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授课章节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授课学时 2 讲授方法多媒体教学条件 多媒体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主要因素: 2. 理解三大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3,掌握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2.难点: 药物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教学要点: 第一节药物因素 1.品种与产地 2. 收与贮藏 。炮 第二节机体因 2.病理状况 3.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 第三节环境因索 上时绕与时间药理学 思考题/作业: 上影牛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主要包括些 3:中药药理作用的时辰节律 因素主要有哪些内容? 教学小结 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是中药药理学研究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影响中药药理作 用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如中药的基原、产地、采收季节、贮藏、炮制、剂型、制 剂、剂量及给药途径等:机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生理状态、病理状态、遗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授课章节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授课学时 2 讲授方法 多媒体 教学条件 多媒体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主要因素; 2. 理解三大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3. 掌握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2. 难点: 药物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教学要点: 第一节 药物因素 1.品种与产地 2.采收与贮藏 3.炮制 4.制剂与煎煮方法 5.配伍与禁忌 第二节 机体因素 1.生理状况 2.病理状况 3.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 第三节 环境因素 1. 时辰节律与时间药理学 2. 研究内容 思考题/作业: 1.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2.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机体因素主要有哪些内容? 3.中药药理作用的时辰节律。 教学小结: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是中药药理学研究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影响中药药理作 用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如中药的基原、产地、采收季节、贮藏、炮制、剂型、制 剂、剂量及给药途径等;机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生理状态、病理状态、遗
传状态等: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时辰、地区、生活条件等均对中药药理作用产生明显的影 响。 第一节药物因素 药物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首要因素,国家为此从中药种植、加工、开发、生产等制 定了统一的标准(GAP、GLP、GCP、GMP),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一、品种与产地 “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本草纲目》就有“物有谬,便性命及之”。如市售 的大青叶,来源有蒌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兰、草大青及爵床科植物马兰、马鞭草 科植物路边青等多种科属的植物。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是结合型葱醌,掌叶大黄、唐古特 大黄等正品大黄中,结合型蒽醌含量高,致泻作用明显,而其他混杂品种如华北、天山等 大黄中含量低,作用较差。 《本草蒙筌》言“凡诸草木、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故历史 上有“道地药材”之概念。如河南、山东的金银花绿原酸的含量为4%-7.59%,而其他非道 地药材的含量大多在3%以下。 二、采收与贮藏 《千金翼方》中云:“中药采取不知时节,…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民间有 云:“适时采集是个宝,过时不采成了草”。8月采收的人参其皂苷含量为1月采收的3倍 以上:青蒿所含抗疟成分青蒿素在7-8月花前叶盛期采含量高达6%,开花后下降:臭梧桐5 月开花前采,薄荷盛花期采。 “药店好开,黄梅难过”。如在高温(40-60℃)、高湿(相对湿度在74%以上)的条 件下贮存6个月的刺五加,其所含的丁香苷几乎完全损失。供提取小檗碱的原料三棵针, 在可见和避光的条件下存放3年后,其小檗碱的含量分别降低54.1%和39.89%。 三、炮制 炮制影响中药的作用常见有 1、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如附子、何首乌等。 2、增强疗效如醋制元胡:“杀酶保苷”,如苦杏仁、芥子苷等。 3、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如生熟大黄。 四、制剂、煎煮方法与剂量 《神农本草经》:“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并随药性,不得 违越”。同一中药或复方制成不同剂型或由于制剂工艺不同和给药途径不同等,常影响机 体对药物的吸收及血药浓度,而影响其药理作用。许多中药或古方制成片剂、冲剂、注射 剂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疗效并扩大应用范围。如参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疗效高 于生脉散及丹参的口服制剂。枳实、青皮的水煎液口服,未见有升高血压的记载,制成注 射液,却表现有升血压作用,用于防治休克。 《医学源流论》云:“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 能发挥出较佳药理作用的剂量为中药的有效剂量,一般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但也有 的量效关系不明显。药物的剂量过小,则效应不明显,剂量过大可能出现副作用或中毒症 状。或是小剂量有效,大剂量反而药效不明显。如人参小剂量兴奋心脏,大剂量抑制:人 参皂苷小剂量兴奋中枢,大剂量抑制。甘草在复方中1-2g起调和作用,5-10g温胃养心功
