碰到的一个情景使我至今难忘。大约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吧,一个又矮又瘦 的中年男子赶火车回家。火车马上要开,车门已经关上。这男子急了,大概他怕大年夜赶不回去, 就爬车窗。按常规,月台上的值勤人员怕他出事,一定要拉他下来,车上的人一准也要把他往外推。 但此刻忽然反过来,车上的人一起往窗里拉他,月台上值勤人员则用力把他推进车窗。那一刻,车 上车下的人连同那中年男子都开心地笑,列车就载着这些笑脸轰隆隆开走了。为什么?因为人们有 着共同的情怀——回家过年。 ④为此,每每望着春运期间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我都会为年文化 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刻骨铭心而感动。春运的人潮所洋溢的不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合家团聚 吗?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 ⑤春运是近二十年出现的最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民间文化是生活文化,它往往从生活 的形态而非从纯文化的形态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不会一下子认识到春运的文化内涵。 ⑥由此,我想到前些年每逢春节都会出现的一个话题,就是年的淡化。生活方式的骤变,致 使数千年里超稳定的生活中形成的严谨的年文化松解了,而一时又难以构成新的年文化体系,淡化 的现象必然出现。加上对年文化的无知,把传统习俗视为陈规旧习,认为可有可无,主动放弃,如 燃放烟花炮竹和祭祖等等。失去了民俗的节日自然变得稀松平常。 ⑦可是就在这时,春运形成了。五星级酒店里、歌舞厅和酒吧里、高尔夫球场上可以不要春 节,但人们心中“年的情结”依然执著,而且每逢春节就必然吐蕊开花——回家过年,亲人相聚, 脱旧穿新,祈安道福,以心亲吻乡土里的根。现在明白了,年在人们心里并没有淡化,淡化的只是 传统的方式与形态。 ⑧从春运认识我们的春节和民族吧。多么美好的节 日,多么重情义的民族,多么 并具亲和力的文化。 ⑨是春节的年文化把所有的家乡、把中华大地变成 的情感磁场,是春运让我们感受到这磁场无比 的 力量。 (《文汇报》2010 年 1 月 19 日,有删节) 链接: 2010 年 1 月 29 日,广铁集团免除了东莞东站站长、书 记的职务。免职的直接原因是一张列车员帮旅客爬车窗上车 的图(如图),广铁集团认为“管理不力”。 16.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列车就载着这些笑脸轰隆隆开走了。”如果把该句中的“笑脸”改成“人”, 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4 分) 17.依次填入第⑧⑨段横线上的词语应是(3 分) A.强大 庞大 刚劲 B.强大 巨大 强劲 C.盛大 庞大 强劲 D.盛大 巨大 刚劲 18.第⑨段运用了 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 (4 分) 19.作者为什么说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5 分) (1)
20.本文第③段叙述了与链接图片同样的情景,但作者认为这是他难忘的一个温馨情景。对广铁集 团免除东莞东站站长、书记职务的做法,网络上争论激烈,看法不一。你对广铁集团的做法有什么 看法?简要说明理由。不超过50字。(6分) 6端州遗砚郑洪杰 ①马回头村距县城85公里,偏僻闭塞,土地贫瘠,山丘荒秃。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外出巡视 坐骑面对凄荒,甩颈嘶鸣,不愿前行。马回头据此得名 ②时至90年代,马回头村仍很贫困。惟一令村民骄傲的是,德高望重的恒运老人藏有一名砚。 因有名砚,村民才开了几回眼界:不少年来,一辆又一牺豪华轿车不顾一路颠簸驶进村里。来者多 为县长、文化局长和书法家,皆慕名赏砚。 ◎一专家曾用掌心抚砚肌肤,又以笔杄轻轻叩之,后又持镜细观砚上圆点、花纹,最后方说 此砚是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出自肇庆溪河注入羚兰峡汇合处,即烂柯山老坑。问其价,专家说不可 估,《明一统志》上就有“匠石识山之脉理,凿一窟,自然有圆石青紫色,琢为砚,可值千金”之 说,何况时至今日,又何况这正宗之精品哪! ⊕专家一席话,说得赏者目瞪口呆,车回路转,又悄悄复找老人,许以全家迁往县城、子女就 业,或出万元购之。但恒运老人只略略一笑说,受用不起,受用不起,执意不肯出手。 句三年前,又有车入村,是才上任的林县长。不同的是林县长没访恒运老人,却随乡长村长在 村里村外查看个仔细,同来的几个科技人员,登山岗,察地形,取土样,三天后方回县城。恒运老 人站在村口,目送一路黄尘远去的车,捻须在手,轻轻微笑。 ⑥如今三年已过,马回头村已是果木飘香,猪羊肥壮。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 三分心思。收获时节,一辆小车直奔老人家里,老人出迎,见是林县长,方喜出望外双手打拱,说, 我料你该来了 ⑦林县长说,前次来,父老贫苦,日月难捱,作为一县之长,怎有心情赏玩。今日专程来访 不知老人家肯否赐我眼福。 ⑧恒运老人乐呵呵取出名砚。但见那砚大如鱼盘,厚寸余,通体青紫,造化天成。林县长观罢 惊呼一声,果然名不虚传,宝砚宝砚哪! 恒运老人便问县长,怎见得是宝砚? ⑩林县长谦谦一笑说,以我拙见,贵在花纹:这是砚中十几种花纹之最,叫鱼脑冻纹,可谓白 如晴云,松似团絮,呵之欲动,触之欲起!老人复又追问,这石眼如何? 林县长再三观摩后说,这石眼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瞳子于内,是典型的活眼。不知您老怎 收藏了这等名砚极品? ⑦恒运老人告之说,我祖先曾在端州为知州当差,故有缘得之 林县长悟道,果有渊源。