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攥紧(zudn)倘若(tang) 拖累(16i)乞丐(gdi) B.星宿(xi) 间或(jian) 糟蹋(ta 忌讳(hui) C.解元(xie) 乱蓬蓬(peng) 咸亨(heng)恭维(gong) D.带挈(qi) 附和(he) 别墅(ye) 纯粹(cui)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分) (1)尖嘴猴腮、不屑置辨、颓唐不安、张皇失措 改为 (2)不省人事、喜从天降、今非夕比、恩将仇报 改为 (3)迂腐不堪、万贯家私、与日俱增、衣衫褴缕 改为 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 棍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3)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 (4)她们的吃法很文雅。( 4.关于本单元的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是清代小说家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的战斗檄文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莫泊桑,小说塑造了菲利普夫妇虚荣冷酷的形 象 D.《乞丐》是一篇故事式的散文,标题“乞丐”运用了“双关”的艺术手法 5.指出下列句子所写的人物及描写人物的方法。(4分) (1)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人物 描写方法 (2)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人物 描写方法: 6.请从《儒林外史》《我的叔叔于勒》《乞丐》中任选一篇,依照所给的句子形式,填 充句子。(4分) 我来到英国,仿佛听到笛福在讲述鲁滨孙漂流荒岛的历险故事:我来到 ,仿佛听到 我来到美国,仿佛听到麦克法登在 阐释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原理 7.(2011·河南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每小题2分)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字,甚至可以三言 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 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 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 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 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 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 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攥.紧(zuàn) 倘.若(tǎng) 拖累.(lěi) 乞丐.(gài) B.星宿.(xiù) 间.或(jiàn) 糟蹋.(tà) 忌讳.(huì) C.解.元(xiè) 乱蓬.蓬(péng) 咸亨.(hēng) 恭.维(gōng) D.带挈(qì) 附和.(hè) 别墅.(yě) 纯粹.(cuì)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 分) (1)尖嘴猴腮、不屑置辨、颓唐不安、张皇失措 ____改为____ (2)不省人事、喜从天降、今非夕比、恩将仇报 ____改为____ (3)迂腐不堪、万贯家私、与日俱增、衣衫褴缕 ____改为____ 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 分) (1)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 棍……”( )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 (3)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 ) (4)她们的吃法很文雅..。( ) 4.关于本单元的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是清代小说家。 B.《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的战斗檄文。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莫泊桑,小说塑造了菲利普夫妇虚荣冷酷的形 象。 D.《乞丐》是一篇故事式的散文,标题“乞丐”运用了“双关”的艺术手法。 5.指出下列句子所写的人物及描写人物的方法。(4 分) (1)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人物:____________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人物:____________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儒林外史》《我的叔叔于勒》《乞丐》中任选一篇,依照所给的句子形式,填 充句子。(4 分) 我来到英国,仿佛听到笛福在讲述鲁滨孙漂流荒岛的历险故事;我来到 ______________,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到美国,仿佛听到麦克法登在 阐释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原理。 7.(2011·河南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 分,每小题 2 分)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 140 字,甚至可以三言 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 、发表评论、讨论问 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 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 2010 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 2011 年 2 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 超过 1 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 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上边这幅画的寓意 二、阅读理解(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12分) 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员领,金带、皂 靴。