传状态等;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时辰、地区、生活条件等均对中药药理作用产生明显的影 响。 第一节 药物因素 药物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首要因素,国家为此从中药种植、加工、开发、生产等制 定了统一的标准(GAP、GLP、GCP、GMP),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一、品种与产地 “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本草纲目》就有“物有谬,便性命及之”。如市售 的大青叶,来源有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兰、草大青及爵床科植物马兰、马鞭草 科植物路边青等多种科属的植物。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是结合型蒽醌,掌叶大黄、唐古特 大黄等正品大黄中,结合型蒽醌含量高,致泻作用明显,而其他混杂品种如华北、天山等 大黄中含量低,作用较差。 《本草蒙筌》言“凡诸草木、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故历史 上有“道地药材”之概念。如河南、山东的金银花绿原酸的含量为4%-7.59%,而其他非道 地药材的含量大多在3%以下。 二、采收与贮藏 《千金翼方》中云:“中药采取不知时节,……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民间有 云:“适时采集是个宝,过时不采成了草”。8月采收的人参其皂苷含量为1月采收的3倍 以上;青蒿所含抗疟成分青蒿素在7-8月花前叶盛期采含量高达6%,开花后下降;臭梧桐5 月开花前采,薄荷盛花期采。 “药店好开,黄梅难过”。如在高温(40-60℃)、高湿(相对湿度在74%以上)的条 件下贮存6个月的刺五加,其所含的丁香苷几乎完全损失。供提取小檗碱的原料三棵针, 在可见和避光的条件下存放3年后,其小檗碱的含量分别降低54.1%和39.89%。 三、炮制 炮制影响中药的作用常见有 1、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如附子、何首乌等。 2、增强疗效 如醋制元胡;“杀酶保苷”,如苦杏仁、芥子苷等。 3、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 如生熟大黄。 四、制剂、煎煮方法与剂量 《神农本草经》:“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并随药性,不得 违越”。同一中药或复方制成不同剂型或由于制剂工艺不同和给药途径不同等,常影响机 体对药物的吸收及血药浓度,而影响其药理作用。许多中药或古方制成片剂、冲剂、注射 剂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疗效并扩大应用范围。如参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疗效高 于生脉散及丹参的口服制剂。枳实、青皮的水煎液口服,未见有升高血压的记载,制成注 射液,却表现有升血压作用,用于防治休克。 《医学源流论》云:“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 能发挥出较佳药理作用的剂量为中药的有效剂量,一般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但也有 的量效关系不明显。药物的剂量过小,则效应不明显,剂量过大可能出现副作用或中毒症 状。或是小剂量有效,大剂量反而药效不明显。如人参小剂量兴奋心脏,大剂量抑制;人 参皂苷小剂量兴奋中枢,大剂量抑制。甘草在复方中1-2g起调和作用,5-10g温胃养心功
效,30g以上就有类似激素样作用。中药很难严格规定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及 半数致死量。所以常用剂量的确定,以临床疗效及药理毒理研究作为参考依据。国家药典 对有毒性的中药根据其毒副反应作了剂量上的规定,如马钱子有大毒,炮制后入丸散用, 不入汤剂,用量0.3-0.6g。制川乌、制附子入药,宜先煎久煎、用量1.5-3g。为了保证 用药安全,处方用量应遵照《药典》规定的范围应用。 五、配伍和禁忌 1、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2、君臣佐使: 3、妊娠禁忌。 第二节机体因素 机体对中药的反应,往往随着生理状况和病理状况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机体因素也是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因素。 一、生理状况 生理状况包括体质、年龄、性别、情志、遗传、种族等,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发挥均有 一定的影响。 年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如婴儿处于发育阶段,各系统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 药物的耐受性较差,用药量应相对减少:而老年人的肝肾等器官、神经、内分泌、免疫等 系统功能减退,而往往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代谢、排泄和药理作用的发挥,其用 药量往往相对减少。同时老年人体质多虚弱,祛邪攻泻之品,又不宜多用:而幼儿稚阳之 体,又不可峻补。 性别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有差异。 情志、精神状态等也会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 个体差异,如高敏性、耐受性等,也见于中药应用之中。