又是一席话后,林县长欲起身告辞。老人伸手一拦说,慢!遵先祖 遗嘱,为官清正,造福一方,又精通砚器者,当赠之。今日这砚就赠于林县长了,这也是老生心愿。 言罢,双手托砚,请林县长纳之 恿老人一番话,听得县长双眸湿润,情似波澜。他动情道,算来,我也门出丹青世家,略知文 房四宝。可惜这等好砚,只闻未见。今日见了,已是眼福,怎能再生奢望呢。再说,这等厚礼,我 无功无劳,如何受得起?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老人执意要送,林县长说,您老祖上既在端州为知 州当差,可听过包拯三掷砚的传说 δ恒运老人说,当然知晓。庆历三年,包拯任端州知府,期满回京师时,没带走一砚。为表清 正,还将朋友所赠之砚,尽掷于山沟中 ⑧林县长说,想来,所掷也非寻常之砚吧。 σ恒运老人说,当然,皆是佳品。不瞒你说,此砚便是包拯所掷砚中之一。确为当年祖先目睹 的包拯掷砚,因惜其珍,才历经艰难潜返山中寻觅。可惜其余或粉或损,惟有此砚落入草莽,得以
(2) 20.本文第③段叙述了与链接图片同样的情景,但作者认为这是他难忘的一个温馨情景。对广铁集 团免除东莞东站站长、书记职务的做法,网络上争论激烈,看法不一。你对广铁集团的做法有什么 看法?简要说明理由。不超过 50 字。(6 分) 6.端州②遗砚 郑洪杰 ○1 马回头村距县城 85 公里,偏僻闭塞,土地贫瘠,山丘荒秃。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外出巡视, 坐骑面对凄荒,甩颈嘶鸣,不愿前行。马回头据此得名。 ○2 时至 90 年代,马回头村仍很贫困。惟一令村民骄傲的是,德高望重的恒运老人藏有一名砚。 因有名砚,村民才开了几回眼界:不少年来,一辆又一辆豪华轿车不顾一路颠簸驶进村里。来者多 为县长、文化局长和书法家,皆慕名赏砚。 ○3 一专家曾用掌心抚砚肌肤,又以笔杆轻轻叩之,后又持镜细观砚上圆点、花纹,最后方说, 此砚是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出自肇庆溪河注入羚兰峡汇合处,即烂柯山老坑。问其价,专家说不可 估,《明一统志》上就有“匠石识山之脉理,凿一窟,自然有圆石青紫色,琢为砚,可值千金”之 说,何况时至今日,又何况这正宗之精品哪! ○4 专家一席话,说得赏者目瞪口呆,车回路转,又悄悄复找老人,许以全家迁往县城、子女就 业,或出万元购之。但恒运老人只略略一笑说,受用不起,受用不起,执意不肯出手。 ○5 三年前,又有车入村,是才上任的林县长。不同的是林县长没访恒运老人,却随乡长村长在 村里村外查看个仔细,同来的几个科技人员,登山岗,察地形,取土样,三天后方回县城。恒运老 人站在村口,目送一路黄尘远去的车,捻须在手,轻轻微笑。 ○6 如今三年已过,马回头村已是果木飘香,猪羊肥壮。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 三分心思。收获时节,一辆小车直奔老人家里,老人出迎,见是林县长,方喜出望外双手打拱,说, 我料你该来了。 ○7 林县长说,前次来,父老贫苦,日月难捱,作为一县之长,怎有心情赏玩。今日专程来访, 不知老人家肯否赐我眼福。 ○8 恒运老人乐呵呵取出名砚。但见那砚大如鱼盘,厚寸余,通体青紫,造化天成。林县长观罢 惊呼一声,果然名不虚传,宝砚宝砚哪! ○9 恒运老人便问县长,怎见得是宝砚? ○10林县长谦谦一笑说,以我拙见,贵在花纹:这是砚中十几种花纹之最,叫鱼脑冻纹,可谓白 如晴云,松似团絮,呵之欲动,触之欲起!老人复又追问,这石眼③如何? ○11林县长再三观摩后说,这石眼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瞳子于内,是典型的活眼。不知您老怎 收藏了这等名砚极品? ○12恒运老人告之说,我祖先曾在端州为知州当差,故有缘得之。 ○13林县长悟道,果有渊源。又是一席话后,林县长欲起身告辞。老人伸手一拦说,慢!遵先祖 遗嘱,为官清正,造福一方,又精通砚器者,当赠之。今日这砚就赠于林县长了,这也是老生心愿。 言罢,双手托砚,请林县长纳之。 ○14老人一番话,听得县长双眸湿润,情似波澜。他动情道,算来,我也门出丹青世家,略知文 房四宝。可惜这等好砚,只闻未见。今日见了,已是眼福,怎能再生奢望呢。再说,这等厚礼,我 无功无劳,如何受得起?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老人执意要送,林县长说,您老祖上既在端州为知 州当差,可听过包拯三掷砚的传说。 ○15恒运老人说,当然知晓。庆历三年,包拯任端州知府,期满回京师时,没带走一砚。为表清 正,还将朋友所赠之砚,尽掷于山沟中。 ○16林县长说,想来,所掷也非寻常之砚吧。 ○17恒运老人说,当然,皆是佳品。不瞒你说,此砚便是包拯所掷砚中之一。确为当年祖先目睹 的包拯掷砚,因惜其珍,才历经艰难潜返山中寻觅。可惜其余或粉或损,惟有此砚落入草莽,得以
保全,重见其辉。林县长闻听惊异,连声感慨说,历经九百余年,不料在这里看到传说中之古砚。 老人家,这砚我更不能收了。您老就精心收藏,一为马回头村留一财富,二以砚为证为鉴,将佳话 说于来访者,岂不更有其用吗? ⑧8老人再三欲赠,终见林县长言辞恳切,态度肃正,只好双手颤颤将砚收回放好。之后,两双 手紧握良久,林县长才登车惜别 ⑩回望渐逝远去的车子,恒运老人竟潸然落泪,由 zhong()感叹说,清如水,明如镜,爱 子民,前不见古人后却有来者!这等好官,只盼多些,再多些!(选自《微型小说选刊(精华 本)》) 注②: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的古名,以产砚闻名天下 注③:石眼,端砚独有的特色,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长有石眼的端 砚石十分宝贵和难得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由 zhong 感叹 22.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3.