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别号静斋,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 分宾主坐下。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 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 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 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 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 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 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 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 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别。胡屠户直 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 8.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9.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是不屑一顾的?(2分) 10.张乡绅为什么会有文中的这些举动?由此看出张乡坤是个怎样的人?(4分) 11.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回忆去岁饥荒,五六 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 幸今朝科举 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 都来锦上添花。”读这副对联,并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范进所处社会的认识。(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12分) 风骨 马德 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却 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
2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 4 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上边这幅画的寓意。 二、阅读理解(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8~11 题。(12 分) 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员领,金带、皂 靴。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别号静斋,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 分宾主坐下。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 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 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 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 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 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 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 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 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别。胡屠户直 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 8.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 分) 9.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是不屑一顾的?(2 分) 10.张乡绅为什么会有文中的这些举动?由此看出张乡坤是个怎样的人?(4 分) 11.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回忆去岁饥荒,五六 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 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 都来锦上添花。”读这副对联,并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范进所处社会的认识。(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2~15 题。(12 分) 风 骨 马 德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却 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
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 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 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 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 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来,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这样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 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 有父母得了病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 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少了多少呢? “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 会少了呢?这要我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 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妤,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 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 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 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 兜里掏出了5元钱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 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 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 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 深秋的风里。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 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 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 跌倒。 (选自《文学故事报》) 12.全文通过哪两件事刻画了家长的形象?(2分) 13.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揣摩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2)(家长)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14.联系上下文并发挥想象,概括文中的闺女给父亲写信的要点。(至少三点)(3分) 15.联系全文,简要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最可宝贵的东西”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9题。(11分) ①孩子往往羡慕大人,老人往往羡慕孩子;普通人羡慕名人,名人又羡慕普通人
3 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 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 张是 100 元,里边有两张 20 元,还有一张 10 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 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 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来,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这样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 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 有父母得了病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 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少了多少呢?” “5 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 会少了呢?这要我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 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 5 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 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 5 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 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 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 兜里掏出了 5 元钱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 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 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我说 5 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 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 5 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 深秋的风里。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 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 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 跌倒。 (选自《文学故事报》) 12.全文通过哪两件事刻画了家长的形象?(2 分) 13.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揣摩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 分) (1)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2)(家长)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14.联系上下文并发挥想象,概括文中的闺女给父亲写信的要点。(至少三点)(3 分) 15.联系全文,简要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最可宝贵的东西”的理解。(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6~19 题。(11 分) ①孩子往往羡慕大人,老人往往羡慕孩子;普通人羡慕名人,名人又羡慕普通人