如人参糖浆、生脉液等均有 过敏反应的报道。 二、病理状况 机体所处的病理状况不同,对药物的作用也有影响。如肝病患者的肝功能低下时,可 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而使药物作用延长:其药物也容易蓄积,甚或中毒。又如 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药物的作用也不同,如玉屏风散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当归 对子宫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黄芩、穿心莲对正常体温无解热作用,只对发热病人有解 热作用。五苓散对健康病人不出现利尿作用,对临床上水肿、小便不利的病人有利尿作 用。 三、场道内微生态环境 番泻苷A和B是大黄和番泻叶的主要成分,口服后在肠内经均群代谢为具有泻下活性的 大黄酸蒽醒:山栀子中的栀子苷转化为京尼平后,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增强:黄芩苷转化为 黄芩素后抗过敏作用增强。 第三节环境因素
效,30g以上就有类似激素样作用。中药很难严格规定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及 半数致死量。所以常用剂量的确定,以临床疗效及药理毒理研究作为参考依据。国家药典 对有毒性的中药根据其毒副反应作了剂量上的规定,如马钱子有大毒,炮制后入丸散用, 不入汤剂,用量0.3-0.6 g。制川乌、制附子入药,宜先煎久煎、用量1.5-3 g。为了保证 用药安全,处方用量应遵照《药典》规定的范围应用。 五、配伍和禁忌 1、七情 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2、君臣佐使; 3、妊娠禁忌。 第二节 机体因素 机体对中药的反应,往往随着生理状况和病理状况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机体因素也是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因素。 一、生理状况 生理状况包括体质、年龄、性别、情志、遗传、种族等,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发挥均有 一定的影响。 年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如婴儿处于发育阶段,各系统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 药物的耐受性较差,用药量应相对减少;而老年人的肝肾等器官、神经、内分泌、免疫等 系统功能减退,而往往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代谢、排泄和药理作用的发挥,其用 药量往往相对减少。同时老年人体质多虚弱,祛邪攻泻之品,又不宜多用;而幼儿稚阳之 体,又不可峻补。 性别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有差异。 情志、精神状态等也会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 个体差异,如高敏性、耐受性等,也见于中药应用之中。如人参糖浆、生脉液等均有 过敏反应的报道。 二、病理状况 机体所处的病理状况不同,对药物的作用也有影响。如肝病患者的肝功能低下时,可 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而使药物作用延长;其药物也容易蓄积,甚或中毒。又如 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药物的作用也不同,如玉屏风散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当归 对子宫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黄芩、穿心莲对正常体温无解热作用,只对发热病人有解 热作用。五苓散对健康病人不出现利尿作用,对临床上水肿、小便不利的病人有利尿作 用。 三、肠道内微生态环境 番泻苷A和B是大黄和番泻叶的主要成分,口服后在肠内经均群代谢为具有泻下活性的 大黄酸蒽醌;山栀子中的栀子苷转化为京尼平后,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增强;黄芩苷转化为 黄芩素后抗过敏作用增强。 第三节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地理条件、气候寒暖、饮食起居、家庭环境等,对人及药物的作用都有 影响。环境有时辰节律,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昼夜交替,四时变更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药 物的效应和毒副反应也常随之有所变化。 李时珍《四时用药例》“岁有四时,病有四时”。如天麻素在8:00时给予大鼠,吸 收较慢,药效较差,而20:00给药,吸收快,药效明显:乌头碱的急性毒性,午时(12: 00)最高,戌时(20:00)最低;参附注射液小鼠静脉注射的D50,0时给药为9.862 g/kg,12时给药为8.308g/kg:又如黄连700mg/kg给予小鼠,12时死亡率为20%,23时为 80%。提示温热药物的毒性正午大于夜间,正午为阳中之阳,机体此时之阳气亦盛,对温 热药敏感性高,毒性也大:寒凉药则反之,符合中医阴阳消长的规律。 由于环境有时间节律,机体的活动也随之变化,由此产生了时间药理学
环境因素包括地理条件、气候寒暖、饮食起居、家庭环境等,对人及药物的作用都有 影响。环境有时辰节律,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昼夜交替,四时变更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药 物的效应和毒副反应也常随之有所变化。 李时珍《四时用药例》“岁有四时,病有四时”。如天麻素在8:00时给予大鼠,吸 收较慢,药效较差,而20:00给药,吸收快,药效明显;乌头碱的急性毒性,午时(12: 00)最高,戌时(20:00)最低;参附注射液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0时给药为9.862 g/kg,12时给药为8.308 g/kg;又如黄连700 mg/kg给予小鼠,12时死亡率为20%,23时为 80%。提示温热药物的毒性正午大于夜间,正午为阳中之阳,机体此时之阳气亦盛,对温 热药敏感性高,毒性也大;寒凉药则反之,符合中医阴阳消长的规律。 由于环境有时间节律,机体的活动也随之变化,由此产生了时间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