第⑥段写“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三分心思”,根据上下文,简要说说恒运老 人“喜”的是什么,“心思”又是什么。(5分) 喜”的是 思”是 24.根据文意回答,林县长为什么要讲包拯三掷砚的传说?(4分) 2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介绍马回头村得名的由来,增加了端州遗砚的神秘色彩 B.林县长三年后才来拜访恒运老人的原因之一是他三年后才知道恒运老人手中有一名砚。 C.恒运老人所持之砚在《明一统志》中就有记载。 D.文中的端州遗砚是当年包拯所掷的砚台之 26.根据文章提供的内容,以文中的“端州遗砚”为说明对象,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80字左右 (不需出现所在地“马回头村”和持有人“恒运老人”的信息)。(8分) 7.“平均数”是块大磁铁 ①美国某心理学家曾经征得加州300户家庭的同意,对他们每周的用电量进行记录。第一周, 研究人员在记录了各家的用电量之后,会在每户门前挂个小牌,写上这户人家与其他住户平均用电 量的比较。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研究人员发现,知道自己用电量超过平均线的用户们,后来的电表 走速降低了5.7%,这是合乎情理的;但是那些原先用电低于平均数的家庭,他们的用电量反而增 加了8.6% ②从这个试验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行为会受“平均数”的影响。也就是说,无论人们 原先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当他们得知大多数人的常态之后,都会努力缩小与平均线的差距,朝中 间标准靠拢。用心理学的术语讲,就叫“社会常态吸引力”。 ③或许,这种向社会常态靠拢的本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远古时候,人类的生产力水 平和抵御灾害、野兽的能力都很低下,势单力薄的个体只有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才能提高存活 率。于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方向行走、模仿大多数人的行为,便成了人类 的一种心理。其 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④在美国亚利桑那石化森林公园里,游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告示:“您继承的遗产每天都在减 少,每年有14吨硅化木失窃,尽管一次只捡一小片。”原来,经常有游客把公园里的硅化木捡回家
保全,重见其辉。林县长闻听惊异,连声感慨说,历经九百余年,不料在这里看到传说中之古砚。 老人家,这砚我更不能收了。您老就精心收藏,一为马回头村留一财富,二以砚为证为鉴,将佳话 说于来访者,岂不更有其用吗? ○18老人再三欲赠,终见林县长言辞恳切,态度肃正,只好双手颤颤将砚收回放好。之后,两双 手紧握良久,林县长才登车惜别。 ○19回望渐逝远去的车子,恒运老人竟潸然落泪,由 zhōnɡ( )感叹说,清如水,明如镜,爱 子民,前不见古人后却有来者!这等好官,只盼多些,再多些!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精华 本)》) 注②: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的古名,以产砚闻名天下。 注③:石眼,端砚独有的特色,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长有石眼的端 砚石十分宝贵和难得。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由 zhōnɡ 感叹 22.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23.第⑥段写“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三分心思”,根据上下文,简要说说恒运老 人“喜”的是什么,“心思”又是什么。(5 分) “喜”的是: “心思”是: 24.根据文意回答,林县长为什么要讲包拯三掷砚的传说?(4 分) 2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介绍马回头村得名的由来,增加了端州遗砚的神秘色彩。 B.林县长三年后才来拜访恒运老人的原因之一是他三年后才知道恒运老人手中有一名砚。 C.恒运老人所持之砚在《明一统志》中就有记载。 D.文中的端州遗砚是当年包拯所掷的砚台之一。 26.根据文章提供的内容,以文中的“端州遗砚”为说明对象,写一段说明性 ...的文字,80 字左右 (不需出现所在地“马回头村”和持有人“恒运老人”的信息)。(8 分) 7.“平均数”是块大磁铁 ①美国某心理学家曾经征得加州 300 户家庭的同意,对他们每周的用电量进行记录。第一周, 研究人员在记录了各家的用电量之后,会在每户门前挂个小牌,写上这户人家与其他住户平均用电 量的比较。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研究人员发现,知道自己用电量超过平均线的用户们,后来的电表 走速降低了 5.7%,这是合乎情理的;但是那些原先用电低于平均数的家庭,他们的用电量反而增 加了 8.6%。 ②从这个试验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行为会受“平均数”的影响。也就是说,无论人们 原先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当他们得知大多数人的常态之后,都会努力缩小与平均线的差距,朝中 间标准靠拢。用心理学的术语讲,就叫“社会常态吸引力”。 ③或许,这种向社会常态靠拢的本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远古时候,人类的生产力水 平和抵御灾害、野兽的能力都很低下,势单力薄的个体只有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才能提高存活 率。于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方向行走、模仿大多数人的行为,便成了人类 的一种心理。其 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④在美国亚利桑那石化森林公园里,游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告示:“您继承的遗产每天都在减 少,每年有 14 吨硅化木失窃,尽管一次只捡一小片。”原来,经常有游客把公园里的硅化木捡回家