②羡慕的原因都是相似的,羡慕的对象却各有不同:失败者羡慕成功者,丑陋者羡慕 美貌者,穷人羡慕富翁……有的人喜欢将羨慕之情溢于言表,有的人则把羡慕的秘密深藏 在心底 ③曾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公司有一妙龄女子,不仅性情温柔,容貌出众,还能歌 善舞,是众多男人倾慕的对象。不久前她突然昏倒住进医院时,人们才知道她患有严重的 先天性心脏病。当同事们前去医院探望她时,她含着泪说:“我羡慕你们每个人,因为你 们拥有健康 ④许多人喜欢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运气不好,感叹人生苦涩,发财无门,却对自身拥 有的一切视而不见。事实上,从某些意义上讲,能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能有 一个健康的身体则是最大的幸运。无论你是谁,一定有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在由衷地羡 慕你,羡慕你的健康,羡慕你的年轻,羡慕你的高大,羡慕你的聪明才智…… ⑤羡慕别人所得到的,不如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哪怕是疼痛,是追悔,是无奈,是无 声无息,是普通平凡。当你暮年回首时,这一切都将成为永不复来的青春证明和生命 记,美好而生动。永远不要在一味羡慕他人的沼泽中失去自己,永远不要在羡慕他人时轻 视你自己,因为你羡慕的人也许正在羡慕你,明天的你也许要羡慕今天的你。 16.第①段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7.第②段“羡慕的原因都是相似的”一句中,其相似之处是什么呢?(2分) 18.试将第③段的内容改用“失败者羡慕成功者”“丑陋者羡慕美貌者”这样的句式 概括表达。(最好也是8个字)(3分) 19.本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分) 、写作(40分) 20.生活中,有很多事,很多场面,让你难忘,让你深有感触,引发你的思考。你不 妨把自己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肯定也会是一篇漂亮的文章。要求:有场面描写和 细节描写,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4 ②羡慕的原因都是相似的,羡慕的对象却各有不同:失败者羡慕成功者,丑陋者羡慕 美貌者,穷人羡慕富翁……有的人喜欢将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有的人则把羡慕的秘密深藏 在心底。 ③曾听到一 个真实的故事,某公司有一妙龄女子,不仅性情温柔,容貌出众,还能歌 善舞,是众多男人倾慕的对象。不久前她突然昏倒住进医院时,人们才知道她患有严重的 先天性心脏病。当同事们前去医院探望她时,她含着泪说:“我羡慕你们每个人,因为你 们拥有健康。” ④许多人喜欢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运气不好,感叹人生苦涩,发财无门,却对自身拥 有的一切视而不见。事实上,从某些意义上讲,能来到这个世界本 身就是一种幸运,能有 一个健康的身体则是最大的幸运。无论你是谁,一定有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在由衷地羡 慕你,羡慕你的健康,羡慕你的年轻,羡慕你的高大,羡慕你的聪明才智…… ⑤羡慕别人所得到的,不如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哪怕是疼痛,是追悔,是无奈,是无 声无息,是普通平凡。当你暮年回首时,这一切都将成为永不复来的青春证明和生命印 记,美好而生动。永远不要在一味羡慕他人的沼泽中失去自己,永远不要在羡慕他人时轻 视你自己,因为你羡慕的人也许正在羡慕你,明天的你也许要羡慕今天的你。 16.第①段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17.第②段“羡慕的原因都是相似的”一句中,其相似之处是什么呢?(2 分) 18.试将第③段的内容改用“失败者羡慕成功者”“丑陋者羡慕美貌者”这样的句式 概括表达。(最好也是 8 个字)(3 分) 19.本文作者要表 达的观点是什么?(3 分) 三、写作(40 分) 20.生活中,有很多事,很多场面,让你难忘,让你深有感触,引发你的思考。你不 妨把自己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肯定也会是一篇漂亮的文章。要求:有场面描写和 细节描写,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A项中“累”应读“lei”:C项中“解”应读“jie”:D项中 挈”应读 墅”应读“sh 2.答案:(1)辨辩(2)夕昔(3)缕褛 3.答案:(1)刻薄,说话带刺(2)脸色、态度(3)谋生活(4)(姿态)优美 4.答案:C解析:《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5.答案:(1)孔乙己语言描写(2)于勒肖像描写 6.解析:分析所给上、下两个句子,可知要写出所选作品的作者国籍或时代,作者名 字及与作品相关的内容 答案示例:(我来到)大清朝(,仿佛听到)吴敬梓在嘲讽“儒林”中众士子科场滚爬 的酸甜苦辣/(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屠格涅夫在讴歌自己多灾多难的祖国/(我来 到)法兰西(,仿佛听到)莫泊桑在谴责菲利普夫妇连亲兄弟也不认的冷酷无情 7.答案:(1)短小真实即时方便 (2)微博传递着众多人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答案:8.解析:找出文段所写的人物,看其做了什么事,提取要素用陈述句回答 参考答案: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拜会并送银、送房。 9.解析:按题目要求,找文段中张乡绅所说“以前两人没有交往”的意思的话。 答案: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10.目的:拉拢范进,结交新贵,攀附权势,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张乡 坤是个圆滑虚伪、善于拉拢钻营、趋炎附势的人。 