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政治考研复习选择题精选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选题部分 1、哲学是关于(D) A、一切知识的总汇的科学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C、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D、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D) A、否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B、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C、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 D、夸大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3、从古至今人类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 A、有神论和无神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 C、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信息是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C)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多元论观点 唯物主义观点 5、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2004年政治考研复习选择题精选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选题部分 1、哲学是关于 (D) A、一切知识的总汇的科学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C、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D、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 (D) A、否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B、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C、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 D、夸大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3、 从古至今人类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 (B) A、有神论和无神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 C、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信息是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 (C)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多元论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5、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是 (D) A、唯心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 (A) A、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B、反对形而上学观点 C、反对宗教神学观点 D、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7、物质是客观实在,这是 (C)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8、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先在性、根源性是 (B) 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 C、唯心主义哲学的共识 D、辨证哲学的前提 9、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具有 A、主体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10、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具有 (A) A、主体性 B、自觉能动性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 (A) A、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B、反对形而上学观点 C、反对宗教神学观点 D、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7、物质是客观实在,这是 (C)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8、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先在性、根源性是 (B) A、一切哲学派别的共识 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 C、唯心主义哲学的共识 D、辨证哲学的前提 9、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具有 (D) A、主体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10、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具有 (A) A、主体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11、对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2、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这是因为(D) A、实践是世界的主体 B、实践是人类世界的主体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实践是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1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差别的根源是(C) A、主观的 B、人为的 C、客观的 D、先天的 14、物质和物质范畴是(A)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5、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是(B)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11、对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2、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这是因为 (D) A、实践是世界的主体 B、实践是人类世界的主体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实践是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1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差别的根源是(C) A、主观的 B、人为的 C、客观的 D、先天的 14、物质和物质范畴是 (A)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5、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是(B)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具有同一性的关系 16、“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 (D)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 17、“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D)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否认意思存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 18、“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是(A)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9、在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标记的观点是 (B) A、夸大人的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B、承认意识能动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具有同一性的关系 16、“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 (D)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 17、“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 (D)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否认意思存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 18、“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是 (A)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9、在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标记的观点是 (B) A、夸大人的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B、承认意识能动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20、“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这是 准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辩证法观点 21、“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人的东西,这是(D) 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2、对立统一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 (A) A、内在动力和源泉 B、状态和形式 C、方向和道路 D、原因和结果 23、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24、具有直接同一性联系的是 A、思维与存在 B、量变和质变 C、事物的质和事物 D、事物的质和量
20、“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这是 (D)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辩证法观点 21、“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人的东西”,这是 (D)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2、对立统一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 (A) A、内在动力和源泉 B、状态和形式 C、方向和道路 D、原因和结果 23、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B)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24、具有直接同一性联系的是 (C) A、思维与存在 B、量变和质变 C、事物的质和事物 D、事物的质和量
25、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中决定事物质变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事物的量变 D、事物的质变 26、荀子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是 A、否认“眼见为实”的错误观点 B、否认“知”的作用的观点 C、重视“行”的作用的观点 D、强调知行相互作用的观点 “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悬而未决是 (C) A、唯物主义观点 B、不可知论观点 C、可知论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2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29、“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发笃实处便是行”,这说明了 (C) A、知和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行先知后的关系
25、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中决定事物质变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C)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事物的量变 D、事物的质变 26、荀子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是 (C) A、否认“眼见为实”的错误观点 B、否认“知”的作用的观点 C、重视“行”的作用的观点 D、强调知行相互作用的观点 27、“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悬而未决”是 (C) A、唯物主义观点 B、不可知论观点 C、可知论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2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29、“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发笃实处便是行”,这说明了 (C) A、知和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行先知后的关系
C、知行是合一的 D、知易行难的关系 3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C)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B、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31、“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 A、主观真理论 B、客观真理论 C、辨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32、“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主要说明马列主义(C) A、还不是真理性认识 B、只是不完全的近似的真理 C、是仍然要不断发展的真理 D、是暂时的正确认识 3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B)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3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 (B)
C、知行是合一的 D、知易行难的关系 3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C)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B、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31、“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 A、主观真理论 B、客观真理论 C、辨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32、“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主要说明马列主义 (C) A、还不是真理性认识 B、只是不完全的近似的真理 C、是仍然要不断发展的真理 D、是暂时的正确认识 3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B)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3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 (B)
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35、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 A、以公有制和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B、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的总和 D、国有企业 36、人的自由的实现在 A、利用必然改造世界 B、摆脱必然性的束缚 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人有坚强的意志 3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 A、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原理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社会意思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38、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D) A、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 B、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 C、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D、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004年政治考研复习选择题精选之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部分
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35、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 (B) A、以公有制和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B、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的总和 D、国有企业 36、人的自由的实现在于 (A) A、利用必然改造世界 B、摆脱必然性的束缚 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人有坚强的意志 3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 (C) A、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原理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社会意思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38、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D) A、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 B、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 C、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D、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004年政治考研复习选择题精选之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B、D、E) A、世界性(国际性)的哲学 B、代表全世界无产者利益的哲学 C、全人类的哲学 D、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E、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的指导作用的表现是 (C、D) A、帮助科学解决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B、代替科学的某些作用 C、提供正确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 D、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干扰 E、指导为人民服务的方 3、“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D、E) A、它否定了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B、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E、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B、C、E) 对立统一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B、D、E) A、世界性(国际性)的哲学 B、代表全世界无产者利益的哲学 C、全人类的哲学 D、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E、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的指导作用的表现是 (C、D) A、帮助科学解决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B、代替科学的某些作用 C、提供正确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 D、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干扰 E、指导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3、“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D、E) A、它否定了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B、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E、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C、E)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相互滲透的关系 5、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B、D、E) A、“天赋观念说 B、“灵魂回忆说 C、“白板说 D、“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 E、“上帝创世说 6、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的理一分殊”观点表现了(A、B、E) A、把一般从个别中脱离出来,变成了神化了的绝对 B、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C、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D、一种多元论的思想 E、一种一元论的思 7、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是(A、B、C A、思维过程即观念是独立的主体 B、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体 C、现实事物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D、作为自然的人创造了精神和上帝 E、世界统一于存在 8、根据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原理,应承认(B、C、D、E)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D、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E、相互渗透的关系 5、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D、E) A、“天赋观念说” B、“灵魂回忆说” C、“白板说” D、“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 E、“上帝创世说” 6、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的“理一分殊”观点表现了 (A、B、E) A、把一般从个别中脱离出来 ,变成了神化了的绝对 B、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C、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D、一种多元论的思想 E、一种一元论的思想 7、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A、B、C) A、思维过程即观念是独立的主体 B、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体 C、现实事物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D、作为自然的人创造了精神和上帝 E、世界统一于存在 8、根据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原理,应承认 (B、C、D、E)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D、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