这严重威胁了公园的生态环境,公园因此竖起了告示。但科学家猜测,这样的告示反而向人们传递 了一条信息:很多人来偷硅化木。看到这个告示的游客,只要不是圣人,都会“自觉”偷盗 ⑤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科学家们制作了两种告示:一种是负面性的告示,上面写着“很多游客 偷拿了硅化木,破坏了公园内的自然景观”,文字旁还配有几位游客弯腰拿木片的图片:另一种告 示只是单纯告诉人们偷拿木片是不对的,上面写着“为保护本公园的自然环境,请不要带走硅化木 配图则是在游客偷拿木片的图案上画了个大红圈外加斜杠。园内还有些景区没有贴任何告示。接着, 科学家观察了不同地方硅化木的失窃情况:贴有负面告示的地方失窃率高攀至7.92%,未张贴告示 的地方木片失窃率为2.92%,而张贴禁止类告示的地方失窃率仅为1.67%。 ⑥作为管理者,应该因势利导,避开“平均数”这块大磁铁。比如,一家公司如果想降低员工 的迟到率,千万别公布员工的平均迟到率。类似的,现在诸多有关贪官的新闻里,总是在无形中传 递出两条信息:一是贪污是一件常态性的事情;二是贪污的平均数是很大的。这样一来,那些得知 自己离平均数还很远的“清官”或“小贪官”就会不自觉地向平均数靠拢—一社会常态总是像磁铁 一样吸引着人们的行为 ⑦或许你会觉得好笑,“按时上班”、“清正廉洁”本就是天经地义的,难道还要别人告知“你 这样做是正确的,请继续保持”?是的,确实需要。因为“道德标准”与“社会常态”比较,后者 常常要强大得多 16.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2分) 于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方向行走、模仿大多数人的行为,便成了人类 的一种心理 A.天长地久B.岿然不动C.根深蒂固D.摇摇欲坠[来源:学,科,网Z,X,X,K] 17.题目中的“平均数”有特殊含义,指 (3分)[来源:学科网ZXXK] 18.细读第⑤节,并依据下表,帮助科学家归纳出结论。(6分) 负面告示不贴告示 正面告 失窃率(%) 7.92 2.92 1.67 结论 19.读第⑥段后回答:为什么不能公布员工的平均迟到率?(3分) 20.第①段中所述的试验其实没有结束,后来,研究人员改变了试验方法。结果,使那些用电量较 大的住户,此后用电量降低了5%,而用电量较低的住户,仍然保持在平均线以下。研究人员采用 的新方法可能是怎样的?请描述一下。(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8.大鱼 (1)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长的 大鱼 (2)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纳斯大鱼影响广fαn,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3)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 为……等一下! (4)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员,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 湖水中,排好,原木就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 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只是一幅版画 (5)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一斗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 园子 (6)那一次我到伯父家,正是关于大鱼的传说四处播散的时候,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 到它。是的,从来没有。 (7)我走进园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正在八月的秋阳里采集蜂蜜。伯父穿着一件半截袖的老头衫