11.科举能够改变人的命运,不仅毒害士人,还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当 时社会上人们大都欺贫爱富,可谓世态炎凉。 答案:12.解析:根据时间的变换分析文章两部分各写了什么事情。 参考答案:通过(学生)家长送钱和还钱两件事刻画了其形象。 13.解析:联系上下文及人物身份揣摩人物这样做的目的、想法。 参考答案:(1)表现“我”不想增加学生精神负担的心理。或答:不想张扬自己搭钱、 换钱的事;不想详叙父亲送钱的细节,将零钞的重量压在学生稚嫩的肩上。(2)表现家长 还钱态度坚决 14.解析:通过解读家长叙说的有关学生写信的内容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设身处地 想象这样的人家的孩子收到这样的钱后,应当有疑问、有感动、有理解等。 参考答案:(1)向父母问好,收到钱很感动。(2)钱由马老师转交给了自己。(3) 这次收到的钱有些不一样,从来没有这么齐整,怎么回事?(4)要努力学习,报答父母 15.解析:联系文中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及老师感慨议论的语句归纳。 参考答案:“最可宝贵的东西”指有风骨、人穷志不穷、灵魂高尚 谷案:16.不能。因为“往往”只表达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并不包括全部。 17.羡慕自己所缺的 18.有病者羡慕健康者。 19.羡慕别人所得的,不如珍借自己所拥有的。 20.写作提示:虽然没有文体要求,但从提示语和要求来看,应该写成一篇记叙类的 文章 进行场面描写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场面描写是特定环境中 人物活动的描写,而且主要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因此,场面描写重点 并不在于周围的环境,而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有一定的细节刻画,展示人物彼此之间 的关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2)要分清主次,理清头绪。有主有从,有详有略,有层 次、有条理地展开描写。场面描写切忌一味求多,弄得支离破碎。(3)要写出特定场合的 气氛。场面描写,要求通过一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表现出特定场合或喜或悲的气 氛。(4)描写场面时,应尽可能做到点面结合。可先对整个场面作概括的描述,然后再写 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注意细节的处理。这样,既能给人完整的印象,又有具体的感受 参考例文:
5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 项中“累”应读“lèi”;C 项中“解”应读“jiè” ;D 项中 “挈”应读“qiè”,“墅”应读“shù”。 2.答案:(1)辨 辩 (2)夕 昔 (3)缕 褛 3.答案:(1)刻薄,说话带刺 (2)脸色、态度 (3)谋生活 (4)(姿态)优美 4.答案:C 解析:《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5.答案:(1)孔乙己 语言描写 (2)于勒 肖像描写 6.解析:分析所给上、下两个句子,可知要写出所选作品的作者国籍或时代,作者名 字及与作品相关的内容。 答案示例:(我来到)大清朝(,仿佛听到)吴敬梓在嘲讽“儒林”中众士子科场滚爬 的酸甜苦辣/(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屠格涅夫在讴歌自己多灾多难的祖国/(我来 到)法兰西(,仿佛听到)莫泊桑在谴责菲利普夫妇连亲兄弟也不认的冷酷无情 7.答案:(1)短小 真实 即时 方便 (2)微博传递着众多人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答案:8.解析:找出文段所写的人物,看其做了什么事,提取要素用陈述句回答。 参考答案: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拜会并送银、送房。 9.解析:按题目要求,找文段中张乡绅所说“以前两人没有交往”的意思的话。 答案: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10.目的:拉拢范进,结交新贵,攀附权势,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张乡 坤是个圆滑虚伪、善于拉拢钻营、趋炎附势的人。 11.科举能够改变人的命运,不仅毒害士人,还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当 时社会上人们大都欺贫爱富,可谓世态炎凉。 答案:12.解析:根据时间的变换分析文章两部分各写了什么事情。 参考答案:通过(学生)家长送钱和还钱两件事刻画了其形象。 13.解析:联系上下文及人物身份揣摩人物这样做的目的、想法。 参考答案:(1)表现“我”不想增加学生精神负担的心理。或答:不想张扬自己搭钱、 换钱的事;不想详叙父亲送钱的细节,将零钞的重量压在学生稚嫩的肩上。(2)表现家长 还钱态度坚决。 14.解析:通过解读家长叙说的有关学生写信的内容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设身处地 想象这样的人家的孩子收到这样的钱后,应当有疑问、有感动、有理解等。 参考答案:(1)向父母问好,收到钱很感动。(2)钱由马老师转交给了自己。(3) 这次收到的钱有些不一样,从来没有这么齐整,怎么回事?(4)要努力学习,报答父母。 15.解析:联系文中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及老师感慨议论的语句归纳。 参考答案:“最可宝贵的东西”指有风骨、人穷志不穷、灵魂高尚。 答案:16.不能。因为“往往”只表达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并不包括全部。 17.羡慕自己所缺的。 18.有病者羡慕健康者。 19.羡慕别人所得的,不如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20.写作提示:虽然没有文体要求,但从提示语和要求来看,应该写成一篇记叙类的 文章。 进行场面描写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场面描写是特定环境中 人物活动的描写,而且主要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因此,场面描写重点 并不在于周围的环境,而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有一定的细节刻画,展示人物彼此之间 的关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2)要 分清主次,理清头绪。有主有从,有详有略,有层 次、有条理地展开描写。场面描写切忌一味求多,弄得支离破碎。(3)要写出特定场合的 气氛。场面描写,要求通过一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表现出特定场合或喜或悲的气 氛。(4)描写场面时,应尽可能做到点面结合。可先对整个场面作概括的描述,然后再写 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注意细节的处理。这样,既能给人完整的印象,又有具体的感受。 参考例文:
练摊小记 “瞧一瞧,看。一看哪,刚从西安进的货,五千年古国文明的结晶,秦代兵马俑模型, 两块钱一个,多买优惠啦。”这是暑假里的一天,明十三陵定陵门口的一个小贩发出的吆 喝声 听着他那稚嫩的声音,看着他那圆圆的娃娃脸,顶多是个初中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告诉你吧,这个“小贩”就是我。这个小摊是二姨的。她今天进城办货去了,让我替她看 天摊儿。这时正是旅游旺季,来参观的游人川流不息。也许是我这个“小贩”与众不 同,我摊子前的顾客特别多,我都有些忙不过来了 一个同村的中年小贩凑过来,附在我耳边似乎十分贴心地低语道:“趁买的人多,你 就抬点儿价。晚上跟你二姨还按原价结账,你不就赚了吗?”说罢,那人一乐,露出一嘴 黄板牙。 我摇摇头说:“我不会 那“黄板牙”用手指戳了一下我的脑门子:“你真笨!你要是蒙不了中国人,可以宰 老外呀 “宰?那是犯法的呀!”我立马一个寒战 “黄板牙”又乐了:“不是要你去杀人,只是要你多赚他几张票子。你没听人说‘要 想富得快,就得宰老外’吗?” 正说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郎姗姗而来。“黄板牙”连忙闪到一旁,又向我悄悄 做了个刀切的动作。 我正好学了几天外语,简单的问候还是会的。于是,一声“ Good morning”便把金发 女郎吸引了过来。她拿起一个武士俑,一边观赏着,一边向我发出询问 我猜她可能是向我问价钱,我伸出了两个手指头。那女郎十分爽快地掏出了两张10元 人民币,见我不收,又拿出两张百元的票子。我惊呆了,一边摆手,一边连连说:“NO, 那女郎捧着俑人,叹了一口气,收起人民币,又拿出一叠花花绿绿的外币来。 看到这情景,“黄板牙”乐得手舞足蹈。他站在那女郎背后,连连向我伸出大拇指 我知道她和他都误会了。怎么解开这个误会呢?我灵机一动,从钱匣子里拿出两张一 元的人民币,向女郎展示着 女郎仔细看了看两张一元的人民币,又看了看我,舒心地笑了 围观的人也都笑了,只有“黄板牙”在一旁气得直跺脚。 那女郎刚走,他立刻冲到我面前,气急败坏地指着我:“你,你,你跟钱有仇吗?” “钱,钱,你就认得钱!你知道吗,这世界上还有比钱更可贵的东西!”我郑重地说 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不再理他,又扯开嗓门吆喝:“五千年古国文明的结晶,秦代兵马 俑,两块钱一个……” 点评: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这世界上还有比钱更可贵的 东西!”主要人物为“我”,对比人物为“黄板牙”。加上这个对比人物,不仅使主要人 物更为性格突出,也使故事情节增加了曲折与趣味。“我”在与“外国女郎”交易的过程 中,一连串的误会,也使文章的戏剧性大为增强。以吆喝声开头与结尾,使“五千年古国 文明 一语更加深入读者内心,这样的吆喝也是精心选定的。全文叙事清晰,波澜起 伏,构思精巧,寓意深刻,有一定的可读性 从场面描写来看,这篇习作抓住了“面”的描写,同时也特别注意以“点”的描写为主,其 中不乏能表现人物的细节刻画,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场面描写 6
6 练摊小记 “瞧一瞧,看 一看哪,刚从西安进的货,五千年古国文明的结晶,秦代兵马俑模型, 两块钱一个,多买优惠啦。”这是暑假里的一天,明十三陵定陵门口的一个小贩发出的吆 喝声。 听着他那稚嫩的声音,看着他那圆圆的娃娃脸,顶多是个初中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告诉你吧,这个“小贩”就是我。这个小摊是二姨的。她今天进城办货去了,让我替她看 一天摊儿。这时正是旅游旺季,来参观的游人川流不息。也许是我这个“小贩”与众不 同,我摊子前的顾客特别多,我都有些忙不过来了。 一个同村的中年小贩凑过来,附在我耳边似乎十分贴心地低语道:“趁买的人多,你 就抬点儿价。晚上跟你二姨还按原价结账,你不就赚了吗?”说罢,那人一乐,露出一嘴 黄板牙。 我摇摇头说:“我不会。” 那“黄板牙”用手指戳了一下我的脑门子:“你真笨!你要是蒙不了中国人,可以宰 老外呀。” “宰?那是犯法的呀!”我立马一个寒战。 “黄板牙”又乐了:“不是要你去杀人,只是要你多赚他几张票子。你没听人说‘要 想富得快,就得宰老外’吗?” 正说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郎姗姗而来。“黄板牙”连忙闪到一旁,又向我悄悄 做了个刀切的动作。 我正好学了几天外语,简单的问候还是会的。于是,一声“Good morning”便把金发 女郎吸引了过来。她拿起一个武士俑,一边观赏着,一边向我发出询问。 我猜她可能是向我问价钱,我伸出了两个手指头。那女郎十分爽快地掏出了两张 10 元 人民币,见我不收,又拿出两张百元的票子。我惊呆了,一边摆手,一边连连说:“NO, NO……” 那女郎捧着俑人,叹了一口气,收起人民币,又拿出一叠花花绿绿的外币来。 看到这情景,“黄板牙”乐得手舞足蹈。他站在那女郎背后,连连向我伸出大拇指。 我知道她和他都误会了。怎么解开这个误会呢?我灵机一动,从钱匣子里拿出两张一 元的人民币,向女郎展示着…… 女郎仔细看了看两张一元的人民币,又看了看我,舒心地笑了。 围观的人也都笑了,只有“黄板牙”在一旁气得直跺脚。 那女郎刚走,他立刻冲到我面前,气急败坏地指着我:“你,你,你跟钱有仇吗?” “钱,钱,你就认得钱!你知道吗,这世界上还有比钱更可贵的东西!”我郑重地说 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不再理他,又扯开嗓门吆喝:“五千年古国文明的结晶,秦代兵马 俑,两块钱一个……” 点评: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这世界上还有比钱更可贵的 东西!”主要人物为“我”,对比人物为“黄板牙”。加上这个对比人物,不仅使主要人 物更为性格突出,也使故事情节增加了曲折与趣味。“我”在与“外国女郎”交易的过程 中,一连串的误会,也使文章的戏剧性大为增强。以吆喝声开头与结尾,使“五千年古国 文明……”一语更加深入读者内心,这样的吆喝也是精心选定的。全文叙事清晰,波澜起 伏,构思精巧,寓意深刻,有一定的可读性。 从场面描写来看,这篇习作抓住了“面”的描写,同时也特别注意以“点”的描写为主,其 中不乏能表现人物的细节刻画,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场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