这严重威胁了公园的生态环境,公园因此竖起了告示。但科学家猜测,这样的告示反而向人们传递 了一条信息:很多人来偷硅化木。看到这个告示的游客,只要不是圣人,都会“自觉”偷盗。 ⑤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科学家们制作了两种告示:一种是负面性的告示,上面写着“很多游客 偷拿了硅化木,破坏了公园内的自然景观”,文字旁还配有几位游客弯腰拿木片的图片;另一种告 示只是单纯告诉人们偷拿木片是不对的,上面写着“为保护本公园的自然环境,请不要带走硅化木”, 配图则是在游客偷拿木片的图案上画了个大红圈外加斜杠。园内还有些景区没有贴任何告示。接着, 科学家观察了不同地方硅化木的失窃情况:贴有负面告示的地方失窃率高攀至 7.92%,未张贴告示 的地方木片失窃率为 2.92%,而张贴禁止类告示的地方失窃率仅为 1.67%。 ⑥作为管理者,应该因势利导,避开“平均数”这块大磁铁。比如,一家公司如果想降低员工 的迟到率,千万别公布员工的平均迟到率。类似的,现在诸多有关贪官的新闻里,总是在无形中传 递出两条信息:一是贪污是一件常态性的事情;二是贪污的平均数是很大的。这样一来,那些得知 自己离平均数还很远的“清官”或“小贪官”就会不自觉地向平均数靠拢——社会常态总是像磁铁 一样吸引着人们的行为。 ⑦或许你会觉得好笑,“按时上班”、“清正廉洁”本就是天经地义的,难道还要别人告知“你 这样做是正确的,请继续保持”?是的,确实需要。因为“道德标准”与“社会常态”比较,后者 常常要强大得多。 16.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2 分) 于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方向行走、模仿大多数人的行为,便成了人类 的一种心理。 A.天长地久 B.岿然不动 C.根深蒂固 D.摇摇欲坠[来源:学,科,网 Z,X,X,K] 17.题目中的“平均数”有特殊含义,指 。(3 分)[来源:学科网 ZXXK] 18.细读第⑤节,并依据下表,帮助科学家归纳出结论。(6 分) 负面告示 不贴告示 正面告示 失窃率(%) 7.92 2.92 1.67 结论: 19.读第⑥段后回答:为什么不能公布员工的平均迟到率?(3 分) 20.第①段中所述的试验其实没有结束,后来,研究人员改变了试验方法。结果,使那些用电量较 大的住户,此后用电量降低了 5%,而用电量较低的住户,仍然保持在平均线以下。研究人员采用 的新方法可能是怎样的?请描述一下。(6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21—26 题。(28 分) 8.大 鱼 ⑴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长的 大鱼。 ⑵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纳斯大鱼影响广 fàn,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⑶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 为……等一下! ⑷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员,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 湖水中,排好,原木就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 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只是一幅版画。 ⑸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一斗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 园子。 ⑹那一次我到伯父家,正是关于大鱼的传说四处播散的时候,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 到它。是的,从来没有。 ⑺我走进园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正在八月的秋阳里采集蜂蜜。伯父穿着一件半截袖的老头衫
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zhωη-伯 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都有蜜蜂爬来爬去。 8)我把照相杋、摄像机、高倍望远镜等机械,高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 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伯父伯母也未理睬我。 (9)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大鱼吗?” α0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妤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 “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 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ωD当时我心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打断伯父,说:“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⑩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 身边蹦跳着撒欢儿,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 几只闲逛的鸡抻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 去了 3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 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 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040大鱼出现了! 05大鱼又消失了! 06一切恢复原样。 ω我带的几件现代化机器等于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我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 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儿颠儿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吠,森林里鸟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我 忽然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⑩8伯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又说: “你倒是个有缘的,有时候它几年也不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 ⑩随后的一个月里,我都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 静很慰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地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昑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 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ω一天晚上,伯母拿出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叨着,伯父就又给我讲了一个惊人的森 林故事。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影响广fan 心惊胆zhan 22.第(8)段中有一个比喻句,将 ,暗示 (4分)[来源:学 科网] 23.镜湖里真的有大鱼吗?请围绕本文来说明理由。(4分)[来源:学科网] 24.怎样理解第0段和第⑩8段中伯父的话?分别谈谈你的见解。(6分) (1)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 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2)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 5.对第09段中的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慰帖 A.“我”很懊恼没有拍下大鱼,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再次看到大鱼出现了
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 zhàn——伯 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都有蜜蜂爬来爬去。 ⑻我把照相机、摄像机、高倍望远镜等机械,高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 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伯父伯母也未理睬我。 ⑼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大鱼吗?” ⑽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 “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 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⑾当时我心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打断伯父,说:“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⑿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 身边蹦跳着撒欢儿,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 几只闲逛的鸡抻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 去了。 ⒀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 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 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⒁大鱼出现了! ⒂大鱼又消失了! ⒃一切恢复原样。 ⒄我带的几件现代化机器等于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我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 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儿颠儿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吠,森林里鸟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我 忽然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⒅伯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又说: “你倒是个有缘的,有时候它几年也不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 ⒆随后的一个月里,我都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 静很慰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地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 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⒇一天晚上,伯母拿出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叨着,伯父就又给我讲了一个惊人的森 林故事。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影响广 fàn 心惊胆 zhàn 22.第⑻段中有一个比喻句,将 比作 ,暗示 。(4 分)[来源:学 科网] 23.镜湖里真的有大鱼吗?请围绕本文来说明理由。(4 分)[来源:学科网] 24.怎样理解第⑽段和第⒅段中伯父的话?分别谈谈你的见解。(6 分) (1)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 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2)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 25.对第⒆段中的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 分) 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慰帖。 A.“我”很懊恼没有拍下大鱼,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再次看到大鱼出现了
B.在伯父的感染下,“我”放弃了原有的欲望,沉浸于大自然的和谐之中。[来源:学&科&网] C.“我”静下心来,等待大鱼的再次出现,因为探索是需要恒心和毅力的 D.森林里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只要不放弃探索,就一定能解开自然之谜 26.第ω段伯父讲故事时四周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想象一下,写一段80字左右的环境描写。(8分) 9.意大利国家馆 上海的弄堂游戏中,有一种“游戏棒”,它们被随意撒出,会形成不同的组合。意大利设计师 从这个游戏中受到启发,用20个可任意组合的功能模块组合出了意大利国家馆 20个功能模块代表了意大利20个大区,形状就像游戏棒一样可以随意变幻。从外观看,整个 意大利国家馆如同马赛克拼图,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原本在意大利传统城市中随处 可见的元素,在馆内被重新展示,唤起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关注 意大利馆不仅在设计上新颖别致,它还采用了一种最新发明的建筑材料一一透明混凝土。这种 加入了玻璃质地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清晰 显示展馆内部的湿度等。展馆内部类似“刀锋”的设计除了能制造出幻化的光影效果外,还能向展 馆内输送自然风,将意大利国家馆打造成了一个理想之城。 西班牙国家馆 西班牙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巨大的“藤条篮子”建筑。外墙由能天然降解的藤条板覆盖,通 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线条呈流线型。阳光将透过藤条的缝隙,洒在展馆的内部。这8524个藤条 板不同质地颜色各异,面积达到12000方米,运用书法艺术组成一个个古老的中国文字,外墙呈 现出一首中国诗歌,给中国观众留下隽永的印象 上海世博会西班牙总代表哈维尔·贡德表示:西班牙馆是一座有艺术性、有吸引力的建筑,建 筑材料是最环保、最传统的,建筑手段却是最先进、最先锋的。藤条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无论在西 班牙还是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藤条材料的广泛应用如同连接昨天和今天的桥梁。西班牙希望通过 这座完美的建筑展示人类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吸纳传统文化的创意 英国国家馆 英国馆是个外型简洁、创意无限的“会发光的盒子”。整个建筑最大的亮点,就是向各个方向 伸展的大量触须。这些内含植物种子,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的触须覆盖在建筑外部,随着自然风 的轻轻吹拂,可以在展馆表面形成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组成各种图案。通过信息和图像的传送, 参观者们甚至可以在展馆的表面看到展馆内部的各项活动。种植在英国馆旁的两株大银杏树,在象 征生命力和耐力的同时,也突现了英国馆的参展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 德国国家馆 德国国家馆四面呈开放状,其建筑设计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又像是在邀人同游。参观 者在穿越了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的“动感隧道”展厅后,眼前出现的是“水下世界”。这一展厅 以改建汉堡港区为例,介绍了在保留旧有建筑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建筑元素理念的实践,赋予了城 市一种崭新的风貌和生活质量 德国馆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在那里,参观者们可以与展厅内的巨大金 属球进行互动,金属球内装有感应装置,它会对人群的动作及其呼声做出回应:“动力之源”的参 观者行动越是踊跃,金属球摆动的速度和幅度就越大。人心齐,泰山移。此时,参观者共同体验着 齐心协力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它提醒着人们,这个巨大的金属球就是一个城市,创造都市活力要靠 每个人的努力。 16.阅读《意大利国家馆》,不属于透明混凝土特征的一项是(3分 A.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 B.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 C.清晰显示展馆内的湿度
B.在伯父的感染下,“我”放弃了原有的欲望,沉浸于大自然的和谐之中。[来源:学&科&网] C.“我”静下心来,等待大鱼的再次出现,因为探索是需要恒心和毅力的。 D.森林里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只要不放弃探索,就一定能解开自然之谜。 26.第⒇段伯父讲故事时四周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想象一下,写一段 80 字左右的环境描写。(8 分) 9.意大利国家馆 上海的弄堂游戏中,有一种“游戏棒”,它们被随意撒出,会形成不同的组合。意大利设计师 从这个游戏中受到启发,用 20 个可任意组合的功能模块组合出了意大利国家馆。 20 个功能模块代表了意大利 20 个大区,形状就像游戏棒一样可以随意变幻。从外观看,整个 意大利国家馆如同马赛克拼图,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原本在意大利传统城市中随处 可见的元素,在馆内被重新展示,唤起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关注。 意大利馆不仅在设计上新颖别致,它还采用了一种最新发明的建筑材料——透明混凝土。这种 加入了玻璃质地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清晰 显示展馆内部的湿度等。展馆内部类似“刀锋”的设计除了能制造出幻化的光影效果外,还能向展 馆内输送自然风,将意大利国家馆打造成了一个理想之城。 西班牙国家馆 西班牙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巨大的“藤条篮子”建筑。外墙由能天然降解的藤条板覆盖,通 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线条呈流线型。阳光将透过藤条的缝隙,洒在展馆的内部。这 8524 个藤条 板不同质地颜色各异,面积达到 12000 平方米,运用书法艺术组成一个个古老的中国文字,外墙呈 现出一首中国诗歌,给中国观众留下隽永的印象。 上海世博会西班牙总代表哈维尔·贡德表示:西班牙馆是一座有艺术性、有吸引力的建筑,建 筑材料是最环保 ...、最传统 ...的,建筑手段却是最先进 ...、最先锋 ...的。藤条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无论在西 班牙还是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藤条材料的广泛应用如同连接昨天和今天的桥梁。西班牙希望通过 这座完美的建筑展示人类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吸纳传统文化的创意。 英国国家馆 英国馆是个外型简洁、创意无限的“会发光的盒子”。整个建筑最大的亮点,就是向各个方向 伸展的大量触须..。这些内含植物种子,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的触须覆盖在建筑外部,随着自然风 的轻轻吹拂,可以在展馆表面形成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组成各种图案。通过信息和图像的传送, 参观者们甚至可以在展馆的表面看到展馆内部的各项活动。种植在英国馆旁的两株大银杏树,在象 征生命力和耐力的同时,也突现了英国馆的参展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 德国国家馆 德国国家馆四面呈开放状,其建筑设计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又像是在邀人同游。参观 者在穿越了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的“动感隧道”展厅后,眼前出现的是“水下世界”。这一展厅 以改建汉堡港区为例,介绍了在保留旧有建筑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建筑元素理念的实践,赋予了城 市一种崭新的风貌和生活质量。 德国馆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在那里,参观者们可以与展厅内的巨大金 属球进行互动,金属球内装有感应装置,它会对人群的动作及其呼声做出回应:“动力之源”的参 观者行动越是踊跃,金属球摆动的速度和幅度就越大。人心齐,泰山移。此时,参观者共同体验着 齐心协力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它提醒着人们,这个巨大的金属球就是一个城市,创造都市活力要靠 每个人的努力。 16.阅读《意大利国家馆》,不属于 ...透明混凝土特征的一项是(3 分) A.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 B.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 C.清晰显示展馆内的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